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电磁现象演示实验讲义

合集下载

电磁演示实验报告

电磁演示实验报告

电磁演示实验报告电磁演示实验报告引言:电磁学是物理学中的重要分支,研究电荷和电流所产生的电场和磁场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为了更好地理解电磁现象,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电磁演示实验。

本报告将详细介绍实验的目的、实验装置、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

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一系列电磁演示实验,观察和研究电磁现象,加深对电磁学原理的理解,并探索电磁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实验装置:1. 电磁铁:由螺线管和铁芯组成的电磁装置,能够产生强磁场。

2. 电磁感应装置:由线圈和磁铁组成,通过磁场的变化产生感应电流。

3. 电磁泵:利用电磁铁的吸引和释放,实现液体的输送。

4. 电磁炉:利用电磁感应加热原理,实现高效、快速的加热效果。

5. 电磁振荡器:通过电磁感应产生高频振荡信号,用于通信和无线电技术。

实验过程:1. 电磁铁实验:将电磁铁连接到电源上,观察铁芯的磁性变化。

通过改变电流的大小和方向,观察磁场的强弱和方向的变化。

2. 电磁感应实验:将线圈和磁铁相对放置,当磁铁靠近或远离线圈时,观察线圈两端的电压变化。

通过改变磁铁的位置和速度,观察感应电流的大小和方向。

3. 电磁泵实验:将电磁铁放置在液体容器下方,通过控制电磁铁的开关,观察液体的流动情况。

通过改变电磁铁的工作频率和液体的性质,探究液体输送的4. 电磁炉实验:将锅具放置在电磁炉上,通过电磁感应加热原理,观察锅具的加热情况。

通过改变电磁炉的功率和锅具的材料,研究加热效果的差异。

5. 电磁振荡器实验:将电磁振荡器连接到天线上,观察天线周围的电磁波信号。

通过改变振荡器的频率和天线的位置,探索无线通信和无线电技术的应用。

实验结果:1. 电磁铁实验中,随着电流的增大,磁场的强度也增大;随着电流方向的改变,磁场的方向也改变。

2. 电磁感应实验中,当磁铁靠近线圈时,线圈两端的电压呈现正负交替的变化;当磁铁远离线圈时,电压的变化方向相反。

3. 电磁泵实验中,随着电磁铁的开关控制,液体的流动情况也随之改变;频率较高时,液体的流动速度较快。

物理探索与演示实验1(电磁学)

物理探索与演示实验1(电磁学)

实验二
【实验目的】
演示起电现象
感应起电机
【实验器材】
维氏起电机,包括由起电盘、放电球、莱顿瓶、感应 电刷、皮带轮、集电梳、连接片,起电圆盘涂有许多片 铝箔,如图所示
【实验原理】
起电机是利用感应作用来起电的,在通常情况下,由于大气中带电粒子的 碰撞,或者以前实验残留下来的电荷,是能够自己带电的,当两个起电盘快速旋 转时,带电系统特别是装有绝缘手柄的放电叉的球部,分别积聚起不同电性的电 荷。随着起电过程不断交替进行,感应起电的作用越来越强,两个导电系统积聚 的不同符号的电荷越来越多,它们之间的电势差也越来越大。
【实验操作与现象】
把起电机放电球调整到合适的位置,摇动圆盘把手,当两个起电盘快速旋 转时,放电叉的球部分别聚集起不同电性的大量电荷,而形成火花放电。注意观 察放电现象。
【注意事项】
1、操作起电机时,动作要缓和,由慢到快,但速度不能太快,过快了会影响中 和电刷与导电层接触,反而不能起电,也容易损坏起电盘。摇转停止时亦需慢慢 进行,可松开手柄靠摩擦作用使其自然减慢,以防起电盘由于惯性从转动轴上松 脱。 2、起电机带电后和停止摇动时,由于集电杆等处带有电荷,操作者不要触摸实 验设备,应将两个放电球接触,进行正负电荷中和, 3、两放电球接触后不能再转动摇把手,避免两个起电盘上所有导电层正负电荷 完全中和,不能再起电。
实验九
实验目的
压电效应
演示压电晶体在压缩力作用下,在两面能够产生 电位差,即机械振动通过压电晶体转换为电振动 (电信号);在晶体两面加上一定的电位差,晶 体线度会发生一定的变化,产生机械振动,即逆 压电效应。
实验仪器
压电效应演示仪,如图所示:
实验原理
一.压电效应(Piezoelectric Effect)

电磁感应现象及应用ppt课件

电磁感应现象及应用ppt课件
线圈远离时,穿过线圈的磁场变弱,磁通量减少,故有 感应电流。
当二者均不动,而导线中电流I逐渐增大或减少时,穿 过线圈平面的磁场增大或减小,磁通量增大或减小, 故有感应电流。
牛刀小试
5、把一个铜环放在匀强磁场中,使环的平面跟磁场方向垂直, 如图所示。如果使环沿着磁场的方向移动,则铜环中是否有感应 电流?为什么?如果磁场是不均匀的,如图所示,则铜环中是否 产生感应电流?为什么?



牛刀小试
2、如图,磁场中有一个闭合的弹簧线圈。先把线圈撑开(图甲), 然后放手,让线圈收缩(图乙)。线圈收缩时,其中是否有感应电流? 为什么?
有。收缩时,面积减小,磁通量减小,所以产生感应 电流
牛刀小试
3、如图所示,垂直于纸面的匀强磁场局限在虚线框内,闭合线 圈由位置1穿过虚线框运动到位置2,线圈在运动过程中什么时 候有感应电流,什么时候没有感应电流?为什么?
实验三:模拟法拉第实验
开关和变阻器状态
线圈B中是否有电流
开关闭合瞬间

开关断开瞬间

开关闭合,滑动变阻器不动

开关闭合,迅速移动划片

感应电流的产生与哪个量有关? 变化的电流
探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
切割磁感线
面积S变化
变化的磁场B
磁通量
变化的电流I
变化的磁场B
探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
当穿过闭合导体回路的磁通量发 生变化时,闭合导体回路中就产 生感应电流。
不能;穿过铜环的磁通量不变
能;穿过铜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
牛刀小试
6、某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在铁芯P上绕有两个线圈A和B,如果线圈 A中电流i与时间t的关系有甲、乙、丙、丁四种情况,则在这段时 间内,能在线圈B中产生感应电流的是( BCD )

物理演示实验报告 电磁学

物理演示实验报告 电磁学

物理演示实验报告电磁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电磁学引言:电磁学是物理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研究电荷、电场、磁场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在学习电磁学的过程中,实验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实验我们可以直观地观察和理解电磁现象。

本报告将介绍几个电磁学的实验,包括电场力线实验、磁场感应实验和电磁感应实验。

实验一:电场力线实验电场是由电荷产生的,我们可以通过电场力线实验来观察电场的分布情况。

实验中,我们使用一个带电体和一些小的正电荷粒子。

将带电体放置在一个绝缘支架上,然后将正电荷粒子放置在带电体周围。

我们可以观察到正电荷粒子会沿着电场力线的方向移动,从而揭示了电场的存在和分布情况。

实验二:磁场感应实验磁场是由磁荷或电流产生的,我们可以通过磁场感应实验来观察磁场的性质。

实验中,我们使用一个磁铁和一些小的磁铁粉末。

将磁铁放置在一张纸上,然后将磁铁粉末撒在纸的表面。

我们可以观察到磁铁粉末会在纸上形成特定的图案,这些图案揭示了磁场的存在和分布情况。

实验三:电磁感应实验电磁感应是指磁场变化时会在导体中产生感应电流的现象。

我们可以通过电磁感应实验来观察电磁感应的过程。

实验中,我们使用一个线圈和一个磁铁。

将磁铁放置在线圈附近,然后将线圈连接到一个灯泡上。

当我们移动磁铁时,灯泡会亮起,这是因为磁场的变化导致了线圈中的感应电流产生,从而驱动了灯泡。

实验四:电磁铁实验电磁铁是由电流通过导线产生的磁场而形成的。

我们可以通过电磁铁实验来观察电磁铁的性质。

实验中,我们使用一个铁芯、一个导线和一个电源。

将导线绕在铁芯上,然后将导线连接到电源上。

当电流通过导线时,铁芯会变成一个强磁体,可以吸引其他的铁物体。

这是因为电流产生的磁场使得铁芯具有了磁性。

结论: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电磁学的基本原理和现象。

电场力线实验揭示了电场的存在和分布情况,磁场感应实验展示了磁场的性质,电磁感应实验和电磁铁实验则揭示了电磁感应和电磁铁的工作原理。

电磁感应实验教案及演示

电磁感应实验教案及演示

电磁感应实验教案及演示电磁感应实验是物理学中非常基础的实验之一,它是指在一个磁场中通过导体运动产生电流,或者通过变化的磁场感应出电动势的过程,这个过程是电机、变压器、电机等电气设备的基础原理。

我们可以通过电磁感应实验更深入地了解电磁现象,掌握电磁感应规律,加深实验操作技巧等。

因此,编写一份详细的电磁感应实验教案,并进行演示,将会对学生的物理学习有很大的助益。

一、实验目的1.了解电磁感应规律,掌握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2.学习利用电磁感应现象构造电气设备的基本原理。

3.加深实验操作技巧,提高实验水平。

二、实验器材铝筒、磁铁、直流电源、导线、万用表、瞬变电流测量器、小电灯泡等。

三、实验原理电磁感应定律是物理学上的一个重要定律,它规定了导体中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与导体运动的速度、磁场强度和导体长度的关系。

其数学表达式为:ε=Bvl,其中ε为感应电动势,B为磁场强度,v为导体的速度,l为导体的长度。

四、实验步骤1.将铝筒垂直固定在电流滑动导轨上,磁铁的北极和铝筒上下方向垂直。

2.接通直流电源,在两条铝条之间形成一定电流。

3.离开电流滑动导轨,使铝筒在重力作用下下滑,观察小灯泡是否亮起或瞬变电流测量器的瞬变电流大小。

4.改变铝筒下滑速度,记录小灯泡亮起时间或瞬变电流测量器的瞬变电流大小。

5.分析实验数据,观察电磁感应现象的规律,并与理论公式进行比较。

五、实验注意事项1.铝筒轻轻地下滑,以避免磨损和过早损坏铝筒。

2.操作时注意安全,避免电击和电磁辐射。

3.保持实验器材清洁和整洁,以避免误差。

4.记录实验数据时,应注意精确性和准确性。

六、实验效果分析通过该实验,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电磁现象,掌握电磁感应规律,加深实验操作技巧等。

设备调试和实验数据分析过程,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验开展过程中出现问题时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通过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学生可以进一步理解和应用电磁感应现象的规律,从而更好地掌握对电气设备构造和电气工程设计的理论和技能。

电磁学实验:研究电磁现象以及产生电磁波的原理

电磁学实验:研究电磁现象以及产生电磁波的原理

推动多学科交叉融合和创新发展。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电磁波的未来应用前景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电磁波的应用领域将不断拓展。例如,在量子通信、太赫兹技术、 光计算等新兴领域,电磁波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同时,电磁波在生物医学、环境科学 等领域的应用也将得到更多的关注和研究。
02
电磁现象基础概念
电场与磁场定义及性质
电场
由电荷产生的特殊物理场,它对 其他电荷施加力,电场强度与电 荷量成正比,与距离的平方成反 比。
影响天线辐射的因素
天线的形状、尺寸、材料以及工作频 率等都会对天线的辐射效率、方向性 和增益等产生影响。
不同频率下电磁波产生机制比较
低频电磁波
在低频段,电磁波的产生主要依赖于振荡电路中的电荷运 动和电磁场的变化。低频电磁波的传播距离较短,能量较 低。
高频电磁波
在高频段,电磁波的产生机制更为复杂,涉及到更多的物 理效应。高频电磁波的传播距离较远,能量较高,且容易 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
播效果。
不同频率下电磁波传播特性比较案例
实验目的
研究不同频率下电磁波的传播特性,了解频率对电磁波传播的影响。
实验步骤
搭建电磁波传播测试系统,通过信号源和接收机等设备测量不同频率下电磁波的传播距离、衰减和干扰等参数,分析 实验结果。
实验结论
不同频率下电磁波的传播特性存在显著差异。高频电磁波具有更强的穿透能力和抗干扰能力,但传播距 离较短;低频电磁波传播距离较远,但穿透能力和抗干扰能力较弱。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需求选 择合适的电磁波频率。
对未来研究方向的展望和建议
深入研究电磁波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01
探索电磁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特性,以及电磁波与物质相互

电磁学演示实验报告

电磁学演示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通过电磁学演示实验,加深对电磁学基本原理的理解。

2. 学习使用电磁学实验仪器,掌握实验操作技能。

3. 培养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电磁学是研究电荷、电流、电磁场及其相互作用的学科。

本实验主要涉及以下原理:1. 库仑定律:描述了两个静止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2. 安培定律:描述了电流与磁场之间的关系。

3.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描述了变化的磁场在导体中产生感应电动势的现象。

4. 麦克斯韦方程组:描述了电磁场的普遍规律。

三、实验仪器1. 电磁学实验平台2. 电流表3. 电压表4. 电阻箱5. 磁场发生器6. 水平仪7. 导线8. 电源四、实验内容1. 库仑定律验证实验(1)将两个带电小球固定在实验台上,使用水平仪调整其水平。

(2)用电流表测量两个小球之间的距离,并记录下来。

(3)使用电压表测量两个小球之间的电势差,并记录下来。

(4)根据库仑定律公式计算两个小球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5)比较计算结果与实际观测结果,分析误差原因。

2. 安培定律验证实验(1)将电流表、电阻箱、磁场发生器连接成闭合回路。

(2)调节电阻箱,使回路中的电流保持一定值。

(3)使用水平仪调整磁场发生器,使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垂直。

(4)观察电流表指针的偏转,记录下来。

(5)根据安培定律公式计算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

(6)比较计算结果与实际观测结果,分析误差原因。

3.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验证实验(1)将导线、电阻箱、电流表、电源连接成闭合回路。

(2)将导线放置在磁场发生器产生的磁场中。

(3)改变磁场发生器的电流,观察电流表指针的偏转,记录下来。

(4)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公式计算感应电动势。

(5)比较计算结果与实际观测结果,分析误差原因。

4. 麦克斯韦方程组验证实验(1)将导线、电阻箱、电流表、电压表、电源连接成闭合回路。

(2)将导线放置在磁场发生器产生的磁场中。

(3)改变磁场发生器的电流,观察电流表、电压表指针的偏转,记录下来。

电磁学演示实验报告

电磁学演示实验报告

电磁学演示实验报告电磁学演示实验报告引言:电磁学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电荷和电流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

为了更好地理解电磁学的基本原理,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电磁学演示实验。

通过这些实验,我们能够直观地观察到电磁现象,并深入理解电磁学的基本概念。

实验一:电磁感应在第一个实验中,我们使用了一个线圈和一个磁铁。

当磁铁靠近线圈时,我们观察到线圈中的电流发生了变化。

这是因为磁铁的磁场穿过线圈时,产生了感应电动势,从而引起了电流的流动。

通过改变磁铁的位置和线圈的方向,我们发现电流的大小和方向也随之改变。

这个实验直观地展示了电磁感应的过程,揭示了磁场和电流之间的密切关系。

实验二:安培环路定理在第二个实验中,我们使用了一个螺线管和一个直流电源。

我们将电流通过螺线管,然后用一个磁铁靠近螺线管。

通过测量螺线管两端的电压,我们发现当磁铁靠近时,电压的大小发生了变化。

这是因为磁场的变化导致了电磁感应,从而引起了电压的变化。

根据安培环路定理,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电压的变化与螺线管中的电流和磁场的变化有关。

这个实验验证了安培环路定理的正确性,并进一步加深了我们对电磁感应的理解。

实验三:电磁波的传播在第三个实验中,我们使用了一个发射器和一个接收器。

发射器产生了一个高频电磁场,而接收器用于接收这个电磁场。

我们将发射器和接收器分别放置在不同的位置,并观察到接收器中的电流的变化。

通过改变发射器和接收器的位置,我们发现电流的大小和方向也随之改变。

这个实验展示了电磁波的传播过程,揭示了电磁场的波动性质。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了电磁波的本质和传播规律。

实验四:电磁感应的应用在最后一个实验中,我们使用了一个发电机和一个灯泡。

我们通过转动发电机的把手,产生了一个变化的磁场。

由于电磁感应的作用,灯泡亮了起来。

这个实验展示了电磁感应的实际应用,揭示了发电原理。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了电磁感应在发电中的重要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电磁现象演示实验讲义主编:江光裕南昌航空大学大学物理实验中心2010年9月阻尼摆和非阻尼摆演示一、演示目的演示涡电流的机械效应二、实验原理及装置磁感应,在大块导体内将产生涡电流,再据楞次定律,涡电流在磁场中受到的安培力必定阻碍导体的运动,这就是电磁阻力。

装在摆上的导体片在磁场中摆动也要受到电磁阻力。

改变导体片的结构,使涡电流减少,则阻尼力也将减少。

三、实验操作及现象:1.先不通入励磁电流,使阻尼摆在两极间作自由摆动,可以观察到在轴尖处的摩擦力和空气阻力作用下,要经过相当长的时间摆才停止下来。

2.接通励磁电源(12伏),则在两磁极间产生很强的磁场。

当阻尼摆在两磁极间左右摆动时,根据愣次定律阻尼摆内产生感应电流(涡电流),感应电流的效果总是反抗引起感应电流的原因,现在,引起感应电流的原因是来自摆的摆动,因此感应电流的效果是产生阻力,使摆动迅速停止。

3.用非阻尼摆代替阻尼摆作如上实验,可以观察到其摆动仍需经过较长时间才停止。

这是因为非阻尼摆上有许多隔槽,使得涡电流大为减小,从而使阻尼作用不明显。

能量转换轮一、演示目的演示电能、磁能、机械能、光能之间的相互转化。

南昌航空大学大学物理实验中心 1二、实验原理:本装置有一个大的转轮,轮子一圈镶有许多永磁铁。

在轮子右侧上有一个通交流电的电磁铁。

电磁铁通电时,产生交变磁场,电能转化为磁能;转轮内的磁铁在该磁场的磁力作用下带动转轮转动,磁能转化为机械能;旋转的轮使得永久磁铁的磁场运动,又使左侧闭合线圈中产生感生电流,被转化成电能,并通过发光二极管转变为光能。

三、操作与现象:1. 打开箱体前面板上的开关,使源盘右侧铁芯产生变化的磁场;2. 轻轻转动大圆盘(内有永磁铁),使其转动起来,经过两磁场的相互作用,圆盘越转越快;3. 观察圆盘左侧线圈中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情况;4. 实验结束,关闭电源。

磁悬浮哑铃一、演示目的演示磁学的奇妙应用。

二、演示原理:将磁浮转子的针端抵住横挡板,转动尾部,观察其悬浮,等到转子不再转动,观看转子是否能够悬浮。

三、实验仪器:2南昌航空大学大学物理实验中心南昌航空大学 大学物理实验中心3法拉第管(懒惰管)一、演示目的 演示法拉第效应。

二、演示原理及操作:磁体的磁场在管中变化时,会在管壁产生感应电流(涡流)涡流的磁场会对磁体产生阻压作用,不同管材结构阻压作用不同,同来回翻转,可以看圆柱体缓慢的下落。

4静电起电一、演示目的演示发电机工作原理。

二、实验操作:了解简单发电机工作原理和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

转动手轮,小灯泡发光。

转动手轮的速度越快,小灯泡越明亮。

南昌航空大学大学物理实验中心南昌航空大学 大学物理实验中心5磁悬浮哑铃一、演示目的放入磁力,观察磁针变化。

本演示形象的显示磁场周围空间各个点的磁场方面及磁感线方向和磁感线的形成。

二、实验仪器:南昌航空大学 大学物理实验中心6静电跳球演示一、演示目的演示带电小球在两个带不同电荷的板极之间的运动。

二、实验仪器及操作方法1、维氏起电机,如右图。

2、静电跳球装置,如右下图。

将两极板分别与静电起电机相连接,摇动起电机,使两极板分别带正、负电荷,这时小金属球也带有与下板同号的电荷。

同号电荷相斥,异号电荷相吸,小球受下极板的排斥和上极板的吸引,跃向上极板,与之接触后,小球所带的电荷被中和反而带上与上极板相同的电荷,于是又被排向下极板。

如此周而复始,可观察到球在容器内上下跳动。

当两极板电荷被中和时,小球随之停止跳动。

三、注意事项:1、实验过程中不能触碰所有带电的金属部分。

2、静电起电机摇动时要均匀加、减速,转速不能过快。

3、实验完成后要将静电起电机的莱顿瓶中多余电量中和放掉。

尖端放电演示一、演示目的演示物体的尖端放电以及由放电引起的“电风”。

二、操作方法将起电机的一极接在针形导体上,摇动起电机,使针形导体带电。

由于导体尖端处电荷密度最大,所以附近场强最强。

在强电场的作用下,使尖端附近的空气中残存的离子发生加速运动,这些被加速的离子与空气分子相碰撞时,使空气分子电离,从而产生大量新的离子。

与尖端上电荷异号的离子受到吸引而趋向尖端,最后与尖端上电荷中和;与尖端上电荷同号的离子受到排斥而飞向远方形成“电风”,把附近的蜡烛火焰吹向一边,甚至吹灭。

针型导体应对着蜡烛火焰的根部,效果较明显。

三、注意事项:1、实验过程中不能触碰所有带电的金属部分。

南昌航空大学大学物理实验中心72、静电起电机摇动时要均匀加、减速,转速不能过快。

3、实验完成后要将静电起电机的莱顿瓶中多余电量中和放掉。

富兰克林轮演示一、演示目的演示物体由尖端放电引起的“电风”。

二、操作方法将富兰克林轮的金属立桩与起电机任意一个电极相连,快速摇动起电机,轮就会在静电尖端放电形成电风的反作用下转动起来。

三、注意事项:1、实验过程中不能触碰所有带电的金属部分。

2、静电起电机摇动时要均匀加、减速,转速不能过快。

3、实验完成后要将静电起电机的莱顿瓶中多余电量中和放掉。

避雷针放电原理演示一、演示目的演示避雷针的工作原理二、实验装置及操作方法实验装置如右图。

将绝缘支架上的两个金属圆板与起电机的两极相接。

在下板上放一个上部呈球状的铜块,调节8南昌航空大学大学物理实验中心板距,使球顶距上板1厘米左右。

摇动起电机,当板板间电压超过10千伏时,铜球与上板间形成火花放电。

放电后,极板间电压消失,复又被起电机充电。

上述过程重复出现,在球与上板之间形成断续火花放电,可听到噼啪声,并看到跳过的火花。

用带绝缘柄的电工钳将一个顶端呈圆锥状的铜块放在圆板上(为了比较,这个铜块与前述铜块等高)。

上述火花放电现象立即停止,但可听到丝丝的电晕放电声。

这是由于第二个铜块的尖端附近形成的强电场,使空气分子电离,致使极板经常处于连续的电晕放电状态,即所谓尖端放电现象。

尖端放电的结果,使极板间的电压不能达到火花放电的数值,因此火花放电停止。

避雷针就是利用尖端放电来避免强烈火花放电的原理制成的。

三、注意事项:1、实验过程中不能触碰所有带电的金属部分。

2、静电起电机摇动时要均匀加、减速,转速不能过快。

3、实验完成后要将静电起电机的莱顿瓶中多余电量中和放掉。

电介质极化模拟演示一、演示目的模拟偶极子在电场中的定向排列,加深理解电介质在电场中的极化。

二、实验原理电偶极子在电场中受力矩作用,使电偶极子转到平行于电场的方向。

电介质内的极性分子在没有外加电场的情况下,由于热运动而杂乱无章地取向。

从宏观上看没有偶极矩。

当外加一电场后,在电场的作用下,每个偶极矩都趋向于与外场一致,宏观上表现出极化现象。

三、实验操作及现象将静电起电机的两端分别接在电介质极化演示仪的两极板上,此时电介质极化演示仪内模拟电偶极子的石蜡细棒排列方向是混乱状态(沿任意方向)。

当接通电压,模拟偶极子极化使两端带上等量异号电荷,从而形成偶极子,并立即由混乱状况变为有向排列。

关闭电压,南昌航空大学大学物理实验中心9则偶极子又处于混乱状态。

四、注意事项:1、实验过程中不能触碰所有带电的金属部分。

2、静电起电机摇动时要均匀加、减速,转速不能过快。

3、实验完成后要将静电起电机的莱顿瓶中多余电量中和放掉。

投影式洛仑磁力演示一、演示目的演示液体中运动的正、负离子在磁场中所受到的洛仑兹力。

二、性能参数:电源输入电压为交流220V,直流输出为30W。

磁环磁场强度为800高斯。

三、仪器结构:仪器分为两个部分,直流电源和洛仑兹力投影装置。

洛仑兹力投影装置由磁缸、玻璃皿支架、中心电极和外环铜片电极组成。

四、现象的演示:1.在玻璃皿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铜溶液。

2.用联接线将直流电源与洛仑兹力投影装置接好,打开电源开关,液体开始以圆心为轴旋转,在液面上放一小块泡沫,液体流动推动泡沫块环向运动,现象说明运动电荷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这种力称为洛仑兹力。

3.使用直流电源换开关可改变电流方向,液体流动也改变方向。

4.如改变磁场方向,液体流动也改变方向。

五、注意事项:实验完毕,将外环电极冲洗干净。

绝缘体转换为导体演示一、演示目的演示绝缘体(玻璃)在高温下转换为导体的现象。

二、实验装置三、注意事项:1、本实验电源为220V交流电,请注意安全,防止触电。

2、实验后绝缘体温度很高,不要触摸以免烫伤。

3、注意温度不宜太高,否则将玻璃体烧化。

绝缘体转换为导体演示仪使用说明一、演示仪器结构1、灯泡为220V,25W。

2、绝缘体采用灯泡内芯去掉钨丝之后的玻璃体。

3、电源为220V交流电。

4、酒精灯。

二、操作及现象1、接通电源,打开开关可看到灯泡发光。

2、关掉开关,灯泡熄灭,用酒精灯加热绝缘体,当达到一定温度时,绝缘体转换为导体,这时灯泡逐渐亮起来,且温度越高,灯泡越亮。

3、撤下酒精灯,温度逐渐变低,则灯泡逐渐熄灭。

三、注意事项:1、本实验电源为220V交流电,请注意安全,防止触电。

2、实验后绝缘体温度很高,不要触摸以免烫伤。

3、注意温度不宜太高,否则将玻璃体烧化。

等厚干涉磁致伸缩演示一、演示目的利用等厚干涉图样的变化演示铁磁物质在磁场作用下的几何尺寸变化的物理现象。

二、等厚干涉、磁致伸缩铁磁物质在磁场中被磁化时,由于磁畴的取向排列,引起介质晶格间距的改变,从而会发生长度和体积的变化,这个现象称为磁致伸缩。

磁致伸缩效应一般很小,难于直接观察到。

等厚干涉装置——牛顿环,是由一块平板玻璃和一块平凸透镜合在一起形成等厚干涉,并可观察到等厚干涉的干涉图样是一组大小不同的圆环。

在压力的作用下等厚干涉的空气间隙会发生微小变化从而干涉图样也会发生变化。

我们利用这个原理将牛顿环固定在一个线圈上。

线圈中固定一根镍棒直顶在牛顿环上。

当线圈产生磁场时,磁场中的镍棒产生磁致伸缩现象,长度收缩。

顶在牛顿环上的应力发生了变化导致牛顿环的干涉图样也发生变化。

通过CCD采集牛顿环产生的等厚干涉条纹显示在电视机上,可以直观的观察到牛顿环图样的变化。

从而演示磁致伸缩这个物理现象。

三、注意事项:牛顿环的玻璃片方向不能装反。

等厚干涉磁致伸缩演示仪使用说明一、演示仪器结构1、光源(220V,50W)2、等厚干涉装置(牛顿环装置)3、螺线管(其中有一镍棒直顶在牛顿环上,含直流电源)4、成像屏(通过两个透镜将牛顿环投影放大成像)二、操作与现象演示1、调节牛顿环的三个旋钮,使牛顿环产生的等厚干涉图样处在正中,并将CCD对准干涉图样,接通电视机,调节CCD焦距,使得在电视屏幕上清晰看到等厚干涉(牛顿环)图样。

2、调节线圈后面的螺杆,使镍棒顶在牛顿环上有一定的应力。

3、接通直流电源,改变电压的大小和方向,可看到等厚干涉(牛顿环)变化。

关闭电源,图样恢复原状。

三、注意事项:牛顿环的玻璃片方向不能装反。

巴克豪森效应演示一、演示目的通过演示巴克豪森效应来验证磁畴理论。

二、巴克豪森效应铁磁性物质在磁化过程中,当外磁场的强度达到一定强度时,磁畴壁界面开始发生移动,它最显著地发生在磁化曲线的最陡区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