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造力倾向发展研究
大学生创造力倾向与人格的相关研究

大学生创造力倾向与人格的相关研究本研究将描述大学生创造力倾向的现状,分析大学生创造力倾向在性别、专业、家庭来源等方面的差异,考察高创造力倾向的大学生具有的人格特征,并且探索大学生创造力倾向与人格的相关关系。
本研究使用威廉斯创造力倾向量表和卡特尔16PF量表对A大学本科生进行抽样调查,取得有效被试106人。
所有数据用SPSS16.0软件进行分析。
结论:第一,大学生创造力倾向总体偏低,有创造力潜能的学生很少。
第二,大学生创造力倾向在性别、专业、家庭来源、是否为独生子女上均无显著差异。
第三,高创造力倾向的大学生具有高恃强性、高兴奋性、高有恒性、高幻想性和高实验性的人格特征。
第四,大学生创造力倾向与人格显著相关。
关键词:大学生,创造力倾向,人格第一章绪论1.1 研究背景当今社会与其说是人才的竞争不如说是创造力的竞争。
创造力是科技进步、社会发展和国家富强的核心推动力。
创造力倾向研究已成为最近几年学术界涉及的一个热点话题。
大学生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中坚力量,是国家的希望和未来。
已有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创新心理素质和人格特征关系密切[1],高创造倾向大学生具有某些特定的人格特征[2]。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问题不仅直接关系到大学生是否具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素质,也关系到高等教育是否能够创新,是否能够实现培养目标的问题[3]。
1.2 理论基础目前在我国,较一致的看法是把创造力定义为:根据一定的目的,运用一切已知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智力品质。
而创新心理素质是个体在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与发展并在创新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心理品质[4]。
创造力是能力的最高表现,能力作为人格结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总是和人格的其他部分处于复杂的联系之中,它的发展必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人格结构中其它因素的制约[5]。
创造力培养包括创造性认知行为和创造性情意行为[6],创造性情意行为是指一个人对创造活动所具有的积极的心理倾向,也就是创造力倾向,它包括性格上的好奇心、想象力、挑战性和冒险性[7]。
高校大学生创造力现状调查与分析研究

创造力影响因素
遗传因素
个体基因的差异会影响大脑神经网络的发育和功能,从而影响创造力的发挥。遗传因素对创造力有一定的影响,但并 非决定性因素。
环境因素
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都会影响个体的创造力发展。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开放包容的学校氛围和社会文化支持都有 助于个体创造力的发挥。
教育因素
教育体系和教育方法对个体创造力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现代教育体系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 问题解决能力,而非单纯追求分数和应试能力。
推广研究性学习,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挥主动性,通过解决
问题的方法,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践课程
03
增加实践课程,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通过实践操作
巩固知识,培养实践技能。
加强实践训练
实习经历
鼓励学生参加实习项目,通过实际工作场景的体 验,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创新创业
支持学生开展创新创业项目,提供必要的资源和 指导,帮助学生实现创新想法。
调查结果
创造力水平总体评价
根据回收的问卷,对大学生的创造力水平进 行总体评价。
年级差异
比较不同年级大学生的创造力水平,了解是 否存在年级差异。
学科差异
比较不同学科大学生的创造力水平,了解是 否存在学科差异。
地区差异
比较不同地区大学生的创造力水平,了解是 否存在地区差异。
调查分析
数据处理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清洗、统计,提取有用的 信息。
感谢观看
结果分析
根据数据处理结果,对大学生的创造力现状进行分析 ,找出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提出建议
根据分析结果,提出针对不同学科、年级、地区的大 学生的创造力提升建议。
大学生创造力调研报告

大学生创造力调研报告创造力是指个体在面对问题时,能够以独特的思维方式和创新的眼光,产生新的想法、观念或解决方案的能力。
它在现代社会中被广泛认可为一种重要的核心竞争力,尤其对于大学生而言,创造力的培养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报告旨在调查大学生创造力的现状、影响因素及发展策略,以促进大学生个人创造力的提升。
第一部分:调查目的及方法1.1 调查目的本次调查旨在了解大学生创造力的现状,探讨影响大学生创造力的因素,分析大学生创造力发展的策略,为大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提供参考依据。
1.2 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调查对象为从大一到大四的本科学生,包括理工科类和社科类专业。
第二部分:调查结果分析2.1 大学生创造力的现状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创造力整体呈中等水平。
其中,大学生对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自我评价较高,但在想象力和冒险精神等方面存在较大提升空间。
2.2 影响大学生创造力的因素通过对访谈结果进行整理分析,大学生创造力的发展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家庭环境、教育背景、学习经验、社交环境和个人心理素质等都对大学生创造力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2.3 大学生创造力发展的策略基于调查结果,我们提出了以下几点大学生创造力发展的策略:2.3.1 提供多样化的学习环境高校应提供开放式学习环境,鼓励学生在多元化的学习背景中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2.3.2 强调跨学科交叉学习鼓励学生在专业领域之外,参与跨学科的学习与交流,通过从不同学科的角度思考问题,激发创造力的产生。
2.3.3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通过团队合作,激发学生的合作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领导能力,使其在实践中获得更多的创造性思维经验。
2.3.4 鼓励实践与探索学校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研、创新实践等实践性项目,提供机会让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并从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提升。
第三部分:结论与建议3.1 结论通过调查分析发现,大学生创造力水平普遍较中等,且存在差异,同时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大学生创造力发展研究

大学生创造力发展研究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创造力越来越被重视。
而作为未来社会的主要建设者,大学生的创造力发展备受关注。
本文将研究大学生创造力的发展过程和影响因素,并提出一些建议以促进大学生创造力的发展。
一、创造力的定义和重要性创造力是指个体在面对问题时能够提出新颖、独特且有价值的思想、观点或想法的能力。
它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之一,对于个人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的创造力发展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培养大学生的创造力不仅有利于他们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也有助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二、大学生创造力发展的过程大学生创造力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在大学期间,大学生经历了自我认知、知识积累、思维方式转变等不同阶段,这些过程都对大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1.自我认知阶段:在大学阶段,大学生开始逐渐认识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并明确自己的兴趣和目标。
这个阶段是大学生创造力发展的关键。
2.知识积累阶段:大学生在大学期间接受系统的专业知识训练,掌握了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技能,这为他们在创造性思维方面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3.思维方式转变阶段:在大学期间,大学生逐渐摆脱传统的思维模式,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从而打开思维的局限,进一步提高创造力水平。
三、大学生创造力发展的影响因素大学生创造力的发展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个体因素和环境因素。
1.个体因素:大学生的性格特点、认知能力和自我效能感都对创造力的发展产生影响。
积极乐观的心态和对自己能力的自信可以激发大学生的创造潜能。
2.环境因素:大学生的家庭环境、学校教育和社会文化环境也对创造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影响。
家庭的支持和鼓励、学校的教育政策和文化氛围都能够为大学生的创造力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四、促进大学生创造力发展的建议鉴于大学生创造力发展的重要性和影响因素,以下是一些建议以促进大学生创造力的发展。
1.培养多元思维:引导大学生从多种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审视问题的能力和宽广的视野。
大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与发展

大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与发展创造力是当代社会中人们追求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能力之一。
尤其对于大学生而言,培养和发展创造力具有巨大的意义和价值。
本文将从培养创造力的必要性、影响创造力的因素以及大学生创造力培养策略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培养创造力的必要性创造力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必要性。
首先,创造力是推动社会进步与创新的源泉。
无论是科技领域还是艺术领域,创造力都是推动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力量。
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中坚力量,应当具备创新意识和创造力,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其次,创造力是大学生个人发展的重要能力。
在今天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中,光靠培养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已经是不够的,创造力正成为评价人才的重要标准之一。
大学生要在职业生涯中具备竞争力,必须培养和发展自己的创造力。
最后,创造力是大学生解决问题和应对挑战的关键能力。
在面对复杂的问题和繁重的任务时,大学生需要通过创造力来寻找突破口和解决方案。
创造力培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大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对挑战的水平。
二、影响创造力的因素创造力的培养和发展离不开一系列的因素,下面将介绍几个主要的影响因素。
首先,教育环境是培养创造力的重要因素。
大学是培养创造力的重要阶段,教育环境对大学生的创造力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学校应当提供积极向上的学术氛围,营造多元化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其次,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对创造力的发展起着关键性作用。
大学生需要培养开放、灵活的思维方式,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审视问题。
同时,学习方法也是培养创造力的关键,挖掘学生的潜能与创造力。
另外,个人兴趣和爱好对创造力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兴趣是创造力发展的源泉,大学生应该积极培养和发展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为创造力的发展提供滋养。
三、大学生创造力培养策略为了有效培养和发展大学生的创造力,可以采取以下几个策略。
首先,构建合适的教育环境。
学校应提供多元化的教育资源和创新平台,创造积极向上的学术氛围,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创新实践,激发创造力的潜能。
学生创造力发展研判报告

学生创造力发展研判报告
背景
随着社会的发展,创造力的重要性越来越被重视。
学校教育也
逐渐意识到创造力的培养对学生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因此,本报
告将对学生创造力的发展进行研判。
现状
当前学生创造力发展存在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学生缺乏自信心,过于依赖老师或其他人的指导和帮助。
- 学生缺乏好奇心和求知欲,缺乏创新思维。
- 学生缺乏表达能力,难以将自己的创意和想法清晰地表达出来。
原因分析
以上问题的产生,主要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
- 传统教育模式,重视知识点的灌输,过于重视考试成绩而忽略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
- 家庭教育不够注重创造力的培养,过于重视功利和保守的观念;
- 社会环境氛围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教育资源不平等等问题。
对策建议
为了促进学生创造力的发展,我们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 建立多元化的教育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 加强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和学科交叉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 建立优秀教师和学生的多元化交流平台,以便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 加强家庭教育的创新能力培养,提高家庭对创育的认识和推广,使教育成果得以应用。
结论
学生创造力的发展与教育家、家庭、社会各方的努力息息相关。
只有建立多元化的教育体系,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促进良好的社会氛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拓展思维能力,才
能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成为未来有用之才。
高校大学生创造力的倾向调查及培养对策

高校大学生创造力的倾向调查及培养对策□李新啸【摘要】采用《威廉斯创造力倾向测量表》对宁波239名高校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探讨高校大学生创造力倾向总分和冒险性、好奇心、想象力和挑战性四个维度在性别、年级和学科上的差异。
结果表明:(1)高校大学生挑战性维度的得分在性别上有显著性差异,女生得分显著高于男生。
(2)高校大学生创造力倾向总分在年级上没有差异,但四个维度的得分均有显著性差异。
(3)高校大学生创造力倾向总分和四个维度的得分在学科上没有显著性差异。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创造力;创造力倾向;创造教育【作者单位】李新啸,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一、引言(一)问题提出背景。
随着科学进步和社会发展,国民创造力已经是衡量一个国家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我国正面临着跨越式的发展和挑战,并且机遇大于挑战,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更是远远大于其他国家,这就决定了我国新时期的教育必须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
创造力培养包括创造性认知行为和创造性情意行为,即创造性人才应具有的创造性非智力因素———创造性倾向,它包括性格上的好奇心、想象力、挑战性和冒险性。
创造力倾向是创造性研究近几年才涉及的一个方向,尤其是高校大学生的研究还非常少,而创造力倾向作为创造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创造力的培养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本文旨在通过对宁波高校大学生的调查研究,分析不同性别、年级、学科的学生在创造力倾向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找到适合发展的相应措施和方法,提高高校大学生的创造力。
创造力倾向是指个体的创造能力和创造力动力构成的较为稳固持久组织系统。
创造力倾向是创造性活动动力和方向的保证,是在创造力活动表现出来的个性倾向性。
(二)研究现状。
刘宣如、刘成彬在《当前大学生创造力问题调查与对策思考》中得出以下结论:当前我国大学生各创造性倾向表现为中上水平,男女生在创造力倾向上没有显著差异。
但男女生在具体的倾向性上却各有所长。
男生表现在好奇性方面,女生表现在想象力方面。
学生创造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学生创造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研究主题:学生创造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研究问题及背景:现代社会对创造力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尤其是在教育领域。
作为人类智慧的核心能力之一,创造力在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
然而,当前教育体系下,学生的创造力培养不够充分,主要原因包括教育方法过于注重知识灌输,缺乏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引导,以及评价体系过于注重成果而忽视了过程等。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索针对学生的创造力培养进行研究与实践,以提供相应的理论与实践指导。
研究方案方法:本研究采用混合研究方法,包括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
第一阶段:定性研究在定性研究阶段,我们将通过文献综述、深度访谈和焦点小组讨论的方式收集数据。
文献综述主要用于了解学生创造力培养的现状和问题。
深度访谈和焦点小组讨论则旨在从教师、学生和教育管理者的角度深入了解他们对创造力培养的认识、期望和实践。
第二阶段:定量研究定量研究阶段将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取数据。
我们将设计一份创造力培养的问卷,通过对学生和教师的调查,了解他们对于创造力培养的看法,评估当前创造力培养的效果,并探索其中的影响因素。
数据分析与结果呈现:通过定性数据的分析,我们将总结学生创造力培养的现状与问题,并提取出其中的主题和关键概念。
定量数据的分析将采用统计方法,如频数分析、相关性分析等,来评估学生和教师在创造力培养方面的认知和实践情况。
结论与讨论:基于定性和定量研究的结果,我们将得出以下结论:1. 学生创造力培养存在诸多问题,包括教育方式的单一性、评价体系的不合理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如推行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改革评价体系等。
2. 学生创造力培养的影响因素较为复杂,包括个体差异、教育环境和课程设计等。
我们将探讨这些影响因素的具体作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3. 学生创造力培养需要多方合作。
教师、学生、家长和教育管理者应共同努力,共建创造力培养的良好环境。
本研究对于学生创造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 年
不同 , 也得出了众多不同的研究结果 , 有研究认为 大学生创 造 力 倾 向 在 学 科 上 没 有 显 著 性 差 异 有研究发现文科生创造力倾向低于理科生 造力倾向强于社科类学生
[11] [10]
有研究认 为 , 在 总 得 分 上 , 艺 术 类 ㊁ 管 理 类 学 生 创 向在生源地上差异的研究较少 ㊂ 王天利等研究认 且大城市的学生创造力倾向水平最低 维度上无 显 著 性 差 异
展水平一般㊂ 根据‘ 威廉斯创造力倾向量表 “ , 常模 能,111 ~ 133 分表明创造力潜力良好,111 分以下表 明创造力倾向一般 [7] ㊂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 J 工科 由常模可知,J 大学的学生创造力倾向发展水平一 般㊂ 从创造力倾向各维度看,常模指出冒险性㊁好奇 性㊁想象力以及挑战性的优秀标准分别是 30㊁36㊁35 秀,而且还有很大的差距㊂ 从创造力倾向整体及其 倾向及其各模块上的差异很大,两极分化严重,创造 力倾向最高得分 141 分,而最低得分只有 66 分㊂ ( 二) 大学生创造力倾向在专业类别上的差异 在专业类别上,经单因素分析可知( 见表 5) ,不 各模块得分的极大值和极小值看, 大学生在创造力 和 32 分 [7] ,本次调查的学生不仅无一维度达到优 得分指出总分在 133 分以上表明有很大的创造性潜
行了验证性因素分析㊂ 该量表共分为冒险性㊁ 好奇 明 KMO 值为 0. 930,通过 Bartlett 的球形度检,Sig =
为分析量表的结构效度, 笔者进一步对量表进
~ 0. 859 之内,所以认为该量表整体上具有良好的
表 3 创造力倾向量表各模块负荷量 好奇性 0. 825 想象力 0. 811 挑战性 0. 654
2016 年 4 月
第 16 卷 第 2 期
JOURNAL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北 京 工 业 大 学 学 报 ( 社会科学版)
Vol. 16 No. 2
Apr. 2016
大学生创造力倾向发展研究
查的切合程度,本研究再次对量表的信度和效度进 行了检验,以保证结论的正确性和科学性㊂ ( 一) 信度检验 为了检验该量表的可靠性,对其 50 道题进行了
信度分析( 见表 2) ,由表 2 可知,整个量表的标准化 α 系数达到了 0. 827, 而各因子的内部一致性系数 都在可接受的范围内,标准化的 α 都在 0. 4 以上,由 此认为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㊂
作者简介: 李庆丰(1972
72
北 京 工 业 大 学 学 报 ( 社会科学版) 表 1 问卷调查样本分布特征 人口学 变量 类别 机电学院 生命学院 经管学院 人文学院 外国语学院 艺术学院 电控学院 学院 建工学院 环能学院 数理学院 计算机学院 软件学院 建规学院 材料学院 理学或医学 专业类别 工科和科学技术 人文社会科学 大一 大二 年级 大三 大四 性别 男 女 城市 生源地 城镇 农村 独生子女 是否独生子女 非独生子女 人数 / 人 510 1 144 223 503 250 1 339 558
而高等教育是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阶段㊂ 有研究指 出:创造力培养包括创造性认知行为和创造性情意
[1]
行为
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创造力心理倾向的人格特 和冒险性 4 个方面
[2]
,其后者又称为创造力倾向, 是指一个人在 ㊂ 创造力倾向对个体的心理过
征,它包括个人在人格上的好奇性㊁ 想象力㊁ 挑战性 程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为个体创造力的发挥提供
李庆丰, 胡万山
基于对北京工科院校 J 大学的调查分析
地方高水平大学发展战略研究中心, 北京 100124)
( 北京工业大学 教育部战略研究培育基地
摘 要: 为了解大学生创造力倾向发展现状,采用‘ 威廉斯创造力倾向量表 “ 对 J 工科大学 8 257 名大学生创造力 度上无显著性差异㊂ 中图分类号: G64 之差异很大;大学生创造力倾向发展在专业类别㊁性别㊁ 年级和生源地上均有显著性差异, 但在是否是独生子女维 倾向进行测试,结果显示:大学生创造力倾向发展水平一般, 在各模块上的发展程度也不高, 且学生之间发展程度
北京师范大学林崇德 (2009) 教授研究认为: 创新 创新人才,不仅要重视培养创造性思维,而且要特别 关注对创造性人格心理倾向等的训练
[4]
力发挥作用 [3] , 是创新人才不可缺少的心理素质㊂ 人才 = 创造性思维 + 创造性人格 ” , 要培养和造就 ㊂
着心理条件,通过引发㊁ 促进㊁ 调节和监控来对创造
本研究借助 ‘ 威廉 斯 创 造 力 倾 向 量 表 “ , 通 过 对 北 的调查 , 深入 探 讨 了 大 学 生 创 造 力 倾 向 发 展 状 况 的差异 ㊂ 京工科院校 J 大学的大学生创造力倾向发展现状
1 056
487 543 976 186 158 324
12. 8 5. 9 6. 6
发现大学生 在 创 造 力 Fra bibliotek 向 上 , 表 现 出 了 大 二 低 于
大一 , 在大 三 时 达 到 顶 峰 , 但 在 大 四 时 迅 速 下 滑 , 进入低谷期 , 表现出大致的波浪型 [7] ; 刘宣如等研 究认为 : 大学生创造力倾向从年级看 , 呈 V” 字型 , 即大一和大四发展程度较高 , 大二和大三较低 [10] ; 李新啸认为 : 虽 然 大 学 生 创 造 力 倾 向 发 展 在 年 级 上整体呈 Ⅴ” 字型 , 但 大 四 的 发 展 程 度 无 法 高 于 大一 [8] ㊂ 在学 科 维 度 上 , 由 于 调 查 中 学 科 分 类 的
块中有 1 - 3 项反向题 , 共 50 道题 ㊂ 计分方法采用
4 958 5 643
1 857
26. 6
3 299 1 148
60. 0 68. 3
22. 5
40. 0 13. 9
符合 2 分 , 完全不符 1 分 ; 反面题目完全不符 3 分 ,
6 229 2 028
1 466
75. 4 24. 6
二㊁信度效度检验
为确定‘ 威廉斯创造力倾向测量表“ 对本次调
① ‘ 威廉斯创造力倾向测量表“ 由美国心理学家威廉斯 ( F㊃E㊃Williams) 教授编制, 后经台湾学者林幸台和王木荣结合中国 良好的信度和效度㊂ 量表详见参考文献[13] ㊂
文化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量表分为冒险性㊁好奇性㊁想象力和挑战性 4 个模块,该量表在国内外均有较广泛的使用,具有
战性模块上有显著性差异( p <0. 01) ,在好奇性和想
表 4 大学生创造力倾向及其各模块得分情况
项目 均值 均值的标准误 中值 众数 极小值 极大值 t 创造力倾向 106. 940 2 106. 000 0 66. 00 0. 110 59 冒险性 23. 723 5 24. 000 0 0. 030 31
基金项目: 2014 年度北京市属高等学校青年拔尖人才培育计划项目资助( CIT&TCD201404057) ;北京市教育科学 十二五 ” 规 划 2015 年度重点课题资助(3055-0006) 研究员,硕士生导师 ) , 男, 湖南双峰人, 北京工业大学教育部战略研究培育基地 地方高水平大学发展战略研究中心
17. 8
次调查共回收问卷 8 582 份, 有效问卷为 8 257 份, 有效率为 96. 2% ㊂ 问卷调查结果采用 SPSS19. 0( 中 文版) 进 行 处 理 分 析, 问 卷 调 查 样 本 分 布 情 况 见 表 1㊂
本科生,问卷由各学院老师负责组织统一填写㊂ 本
本研究的调查对象为北京 J 工科大学全体在校
关键词: 高校;大学生; 创造力倾向; 差异分析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1 - 0398(2016)02 - 0071 - 10
引言
(2010 ‘国 家 中 长 期 教 育 改 革 和 发 展 规 划 纲 要 2020 年) “ 提出了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标,
‘ 卡特尔十六种人格因素量表 “ ( 简称 16PF) 中国 修订版 ㊁‘ 威廉斯创 造 力 倾 向 量 表 “ 和 托 兰 斯 创 新 人格自陈 量 表 等 ㊂ 从 研 究 的 内 容 看 , 当 前 关 于 大 学生创造力 倾 向 的 调 查 研 究 , 主 要 涉 及 创 造 力 倾 向发展状 况 和 影 响 因 素 2 个 方 面 [5] : 一 是 对 大 学 现 , 大学生创造力倾向发展程 度 偏 低 [6] ㊁ 中 等 ( 一 的结论 ㊂ 二 是 对 大 学 生 创 造 力 倾 向 发 展 在 性 别 ㊁ 年级 ㊁ 学科 ㊁ 生源地和是否独生子女等维度上差异 的分析 ㊂ 在性别维度上 , 有研究表明 : 女生的创造 力倾向发展水平高于男生 , 但差异不明显 [6-8] ㊂ 在 年级维度上 , 王天利等发现 , 创造性思维得分从大 学新生到 大 四 毕 业 生 由 高 到 低 地 分 布 [6] ; 高 珊 等 般 ) [5,7-9] 的研究较多 , 鲜见发展程度极好或非常好 生创造力倾 向 发 展 整 体 状 况 的 分 析 , 调 查 结 果 发
是基础教育 阶 段 的 学 生 , 而 专 门 针 对 大 学 生 的 还
目前关于创造力倾向的调查研究主要关注的
不是很多 ㊂ 从 调 查 研 究 的 方 法 看 , 主 要 采 用 问 卷 调查法 ㊁ 心理测量法和访谈法 3 种研究方法 , 且心 理测量占主要地位 ㊂ 心理测量主要采用的工具是
收稿日期: 2015-07-29
第2 期
李庆丰, 等: 大学生创造力倾向发展研究 表 2 创造力倾向量表的信度检验
73
创造力倾向及其因素 创造力倾向量表 冒险性 好奇性 想象力 挑战性
项目数 50 11 14 13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