茶的起源与饮茶方式的演变

合集下载

茶的起源与发展

茶的起源与发展

茶的起源与发展一、茶的起源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737年的中国。

相传,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帝王神农尝百草,发现了茶树的存在。

茶树原产于中国云南、四川、贵州等地的山区。

茶叶的制作最早是将茶叶晒干,然后将其煮沸,制成茶汤饮用。

二、茶的发展1. 中国茶文化的形成茶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逐渐形成为了独特的茶文化。

在唐朝时期,茶叶的制作工艺逐渐改进,开始有了炒制和揉捻的步骤。

宋朝时期,茶的品种和制作工艺进一步发展,茶叶的品质得到了提升。

明清时期,茶叶的制作工艺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浮现了龙井茶、碧螺春等名优茶。

2. 茶的传播与发展茶的传播与发展离不开丝绸之路的贸易活动。

茶叶通过丝绸之路传入西亚和欧洲,成为当地人民爱慕的饮品。

在日本,茶叶的传播和发展得到了极大的推动,茶道文化成为日本的传统文化之一。

3. 茶的种植与制作技术的进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茶叶的种植和制作技术也得到了提升。

茶叶的种植采用了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如有机肥料的使用、防虫害的控制等,使茶叶的品质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制茶技术的进步也使茶叶的加工更加精细化,茶叶的口感和香气更加出色。

4. 茶的品种多样化随着茶叶种植和制作技术的进步,茶的品种也得到了多样化的发展。

除了传统的绿茶、红茶、乌龙茶等,还浮现了白茶、黄茶、黑茶等新品种。

每一种茶叶都有独特的风味和特点,满足了不同人群的口味需求。

5. 茶的国际化发展茶叶作为一种重要的农产品,已经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份。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茶叶生产国和消费国,茶叶的出口量也在不断增加。

同时,茶文化也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爱慕并品尝茶叶。

6. 茶的保健功效的研究近年来,茶叶的保健功效引起了广泛关注。

研究发现,茶叶中含有丰富的茶多酚、咖啡碱等成份,具有抗氧化、防癌、降血脂、抗衰老等多种保健功效。

茶叶的保健功能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和接受。

总结:茶的起源与发展是一个历经千年的故事。

从中国古代神农尝百草的传说开始,茶叶的制作工艺逐渐改进,种植和制作技术不断提升,茶的品种也越来越多样化。

中国饮茶方法的演变

中国饮茶方法的演变

中国饮茶方法的演变中国的饮茶历史悠久,茶文化源远流长。

经过几千年的演变,中国的饮茶方法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本文将分为三个部分,分别介绍中国饮茶方法的演变过程。

第一部分:茶的初兴和煮茶法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秦代和汉代。

当时的饮茶方式主要是用来治疗疾病。

这时候的茶泡制方法较为简单,人们将茶叶放入锅内,加水煮沸,煮出茶汤后倒入碗中,直接饮用。

这种煮茶法简便易行,适合日常生活的需要。

第二部分:茶具文化的兴盛和制茶技术的发展唐代是茶器文化和饮茶方法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

唐代的茶具由瓷器、银器、竹器等多种材质制成,其中最重要的是是以瓷器为主。

同时,唐代茶叶的制作技术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饮茶的方法也开始多样化。

唐代开始流行下茶法,即用陶罐装茶,加热水注入,然后用收口器合上,使茶叶和水充分混合。

这种方法使茶叶的香气更好地被释放出来,茶汤也更醇厚。

宋代是中国茶文化的黄金时期,也是中国茶叶制作工艺的重要发展时期。

宋代的饮茶方法主要有点茶法和抹茶法。

点茶法是将茶叶放入茶杯中,然后用热水冲入杯中,相当于现在的泡茶。

抹茶法则是将茶叶制成粉末,然后加水搅拌成糊状,最后饮用。

这两种方法都较为讲究,需要用具特定的茶具完成。

元代时期,中国的茶叶制作技术进一步发展。

此时的饮茶方式既有泡茶法,也有煮茶法。

泡茶法将茶叶放入茶杯中,然后用热水冲入杯中,直接饮用。

煮茶法则是将茶叶装入瓷壶中,加水煮沸,然后倒入碗中饮用。

这种方法较之前更为复杂,也更注重茶叶的品质和制作过程。

明代是中国茶文化的巅峰时期,也是茶具的发展和饮茶方法的丰富多样时期。

明代的茶具以瓷器为主,瓷器的花纹和造型更加精致。

饮茶方法也较为讲究,流行的方法主要有贡茶法、点茶法和泡茶法。

贡茶法是将茶叶放入泡茶壶中,用热开水冲入泡茶壶中,然后用盖子遮住壶口,等待一段时间后,将茶汤倒入茶碗中饮用。

这种方法使茶叶的气味和香气更好地被保留。

点茶法和泡茶法与前述的方法类似,但注重杯中的茶叶数量和精致度。

2-茶史觅踪-饮茶史

2-茶史觅踪-饮茶史

中国饮茶史略中国人最先发现和利用茶,茶最早是作食用和药用,茶作饮用则晚于食用、药用。

饮茶始于何时?中国的饮茶普及于何时?如何饮茶?下面略加论述。

一、饮茶始于西汉关于饮茶的起源,到目前为止是众说纷坛,争议未定。

大致说来,有先秦说、西汉说、三国说。

(一)先秦说陆羽根据《神农食经》"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的记载,认为饮茶始于神农时代,"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

(《茶经·六之饮》)神农即炎帝,与黄帝同为中国上古都部落首领。

然而《神农食经》据今人考证成书在汉代以后饮用始于上古原始社会只是传说,不是信史。

清人顾炎武认为,"自秦人取蜀而后,始有茗饮之事"(《日知录·茶》)顾炎武认为饮茶始于战国时代也只是推测,并无直接的证据。

先秦饮茶,不是源于传说,就是间接推测,并无可靠材料来证明。

(二)三国说《三国志·吴书·韦曜传》有"密赐荼荈以代酒",这种能代酒的饮料当为茶饮料,足以证明吴国宫廷已经饮茶。

据此,《南窗纪谈》认为中国饮茶始于三国,《集古录》则认为始于魏晋。

三国时代东吴饮茶是确凿无疑,然而东吴之茶当传自巴蜀,巴蜀的饮茶要早于东吴,因此,中国的饮茶一定早于三国时代。

(三)西汉说清代郝懿行在《证俗文》中指出:"茗饮之法,始见于汉末,而已萌芽于前汉。

司马相如凡将篇有荈诧,王褒僮约有武阳买茶。

"郝懿行认为饮茶始于东汉末,而萌芽于西汉。

王褒《僮约》中有"烹茶尽具"、《武阳买茶》,一般都认为"买茶"之"茶"为茶,而武阳即今四川彭山县,说明四川在西汉宣帝神爵三年(公元前59年),中国的饮茶不晚于公元前一世纪。

我们认为中国的饮茶始于西汉,而饮茶晚于茶的食用、药用,中国人发现茶和用茶则远在西汉以前,甚至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

二、饮茶发展于三国两晋南北朝中国饮茶始于西汉有史可据,但在西汉时期,中国只有四川一带饮茶,西汉对茶作过记录的司马相如、王褒、杨雄均是四川人。

中国茶文化的兴起与历史演变

中国茶文化的兴起与历史演变

中国茶文化的兴起与历史演变茶,作为我国传统的饮品之一,深受中国人民的喜爱。

它不仅是一种饮料,更是一种文化符号,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与底蕴。

本文将从茶的兴起、茶文化的历史演变以及茶在当代社会中的意义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茶的兴起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737年的中国古代贵族社会。

相传,中国的第一位皇帝神农尝百草,发现了茶树的可口之处,遂推崇并传播茶的饮用方式。

茶随后逐渐成为中国贵族的标志,被视为珍贵的饮品。

二、茶文化的历史演变1. 茶的制作与饮用方式演变茶文化的历史演变与茶的制作与饮用方式密不可分。

最初,茶叶被直接煮沸,然后便利于饮用。

汉代时期,茶树大量种植,炒制茶叶的技术逐渐发展,干茶开始成为主流。

唐代以后,随着冲泡技术的改进,冲泡茶成为主流方式。

而具体的冲泡方式在不同朝代发生了一些变化,茶具逐渐多样化,茶道也相应地诞生。

2. 茶文化的开花宋代是中国茶文化的鼎盛时期。

茶经书籍的发表、茶具的独立制作、茶道的形成等都在这个时期达到了巅峰。

茶经成为研究茶的重要文献,茶具制作精良,琴棋书画与茶道结合,形成了独特的文化艺术。

3. 茶文化的影响力茶文化的兴起不仅在中国国内有所影响,它还远播海外。

中国茶艺走进世界,成为交流与文化交融的桥梁。

茶艺表演、茶道展示等方式,让茶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代表。

三、茶在当代社会中的意义1. 茶的社交功能茶在当代社会中,依然是一种重要的社交活动。

人们常常约会在茶馆中,品茶聊天,享受闲暇时光。

茶的独特魅力让人们更好地沟通交流。

2. 茶的养生效果茶作为一种健康饮品,对人体有益处。

茶叶中富含多种营养物质,能够清热解渴、消食健胃,还能帮助提神醒脑。

茶的养生功能已经为人们所广泛认可。

3. 茶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茶文化不断传承,也在不断创新。

随着时代的变迁,茶文化与当代文化相结合,茶的饮用方式也出现了新的变化。

比如,茶文化节、茶道表演等活动,成为了茶文化传承与推广的重要形式。

总结:中国茶文化的兴起与历史演变是中国千百年来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饮茶的起源与演变

饮茶的起源与演变

饮茶的起源与演变⼀、饮茶的起源传说第⼀个品尝茶树鲜叶并发现它神奇的解毒功能的是神农⽒。

在东汉时期托名神农⽽作的药书《神农本草经》是最早记载茶为药⽤的书:“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泉之⽢苦,令民知所避就,当此之时,⽇遇七⼗⼆毒,得荼⽽解之。

”书中“荼”即指茶。

神农即中国⼈的远祖炎帝,是⽣活在距今四五千年前的上古时期⽒族部落的⾸领,当时⽣产⼒低下,农业与医学⽔平都很低。

我们的祖先为了⾃⾝的⽣存就必须和⾃然、饥饿、疾病作⽃争。

在江南,长期流传着关于神农和茶的故事。

为了治疗⼈们的疾病,神农⽒经常寻草药于深⼭⼤川之中。

传说神农⽒有着透明的⾝体,草药⼊肚后,药⾏到何处,药效及治病机制明晰⽆疑。

有⼀天,当神农看到⼀种绿叶⽩花的树时,就吃了这种树的叶⼦。

说也奇怪,当他吃下叶⼦之后,发现⾃⼰的肠胃⾥起了奇妙的变化。

这些叶⼦不仅在⾃⼰的肠胃⾥上下流动,把已经吃过的⾷物洗涤得⼲⼲净净,⽽且吃后⼝中⽣⾹,感觉⽢甜鲜美。

这种叶⼦的解毒作⽤的发现;使得神农欣喜异常。

以后,每当他在尝百草遇毒时,就⽤这种绿叶解毒。

不幸的是,当神农有⼀天尝试着吃⼀种黄⾊的花草时,刚刚吃下去,肚⼦⾥就疼痛难忍,如同⼑割,没有来得及吃茶叶,肠⼦就⼀节节地断开了。

后来⼈们称这种草为断肠草。

在民间还流传着这样的说法:“神农尝草千千万,可治不了断肠伤”。

可以说,神农⽒是传说中世界上对茶叶最早发现、认识和利⽤的第⼀⼈,是中国古代农业和医学的创始者。

后⼈为了纪念他的功绩,奉神农⽒为“三皇五帝”中的“炎帝”关于神农的传说反映了原始社会时期中国南⽅⼀个⽒族部落的变迁。

实际上神农是远古时代劳动群众智慧的化⾝。

因此神农再也不是⼀个具体的个体,⽽是我国远古先民的杰出代表。

但是,透过这个传说,我们可以看出,我们⼈类的祖先在原始蒙昧的阶段,为了⾃⾝的⽣存,是怎样和饥饿与疾病⽃争的。

神农这个⼈物的出现,正是当时⼈类尝百草以抵御饥饿与疾病的表现。

从这些传说当中我们⼀⽅⾯可以看出我们⼈类的祖先⽣活的艰难情况,以及农业、医学最初的发展情形;另⼀⽅⾯,我们从中可以知道,⼈类最初发现茶、饮⽤茶,是利⽤了茶的药⽤价值,把茶作为灭菌解毒的药来饮⽤的。

茶的起源与发展

茶的起源与发展

茶的起源与发展一、茶的起源茶是一种古老的饮品,起源于中国。

根据史书记载,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737年,中国的传说中的神农氏发现了茶叶的饮用价值。

据说神农氏在煮水时,一片茶树叶不小心落入了锅中,茶叶的香气扑鼻而来,他尝试着喝了一口,觉得茶叶有清凉的口感,于是茶就被发现了。

二、茶的发展1. 中国茶文化的发展茶在中国的发展可以追溯到汉代,当时茶叶被用作药物和饮品。

随着时间的推移,茶的种植和制作技术逐渐改进,茶叶的品种也越来越多。

唐代是中国茶文化的鼎盛时期,茶文化逐渐成为社交和文化活动的一部份。

宋代时,茶叶的烹饪和品饮技巧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茶具的制作也变得更加精致。

明清时期,茶叶的种植扩大到更多的地区,茶叶的贸易也得到了发展。

2. 茶的传播到世界其他地区茶叶的传播到世界其他地区可以追溯到唐代。

唐朝时,茶叶通过丝绸之路传到了中亚和西亚地区。

随着茶叶的传播,茶文化也传到了日本、韩国和东南亚等地。

在日本,茶道成为了一种独特的文化艺术形式。

在英国,茶叶也成为了重要的社交饮品,英式下午茶文化兴起。

三、茶的种类和制作方法1. 绿茶绿茶是茶叶中最常见的一种,它的制作过程包括采摘、杀青、揉捻、干燥等步骤。

绿茶具有清香、清爽的口感,富含维生素和抗氧化物质。

2. 红茶红茶是经过发酵的茶叶,它的制作过程包括采摘、凋谢、揉捻、发酵、干燥等步骤。

红茶具有浓郁的香气和醇厚的口感,适合搭配牛奶和糖。

3. 乌龙茶乌龙茶是介于绿茶和红茶之间的一种茶叶,它的制作过程包括采摘、凋谢、揉捻、发酵、干燥等步骤。

乌龙茶具有特殊的香气和口感,被誉为“活茶”。

4. 白茶白茶是一种轻度发酵的茶叶,它的制作过程包括采摘、凋谢、干燥等步骤。

白茶具有淡雅的香气和清淡的口感,富含多种有益物质。

5. 黄茶黄茶是一种特殊的茶叶,它的制作过程包括采摘、杀青、揉捻、发酵、干燥等步骤。

黄茶具有独特的香气和口感,被誉为“软茶”。

四、茶的功效和健康益处1. 抗氧化作用茶叶中含有丰富的抗氧化物质,可以匡助反抗自由基的伤害,延缓衰老过程。

茶叶的起源与发展历程

茶叶的起源与发展历程

茶叶的起源与发展历程茶叶,作为世界上最古老、最受欢迎的饮品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它不仅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更是一种享受、一种态度。

本文将为您介绍茶叶的起源与发展历程,让您更加了解这个充满魅力的饮品。

一、茶叶的起源茶叶的起源可追溯至中国古代,据史书记载,中国是最早发现和利用茶叶的国家。

公元前2737年,中国的传说中第一位皇帝神农尝百草,发现茶叶的独特香味和功效。

这被视为茶叶的开端。

二、中国茶的发展1. 唐代茶的风靡在唐代,茶的种植和饮用特别流行。

茶馆和茶楼应运而生,成为人们交流思想、文化的重要场所。

唐代的陶瓷杯器多以茶为题材,显示出人们对茶文化的热爱。

2. 宋代茶的研究与精制宋代是茶叶的辉煌时期。

茶叶的研究与精制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茶人陆羽所著的《茶经》成为中国茶文化的里程碑。

同时,宋代还出现了茶道的概念,这是一种注重礼仪和品味的独特方式,至今仍然影响着人们的品茗习惯。

3. 明清时期的推广与变革明代以后,茶叶逐渐成为广大人民的饮品。

明代的饮茶方式逐渐多样化,人们开始享受茶的香气和口感,同时也出现了茶具的多样化。

三、茶叶的传播与国际化茶叶从中国传播到全世界,一直以来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茶叶经由丝绸之路传入中亚、西亚,再经海路传入东南亚、日本等地。

在东亚地区,茶文化成为了浓厚的民族特色,每个国家都发展出自己的茶道和茶艺。

茶叶的传播还与欧洲的大航海时代密切相关。

16世纪,荷兰人将茶叶引进欧洲,不久之后,茶叶成为当时欧洲贵族社交的流行饮品。

茶叶的引入不仅丰富了欧洲人的饮食文化,也为中西方文化交流搭建了桥梁。

四、茶叶的现代发展在现代社会,茶叶不再是一种追求独特和高雅生活的象征,更是一种健康和生活方式的体现。

越来越多的科学研究表明,茶叶具有抗氧化、抗衰老、降低血脂等多种益处。

各地茶叶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使得人们可以品尝到世界各地的不同风味茶叶。

茶叶行业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现今,茶叶产品种类丰富,不同的茶叶品牌和产地各具特色。

中华茶文化——中国饮茶习俗源流

中华茶文化——中国饮茶习俗源流

——中国饮茶习俗源流中国饮茶史略中国人最先发现和利用茶,茶最早是作食用和药用,茶作饮用则晚于食用、药用。

饮茶始于何时?中国的饮茶普及于何时?如何饮茶?下面略加论述。

一、饮茶始于西汉关于饮茶的起源,到目前为止是众说纷坛,争议未定。

大致说来,有先秦说、西汉说、三国说。

(一)先秦说陆羽根据《神农食经》"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的记载,认为饮茶始于神农时代,"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

(《茶经·六之饮》)神农即炎帝,与黄帝同为中国上古都部落首领。

然而《神农食经》据今人考证成书在汉代以后饮用始于上古原始社会只是传说,不是信史。

清人顾炎武认为,"自秦人取蜀而后,始有茗饮之事"(《日知录·茶》)顾炎武认为饮茶始于战国时代也只是推测,并无直接的证据。

先秦饮茶,不是源于传说,就是间接推测,并无可靠材料来证明。

(二)三国说《三国志·吴书·韦曜传》有"密赐荼荈以代酒",这种能代酒的饮料当为茶饮料,足以证明吴国宫廷已经饮茶。

据此,《南窗纪谈》认为中国饮茶始于三国,《集古录》则认为始于魏晋。

三国时代东吴饮茶是确凿无疑,然而东吴之茶当传自巴蜀,巴蜀的饮茶要早于东吴,因此,中国的饮茶一定早于三国时代。

(三)西汉说清代郝懿行在《证俗文》中指出:"茗饮之法,始见于汉末,而已萌芽于前汉。

司马相如凡将篇有荈诧,王褒僮约有武阳买茶。

"郝懿行认为饮茶始于东汉末,而萌芽于西汉。

王褒《僮约》中有"烹茶尽具"、《武阳买茶》,一般都认为"买茶"之"茶"为茶,而武阳即今四川彭山县,说明四川在西汉宣帝神爵三年(公元前59年),中国的饮茶不晚于公元前一世纪。

我们认为中国的饮茶始于西汉,而饮茶晚于茶的食用、药用,中国人发现茶和用茶则远在西汉以前,甚至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茶的发现与利用

中国是最早发现和利用茶树的国家,被称为茶的故乡。文字记载
表明,唐∙陆羽在《茶经》中指出:“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在中 国的文化发展史上,往往是把一切与农业、与植物相关的事物起源最
终都归结于神农氏。因为归到这里以后就再也不能向上推了。《神农
本草经》曾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解之”,反映
封面页
(设计好之后可以删掉这个文本框哦)
吴伟浩
本科毕业于安徽农业 大学,主修专业:茶 学,高级评茶员。能 系统详解六大茶类, 客观审评茶叶品质。 学习的主要课程有: 茶叶生物化学、茶树 生理学、茶树栽培与 育种学、制茶学、茶 叶审评与检验、茶艺、 茶文化等茶相关课程。
茶的起源与 饮茶方式的演变
茶叶利用与发现
点茶法
宋代点茶与煎茶区别在于,茶末不再是水二沸时投茶煮,而
是将茶末适量入盏中,再把煮好的水用“汤提点”注入盏中, 先是调成膏状,再接着注水,用茶筅快速击打,使茶与水充 分交融并使茶盏中出现大量白色茶沫为止。茶的优劣,以饽 沫出现是否快,水纹露出现是否慢来评定。沫饽洁白,水脚 晚露而不散者为上(斗茶)。因茶乳融合,水质浓稠,饮下 去盏中胶着不干,自然称为“咬盏”。 从蔡襄《茶录》、宋徽宗《大观茶论》等书看来,点茶法的 主要程序有备器、洗茶、炙茶、碾茶、磨茶、罗茶、择水、 取火、候汤、茶盏、点茶(调膏、击拂)。
茶树的起源
饮茶方式的演变
茶起源于何时?按植物分 类学的方法,可以追根溯源, 先找到茶树的亲缘。茶树所 属的被子植物,起源于中生 代的早期;双子叶植物的繁 盛时期,都是在中生代的中 期;而山茶科植物化石的出 现,是在中生代末期白垩纪 地层中;在山茶科里,山茶 属是比较原始的一个种群, 它发生在中生代的末期;所 以,据植物学家分析,茶树 起源至今已有6000茶树的原产地
茶树原产于中国,自古以来,一向为世界所公认。只是在1824年之后, 印度发现有野生茶树,国外学者中有人对中国是茶树原产地提出异议。这些 持异议者,均以印度野生茶树为依据,同时认为中国没有野生茶树。现今的 资料表明,全国有10个省区198处发现野生大茶树,其中云南上千年的古茶 树就有好几株,仅云南省内树干直径在一米以上的就有10多株。有的地区, 甚至野生茶树群落大至数千亩。所以自古至今,我国已发现的野生大茶树, 时间之早,树体之大,数量之多,分布之广,性状之异,堪称世界之最。此 外,又经考证,印度发现的野生茶树与从中国引入印度的茶树同属中国茶树 之变种。由此,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遂成定论。
茶之为饮
西汉∙王褒《僮约》: “烹荼尽具”、“武阳买荼”, 一般都认为"买荼"之"荼" 为茶,而武阳即今四川彭 山县,说明中国的饮茶不 晚于西汉。 我们认为中国的饮茶始 于西汉,而饮茶晚于茶的 食用、药用。
饮茶
方 式 的 演 变
1
煮茶法
2
煎茶法
3 点茶法
4
泡茶法
饮茶方式的演变
煮茶法
唐代以前无系统的制茶法,往往是直接采生叶煮饮,唐以后
则以干茶煮饮,明清以迄今,煮茶法主要在少数民族流行。 汉魏南北朝以迄初唐,主要是直接采茶树生叶烹煮成羹汤而 饮,饮茶类似喝蔬茶汤。 唐代饮茶以陆羽《茶经》中煎茶为主,但煮茶(打油茶、擂 茶)依然流行,特别是在少数民族地区。
煎茶法
煎茶法的主要程序:备器、选水、取火、侯汤、炙茶、碾茶、
罗茶、煎茶(投茶、搅拌)、酌茶。 具体过程:当锅内的水煮到出现鱼眼大的气泡,并微有沸水 声时,是第“一沸”,这时可根据水的多少加入适量的调料。 当水煮到锅的边缘出现连珠般的水泡往上冒的时候,是“二 沸”,这时需舀出一瓢开水,用竹夹在水中搅动使之形成水 涡,再用量茶小勺取适量的茶末投入水涡中心。待水面波浪 翻滚时,是“三沸”,这时将原先舀出的一瓢水倒回锅内, 使开水停止沸腾。然后再将茶汤均匀地舀入茶盏中。 与煮茶法不同之处:煮茶法(鲜叶、茶末)中茶投冷、热水 皆可,需经较长时间的煮熬;煎茶法只是在水二沸时投入"茶 末"煮。
茶百戏
泡茶法(撮泡法)
明代开始,用沸水直接冲泡散茶的饮茶法,逐渐代替了唐代
饼茶煎饮法和宋代末茶点饮法,即撮泡法。置茶于茶壶或盖 瓯中中,以沸水冲泡,再分到茶盏(瓯、杯)中饮用。 唐、五代主煎茶,宋、元主点茶,泡茶法直到明清时期才流 行。朱元璋罢贡团饼茶,遂使散茶独盛,茶风也为之一变。 散茶代替龙团凤饼,炒茶工艺逐渐流行,六类茶类开始逐步 确立。今日的泡茶法也多是明代撮泡的延续。
的就是古代发现茶治病的起源,这说明我国利用茶叶最少已有四千多
年的历史。
余姚发现我国最早种植茶树遗存
• 新华网浙江频道6月30日电(郑黎 黄瑞鹏)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茶 叶研究所于30日在杭州联合发布,在河姆渡 文化田螺山遗址考古发掘中,出土了距今 6000年左右的山茶属茶种植物的树根遗存。 • “田螺山遗址出土的这三批树根,是迄今为 止我国境内考古发现的最早的人工种植茶树 的遗存,距今达6000年左右。”浙江省文 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孙国平介绍,此次考古 发现,把我国开始种植茶树的历史由过去的 4000年,上推到了6000年前。也就是说, 在6000年前,生活在余姚田螺山一带的先 民就已经开始种植茶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