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猫的生殖与生理
大熊猫的生活习性和特点范文精简处理

大熊猫的生活习性和特点大熊猫的生活习性和特点大熊猫(学名:luropoda melanoleuca)是世界上最为珍稀的动物之一,也是中国的国宝。
它以其特有的外貌和温和可爱的性格而备受人们的喜爱。
在以下的文本中,我们将介绍大熊猫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1. 外貌特点大熊猫是中型哺乳动物,体长约1.2至1.8米,体重可达100多公斤。
它们拥有黑白相间的毛皮,圆圆的脸部、黑色的眼圈和倒立的黑耳朵,使它们看起来非常可爱并且与众不同。
2. 食性习性大熊猫是典型的食草动物,主要以竹子为食。
它们的消化系统与其他食肉动物相比较短,适应了以植物纤维为主食的特殊需求。
每天大熊猫要消耗大量的能量来寻找、咀嚼和消化竹子,它们的行动相对较慢,一般会花费大部分时间在觅食上。
3. 栖息地大熊猫主要栖息在中国的高山地区,如四川、陕西和甘肃等地。
它们在海拔1500至4000米之间的森林中建巢居住。
这些地区的气候寒冷潮湿,有助于大熊猫维持体温和保护自己不受寒冷的侵害。
4. 社交行为大熊猫是一种独居动物,通常只在繁殖季节和母子相处的时候才会形成社交群体。
尽管如此,它们并不具有明显的领土意识,会每天辗转于不同的领地范围内觅食。
大熊猫是非常害羞和胆怯的动物,通常会尽量远离人类的干扰。
5. 繁殖与保护大熊猫的繁殖非常困难,母熊猫每年只有一次发情期,且发情期仅持续1至3天,这令其繁殖的机会非常有限。
雌性大熊猫只有短暂的受孕能力窗口,一般只有2至3天的时间来受精。
大熊猫的生殖率非常低。
为了保护这一濒临灭绝的物种,中国政府和国际社会采取了许多措施。
大熊猫被列为濒危物种,并设立了自然保护区来保护它们的栖息地。
大熊猫的繁育和保护研究也在进行中,以提高繁殖率和保护这一珍稀物种。
,大熊猫以其独特的外貌和行为习性而获得了广泛的关注和喜爱。
希望通过人们的努力和保护,大熊猫的生存环境能够得到改善,并且这一珍贵的物种能够在地球上继续繁衍生息。
大熊猫的生活习性等资料_316

大熊猫的生活习性等资料:外形特征:大熊猫体型似熊,但头圆尾短,头部和身体毛色黑白相间分明。
其体长120~180厘米,尾长10~20..本文《大熊猫的生活习性等资料》由小学生作文大全整理,仅供参考。
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感谢你的阅读与支持!外形特征:大熊猫体型似熊,但头圆尾短,头部和身体毛色黑白相间分明。
其体长120~180厘米,尾长10~20厘米,白色,体重60~110千克。
头圆而大,前掌除了5个带爪的趾外,还有一个第六趾。
躯干和尾白色,两耳、眼周、四肢和肩胛部全是黑色,腹部淡棕色或灰黑色。
分布范围:大熊猫在中国西南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的温带森林中,竹子是这里主要的林下植物。
我国长江上游向青藏高原过渡的这一高山深谷地带,包括秦岭,岷山、邛崃山、大小相岭和大小凉山等山系。
2001秦岭山系分布于南麓,主要分布的县是佛坪,一般分布的县是洋县,仅有少量分布的县有太白、宁陕、周至等。
岷山系除甘肃文县为一般分布外,其余都分布于四川。
在四川主要分布的县有平武、青川和北川等三县,一般分布的有九寨沟县、松潘、茂县等县,少量分布的县有安县、绵竹、彭州、什邡和都江堰市。
邛崃山系主要分布的县有宝兴、汶川和天全等,一般分布的县有大邑和芦山,仅少量分布的县有邛崃、崇州、康定、泸定等。
大小相岭除洪雅和冕宁为一般分布县外,仅有少量分布的县有荥经、石棉、汉源、九龙等。
大小凉山除马边、美姑和越西有一定数量外,仅有少量分布的县有甘洛、峨边和雷波等。
目前野外到底有多少只大熊猫?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
居住在高山区陡坡的密竹林中,大熊猫的统计成为一项很艰苦的工作。
在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曾经有过两次调查,估计野外有约1000只大熊猫,这个数字可能偏低。
大熊猫分布区域内共有37个县,若按主产、一般和少量三级划分,主产县每县约有100只左右,共有7个县;一般产县每县约50只以上,共11个县;少产县每县常在50只以下,计有19个县。
据此推算,大熊猫野生数量总计约有一千余只,圈养的数量约为100只。
国宝大熊猫的知识资料大全

国宝大熊猫的知识资料大全国宝大熊猫是中国的珍稀动物,也是中国国家形象的重要代表。
作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动物之一,它们以其有特色的黑白相间的外表和可爱的形象而闻名于世。
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上,许多人都充满着对大熊猫的疑问,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些有关国宝大熊猫的知识资料。
第一、分布地区与栖息地大熊猫是中国的珍稀动物,它们生活在中国中西部地区的四川、陕西、甘肃、青海、四川、云南等地,其中主要分布在四川、陕西、甘肃这三个省份。
栖息地主要是高山竹林和针阔叶混交林,喜欢海拔1200-4000米的地区。
大熊猫非常适应生活在高海拔环境中,在这种环境中,他们可以找到大量的食物,比如竹子、苹果、花。
此外,它们也喜欢生活在相对较为湿润的环境中。
第二、体型与食性大熊猫是一种体型较大的动物,身长约1.2-1.8米,体重可达到125千克。
它们以竹子为主食,每天需要摄入12-38公斤的竹笋、竹叶和竹枝。
此外,大熊猫还会吃些小型哺乳动物、禽类、鱼类和昆虫等。
第三、生殖周期和繁殖方式大熊猫繁殖能力非常有限,因此目前已成为国际公认的濒危动物,其繁殖周期较长,平均为2-3年,妊娠期长达5个月。
大熊猫通常在20岁左右达到性成熟,每年少于3次发情期限制了其自然居群的数量增长。
因此,目前国内外对大熊猫的繁殖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包括自然交配和人工授精等多种方式。
第四、保护现状与措施大熊猫是中国的珍稀动物,也是一种受到国际保护的动物。
虽然目前大熊猫的数量出现了一定的增长,但是作为一个名符其实的濒危物种,保护工作必须不断加强。
为了更好地保护大熊猫,目前采取了多种措施,比如加强栖息地保护、开展人工繁殖和保育教育等。
同时,关于大熊猫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比如百度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致力于通过北极熊捕食研究、外界响应对熊猫的壮士保护等一系列研究,推动大熊猫保护工作向更深入和更全面的方向发展。
总之,大熊猫作为人类最喜爱的动物之一,其保护工作也成为当下全世界关注的热点之一。
大熊猫的繁殖特点

大熊猫的繁殖特点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动物之一,被广大人们所喜爱。
然而,由于其数量的稀少和生殖特点的限制,大熊猫的繁殖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话题。
本文将讨论大熊猫的繁殖特点,包括繁殖季节、交配方式、妊娠周期以及幼崽的生长发育等方面。
一、繁殖季节大熊猫的繁殖季节通常在每年的春季或秋季,这是因为这两个季节的环境条件最为适宜。
在这个时候,大熊猫的食物也更加充足,有利于母熊猫的妊娠和胎儿的发育。
在野外观察中发现,大熊猫的繁殖高峰期通常在4月至6月或9月至11月之间。
二、交配方式大熊猫的交配方式是一种独特的行为,被称为“抱抱”。
雄熊猫在交配时会主动爬上雌熊猫的身体,并以侧卧的姿势进行交配。
这种交配方式相对较为罕见,但在大熊猫这个物种中非常常见。
三、妊娠周期大熊猫的妊娠周期通常为85至186天,平均约为135天。
这一时期对于大熊猫来说是非常关键的,需要雌熊猫保持适当的身体状态和食欲。
在这段时间内,雌熊猫会选择一个合适的巢穴准备分娩。
四、幼崽的生长发育大熊猫的幼崽在出生后非常脆弱,身体非常小,只有成年大熊猫的1/900。
幼崽在出生后通常会待在巢穴中,由母熊猫照看和哺乳。
在最初的几周内,幼崽几乎是无毛的,完全依赖母乳喂养。
随着时间的推移,幼崽逐渐长出黑白相间的皮毛,并开始学习独立行动与探索周围的环境。
总结:大熊猫的繁殖特点主要包括繁殖季节、交配方式、妊娠周期以及幼崽的生长发育。
了解这些特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和保护大熊猫这一宝贵的物种。
希望人类的努力能够帮助大熊猫的繁殖,并为它们创造更好的生存环境。
关于熊猫的资料

关于熊猫的资料熊猫是世界上最可爱的动物之一,它们拥有独特的外貌和温和的性格,深受人们喜爱和关注。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熊猫的一些基本资料和有关熊猫的知识。
熊猫,学名大熊猫,是哺乳动物中的一种。
它属于熊科,是中国特有的动物,被视为国宝。
熊猫的形象可爱、柔和,全身被黑白相间的毛皮所覆盖,黑色是它们最主要的颜色,白色在黑色的基础上呈现出一个个独特的图案,耳朵、眼圈、唇膏也呈现为黑色。
熊猫是典型的草食动物,它们主要以竹子为食,因此被称为“竹食熊”。
竹子在熊猫的饮食中占据了90%以上的比例,而熊猫的胃、肠道和牙齿都适应了吃竹子的特殊需求。
熊猫每天需要摄取约20公斤的竹子来满足它们的能量需求。
熊猫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四川、陕西、甘肃和青海等地区的山区,其中四川是熊猫的主要栖息地。
熊猫生活在海拔1500米至4000米的高山森林中,这些地区气候寒冷,植被繁茂。
熊猫喜欢在竹林中活动,它们有时会选择在竹林中筑巢休息。
熊猫是独居性动物,它们喜欢独自生活,并有自己的领地。
熊猫的活动范围较小,一般在2至3平方公里之间。
它们通过摇摆体干、爬树、滚地等方式来标记自己的领地,以警告其他熊猫或动物不要入侵。
熊猫以其独特的呼声来与其他熊猫进行沟通,发出不同的叫声来传达不同的信息。
熊猫的繁殖非常困难,主要是由于它们的生殖力低下。
雌性熊猫每年只有2-3天的发情期,且受孕成功的几率也很低。
熊猫的怀孕期约为5个月左右,一次只能生育一个幼仔。
幼仔出生之初是无毛的,身体较为脆弱,需要母亲的细心照料。
幼仔一般在两年左右才能够离开母亲独立生活。
为了保护熊猫这一宝贵的物种资源,中国政府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采取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
熊猫保护基地、自然保护区的建立以及竹子的保护与研究等措施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目前,中国野生熊猫的数量相对稳定,但仍然面临着繁殖困难、食物来源减少以及生境破坏等问题。
熊猫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动物之一,其独特的形象和和善的性格深受人们的喜爱。
大熊猫生殖能力的研究综述-竞赛

大熊猫生殖功能的研究进展前言世人皆知,大熊猫繁殖力极低。
究竟低到什么程度,冯文和、张安居在《大熊猫的生殖生理及人工繁育》一书中提到,大熊猫初生幼仔体重约为成年体重的千分之一,与其它高等哺乳类相比,发育很不完善,免疫器官极不健全,加上育幼行为高度特化,母兽喂养一仔也难正常发育[1],致使存活率极低。
1963年北京动物园首次繁育大熊猫成功之后,人工饲养下幼仔存活率逐年提高,世界范围内1963~1979年为21.62%、1980~1989年为36.51%、1990~1999年为60.19%,其中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近10年中幼仔存活率为65%[2]。
在人工受精方面,据统计成年雄性熊猫有20%左右采不到精液或者采到精液而无精虫,就是能采到精液,其量也少。
每次仅有0.1-3毫升,而且精子的耐冻能力差,远远不如猪、牛等其他家畜[3]。
大熊猫的精子,形形色色,有大头、小头、光头、双头、双尾、卷尾等等,各种各样的形状,畸形率远远超过其他动物。
冯文和认为,这是大熊猫自然交配和人工授精受孕率极低的重要原因[4]。
大熊猫原为大型的食肉动物,但随着环境的改变,经过数千年的演化与适应,逐渐转化为以亚高山竹类为主食的植食性动物[5]。
竹叶黄酮在竹类中含量极高,竹叶、竹皮等部位均含有丰富的黄酮类化合物,竹提取物中总黄酮含量平均在2%左右[6]。
近年来,由于雷公藤多甙对于男性生殖的毒性作用,中草药、植物提取物的生殖毒性得到了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的关注。
本文根据前人的研究结果,主要综述对大熊猫生殖能力低下的探索和中草药、植物提取物对模式动物的生殖影响。
1生态学在大熊猫生殖能力低下探索中的研究1.1栖息地生态学1.1.1野生大熊猫对栖息地的选择大熊猫对栖息地存在一定选择,通常地形高度是影响大熊猫觅食和迁移的主要因子,另外大熊猫对坡度反映也十分敏感,随着坡度的增加,大熊猫行为越来越困难[7]。
除此之外,大熊猫尚可能偏好倒木或树桩密度较小、老笋密度较大的微生境[8]。
发情期大熊猫阴道分泌物细菌分析

1 材 料与 方 法
11 材料 .
北京动物园圈养 2只大熊 猫的阴道分 泌物 ;所 箱、超 净
第一作者简介 :刘燕 ,女,2 9岁,硕士研究生 ;主要从事病野生动物原菌分 离鉴定 工作 。E— a : i al @s ucm m i l yn h o . o l u l h
限公 司 ;细 菌 D A 提 取 试 剂 盒 、T q 酶、 10×P R N a C B f r( 5m o L M C, 、d T 、D 20 akr uf 含2 m l g I) N P L 00 M re 均 e / 购于北京鼎国生物技术有 限公司 。
主要是 2种茵 落 ,数 量最 多的 菌落特征 是菌 落较 小 ,仅 溶血 ,暂定名为 1 号菌株 ,革兰 氏染 色为 阳性 球菌。其 次是 1 株菌 落较大 ,B溶血 的细菌 ,暂定名为 2号菌株 ,
Lu a D n a L ih i Z a n X aMah a iY n igN n i na L h oj g i i ou
Yu n L i a e Z a g Ch n ln h n e g i L u Xu f n i ee g
(. ei o ,B rn ,104 ,C ia . ei su aua Hs r ,B i g,10 5 1B rn Z o eig 0 0 4 hn ;2 B rn Muem o trl ioy e n g g fN t 00 0,C i ) hn a
p r n oe i u p e sn amf l o eg ah g n . a a i s i nma e r d ci e ta t p a l i o a tr l n man e o t tr l n s p r si g h r u r i n p t o e s P r st n a i lr p o u t r c s ly a l mp r oe i i t。 a f e v t n
大熊猫的生殖与生理

大熊猫的生殖与生理性成熟年龄大熊猫的性成熟年龄与营养水平,环境条件及饲养管理水平有关。
营养不足,阻碍身体和生殖器官的正常发育,使性成熟时间延迟。
人工饲养下的大熊猫由於生活水平高於野外,其性成熟年龄也比野外提前2-3岁。
各地观察到的具体数据有出入。
刘维新(1986年)认为,发情的年龄和体重,雌兽为4.5-7.5岁,85-105公斤;雄兽为5.5-7.5岁,95-105公斤,两性性成熟在年龄上无显着差异。
胡锦矗认为雌雄兽性成熟年龄为5.5-6.5岁,在野外一般为6.6、7.5岁。
成都动物园繁殖大熊猫初次发情雌兽为3.5-4.5,雄兽为5.5-7.5岁。
繁殖季节大熊猫为季节性发情。
雌兽发情期一般在3-5月,也有提前到1月下旬或延後至6月下旬的,个别除春季发情外,秋季(8-10月)也有发情表现,但时间短,表现也不很明显。
Moore等在1974年研究表明雄性熊猫春季睾丸变大,易采得精液,精液质量较好,而7-8月采不到精液,睾丸明显地变小。
Masui在1984年认为雄兽尿中,全年均可找到精子,但其数量从夏季到秋季逐渐减少,冬季又逐渐增加。
从性行为表现来看,雄兽在春季逐渐达到高潮。
故雄性发情也在春季。
发情周期大熊猫一般一年发情一次,育幼雌兽一般要两年才发情一次,但若提前强迫断奶,则也和雄兽一样一年发情一次。
少数熊猫一次发情中有两个高潮期。
雌兽发情期为15-25天,发情高峰仅2-4天,个别长达30多天,极少数只有几天,发情表现极不明显。
一般将大熊猫的发情期分为发情前期(2-5天)、发情期(5-8天)、发情高峰期(4-6天)和发情後期(5-10天)。
性行为雄兽发情时,表现为兴奋、活动量增大、饮水量增加,尿频,阴部。
雌兽阴部,有时在地上打滚,戏水,睾丸肿胀,阴茎外伸,发出咩叫声等,雌兽发情时,食欲降低或拒食,兴奋,活动量大,尿频量少,阴部,主动接近雄兽,阴唇变红,肿胀,发出咩叫声,用臀部抵异物,翘尾。
雌性大熊猫外阴变化很具特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熊猫的生殖与生理
性成熟年龄大熊猫的性成熟年龄与营养水平,环境条件及饲养管理水平有关。
营养不足,阻碍身体和生殖器官的正常发育,使性成熟时间延迟。
人工饲养下的大熊猫由於生活水平高於野外,其性成熟年龄也比野外提前2-3岁。
各地观察到的具体数据有出入。
刘维新(1986年)认为,发情的年龄和体重,雌兽为4.5-7.5岁,85-105公斤;雄兽为5.5-7.5岁,95-105公斤,两性性成熟在年龄上无显着差异。
胡锦矗认为雌雄兽性成熟年龄为5.5-6.5岁,在野外一般为6.6、7.5岁。
成都动物园繁殖大熊猫初次发情雌兽为3.5-4.5,雄兽为5.5-7.5岁。
繁殖季节大熊猫为季节性发情。
雌兽发情期一般在3-5月,也有提前到1月下旬或延後至6月下旬的,个别除春季发情外,秋季(8-10月)也有发情表现,但时间短,表现也不很明显。
Moore等在1974年研究表明雄性熊猫春季睾丸变大,易采得精液,精液质量较好,而7-8月采不到精液,睾丸明显地变小。
Masui在1984年认为雄兽尿中,全年均可找到精子,但其数量从夏季到秋季逐渐减少,冬季又逐渐增加。
从性行为表现来看,雄兽在春季逐渐达到高潮。
故雄性发情也在春季。
发情周期大熊猫一般一年发情一次,育幼雌兽一般要两年才发情一次,但若提前强迫断奶,则也和雄兽一样一年发情一次。
少数熊猫一次发情中有两个高潮期。
雌兽发情期为15-25天,发情高峰仅2-4天,个别长达30多天,极少数只有几天,发情表现极不明显。
一般将大熊猫的发情期分为发情前期(2-5天)、发情期(5-8天)、发情高峰期(4-6天)和发情後期(5-10天)。
性行为雄兽发情时,表现为兴奋、活动量增大、饮水量增加,尿频,阴部。
雌兽阴部,有时在地上打滚,戏水,睾丸肿胀,阴茎外伸,发出咩叫声等,雌兽发情时,食欲降低或拒食,兴奋,活动量大,尿频量少,阴部,主动接近雄兽,阴唇变红,肿胀,发出咩叫声,用臀部抵异物,翘尾。
雌性大熊猫外阴变化很具特色。
在发情前期,雌兽苍白的外阴出现粉红,在发精期,阴门开始红肿并逐渐显着,阴道黏膜肿胀,色红而潮润,当达到发情高峰期时,阴门可能不断紧缩与扩张,阴门可肿胀到最大限度,外翻面积可达4.0×3.8cm,呈玫瑰红色,阴道黏膜肿胀并松驰,呈粉红色,有分泌物流出,阴道上皮角化细胞具有峰值,最高可达94%。
在发情期中,除有明显的行为变化外,雌激素水平逐渐上升,在发情高潮期达峰值并
迅速下降到基线,体温比平时高1-2℃。
精液大熊猫精液为乳白色,采精量少时较黏稠,PH6.6-7.4。
电刺激采精量约0.2-8毫升,精子活动率为50-85%,畸形率 4.4-20%,计数为4-37.7亿/毫升。
精液锌元素含量为509.2ppm(乾样),比人的含量低得多,从家畜育种的实践看,缺锌可导致不育。
大熊猫繁殖能力低,是否与缺锌有关还待进一步研究。
大熊猫精子呈蝌蚪状,总长50-60μm,尾长45-55μm,精子在37℃的BWW稀释液中的运动速度为39.0±1.8μm/s,在15-18℃中可存活5天。
鲜精或冻精均能使大熊猫受孕。
岳奎元在1985年测定大熊猫精子头部的顶体只包绕细胞核的一半(超薄切片)或1/3(冰冻蚀刻),而人的可绕2/3。
这种差异可能使大熊猫的受精难度增大,成功率降低,繁殖力下降。
卵大熊猫排卵可能在雌激素达到峰值并开始下降时,即行为上开始接收交配的时期。
每次发情一般排出1-2个卵,偶尔也有排出3个卵子的,特别是人工授精的雌兽,多数排出2个卵子,以致大多数每胎产二仔。
不过,大熊猫发情雌兽,能排出正常卵子达到受精,怀孕、产仔的,仍然是少数。
这主要因为接近成熟的生长卵泡和成熟卵泡,几个至30个以上重叠成块,卵泡间相互影响不易成熟排出,绝大多数成熟卵在排出前就已退化,被吸化,卵泡里充满液体,卵泡体积增大成为卵泡囊肿,这种情况影响了卵子的正常排出和受孕率,是大熊猫生殖能力低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