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水资源相关的法律法规及相关管理制度

合集下载

水资源管理中的法律法规与政策分析

水资源管理中的法律法规与政策分析

水资源管理中的法律法规与政策分析水是生命之源,对于人类的生存、经济的发展和生态的平衡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然而,随着人口的增长、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水资源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如短缺、污染和不合理利用等。

为了有效地保护和管理水资源,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各国纷纷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本文将对水资源管理中的法律法规与政策进行分析。

一、水资源管理法律法规水资源管理的法律法规是规范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和节约等行为的重要依据。

在我国,水资源管理的法律法规体系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是水资源管理的基本法律,它规定了水资源的所有权、开发利用原则、水资源规划、水资源保护、水资源节约以及水事纠纷处理等方面的内容。

该法明确了水资源属于国家所有,强调了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优化配置,要求实行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相结合的制度,以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高效利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则侧重于水资源的污染防治。

该法规定了水污染防治的标准和规划,明确了企业和个人在水污染防治方面的责任和义务,加强了对污水排放的监管和处罚力度,以保障水资源的质量和生态安全。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主要针对水资源的防洪管理。

它规定了防洪规划、防洪工程设施建设与管理、洪水调度以及防洪区的管理等方面的内容,以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此外,还有一系列相关的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部门规章,如《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城市节约用水管理规定》等,进一步细化和完善了水资源管理的法律法规体系。

二、水资源管理政策水资源管理政策是政府为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手段。

我国的水资源管理政策主要包括水资源规划政策、水资源开发利用政策、水资源节约政策和水资源保护政策等。

水资源规划政策是水资源管理的重要依据。

根据法律规定生产用水(3篇)

根据法律规定生产用水(3篇)

第1篇一、引言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生产用水需求日益增加。

然而,水资源短缺、水污染等问题也日益突出。

为了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我国制定了相关法律法规,对生产用水的管理和保障进行了明确规定。

本文将从法律规定、管理措施、保障体系等方面对我国生产用水进行探讨。

二、我国生产用水法律规定1.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26条规定:“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

国家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

”2.水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是我国水资源管理的基本法律,其中对生产用水做出了明确规定:(1)生产用水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用水标准,优先保障生活、农业、生态用水。

(2)国家鼓励企业采用节水技术,提高用水效率。

(3)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生产用水的监督检查,对违反水法规定的行为予以查处。

3.相关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等法律法规也对生产用水做出了相关规定。

三、我国生产用水管理措施1.建立健全水资源管理制度(1)明确水资源管理责任,落实各级政府、部门和企业的水资源管理职责。

(2)加强水资源规划,合理配置水资源,保障生产用水需求。

(3)建立健全水资源监测体系,实时掌握水资源状况。

2.推广节水技术(1)鼓励企业采用先进的节水技术,提高用水效率。

(2)推广农业节水技术,降低农业用水量。

(3)加强水资源宣传教育,提高全民节水意识。

3.严格水资源保护(1)加强水污染防治,减少水污染排放。

(2)加强水源地保护,保障饮用水安全。

(3)加强生态保护,维护水生态平衡。

四、我国生产用水保障体系1.政策保障(1)制定水资源管理政策,明确生产用水政策导向。

(2)出台优惠政策,鼓励企业采用节水技术。

(3)加大财政投入,支持水资源保护和治理。

2.法律保障(1)完善水资源法律法规体系,保障水资源管理。

水资源管理的水务法规与政策

水资源管理的水务法规与政策

水资源管理的水务法规与政策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而水资源的合理管理与利用对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为了保护水资源,各国普遍制定了水务法规与政策,以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

在本文中,我将探讨水资源管理的相关法规与政策,为合理利用水资源提供指导。

一、法律法规1.《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是中国的一项重要法律法规,于1988年颁布实施。

这部法律规定了水资源管理的原则、目标和主要政策,旨在加强对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

根据《水法》,各级政府应当加强对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建立健全水资源管理制度,完善水资源的使用、节约和保护制度,以及加强对水污染的防治和修复。

2.《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于1991年颁布实施,旨在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该法规定了对水土保持的基本要求和责任,明确了水土流失治理、植被恢复与建设、水土保持设施建设等方面的管理和监督措施。

同时,该法还规定了违反水土保持法规的行为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3.《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是一项重要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于2008年颁布实施。

该法旨在加强水污染的防治与治理,保护水资源的质量和可持续利用。

根据《水污染防治法》,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当加强水环境监测和排污许可管理,建立健全水污染防治制度,惩罚违法排污行为,促进水环境的治理和保护。

二、政策措施1. 水资源定额管理制度水资源定额管理制度是指根据水资源状况和需求,将水资源按照一定的分配比例进行划分和管理的制度。

该制度能够合理分配水资源,保障各个行业和领域的用水需求,并避免了滥用和浪费水资源的问题。

例如,一些地方政府实施了耕地灌溉用水定额制度,确保农业用水的合理利用。

2. 水资源价格调控政策水资源价格调控政策是指通过调整水的市场价格,激励用户节约用水、科学用水的政策措施。

例如,一些地方政府对大量用水行业如工业、农业实行阶梯水价制度,降低高耗水行业的用水成本,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水资源保护与利用法律法规解读

水资源保护与利用法律法规解读

水资源保护与利用法律法规解读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水资源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资源之一。

然而,由于不合理的利用和环境污染,全球范围内都面临着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各国纷纷制定了水资源保护与利用的法律法规。

本文将对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解读,并探讨其对水资源保护与利用的意义。

一、水资源保护的法律法规1.水资源法水资源法是我国对水资源保护与利用进行管理的基本法律。

该法重点规定了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环境保护和节约利用进行监管的责任与义务。

它要求各级政府建立健全水资源管理制度,制定水资源利用总量控制目标,并开展水资源统计工作。

此外,水资源法还规定了对违法行为进行处罚的具体措施,以落实法律的实施。

2.水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是我国对水环境保护进行管理的法律法规。

该法规定了对水资源污染行为的禁止和防治措施,并明确了责任主体及其职责。

根据该法,各级政府和相关企事业单位应当加强对水污染的监测和治理,制定水污染防治方案,并定期开展水环境质量评估。

3.土地管理法土地管理法对土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进行了规范。

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利用审批、土地利用权的确权和有偿使用等方面都受到该法的调整和限制。

通过合理规划和管理土地利用,可以更好地保护水资源,减少水土流失,促进生态恢复。

4.环境保护法环境保护法是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法律。

虽然它并没有直接涉及水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具体细则,但其中的相关条款可以对水资源进行保护。

例如,对于涉及水污染的项目,必须申请环境影响评价,并按照相关的环境标准进行检测和管理。

二、水资源保护与利用法律法规的意义1.明确了责任与义务水资源保护与利用的法律法规明确了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的责任与义务。

它要求政府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加强对水资源的监管和控制,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同时,它还规定了对违法行为的处罚措施,对违法行为进行制裁。

2.推动了水资源的节约利用水资源保护与利用的法律法规推动了水资源的节约利用。

供水相关法律法规

供水相关法律法规

供水相关法律法规水是生命之源,也是社会发展的基础。

为了保障人民的饮水安全和生命健康,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和谐,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来规范供水行为。

本文将介绍一些与供水相关的法律法规。

一、水的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这是我国的水资源管理的基本法律,规定了水资源的管理体制、水资源的保护、水权的设定、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水资源的配置和调度、水工程的保护与管理、水费的征收和使用等内容。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这部法律是为了防治水污染,保护和改善环境而制定的。

它规定了水污染的防治原则、水污染源的管控、水污染的监测和报告、水污染的治理和处罚等内容。

二、供水的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供水条例》这部条例是为了规范供水行为,保障供水安全,维护供水市场秩序而制定的。

它规定了供水的职责和义务、供水水源的保护和管理、供水设施的建设和管理、供水的质量标准和安全保障、供水价格的制定和管理、供水服务的标准和要求等内容。

2、《城市供水水质管理规定》这部规定是为了加强城市供水水质管理,保障城市居民饮用水安全而制定的。

它规定了城市供水企业的职责和义务、供水水质的标准和要求、供水水质的监测和检验、供水设施的清洗和消毒、供水事故的报告和处理等内容。

三、相关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这部法律是为了保护环境,防治污染,保障人民健康而制定的。

它规定了环境保护的原则、环境污染的防治、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和管理、环境监测和环境影响评价等内容。

2、《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这部法律是为了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而制定的。

它规定了循环经济的原则、再生资源的利用和回收、节能减排和资源综合利用等内容。

四、总结以上介绍了一些与供水相关的法律法规,这些法律法规明确了供水的职责和义务,规范了供水的行为,保障了人民的饮水安全和生命健康。

也促进了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

供水企业和相关部门应该认真遵守这些法律法规,切实履行职责和义务,保障供水的安全和质量。

水资源法律法规

水资源法律法规

水资源法律法规一、前言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各行各业的基本需求。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不合理和环境污染等原因,我国的水资源面临着严重的短缺和质量下降问题。

为了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

本文将对水资源法律法规进行详细的介绍。

二、水资源法律法规1. 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是我国水资源管理的基本法律,主要规定了水的基本原则和管理制度、水资源的开辟利用与保护、水权与水利收费等方面的内容。

2. 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是我国水土保持的基本法律,主要规定了水土保持的责任主体、水土保持计划、防治水土流失、水土保持基金等方面的内容。

3. 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是我国水污染防治的基本法律,主要规定了水污染防治的责任主体、水污染的排放标准、水污染防治基金、监督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4. 区域性水资源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域性水资源管理规定》是我国区域性水资源管理的法律规定,主要规定了区域水资源管理的责任主体、水资源调配和配置、限制开辟、监督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5. 水土流失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流失管理条例》是我国水土流失管理的基本法规,主要规定了水土流失管理的责任主体、水土流失防治、水土保持基金等方面的内容。

三、总结1、列举本文档所涉及简要注释如下:- 水资源:指各种水资源的总称,包括地下水、地表水等。

- 水权:指水资源的使用权,是指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对水资源进行管理、分配和使用的权利。

- 水利收费:指水资源利用时需缴纳的相关费用,如水资源费、排污费等。

- 水土保持:指利用各种技术手段防止水土流失、保护水资源和土壤资源,是维护生态环境的一项重要工作。

- 水土流失:指由于水流、风力等自然因素或者人类活动引起的土壤流失现象。

2、列举如下本文档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 水法:是我国水资源管理的基本法律,规定了水资源的开辟利用、保护与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水务相关法律法规

水务相关法律法规

水务相关法律法规水务相关法律法规1. 水务管理的基本法律法规1.1 水法水法是我国水务管理的基本法律法规之一,其全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该法于1988年颁布,主要用于规定我国水资源的管理、保护和利用。

水法明确规定了水资源的所有权和使用权,以及水资源的保护、控制和节约使用等内容。

此外,水法还规定了水务管理的主体、责任和监督等事项,为我国水务管理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依据。

1.2 水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是我国水污染治理的基本法律法规之一,全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该法于2008年颁布,旨在规范我国水污染防治的各项工作。

水污染防治法着重强调了水污染的防治责任,明确规定了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的水污染防治责任。

此外,该法还规定了水污染的监测、排放标准和处罚等事项,为水务管理提供了法律保障。

2. 水资源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2.1 水行政管理条例《水行政管理条例》是我国水资源管理的核心法律法规之一。

该条例于1998年发布,主要用于规范和保护我国水资源的管理。

水行政管理条例明确了水行政管理的基本原则和职责,规定了水行政管理的组织机构、权限和工作程序等。

此外,该条例还涉及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治理和费用征收等方面的规定,对于推动我国水资源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科学化具有重要意义。

2.2 水资源费暂行办法水资源费暂行办法是我国水资源管理中的一项重要法规,于2016年实施。

该办法旨在通过收取水资源费用,促进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和保护。

水资源费暂行办法明确了水资源费的计算方法、征收标准和使用范围等事项,并规定了水资源费的管理和监督机制。

此举有利于鼓励节约用水,推动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3. 水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3.1 水环境保护法水环境保护法是我国水环境保护工作的基本法律法规,全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水环境保护法》。

该法于2008年颁布实施,目的是促进水环境的保护和修复。

水环境保护法规定了水环境质量标准、监测评估和排污许可等内容,并规定了各级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的水环境保护责任。

水资源法律法规

水资源法律法规

水资源法律法规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是我国第一部全面规定水资源保护和利用的法律。

该法规定了水资源的管理、保护、开发利用及生态保护等方面的内容,包括:1.1 水资源管理水法规定了水资源管理的相关机构和职责,并关注了各类用水单位的用水合理性和节水减排。

1.2 水环境保护水法规定了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水污染的治理和防治措施,并设置了对违反水环境保护法规进行处罚的制度。

1.3 水权管理水权是指依照本法规定取得、行使和转让的与水资源利用有关的权利。

水法主要规定了水权的主体、范围、认定等,以及使用方式、限制和出让等事宜。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主要规定了对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自然灾害进行有效预防和治理的措施。

其中涉及的监管机构职责、用水单位的水资源配额、灌排工程建设规划等内容,对水环境保护和水资源利用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是我国第一部全面规定环境保护的法律。

在其中规定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污染防治措施、环境标准等方面的内容,对保护水资源和水环境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是为了加强水环境污染防治工作,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和生态环境安全而制定的法律。

该法主要规定了水污染防治基本原则和措施、水污染防治责任制度、水污染防治技术管理等内容。

总结:1、列举本文档所涉及简要注释如下:- 水资源管理:针对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设立相关机构、制定相应法规和标准。

- 水环境保护:涉及对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水污染治理和防治措施等方面的规定。

- 水权管理:涉及水权主体、范围、认定等,以及使用方式、限制和出让等事宜。

- 环境保护:特别是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污染防治措施、环境标准等方面的内容。

2、列举如下本文档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 水土保持法:规定了对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自然灾害进行有效预防和治理的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水资源规划 第三章 水资源开发利用

第四章 水资源、水域和水工程的保护 第五章 水资源配置和节约使用 第六章 水事纠纷处理与执法监督检查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八章 附则
《水法》主要内容
• ①调整范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开发、利用、保护、 管理水资源,防治水害,必须遵守水法。 • ②明确水资源所有权,即水资源属于全民所有和集体所有。 • ③通过征收水费和水资源费等经济手段加强对水资源利用 的管理。 • ④加强政府对防汛抗洪工作的领导,规定了防汛指挥机构 在紧急情况下可采取的措施。
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防洪法》 《水污染防治法》 《河道管理条例》 行政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
《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
宪 法 地方性法规
《哈尔滨市城市节约用水条例》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报审批管理规定(修正)》
部门规章 行政规章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管理办法(修正)》 《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资质和建设项目 水资源论证资质管 理办法(试行)(修正)》


• 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 水污染防治的标准和规划 第三章 水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 第四章 水污染防治措施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二节 工业水污染防治 第三节 城镇水污染防治 第四节 农业和农村水污染防治 第五节 船舶水污染防治 第五章 饮用水水源和其他特殊水体保护 第六章 水污染事故处置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八章 附 则
地方规章
主要内容
• 法律法规 管理体制
权属制度 • 管理制度
使用制度
保护制度
规划制度 法律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 1988年1月2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务委 员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 十九次会议于2002年8月29日修订通过了新版《中华人民 共和国水法》,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自2002 年10月1日起施行。
• 第一章:总则 • 第一条 为了防治水污染,保护和改善环境,保障饮用水 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 本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江河、湖泊、 运河、渠道、水库等地表水体以及地下水体的污染防治。 海洋污染防治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
return
水资源管理体制
水资源的特性
循环可再生性 时空分布的不均匀性 应用上的不可替代性 经济上的利害两重性
• 循环可再生性是区别于其他资源的自然属性。
• 水资源的水文循环过程就要求人们对水资源的利用形成一 个相衔接与相协调的系统,即水源—供水—用水—排水— 处理回用。以维护其良好的自然属性,进而维护良好的生 态环境,促进人与水的协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 而这个过程离不开法律的管理与制约。
《水污染防治法》
• 1984年5月11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 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 根据1996年5月15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第十九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的决定》修正; • 2008年2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 十二次会议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我国水资源的法律法规 及其管理制度
水资源的含义
• 自然界的水分不仅受地球引力作用沿着地壳倾斜方向 流动,而且由于水在太阳热力作用下发生形态变化,蒸发 的水分随着气流运行,遇冷凝结成云,或以降水形式到达 地表,地表水又重新蒸发、凝结、降落,这种过程形成了 水分循环,参加水分循环的水量被称为水的动储量,也就 是通常所说的“水资源”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总则第二条规定:本法所 称水资源,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狭义的水资源是指可供 人类直接利用,能不断更新的天然淡水。具体的是指水在 循环过程中,降落到地面形成径流,流入江河,存留在湖 泊中的地表水和渗入地下的地下水,这主要指陆地上的地 表水和地下水。
与水资源有关的法律法规
• • • • • • • • • • • •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国务院关于印发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的通知》 (国发〔2000〕38 号) ; ★《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HZB 1 - 1999) ;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5149 - 93) ; ★《渔业水质标准》( GB 11607 - 89) ;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 5084 - 92) ;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 8978 - 1996) ; ★《船舶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3552 - 83) 。
与水有关的管理制度
我国实行资源与环境分别管理的制度。 水资源 (水利行政部门) 水行政领域 水环境 (环境保提交全国人 大及其常委会通过,相应的,我国的水行政管理制度主要规 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和《水污染防治法》两部法律 中。
水资源管理法律体系
• 第一章:总则 • 第一条 为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防治水害,充分 发挥水资源的综合效益,适应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 需要,制定本法。 • 第二条 本法所称水资源,是指地表水和地下水。在中华 人民共和国领域内开发、利用、保护、管理水资源,防治 水害,必须遵守本法。 海水的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 另行规定。
• 《水法》总则 第十二条 国家对水资源实行流域管理与 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 • 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监督 工作。 • 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在国家确定的重要江河、湖泊设立 的流域管理机构(以下简称流域管理机构),在所管辖的 范围内行使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和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 门授予的水资源管理和监督职责。 •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规定的权限, 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监督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