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古希腊自然观及其生态意义
自然辩证法中的生态哲学思想

自然辩证法中的生态哲学思想坚持人与自然辩证统一的生态哲学观点——重温恩格斯《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是恩格斯1873年至1882年间陆续写作的一部著作。
恩格斯对当时的资本主义社会的生态问题进行了关注和剖析,全面分析了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高瞻远瞩地看到了人与自然关系恶化后的生态危机。
它包含着丰富、深刻的生态哲学思想,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在《自然辩证法》中,恩格斯用翔实的材料精彩地论述了18—19世纪自然科学取得的巨大成就,包括天文学领域康德的“星云假说”,赖尔等人在地质学、古生物学领域取得的研究成果,迈尔、焦耳等人在物理学领域所取得的研究成果,达尔文等人在生物学领域取得的研究成果等,他认为这些研究成果在旧的形而上学自然观上形成了突破口。
恩格斯按照当时自然科学取得的最新成就,运用唯物辩证的观点,详细论述了恒星和星系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地球上生命起源的问题、人类起源的问题、人类社会历史的起源和发展问题,为我们描绘出一幅自然界普遍联系和无限发展的辩证图景。
基于丰富的自然科学材料,恩格斯在批判形而上学自然观的基础上,运用辩证思维去把握人与自然的关系。
恩格斯先明确了辩证法规律的内容,他指出:“辩证法的规律是从自然界的历史和人类社会的历史中抽象出来的。
辩证法的规律无非是历史发展的这两个方面和思维本身的最一般的规律。
”辩证法的规律实质上可以归结为量转化为质和质转化为量的规律、对立的相互渗透的规律、否定的否定的规律。
所有这三个规律在黑格尔那里都曾被他按照唯心主义的方式当作纯粹的思维规律而加以阐明,其错误在于:“这些规律是作为思维规律强加于自然界和历史的,而不是从它们中推导出来的。
”恩格斯坚持唯物辩证的立场,批判地改造了黑格尔的哲学,全面阐述了唯物主义辩证法的三大基本规律。
恩格斯考察了辩证法的几对重要范畴并进行了系统研究。
他首先分析了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的区别和联系,进一步提出辩证法是和形而上学对立的关于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科学,辩证的思维方式不仅“非此即彼”,又在恰当的地方承认“亦此亦彼”,辩证思维方法是唯一在最高程度上适合于自然观的这一发展阶段的思维方法。
自然辩证法复习资料

⾃然辩证法复习资料绪论1、⾃然辩证法的定义(1)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2)是关于⾃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般规律以及⼈类认识和改造⾃然的⼀般⽅法的科学。
(3)是对⼈类认识⾃然和改造⾃然的已有成果的概括和总结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丰富和发展。
2、马克思主义哲学四⼤部分内容:(1)唯物论—世界的本质、物质和意识。
(2)唯物辩证法—⾃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般规律和最基本的范畴;对⽴统⼀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既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要坚持改⾰开放,要学会说“两句话”,要注意“两⼿抓”。
这些思想就是辩证法的⼀分为⼆、两点论思想⽅法在实际⼯作中的⽣动体现。
(3)认识论—认识产⽣和发展的⼀般规律、认识和实践的辩证关系;认识的真理性。
(4)唯物史观—社会历史发展的⼀般规律、⼈的本质和⼈的价值。
3、⾃然辩证法是对⼈类认识⾃然和改造⾃然的已有成果的概括总结和展望。
⼈类认识⾃然和改造⾃然的已有成果,也就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已有成果,概括总结已有的成果,就能了解它的历史和现状,根据历史和现状,⼜能预测未来。
创造新知识的最基本的⽅法,即科学研究⼯作的三步曲,即总结历史,了解现状,预测未来。
第⼀章:马克思主义⾃然观⾃然观:⾃然观是关于⾃然界及其与⼈类关系的总的观点;它是⼈们认识和改造⾃然的本体论基础和⽅法论前提;它和⾃然科学发展相⼀致,并随其每⼀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改变⾃⼰的形式;它在发展历程中,始终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主义、辩证法和形⽽上学等论争,并由此推动其演化和进步。
辩证唯物主义⾃然观是⾃然观的⾼级形态,是马克思主义⾃然观的核⼼;马克思主义⾃然观是具有⾰命性、科学性、开放性和与时俱进等特点的辩证⾃然观,是⾃然辩证法的重要理论基础第⼀节马克思主义⾃然观的形成(⼀)朴素唯物主义⾃然观的渊源和基础1.原始社会⼈类实践⽔平和认识能⼒低下,活动范围狭窄,他们对⾃然界既产⽣了客观现实的、朴素的观念,⼜形成了某些神秘的观念2.奴⾪社会的脑⼒劳动和体⼒劳动相分⼯,产⽣了阶级的分化;哲学和⾃然科学相融合,形成了整体知识形态的⾃然哲学。
(完整版)自然辩证法课后答案

1、如何理解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和主要内容?基本内容:一、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总体看法。
它是从整体上研究自然界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
包括:自然界的存在方式;自然界的演化发展规律;人和自然界的关系。
二、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认识论和方法论定义:是人们对科学技术所运用的认识和实践方法的哲学概括。
它是关于科学技术研究中常用的一般方法的规律性理论三、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观科学技术观:是人们对科学技术的总体看法。
它是关于科学技术性质、作用及其发展规律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的总观点。
四、各门自然科学中的哲学问题。
学科性质:自然辩证法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学科。
它从自然观、认识论、方法论与价值论方面,研究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是科学技术研究的思想理论基础。
(1)哲学的分支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体系中,自然辩证法与历史唯物论相并列。
(属于哲学门类:科学技术哲学,一门关于理论思维(辩证思维)的学科)(2)中间层次在科学与哲学认识的层次上,自然辩证法处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普遍原理和科学技术的具体学科之间的位置上,是联系二者的纽带和桥梁,是具有中介学科特点的一个哲学学科。
(自然辩证法与哲学、自然科学之间的层次关系:哲学自然辩证法各门具体科学技术)(3)交叉学科自然辩证法的地位不是孤立的,它不仅反映了哲学与自然科学的交叉,也反映了自然科学、技术科学、思维科学、社会科学的交叉。
(4)综合性和开放性1、如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辩证关系?他们之间的关系可以从两方面来描述,首先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都是唯物主义自然观,承认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在自然观上是唯物的。
其次,它们之间也是有区别的,是变化发展的。
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是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自发的辩证法自然观,认为自然界是无限多样性的统一体。
自然辩证法

1、怎样理解自然辩证法的概念自然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和自然科学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它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和科学观,又是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方法论。
自然辩证法是科学技术哲学主要内容之一,主要研究内容有三个方面:自然观——关于自然界的总的看法,包括自然界辩证发展的总图景及其规律性、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等;自然科学观——关于自然科学自身发展及其与社会关系的总看法,包括自然科学的性质结构、发展规律、发展模式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等;自然科学方法论——关于研究自然界运动、变化规律的一般方法论。
2、希腊思想对科学的产生和发展有什么影响?一、古希腊自然观的内容:(1)用自然的原因解释自然。
(2)追求逻辑的完满。
(3)对自然的认识是从最简单的外部现象开始的,从简单到复杂,从现象到本质;(4)亚里士多德的综合。
他既注重逻辑的严谨,又注重经验事实,从亚里士多德之后,科学开始从哲学中分离出来。
二、古希腊自然观的特点:猜测性、朴素性、直观性、唯物性、辩证性。
三、古希腊自然观的意义:古代朴素辨证法自然观的产生,标志着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已经冲破原始神话和宗教的藩篱,开始运用理性思维去探索自然的本质和规律,是人类在认识自然的道路上的一次巨大的进步。
人类对自然的认识以自然哲学的形式出现,意味着哲学与自然科学之间存在着天然的联系:一方面哲学要以对自然界的认识作为自己的重要基础;另一方面,自然科学在认识自然界的过程中不可能回避对自然界的总观点的问题。
这种自发的唯物主义和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使得它一方面在哲学上成为马克思和恩格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思想渊源,另一方面在科学上孕育了许多在以后得到发展和证实的天才预见。
3、古希腊形而上学与辩证法的基本关系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
其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辩证法来源于古希腊文,其早期含义是进行谈话、进行论战的意思。
古希腊哲学家把在论辩时揭露和克服议论中的矛盾以求得真理的艺术叫做辩证法。
[古希腊,后世,特征]古希腊哲学的特征及对后世科学的影响
![[古希腊,后世,特征]古希腊哲学的特征及对后世科学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1fb779a38e9951e79a89279c.png)
古希腊哲学的特征及对后世科学的影响量子力学的创始人之一海森堡曾言:当代科学技术洪流的源头乃发端于古代哲学。
现代西方哲学家费耶阿本德认为,现在的那些优秀的理论、观点其实是早就含糊地包含在一些古老观念中了,任何科学都可以追溯到它们的原本状态,通过后退的方式,从中重新焕发青春光彩,这才是科学进步的唯一方式。
由此可以看出,人们早已意识到并且特别强调科学的发展与古希腊哲学的渊源关系。
反思是哲学思考的方法基础和思维品格,从特征的角度诠释早期希腊哲学及其对后世科学的影响,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和评价古希腊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也将有助于我们更加客观地对待现代科学的发展。
一、早期希腊哲学产生的文化生态在古代所有的民族中少有能像希腊人那样对近代世界产生巨大的影响,这不是指在物质文明方面,而是在精神文明方面。
他们热爱自由,不肯屈服于暴君;他们热爱生活,天性乐观;他们热爱真理,崇尚理性和智慧。
古希腊人探索的领域之宽泛,认识的程度之深远,研究的视角之特殊,使他们的自然哲学思想成为了后世哲学和科学的源头,也使他们在众多民族中脱颖而出。
作为特定历史境遇下形成的意识形态,早期希腊哲学的产生与古希腊人所处的地理环境、社会经济状况和社会制度所综合体现出的文化生态息息相关。
对古希腊哲学起源的研究,必须以考察希腊人的文化生态为前提。
希腊位于欧洲南部的希腊半岛和附近的一些岛屿,境内山峦叠嶂、土地贫乏,很不利于农业的发展,但其三面环海的地理环境使其海上交通十分便利,因此航海业得到了繁荣发展。
繁荣的工商业、广泛的海外贸易和殖民活动使古希腊形成了自由宽松的社会环境,较早接受了平等互利的观念,加之古希腊城邦各居一隅,彼此独存,从未形成过统一的中央集权,这一切都有利于希腊奴隶制民主政治的确立。
显然,如此文化生态必会使古希腊人探求智慧的活动打上深深的民族烙印。
所有这些都可以从他们的文化成就中找到相关证据,例如对物质结构的深究、对数学的重视和对自然规律的探寻等。
自然辩证法-古代朴素自然观

04
CHAPTER
古代朴素自然观的影响与启 示
对哲学思想的影响
古代朴素自然观强调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统一性,认为自然界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对后来的哲 学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古代朴素自然观强调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相互作用,认为人类应该顺应自然规律,而不是过度干预和破 坏自然环境。这种思想对后来的环境保护主义和可持续发展思想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对自然规律的片面认识
古代朴素自然观往往只关注直观可见的自然现象,忽视了隐藏在背后的复 杂机制和规律。
受限于当时的认知水平和科学局限性,古代人对自然规律的解释往往带有 主观臆断和迷信色彩。
古代朴素自然观对自然规律的描述过于简单化,未能全面、深入地揭示自 然现象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无法解释复杂自然现象
机械论自然观认为自然界的变化是机械运动的结果,没有生命的存在,人类应当通过科学和技术来控制和改造自 然。
详细描述
机械论自然观认为自然界的变化是机械运动的结果,没有生命的存在,人类应当通过科学和技术来控制和改造自 然。这种观点在近代科学中占据主导地位,如牛顿的经典力学等。机械论自然观对现代科技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 影响,推动了人类对自然的探索和开发。
指导思想
古代朴素自然观为现代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思想,如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 相处等理念。
实践应用
在现代科学研究中,古代朴素自然观的应用广泛,如生态保护、环境治理等领域。
价值意义
朴素自然观的价值意义在于它为人类认识自然界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和方法,有助于人类 更好地把握自然规律,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特点
以直观观察和经验积累为基础,缺乏 科学实验和理论分析,对自然界的解 释带有主观性和猜测性。
马尔库塞自然观的生态意蕴

马尔库塞自然观的生态意蕴马尔库塞自然观的生态意蕴马尔库塞(Herbert Marcuse,1898-1979)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其思想涉及众多领域,其中包括自然观。
马尔库塞的自然观强调自然是生命和个体的基础,自然和社会的分化和对立具有致命的矛盾性,应该寻求两者的和谐与统一。
因此,马尔库塞自然观具有深刻的生态意蕴,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一、自然是生命和个体的基础在马尔库塞看来,自然是人类生命和个体的基础。
他认为,生命是个体,个体是有机身体,这个身体细胞分裂、分化,生长、繁殖,是一种有存续、有繁衍的自在互动。
这种自在互动是依赖于自然环境,气、水、土、光等元素,环境变迁,人的身体和生命也受到影响。
因此,生命和自然之间是密切相关的,自然是生命和个体的基础。
二、自然和社会的对立然而,在现代社会中,自然和社会的对立已经愈发尖锐。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环境污染的日益加剧,社会对自然的破坏也越来越严重,从而形成自然和社会的对立。
马尔库塞认为,自然和社会的对立表现在多个方面,其中最突出的是自然被剥夺了自己的价值和意义,成为经济增长、技术发展的资源和对象,被剥夺了它的主体性和自我变异的能力,自然和自然界的各种自在互动被断裂。
三、自然和社会的和谐与统一马尔库塞认为,自然和社会的对立是一种矛盾性的对立,应该寻求它们的和谐和统一。
对此,他提出了“新自然”和“生态社会主义”的思想。
其中,“新自然”是指恢复自然的主体性,回归自然的多样性、自由、不规则性,保护自然的变异性,让自然成为生命的自在基础。
而“生态社会主义”是指人类社会应该摆脱经济利益的驱动,建立与自然界和谐相处的新的生产、消费、生活方式,实现人类和自然的共同繁荣与发展。
总之,马尔库塞自然观的生态意蕴在于认识和反思自然和社会之间的矛盾关系,寻求自然和社会之间的和谐与统一。
它提醒我们,在日益严峻的环境危机之下,需要推动社会发展追求的方式和方向的全面转变,从而建立可持续的、生态友好的社会格局,让生命和自然得到更有效的保护与发展。
阐述生态自然观的主要观点和提出的当代意义

阐述生态自然观的主要观点和提出的当代意义1. 生态自然观说呀,我们得把大自然当作亲密伙伴呢!就像你和你最好的朋友一样,要相互尊重和爱护呀!比如我们保护森林,不滥砍滥伐,这就是对大自然这个伙伴的珍惜呀!你想想,要是你好朋友被伤害了,你得多难过呀,大自然也是一样的呀!2. 它还强调要遵循自然规律呢!这就好比比赛要有规则,没有规则那不就乱套了嘛!像四季更替,这就是大自然的规律呀,我们不能去强行改变呀!要是违背了,那后果可能不堪设想呢!3. 生态自然观觉得生物多样性超重要的哟!就像一个丰富多彩的大舞台,各种生物都有自己的角色呀!比如蜜蜂能传粉,要是没有蜜蜂了,那好多植物都没法繁殖啦,这舞台不就不精彩啦!4. 它还提醒我们要注重生态平衡呀!这不就跟天平一样嘛,一边重一边轻可不行呀!像草原上狼和羊的关系,要是狼都没了,羊太多了,草原也受不了呀!5. 还有呀,要珍惜自然资源呢!水、空气、土地,这些可都是宝贝呀!就像我们每天要吃饭喝水一样,没了这些我们咋活呀!比如节约用水,别让水龙头白白流水呀!6. 生态自然观也让我们明白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呀!不能只看眼前,得为子孙后代想想呀!好比盖房子,得打好基础,才能住得长久呀!要是现在把资源都用完了,以后的人咋办呀!7. 它还主张我们要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呀!这就像我们要保持家里干净整洁一样,不能乱扔垃圾呀!像那些工厂排放的废气废水,得好好处理呀,不然我们的环境就变差啦!8. 强调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呀!这不就是一家人嘛,要和和睦睦的呀!比如我们去野外游玩,不要乱丢垃圾,不要破坏植物呀,和大自然友好相处呀!9. 生态自然观告诉我们要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呀!不能只想着自己,得为大自然考虑考虑呀!就像你对别人好,别人也会对你好一样呀!要是我们都爱护大自然,大自然也会给我们更好的回报呀!10. 总之呀,生态自然观太重要啦!它就像一盏明灯,照亮我们和大自然友好相处的道路呀!我们可得好好照着做呀,让我们的地球越来越美丽呀!我的观点结论就是:生态自然观对于我们人类和整个地球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我们必须要认真对待,积极践行,这样我们才能拥有美好的未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古希腊的自然观及其生态意蕴论古希腊的自然观及其生态意蕴摘要:古希腊的自然观呈现出极为复杂的形态,它开启了各种可能。
在此我们要审慎地看待希腊哲人的超越性(他们也同样首先是内嵌于文化传统的个人),要对逻辑化的结论保持健康的怀疑:古希腊自然观并非物化地看待自然的开端,它为人类超越地审视自然提供可能,但同时也为人类蒙蔽于自然之内的宗教信念提供支持;古希腊自然观并不系统,在不同理论之中所表现出的丰富差异,是孕育此后诸多生态观念的温床。
古希腊自然观所表现出的极强的可塑性,根源于自然哲学家们尝试性地探求自然的秘密,但并不对象性地究诘自然;他们以经验现象作为依据和起点,但总是回归到形而上学之中去。
总而言之,从生态思想史的角度考察古希腊的自然观会发现,它是促发生态思想发展的无限可能的最初构架,是生态思想生长的亦此亦彼的源泉。
关键词:古希腊自然观自然的神性自然的发现生态意蕴像在哲学史和科学史中的地位一样,古希腊在生态思想史中也占据首页。
这并非“言必称希腊”的教条,因其从思想的原初性、深刻性及重要性上讲,都在生态思想的整个发展脉络中具有无可争议的先导作用。
自然哲学、科学——生态思想史中不可缺少的两个主题,都从古希腊发端。
作为根植于历史之中的概念,两者在希腊人的自然观中纠结在一起,因而探讨古希腊的自然观就成为生态思想史研究的首要任务。
一、古希腊自然观提到古希腊自然观,当然无法绕开那些自然哲学家及其思想。
“自然观、自然图景是属于历史的……只有在历史中才能理解自然”,“不同的文化会产生不同的科学传统”。
一般而言,回到古希腊自然哲学的文本之中,即是回到了当时的历史和文化之中。
古希腊的自然观是怎样一种形态,这一命题的难度在于:首先,在古希腊那里,不同的哲学家对自然有不同的理解。
即使对文本进行谨慎细致的考察,我们也很难对古希腊人抱有怎样的自然观念得出唯一肯定的结论。
这是科学思想扎根于社会、文化和历史的深层所造成的后果之一;其次,从大体上看,古希腊人的自然概念与我们的所理解的自然显然并不一致。
这样一种境况,迫使我们做出这样一种选择,即要着重考察那种影响较为广泛,一般形态的简单、朴素的自然观念。
这种自然观念构成当时生态思想的主体内容,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放弃对哲学思想成果的探究,它们的先导性影响在整个生态思想史中的作用极为重要。
(一)自然神性尽管通过词语的词源学考察来提出观点并不总是可靠,但却是我们理解前人思想的重要途径。
“自然”一词在英文(nature)和希腊文(physis)中都有两种基本含义,一种是普遍为现代人所接受的作为自然物的集合的“自然界”;另一种指事物成为其所是的原因和根据,也即“本性”,这是古代人的普遍信念。
古希腊人保留了那种关于自然的最古老最原初的含义———生长。
“生命展现自己就是生长,也是希腊人所谓的自然”。
在古希腊人的眼中,“自然”是一个活的、充溢着心灵的世界,自然在某种意义上等同于命运、等同于神。
“原始的自然概念与世界是一个有机体的观念相适应,只有把天地看成是自身有生命的、处在不断的生长过程中的有机体,才能理解自然何以不指天地,而指天地的生长”。
“对于大多数希腊哲学家来说,自然是有生命的神圣的有机体,通过生育繁殖而造就万事万物和万神,以及人和各种动物”。
如柯林伍德所描述的那样,“自然界不仅是活的,而且是有理智的。
不仅是一个自身有灵魂或生命的巨大动物,而且是一个自身有心灵的理性动物。
居住在地球表面及其邻近区域的造物,其生命和理智代表了这种充满活力和理性机体的一个特定部分”。
“一种植物或动物如同它们在物质上分有世界‘躯体’的物理机体那样,也依它们自身的等级,在心理上分有世界灵魂的生命历程,以及在理智上分有世界心灵的活动”。
“自然”不仅是一个渗透或充满着心灵的世界,还是一个秩序的世界,是由自我运动着的事物所构成的等级世界。
从最低等级的纯质料到最高等级的纯形式,形成自然界的秩序之链。
自然的整个运动、变化都服务于纯形式(即神)这一最高目的。
人只是“伟大的存在之链”中的一环,是这个充溢心灵、充满秩序的自然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同样也分有世界灵魂的生命历程。
因而,在古希腊人的世界里,心灵和自然是同一的,有着共通的内涵。
肉体与心灵、主体与客体、精神与物质也不是严格对立的范畴。
大自然的秩序是一种无法感知和无法模仿的自我复制,它是一种永恒的内在形式,人类作为其中的一环无法究诘得知。
自然是不受任何它物质配的必然性,即使是处于最高等级的神,也无法规避必然性的法则,任何支配大自然的企图都是不可能的。
至于征服自然、驾驭自然,更是不可能存在于他们的观念之中,“自然高于人工,人工只是对自然的模仿,自然是神性的,而人类永远不能进入这个神圣的王国。
人工在自然面前是十分藐小的,如果它胆敢有所僭妄,那将有背天道。
古代社会每一件大规模改造自然界的活动,必得佐之以安慰神灵的礼仪,也是这种观念的体现”。
(二)自然的发现一旦提到古希腊的自然观,还会涉及这样一个比较公认的提法———“自然的发现”。
所谓“自然的发现”,是指公元前6世纪起,古希腊的哲学家在对自然进行思辨和直观的认识时,开始与神话自然观有了较大的不同。
这种古希腊哲学所孕育的理解自然的倾向,与自然具有神性的观念截然相反,它竭力使自然脱离拟人化和神化:使世界“变得更加不是那样人格化而是更加物质化”。
需要强调的是,这种倾向更集中的存在于自然哲学家群体之中,前苏格拉底哲学时期尤为突出,哲学家们“探寻世界的成份、组成和它的运行等,开始仔细思考、推论和证明自然的法则,形成了对自然的独特的看法。
”“关于自然的哲学观念的历史差不多与哲学本身的历史完全一致”,这使得把所有解释自然的历史用一篇文章阐述明白成为不可能,然而方便之处在于可以参照哲学史的分期和归类方法来同样地对待自然观念的变更。
于是两种思路就清晰地浮现出来,以苏格拉底作为古希腊自然哲学观念的分水岭。
前苏格拉底时代“事物的自然本质与构成”成为思想展开的中心,经由苏格拉底对自然哲学的排斥,到亚里士多德哲学“‘自然的发现’已经完成并且定型”。
根据诉诸“本原”的不同,古希腊哲学自然观表现出实体主义和形式主义两种不同的倾向,前者包括米利都学派、四元素说、种子说、原子论等,后者则由毕达哥拉斯、爱利亚学派和柏拉图代表。
前苏格拉底时期在自然观方面做出最深刻变革,影响最深远的或许是赫拉克利特。
赫拉克利特提出存在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是永恒燃烧的活火。
“世界秩序(一切皆相同的东西)不是任何神或人所创造的,它过去、现在、未来永远是永恒的活火,在一定分寸上燃烧,在一定分寸上熄灭。
”这个规律就是自然的最高真理,是万物的本体性存在,因而也是哲学家探求自然的终极目的。
古希腊的自然哲学发展到亚里士多德那里,最终完成了“自然的发现”。
他在《形而上学》中列出了“自然”一词的6种含义:(1)生长物的生长;(2)生长物的种子;(3)自然物的运动根源;(4)质料;(5)自然物的本质;(6)任何事物的本质。
按照吴国盛先生的理解,“自然的发现”的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之一即是“把‘自然’理解成‘本质’(前述第6种含义),并以追问‘本质’作为把握存在者之存在的基本方式,从而确定了西方思想的基本走向”。
二、古希腊自然观的生态意蕴那么,如何看待“自然的发现”在生态思想史中的地位和作用,就成为确认古希腊自然观的生态意蕴的关键所在。
王耘就此指出,“仅就古希腊而言,已然可以看到一种自然观念的转变,在现实性上,这种转变经历了两千多年的推衍,终于造成了西方文明中人类与自然之关系的危机。
”确实,较之以前的社会传统,古希腊在自然观念方面的确出现了新的特征。
但这种“转变”是否就是现代生态危机的根源,却是需要我们谨慎对待。
首先,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是,所谓“自然观念的转变”的真实含义。
为此我们必须在更具体、更深刻的层面上探讨“自然”的概念。
赫本认为,“就最广义而言,‘自然’可以指‘事物的总体’,指必须列入宇宙清单的所有东西。
它还可能涉及到可以用来解释事物性质的规律和结构原理”。
同样从广狭义两个方面来界定“自然”,并且更早也更为著名的是密尔,他在《论自然》中这样写道:“自然一词有两个主要的含义:它或者是指事物及其所有属性的集合所构成的整个系统,或者是指未受到人类干预按其本来应是的样子所是的事物”。
这种对自然的理解和阐释,对现代人而言是再合理不过的,但在古希腊情况却截然不同。
柯林伍德曾指出,“在我们关于古希腊文献的更早期的记载中,φυσιs总是带有被我们认为是英语单词‘Nature’的原始含义。
它总是意味着某种东西在一件事物之内或非常密切地属于它,从而它成为这种东西行为的根源,这是在早期希腊作者们心目中的唯一含义,并且是作为贯穿希腊文献史的标准含义。
但非常少见地且相对较晚地,它也富有第二种含义即作为自然事物的总和或聚集,它开始或多或少地与κοσμοs(宇宙)———‘世界’一词同义”。
而且柯林伍德还断定:“在爱奥尼亚哲学家那里,φυσιs从来没有在第二种意义上使用过,而总是在其原来的意义上使用。
‘自然’对于他们从没有意味着世界或者那可以组成世界的诸事物,而总是指本质上属于这些事物的、使得它们像它们所表现的那样行为的某种东西”。
事实上,参照前面所提到的亚里士多德所列的“自然”之六种含义,我们也可以看出在亚里士多德的时代,“自然”(physis)一词的基本用法是事物的本性、本质、本原,是事物之所以如此这般的内在原因,不是指自然物或作为自然物的集合的自然界。
古希腊人并不外在地、超越地看待自然,将其作为审视、研究的对象,而是内在地理解自然。
这也恰恰说明了古希腊人眼里和思想里的自然是一种“内在的联系”、“本质的属性”、“彼此依存的生态关系”。
所谓“人类与自然之关系的危机”,其前提和条件是人类物化地对待自然,准确地讲,古希腊的自然观并未完整地提供这样一种价值观念,因而也就不能成其为生态危机的现实性根源。
这一根源可能归源于文艺复兴以来西方人对古希腊人的误解,可能更应该归源于工业革命胜利以来人类主体观念的膨胀以及在此观念指导下的行为。
假如我们的如上论述并不失实,那么古希腊人的自然观本身是极其复杂的;哲学自然观与神话宗教自然观并行、交织,不同哲人的自然观相互竞争、纠缠,同一哲学理论的所强调的不同部分亦展现不同特点。
要把握古希腊自然观是极其复杂的;它分散为极为具体和细致的诸多命题。
因而,我们要避免为古希腊绘制自然观发展的简化图景———由前人到后人,由创始到继承、再到发展成熟,由神性到思辨再到物化。
而事实上,对于古希腊的自然观,我们当下遵循的基本判断大概如此:“‘万物是活的’,这便是早期希腊哲人看待宇宙的基本的眼界。
自然中的事物有其内在的固有本性,由本性或本原生长而来。
万物皆为有机体,皆在生长,皆有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