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交通状况现状分析及相关建议
长沙城市道路交通调研报告

长沙城市道路交通调研报告长沙城市道路交通调研报告一、引言长沙市作为湖南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交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近年来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和机动车辆的数量激增,长沙市的道路交通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次调研着重分析了长沙市道路交通现状,并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改善措施。
二、道路交通现状分析1. 交通拥堵:长沙市道路交通拥堵问题十分严重,特别是在高峰时段和城区主要干道。
交通拥堵不仅导致行车速度减慢,增加了通勤时间和交通事故的风险,还给城市居民带来了巨大的不便。
2. 停车难题:长沙市的停车位严重不足,特别是在商业区和居民小区周边。
这不仅导致私家车在道路上寻找停车位,增加了交通拥堵,还带来了不少灾害,如非法占用停车位和乱停乱放等。
3. 公共交通不完善:长沙市的公共交通系统还不够完善,尤其是地铁和公交车。
公交车的路线覆盖面狭窄,无法满足市民的需求。
地铁线路不够发达,目前只有两条,无法满足市民的出行需求。
三、改善措施1. 加强道路建设:在轨道交通方面,应加快地铁线路的扩建,以便更好地满足市民的需求。
在道路建设方面,可以适度拓宽主要干道,增加车流量。
同时,应加快道路建设的速度,以缓解交通拥堵。
2. 完善停车设施:为解决停车难题,可以加强市区停车场的建设,并统一规划和管理。
此外,也可以鼓励发展泊车位分享平台,提供更多的停车位供市民使用。
3. 提高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加大对公共交通的投资力度,在主要干道增加公交车的班次和路线,以提高公交车的覆盖面。
同时,也应加快地铁线路的扩建速度,使更多的市民能够乘坐地铁出行。
四、结论长沙市道路交通问题的存在已经成为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
了解并改善道路交通的现状,将对长沙市的城市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因此,建议加强道路建设,完善停车设施,提高公共交通服务水平,以缓解道路交通拥堵问题,方便市民的出行。
长沙交通安全

长沙交通安全长沙市是湖南省的省会城市,拥有庞大的人口和繁忙的交通网络。
随着城市发展和交通流量的增加,交通安全问题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本文将探讨长沙交通安全的现状、原因和解决方案。
一、长沙交通安全的现状长沙市的交通事故频发,给城市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
据统计,每年在长沙市发生的交通事故超过10000起,其中包括行人死亡、车辆碰撞和交通堵塞等问题。
这给城市的发展和居民的生活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
二、长沙交通安全问题的原因1. 道路建设不完善:长沙市道路的建设严重滞后于交通需求的增长。
道路狭窄、交叉口拥堵和标志标线不清等问题导致了交通事故的增多。
2. 驾驶员素质不高:一些驾驶员缺乏交通安全意识,违章行为屡禁不止。
超速行驶、疲劳驾驶和酒驾等违法行为直接导致了交通事故的发生。
3. 交通管理不到位:长沙市的交通管理部门在交通监管上存在疏漏。
交通警察力量不足,执法不严格,导致了交通违章行为难以得到有效遏制。
三、解决长沙交通安全问题的措施1. 加强道路建设:长沙市政府应加大对道路建设的投入,改善交通基础设施。
扩建道路、增设交通信号灯和斑马线等措施可以有效提升交通流畅度和安全性。
2. 提高驾驶员素质:加强交通安全教育,提高驾驶员的安全意识和素质,宣传交通法规和交通事故案例,加强对酒驾和疲劳驾驶的打击力度。
3. 加强交通管理:增加交通警力和执法力度,加强对违章行为的监管和惩罚。
同时,推行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提高交通事故的预防和处置能力。
四、长沙交通安全的未来展望随着长沙市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交通安全问题将成为城市管理的重要议题。
通过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我们有信心解决长沙的交通安全问题。
我们希望在不久的将来,长沙市的交通安全得到有效的改善,市民可以安全出行。
总结:交通安全是长沙市民生活中的一项重要议题。
通过加强道路建设、提高驾驶员素质和加强交通管理等措施,我们可以缓解长沙市交通安全问题的现状。
在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长沙市的交通安全将得到显著的改善,为市民提供更为安全便利的出行环境。
长沙市交通状况现状分析及相关建议

长沙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湖南省的省会,全域总面积为11819.5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556.3平方公里,建城区面积220平方公里。
已建成道路总长864.75公里,道路总面积2129.87万平方米。
目前,长沙市共有湖南巴士股份有限公司、湖南龙骧巴士有限责任公司等9家从事公交运营服务的公司,拥有营运线路120条,线路总长度2071.9公里,营运车辆3359标台,公交从业人员9683人,日客运量254.55万人次,公交出行分担率为34.17%左右。
全市拥有公交停车场25个,停车面积165810㎡;设置公交中途停靠站1953个,其中港湾式停靠站94个,占市区公交停车站的4.81%;在金星路、芙蓉南路、万家丽路、岳麓大道、湘府路、蔡锷路、车站路、中山路、解放路,西湖路/城南路、五一大道等11条道路已设置公交专用车道67.1公里。
一、城市对外交通状况一、长沙市公共交通现状1、公路公路交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之一,是现代化经济建设的先行官,对搞活流通、繁荣市场经济,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八五”以来,长沙市公路建设发展较快。
但是由于历史原因,加之地形条件限制了长沙市公路路网的合理形成,公路技术等级、路面结构偏低,通行能力不够,拥挤度高,交通堵塞比较严重。
长沙市对外交通运输中,公路运输具主导地位,占全社会客货运输量的80~90%(见表3.3.1)表3.3.1 长沙市全社会客货运输量1)高等级公路。
京珠(北京-珠海)高速公路长潭(长沙-湘潭)段已于1997年建成通车,分流了南北向过境交通。
东西向长永(长沙-永安)、长益(长沙-益阳)两条高速公路也已建成,使长沙东、南、西三个方向有了出城高速公路,一级汽转用道的绕城公路西北段已建成通车,其余也正在施工阶段,长沙对外高速公路系统已初具雏形。
2)一般公路。
除京珠、长益、长永等高等级公路外,长沙市主要对外公路还有107国道、河西长潭公路、洞株路、长宁公路、长浏公路、长平公路和长湘公路等,构成放射状的对外公路系统。
长沙市交通状况现状分析报告及相关建议

长沙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湖南省的省会,全域总面积为11819.5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556.3平方公里,建城区面积220平方公里。
已建成道路总长864.75公里,道路总面积2129.87万平方米。
目前,长沙市共有湖南巴士股份有限公司、湖南龙骧巴士有限责任公司等9家从事公交运营服务的公司,拥有营运线路120条,线路总长度2071.9公里,营运车辆3359标台,公交从业人员9683人,日客运量254.55万人次,公交出行分担率为34.17%左右。
全市拥有公交停车场25个,停车面积165810㎡;设置公交中途停靠站1953个,其中港湾式停靠站94个,占市区公交停车站的4.81%;在金星路、芙蓉南路、万家丽路、岳麓大道、湘府路、蔡锷路、车站路、中山路、解放路,西湖路/城南路、五一大道等11条道路已设置公交专用车道67.1公里。
一、城市对外交通状况一、长沙市公共交通现状1、公路公路交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之一,是现代化经济建设的先行官,对搞活流通、繁荣市场经济,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八五”以来,长沙市公路建设发展较快。
但是由于历史原因,加之地形条件限制了长沙市公路路网的合理形成,公路技术等级、路面结构偏低,通行能力不够,拥挤度高,交通堵塞比较严重。
长沙市对外交通运输中,公路运输具主导地位,占全社会客货运输量的80~90%(见表3.3.1)表3.3.1 长沙市全社会客货运输量1)高等级公路。
京珠(北京-珠海)高速公路长潭(长沙-湘潭)段已于1997年建成通车,分流了南北向过境交通。
东西向长永(长沙-永安)、长益(长沙-益阳)两条高速公路也已建成,使长沙东、南、西三个方向有了出城高速公路,一级汽转用道的绕城公路西北段已建成通车,其余也正在施工阶段,长沙对外高速公路系统已初具雏形。
2)一般公路。
除京珠、长益、长永等高等级公路外,长沙市主要对外公路还有107国道、河西长潭公路、洞株路、长宁公路、长浏公路、长平公路和长湘公路等,构成放射状的对外公路系统。
长沙城市交通现状分析与发展建议

Unv ri , nigl n s 0 6 ies yNa j ,a gu2 3 ) t n i 1 0
Ab t a tI t i sr c :n hs pa e , r u h t d ig h sa u o Chaan r b e s n p rt o g su yn t e t t s f h n s a r a ta , a ay e te i t i p o lm a d
o h mp o e e tme s e . n t ei r v m n a ur s
Ke o d : a g h ; b n ta c I r v m e tme s r s yw r sCh n s a Ur a r f ;mp o e n a u e i
长 沙 作 为湖 南 省 省 会 ,位 于 湘 鄂 赣 三 省 的 结 合 部 ,其
Th e Cur e tSi to r n t ua i n Anay i n h o s l f l ssa d t e Pr po a so a g h r a a c Ch n s a U b n Tr f i
Y N P n ,l X a — i I e g I io l e (. olg f iiE gn eiga dMe h nc, UF 1C l eo C v n ier n c a isCS Ch n s aHu a 1 0 42J n s doa dT e l n a g h , n n4 0 0 ;.a g uRa i n V i
上路驾驶人数量快速 增长 ,2 0 年 ,整个长沙 市就有l 万人 09 5
拿到了驾驶证。
13公共 交通 . 长沙市现有 公交 线路9 条 ,线路总长度 16 k ,公交 车 7 4 0m
辆 2 5辆 , 日客 运 总 量 2 8 人 次 。 长 沙 市 的 公 共 交 通 基 础 37 0万
长沙交通调研报告

长沙交通调研报告长沙交通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本次交通调研的目的在于了解长沙市的交通状况并提出相应的改善建议,以优化城市交通运输系统,提高市民的出行体验和生活质量。
二、调研方法1. 现场观察:调研小组对长沙市主要交通枢纽、交通繁忙区域进行实地考察,观察交通流量、道路状况、交通设施是否完善等。
2. 数据统计:调研小组收集长沙市工程建设、交通拥堵、事故统计等数据,对长沙市的交通情况进行分析。
3. 问卷调查:调研小组设计了一份涵盖交通工具选择、交通设施满意度、交通拥堵问题等内容的问卷,对市民进行调查。
三、调研结果1. 道路状况:长沙市主要道路状况良好,但存在部分地区交通堵塞严重的问题。
交通拥堵主要集中在上下班高峰期和特定地区,如市中心和商业区。
2. 公共交通工具:调研数据显示,长沙市的公共交通工具包括地铁、公交车、出租车等,但覆盖面积相对较小,特别是市郊和新兴区域。
3. 自行车和步行:自行车和步行是部分市民的出行选择,但由于道路状况和交通安全问题,使用率相对较低。
4. 交通设施:长沙市的交通设施较为完善,包括交通信号灯、人行横道、车辆监控等,但在某些地区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5. 交通安全问题:调研数据显示,在长沙市交通事故中,私家车占比最高,其次是电动车和摩托车。
交通安全问题主要包括违规停车、超速行驶以及行人闯红灯等。
四、改善建议1. 加强公共交通建设:适时增加公交线路和地铁线路,特别是覆盖市郊和新兴区域,提高公共交通方式的可用性和便利性。
2. 优化交通繁忙区域:针对交通拥堵严重的区域,采取交通流量优化、道路拓宽、限制私家车通行等措施,减少交通堵塞情况。
3. 完善交通设施:进一步改善交通信号灯的同步性和准确性,加强人行横道和车辆监控设施的完善程度,提高交通设施的安全性和可用性。
4. 加强交通安全教育宣传:加大交通安全宣传力度,加强对市民的交通安全教育,提高市民的交通安全意识和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
五、结论经过本次调研,我们了解到长沙市的交通状况总体较好,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交通拥堵、公共交通不足等。
长沙铁路运输发展现状

长沙铁路运输发展现状
长沙作为湖南省的省会城市,铁路运输在长沙市交通网络中占有重要地位。
近年来,长沙铁路运输发展迅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铁路网建设:长沙市的铁路网建设不断完善,拥有多条高铁、普铁线路,连接全国各地。
其中,武广高铁、沪昆高铁等高铁线路的通车,大大缩短了长沙与周边省份及全国主要城市的时空距离。
2.火车站设施:长沙火车站和长沙南站作为主要的铁路交通枢纽,其设施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为广大旅客提供了便捷、舒适的出行环境。
3.客运服务:随着铁路运输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长沙铁路部门不断提高客运服务水平,优化运力配置,加强与其他交通方式的衔接,方便旅客出行。
4.货运业务:长沙铁路货运业务也在不断发展,为湖南省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通过优化运输组织、提高运输效率等措施,降低企业成本,提升市场竞争力。
5.政策支持:国家及地方政府对铁路运输业的发展给予了充分的重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和推动长沙铁路运输业的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长沙铁路运输发展现状呈现出良好的态势,
无论是铁路网建设、火车站设施,还是客运服务、货运业务等方面,都在不断优化和完善。
未来,随着城市交通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环境的变迁,长沙铁路运输将不断创新、提升服务水平,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出行和物流需求。
长沙市公共交通发展现状分析及若干建议

长沙市公共交通发展现状分析及若干建议xx,xxx中南大学铁道校区湖南长沙 410075摘要城市交通问题一直是居民关心的热点问题之一,而对于长沙来说,交通问题表现的更加突出。
目前长沙市最大的交通问题是城市道路交通压力大,交通堵塞严重,公交优势不明显。
而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是发展公共交通,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基于已有的居民出行调查,从结果中发现了长沙市居民出行首选的交通方式是公交车,而大部分居民对长沙的公交系统存在很大意见,包括线路覆盖率不均衡,公交车内环境差,等车时间太长等诸多问题,然后从多方面进一步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最后,针对这些问题,并综合长沙市目前的整个交通状况,参考了国内外发达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建设经验,提出一些合理性的建议。
关键词城市交通问题;长沙交通状况一、长沙公共交通概述城市公共交通是由公共汽车、电车、轨道交通、出租汽车、轮渡等交通方式组成的公共客运交通系统,是重要的城市基础设施,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社会公益事业。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公共交通有了较快的发展,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的扩大,一些城市交通拥堵、出行不便等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和城市的发展。
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不仅是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的有效措施,也是改善城市人居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目前,长沙拥有公交营运线路120条,线路总长度2000多公里,营运车辆3900多标台,公交从业人员近万人。
但公交车平均速度每小时仅为20公里,在上下班高峰期,行车速度甚至只有每小时10至15公里。
进一步优化长沙城市交通结构,改善城市公交服务水平,吸引更多乘客坐公交出行,切实解决市民“出行难”,已得到长沙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
长沙公交线路图如下所示:二.居民出行调查公共交通仍是市民出行的一大主要方式。
在对市民出行的交通调查中,步行的人占比最高,为45.2%;另有24.3%的人选择公共汽车。
据悉,目前长沙公共汽车总数达3317台,万人拥有率达12.59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城市对外交通状况1、公路公路交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之一,是现代化经济建设的先行官,对搞活流通、繁荣市场经济,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八五”以来,长沙市公路建设发展较快。
但是由于历史原因,加之地形条件限制了长沙市公路路网的合理形成,公路技术等级、路面结构偏低,通行能力不够,拥挤度高,交通堵塞比较严重。
长沙市对外交通运输中,公路运输具主导地位,占全社会客货运输量的80~90%(见表3.3.1)表3.3.1 长沙市全社会客货运输量1)高等级公路。
京珠(北京-珠海)高速公路长潭(长沙-湘潭)段已于1997年建成通车,分流了南北向过境交通。
东西向长永(长沙-永安)、长益(长沙-益阳)两条高速公路也已建成,使长沙东、南、西三个方向有了出城高速公路,一级汽转用道的绕城公路西北段已建成通车,其余也正在施工阶段,长沙对外高速公路系统已初具雏形。
2)一般公路。
除京珠、长益、长永等高等级公路外,长沙市主要对外公路还有107国道、河西长潭公路、洞株路、长宁公路、长浏公路、长平公路和长湘公路等,构成放射状的对外公路系统。
至2004年底,长沙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到5515.56公里,公路网密度为0.5公里/平方公里,已初步形成了以国道、省道为骨架,县乡公路为支线,连接全市城市的公路网。
其中国道403公里,省道661.95公里,县道1801.49公里,乡道2640.76公里,专用道路8.36公里,有桥梁1020座,总长41654.37米。
长沙市主要公路通车里程及密度见表3.3.2。
表3.3.2 长沙市主要公路通车里程及密度长沙市主要公路行政等级及路面状况见表3.3.3。
长沙市全市陆运工具见表3.3.4。
表3.3.3 长沙市主要公路行政等级及路面状况(2004年)表3.3.4 长沙市全市陆运工具表3.3.5 国道319、107长沙境内路段拥挤度2、铁路运输长沙铁路是京广线上的重要铁路枢纽。
随着石长铁路于98年10月建成通车,将两大南北动脉京广线和焦柳线联系起来,更加强了长沙与中西南腹地的联系。
长沙市现有长沙站客运站一个(98年石长线上的望城站未计入),编组站一个(长沙东站),货运站三个(长沙北站、长沙南站和树木岭货场)、中间站十个(杨桥、桥头驿、霞凝、捞刀河、丝茅冲、猴子石、新开铺、黑石铺、大托铺、暮云市)。
其中长沙客站和长沙北站为一等站,长沙客站现有到发线6股,旅客站台3座,候车室规模为1万人,2004年铁路旅客发送量为1187万人,比上年增长6.39%。
3、水运1)航道。
湘江纵贯长沙地区,区辖航道74公里。
湘江航道经洞庭湖入长江黄金水道,现已整治为千吨级航道。
长沙市是全国内河港口主枢纽城市,有着较好的水运条件,通过湘江千吨级航道,上溯湘潭、株州,下通长江沿线的上海、武汉、重庆三大经济区及江浙地区。
另外还有浏阳河、捞刀河、沩水河、靳江河等汇入湘江,形成水上运输通道。
2)港口。
长沙市现有主要港口5个,分别为长沙港、暮云港、捞刀河港、坪塘港、霞凝港。
长沙港是市域内最大的客货港口,共有7个码头,位于南湖港、西湖桥、金华殿、中山西路等沿江一线。
3)运量。
自1987年以来,由于铁路、公路等运输业的迅速发展,水上则由于航道和港口容量受到限制,装卸设施落后等种种原因而逐步衰退,水运客运量逐年下降,水运的潜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水运运量大,能耗低的优势没得到有效利用。
4、航空黄花国际机场座落在长沙市东郊长沙县谷塘乡境内,距市中心24.2公里,占地3326亩。
机场跑道长2600米,宽60米,场道设施可供波音737、MD82、波音757型等不同类型飞机起降,可停放飞机20架。
到1997年底开通了全国包括香港和曼谷在内的44个大、中城市的航班,每周670架次,机场每天客流量1万人以上,机场候机楼面积7400平方米,高峰小时可容纳旅客370人,设计吞吐能力为60万人次/年。
但2004年,实际旅客吞吐量已达380万人次。
黄花机场历年客货吞吐量见表3.3.6。
表3.3.6 黄花机场历年客货运吞吐量资料来源:长沙市民航管理局。
黄花机场现有机场已远远不能适应日益增加的客货运量,同时进出机场的交通设施也远远不能满足需要,没有专用机场道路,株洲、湘潭方向的客流也必须绕道长沙市区方能进入机场,这些都限制了航运的发展。
二、市内交通现状1、城市道路现状近几年来,长沙市城市道路交通状况得到明显改善,新建道路29条,改造扩建道路22条,新建城市桥梁35座。
先后建设拉通了芙蓉路、环线(四方坪~韶山路)、黄兴路、解放路、曙光路、城南路、雷锋大道等多条道路;在伍家岭、东风北路、芙蓉路、东塘、城南路、环线等处建成了多座高架桥,并在芙蓉路、环线上建成了多座互通式立交桥。
至2004年底,城市道路总长度为1323公里,比1990年的484公里增加了273%,道路网密度为8.46公里/平方公里。
所有道路均为高级或次高级路面,道路铺装面积2385万平方米,比1990年的376万平方米增加了634%。
人均道路长度由90年0.435米/增至2001年的4.98平方米/人,增长47.3%。
每公里道路汽车拥有量由1990年的138.7辆增至2001年的188.6辆,增长36%。
道路情况参见表3.4.1。
表3.4.1 历年城市道路情况统计三、城市道路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1)道路设施不足近年来,城市道路建设虽然投入大,但由于城市人口、用地规模也在不断扩大,机动车数量迅速增长,城市经济发展速度加快等因素,现状道路网存在的问题仍相当突出。
道路增长速度远远不能满足交通增长要求。
全市8.48公里/平方公里的路网密度计算中,包含许多细小支路在内。
全市实际建成区范围内主次干道总长度仅241.8公里,干道密度为1.92公里/平方公里。
在最为繁华的旧城区,路网密度也仅为2.635公里/平方公里。
参照国家标准,象五一广场周边地区这样的商业密集区,道路网密度应达到10-16公里/平方公里。
河东主城区路网密度只有1.586公里/平方公里。
中心区人均道路面积为10.3m2/人,其中中心区人均道路面积仅为5.11m2/人。
与国家标准《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相比,各项指标均偏低,这说明城市道路基础设施建设供给不足,城市道路基础设施远远不够。
另外,由于城市的静态停车设施严重不足或者分布不均衡,机动车乱停乱放侵占了市中心区的部分道路,严重影响了道路的畅通。
2)交通结构不合理,各类交通工具比例失衡。
众所周知,相同的交通出行量,高效率的公共交通比重越高,占用的道路越少,道路通畅程度越高。
低效率的私人小汽车比重越高,占用道路面积越大,道路拥挤程度越高。
近年来我国城市私人汽车经历了高速增长的阶段。
一方面全国城市居民平均可支配收人显著增加,居民购买力增强。
另一方面,随着国家汽车产业政策的颁布,国产汽车生产进人规模化生产阶段,轿车销售价格大幅度下降,大大刺激了人们对小汽车的购买需求。
2006年全市机动车保有量达456696辆,比2005年增长13.0%。
2006年新增机动车56475辆,比2005年增长22.4%。
其中2004-2006年,小型车保有量由134268辆增长至208086辆,所占机动车比例由37.8%增长至45.6%。
而我国公共交通发展却十分缓慢,这其中包括万人拥有公共交通数量的缓慢增长和由于公交服务水平低下等原因造成的公共交通所承担的客运总数的增速缓慢3)道路网络空间结构不完善在河东主城区,南北向除芙蓉路基本贯通外,其余道路均未能完全贯通,东西向除五一路、中山路-八一路、城南路、解放路外,人民路、展览馆路、劳动路、北站路、湘春路等均有部分路段未拉通,有的地段由于某些单位占地规模大、路网无法拉通等等,造成城市中心地带道路约三分之一的交叉口为T型交叉,或错位交叉。
致使许多方向交通流汇集到中心区芙蓉路、五一路等少数几条道路上。
道路路幅宽度未按规划宽度实施,许多道路路幅宽度不一致,如八一路、城南路、芙蓉路、五一路等,构成交通“瓶颈”。
另由于市区为河流及铁路分割,道路过河、过铁路受阻,交通流须绕道而行,造成部分干道交通增加,形成阻塞。
4)尚未形成有效的快速干道交通体系长沙市现在尚未形成快速干道交通路网,京珠高速路、三一九国道属对外交通及过境干道,城市与之未有有效的快速转换联络系统。
城内交通未能有效地快速疏解干道,新建成的环线又由于交叉口过多和大量沿线用地开发的影响,使其难以有效承担快速、长距离的联系功能。
长沙现有快速路14.65公里,与国际相比,指标偏低。
5)支路不完善在本已不完善的主次干道格局里,支路建设缺口更大,标准很低,路况特差,机动车难以通行。
很多支路都是几米宽的胡同式小道,且路旁堆满杂物、摊担,或停放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等。
长沙市现有支路的主要特点就是:少、弯、窄、堵。
这些支路很难承担起有效的交通任务,使道路网效率进一步降低。
6)交通管理水平仍较落后,市民交通意识仍然较差道路功能混乱,建设与使用都未能有效把握其标准。
如黄兴路本是繁忙的商业街,但又是作为主干道,路幅狭窄,致使人车混杂拥挤、环境极差。
长沙市现有主次干道中,还有相当多的道路路幅在10米-20米之间,根本达不到大城市主次干道路幅标准,且一块板型式为多,机非分隔不严,干道上机动车出入口过密,使得干道标准不高,造成交通不畅,车速太低,事故增多。
道路标志、交通信号设施等设置不完整、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遵守交通规则意识差,摊担、停车乱占道路现象严重。
随着城市机动车交通的快速发展,道路供求矛盾将会加剧,因此,道路网络需要在数量和空间结构上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四、解决交通拥堵的建议首先想到当然是增加交通供给,但是供给是永远赶不上交通需求的。
因此,除了增加供给之外,还应该注意引导交通需求。
1)增加交通设施容量,提高现存交通设施的利用效率。
通过新建道路设施,改良城市主次干道,完善支路网建设,提高整个路网的交通容量。
1962年,世界著名的交通专家安托尼·唐斯提出了著名的“唐斯定律”,他认为,新建道路固然使交通堵塞有所缓解,但同时也引发了新的交通需求,称为“诱发运量”。
因而经过一段时间之后,最终又恢复到原来的拥挤水平。
换言之,增加交通设施容量的政策在短期内可能缓解道路的拥挤状况,但长期内却无法根治这个问题。
增加交通设施意味着交通供给的增加,暂时会出现交通拥挤得以缓解的效果,从而减少出行的时间成本,进而减少出行的总成本。
出行时间成本是私人汽车使用者所能察觉到的主要可变成本之一。
随着交通出行成本的降低,交通需求也会随之增加,此时交通拥挤状况会再度出现。
所以我们应该注重交通设施的利用效率,使既定交通设施的效用最大化。
提高既定交通设施利用效率的关键在于城市交通管理状况的改善,主要措施包括交叉口信号控制、进口道渠化,设专用车道,优化交通口失控资源、信号配时增加有效绿灯时间、设置单行线、公交专用道、货车禁行线、特殊交通线等、设置区域信号控制系统以及设置智能化区域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