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管理系统常用开发方法分类

合集下载

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

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

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第五章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通过本章学习,了解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任务和特点;懂得系统开发的原则、系统开发的方式、开发的策略、开发的组织工作与项目管理的内容;掌握结构化系统开发生命周期法和原型法的基本思想、开发过程和各自的优缺点;理解面向对象法和计算机辅助开发方法。

基本内容一、管理信息系统开发1.系统开发的任务:系统开发的任务是根据企业管理的战略目标、规模、性质等具体情况,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按照系统发展的规律,为企业建立起计算机化的信息系统。

其中核心是设计出一套适合于现代企业管理要求的应用软件系统。

2.系统开发的特点:复杂性、基于原系统、高于原系统、一把手工程、产品是无形的。

3.系统开发的基本原则:面向用户原则、系统性原则、符合软件工程规范的原则、逐步规范发展的原则。

4.系统开发的主要风险:投入超计划、系统性能比预期差、没获得预期收益,有的甚至导致完全失败。

二、系统开发方法1.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用系统工程的思想和工程化的方法,遵照用户至上的原则,从系统的角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将提出建立一个管理信息系统到系统完全建成的生命周期划分为5个阶段,这5个阶段是: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和系统维护与评价。

按照规定的步骤和任务要求,使用图表工具完成规定的文档,采用自顶向下整体分析和设计,自底向上逐步实施的系统开发过程。

优点:建立面向用户的观点、严格区分工作区间、设计方法结构化、文件标准化和文献化。

缺点:开发周期长、繁琐,使用工具落后、不能充分预料可能发生的情况及变化、不直观,用户最后才能看到真实模型。

2.原型法原型法:是指系统开发人员在初步了解用户的基础上,借助功能强大的辅助系统开发工具,快速开发一个原型,并将其演示给用户,开发人员根据用户的意见和评价对这个原型进行修改,如此反复,逐步完善,直到用户完全满意为止。

《信息管理系统》作业1_答案

《信息管理系统》作业1_答案

《信息管理系统》作业1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信息技术及其产业2。

信息资源、信息网络、信息技术应用3。

信息敏感力、信息转化力4。

管理组织、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5.组织、指挥、控制和协调.6。

Information。

7.MIS。

8.扩散性9. 物质、能量、时间10. 滞后性11.处理、反馈和控制.12。

管理科学、系统科学13。

制造资源计划14. ERP15。

一体化集成16.信息主管二、单项选择题1。

(B);2。

(A);3。

(D);4。

(B);5.( C);6.( B);7。

( C);8。

( D)。

三、判断正误1.(√) 2。

(√) 3.(√) 4。

(√) 5。

(×)6.(√)7.(×) 8。

(×) 9。

(√) 10。

(×)11。

(×) 12.(√) 13.(×) 14.(√) 15.(√)四、简答题1、请说明管理的概念及其含义.答案:所谓管理就是去营造一种激励环境,使处于其中的所有工作人员努力工作,发挥群体的协同效应,以达到企业或组织的目标;含义(1)管理工作的中心是管理他人的工作;(2)管理工作是通协调其他人的活动来进行的,它追求的是群体的“协同效应”;(3)管理人员必需同时考虑两个方面:一是其它人的工作情况,二是其他人。

2、信息具有哪些属性?答案:(1)普遍性。

这是第一属性,只要有事物的运动,就存在着信息;(2)相对性。

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观察者获得的信息量并不相同;(3)转移性.信息可以脱离事物而相对独立存在,并可以时间和空间上进行转移。

(4)变换性.信息可以由不同的载体和不同的方法来载荷;(5)有序性。

信息可以用来消除系统的不稳定性,增加系统的有序性;(6)动态性。

信息是有时效、有寿命的,它随着事物本身变化而变化;(7)可转化性.信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物质、能量、时间及其他。

3、请简要说明信息处理过程.答案:信息的处理过程基本上包括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储存、维护和使用等几个阶段。

管理信息系统的简答题重点

管理信息系统的简答题重点

管理信息系统的简答题重点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 MIS)是一个以人为主导,利用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通信设备以及其他办公设备,进行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储存、更新和维护,以提高企业效益和效率为目的,支持企业高层决策、中层控制、基层运作的集成化的人机系统。

以下是关于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些简答题重点:一、管理信息系统的定义和特点1、定义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由人、计算机等组成的能进行信息的收集、传递、储存、加工、维护和使用的系统。

它能实测企业的各种运行情况,利用过去的数据预测未来,从企业全局出发辅助企业进行决策,利用信息控制企业的行为,帮助企业实现其规划目标。

2、特点(1)综合性:管理信息系统是多学科交叉的边缘学科,它融合了管理科学、信息科学、系统科学、计算机科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

(2)人机系统:管理信息系统的目的在于辅助决策,而决策需要由人来做,只有人和机器的合理配合,才能发挥系统的最大效能。

(3)现代管理方法和手段相结合:管理信息系统不仅是技术系统,同时也是管理系统,它将现代管理方法和手段融入其中,如全面质量管理、准时制生产等。

(4)多学科交叉:涉及计算机科学、统计学、运筹学、管理学等多个学科。

二、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1、概念结构从概念上看,管理信息系统由信息源、信息处理器、信息用户和信息管理者四部分组成。

信息源是信息的产生地;信息处理器负责信息的传输、加工和存储;信息用户是信息的使用者,他们利用信息进行决策和管理;信息管理者负责系统的设计、实施和维护。

2、层次结构管理信息系统通常分为作业层、管理层和战略层三个层次。

作业层系统主要支持日常的业务操作,如订单处理、库存管理等;管理层系统为中层管理人员提供信息,帮助他们进行监督、控制和决策;战略层系统则为高层管理人员提供战略决策支持,如市场预测、长期规划等。

3、功能结构管理信息系统具有多种功能,如数据处理、预测、计划、控制、决策支持等。

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方法的特点和区别

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方法的特点和区别

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的特点自顶向下整体地进行分析与设计和自底向上逐步实施的系统开发过程:在系统规划、分析与设计时,从整体全局考虑,自顶向下地工作;在系统实施阶段则根据设计的要求,先编制一个个具体的功能模块,然后自底向上逐步实现逐步实现整个系统。

用户至上是影响成败的关键因素,整个开发过程中,要面向用户,充分了解用户的需求与愿望。

符合实际,客观性和科学化,即强调在设计系统之前,深入实际,详细地调查研究,努力弄清实际业务处理过程的每一个细节,然后分析研究,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目标系统设计方案。

严格区分工作阶段,把整个开发过程划分为若干工作阶段,每一个阶段有明确的任务和目标、预期达到的工作成效,以便计划和控制进度,协调各方面的工作。

前一阶段的工作成果是后一阶段的工作依据。

充分预料可能发生的变化:环境变化、内部处理模式变化、用户需求变化。

开发过程工程化,要求开发过程的每一步都要按工程标准规范化,工作文体或文档资料标准化。

面向对象方法的特点从问题领域的客观事物出发来构造软件系统. 用对象作为对这些事物抽象的表示, 并作为系统的基本构成.事物的静态特征<即数据的表达特征>用对象的属性表示, 事物的动态特征用对象服务表示对象的属性与服务结合成一体, 成为一个独立的实体,对外屏蔽其内部细节对事物进行分类,把具体相同属性和相同服务的对象归成一类,类是这些对象的抽象描述,每个对象是它的类的一个实例通过在不同程度上运用抽象的原则<较多较少忽略事物之间的差异>可以得到较一般和特殊的类, 特殊的类继承一般的类的属性与服务.面向对象方法支持对这种继承关系的描述与实现,从而简化系统的构造过程其文档.复杂的对象可以用简单对象作为其构成部分对象之间通过消息进行通信以实现对象之间的动态联系.通过关联表达对象之间的静态联系.原型法的特点开发周期短,减少开发风险。

有效地增进了用户与系统分析员的沟通,在分析与设计过程中用户处于主导地位。

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概述

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概述

使命是组织的存在价值和长远发展设想,它是组织最本质、最总体、最宏观
的“内核”。 微软公司的使命是:“领导计算机软件新潮流,向全世界提供一流的计算机 软件平台和工具。” 迪斯尼公司——使人们过得快活 索尼公司——体验发展技术造福大众的快乐 惠普公司——为人类的幸福和发展做出技术贡献 耐克公司——体验竞争、获胜和击败对手的感觉 沃尔玛公司——给普通百姓提供机会,使他们能与富人一样买到同样的东西 IBM公司——无论是一小步,还是一大步,都要带动人类的进步
3.2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 1、结构化开发方法 结构化开发方法,又称生命周期法( System Development Life Cycle,SDLC),是最老的系统开发 方法之一。 采用结构化思想、系统工程的观点和方法,按照用户至 上的原则,先将整个系统作为一个大模块,自顶向下进 行模块分解,然后,再自下而上按照系统的结构将各个 模块进行组合,最终实现系统的开发。
优缺点
3.3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式 委托开发 委托开发是现在非常流行的软件外包方式之一。该方式 适合于使用单位无管理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及软件开发 人员但资金较为充足的单位,双方签订系统开发项目协 议。
优缺点
3.3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式
合作开发
合作开发方式是指用户和拥有丰富经验的机构或专业人员 共同开发系统。如果企业有开发系统的能力但是能力较弱, 或者缺乏经验丰富的系统分析和设计人员,或者缺少高水 平的程序员,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希望通过和有经验的开 发单位合作开发自己的管理信息系统,让企业自身的员工 也参与到系统的建设中,培养自己的技术骨干。 优缺点
面向对象是把构成问题事务分解成各个对象,建立对象的目的不是为 了完成一个步骤,而是为了描叙某个事物在整个解决问题的步骤中的 行为。

信息系统的项目管理方法

信息系统的项目管理方法

信息系统的项目管理方法信息系统的项目管理是指在规定的时间、资源和预算范围内,通过有效的组织和协调,实现信息系统项目的目标和交付高质量的成果。

在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中,合理而科学的项目管理方法是成功的关键。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信息系统项目管理方法。

一、瀑布模型瀑布模型是一种较为传统的项目管理方法,它将项目分解为几个连续的阶段,包括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和维护等阶段。

每个阶段都有明确的输入和输出。

瀑布模型适用于需求较为明确、稳定的项目,能够有效控制项目进度和质量。

二、敏捷开发敏捷开发是一种迭代而自适应的项目管理方法,强调快速响应变化和持续交付价值。

敏捷开发依靠团队集成和协作,更加注重用户需求和反馈,适用于需求频繁变更或不确定的项目。

代表性的敏捷开发方法有Scrum和XP等。

三、里程碑管理里程碑管理是指在项目执行过程中设定关键性的里程碑节点,并制定相应的目标和计划。

里程碑管理能够帮助团队清晰地了解项目进展,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保障项目按时交付。

四、风险管理风险管理是项目管理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信息系统项目也不例外。

风险管理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和风险监控等步骤。

通过有效的风险管理,可以提前预防和应对潜在的问题和风险,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

五、团队协作信息系统项目的团队协作至关重要。

团队成员之间的有效沟通、协作和合作可以提高项目的执行效率和质量。

因此,项目管理中应注重团队建设,包括明确的角色分工、良好的沟通机制和团队文化的培养等。

六、变更管理信息系统项目往往会面临需求变更和技术变革的情况。

因此,变更管理是必不可少的管理活动之一。

变更管理需要建立适当的变更控制机制,确保变更的合理性和影响的可控性,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对项目进度和质量的影响。

七、质量管理质量管理是项目管理中的核心要素,信息系统项目同样如此。

质量管理包括制定适当的质量标准、规范和流程,进行质量控制和检查,并及时对质量问题进行纠正和改进。

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有哪些

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有哪些

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有哪些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有很多种,这些方法旨在帮助开发团队有效地设计、构建和实施一个高质量的信息系统。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1. 瀑布模型(Waterfall Model)瀑布模型是最古老和最常用的软件开发模型之一。

这种方法采用线性顺序的开发流程,包括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编码、测试和维护等阶段。

瀑布模型适用于开发比较简单、需求明确的项目。

2. 快速应用开发模型(Rapid Application Development,RAD)快速应用开发模型是一种迭代和增量式的开发方法。

这种方法将项目划分为多个小模块,每个模块可并行开发和测试。

快速应用开发模型着重于快速的原型开发和用户反馈,从而加速开发过程。

3. 原型模型(Prototyping Model)原型模型是一种通过构建原型快速验证需求和设计的开发方法。

这种方法主要用于对需求不明确或难以确定的项目。

通过创建原型,开发团队可以更好地理解用户需求并进行修改和改进。

4. 敏捷开发(Agile Development)敏捷开发是一种强调迭代和协作的开发方法。

敏捷开发通过小的迭代周期(通常是2-4周)来快速交付可用的软件。

这种方法注重适应变化、用户反馈和持续改进。

5. 螺旋模型(Spiral Model)螺旋模型是一种结合了瀑布模型和原型模型的开发方法。

这种方法通过循环迭代的方式,不断评估和改进系统的需求和设计,以降低风险和提高质量。

6. V模型(V Model)V模型是一个与瀑布模型相似的开发方法。

这种方法注重测试,开发团队在每个开发阶段都同时进行测试。

V模型通过测试进一步强调了开发和测试之间的关系。

7. 基于组件的开发(Component-Based Development,CBD)基于组件的开发方法将系统划分为独立的组件,并通过组装这些组件来构建应用程序。

这种方法在提高重用性、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方面有很大优势。

管理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及开发方法

管理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及开发方法

2.系统分析 系统分析阶段的任务是,分析业务流程;分析数据与数据流 程;分析功能与数据之间的关系;最后提出新系统逻辑方案。
3.系统设计 详细描述具体实现的物理方案,回答“怎样做”的问题,称为系 统设计。 其具体内容包括代码设计、数据库设计、输出设计、输入设计、 处理设计和控制设计等。
4.系统制作 系统制作是根据物理方案实现可投入实际运行的信息系统。 主要任务是:编程(由程序员执行)、人员培训(由系统分析设计人员
7.系统运行与维护 信息系统正式投入运行后,在运行过程中需要持续地进行系统维护。 信息系统必然存在或大或小的错误,组织所处环境不断地变化,导致信 息系统的维护与运行始终并存。
根据实划分为三大阶段。
第二节 结构化开发方法
信息系统要按轻重缓急,分批开发实现,相互有 关而分批进行,需要有总体的规划。在该信息系统总 体规划的安排和指导下,各个具体的信息系统才能得 到有序的开发和运行。
第一节 管理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
在Laudon六个阶段划分的基础上,再加上系统规划的部分,可 以将信息系统生命周期划分为七个阶段。
1.系统规划 系统规划阶段的工作就是根据用户的系统开 发请求,初步调查,明确问题,然后进行可行性 研究。 如果不可行,则取消项目;如果可行并满意, 则进入下一阶段工作。
例如,在设计一个成绩管理程序的过程中, 只关心他的姓名、学号、成绩等,而对他的身高、 体重等信息就可以忽略。
而在设计学生健康信息管理系统中,身高、 体重等信息必须抽象出来,而成绩则可以忽略。
抽象
数据抽象:描述某类对象的共同属性 代码抽象:描述了某类对象具有的共同行为
封装 在现实世界中,所谓封装就是把某个 事物包围起来,外界是看不到的,甚至是 不可知的。 例如:录音机、电视机、照相机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管理系统常用开发方法分类
在系统开发的早期,由于缺乏系统开发思想,没能形成工程的概念,以至于60年代出现了所谓“软件危机”,也促使了一门新科学——“软件工程”的诞生。

管理信息系统工作者对信息系统的开发提出了许多开发方法,其中常用的有结构化法(Structured Development),原型法(Prototyping Development),面向对象法(Object_Oriented Development)三种。

1.结构化法
结构化法体现了自顶向下、结构化、生命周期思想的系统开发方法,主要包括:
1) 结构化分析设计技术(structured analysis design technique);
2) 约当(E. Yourdon)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
3) 企业系统规划法(BSP);
4) 詹姆斯.马丁(James Martin) 提出的战略数据规划法;IEM
5) 我国专家提出的映射模型设计法(RMDM)和信息系统设计工程综合分析法(IDEA);
6) 杰克逊提出的JSP(Jackson structured program)和JSD(Jackson system development);
7) 哈兰.米尔斯(Harlan D. Mills)提出的系统开发的黑箱(black box)理论及其相应的分析设计方法等。

结构化法是基于系统的思想,系统工程的方法,以用户至上为原则,采用结构化、模块化等手段对信息系统进行分析、设计和实施。

在实际开发过程中,对应于系统开发的一般过程(见图1),主要应用的结构化设计方法有结构化分析(Structured Analysis),结构化设计(Structured Design),结构化编程(Structured Program)。

结构化分析(SA),是一种面向数据流的分析方法,采用结构化分析解决问题主要通过“分解”和“抽象”两种方式。

在这一阶段采用了诸如数据流程图(DFD)、数据字典(DD)、处理逻辑表达(PL)、数据存储规范化(NF)及数据立即存取图(DIAD)等工具或理论。

通过SA过程就能得到一个系统的抽象的逻辑模型。

结构化设计(SD)是对SA阶段提出的逻辑模型进行计划性的设计。

通过SD工作过程,尽可能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可变性、可控性和工作质量。

SD的工作主要包括代码设计、文件/数据库设计、I/O设计、模块功能设计和处理过程设计。

SD提供了一整套设计工具、设计原则和设计策略,采用影射思想由DFD图得到SC图。

这样就得到了一个可实施的系统的逻辑模型。

结构化程序设计(SP)是采用一些基本的控制结构(IF…ELSE…ENDIF、DO WHILE…ENDDO、DO CASE…CASE…ENDDO等)工具,采用自顶向下地扩展、模块化、逐步求精原则从事程序代码设计,以得到一个现实的物理模型。

2.原型法
原型法基于新一代的系统开发工具和快速开发方法, 主要包括:
1)原型方法及其分支(如瀑布型和快速型方法);
2)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CASE方法);
3)为建立专用的信息系统开发生成工具的环境,用于定义和生成实际系统的方法。

原型法与传统的生命周期法LC相比摈弃了一步步周密细致地调查、分析、整理文档、再进行逻辑设计、物理设计等繁琐过程而快速构造系统的物理原型。

但是,并不能说开发人员用原型法就没有一个分析、设计、实施的过程。

实际上开发人员在运用原型法时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对系统进行了一个分析、设计、比较的过程,才能快速构造一个原型系统,这个原型系统蕴含着开发人员分析、设计、比较的思路,只不过开发人员直接用物理模型表达了对系统的理解,而省却了结构化法中的大量的文档资料。

3.面向对象法
面向对象法(OO)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系统开发方法, 它与原型方法的设计与实现有一
定的共同之处。

不同的是,面向对象法是一种从系统调查分析之后就开始面向对象进行分析的开发方法。

它强调系统设计之前的系统分析,强调以系统中的数据或信息为主线,全面、系统、详尽地描述系统的信息,建立系统的信息模型,指导系统的设计。

面向对象法按系统开发的一般过程(见图3-1)分为面向对象分析(OOA)、面向对象设计(OOD)、面向对象编程(OOP)。

OOA试图利用对象(Object)概念,来描述系统做什么;OOD则试图描述怎么做。

在OOA 和OOD中主要采用了类图/模板(Class_Chart/Template)、对象图(Object_Chart)、对象状态图(Object_Status_Chart)三种工具。

OOP利用类(Class)、对象(Object)、数据封装( Data Encapsulation )等概念及面向对象语言的继承性、多态性等特性进行程序的编制和调试。

三、信息管理系统开发过程的统一性问题
从对结构化法、原型法和面向对象法的简单描述可以看出:如果将这三种方法分别对应于系统的开发(不同的开发方法对系统开发的适宜程度不同,由于篇幅有限,不加深探)的一般过程,我们可以看出它们都有一个分析、设计、实施的过程。

如表1:
结构化法、原型法、面向对象法开发过程的比较(表1)
方法过程结构化法原型法面向对象法
分析SA PA OOA
设计SD PD OOD
实施SP PP OOP
工具
结构化法:
DFD、DD、PL、NF、DIAD、SC、结构化语言等
原型法:
4GLs、快速生成器、CASE软件等
面向对象法:
Class_Chart/ Template、 Object_Chart、 Object_Status_Chart,面向对象语言等
注:利用原型法开发系统,开发人员实际上也有一个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分析、设计、实施过程。

从表一可以看出,这三种常用开发方法在一定意义上具有开发过程的统一性。

开发人员不论运用哪种方法于实践,只要明白它们具有的一般共性和各自的特性,就能把握系统的开发,工作起来就应心得手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