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产业发展规划 精品-xx镇产业发展规划

合集下载

2024年镇工作计划

2024年镇工作计划

2024年镇工作计划
1、经济发展:
支持并促进本地产业的发展,吸引外部投资。

鼓励创新和创业,提供支持和资源。

加强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产品质量和产量。

2、基础设施建设:
继续改善城镇道路、桥梁和排水系统,确保基础设施的良好状态。

推动可持续能源发展,提倡节能减排。

改善通讯网络覆盖范围和质量,提高信息化水平。

3、社会事务:
关注教育事业,提升学校设施和教育质量。

加强医疗卫生服务,提高健康保障水平。

加强社会福利体系建设,关注弱势群体的福利需求。

4、环境保护:
加强环境保护意识教育,促进居民主动参与环境保护活动。

推动垃圾分类和回收利用,减少环境污染。

加强自然资源保护和生态建设,保护生态环境。

5、社会治安:
加强公共安全意识,提升社会治安水平。

加强社区警务合作,加强巡逻和防范措施。

加强法律宣传,推动法治文化建设。

乡镇产业规划方案

乡镇产业规划方案
3.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4.实现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和谐共生,提高乡镇居民生活质量。
五、产业规划布局
1.产业发展方向
-农业: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特色农产品种植、农产品深加工;
-工业:发展新材料、新能源、轻工制造等新兴产业;
-服务业:发展乡村旅游、健康养生、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
三、规划原则
1.坚持绿色发展,注重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相结合;
2.坚持因地制宜,发挥乡镇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
3.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福祉,提高乡镇居民生活质量;
4.坚持产业协同,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四、规划目标
1.优化产业结构,形成主导产业、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协同发展的格局;
2.提高乡镇企业竞争力,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品牌;
-支持服务业发展,优化产业结构。
2.保障措施
-加强组织领导,确保规划方案的有效实施;
-完善基础设施,提高产业承载能力;
-培育人才,提升乡镇劳动力素质;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
七、具体实施方案
1.农业产业
-推广高效生态农业技术,提高农产品品质;
-发展特色农产品种植,打造地域品牌;
-加强农产品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
1.3规划依据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及相关政策文件制定本规划方案。
二、现状分析
2.1自然资源
XX乡镇地处平原地区,拥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和水资源,气候适宜,有利于农业和产业发展。
2.2经济发展现状
XX乡镇产业结构单一,以农业为主,工业和服务业发展滞后。乡镇企业规模较小,缺乏核心竞争力。
2.3社会发展现状

《农村主导产业发展规划5篇范文》

《农村主导产业发展规划5篇范文》

《农村主导产业发展规划5篇范文》第一篇:农村主导产业发展规划岭前镇峪口村一村一品发展规划发展“一村一品”支柱产业,是促进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发展区域特色产业的平台,是促进农业增效的重要途径,是实现农民增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载体。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党和政府积极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的有关会议要求,结合我村实际,科学规划建设,特制订“一村一品”产业发展规划。

一、峪口村基本情况我村位于岭前镇镇南1公里处,地势平坦,交通便利,辖4个村民小组,312户,1105人。

耕地面积2600亩,其中苹果种植1800亩,人均1.3亩,苹果平均每亩收入5100元,当地苹果已成为广大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

利用水资源充足,加快发展养殖业,目前各类养殖户200户,猪羊存栏1800多头、养鸡3500只,规模养殖户5个,利用丰富有机肥源,建成沼气池300口,初步形成“果、畜、沼”良好生态园生产模式。

现有果业专业合作社1个,果农协会1个,从事果业技术推广的持证农民技术员25名,果品销售经纪人26人,年销果品xx吨以上。

广大果农学科技,用科技的热情很高,果园管理技术规范,村两委会一班人积极探索,思路明确,为“一村一品”苹果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有力的组织保证。

二、主导产业发展现状近年来,我村依托苹果优生区的自然资源优势,坚持以苹果产业作为优化农村经济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优势产业来抓;以推广四项关键技术为重点,强化果园管理,狠抓结构调整,建全服务体系,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明显加快;以“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壮大产业”为指导,按照“增优生、稳适生、减次生”的原则,坚持“大量发展早熟,适度发展中、晚熟,增加晚熟”的思路,努力加快苹果产业的开发步伐,使我村果业区域布局得到了优化,品种结构得到了调整,初步建成现代农业示范园500亩。

xx年人均纯收入5500元,仅果业一项收入5000元,占全村人均纯收入90%。

我村围绕苹果产业发展,按照“民办、民营、民受益”的原则,注册成立了岭前镇种家福苹果种植专业合作社,完善了内部分配、民主管理等制度,建立了“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联结机制,果农专业合作社在苗木提供、病虫防治、果品销售、信息服务等方面为果农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全程服务,深受果农欢迎。

xx镇产业发展规划

xx镇产业发展规划

XXX镇(村)产业发展规划XXX镇地处XXX城西北X公里处,辖X个行政村、X 个村民小组,面积约X平方公里,耕地面积X万亩,截至2009年底,全镇人口X万人,拥有XX、XX、XX、XX、XXXXX、XX、XX、XX等中、省、市各级企事业单位和民营企业单位XX余家。

农业、工商、信用联社、邮政、建设等金融机构健全。

XX铁路、XX公路穿境而过。

拥有XXKV、XXKV变电站X座,电力总容量XKVA。

地下水资源丰富。

依托优越的区位优势,丰富的资源优势和大中型企业聚集优势,形成了以机械制造业、水泥建材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和商流服务业为主的产业格局。

一、经济发展优势分析1、农业产业结构优化。

形成了“XX”的种植产业和以奶牛、奶山羊、蛋肉鸡、生猪为主的养殖业,花椒面积XX 亩,苹果面积XX亩,柿子面积XX余亩,奶牛存栏达到XX 头,猪存栏达到XX头,鸡存栏XX只,奶山羊存栏XX只。

2、个体私营经济蓬勃发展。

现有各类个体工商户、企业近XX户,涉及商业、餐饮、服务、加工、矿山开采等各各方面。

3、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镇区现有人口X万人,建设面积X平方公里,城市功能正在不断增强,一个以工业为支撑的新型城镇正在崛起。

4、社会治安状况良好。

全镇连续多年无重大刑事犯罪和治安案件发生,是省级“平安创建”模范乡镇,多次受到省市表彰。

5、劳动力资源丰富。

全镇青壮年劳力X万余人,X%以上都具有初中文化水平。

大多数劳动力外出务工,一部分在本镇各类企业工作。

二、主导任务和目标1、工业方面以X园区为载体,以X为依托,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努力把污染小、能耗低、产值高的机械加工、冶金制造等企业引进X园区,壮大工业基础。

2、农业方面以农民增收为核心,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全镇农业总产值X亿元以上,年均增长X%。

一是大力X产业。

在巩固X等村X种植面积的前提下,新发展X、X等X专业村,年均增加种植面积X亩以上。

二是发展杂果产业。

产业发展规划范文

产业发展规划范文

产业发展规划1、种植业项目:甜玉米在xx地区大面积种植的成功,成为新兴乡第五、六积温带种植业增收的重要品种。

扩大甜玉米种植,促进订单农业的发展,使之成为当地群众种植业调整的重要品种。

2、北方水稻:利用我县水稻种植成功经验,推进"场乡共建",有计划的在本乡区域内推xx稻种植。

3、特色养殖项目:野猪、狍子。

野生动物养殖是鄂伦春族乡的传统项目,在现有基础上,推进特色养殖产业调整,打造鄂伦春特色品牌,扩大产业规模,推进产业发展的市场化水平。

4、挂袋木耳:支持农户用自家庭院建设大棚进行挂袋木耳产业,有效发展庭院经济,使群众在家中能够建立起增加收入的项目,推进挂袋木耳技术普及,让鄂伦春族乡群众收入多元化。

省民委预计支持新兴乡大棚120栋,每栋可产挂袋木耳3-4万袋。

预计效益每袋1.2-1.4元,年可使每户平均增收7000元。

5、恒温储藏库项目:民族产业项目3000吨恒温储藏库,产业的发展将带动农民进行甜玉米种植、果蔬菜加工,带动种植业结构调整,同时辐射xx县周边区域,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建设成为群众增收、促产业调整、强民族经济的鄂伦春族乡支柱产业。

可使水果玉米、蔬菜、水果等保鲜存储产品进行反季销售,增加收益。

同时,可以代为储存食品,增加民族乡经济收入。

与种植业形成产业链条。

6、粉条产品深加工:利用新兴乡马铃薯种植的传统优势项目,建立起合作社组织,推进粉条加工产业化经营,打造"黑地"、"寒土"特色品牌,推进产业经营多元化。

保持老新兴粉条传统手工加工的传统特色,成为当地土特品种。

7、民俗旅游产业:在现有的库尔滨河漂流基础上,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打造"3A"级景区,促进与鄂伦春民俗旅游融合,使之成为独具特色的鄂乡绿色产业。

8、蜜蜂加工产业:xx县新兴乡处于山区、半山区位置,杜尔滨河湿地保护区位于新兴乡境内,具有发展蜜蜂产业的自然优势,努力打造"来自鄂乡、源于自然"的蜜蜂加工产业。

XX村产业发展规划

XX村产业发展规划

XX村产业发展规划一、引言XX村地处优美的自然环境中,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潜力,为了推动村庄的经济发展,保护和利用好这些资源,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重点介绍XX村的产业优势和潜力,并提出产业规划的具体措施和目标,以促进村庄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产业优势分析1.农业优势XX村具备良好的自然条件,适宜农业生产。

农业资源包括土地、气候、水源等,可以种植多种农作物及果树,如水稻、小麦、苹果等,同时还可以发展养殖业,包括畜牧、蚕桑等。

优质农产品将有助于提高农民收入和村庄经济增长。

2.旅游优势XX村周边环境优美,拥有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可以开发旅游业。

这包括乡村旅游、生态旅游和名胜古迹等。

通过提供旅游景点、民宿和农家乐等服务,可以吸引更多游客,增加村庄的收入。

3.传统手工业优势XX村拥有悠久的传统手工业历史,如木雕、竹编、纺织等。

这些传统手工艺可以作为特色产业进行发展,通过设计创新和市场开拓,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知名度,为村庄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产业规划目标基于对村庄发展的分析与评估,我们制定了以下产业规划目标:1.提高农业产业竞争力通过改进农业生产技术,加强农业合作社建设,推广有机农业等方式,提高农产品质量和产量,增加农民收入。

同时,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开展农产品的深加工和电商销售,拓宽农产品市场。

2.发展特色旅游产业通过保护自然资源和传统文化,开发乡村旅游线路及景点,提供优质的旅游服务,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品牌。

同时,加强与周边景点的合作,提高旅游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吸引更多游客。

3.振兴传统手工业通过培训和技术支持,提高传统手工业从业人员的技能水平。

对传统手工业品牌进行宣传推广和市场开拓,开展文化创意设计,推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新产品。

同时,加强与其他地区的合作,开拓更广阔的市场。

四、产业规划措施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村庄的道路、供水、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为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

2.加强人才培养和科技支持建立农业合作社及旅游合作组织,提供培训和技术支持,提高农民和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

产业发展规划

产业发展规划

一、基本情况爱国村四坊组位于江益镇,全村126户农户,农业人口126人,耕地面积168.5亩,棉地98.5亩, 2011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6745元。

二、产业现状红星村四坊组是一个以水稻、棉花作为支柱产业,以传统农业和外出务工收入为主要经济来源的村庄。

1、水稻。

全村现有水稻种植面积168.5亩,年产量139吨,总产值16.7万元,可实现农民人均年纯收入1323元。

2、棉花。

全村有棉花种植面积98.5亩,年产值24.6万元,可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1954元。

3、外出务工。

全村有长期外出务工人员15人,其他人员采取亦工亦农,农闲季节在工地打工,全村年创劳务输出收入达到43.7元万元左右,可实现农民人均年纯收入3468元左右。

三、发展思路1、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力度。

结合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项目的实施,在“十二五”期间,每年有计划的安排培训农民5人,到2015年末,累计转移农民25人,年劳务输出收入达到140万元,可实现农民人均年纯收入11100元产品科技增收比重,到2015年实现棉花、水稻产值50万元,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3968元。

通过以上的发展思路及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等措施,到2015 年末,预计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15068元。

一、基本情况爱国村余家组位于江益镇,全村37户农户,农业人口140人,耕地面积168.5亩,棉地98.5亩, 2011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6745元。

二、产业现状红星村四坊组是一个以水稻、棉花作为支柱产业,以传统农业和外出务工收入为主要经济来源的村庄。

1、水稻。

全村现有水稻种植面积168.5亩,年产量139吨,总产值16.7万元,可实现农民人均年纯收入1323元。

2、棉花。

全村有棉花种植面积98.5亩,年产值24.6万元,可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1954元。

3、外出务工。

全村有长期外出务工人员15人,其他人员采取亦工亦农,农闲季节在工地打工,全村年创劳务输出收入达到43.7元万元左右,可实现农民人均年纯收入3468元左右。

xx镇产业发展现状及下一步发展思路

xx镇产业发展现状及下一步发展思路

xx镇产业发展现状及下一步发展思路xx地处济南近郊,镇域边界距黄河大桥仅3公里,有‚三路五桥‛( 220国道、北绕城高速、济乐高速,黄河大桥、黄河三桥、济石公铁两用桥和东郊、东城浮桥)与市区相连,具有‚10分钟登机、20分钟进市区‛的显著优势。

xx是济南市城乡统筹改革试验区、省城北跨的对接点,山东省示范镇、国家级重点镇,有着独特的政策、机制和发展优势,有利于提升发展层次和核心竞争力。

2014年,全镇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6.8亿元,增长25.1%。

固定资产投资24.1亿元,增长16.8%。

农民人均纯收入15579元,增长23.2%。

完成地方财政收入8050万元,今年预计可实现地方财政收入9000万元。

一、xx镇产业现状在产业发展中,xx镇按照‚一产抓带动、二产抓服务、三产抓提升‛的发展理念,在一产方面,借助近靠市区的近郊优势,大力发展品牌农业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二产方面,瞄准物流、住宅产业化、高端制造业等,开展链式精准招商,吸引了盖世物流、佳怡物流、金箭机器、夫驰科技、乾元泽孚等企业入驻。

三产方面,大力开展农民工培训,家政服务业正异军突起。

(一)品牌农业成效显著。

近年来,为提高农产品知名度,xx镇不断做优做强品牌农业,投资9万元注册了‚xx绿阳‛品牌,‚xx绿阳‛香瓜、芹菜、西红柿被认定为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xx绿阳‛香瓜获国家地理标志商标。

帮助谷庙村张德兰成功注册‚德兰‛柳编品牌等,目前全镇已发展3家龙头品牌龙头企业,农村经济合作组织12家。

制订了《无公害香瓜、芹菜、西红柿标准化种植推广示范》等文件,由专业合作社统一供种、统一标准、统一提供技术指导。

在青宁驻地成立了xx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办公室,对药物残留进行定期检测,确保农产品品牌质量安全。

今年立足近郊旅游农业,建设了周孟农庄休闲观光旅游农业度假区,吸引了大量省城市民前来观光旅游采摘。

(二)“两大支柱”产业加速工业化进程。

工作中,xx镇按照‚工业立镇、工业强镇‛的发展思路,大力推进工业化进程,住宅产业化、高端制造业发展迅速,成为支撑镇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昌乐县朱刘街道产业发展规划目录第一章绪论1.1指导思想 (1)1.2规划原则 (1)1.3规划依据 (1)1.4规划年限 (1)1.5规划范围 (1)第二章产业发展基础2.1地理位置 (2)2.2自然环境 (2)2.3旅游资源 (3)2.4综合经济 (3)2.5基础设施 (3)2.6劣势分析 (4)第三章朱刘街道发展战略3.1总体目标 (5)3.2发展策略 (5)3.3总体布局 (6)3.4分区布局 (6)第四章第一产业发展规划4.1农业产业化初具规模 (10)4.2农业标准化稳步推进 (11)4.3发展农业主导产业 (12)4.4全面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域化建设 (13)第五章第二产业发展规划5.1发展现状 (9)5.2发展目标 (9)5.3建设内容 (9)5.4重点建设项目 (9)第六章第三产业发展规划6.1发展现状 (11)6.2发展定位 (11)6.3旅游规划 (11)6.4物流规划 (12)第七章现代化新型社区规划7.1规划概要 (13)7.2规划内容 (13)第八章基础设施建设规划8.1对外交通规划 (14)8.2道路交通规划原则 (14)8.3路网结构规划 (14)8.4城镇广场、停车场规划 (15)8.5给水工程规划 (15)8.6排水工程规划 (16)8.7电力工程规划 (16)8.8通信工程规划 (17)8.9供热燃气工程规划 (17)8.10管线综合规划 (17)8.11城市防灾规划 (18)8.12环境保护与环卫设施规划 (19)8.13绿化景观规划 (20)第九章投资及效益分析9.1投资估算 (22)9.2效益分析 (22)第十章实施步骤10.1实施进度 (23)10.2近期重点 (23)第十一章保障措施11.1维护总体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24)11.2增强规划实施过程中不定因素的应对能力 (24)11.3确保重点建设项目如期推进和完成 (24)11.4成立招商引资办公室 (24)第一章绪论1.1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城乡统筹、科学重建的方针,立足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保障安全与生计,合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朱刘街道基础设施建设和整体风貌的打造,加快生态恢复建设,积极推进现代农业和生态旅游业的发展,努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奠定基础。

1.2规划原则●科学规划、分步实施●因地制宜、统筹安排●远近结合、持续发展●二三互动、链式发展●政府主导、项目支撑1.3规划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2008);●国家《村镇规划标准》(GB50188—93);●建设部《村镇规划编制办法》(2006);●《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重点小城镇建设的若干意见》●《潍坊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年);●《昌乐县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昌乐县朱刘街道总体规划》(2003-2020);●昌乐县朱刘街道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对规划的设想、意见和建议。

1.4规划年限近期:2010年-2015年远期:2015年-2020年1.5规划范围昌乐县朱刘街道(图1)第二章产业发展基础2.1地理位置朱刘街道地处山东半岛内陆,昌乐县东北部。

位于东经118°43′—119°10′,北纬36°19′—46°46′之间,东与潍城区交界,西邻昌乐县开发区,南与五图街道隔山相望,北接寿光市。

街道南北长约9000米,东西长约8500米,面积为71.13平方公里。

2.2自然环境2.2.1地质地貌(1)地质朱刘位于鲁中隆断区边缘和沂沭断裂带上,地质构造比较复杂。

古生代加里东运动和渤海西运动期间,海水自北向南淹进,在镇内沉积了厚度很不均匀的寒武、奥陶系灰岩和石灰系砂页岩,镇内大部分为微斜平地,局部为石质山岭,坡麓梯田,近山高阶地,山前倾斜平面。

(2)土壤街道大部分土壤为洪积冲积潮褐土,局部为洪积物褐土、黄土母质褐土、钙质岩褐土性土、洪积物淋溶褐土。

(3)土地评级街道北部为二级地,地形较低平,地下水位较浅,灌溉设施较完善,南部为三级地和四级地,约占全街道土地的1/3.朱刘街道的草龙山有部分七级地,岩石裸露,上层极薄,只生稀疏杂草。

2.2.2气候条件朱刘街道属暖温带,属海洋性气候。

四季分明,春季干燥少雨,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多西北风寒冷少雪。

年均气温为12摄氏度,年降水量平均为689.4毫米,多集中夏季。

无霜期为180天左右,夏季平均气温为26摄氏度,冬季平均气温为-3.3摄氏度。

风呈季风特点,春、夏多呈南风、东南风,一般风力为2—3级,冬季多为北风、西北风,一般风力为2—3级,最大风力为5—6级。

2.2.3水系情况a、河流街道内有一条河流,为季节性河道。

桂河:镇内长度为8千米,经寿光入海。

b、地下水朱刘街道地下水属平原型地下水,但由于超量开采引起地下水位下降,使该地区成为缺水地区。

309国道以北属浅层区,含水层属流沙,井深一般在40米左右,09国道以南,朱刘煤矿漏斗区,属深井区,井深一般150米左右,现有水位120米左右,含水层属石灰岩溶洞。

朱刘街道自然景观极其丰富包括森林、溶洞、岩书等,其中“首阳山森林公园”为省级森林公园,以林业的幽静野趣景观为特色。

首阳山森林公园位于昌乐县城东南,以国有孤山林场为依托,四周与城关、朱刘、城南、五图街道和乔官镇相邻。

规划面积3.2万亩。

2004年被省林业局批准为省级森林公园,2007年省级首阳山森林公园总体规划通过省级专家组评审,省林业局批准实施。

公园内森林资源丰富,森林面积达到2.1万亩,森林覆盖率65.6%。

树木种类有侧柏、桧柏、雪松、黄栌、五角枫、苦楝、麻栎、银杏、楸树、车梁木、流苏等50余种。

公园规划区内自然、人文景观丰富。

主体部分以首阳山区域25个山头组成,既有山体、溶洞、宝石等自然景观,又有历史悠久的道教文化、汉文化等历史文化底蕴。

昌乐古八大景观中的“龙洞云开、马山雪霁、孤峰夕照、方水朝烟”等四大景观全部分布于公园规划区内,“剧城春晴、营丘夜雨、白石飞花、黄村秫熟”等四大景观与公园相邻。

2.4综合经济朱刘街道2009年末,全街道农村经济总收入达79.36亿元,其中农业收入3.72亿元,工业收入54.08亿元,建筑业收入4.08亿元,交通运输业收入9.15亿元,农民人均收入11399元。

2009年全街道第一产业总产值5.76亿元,第二产业总产值67.31亿元,第三产业总产值6.06亿元。

街道根据县委两个“1234”的规划思路,全力加快东与潍坊、西与昌乐的对接融合,全力打造精细化工、电动车、新型建材、现代物流服务四大产业。

2.5基础设施2.5.1道路交通一、对外交通胶济铁路、济青高速公路、309国道、宝通街横贯全境。

国际机场和海港码头均在90分钟内通达,济南、青岛均可在90分钟内到达,30分钟内即可到达潍坊机场,货物可发往全国各地。

二、城镇道路朱刘街道先后投资3亿多元,规划建设了“六纵六横”主干道12条,万山路、山水路、比德文路贯穿南北,潍昌路、站北街连接东西。

2.5.2水电基础全街道各村、企业自备给水设施,自行解决了给水问题。

街道内有5座水库,(小一型)2座,(小二型)3座。

水库总蓄水能力548.25万立方米。

街道内有农用机井352眼,塘坝10座。

电力网遍布全街道各村,居民户户有电。

●胶济铁路东西贯穿镇区。

尤其是由于火车站及货场的阻隔,造成镇区分为南北两大块,交通联系不便,制约着镇区的发展。

●环境污染严重朱刘街道重工业较多,水泥和煤化工生产企业是影响该镇环境的主要污染源,特别是大气污染较为突出,影响了镇区居民的生活,需及时治理。

●工业作为本镇的主导产业,虽有很多发展,但也有规模小、档次低、科技含量低等问题,需要加大规模,增加科技含量,树立拳头产品,增加市场竞争力,这是关系到工业城镇发展的重要课题。

●镇区规模较小,须加大规模,进一步加强区域带动作用。

第三章朱刘街道发展战略3.1总体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一二三四”空间发展布局和“一二三四”产业发展规划,全力推进与昌乐城市一体化发展,实现全面无缝隙连接、全方位对接、深层次融合,加快建设“一中心、两片区、三大产业园、四个集中居住组团”,奋力膨胀经济总量,提高发展质量,增强综合实力,继续在“昌乐冲刺百强县”实践活动中勇当“急先锋”、争做“主力军”。

3.1.1经济发展目标2009年全街道第一产业总产值5.76亿元,第二产业总产值67.31亿元,第三产业总产值6.06亿元。

规划到2020年发展“五年翻三番计划”,着力优化工业生产力布局,打造产业集群,做大工业经济总量,实现工业跨越式科学发展。

主要目标是:到2015年,街道区域内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在2009年基础上翻三番,突破1000亿元;街道财政收入突破10亿元。

3.1.2社会发展目标实现产业结构调整,朱刘街道积极融入昌乐城市一体化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工业新区,实现了区域经济社会的大发展、大跨越、大提升,根据城市规划布局和功能分工,把朱刘定位为昌乐东城,主要承载城市新兴工业发展任务,努力将其建设成为富足文明、开放和谐、环境优美、充满活力的现代化工业新区。

3.1.3生态环境目标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改善生产、生活、服务条件,协调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加强村庄绿化建设,建设生态型农村,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的持续健康发展,使开山采石受损的生态环境得到快速恢复。

3.2发展策略●第一产业发展策略:提高农业生产的产业化水平农业是基础产业,实现农业产业化首先要转变传统的农业生产观念,按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组织建立现代化的农业生产体系和农业生产服务体系,健全涵盖农业生产全过程的专业化服务网络;其次,要加快农业机械化步伐,提高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水平,全面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为发展适度规模的集约化农业生产创造条件,并通过生产率的提高从而从土地上解放出农民,向城市转移,使之成为全镇提高城镇化水平,尽早实现工业化的重要推动力量;第三,加快农业内部结构调整,一方面通过建立高产高效的经济作物区、优质红提葡萄产业园区的建设和推广,积极引进优良品种和先进适用的生产技术,另一方面大力培养、培训农业科技人才,使农民的科学技术水平普遍提高,进而提高农业的产业化水平,增加农民收入。

●第二产业发展策略:以工业化带动经济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一方面要加快企业改革的步伐,提高现有工业企业的管理水平、设备水平和技术水平,实现现有骨干企业的优势膨胀,为今后的工业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另一方面,改善投资环境,制定优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吸引资金、技术和人才,尽早形成全镇合理的工业体系,建立工业生产之间的协作关系,并注意鼓励利用本地资源和科技含量高、污染少的项目,使高科技、高附加值的产业成为城镇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