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湖泊水质的监测(行业特制)

合集下载

利用遥感技术进行水质监测

利用遥感技术进行水质监测

利用遥感技术进行水质监测利用遥感技术进行水质监测水是生命之源,也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重要资源。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水质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传统的水质监测方法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而且监测数据的时效性和准确性无法得到保证。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利用遥感技术进行水质监测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方法。

遥感技术是指通过卫星、飞机等高空平台对地面物体进行观测和测量的一种技术。

利用遥感技术进行水质监测,可以实现对大范围水域的快速监测和数据获取。

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到水体的光学、热学、电学等多种信息,可以通过这些信息来推断水体的化学成分、营养状况、叶绿素含量等指标,从而实现对水质的监测和评价。

遥感技术在水质监测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利用遥感图像来获取水体的表面特征和光学信息;二是利用遥感技术来获取水体的温度、悬浮物、叶绿素等指标。

在获取水体表面特征和光学信息方面,遥感技术主要利用了水体中不同波长的反射率差异。

不同波段的遥感图像可以反映出水体的不同特征,如蓝色波段可以反映出水体的透明度和深度,红色波段可以反映出水体中悬浮物的浓度和分布情况。

通过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可以评估水体的透明度、深度、悬浮物分布等指标。

在获取水体温度、悬浮物、叶绿素等指标方面,遥感技术主要利用了水体对不同波段电磁波的吸收和散射特性。

通过对水体中不同波段电磁波的反射率进行分析,可以推断出水体中悬浮物、叶绿素等物质的含量。

同时,由于不同物质对电磁波的吸收和散射特性不同,可以根据不同波段电磁波反射率的变化来判断水体温度、营养状况等指标。

除了以上两种方法,还有一些其他基于遥感技术的水质监测方法。

例如,利用遥感技术获取水体表面温度数据,可以通过计算水体表面温度与空气温度之间的差异来判断水体中是否存在污染物;利用遥感技术获取河流或湖泊表面高度数据,可以通过计算不同时间点的高度变化来判断是否存在污染源。

虽然遥感技术在水质监测中具有很大的优势,但也存在一些限制因素。

使用遥感技术进行水质污染监测

使用遥感技术进行水质污染监测

使用遥感技术进行水质污染监测遥感技术在水质污染监测中的应用遥感技术作为一种能够获取地球表面信息的技术手段,在实践中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其中,水质污染监测是其重要的应用方向之一。

本文将从遥感技术在水质污染监测中的原理、方法、案例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遥感技术在水质污染监测中的原理遥感技术通过测量和记录地球上特定区域的电磁辐射,然后利用传感器将这些辐射转化为可视化的影像或图像。

而水质污染监测需要收集大量的关于水体特性和水质状况的信息,例如水体颜色、透明度、悬浮物质的浓度等。

利用遥感技术,可以通过对水体反射、散射、吸收等光学过程进行分析,获得水质污染的相关参数。

二、遥感技术在水质污染监测中的方法1. 多光谱遥感方法多光谱遥感方法是一种通过测量不同波段的电磁辐射,提取水体表面的特定光谱特征从而推断水质信息的方法。

通过选择合适的波段和指数,可以对水体中的污染物进行检测和定量分析。

例如,通过光谱特征参数如绿藻素指数、叶绿素-a浓度等,可以对水体中的藻类生物量和富营养化情况进行评估。

2. 红外热像遥感方法红外热像遥感方法利用红外波段的热辐射特性,可以对水体中的温度分布进行监测。

温度是水质污染的重要指标之一,因为水质的变化会导致水体温度的不断升高或降低。

通过红外热像遥感技术,可以观测到水体表面的温度分布情况,并进一步判断是否存在水质污染。

三、遥感技术在水质污染监测中的案例1. 利用多光谱遥感技术监测水体富营养化富营养化是水质污染的一种常见形式,它会导致水体中富营养物质(如氮、磷等)过量积聚,引发藻类大量繁殖。

通过多光谱遥感技术,可以测量和分析水体光谱特征参数,进而评估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

例如,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利用遥感技术,成功监测了密歇根湖的富营养化程度,为相关部门实施水质改善措施提供了依据。

2. 利用红外热像遥感技术监测水体温度变化水体温度是水质污染的重要指标之一。

例如,工业废水或热电厂的冷却水排放进入水体会导致水温升高,对水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遥感技术在水体生态监测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水体生态监测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水体生态监测中的应用在当今社会,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对于水体生态系统的监测变得愈发重要。

而遥感技术作为一种强大的工具,正逐渐在水体生态监测领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遥感技术,简单来说,就是通过非直接接触的方式,获取远距离目标物的信息。

在水体生态监测中,它能够快速、大面积地收集有关水体的各种数据,为我们了解水体生态状况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遥感技术在水体生态监测中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

首先,它能够用于监测水体的物理参数。

比如说,通过遥感影像,我们可以了解水体的面积、形状、水深等信息。

这对于研究水体的动态变化、洪水预警以及水利工程的规划和管理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水质监测方面,遥感技术更是大显身手。

它可以检测到水体中的叶绿素 a 浓度、悬浮物含量、有色溶解有机物等指标。

叶绿素 a 浓度的高低反映了水体中藻类等浮游植物的生物量,进而可以推断出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

悬浮物的含量则与水体的浑浊度相关,能够帮助我们了解水体的泥沙含量和污染情况。

而有色溶解有机物则与水体的有机污染程度密切相关。

此外,遥感技术还能够监测水体的温度分布。

水体温度的变化对于水生生物的生存和繁衍有着重要影响,同时也能反映出水体的热污染状况。

通过热红外遥感,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水体温度的差异,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那么,遥感技术是如何实现这些监测功能的呢?这主要依赖于不同波段的电磁波对水体的响应特性。

例如,可见光波段可以反映水体的颜色和透明度,近红外波段则对叶绿素等物质敏感,而热红外波段则用于测量水体的温度。

通过对不同波段遥感数据的分析和处理,我们就能够提取出有关水体生态的各种信息。

与传统的水体生态监测方法相比,遥感技术具有许多显著的优势。

传统的监测方法往往需要在现场采集水样,然后进行实验室分析,这种方法不仅费时费力,而且只能获取有限的点数据,难以反映水体的整体状况。

而遥感技术可以实现大面积、同步的监测,能够快速获取水体的空间分布信息,大大提高了监测的效率和覆盖范围。

基于遥感技术的湖泊水质监测与分析

基于遥感技术的湖泊水质监测与分析

基于遥感技术的湖泊水质监测与分析湖泊是地球上的大型自然水体, 在人类的生产生活中具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湖泊的水质是评价湖泊水资源是否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指标。

近几年来, 湖泊水质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 涉及到环境保护、农业生产等多个方面, 加之常规监测方式存在着时间和经济上的限制, 限制了湖泊水质监测与分析的效率和精度。

因此, 采用基于遥感技术的湖泊水质监测与分析方法已经成为研究者的重要选择, 本文详细介绍和分析了该方法的原理、优点和应用现状。

一.基于遥感技术的湖泊水质监测的原理遥感技术的本质是一种通过传感器或仪器获取地球表面信息的技术。

通过遥感技术的图像处理, 可以快速而准确地获取湖泊的水色、透明度等水体光学参数, 为湖泊水质监测和分析提供了可靠数据。

湖泊水质监测的工作流程是:首先通过卫星遥感获取湖泊的光谱数据, 进而通过各种数据处理方法计算反射光谱率, 通过水体反射率与水质参数(如溶解氧、叶绿素、总硬度)的经验关系得到水质参数。

其中, 遥感数据是以传感器为载体获得, 传感器分辨率越高, 获得数据的精确度就越高。

涉及常用的卫星传感器有Modis、Landsat、Sentinel等, 这些传感器可以捕捉到湖泊受到的自然光, 通过对湖泊的反射率进行处理、分类, 得到湖泊的光学参数。

光学参数是湖泊水质监测的基础参数, 包括水质透明度、浊度、悬浮颗粒物、叶绿素浓度等。

二.基于遥感技术的湖泊水质监测的优点相对于传统的湖泊水质监测手段, 采用遥感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时间成本低采用传统的水质监测方法, 需要定期采集水样进行分析, 时间成本高、经济成本高, 而遥感技术能够实现对广大湖泊水质监测的连续性监控和快速出图。

减少人力、物力投入, 快速反应湖泊生态变化, 有利于保护湖泊环境。

2.空间尺度大遥感技术基于卫星传感器记录和计算, 不受地理时间和空间限制, 视野具有全球性, 对于不同类型的湖泊, 不同时间段, 都能够获得数据进行计算, 以发现水体变化趋势。

利用遥感技术进行湖泊水质监测研究

利用遥感技术进行湖泊水质监测研究

利用遥感技术进行湖泊水质监测研究近年来,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湖泊水质监测研究变得越来越重要。

而遥感技术则成为了湖泊水质监测的有力工具。

本文将探讨利用遥感技术进行湖泊水质监测研究的相关内容。

一、遥感技术概述遥感技术是利用航天器或无人机等遥感平台所获取的电磁辐射数据,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解译和分析,从而了解地球表面的信息。

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大范围、高精度的数据,并具有非接触式、实时性强、反复观测等优势。

二、湖泊水质监测的重要性湖泊是重要的水资源和生态系统,其水质状况直接关系到人类和生物的生存与健康。

湖泊水质监测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湖泊中的水质状况,及时掌握湖泊环境变化,为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三、遥感技术在湖泊水质监测中的应用1. 湖水表层温度监测湖泊水温是湖泊生态系统稳定与否的重要指标之一。

遥感技术可以通过获取湖水表面温度信息,进而研究湖泊的热力学过程、循环和交换变化,为湖泊生态系统研究和管理提供重要参考。

2. 悬浮物浓度监测湖泊中的悬浮物浓度是影响水质的一个重要因素。

传统的悬浮物监测方法通常需要大量人力、物力和时间成本,而利用遥感技术可以从大范围、高精度的角度对湖泊中悬浮物浓度进行快速准确的监测。

3. 水色指数监测水色指数可以反映湖泊内部的生物、化学和物理特征,是评价湖泊水质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遥感技术获取湖泊的水色指数数据,可以实现对湖泊水质的快速有效监测,为湖泊环境的管理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4. 藻华监测湖泊中的藻华是湖泊富营养化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影响水质的关键因素之一。

遥感技术可以通过获取湖泊中的藻华信息,定量评估湖泊的富营养化程度,并为湖泊生态系统的管理和保护提供参考。

5. 湿地监测湿地是湖泊重要的自然保护区之一,对维持湖泊生态平衡具有重要作用。

利用遥感技术可以实现对湿地的监测,包括湿地类型、湿地面积和湿地动态变化等方面的研究,为湖泊湿地保护和生态恢复提供支持。

四、遥感技术在湖泊水质监测中的挑战与展望尽管遥感技术在湖泊水质监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使用遥感技术进行湖泊水质监测的方法

使用遥感技术进行湖泊水质监测的方法

使用遥感技术进行湖泊水质监测的方法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增加,湖泊水质监测变得尤为重要。

传统的野外采样和实验室分析方法耗时费力,并不能实时监测湖泊的变化。

因此,使用遥感技术进行湖泊水质监测成为一种重要的方法。

本文将探讨遥感技术在湖泊水质监测中的应用,并介绍一些常用的遥感参数。

首先,遥感技术能够提供湖泊的空间分布信息。

卫星遥感可以提供高分辨率图像,用来研究湖泊的水体质量。

可以使用多光谱图像来获取湖泊水体物理和化学参数,如水温、浊度、溶解氧等。

这些参数的空间分布图可以帮助识别湖泊的污染源和热点区域,从而提供针对性的环境保护措施。

另外,遥感技术还能够监测湖泊水体的叶绿素含量。

叶绿素是水中藻类和水生植物的重要生物标记物。

它不仅可以指示湖泊中藻类生长的情况,还可以间接反映水体中的营养盐和有机物质的含量。

通过分析遥感图像中的叶绿素浓度,可以评估湖泊的富营养化程度,并制定适当的管理措施。

此外,监测叶绿素浓度的变化还可以帮助预测湖泊中藻华的发生,及时采取控制措施,保护水体健康。

除了叶绿素,遥感技术还可以用来监测湖泊水体中的悬浮物含量。

湖泊中存在的大量悬浮物会影响水体的透明度和光学特性。

通过分析遥感图像中的反射光谱,可以估算湖泊中悬浮物的浓度。

这为湖泊管理者提供了判断水质状况的重要依据,以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此外,利用遥感技术还可以监测湖泊水体的温度。

湖泊水温的变化与许多环境因素密切相关,如季节变化、气候变化和污染物排放等。

遥感技术可以提供湖泊水体温度分布的空间图像,有助于研究湖泊的热力特性以及水体混合和循环过程。

这对于预测藻华爆发、湖泊生态系统健康评估等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遥感技术在湖泊水质监测中的应用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图像分辨率的限制可能影响参数的准确性。

较低的分辨率可能导致在湖泊边界和细微的参数变化处丢失细节。

其次,遥感监测的结果可能受到天气条件、大气和水体成分的干扰。

因此,需要对遥感数据进行校正和验证,并结合地面采样和实验室分析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如何使用卫星遥感数据进行湖泊水质监测

如何使用卫星遥感数据进行湖泊水质监测

如何使用卫星遥感数据进行湖泊水质监测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湖泊水质监测成为了一项重要的任务。

传统的湖泊水质监测方法往往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操作复杂,维护成本高。

而利用卫星遥感数据进行湖泊水质监测,则具有操作简便、成本较低等优势。

本文将介绍如何使用卫星遥感数据进行湖泊水质监测,并探讨其应用前景。

首先,使用卫星遥感数据进行湖泊水质监测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卫星向地球表面发射电磁波,在湖泊水质中与目标物质发生相互作用,并将反射和散射情况记录下来。

通过分析这些记录的数据,可以得出湖泊水质信息,如浊度、叶绿素含量等。

其次,为了准确获取湖泊水质信息,需要进行数据预处理。

首先,需要对卫星遥感数据进行大气校正,即校正由大气对光的散射和吸收引起的影响。

其次,需要进行水色反演,即通过计算湖泊水域中目标物质对光的吸收和散射特性,来推导湖泊水质参数。

最后,根据反演结果,得出湖泊水质信息。

然而,卫星遥感数据在湖泊水质监测中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由于湖泊水体的复杂性,比如湖泊水色随天气变化、水下光线衰减等因素的影响,卫星遥感数据的处理结果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

其次,卫星遥感数据的分辨率限制了其对细微变化的捕捉能力,因此可能不能完全满足湖泊水质监测的需求。

然而,尽管面临挑战,卫星遥感数据在湖泊水质监测中仍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首先,卫星遥感数据具有较好的时空分辨率,可以提供全面的湖泊水质信息。

其次,使用卫星遥感数据进行湖泊水质监测可以实现远程无人化操作,减少人力物力投入。

另外,卫星遥感数据可以进行长期监测,得出湖泊水质长期变化的趋势,为湖泊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除了湖泊水质监测,卫星遥感数据还可以在其他方面发挥作用。

例如,利用卫星遥感数据可以进行湖泊水域的水质预测和预警,帮助相关部门及时采取措施,保护水资源。

此外,卫星遥感数据还可以用于湖泊生态环境监测,帮助了解湖泊中不同生态系统的动态变化,为湖泊保护和生态恢复提供支持。

综上所述,使用卫星遥感数据进行湖泊水质监测具有一定的优势和应用前景。

使用遥感技术进行水体质量监测的方法

使用遥感技术进行水体质量监测的方法

使用遥感技术进行水体质量监测的方法在当今社会,水资源的质量对于人类的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不良影响和自然环境的变化,水体质量问题日益严重。

因此,水体质量的监测变得至关重要。

遥感技术作为一种非接触式的测量工具,可以对大范围的水体进行快速、准确的监测。

它能够提供高时空分辨率的遥感影像,从而帮助科学家和决策者了解水体的变化趋势和质量问题。

首先,遥感技术可以通过测量水体的表面温度来推测水体的污染程度。

由于污染物会改变水体的热传导性质,因此可以通过红外遥感影像来检测温度异常。

利用红外传感器可以感知地球表面的红外辐射,从而测量水体的表面温度。

通过与历史数据的比较,我们可以确定水体温度的异常变化,进而评估水体的质量。

其次,遥感技术还可以通过测量水体的颜色和透明度来判断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

富营养化是指水体中营养物质过多,导致水中生物的生态平衡被破坏的现象。

这一问题对于水体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通过光谱遥感技术,可以测量水体的反射光谱,从而判断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含量。

高浊度和高叶绿素-a浓度的水体通常表现为绿色或蓝绿色,这是由于浮游植物的繁殖引起的。

此外,遥感技术还可以检测水体中的云雾和悬浮物,进一步分析水体的浑浊程度。

再次,遥感技术还可以通过测量水体中的溶解物质来评估水体的化学污染程度。

水体中的溶解物质如溶解有机物、溶解无机物和溶解气体等可以直接影响水体的质量。

通过多光谱遥感影像,可以通过比较各个波段的辐射值,推算出水体中各种物质的含量。

这种方法在监测水体污染物如重金属、农药残留等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

此外,遥感技术还可以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和水质模型,进一步分析水体质量问题。

GIS可以将遥感影像和地理数据进行叠加分析,从而提供更为精确的空间分布信息;水质模型则可以通过建模和模拟的方式,对水体质量进行定量预测。

通过将遥感技术、GIS和水质模型相结合,可以实现对水体质量问题的系统监测和预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色 B1: green B2: red B3:near infrared B4:short-wave infrared (SWIR)
全色 B1: green B2: red B3:near infrared
全色 B1: blue B2: green B3: red B4:near infrared B5: mid infrared B7: mid infrared B6:thermal infrared
花费时间


时效性
差(慢)
连续性 差,不能全天候观测
调查人员

调查成本

好(快) 好,能全天侯观测
少 低
调查范围 小,有些地方不能人工调查 广,连续性好,能获得人眼看不到的信息
相关知识
9
二、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湖泊是地球上最重要的淡水资源地之一,具有调节河川径 流、发展农业灌溉、提供工业水源和生活饮水、沟通水运、 开发旅游业以及维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等多种功能,在国 民经济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湖泊流域经济可持续发 展和人们赖以生存的重要基础。
ZONDY CYBER GROUP CO.,LTD
相关知识

技 术 路 线
遥感卫星影像收集 (TM、ETM+等)
遥感图像的预处理 (几何、辐射、大
气校正等) 水体提取
遥感水体反射率
实验方案制定
水质参数实验 水体实验
(TSS、TN等) 水质参数数据
卫星光谱敏感波段或波段组合分析
0.45 – 0.90 0.45 – 0.52 0.51 – 0.60 0.63 – 0.70 0.76 – 0.85
11 km
0.45 - 0.90
0.45 – 0.52
0.52 - 0.60
16.5 km
0.63 – 0.69
6
0.76 – 0.90
遥感技术的原理
地 遥感卫星 物在不断地吸收、发射(辐射)和反射电 磁波,并且不同物体的电磁波特性不同。
遥感卫星类型——按空
间分辨率分类
相关知识
5
几种主要地球资源卫星技术指标
卫星
传感器
波段
空间分辨率(米)
光谱范围
覆盖范围
SPOT-5
SPOT-4 SPOT-1 SPOT-2 SPOT-3
Landsat 7
IKONOS QuickBird
HRG HRVIR HRV ETM+
全色 B1: green B2: red B3:near infrared B4:short-wave infrared (SWIR)
全色 B1: blue B2: green B3:red B4:near infrared
全色 B1: blue B2: green B3: red B4:near infrared
2.5 or 5 10 10 10 20
10 20 20 20 20
10 20 20 20
15 30 30 30 30 30 30 120
遥感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利用一定的技术设 备和装置,来探测地表物体对电磁波的反射和地 物发射的电磁波,从而提取这些物体的信息,完 成远距离识别物体。
树木
水体
草丛
裸露的地表 路面
相关知识
建筑物
7
遥感技术系统及工作流程
相关知识
8
遥感技术的特点
人工实地调查与利用遥感技术调查的比较
人工实地调查
利用遥感技术调查
相关知识
10
遥感水质监测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自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遥感技术由海洋水色遥感逐渐 应用到内陆地水体研究中,从单纯的水域识别逐渐发展到对水 质参数进行遥感监测、制图和预测。
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对水质参数光谱特征及数学模型研 究的不断深入,遥感水质监测经历了从物理方法到经验方法, 再到半经验方法的过程,半经验方法是90年代后的主要方法。 随着对水体光谱特征研究的不断深入、算法的改进以及传感 器技术的进步,遥感监测水质从定性逐渐发展到定量,而且可 遥感监测的水质参数逐渐增加,从起初的水色遥感(如叶绿素a 、悬浮物等)发展到间接遥感水质参数(如总磷、总氮、COD 等),预测精度也在不断提高,正朝水质遥感产业化的方向发展 。但是目前仍然依赖大量的地面监测数据,精度还没有达到商 业要求,还未形成较好通用性的模型和算法。
基于遥感的湖泊水质监测及评价 研究
自然地理学
相关知识
1
报告内容
一 、 遥感简介 二、 研究概述 三、案例简介
四、问题与展望
相关知识
2
一、遥感
遥感(Remote Sensing,简称RS) ,就是“遥远的感知”。是利用一定的技 术设备和系统,远距离获取目标物的电磁 波信息,并根据电磁波的特征进行分析和 应用的技术。
相关知识
3
航天平台 航空平台
遥感类型 (按照不同的平台分类)
> 80 千米 高空 (10 - 20 千米 ) 中空 (5 - 10 千米 ) 低空 ( < 5 千米 )
航天遥感 航空遥感
地面平台
地面目标 物
各种遥感平台示意图
相关知识
近地遥感
4
遥感卫星类型—按传 感器特点分类
遥感卫星类型—按卫 星轨道类型分类
1.0 4.0 4.0 4.0 4.0
0.61 2.44 2.44
相关知2识.44
2.44
0.48 - 0.71 0.50 - 0.59 0.61 - 0.68 0.78 - 0.89 1.58 - 1.75
60 km
0.61 - 0.68 0.50 - 0.59 0.61 - 0.68 0.78 - 0.89 1.58 - 1.75
湖泊水质监测是掌握湖泊污染程度的必要手段,而传统的 化学特征分析方是采用离散点概面的方法,在边界条件较为 复杂的湖泊可能不能够代表所有区域的分布特征,不能够连续 反映整个湖面水质情况,存在一定的缺陷。遥感技术正适合从 面上监测,并发展到动态监测的需要,可以大面积、迅速地提 供水质信息,成为持久监测区域乃至全球尺度上湖泊、海洋、 水库等水体质量监测的有效手段。是常规水质监测的重要补 充,为湖泊生态经济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60 km
0.50 - 0.73 0.50 - 0.59 0.61 - 0.68 0.78 - 0.89
0.50 – 0.90 0.45 – 0.52 0.52 – 0.60 0.63 – 0.69 0.76 – 0.90 1.55 – 1.75 2.08 – 2.35 10.4 - 12.5
60km 185 k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