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娜丽莎之约》学 习 资 料
美术课《蒙娜丽莎之约》教学设计与反思

美术课《蒙娜丽莎之约》教学设计与反思美术课《蒙娜丽莎之约》教学设计与反思在发展不断提速的社会中,课堂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反思是思考过去的事情,从中总结经验教训。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反思怎么写吗?下面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美术课《蒙娜丽莎之约》教学设计与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美术课《蒙娜丽莎之约》教学设计与反思篇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生字。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欣赏绘画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欣赏名画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欣赏绘画的能力。
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1课时.活动设计1、查阅资料,了解有关“蒙娜丽莎”的相关资料。
2、通读全文,了解大意,并在文中划出疑难语句。
教学过程一、导入前两节课中,我们欣赏了中外名家所演奏曲子。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幅世界名画《蒙娜丽莎》。
二、介绍达·芬奇达·芬奇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最著名的巨匠,他不仅是一位天才的画家,并且是大数学家。
科学家。
力学家和工程师,是一位多才多艺。
全面发展的人。
他有着多方面的才能,对人类作出过多方面的贡献。
他不仅会画画,雕塑,建筑房屋,还会发明武器,设计过世界上第一个飞行机。
他又是一个医学家。
音乐家和戏剧家,而且在物理学。
地理学和植物学等其它科学的研究上也很有成就。
他道德高尚,举止温雅,且体格健壮,力量过人,据说他一只手就能轻易地折断马蹄铁。
他左右手都会写字。
作画,他用左手写的字是反向的,人们只有在镜子里才能看懂。
达·芬奇出生于佛罗伦萨附近的芬奇镇,这是一个景色秀丽,风景如画的地方,展现出一派田园风光:山坡上有葡萄园,山谷里耸立着四季常绿的树木,潺潺的溪水和叽叽喳喳的鸟叫声构成了一曲欢快悦耳的音乐。
在这样美丽的自然环境的熏陶下,达芬奇的观察力和感受力都逐渐敏锐和丰富起来。
三、阅读课文,初步感知1、看课文中的插图,让学生自己说说有什么感受?(1)笑得有时觉得舒畅温柔(2)有时又觉得严肃。
《蒙娜丽莎之约》教案及反思

《蒙娜丽莎之约》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蒙娜丽莎》的作者、时代背景和艺术特点。
2. 学会欣赏和分析《蒙娜丽莎》的画面内容、表情和神秘微笑。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讨论、分析等方式,提高学生对文艺复兴时期绘画艺术的认识。
2.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激发学生对世界名画的兴趣,培养热爱艺术、传承文化的意识。
2. 引导学生关注人类文明进步,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二、教学重点:《蒙娜丽莎》的艺术特点和欣赏方法。
三、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和感受《蒙娜丽莎》的神秘微笑和画面内涵。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内容包括《蒙娜丽莎》的图片、作者简介、时代背景、艺术特点等。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用于记录课堂内容和自己的感悟。
五、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蒙娜丽莎》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画面内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Step 2:图片观察(10分钟)学生观察《蒙娜丽莎》的图片,注意画面的细节,如人物表情、衣着、背景等。
Step 3:作者和时代背景介绍(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达·芬奇的生平及其所在的时代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蒙娜丽莎》的创作背景。
Step 4:艺术特点分析(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蒙娜丽莎》的艺术特点,如线条、色彩、光影等,让学生了解文艺复兴时期绘画艺术的精髓。
Step 5:欣赏与讨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蒙娜丽莎》的欣赏心得,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关注画面细节和内涵。
Step 6:总结与反思(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蒙娜丽莎》的理解和感受,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审美情趣。
Step 7:作业布置学生课后绘制一幅以《蒙娜丽莎》为灵感的画作,可以是仿制品或将其元素融入自己的创作中。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讨论、分析等方式,使学生对《蒙娜丽莎》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蒙娜丽莎之约》学习要点

《蒙娜丽莎之约》学习要点第一篇:《蒙娜丽莎之约》学习要点《蒙娜丽莎之约》教学设计要点一、词语积累交涉:互相商量,解决彼此间相关的问题。
转瞬即逝:瞬,一眨眼,转眼;逝,消失。
形容一眨眼就消失了。
耐人寻味:耐,禁得起;寻味,仔细体会。
形容意味深长,值得细细体会。
璀璨:形容玉石的光泽鲜艳夺目。
近义词λ探访(询访)交涉(商量)λ风采(风范)淡雅(优雅)λ捉摸(思索)衬托(烘托)λ幻觉(幻想)深远(深刻)λ清晰(清楚)细腻(细致)λ朴素(俭朴)温柔(温和)反义词λ暂时(长久)杰出(平庸)λ朴素(奢华)悄然(明显)λ大方(拘谨)温柔(暴躁)λ清晰(模糊)细腻(粗糙)二、初读课文,理解大意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1、课文先是描述了大家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前排队等候欣赏《蒙娜丽莎》的情景。
(2、接着具体介绍《蒙娜丽莎》画像。
(3、最后说《蒙娜丽莎》给人带来了心灵的震撼,给人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象。
质疑:课文以介绍《蒙娜丽莎》为写作目的,为什么还要写大家排队等候欣赏画像的情景呢?朗读1-4自然段,三、细心体会λ文章通过人们的等待的情景来衬托《蒙娜丽莎》的巨大魅力。
朗读5-7自然段,感受名画的魅力课文是怎样介绍《蒙娜丽莎》这幅名画的呢?请指出作者介绍的顺序。
感受画的整体λ这是一个鲜活的女子,我们终于和她面对面了,虽然过了五百多年,她仍是那么恬静、淡雅,怪不得作者说心中涌起一种奇异的感觉。
λ我们仿佛看到她那一头的乌黑的长发,柔和明亮的眼神,真实的嘴唇,而且颈项里的血液也仿佛在流动,这个画面似真似幻。
观察肖像画的面部表情λ那微笑,有时让人觉得舒畅温柔,有时让人觉得十分亲切,有时又让人觉得有几分矜持。
λ紧抿的嘴唇,微挑的嘴角,耐人寻味的神秘的微笑,达.芬奇用他的天才的想象力和神奇的画笔,让蒙娜丽莎的微笑成为永恒美的象征。
(1.画像概貌(尺寸、颜色)那幅画不大,大概三英尺长、两英尺宽吧,整幅画几乎只是一种棕色。
(2.面部表情她的脸颊泛着红光,一头黑发轻松地垂落双肩。
《蒙娜丽莎之约》教案:学会欣赏和用中文形容艺术作品

《蒙娜丽莎之约》教案:学会欣赏和用中文形容艺术作品作为一幅全球著名的艺术作品,《蒙娜丽莎之约》蕴含着无限的浪漫和神秘,深受世人喜爱。
然而,如何欣赏和用中文形容这样一幅艺术作品,是我们需要学习的重要内容。
本篇教案将帮助学生学会欣赏和用中文形容艺术作品。
一、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让学生熟悉蒙娜丽莎的历史背景和艺术特点;2、让学生学会欣赏艺术作品的方法和技巧;3、学生学会用中文准确形容艺术作品的特点和风格。
二、教学过程:1、蒙娜丽莎的历史背景《蒙娜丽莎之约》是由著名艺术家列奥纳多·达·芬奇在文艺复兴时期创作的,这个时期艺术家们追求自由个性和精神形式的理想化,重视科学研究和审美体验,被誉为艺术史上最伟大的年代之一。
其中,蒙娜丽莎作为达芬奇的代表作品,被誉为世界三大珍品之一,呈现出了其独特的神秘和浪漫风格。
2、欣赏艺术作品的方法和技巧欣赏艺术作品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了解艺术家和作品的历史背景;(2)注意细节和技法,包括色彩、线条、影等;(3)注意作品的意象和情感的表达。
3、用中文形容艺术作品的特点和风格对于艺术作品的描述,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注意形容词和副词的运用,包括色彩、线条、氛围等方面的形容;(2)用生动的语言来描述作品的意象和情感的表达;(3)运用修辞手法,例如比喻和拟人等。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本教案的重点和难点在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艺术作品的形容需要用丰富多彩的语言来描述,这需要学生具备丰富的词汇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学方法和形式本教案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教师讲解和学生互动。
教师可以通过图片和视频来介绍艺术作品的特点和历史背景,并通过引导学生欣赏和形容艺术作品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五、教学评估教学评估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欣赏和形容艺术作品的表现力和语言表达能力;(2)对于艺术家和作品的理解和认知能力。
六、教学资源和工具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和欣赏艺术作品,《蒙娜丽莎之约》的图片和视频资源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呈现。
《蒙娜丽莎之约》教案及反思

《蒙娜丽莎之约》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蒙娜丽莎》这幅名画的基本信息,包括作者、创作时间、风格等。
2. 培养学生对文艺复兴时期艺术的认知,了解达芬奇的艺术成就。
3. 通过对《蒙娜丽莎》的欣赏和分析,提高学生对画面细节和艺术特色的鉴赏能力。
4. 激发学生对绘画艺术的兴趣,培养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蒙娜丽莎》的基本信息、艺术特点和作者达芬奇的生平事迹。
难点:对《蒙娜丽莎》画面细节和艺术特色的鉴赏。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蒙娜丽莎》的基本信息和达芬奇的生平事迹。
2. 引导法: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画面细节,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3. 互动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蒙娜丽莎》的看法和感受。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内容包括《蒙娜丽莎》的图片、基本信息、艺术特点等。
2. 准备相关资料,了解达芬奇的生平事迹。
3. 准备画纸、画笔等绘画工具,以便学生进行绘画练习。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个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你们听说过《蒙娜丽莎》吗?它为什么被誉为世界名画?”2. 讲解:《蒙娜丽莎》的基本信息,包括作者达芬奇、创作时间、风格等。
讲解达芬奇的生平事迹,引导学生了解他的艺术成就。
3. 欣赏与分析:展示《蒙娜丽莎》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画面细节,如微笑、眼神、衣着等,探讨其艺术特色。
4. 互动环节: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蒙娜丽莎》的看法和感受。
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汇报。
5. 绘画练习:为学生提供画纸、画笔等绘画工具,指导学生进行《蒙娜丽莎》的模仿创作,培养学生的绘画技能。
6.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蒙娜丽莎》的艺术特点和达芬奇的艺术成就。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搜集更多关于达芬奇的资料,了解他的其他作品。
7. 板书设计:《蒙娜丽莎之约》一、基本信息作者:达芬奇创作时间:文艺复兴时期风格:现实主义二、艺术特点1. 微笑2. 眼神3. 衣着……三、达芬奇的生平事迹……四、绘画练习……六、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发言、讨论和绘画练习。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蒙娜丽莎之约》综合资料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蒙娜丽莎之约》综合资料一、教材解读1.课文简说。
在世界著名的艺术殿堂法国的卢浮宫有三件宝,其中之一就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巨匠达·芬奇的传世名作《蒙娜丽莎》。
几百年来,《蒙娜丽莎》让人百看不厌。
微抿的双唇,微挑的嘴角,恬静、淡雅的微笑让我们感受到了永恒的美。
课文用生动的语言,向我们细致地展现了达·芬奇的精湛画技和他天才的想象力。
先是描述了大家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前排队等候欣赏《蒙娜丽莎》的心情和此画来纽约展出的原因;接着作者用细腻的笔触、传神的语言介绍了《蒙娜丽莎》画像,具体介绍了画的尺寸大小,人物的外形,特别详细描写了蒙娜丽莎的面部表情和神秘的微笑,以及她优雅的坐姿、交叠的双手和幽深茫茫的背景;最后用精炼而饱含激情的语言告诉大家,蒙娜丽莎给人带来了心灵的震撼,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象。
整篇文章文笔洗练,文字浅显流畅,可谓是介绍艺术品的传神之作。
选编本课的意图是引导学生把阅读、感悟、想象结合起来,再现蒙娜丽莎神秘而迷人的微笑,受到美的熏陶,培养热爱艺术的情操。
教学本课的重点是对照插图,把具体描写《蒙娜丽莎》画像的部分找出来,欣赏蒙娜丽莎神秘莫测的美丽神韵和那如梦似幻的妩媚微笑,引导学生从蒙娜丽莎的面部表情以及她的坐姿、双手和背景等具体的描写中体会世界名画的魅力。
2.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①《蒙娜丽莎》是世界上最杰出的肖像画,世界上有多少人能亲睹她的风采呢?“肖像”就是画像,“世界上最著名的肖像画”点明了《蒙娜丽莎》的艺术价值,而能亲睹她的风采是一种荣幸,也是一种享受,于是就有了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前慕名而来的长龙一样的队伍,于是队伍之长远远地超出了我们的想象,于是,等待也成了一种美丽。
②我随着队伍慢慢地走近她,心中涌起一种奇异的感觉。
近了,更近了,蒙娜丽莎就像真人一样慢慢走近你。
我终于跟她面对面了。
几百年来,《蒙娜丽莎》这幅画几经辗转,最后被收藏在卢浮宫。
它曾经先后被珍藏于不同的王宫,甚至还被拿破仑拿走,在自己的卧室里挂了好多年。
《蒙娜丽莎之约》教案及反思

《蒙娜丽莎之约》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蒙娜丽莎》这幅名画的基本信息,包括作者、创作时期、风格等。
2. 培养学生对文艺复兴时期艺术的欣赏能力,以及对达芬奇创作技巧的了解。
3. 通过分析《蒙娜丽莎》的表情和微笑,引导学生探讨艺术作品背后的情感表达和文化内涵。
4. 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提高他们对艺术作品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 《蒙娜丽莎》的基本信息及艺术特点。
2. 达芬奇的创作技巧及其在《蒙娜丽莎》中的体现。
3. 艺术作品背后的情感表达和文化内涵。
三、教学难点1. 达芬奇创作技巧的理解和运用。
2. 对《蒙娜丽莎》微笑背后的情感和文化内涵的探讨。
四、教学准备1. 准备《蒙娜丽莎》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2. 准备相关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资料。
3. 准备讨论和表达的素材,如卡片、画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展示《蒙娜丽莎》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这幅作品。
2. 基本信息介绍:讲述达芬奇创作《蒙娜丽莎》的背景、创作时期、风格等。
3. 欣赏与分析:引导学生观察《蒙娜丽莎》的色彩、线条、表情等,分析达芬奇的创作技巧。
4. 探讨与表达:让学生分组讨论《蒙娜丽莎》微笑背后的情感和文化内涵,并进行表达。
5. 总结与反思: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欣赏和分析艺术作品时的思考过程。
6. 作业布置:让学生选择一幅自己喜欢的艺术作品,进行欣赏和分析,写下自己的感受和见解。
7. 板书设计:《蒙娜丽莎》1. 作者:达芬奇2. 时期:文艺复兴3. 风格:真实、细腻4. 创作技巧:色彩、线条、表情5. 情感表达:微笑背后的故事六、教学延伸1. 对比分析:让学生欣赏其他文艺复兴时期的名画,如米开朗基罗的《大卫》等,对比分析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在风格和创作技巧上的特点。
2. 艺术实践:邀请艺术家或艺术教师进行专题讲座,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尝试模仿达芬奇的创作技巧,创作自己的艺术作品。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了解他们的兴趣和参与程度。
《蒙娜丽莎之约》教案及反思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蒙娜丽莎之约》教案及反思课时安排:1课时(45分钟)年级学科:小学美术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蒙娜丽莎》这幅名画的基本信息,包括作者、创作背景、风格特点等。
2. 培养学生对文艺复兴时期艺术的欣赏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式,提高自己的审美素养。
教学重点:1. 了解《蒙娜丽莎》的基本信息及艺术特点。
2. 培养学生欣赏名画的能力。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深入欣赏《蒙娜丽莎》的艺术特点。
2. 如何激发学生对文艺复兴时期艺术的兴趣。
二、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蒙娜丽莎》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哪幅画吗?谁创作的?有哪些特别之处?”2. 基本信息介绍(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蒙娜丽莎》的基本信息,包括作者达芬奇、创作背景、画面内容等。
3. 艺术特点分析(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蒙娜丽莎》的画面特点,如微笑、光影、线条等,并讲解达芬奇绘画技巧的高超。
4. 欣赏与讨论(1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分组欣赏《蒙娜丽莎》,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并展开讨论。
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欣赏画作。
5. 总结与反思(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蒙娜丽莎》的认识和感受。
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有哪些优点和不足之处。
三、教学评价1. 学生对《蒙娜丽莎》的基本信息掌握程度。
2. 学生对《蒙娜丽莎》的艺术特点欣赏能力。
3. 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如表达能力、合作精神等。
四、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美术展览,欣赏更多文艺复兴时期的画作。
2. 邀请艺术家进行专题讲座,让学生更深入了解文艺复兴时期艺术。
3. 开展绘画比赛,让学生尝试创作类似《蒙娜丽莎》风格的画作。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有哪些优点和不足之处。
优点如:学生对《蒙娜丽莎》的基本信息掌握较好,欣赏能力有所提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资料
达芬奇简介:
达·芬奇(1452—1519)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位画家,也是整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是一位思想深邃、学识渊博、多才多艺的艺术大师、科学巨匠、文艺理论家、大哲学家、诗人、音乐家、工程师和发明家。
《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这两件誉满全球的作品,使达·芬奇的名字永垂青史。
蒙娜丽莎简介:
蒙娜丽莎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代著名画家达·芬奇的肖像画作品。
画中的主人公是当时的新贵乔孔多的年轻的妻子蒙娜·丽莎,这幅画画了4年。
那时,蒙娜丽莎的幼子刚刚夭折,她一直处于哀痛之中,闷闷不乐。
为了让女主人高兴起来,达芬奇在作画时请来音乐家和喜剧演员,想尽办法让蒙娜丽莎高兴起来。
这幅画完成后,端庄美丽的蒙娜丽莎脸上那神秘的微笑使无数人为之倾倒。
后即以“蒙娜丽莎的微笑”喻指迷人的微笑或神秘莫测的微笑。
关于梦娜丽莎神秘的微笑:
500年来,人们一直对《蒙娜丽莎》神秘的微笑莫衷一是。
不同的观者或在不同的时间去看,感受似乎都不同。
有时觉得她笑得舒畅温柔,有时又显得严肃,有时像是略含哀伤,有时甚至显出讥嘲和揶揄。
在一幅画中,光线的变化不能像在雕塑中产生那样大的差别。
但在蒙娜丽莎的脸上,微暗的阴影时隐时现,为她的双眼与唇部披上了一层面纱。
而人的笑容主要表现在眼角和嘴角上,达·芬奇却偏把这些部位画得若隐若现,没有明确的界线,因此才会有这令人捉摸不定的“神秘的微笑”。
法国巴黎卢浮宫公布蒙娜丽莎的微笑包含了83%的高兴、9%的厌恶、6%的恐惧和2%的愤怒。
这一结果是由荷兰阿姆斯特丹的一所大学应用“情感识别软件”分析出来的。
学习目标: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弄清课文大意。
(课文大意可以用先写了……,
然后写了……,最后写了……来概括。
)
2、自主、合作学习:
阅读课文,说说你从那些描写中看出这幅世界名画的魅力?
课堂练习:
一、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肖.(xiāo xiào)像悄.(qiǎo qiāo)然脸颊.(jiá xiá)
微挑.(tiāo tiǎo)矜.持(jīng jīn)大洋彼.岸(bǐ pǐ)
二、课文内容回顾。
1、《蒙娜丽莎之约》这篇课文先写了
的情景,然后具体介绍了
,最后写了。
(概括来写)
2、《蒙娜丽莎之约》这篇课文作者分别从()描写和()描写来反映出这幅世界名画的魅力,其中正面描写又分别从()、()、()和()等方面来表现出这幅世界名画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