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 蒙娜丽莎之约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27课蒙娜丽莎之约

读了这则资料,你有什么想说的?
资料袋
500年来,人们一直对《蒙娜丽莎》神秘的微笑莫 衷一是。不同的观者或在不同的时间去看,感受似乎 都不同。有时觉得她笑得舒畅温柔,有时又显得严肃, 有时像是略含哀伤,有时甚至显出讥嘲和揶揄。在一 幅画中,光线的变化不能像在雕塑中产生那样大的差 别。但在蒙娜丽莎的脸上,微暗的阴影时隐时现,为 她的双眼与嘴唇披上了一层面纱。而人的笑容主要表 现在眼角和嘴角上,达·芬奇却偏把这些部位画得若 隐若现,没有明确的界线,因此才会有这令人捉摸不 定的“神秘的微笑”。法国巴黎卢浮宫公布蒙娜丽莎 的微笑包含了83%的高兴、9%的厌恶、6%的恐惧和2 %的愤怒。这一结果是由荷兰阿姆斯特丹的一所大学 应用“情感识别软件”分析出来的。 LOGO
显示图片
关闭图片
围着耶稣的这六个门徒,处于故事的发生的中心。 巴塞洛缪与老雅各的身体向他们倾着,而他们身旁的老 安德鲁并没有站起来,但他想听听,于是便举起手似乎要求 安静。 右边还剩下最后三个门徒,他们正在讨论有关耶稣说的 那句话,他们的手指也指向餐桌的中央。
他们所看到的这一切,均发生在这幅伟大的作品之中, 但每次当我们欣赏它时,都会从门徒的感情与性格中获得新 的含义
LOGO
快速默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 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LOGO
生字词
纽约 探访 交涉 肖像 悄 然赴约 陈列 脸颊 淡雅 捉摸 永恒 端庄 沐浴 细 腻 衬托 幻觉 空旷 深远 风采 大摇大摆 无论如何 有朝一日 耐人寻味 转瞬即逝 永不磨灭
LOGO
主要内容
课文先是描述了大家在纽约大都会 博物馆前排队等候欣赏《蒙娜丽莎》的 情景。 接着具体介绍《蒙娜丽莎》画像。 最后说《蒙娜丽莎》给人带来了心 灵的震撼,给人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象。
2021年小学语文《蒙娜丽莎之约》教案

小学语文《蒙娜丽莎之约》教案小学语文《蒙娜丽莎之约》教案1.知识与技能:读读记记“探访、交涉、风采、赴约、淡雅、捉摸、衬托、幻觉、深远、有朝一日、大样彼岸”等词语。
2.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对照画面,了解课文中具体描写画像的部分,学习 ___把看到的和想象到的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写作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___世界名画的魅力。
对照插图,把具体描写《蒙娜丽莎》画像的部分找出来,欣赏蒙娜丽莎神秘莫测的美丽神韵和那如梦如幻的妩媚微笑,引导学生从蒙娜丽莎的面部表情以及她的坐姿、双手和背景等具体的描写中体会世界名画的魅力。
读思结合,以读代讲1.课前,安排学生查阅达芬奇的资料,搜集蒙娜丽莎的画册、照片、挂历等,欣赏一下这幅世界名画。
2.教师准备此画的挂图。
3. ___学生事先相互交换传阅,对名画有初步的认识。
一、导入前两节课中,我们欣赏了中外名家所演奏曲子。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幅世界名画《蒙娜丽莎》。
二、介绍达·芬奇达·芬奇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最著名的巨匠,他不仅是一位天才的画家,并且是大数学家。
科学家。
力学家和工程师,是一位多才多艺。
全面发展的人。
他有着多方面的才能,对人类作出过多方面的贡献。
他不仅会画画,雕塑,建筑房屋,还会发明武器,设计过世界上第一个飞行机。
他又是一个医学家。
音乐家和戏剧家,而且在物理学。
地理学和植物学等其它科学的研究上也很有成就。
他道德高尚,举止温雅,且体格健壮,力量过人,据说他一只手就能轻易地折断马蹄铁。
他左右手都会写字。
作画,他用左手写的字是反向的,人们只有在镜子里才能看懂。
达·芬奇出生于佛罗伦萨附近的芬奇镇,这是一个景色秀丽,风景如画的地方,展现出一派田园风光:山坡上有葡萄园,山谷里耸立着四季常绿的树木,潺潺的溪水和叽叽喳喳的鸟叫声构成了一曲欢快悦耳的音乐。
在这样美丽的自然环境的熏陶下,达芬奇的观察力和 ___力都逐渐敏锐和丰富起来。
小学六年级语文《蒙娜丽莎之约》精品教案三篇

小学六年级语文《蒙娜丽莎之约》精品教案三篇课文描述了大家等候欣赏《蒙娜丽莎》的心情和此画来纽约展出的原因;接着介绍了《蒙娜丽莎》画像,最后告诉大家,蒙娜丽莎给人带来心灵的震撼,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象。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六年级语文《蒙娜丽莎之约》精品教案三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教学目标】1、轻声朗读课文,感知大意,感受名画的魅力。
2、学习作者展开想象进行描述的写作方法。
3、了解《蒙娜丽莎》在人类文化中巨大价值,记住艺术大师达芬奇。
【教学时间】一课时【设计理念】略读课文的教学,教学时间一般为一个课时,因此教学内容的取舍尤为重要。
面面俱到,只能是蜻蜓点水、过眼烟云;精挑细选,有所侧重,便能以一代十、点石成金。
【教学步骤】一、相约蒙娜丽莎(指着板书好的课题,神秘地)蒙娜丽莎是一位美丽的女子,与这位美丽的女子约会,你要显示出自己的礼仪和修养,千万不要惊扰蒙娜丽莎。
请同学们轻轻地读一读《蒙娜丽莎之约》。
哪几个自然段给我们描述了这位美丽动人的女子?(第5到7自然段)二、亲睹世界名画1、微笑(她的双唇和嘴角引发人们丰富的想象)出示:《蒙娜丽莎》是世界上最杰出的肖像画,世界上有多少人能亲睹她的风采呢?“蒙娜丽莎”是全人类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她的光辉照耀着每一个有幸看到她的人。
更令人惊叹的是(出示):大名鼎鼎的戴高乐总统每当心情烦躁时,总会前往卢浮宫欣赏《蒙娜丽莎》,出来后便满面春风,原先的烦恼荡然无存;而蓬皮杜总统则公开承认无法克制对《蒙娜丽莎》的心驰神往之情。
世纪伟人邱吉尔晚年有幸亲抚《蒙娜丽莎》时,竟无法控制颤抖的手指。
教师读。
我们不禁要问:《蒙娜丽莎》为何有如此巨大的魅力?她的魅力到底在哪呢?(微笑,永远的微笑,神秘的微笑)谁来读读写蒙娜丽莎微笑的句子?指名读后出示:蒙娜丽莎那微抿的双唇,……是那样耐人寻味,难以捉摸。
①这段话中描写蒙娜丽莎微笑的词语有哪些?(恬静、淡雅、舒畅温柔、略含哀伤、亲切、矜持)“矜持”是什么意思?(拘谨,拘束)②蒙娜丽莎的微笑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恬静、淡雅、舒畅温柔、略含哀伤、亲切、矜持,还有很多很多,叫人难以捉摸,人们称之为“神秘的微笑”。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蒙娜丽莎之约》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蒙娜丽莎之约》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引导学生通过看图、读书、展开想象、朗读等途径,品味语言文字所包含的感情,从而感受蒙娜丽莎神秘莫测的美丽神韵以及那如梦如幻的妩媚微笑。
过程与方法:通过品读、想象,学习作者把看到的和想象到的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写作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世界名画的魅力,感受艺术的美。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通过看图、读书、展开想象、朗读等途径,品味语言文字所包含的感情,从而感受蒙娜丽莎神秘莫测的美丽神韵以及那如梦如幻的妩媚微笑。
难点:学习作者把看到的和想象到的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写作方法并体会世界名画的魅力。
三、教学准备学生按照统一要求预习课文。
教师准备蒙娜丽莎画像的挂图或课件。
四、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今天我们将跟随作者去探访一位神秘的美女——蒙娜丽莎。
谈谈你看到蒙娜丽莎的第一印象。
(学生自由发言)2.揭示课题:蒙娜丽莎之约。
之:的;约,约见;同蒙娜丽莎德一次约见。
(二)检查预习情况1.读读记记下列词语。
(课件出示词语)探访交涉风采赴约淡雅捉摸衬托幻觉深远有朝一日大洋彼岸2.有些词语或句子非常值得我们积累,也请同学们找出来读一读。
(学生圈画交流)(三)研读课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照画面,了解课文中具体描写画像的部分。
(重点抓住第3-7自然段)学习作者把看到的和想象到的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写作方法。
(板书:看)2.对照插图,把具体描写《蒙娜丽莎》画像的部分找出来,欣赏蒙娜丽莎神秘莫测的美丽神韵和那如梦如幻的妩媚微笑,引导学生从蒙娜丽莎的面部表情以及她的坐姿、双手和背景等具体的描写中体会世界名画的魅力。
(板书:想)3.作者用生动的语言为我们展现了蒙娜丽莎神秘莫测的美丽神韵和那如梦如幻的妩媚微笑。
我们能不能用心去感受蒙娜丽莎的美呢?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用心读读课文中具体描写画像的部分,把自己的感受也写在傍边。
(学生写后交流)4.作者在蒙娜丽莎的微笑中感受到了她的亲切、温柔。
小学语文《蒙娜丽莎之约》教案

小学语文《蒙娜丽莎之约》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蒙娜丽莎之约》的主题思想,感受作者对美的追求和欣赏。
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1.课文中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
2.课文主题思想的把握。
3.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难点1.课文中抽象词语的理解。
2.课文主题思想的深入挖掘。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教师以谈话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课文,激发学生对美的向往。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曾经欣赏过的美丽事物,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二、课文阅读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1.教师出示生字词,学生跟读并记忆。
四、课文理解1.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回答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2.学生简要复述课文内容。
二、课文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划分段落。
2.学生分析课文中的关键句子,理解课文主题。
三、阅读理解1.教师出示课文相关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后回答。
四、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给予鼓励。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情况。
2.学生简要复述课文主题。
二、写作练习1.教师出示写作题目,学生思考后进行写作。
2.教师辅导学生写作,提示写作要点。
1.学生展示自己的写作成果,教师点评并指导。
四、作业布置1.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认真完成。
2.学生询问作业要求,教师解答。
第四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情况。
2.学生简要复述课文主题。
二、课外拓展1.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其他著名画作,如《清明上河图》等,进行比较分析。
三、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给予鼓励。
四、课后作业1.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认真完成。
2.学生询问作业要求,教师解答。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阅读《蒙娜丽莎之约》,让学生感受美的魅力,提高文学素养。
六年级语文上册《蒙娜丽莎之约》教学设计一等奖6篇

4、六年级语文上册《蒙娜丽莎之约》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的及要求】1、学会本课生字。
2、培养学生欣赏绘画的能力。
3、培养欣赏名画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培养学生欣赏绘画的能力。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前两节课中,我们欣赏了中外名家所演奏曲子。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幅世界名画《蒙娜丽莎》。
二、介绍达·芬奇多媒体课件展示资料达·芬奇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最著名的巨匠,他不仅是一位天才的画家,并且是大数学家。
科学家。
力学家和工程师,是一位多才多艺。
全面发展的人。
他有着多方面的才能,对人类作出过多方面的贡献。
他不仅会画画,雕塑,建筑房屋,还会发明武器,设计过世界上第一个飞行机。
他又是一个医学家。
音乐家和戏剧家,而且在物理学。
地理学和植物学等其它科学的研究上也很有成就。
他道德高尚,举止温雅,且体格健壮,力量过人,据说他一只手就能轻易地折断马蹄铁。
他左右手都会写字。
作画,他用左手写的字是反向的,人们只有在镜子里才能看懂。
达·芬奇出生于佛罗伦萨附近的芬奇镇,这是一个景色秀丽,风景如画的地方,展现出一派田园风光:山坡上有葡萄园,山谷里耸立着四季常绿的树木,潺潺的溪水和叽叽喳喳的鸟叫声构成了一曲欢快悦耳的音乐。
在这样美丽的自然环境的熏陶下,达芬奇的观察力和感受力都逐渐敏锐和丰富起来。
三、阅读课文,初步感知1、看课文中的插图,让学生自己说说有什么感受:⑴笑得有时觉得舒畅温柔。
⑵有时又觉得严肃、安详。
⑶有时略含哀伤。
⑷有时甚至显出讥嘲和揶揄。
2、阅读课文,看看作者的分析:读课文时要注意字词的读音。
四、深入分析课文1、作者从哪几个角度来说明《蒙娜丽莎》的?(由远及近、由上到下、由局部到整体。
)2、阅读课文后,你觉得蒙娜丽莎美在哪里?说说你的理由。
3、蒙娜丽莎的微笑让你感到了什么?说说你的理由。
4、如果单是一幅蒙娜丽莎的肖像画而没有身后的背景作为陪衬,那《蒙娜丽莎》还会有多少神秘感?在“蒙娜丽莎”之前,肖像画一般是没有背景的,在这里画家打破了一般肖像画的局限性,使人物处在了远山。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蒙娜丽莎之约》课件【三篇】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蒙娜丽莎之约》课件【三篇】一、教学目标:1、能认读“矜持、璀璨”等词语,积累“难以捉摸、转瞬即逝”等成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图文对照,抓住重点词句感受世界名画《蒙娜丽莎》的魅力,受到美的熏陶。
3、学习作者把看到的和想象到的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写作方法。
二、教学重点:感受世界名画《蒙娜丽莎》的魅力,受到美的熏陶。
学习作者把看到的和想象到的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写作方法。
三、教学难点:学习作者把看到的和想象到的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写作方法。
四、教学时间:一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吟读,导入新课1、同学们,这是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出示图片),你看有许多人在等待,他们在等待什么?咱们一起来读一读屏幕上的小诗:队伍像一条长龙/大家都在静静地等着/一群灰鸽飞来/在我们身边大摇大摆地散步/有的好奇地歪着头看着我们/猜想我们在做什么/它们猜得到吗/大家正在等着探访/那刚从巴黎飞来的世界的美丽女子/听说美法两国多次交涉/她才能暂时离开巴黎的卢浮宫前来纽约/世界上有多少人能亲睹她的风采呢/我无论如何都不会想到/有朝一日/她能从大洋彼岸飞来与我们相约/我猜想今天来“赴约”的人一定很多/但队伍之长还是远远地超出了我的想象/不知过了多久/终于看到了她/近了/更近了/终于跟她面对面了/她/就是诞生于达•芬奇笔下/面带永远微笑的“蒙娜丽莎”!2、读了这一首小诗时,你体会到作者和人们是怀着一种怎样的心情在等待?(仰慕、期盼、兴奋……)3、是呀,人们在仰慕和期盼中等待,这等待就是为了这样的相遇。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作者的——“蒙娜丽莎之约”(板书课题,齐读)(二)速读,整体感知1、快速地朗读课文,在读正确,读通顺的基础上,想一想:课文哪几段着重向我们描绘了这一幅世界名画。
(生自由出声读课文)2、检查词语:肖(xiào)像、脸颊、悄然、难以捉摸矜持沐浴璀璨转瞬即逝3、课文哪几段着重向我们描绘了这一幅世界名画?(三)细读,感受魅力。
人教版小学语文《蒙娜丽莎之约》课文原文及赏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课《蒙娜丽莎之约》课文原文及赏析《蒙娜丽莎之约》课文原文:那是一个星期天的早晨,我和爸爸一起走进了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我们的目标是欣赏一幅名画——列奥纳多·达·芬奇的《蒙娜丽莎》。
我们穿过了一排排的展柜,经过了许多精美的艺术品,终于来到了《蒙娜丽莎》面前。
她被安置在一个特别的展厅里,周围灯光柔和,显得格外庄重而神秘。
我走近一看,只见画中的女子端坐在那里,脸上带着一种淡淡的微笑。
她的目光似乎在直视着我,又似乎在看向远方。
那种微笑,既神秘又迷人,仿佛包含了无尽的故事和情感。
画面的背景是一片朦胧的山水,给人一种深远而宁静的感觉。
达·芬奇巧妙地运用了光影效果,使得人物和背景完美融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魅力。
我在《蒙娜丽莎》面前站了很久,每一次看都觉得有不同的感受。
这幅画就像一个谜,让人想要不断地去探索和解读。
赏析:《蒙娜丽莎之约》这篇课文以一个小学生的视角,描述了他和父亲在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欣赏列奥纳多·达·芬奇的名画《蒙娜丽莎》的经历。
课文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蒙娜丽莎》的魅力所在。
作者着重刻画了画中女子的微笑和眼神,以及画面的背景和光影效果,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这幅画的神秘和深邃。
同时,课文也传达出对艺术的敬畏和热爱之情。
作者在面对《蒙娜丽莎》时,表现出的不仅是欣赏,更是对艺术的深深敬仰和追求。
他站在画前久久不愿离去,每一次观看都有新的感受,这正是艺术的魅力所在。
总的来说,《蒙娜丽莎之约》不仅是一篇介绍名画的文章,更是一篇引导孩子们欣赏和理解艺术的作品。
它通过生动的语言和感人的故事,激发了孩子们对艺术的兴趣和热爱,具有很高的教育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卢浮宫三宝
《胜利女神》 《断臂维纳斯》
《蒙娜丽莎》
人物的外貌
我的体会是:我仿佛看到了她一头乌黑的长发,柔和明 亮的眼神,真实的嘴唇,更令人称奇的是颈项里的血液也仿 佛在流动,一切似真亦幻。
面部表情——微笑
“矜持”,慎重,拘谨。从 古至今,可以说没有一幅人物 肖像如《蒙娜丽莎》那样,让 世人如此地津津乐道。当我们 凝视达· 芬奇的传世名画《蒙 娜丽莎》时,常常被那带有三 分柔情、七分迷离的微笑所迷 惑。她的微笑时隐时现,难以 捉摸,引发人们无穷的猜测, 她优雅的神态中闪耀着母性的 光辉,女人宽容丰厚的情感是 那样令人动容,然而又是那样 无法解读。
探访 交涉 捉摸 衬托
有朝一日
风采 幻觉
赴约 深远
淡雅
大洋彼岸
阅读课文
1、说说你从哪些描写中看出这幅世界名画的魅力 ? 2、把课文中具体描写《蒙娜丽莎》画像的部分找出 来,对照插图多读几遍。 3、为什么说“蒙娜丽莎”已经成为了我灵魂的一部 分 ?
课文叙述了在世界著名的艺术殿堂法国 的卢浮宫有三件宝,其中之一就是意大利文 艺复兴巨匠达· 芬奇的传世名作《蒙娜丽莎》。 几百年来,《蒙娜丽莎》让人百看不厌。微 抿的双唇,微挑的嘴角,恬静、淡雅的微笑 让906.aspx
达· 芬奇密码》比《蒙娜丽莎》更神秘
/dafenqi/index. htm 2004-2-27 12:38:50 尚晓岚 来源北京青年报 让我们从达· 芬奇最著名的三幅画说起。 《蒙娜丽莎》神秘的微笑究竟意味着什么?这位美女的名字MonaLisa又有什么含义? 《最后的晚餐》中,坐在耶稣右手的那个美少年,难道不是他最宠爱的门徒约翰,而 是一个女人? 《岩间圣母》中,圣母那五指箕张、悬在半空中的手是什么意思? 每一张画都是达· 芬奇布设的迷阵,曾令后世无数研究者皓首穷经,绞尽脑汁提出花 样翻新的答案,而在《达· 芬奇密码》这本迷雾重重的书里,它们却意味着一条相同的道 路,指向基督教历史上一个被埋藏千年、足以撼动世界的重大秘密———它的颠覆性和 冲击力恐怕比马丁· 西科塞斯当年备受争议的影片《基督的最后诱惑》强烈得多。我们只 能庆幸,《达· 芬奇密码》只是一本小说,而且是一本以娱乐大众为目的的“通俗小说”。 《达· 芬奇密码》的故事始于卢浮宫,终于卢浮宫。主人公的历险大体上不超过24小 时,节奏之快可以想见。故事一开篇,竟然是卢浮宫博物馆的馆长被谋杀,为了把一个 惟有他知道的重大秘密传给后人,这位编制密码的高手临死前把自己的身体摆成了达· 芬 奇的画作《维特鲁威人》的样子,并留下一行数字,两行莫名其妙的诗句: 13-3-2-21-1-1-8-5 啊,严酷的魔王(O,Draconiandevil) 噢,瘸腿的圣徒(oh,lamesaint) 小说的男女主人公很快破译了这个密码,数字按升序排列后是数学史上著名的斐波 那契数列,前两个数相加等于相邻的第三个数,而相邻的两个数相除约等于黄金分割的 数字1.618;至于那两句诗,将字母打乱重新排列后竟然是:列奥那多· 达· 芬奇 (LeonardodaVinci)!蒙娜丽莎(TheMonaLisa)!
好了,作为一个小说的介绍者,我只能讲这么多,泄密太多是对这本小说最大的不 尊重和对读者乐趣最严重的剥夺。这只是迷宫一个简单的入口,随后小说的主人公就进 入了一座歧路丛生、回环往复的宫殿,他们穿行在欧洲最古老的教堂之间,必须用艺术 史、宗教史、语言学、密码学等种种独门绝招破解一道道谜题,而山重水复之后的谜底 又都是那样的简单明了,即使我这样完全的外行也可以一目了然———这是阅读《达· 芬 奇密码》最刺激的挑战和最愉快的享受。 然而《达· 芬奇密码》毕竟不是一本解密大全,达· 芬奇、波堤切利、牛顿乃至沃尔 特· 迪斯尼。 已故的法国总统密特朗一一被牵扯进来,和虚构的小说人物拥有着共同的 秘密。对历史文献的叙述有据可查,对卢浮宫、英国威斯敏斯特教堂、罗斯林教堂等著 名建筑的描写无不逼真。而主人公们追寻的秘密最终竟然指向了基督教最神秘的圣物、 欧洲最著名的传说———圣杯。 圣杯真的只是一个杯子吗?圣杯盛过基督的血是什么意思?这一切都指向了对基督 教文化传统痛切的反思……最终,假做真时真亦假,比真实更像真实,或者说用虚构模 糊了代代相传的“真理”,重新在艺术作品中发现被掩藏的历史,这便是小说作者最大 的野心吧。千万不要以为《达· 芬奇密码》所揭示的重大秘密是作者的独创,在欧美学术 界这是一个并不新鲜的话题。美国女学者艾斯勒1987年出版的《圣杯与剑》既明快又深 刻,对这一问题的阐述无疑比《达· 芬奇密码》有分量得多。意大利学者埃科的小说《傅 科摆》也是以神秘的圣殿骑士为核心的。但是无论如何,只有《达· 芬奇密码》这样悬念 起伏、圈套重重、情节高速运转的“通俗小说”才能让更多的人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才 能引起“轰动效应”。还有一句题外话,对《达· 芬奇密码》感兴趣的读者,在阅读之前 不妨先准备好《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和《岩间圣母》放在手边(《维特鲁威人》 在书的封底有个大概样子),因为当你阅读到相关情节时,一定会忍不住想要看看这三 幅眼熟得不能再眼熟的画到底画了些什么———达· 芬奇,这个优雅博学、无所不能的美 男子,这个表面虔敬,骨子里反叛的另类,实在留下了太多的奥秘。
神秘的微笑
这段话描写了什么?
坐姿、双手和背景
目睹了《蒙娜丽莎》,感受到了她的魅力, 已经深深地被她打动,她的光辉照耀着我,照 耀着目睹她芳容的每一个人。她的生动,她的 温柔,她的美丽,她的神秘,在我的心底留下 了永不磨灭的印象,她已经成了我灵魂的一部 分。这句话写出了蒙娜丽莎给人带来的心灵的 震撼以及印象的深刻。
词语学习
巴黎卢浮宫“镇宫三宝”
课文学习
达· 芬奇 (1452—1519)意 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位画家, 也是整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 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是一 位思想深邃、学识渊博、多才 多艺的艺术大师、科学巨匠、 文艺理论家、大哲学家、诗人、 音乐家、工程师和发明家。他 在每个领域都作出了巨大的贡 献。后代的学者称他是“文艺 复兴时代最完美的代表”,是 “第一流的学者”,是一位 “旷世奇才”。所有的、以及 更多的赞誉他都当之无愧。 《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 这两件誉满全球的作品,使 达· 芬奇的名字永垂青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