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信息系统三大开发方法的比较
信息系统开发方法的区别与联系

信息系统开发方法的区别与联系【摘要】:一个信息系统开发的成败与采用的开发方法有直接的关系,已有多种开发方法,而目前常用的几种方法有:结构化方法,原型法,面向对象方法和CASE方法。
对一个具体的信息系统而言,不是所有方法都适合该系统的开发,也不是一个系统只能用到一个方法,对这些方法进行分析和比较,可以帮助开发人员找到合适的方法,同时提出几种方法的结合,发挥各自的优点,作为新的开发方法。
【关键词】:信息系统;结构化;方法;原型法一、信息系统的概念及方法概述信息系统开发的方法是指在信息系统开发中的指导思想、逻辑、途径以及工具等的组合。
它涉及的知识面广,至今没有一种统一完备的开发方法,常见的方法主要有:结构化方法、原型法、面向对象方法和CASE方法。
(一)结构化方法结构化方法是在70年代末,为解决当时的“软件危机”而产生的一种面向数据流的系统开发方法。
它以用户至上为原则,采用自顶向下的整体分析和设计和自底向上的逐步实施。
其开发过程(一个生命周期)为:(1)系统规划:初步调查,确定系统目标和总体结构及实施进度,进行可行性研究;(2)系统分析:分析业务流程、数据与数据流程、功能与数据之间的关系,提出分析处理方式和新系统方案;(3)系统设计:进行总体设计、代码设计、数据库设计、输入/输出设计、模块功能设计,给出设计方案;(4)系统实施:进行编程和人员培训及数据准备;(5)系统运行与维护:进行系统的日常运行管理及局部调整,出问题时提出开发新系统的请求。
(二)原型法原型法是80年代在关系数据库系统(RDBS)、第4代程序生成语言(4GL)和各种系统开发生成环境产生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全新的系统开发方法。
它凭借系统开发人员对用户要求的理解,在强有力的软件环境支持下,给出一个实实在在的系统原型,并与用户反复协商修改,形成实际系统。
开发过程为:(1)确定系统基本要求和功能;(2)构造初始原型;(3)运行、评价、修改原型;(4)确定原型后处理。
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

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第五章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通过本章学习,了解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任务和特点;懂得系统开发的原则、系统开发的方式、开发的策略、开发的组织工作与项目管理的内容;掌握结构化系统开发生命周期法和原型法的基本思想、开发过程和各自的优缺点;理解面向对象法和计算机辅助开发方法。
基本内容一、管理信息系统开发1.系统开发的任务:系统开发的任务是根据企业管理的战略目标、规模、性质等具体情况,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按照系统发展的规律,为企业建立起计算机化的信息系统。
其中核心是设计出一套适合于现代企业管理要求的应用软件系统。
2.系统开发的特点:复杂性、基于原系统、高于原系统、一把手工程、产品是无形的。
3.系统开发的基本原则:面向用户原则、系统性原则、符合软件工程规范的原则、逐步规范发展的原则。
4.系统开发的主要风险:投入超计划、系统性能比预期差、没获得预期收益,有的甚至导致完全失败。
二、系统开发方法1.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用系统工程的思想和工程化的方法,遵照用户至上的原则,从系统的角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将提出建立一个管理信息系统到系统完全建成的生命周期划分为5个阶段,这5个阶段是: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和系统维护与评价。
按照规定的步骤和任务要求,使用图表工具完成规定的文档,采用自顶向下整体分析和设计,自底向上逐步实施的系统开发过程。
优点:建立面向用户的观点、严格区分工作区间、设计方法结构化、文件标准化和文献化。
缺点:开发周期长、繁琐,使用工具落后、不能充分预料可能发生的情况及变化、不直观,用户最后才能看到真实模型。
2.原型法原型法:是指系统开发人员在初步了解用户的基础上,借助功能强大的辅助系统开发工具,快速开发一个原型,并将其演示给用户,开发人员根据用户的意见和评价对这个原型进行修改,如此反复,逐步完善,直到用户完全满意为止。
信息系统开发方法比较

d v lp n t o fi ̄ n t n s s ms e eo me tmeh d o mT a i y t n o e .
K yw rSlfr ao yt Src rdSs ms nl iad1 s nPooy ig ) c Or ne ; e od : o m t nS s m;t t e yt a s n ci ;rtt n ; j c i t OOA OOD; n i e u u e A ys ) g p o1e e d ; OOP
If r t n Sy tm ay e a d De in Me h d Co p r ig no mai se An lz n sg t o m a i n o s
( fmat nE g er g1ea met ioVoa o aIstt,io2 5 , ia I o ao n i e n pr n, b ct nlntue b 5 0 Ch ) n i n i ) t Z i i Z 1 3 n
() 统 运 行 阶 段 : 行 系统 的 日常 运 行 管 理 , 价 系 统 的运 5系 进 评
行 效率 , 对运行 费用 和效果进行监 理审 计 . 如出现 问题 则对系统
进 行 修 改 、 整 调 2】 . 2结 构 化 系 统 开 发方 法 的 优 缺 点 .
结 构 化 方 法 的 突 出 优 点 就 是 它 强 调 系统 开 发 过 程 的 整 体 性
s n eia Poo pn to n jc Or ne to . o fr t n s t dv l met teemeh d aen t losi i iadD s ̄ rtt igMeh dadObet i t Me d F r i omao s m ee p n.h s s g, y e d h an i ye o to s r o utt t .
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方法

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方法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是一个涉及多个方面的复杂过程,需要合理的规划、组织和控制来确保开发过程的顺利进行。
在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中,有几种常见的方法和技术可以帮助开发团队更好地理解用户需求、设计系统架构、实现功能和进行测试。
本文将介绍四种常见的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包括瀑布模型、原型模型、迭代模型和敏捷开发。
瀑布模型是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中最早被广泛采用的方法之一。
瀑布模型将开发过程分为一系列连续的阶段,包括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编码实现、测试和维护。
每个阶段的输出成果将成为下一阶段的输入,每个阶段都有相应的文档和检查点来确保开发过程的质量和可控性。
瀑布模型适用于开发过程线性、需求稳定的情况,但在需求变化频繁、用户需求不明确的情况下,瀑布模型的刚性结构可能导致开发困难。
原型模型是一种通过创建系统的初步版本来理解用户需求和系统功能的方法。
原型模型通常使用迭代循环的方式,反复与用户讨论并改进系统设计。
原型模型的优点是可以快速创建一个可视化的系统原型,使用户更好地理解和反馈自己的需求,从而提高开发效率和用户满意度。
然而,原型模型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原型与最终系统之间的差距可能较大,需求变更带来的影响可能较大。
迭代模型是一种将开发过程划分为多个迭代周期的方法。
每个迭代周期都会完成一些功能的开发,并进行测试和修复,然后再进行下一轮迭代。
迭代模型强调持续反馈和改进,可以更好地适应需求变化和风险管理。
但迭代模型也要求开发团队具备较强的迭代管理和组织能力,同时需要及时进行系统集成和测试,以确保各个迭代周期的成果能够组合成一个完整的系统。
敏捷开发是一种基于迭代模型的方法,强调团队合作、快速响应和用户满意度。
敏捷开发将需求分解为一系列小的用户故事,并进行优先级排序和估算,然后团队通过短期的迭代周期(如2-4周)来交付可用的系统功能。
敏捷开发强调不断的用户反馈和团队协作,能够更好地适应需求变化和提高开发效率。
敏捷开发还采用了一些技术和工具,如自动化测试和持续集成,以提高开发质量和效率。
《管理信息系统》考试题库及答案(四)

《管理信息系统》考试题库及答案(四)《管理信息系统》考试题库及答案⼀、填空题1.管理活动中的⾼、中、基3个层次的管理分别对应的3种层次类型的决策过程是、和结构化决策。
2.通常管理可分为五⼤职能,即、、指挥、控制和协调。
3.管理信息系统的三⼤⽀柱是:计算机⽹络、______ 和______ 。
4.按系统论的观点,系统应有5个要素,即输⼊、输出、______ 、______和控制。
5.⼀般将系统产⽣、发展和灭亡的⽣命历程称为______ 。
6.ERP的含义是______ ,它是在______ 的基础上发展⽽来的。
7.“⾃顶向下,逐步求精”是______ ⽅法的基本思想。
8.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结构可以概括为四⼤部件,即信息源信息处理器、、。
9.管理信息系统是⼀个以计算机为⼯具,具有______ 、预测、控制和功能的信息系统。
10.信息⼀词的英⽂单词是______ 。
11.对当前系统的调查通常可分为______ 和______ 。
12.⼀般认为管理信息系统是在______ 、______ 和计算机科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综合性边缘科学。
13.现⾏系统分析主要包括______ 分析和______ 分析两⼤部分。
14.可⾏性研究⼀般可从以下⼏⽅⾯⼊⼿经济可⾏性、技术可⾏性、______ 和______ 。
15.⼈们经常⽤耦合和______ 的概念衡量模块之间的独⽴性。
16.数据流程分析的主要⽬的是在______ 分析的基础上,勾画出现⾏系统的逻辑模型。
17.常见的系统切换⽅法主要有3种,即______ 、______ 和______ 。
18.系统分析处于系统开发⽣命周期的第⼆阶段,上接______ ,下联______ ,具有承上启下的作⽤。
19.数据耦合、控制耦合和⾮法耦合等三种模块耦合⽅式中,耦合度最低、性能最好的是______ 。
20.业务流程分析主要是为了描述____________。
21.系统分解的三原则是指______ 、功能聚合性原则、______ 。
管理信息系统的三种开发方法

管理信息系统的三种开发方法管理信息系统是现代企业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可以帮助企业实现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管理。
在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中,有三种常见的开发方法,分别是瀑布模型、原型模型和敏捷开发模型。
一、瀑布模型瀑布模型是一种传统的软件开发方法,它的开发过程是线性的,按照顺序依次完成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和维护等阶段。
这种开发方法适用于开发周期长、需求稳定的项目,具有开发过程清晰、文档完备、易于管理等优点。
在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中,瀑布模型可以帮助企业在开发前充分了解需求,避免后期修改和重构,提高开发效率和质量。
但是,瀑布模型也存在一些缺点,如开发过程缺乏灵活性、难以适应需求变化等。
二、原型模型原型模型是一种快速原型开发方法,它的开发过程是迭代的,通过快速构建原型来验证需求和设计方案。
这种开发方法适用于需求不确定、开发周期短的项目,具有快速响应需求、易于理解和修改等优点。
在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中,原型模型可以帮助企业快速验证需求和设计方案,减少后期修改和重构,提高开发效率和质量。
但是,原型模型也存在一些缺点,如原型开发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需求变更、设计方案不稳定等问题。
三、敏捷开发模型敏捷开发模型是一种迭代、增量的软件开发方法,它强调快速响应需求变化、持续交付和团队协作。
这种开发方法适用于需求不稳定、开发周期短的项目,具有快速响应需求、灵活性高、易于管理等优点。
在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中,敏捷开发模型可以帮助企业快速响应需求变化,提高开发效率和质量,同时也可以促进团队协作和沟通。
但是,敏捷开发模型也存在一些缺点,如需求变化频繁、文档不完备等问题。
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有瀑布模型、原型模型和敏捷开发模型三种。
企业可以根据项目的需求和特点选择适合的开发方法,以提高开发效率和质量,实现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管理。
管理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及开发方法

第三节 原型法
原型法是面向目标的,它扬弃了那种一步步周密细致地调查分 析,然后逐步整理出文字档案,最后才能让用户看到结果的烦琐做 法。
原型法一开始就凭借着系统开发人员对用户要求的理解,在软件 环境支持下,迅速提交一个实实在在的系统原型,向用户展示未来 系统的全部或部分功能,然后与用户反复交换意见,协商修改,确 认系统并达成一致的理解。
A 基类或父类
B 派生类或子类
这时,我们称类A为基类或父类;而称类B为 类A的派生类或子类。
我们可以说:类B 继承了类A 还可以说: 类B是从类A中派生出来的。
如果类B是类A的派生类,那么, 在构造类B的时候,不必描述派生类B的 所有特性,只需:
1. 让它继承类A的特性, 2. 增加类B与基类A不同的那些特 性。
管理信息系统的生 命周期及开发做笔记 及时完成作业
第一节 管理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 第二节 结构化开发方法 第三节 原型法 第四节 面向对象方法 第五节 计算机辅助工程 第六节 各种开发方法的比较
第一节 管理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
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每一个信息系统都要经历从无到 有,再到淘汰的过程。
培训业务人员和操作员)以及数据准备(由业务人员完成),然后投入试运 行。如果有问题,则修改程序;
5.系统调试 彻底考察系统存在的缺陷,检查是否产生正确的结果, 称为系统调试,即回答诸如“系统是否会在已知条件下产 生预定结果”,“系统是否满足了原定目标”等问题。系 统调试工作需要一周或以上的时间。
6.系统切换与评价 系统切换是指旧系统切换到新系统,可以采用新旧系统并行运行中 切换、直接切换或分批切换等策略。系统评价是衡量系统是否实现了预 定的目标。
继承 (1) 继承的概念
父亲
(精华版)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管理信息系统》形考网络课作业1-4试题及答案

(精华版)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管理信息系统》形考网络课作业1-4试题及答案(精华版)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管理信息系统》形考网络课作业1-4试题及答案(精华版)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管理信息系统》形考网络课作业1-4试题及答案 100%通过考试说明:20XX年秋期电大把该网络课纳入到“国开平台”进行考核,该课程共有4个形考任务,针对该门课程,本人汇总了该科所有的题,形成一个完整的标准题库,并且以后会不断更新,对考生的复习、作业和考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会给您节省大量的时间。
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工具,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
本文库还有其他网核及教学考一体化答案,敬请查看。
课程总成绩 = 形成性考核×50% + 终结性考试×50% 形考任务1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6分)题目1 1.以下关于管理信息系统特点的说法,错误的是()选择一项:D. 管理信息系统是模型驱动的题目2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选择一项:B. 管理信息系统可以代替人进行决策题目3 3.一般情况下,可将管理分为三个层次,即高层、中层和基层,其中高层管理属于()选择一项:B. 战略级管理题目4 4.管理活动的高、中、基3个层次分别对应着3种类型的决策过程,即()选择一项:A. 非结构化决策、半结构化决策和结构化决策题目5 5.事务型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目的是()选择一项:A. 具体业务过程的自动化题目6 6.ERP的含义是()选择一项:B. 企业资源计划题目7 7.战略级管理属于()选择一项:B. 高层管理题目8 8.控制管理属于()选择一项:A. 中层管理题目9 9.执行层或称作业层的管理属于()选择一项:C. 基层管理题目10 10.MRPII的含义是()选择一项:A. 物料需求计划第二代题目11 11.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和办公自动化系统的英文缩写分别是()选择一项:C. CIMS、OA 题目12 12.系统由输入、输出、处理、反馈、控制5要素组成,其中反馈是指()选择一项:C. 将输出的一部分信息返回到输入,以供对系统进行控制用题目1313.管理是一项有序化的、经常性的过程,其最重要的职能之一就是()选择一项:D. 决策题目14 14.信息系统是由硬件、软件、数据库、远程通讯和网络、人员以及过程组成的,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选择一项:C. 人员题目15 15.信息源中的同一信息可以为多个信息接受者使用,这种特性称为信息的()选择一项:C. 共享性题目16 16.信息运动的基本形式是()选择一项:A. 数据题目17 17.系统而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类,按系统与环境的关系可分为()选择一项:D. 封闭系统和开放系统题目18 18.信息与管理一样,也具有层次性,从信息来源看,高层信息大多来自()选择一项:A. 外部题目19 19.信息系统的英文缩写是:()选择一项:A. IM 题目20 20.比较常见的电子商务模式B2C(或称B to C)是指()选择一项:B. 企业与直接个人消费者间的电子商务题目21 21.系统分解的原则包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缺乏对系统全面、系统的认识。
每次修改都要花费人力物力,如果用户合作不好,盲目纠错,就会拖延开发过程
处理过程明确、简单系统;涉及面窄的小型系统
面向对象
人类从客观事物组织结构的角度认识并模拟客观世界,即建立适应一般思维方式的问题域描述模型的一种方法。
直观、方便。
a、分析、设计中的对象和软件中的对象的一致性
b、实现软件复用,简化程序设计c、系统易于维护d、缩短开发周期
不易于大系统的开发
系统日趋复杂,庞大
内容
系统
开发方法
基本思想
优点Biblioteka 缺点应用场合结构化
用系统工程的思想和工程化的方法,按用户至上的原则,结构化,模块化,自顶向下地对系统进行分析与设计
强调从上到下,注重开发的整体性和全局性
开发过程繁琐,周期长,系统难以适应环境变化。
适用于大型信息系统的开发
原型法
对用户的问题进行总结,然后开发一个原型系统然后运用,开发人员和用户一起针对原型系统的运行情况反复修改直到用户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