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复习】中考语文一轮复习8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案
初中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学案(附答案)

初中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学案(附答案)然后用彩绘等工艺进行装饰的一种传统手工艺品。
广府灰塑是中国南方地区的一种灰塑艺术形式,起源于广州地区,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广府灰塑的制作工艺非常复杂,需要经过多道工序,包括设计、制模、塑形、烘干、上色等,每一道工序都需要经验丰富的工匠进行精细操作。
广府灰塑的题材广泛,包括人物、动物、花鸟、器物等,形态各异,栩栩如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非连续性文本是由多个相关的材料组合在一起,围绕同一个话题以文本片段、图表等表达形式的阅读材料。
这些材料从不同角度呈现事物或主题,单独看是完整的,合在一起又能够综合地表达意义。
非连续性文本属于实用类文本,主要有说明性文本(科普文)、议论性文本、叙述性素材(新闻)。
进入试卷的非连续性文本素材基本都能紧贴日常生活,聚焦时代热点,主题类型包括热点话题、生活百科、读书研究、传统文化、先进科技等5类主题。
阅读非连续性文本需要获取信息、分析解释信息、评价信息的能力,以及在不同情境中灵活运用文本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看标题、出处以及单则略读可以快速了解文本的中心话题、明确文体和概括每则材料内容。
理清材料间的关系,比较材料之间的异同也是必要的。
例如,广府灰塑是中国南方地区的一种灰塑艺术形式,起源于广州地区,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其制作工艺非常复杂,需要经过多道工序,包括设计、制模、塑形、烘干、上色等,每一道工序都需要经验丰富的工匠进行精细操作。
广府灰塑的题材广泛,包括人物、动物、花鸟、器物等,形态各异,栩栩如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广东地区有一种建筑装饰工艺叫做灰塑,它是使用灰匙等工具塑造并加上色彩进而描绘成形的。
灰塑大量应用在建筑物的屋顶和墙体上,细分为脊饰、门楼、山墙、照壁、墙楣、楹联、墀头、落水口和落水管道等。
据《广州市志·卷十六》文物志记载,始建于南宋庆元三年的增城正果寺已使用灰塑龙船脊,现可考证最早的广府地区灰塑为明代作品,是佛山祖庙中明代正德六年的“郡马梁祠”牌坊。
非连续性文本教案

中考复习之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案)复习目标:1、明确中考考点。
2、熟悉非连续性文本的考查题型。
3、掌握各种文体的常见考点4、学会综合运用。
重难点:掌握各种题型,能按照答题步骤完整规范答题。
教学过程:【预习交流】一、导入:同学们,近两年的南通中考出现了一种新的阅读: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对于这样一个陌生而新鲜的名词,同学们了解多少呢?(提问)接着提问预习作业3明确:“非连续性文本”是相对于叙事性强的“连续性文本”而言的阅读材料,除了文字外,它还是由数据表格、图画、图解文字、说明书、广告、地图、时刻表、目录、索引等组成,具有直观、简明、醒目、概括性强、易于比较等特点。
每一题非连续性文本会有一个主题,其中的文字材料就是我们熟悉的各种文体。
(总之,说明了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一)明确考纲要求: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二)明确常考题型:1.文本类文本类的材料往往考查我们的信息筛选能力、概括能力。
例;用一句话概括下面一则歌词的主要内容。
(14年南通中考题)【A】《时间都去哪儿了》(歌词)门前老树长新芽/院儿里枯木又开花/半生存了好多话/藏进了满头白发记忆中的小脚丫/肉嘟嘟的小嘴巴/一生把爱交给她/只为那一声爸妈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生儿养女一辈子/满脑子都是孩子哭了笑了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看看你眼睛就花了/柴米油盐半辈子/转眼就只剩下满脸的皱纹了2.图表类(1)表格转换文字题(14年南通中考题)人一生的时间表(以平均年龄72岁计算)(2)漫画转换文字题(15年南通中考题)漫画讽刺了怎样的社会现象3.说明文、议论文常见考点的考查(专项复习时重点复习)说明方法、说明文语言等论证方法、论证思路等表达方式例(1)、指出材料C第⑤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14年南通中考题)(2)、比较材料A与材料C画线句主要表达方式及效果的不同。
2024届中考语文第一轮专项复习 非连文本阅读 说课PPT

科普文章
非连续性文本包括新闻报道、说明书、统计图表等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各种材料。
题 型
非连续性文本知识框架及考察能力
概
述
知 识
一、文字材料类信息提炼
梳 1.解题思路: 理 ①筛选信息:抓关键语句,找主要人物(或事物)及事件。
②整合信息:力求表述简洁、完整、通畅。
2.表述公式:①谁(人物/事物/单位/组织+事件)干什么 ②谁(人物/事物/单位/组织+事件)怎么样
一起又能够综合地表达意义。
题 型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信息提炼题
概
述
特点:
►在内容上,非连续文本大多由多种材料组成,除了文字,还有数
据表格、图标、图解文字、凭证单、说明书、广告、地图、清单、时
刻表、目录、索引等,具有直观、简明、醒目、信息量大、概括性强、
易于比较等特点,生活实用性突出,在现代社会中运用广泛。
2.答题技巧:
①看:看内容,明要点,抓关键词句。
②比:比数据,找结论。纵向、横向比较,同类比较。
③析:析原因,找措施,联系上下文。
知 识
图表分类
梳
理
知 识
图表类 → 1.统计表
梳
理 定义∶统计表是反映统计资料的表格,是对统计指标加以合理叙述的形式。
它使统计资料条理化,简明清晰,便于检查数字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以及对
活在自己的热爱里,而不是别人的眼光里。 希望你的窗外有风景,脚下有坦途
题 型
同学们,生活中见到过非连续性文本吗?
概
述
题 型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信息提炼题
概
述
概念:非连续性文本是指围绕一个事物或主题,提供的阅读材料
初中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学案(附答案)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学习目标】1.了解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题命题特点。
2.读懂文本,学会概括整合有效信息。
【中考命题热点】l、提取有效信息,概括主要内容。
2、分析、比较文本资料,进行综合、归纳,写出探究结果。
3、整合多种信息,得出结论。
【方法引领,自主学习】一、非连续性文本的定义非连续性文本:围绕同一个话题,以文本片段、图表等表达形式,把多个相关的材料组合在一起的阅读材料。
二、非连续性文本的特点这些材料从不同角度呈现事物或主题,单独看是完整的,合在一起又能够综合地表达意义。
它们的顺序并不固定,打乱之后仍能表达原来的意思。
三、文体类型非连续性文本属于实用类文本,主要有说明性文本(科普文)、议论性文本、叙述性素材(新闻),分析全国近3年中考试题发现:1.单一文体说明性素材组合,文本是说明性素材,属于主流考法。
2.多种文体复杂素材组合,包含说明性素材、叙述性素材和议论性素材;3.单一文体议论性素材组合,文本是议论性素材。
注:(1)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知识的文章体裁。
(2)说明文一般介绍事物的形状、构造、类别、范围、关系、功能,解释事物的原理、成因、特点、演变等。
四、主题类型由于“非连续性文本”自身的特点和其在现实社会中的广泛应用,进入试卷的非连续性文本素材基本都能紧贴日常生活,聚焦时代热点。
非连续性文本的素材主要有热点话题、生活百科、读书学习、传统文化、先进科技等5类主题。
五、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方法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主要考查获取信息、分析解释信息、评价信息的能力,以及在不同情境中灵活运用文本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看标题。
查看标题,可以让我们快速地了解文本的中心话题,也可以明确文体。
(2)看出处。
一般放在材料后面以括号形式呈现。
读出处,可大体判断其所属的文体类别、搜寻命题暗示信息、明确核心话题。
(3)单则略读,明确各文本的侧重点。
以抓关键词语形式找出它们各自的侧重点(角度、方面),概括每则材料内容。
中考语文总复习第8课时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图表材料类教学案

第8课时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图表材料类【课时】第八课时【授课时间】【复习内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图表材料类【考纲要求】对于图画类的文本,能按一定的顺序客观地说明其构图要素,准确描述漫画、图标等画面的内容,指出其含义,学会关注徽标的变形,领会其寓意,找准漫画讽刺颂扬的对象;对于表格类的文本,能准确分析图表数据,抓住变化规律,比较概括图表反映的主要信息,学会谈看法和建议;对于图示类的文本,能根据地图、示意图说明方位和路线。
《2017福建省语文学科教学与考试指导意见》【复习目标】1.统计图表类考题能根据所给图表,分析、比较、概括图表反映的主要信息或谈看法、建议等。
2.宣传画漫画类考题能根据所给漫画、宣传画、招贴画,阅读图片,根据要求回答问题:介绍内容,领悟内涵或启示,评价赏析。
3.徽标图片类考题能根据所给图片介绍内容,揭示徽标含义,阐明设计意图或加以赏析。
【考点导学】1.统计图表类解题指导(1)审题:审读题干,明确调查主体、调查目的,弄清说明对象和比较角度。
(2)读表:读标题、内容、数据,找出比较的对象、项目、角度及各种数据及其大小变化特点。
(3)比较:比较图表中的数据,探究规律。
(4)解答:把图表中数据、内容、蕴含的规律转换成文字。
【考题解析】【示例一】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请你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华社联合国2015年2月26日电第69届联合国大会26日召开全会,一致通过关于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决议。
该决议决定联大将于5月召开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特别会议,认可各会员国对反法西斯战争有各自的胜利纪念日,决议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对全人类,特别是亚洲、欧洲等地区民众造成了深重的苦难。
(1)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新闻的主要内容。
(2)根据以上统计表提供的数据,得出一个有意义的结论。
你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试题解析:(2)本题属于图表材料题中的表格题,第一步要读表格的标题“二战时期某年度亚洲部分国家死亡人数统计表”,明确图表所反映的内容;第二步要横读竖读,明确图表反映出的具体信息;第三步要精简语言,准确作答。
江苏省南京市中考语文专题复习: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指导课件

“步态辨认技术”中的“步态”不仅包括体型特征,如高矮、胖瘦等,还包括运动特
征,如运动方式、姿态等。
在“走两步”的背后是强大的自动步态辨认系统,主要包括监控摄像机、计算机
以及步态视频序列处理与辨认软件,而建立步态数据库
也是非常关键性的工作。这一系统在辨认身份的功能基
础上,能够存储和跟踪个人信息,关注个人健康发展,
由于非连续性文本在结构和语言不具有完整的故事性,它比叙事性文本更 能够直观的表达编者传递的基本信息,其特点是直观、简明,概括性强,易于比 较,实用性特征眀显。 3.“非连续性文本”考什么? 重点考查考生的挑选整合文中的信息,概括文本內容要点的能力,包括读图等。 《课程标准》:“阅读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学会从中获取我们所需要的 信息,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并完成相关任务。”
条,7分)
专题名称:在《儒林外史》中读南京
报告提纲:①书里有浓浓的南京味儿,如,鲍文卿请倪老爹吃饭,特地点了鸭子。
②书中的南京人很有魅力,像荆元这样的普通市民也有名士的风度。
③书中体现了作者对南京由衷的爱好,如,让名士杜少卿选择南京隐居。
专题名称:
。
报告提纲:
。
202X年南京市中考卷: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 题。 轩轩是科技馆的志愿者,小可在她那里看见了以上有趣的资料,对科技馆很好 奇,轩轩便带她去玩。 14.根据情境完成题目。 轩轩带小可走向一扇神秘的门,隔着约十米远,轩轩说:“芝麻开门!”门开 了。这里发挥作用的是步态辨认技术还是语音辨认技术呢?请作出判断,并介绍其 工作原理。(4分) 15.小可是个球迷,她想去看世界杯决赛。在科技馆这么多智能产品中,她想携带 两件。如果你是轩轩,会推举哪两件?为什么?(4分) 16.轩轩播放了一首动听的乐曲,她说这是自己的作品,是送给小可的礼物。之前, 她在音乐订制网站的主题栏选择了“友谊”,乐器栏选择了“长笛”,节奏栏选择 了“舒缓”……按下渲染”键,乐曲就产生了。小可感谢之余,产生了疑惑:这个 作品是轩轩的原创吗?请谈谈你的看法。(3分)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非连续文本阅读教学教学设计

非连续文本阅读教学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非连续性文本2、掌握非连续性文本的答题思路(重点)3、掌握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考查的四个能力(难点)①信息获取②文本理解③评价反思④能力运用一、导入有人说:要么旅行,要么读书,身体和灵魂必须有一个在路上。
如果给你们一个旅游的机会,你们想去哪个城市旅行呢?…………明代思想家朱伯庐在《治家格言》里说“宜未雨而绸缪,勿临渴而掘井”不管去哪里旅行,我们是不是都要做准备工作呢?大家想一想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订票(火车或是飞机)、看天气预报(便于准备衣物)、当地景点推荐、行走路线、出行交通、酒店预订……引出非连续性文本的概念:围绕一个主题或事物,多以数据、图形、表格、图画、碎片化文字等形式呈现的阅读材料。
(简称非连文本)这堂课我们带上智慧的行囊一起踏上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旅途。
二、预习检查(过渡语:前几天咱们刚放了清明小长假,关于清明有两句耳熟能详的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这诗句里就表明在清明节的时候一般天会?下雨。
为什么清明节一般会下雨呢?我们一起来看文本一的材料,看看同学们的预习情况。
)文本一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3题。
材料一:我国古代用农历计时,用阳历划分春夏秋冬二十四节气,把5天叫一候,3候为一气,称节气,全年分为72候24节气。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也反映了典型北方气候特点。
远在春秋时期,中国就已经能用土圭(在平面上竖一根杆子)来测量正午太阳影子的长短,以确定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个节气。
一年中,土圭在正午时分影子最短的一天为夏至,最长的一天为冬至,影子长度适中的为春分或秋分。
春秋时的著作《尚书》中就已经对节气有所记述,西汉刘安著的《淮南子》一书里就有完整的二十四节气记载了。
材料二:厉害了!中国“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一届常会于2016年11月30日下午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相关实践活动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中考复习】中考语文一轮复习8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案

中考复习】中考语文一轮复习8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案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案一、复目标1.认识非文本阅读和文本阅读的概念及其区别;2.掌握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方法。
二、复要点1.认识非文本阅读和文本阅读的概念及其区别;2.掌握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方法。
三、课时安排:2课时四、授课过程1.连续性文本与非连续性文本的概念和区别连续性文本由句子和段落构成,承载信息的媒介是文字或符号。
呈现方式包括诗歌、散文、小说、剧本、论文、政史地课文以及数、理、化式子等。
非连续性文本是相对于连续性文本而言的阅读材料。
呈现方式包括统计图表、图画等形式,如数据表格、图表和图解文字、调查报告、广告、公告、计划、产品介绍、使用说明、保修单据、清单、时刻表、目录、索引、地图等。
2.非连续性文本的特点非连续性文本大多由多种材料组成,除了文字之外,还有数据表格、图表和曲线图、图解文字、凭证单、说明书、广告、地图、清单、时刻表、目录、索引等。
它具有直观、简明、醒目、信息量大、概括性强、易于比较等特点,生活实用性突出,在现代社会中运用广泛。
在文体上,非连续性文本不同于议论文、说明文等一般的文章体裁,它强调各种文体的应用文的综合应用,把连续的线性思维和零散的点状、碎片思维有机结合起来,让我们在众多跳跃的信息中感知文本内容。
当今时代已进入读图时代、媒体时代,大量信息以碎片状呈现,如何有效地整合并利用这些信息,无疑将成为网络时代考生的重要能力之一。
3.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方法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主要考查获取信息、分析解释信息、评价信息的能力,以及在不同情境中灵活运用文本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阅读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查看标题:文本的标题有的提示了文本的线索,有的表明了作者的态度,有的说出了事件的内容,有的提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查看标题可以让我们快速地了解文本的主要内容或中心思想。
2) 通读材料:各种材料是承载文本信息的重要载体,通读时不仅要关注文字材料中的观点,也要注意图表材料的内容,整体了解文意,勾画出和主题相关的信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案
一、复习目标
1、认识非文本阅读与文本阅读的概念和区别;
2、掌握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方法;
二、复习要点
1、认识非文本阅读与文本阅读的概念和区别;
2、掌握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方法;
三、课时安排:2课时
四、授课过程
1、连续性文本与非连续性文本的概念、区别:
连续性文本:由句子和段落构成的文本,它们承载信息的媒体是文字或符号。
呈现方式:诗歌、散文、小说、剧本、论文、政史地课文,中小学占多数的数、理、化式子都是如此,都属于连续性文本。
非连续性文本:是相对于以句子和段落组成的“连续性文本”而言的阅读材料。
呈现方式:多以统计图表、图画等形式呈现,如数据表格、图表和图解文字、调查报告、广告、公告、计划、产品介绍、使用说明、保修单据、清单、时刻表、目录、索引、地图等。
非连续性文本的特点:
直观
简明
概括性强
易于比较
实用性和功能性
2、非连续性文本的特点
在内容上,非连续性文本大多由多种材料组成,除了文字之外,还有数据表格、图表和曲线图、图解文字、凭证单、说明书、广告、地图、清单、时刻表、目录、索引等,具有直观、简明、醒目、信息量大、概括性强、易于比较等特点,生活实用性突出,在现代社会中运用广泛。
在文体上,非连续性文本不同于议论文、说明文等一般的文章体裁,它强调各种文体的应用文的综合应用,把连续的线性思维和零散的点状、碎片思维有机结合起来,让我们在众多跳跃的信息中感知文本内容。
当今时代已进入读图时代、媒体时代,大量信息以碎片状呈现,如何有效地整合并利用这些信息,无疑将成为网络时代考生的重要能力之一。
3、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方法
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主要考查获取信息、分析解释信息、评价信息的能力,以及在不同情境中灵活运用文本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阅读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查看标题:文本的标题有的提示了文本的线索,有的表明了作者的态度,有的说出了事件的内容,有的提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查看标题,可以让我们快速地了解文本的主要内容或中心思想。
(2).通读材料:各则材料是承载文本信息的重要载体,通读时不仅要关注文字材料中的观点,也要注意图表材料的内容,整体了解文意,勾画出和主题相关的信息。
(3).提取信息:信息有虚实、隐显之分,明显的信息容易获取,而隐含信息分辨较为困难,要善于从字面看出表达的言外之意;抓住文中负载信息的关键词句,剔除与阅读目的无关的多余信息。
(4).读懂图表:在非连续性文本中,文字和统计图表结合是常见的文本形式,阅读图表必须注意的事项有:①表头。
表头是对整个图表内容的概括,反映了图表的主题。
②分类、图例。
如统计图表首先要确定统计的类别,阅读中,首先要看纵轴、横轴的分类情况,这样我们就能迅速得知本表所反映的主要内容。
③数据。
统计图表以数据或箭头反映问题,阅读时要进行纵向、横向比较,从中得出结论。
4、常考考点、题型和方法指导
(1).整体感知,把握文本的主要内容
题型:综合上述文本,简要概括主要内容。
答题方法:首先查看标题,了解文本的阐述方向;其次快速浏览全文,概括每则材料和图表在内容和观点上的共同点,从而归纳出文本的主要内容。
(2).理解文意,提取、整合信息
题型:a.“××”一词是什么意思?(或:请简要谈谈对“××”词语的理解)
b.人们对该事件(现象)有哪些观点?请简要概括。
c.请概括某则材料的主要信息。
d.阅读文本,选出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错误)的一项。
e.概括或推断这种问题或现象出现的原因。
f.有关部门在“××”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答题方法:①仔细审读题干,确定答题范围,在文本中找到相关信息的确切位置。
②在信息区间筛选关键词句,提取有效信息,分条归纳作答。
③对于选择题,要在文本中找到每个选项的出处,仔细比较选项和原文的差别,注意有无偷换概念、以偏概全、混淆时态、答非所问、无中生有、强加因果等问题。
(具体可参考说明文专题相关内容)
(3).品味文本的语言
题型:a.文中的加点词有什么含义?
b.画线句的作用或表达效果是什么?
答题方法:非连续性文本里面包含了若干个连续性文本的阅读,这些材料多采用记叙、议论、说明等表达方式,所以赏析文本语言时可以从表示修饰限制等作用的词语、句式特点、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说明方法、论证方法等角度入手。
(4).结合文本内容,解决具体问题
题型:a.就“××”问题或现象、事件,谈谈你的看法。
b.结合生活体验,谈谈材料给你的启示。
c.请根据材料,提出几点建议。
答题方法:此类题型考查评价信息和利用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①表达自己的看法、认识或感受,要结合文章相关内容精练清晰地表达自己的看法,组织答案时可以采用总分结构,即“我认为……,理由是……”。
②启示类答题时要注意联系文本的主题思想,看文中坚持什么、反对什么、提倡什么,不能反其道而行之。
针对文中出现的问题、现象,着重回答应该怎么做。
③建议类答题时要紧扣阅读材料,提出的建议要合理,具有操作性,然后分条组织答案。
五、板书设计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1、连续性文本与非连续性文本的概念、区别:
2、非连续性文本的特点
3、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方法
4、常考考点、题型和方法指导
六、作业布置: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部分习题
七、反馈总结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选文涉及民生、文化、环境各个领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
如《图书介绍》、《纠结的校服》、《童年都去哪儿了》、宁波《关于垃圾食品的阅读》涉及食品安全,义乌《关于“读书”的主题阅读》和宁波《今天,我们怎样阅读》涉及文化教育,金华、丽水《危害人类健康的大气污染》涉及生态环境保护。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仍会延续以上趋势,考生要掌握常考的知识点和题型,从而更好地应对中考非连续性文本的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