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年代

合集下载

普通地质学—地质年代

普通地质学—地质年代

第六章地质年代地质年代:指地球上各种地质事件发生的时代。

地质年代两层含义:1.相对年代:地质体形成或地质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

2.绝对年代:地质体形成或事件发生距今的年龄。

由于主要是运用同位素技术,所以又称为同位素地质年龄。

相对年代和绝对年代两者结合,才构成对地质事件及地球、地壳演变时代的完整认识。

第一节相对年代的确定一、地层层序律沉积岩的原始沉积总是一层一层叠置起来的,其原始产状一般是水平的或近于水平的,并且总是先形成的老地层在下面,后形成的新地层盖在上面,这种正常的地层叠置关系称为地层层序律(叠置原理)。

地层:地质历史上某一时代形成的层状岩石。

在岩层未受变动或变动不强烈地区,地层层序律是完全可以使用的。

当岩层受到强烈变动,如发生倒转、错动等现象时,就不能简单使用。

二、生物层序律生物层序律(化石层序律):不同时代的地层中具有不同的古生物化石组合,相同时代的地层中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古生物化石组合;古生物化石组合的形态、结构愈简单,则地层的时代愈老,反之则愈新。

其实就是进化论原理的具体运用,即生物演化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生物种属由少到多,而且这种演化和发展是不可逆的。

因而,各地质时期所具有的生物种属、类别是不相同的。

时代越老,所具有的生物类别越少,生物越低级,构造越简单;时代越新,所具有的生物类别越多,生物越高级,构造越复杂。

三、切割律或穿插关系地壳运动和岩浆活动的结果,使不同时代的岩层、岩体和构造出现彼此切割穿插关系,利用这些关系也可以确定岩层、岩体和构造的形成先后的顺序。

切割律(穿插关系):较新的地质体总是切割或穿插较老的地质体,或者说切割者新、被切割者老。

第二节同位素年龄的测定(绝对地质年代的确定)自然界的矿物和岩石一经形成,其中所含有的放射性同位素就开始以恒定的速度蜕变,这就像天然的时钟一样记录着它们自身形成的年龄。

当知道了某一放射元素的蜕变速度后,就可根据这种矿物晶体中所剩下的该放射性元素(母体同位素)的总量(N)和蜕变产物(子体同位素)的总量(D)的比例计算出来。

2.3 地质年代及其特征

2.3 地质年代及其特征
Leabharlann 工程地质学工程地质学
工程地质学
3.岩性对比法 以岩石的组成、结构、构造等岩性方面的特 点为对比的基础。认为在一定区域内同一时期 形成的岩层,其岩性特点基本上是一致的或近 似的。 该方法也只能适用于一定的地区。
工程地质学
4.古生物化石方法 生物的演化规律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 杂。因此,在不同地质年代沉积的岩层中,会 含有不同特征的古生物化石。含有相同化石的 岩层,无论相距多远,都是在同一地质年代中 形成的。所以,只要确定出岩层中所含标准化 石的地质年代,那么这些岩层的地质年代,自 然也就跟着确定了。
•土壤
凡第四纪松散物质沉积成土后,再在一个相当长的稳定环境 中经受生物化学及物理化学的成壤作用所形成的土体,统称为 土壤。
工程地质学
•土体
未经受成壤作用的松散物质经受压密固结作用,逐渐形成具 有一定强度和稳定性的土体,这就是工程地质学中所说的土体, 是人类活动和工程建设研究的对象。 根据地质成因类型划分,可将第四纪沉积物的土体分为:残 积土、坡积土、洪积土、冲积土、湖积土、海积土、风积土及 冰积土等。
工程地质学
§2.3 地质年代及其特征
主要内容: 地质年代 地质年代的确定方法 地层单位 第四纪地质特征
工程地质学
2.3.1 地质年代
地质年代定义 在整个地球历史中可分为若干发展阶段,地球发展的时间 段落称为地质年代。 地质年代应用 了解一个地区的地质构造,岩层的相互关系,以及阅读地 质资料或地质图。 地质年代的分类 绝对地质年代:说明地层形成的确切时间,不说明过程。 相对地质年代:说明地层形成的先后顺序,相对新老关系, 从而说明地壳发展的历史过程。地质工作中,一般以应用相 对地质年代为主。
工程地质学

地质年代

地质年代

地质年代单位
年代地层单位
宙…………………………宇 代…………………………界 纪…………………………)
★38亿年前,海洋中开始有了生命的活动。从出 现最原始的原核细胞生物-蓝绿藻。 ★ 32-29亿年前能起光合作用的藻类开始繁殖, 后者能消耗二氧化碳,产生出氧气。 ★大约到27亿年前,游离氧在海洋中出现。绿色 植物的大量繁殖,更加快了大气和海洋环境的变 化,使其有利于高等喜氧生物的发展。
第二节 同位素年龄测定
1.具有不同原子量(中子数不同、质子数相同)的 同种元素的变种称为同位素。有的同位素其原子 核不稳定,会自动放射出能量,即具放射性,称为 放射性同位素。如238U,235U, 234U,232Th,87Rb, 40K等。经过放射性衰变(放出 a粒子,β粒子,r射 线)变成稳定同位素。 放射性同位素都具有固定的蜕变速度。某一放射 性元素蜕变到它原来数量的一半所需的时间称为 半衰期。它是一个常数。如 238U- >206Pb半衰期为 4.49×109年,234Th的半衰期为24.1天。
岩石地层单位可分为群、组、段等不同级别: 群(group)-是岩石地层的最大单位。包括厚度 大、成分不尽相同的但总体外貌一致的一套地 层。如青龙群、黄马青群等。 组(formation)-是岩石地层的基本单位。它由 一种岩石组成,也可以由两种或多种的岩石互层 组成。如栖霞组、龙潭组等。 段(member)-是组内次一级的岩石地层单位。 代表组内岩性相当均一的一段地层。如栖霞组中 的梁山段、臭灰岩段。
“宙”:是最大一级的地质年代单位,它往往反 映了全球性的无机界与生物界的重大演化阶段, 整个地质历史从老到新被分为冥古宙、太古宙、 元古宙和显生宙4个宙,每个宙的演化时间均在5 亿年以上。 “代”:是仅次于“宙”的地质年代单位,往 往反映了全球性的无机界与生物界的明显演化阶 段。每个代的演化时间均在5000万年以上。 “纪”:是次于“代”的地质年代单位,它往 往反映了全球性的生物界的明显变化及区域性的 无机界演化阶段。每个纪的演化时间在200 万年以 上。

地质年代

地质年代
青白口纪Qb1000多细胞动物高级藻类出现
中元古代
蓟县纪JX1400真核动物出现(绿藻)
长城纪Ch1800古元古代吕梁运动
滹沱纪Ht2300五台运动 五台纪Wt2500阜平运动
太古代
新太古代Ar32800(阜平运动结束,五台运动开始)原核生物出现(菌类及蓝藻)
中太古代Ar23200(迁西运动结束,阜平运动开始)
二叠纪P290兽行型类裸子植物出现
石炭纪C362单孔类种子蕨科达类出现
泥盆纪D410总鳍鱼类节蕨石松真蕨植物出现(海西)华力西构造阶段
早古生代
志留纪S439裸蕨植物出现
奥陶纪O510无颌类出现
寒武纪∈570硬壳动物出现加里东构造阶段
元古代
新元古代
震旦纪Z680不具硬壳动物出现
南华纪Nh800晋宁运动
地质年代 地质,即地壳的成分和结构。根据生物的发展和地层形成的顺序,按地壳的发展历史划分的若干自然阶段,叫做地质年代。“宙”、“代”、“纪”、“世”分指地质年代分期的第一级、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地质年代分期的第一级是宙,分为隐生宙(现已该称太古宙和元古宙)和显生宙。
太古宇 地层系统分类的第一个宇。太古宙时期所形成的地层系统。旧称太古界,原属隐生宇(隐生宇现已不使用,改称太古宇和元古宇)。(太古宙)地质年代分期的第一个宙。约开始于40亿年前,结束于25亿年前。在这个时期里,地球表面很不稳定,地壳变化很剧烈,形成最古的陆地基础,岩石主要是片麻岩,成分很复杂,沉积岩中没有生物化石。晚期有菌类和低等藻类存在,但因经过多次地壳变动和岩浆活动,可靠的化石记录不多。旧称太古代,原属隐生宙(隐生宙现已不使用,改称太古宙和元古宙)。
中生代 显生宙的第二个代。分为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约开始于2.5亿年前,结束于6500万年前。这时期的主要动物是爬行动物,恐龙繁盛,哺乳类和鸟类开始出现。无脊椎动物主要是菊石类和箭石类。植物主要是银杏、苏铁和松柏。(三叠系)中生界的第一个系。三叠纪时期形成的地层系统。(三叠纪)中生代的第一个纪,约开始于2.5亿年前,结束于2.05亿年前。在这个时期里,地质构造变化比较小,岩石多为砂岩、石灰岩等。因本纪的地层最初在德国划分时分上、中、下三部分,故名。动物多为头足类、甲壳类、鱼类、两栖类、爬行动物。植物主要是苏铁、松柏、银杏、木贼和蕨类。(侏罗系)中生界的第二个系。侏罗纪时期形成的地层系统。(侏罗纪)中生代的第二个纪,约开始于2.05亿年前,结束于1.35亿年前。在这个时期里,有造山运动和剧烈的火山活动。由法国、瑞士边境的侏罗山而得名。爬行动物非常发达,出现了巨大的恐龙、空中飞龙和始祖鸟,植物中苏铁、银杏最繁盛。(白垩系)中生界的第三个系。白垩纪时期形成的地层系统。(白垩纪)中生代的第三个纪,约开始于1.35亿年前,结束于6500万年前。因欧洲西部本纪的地层主要为白垩岩而得名。这个时期里,造山运动非常剧烈,我国许多山脉都在这时形成。动物中以恐龙为最盛,但在末期逐渐灭绝。鱼类和鸟类很发达,哺乳动物开始出现。被子植物出现。植物中显花植物很繁盛,也出现了热带植物和阔叶树。(新生界)显生宇的第三个界。新生代时期形成的地层系统。分为古近系(下第三系)、新近系(上第三系)和第四系。

地 质 年 代

地 质 年 代
接受沉积、褶皱上升、沉积间断、遭受剥蚀 斗再次下降、再沉积。
1 水平沉积 3 风化剥蚀 Nhomakorabea2 褶皱隆起
4 下沉再沉积
角度不整合
角 度 不 整 合 接 触
3.化石层序律 即利用地层中所含化石来确定地层的年代。
利用化石跨地区对比地层
4.地质体之间的切割律
(二) 绝对地质年代
常用放射性同位素及其衰变常数
工程地质与水文
地质年代 地质年代就是地质科学中用来说明地壳中各
种岩层形成时间和顺序的一种术语。即地球历 史的纪年和标定地球历史事件的时间顺序,亦 即地球历史阶段,叫地质年代。它包括两方面 的含义:一是指地质事件发生距今的实际年数, 称为绝对地质年代。二是指地质事件发生的先 后顺序,称为相对地质年代。
48.8
0.0142
绝对地质年代则是指地层形成和地质事件发生的 距今年龄。是根据测出岩石中某种放射性元素及 其蜕变产物的含量而计算出岩石的生成后距今的 实际年数。利用公式计算
测定绝对地质年龄计算公式
(三)地质年代表 一、 地质年代表 地质年代表是将地球上的各种地质事件,
按其发生的先后顺序,进行系统地时代编 排后列出的反映地质历史的时间表。19世 纪以来,人们根据生物地层学的方法,逐 步进行了地层的划分和对比工作,并按时 代早晚顺序进行编年、列表。1881年在意 大利召开的第二届国际地质学大会上曾经 通过了一个定性的地质年代表。
母同位素
子同位素
半衰期 (109a)
衰变常数 (10-10a-1)
铀(U238) 铅(Pb206) 4.4680
0.15513
铀(U235) 铅(Pb207) 0.7038
0.98485
钍(Th282) 铅(Pb208)

地质年代详细列表

地质年代详细列表

隐生宙是一个地质时代,从地球形成的45亿年前,到显生宙开始的5.4亿年前。

隐生宙分为元古代和太古代。

太古代是地质发展史中最古老的时期,始于迄今46亿年前(地球出现),结束于迄今24亿到38亿年前。

之所以如此模糊,一是因为有人把迄今38亿年前早期岩石还没有形成的时期单划分成冥古代;二是由于年代久远,太古代的保存下来的地质纪录非常破碎、零散。

地球的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命的形成都发生在这一重要而又漫长的时期。

大约38亿年前,地球形成最初的永久地壳,至35亿年前大气圈、海水开始形成。

太古代晚期出现原核生物。

迄今24亿年前细菌和蓝藻开始繁盛生命,出现“生命大爆炸”,元古代开始。

埃迪卡拉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跳转到:导航, 搜索埃迪卡拉纪,或称新远古纪III(Neoproterozoic),是隐生宙最后的一段时期。

一般指620-542百万年前。

学者曾用这个名字指不同阶段,但是2004年5月13日,国际地质学会(International Union of Geological Sciences,IUGS)宣定日期,这是这个组织在120年第一次加时期定义。

[编辑]名字来源这个期的开始与其他地质时代不同,不按照化石变化。

在这个时期的出现的软体生物很少留下化石。

埃迪卡拉纪是从一个有不同化学成份的岩石层开始。

这个岩石层13C非常少,说明当时全球性的冰河时期结束。

(参见《科学》杂志文章)。

埃迪卡拉的名字来自南澳大利亚得里亚的埃迪卡拉山。

1946年,Reg Sprigg曾在这里发现显生宙以前的化石。

研究这些化石的Martin Glaessner认为这是珊瑚和海虫的先驱。

以下几十年,南澳大利亚还找到很多的隐生宙化石,其他各大洲也找到一些。

这些化石一起叫做埃迪卡拉动物。

埃迪卡拉动物埃迪卡拉动物化石出土越多,反而越没有规律。

有几种化石比较象后来动物的先驱。

埃迪卡拉后期,有一些虫子爬行的痕迹,也找到一些小的硬壳动物。

可是大部分的埃迪卡拉动物是一些不能动的球,盘,叶状体,和以后的动物没有什么关系。

关于地质年代的知识

关于地质年代的知识

关于地质年代的知识1. 什么是地质年代地质年代是指地球历史上不同时期的划分,用于描述地球上不同地质事件的发生和演化过程。

地质年代是根据地层中化石的存在和地质事件的序列来确定的,通过对不同地质年代的地层进行研究,可以了解地球的历史和演化。

2. 地质年代的划分依据是什么地质年代的划分依据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化石和地层。

化石是地质学家用来确定地质年代的重要依据之一,化石是生物的遗骸或痕迹,它们存在于不同地层中并有不同的年代,根据不同化石的组合和演变,可以确定地质年代的划分。

地层则是指不同时期地壳中的岩石层序,根据岩石层序的特征和地质事件的发生顺序,可以确定地质年代的划分。

3. 地质年代的划分有哪些方法地质学家使用多种方法来划分地质年代,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放射性同位素年代测定法。

放射性同位素年代测定法利用了放射性同位素的特性,通过测量岩石或矿物中的放射性同位素的衰变速率来确定它们的年龄。

其他方法还包括地层对比法、古生物学方法和地球化学方法等。

4. 地质年代的划分有哪些主要的地质年代单位地质年代的划分从大到小依次为:代、纪、世、期和阶。

最大的单位是代,它表示地球历史上的重要阶段,如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等。

代下面是纪,纪又分为三个: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

纪下面是世,世表示地质历史上的一个时期,如白垩纪、侏罗纪和三叠纪等。

世下面是期,期表示地质历史上更小的时间段,如早白垩世、中白垩世和晚白垩世等。

期再细分为阶,阶表示更具体的地质时期,如白垩纪的底部有下白垩统、中部有中白垩统和上部有上白垩统等。

5. 地质年代的划分有哪些重要的地质事件地质年代的划分主要基于地质事件的发生和演化过程。

重要的地质事件包括地壳的运动和变形、火山喷发和地震活动、气候的变化和大规模生物灭绝等。

地壳的运动和变形包括板块构造的形成和演化,火山喷发和地震活动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表现,气候的变化可以导致冰期和间冰期的交替,大规模生物灭绝则对生物进化和生态系统演变产生重要影响。

【地质学】地质年代

【地质学】地质年代

标准化石
地质历史中,演化快,延续时间短,特征显著, 数量多,分布广的生物化石。 如,三叶虫、笔石、腕足动物
菊石
三 叶 虫
§1.
相对年代的确定
相对年代的确定就是要判断一些地质事件 发生的先后关系。这些地质事件保留在地质 历史留下的物质纪录中。 可根据几个基本原则来判断 地层层序律 生物层序律
☞ 切割穿插定律
新生代(界) 第四纪(系) 新近纪(系) 古近纪(系) Q R
同位素年龄(百万年)
0 65
白垩纪(系) 中生代(界) 侏罗纪(系) 三迭纪(系) 显生宙 二叠纪(系) 石炭纪(系) 泥盆纪(系) 志留纪(系) 奥陶纪(系) 寒武纪(系) 震旦纪(系)
K
J
T 248
古生代(界)
P C D S O C
隐生宙
250 Ma
生 态 环 境
150
Ma
生 态 环 境
0.5 Ma
生 态 环 境
生物地层学
不同地区的地层对比
生物化石使不同地区的岩层划分与对比 成为可能
不同地区的地层对比
地层层序律和生物层序律为不同地 区的岩层划分与对比提供了依据。
不同地区的地层对比
对用于地层划分与对比的生物 化石要求有一定的条件:
对于侵入体之间或侵入体与围岩之间的相 对年代(顺序)的确定,可使用切割定律。
切割穿插定律 ——
侵入者年代新,被侵入者年代老, 切割者年代新,被切割者年代老。
6
1 4 5 3
2

2(3)
时代老


时代新

岩 石 的 切 割 与 穿 插 关 系
岩体与沉积岩的穿插关系
晚于被切割的地层的时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质年代本节内容:相对年代的确定、同位素年龄测定、地质年代表地质年代系指地质体形成或地质事件发生的时代。

包括二层含义(二种计时方法):1.相对年代-地质体形成或地质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相对先后关系) ;根据生物的演化顺序和岩石的新老关系,确定地质体形成或地质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

能说明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及其相对新老关系,能反映岩层形成的自然阶段。

适用于沉积岩地区。

2.绝对年代-地质体形成或地质事件发生距今有多少年(确切年龄);依据同位素年龄测定地质体形成或地质事件发生时距今多少年。

它能说明岩层形成的确切时间,但不能反映岩层形成的地质过程。

适用于岩浆岩、变质岩地区。

在描述地球历史或地质事件的年代时,两者都很重要;地质工作中,一般以应用相对地质年代为主。

一、相对年代的确定地层层序律、生物层序律、切割律(穿插关系)基本概念岩层:成层的岩石.层序:岩层形成的先后关系.地层:一定时期内形成的岩层的总称.具时间概念.岩层与地层的区别:岩层不具有时代概念,地层赋予了地质年代的概念。

古生物:文字记载前(12000年)就已生活在地球上的生物.古生物化石:岩层中已经被石化的古生物遗体和遗迹; 猛犸象于1710年在西伯利亚冻土中被发现.生物演化规律:低等→高等;简单→复杂;不可逆!研究地壳历史的依据:1.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岩类的岩石性质和分布特点。

(恢复当时的形成环境)2.生物化石的特性(时代和环境3.地质构造(产生的时间,形成时的环境)一、地层层序律1、地层形成时是水平或近于水平,老的先形成,在下面;新的后形成,叠置在上。

对于后期地壳运动使地层变动(倾斜、倒转)的地层层序可用沉积构造中的层面构造(波痕、泥裂、印模等)作为“示底构造”恢复顶底后,判断先后顺序。

但并非现在野外见到的地层都是下老上新,其中又有后期地壳运动的改造。

对于后期地壳运动使地层变动(倾斜、倒转)的地层层序可用沉积构造中的层面构造(波痕、泥裂等)作为“示底构造”恢复顶底后,判断先后顺序。

地层层序律示意图:A-原始水平层理; B-倾斜层理; C-倒转地层; 1、2、3、4-表示地层从老到新.二、生物层序律1.化石:埋藏在岩层中的古代生物遗体或遗迹称为化石。

如动物的骨骼、甲壳;植物的根、茎、叶;动物足迹、蛋、粪、动植物印痕。

生物实体被某种物质(CaCO3,SiO2,黄铁矿等)充填或交代而石化;生物遗体中不稳定成分挥发逸去,仅留下碳质薄膜,生物结构保持不变。

标准化石:在地质历史中演化快、延续时间短,特征显著,数量多、分布广,对研究地质年代有决定意义的化石。

生物的演化是从简单到复杂,低级到高级不断发展的,岩层中所含的化石也具有一定的规律,岩石年代越老生物化石越原始、越简单、越低级。

岩石年代越新、生物化石越复杂越高级。

生物层序律——一方面:年代越老的地层中所含生物越原始、越简单、越低级;年代新的地层中所含生物越进步、越复杂、越高级;另一方面:不同时期的地层含有不同类型的化石及其组合,,而在相同时期相同环境中所形成的地层,只要原来海洋或陆地相通,都含有相同化石及其组合。

地层层序和化石层序是相辅相成的,根据地层层序律确定地层新老,可以帮助确定化石的新老;反过来,根据地层中化石的新老,也可以确定地层的新老。

这样经过多年的对比积累就能建立起地层顺序。

运用地层层序律和生物层序律对地层相对年代的确定其实际工作就是地层的划分和对比。

一般根据岩性、化石及地层层序进行地层划分与对比。

三、切割律或穿插关系1.喷出岩相对年代确定——根据地层层序和其上、下地层中的化石来确定。

2.侵入岩相对年龄确定:根据侵入、包裹、切割或穿插关系来确定。

侵入关系:侵入者年代新、被侵入者(围岩)年代老。

切割或穿插关系:切割或穿插者年代新、被切割或被穿插者年代老。

包裹关系:包裹者年代新、被包裹者年代老。

1、石灰岩;2、花岗岩;3、矽卡岩;4、闪长岩;5、辉绿岩;6、砾岩二、同位素年龄测定(绝对年龄)地球自原始太阳星云中的物质凝聚成一个行星至今有多少时间了,是人们长期以来探求的问题,不同的世界观有不同的看法。

地球年龄的计算起点:神学家以[圣经]为依据,认为计算起点应为[耶稣基督]的降生日,即地球只经历了4千多年的历史。

放射性同位素方法——该方法是1904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福首先提出的。

1.具有不同原子量(中子数不同、质子数相同)的同种元素的变种称为同位素。

有的同位素其原子核不稳定,会自动放射出能量,即具放射性,称为放射性同位素。

如238U,235U,234Th,232Th,87Rb,40K等。

经过放射性衰变(放出a粒子、β粒子、γ射线)变成稳定同位素。

放射性同位素都具有固定的蜕变速度。

某一放射性元素蜕变到它原来数量的一半所需的时间称为半衰期。

它是一个常数。

如238U→238Pb半衰期为4.49×109年,234Th的半衰期为24.1天。

2.根据衰变规律,有T=(1/λ)ln(1+D/N)式中λ-衰变常数(每年每克母体同位素能产生的子体同位素克数);D-蜕变而成的子体同位素;N-矿物中放射性同位素蜕变后剩下的母体同位素;t-包含该放射性元素的矿物的同位素年龄(放射性同位素的年龄)。

自然界的矿物和岩石一经形成,其中所含有的放射性同位素就开始以恒定的速度蜕变,这就像天然的时钟一样,记录着它们自身形成的年龄。

当知道了某一放射元素的蜕变速度(T 1/2 )后,那么含有这一元素的矿物晶体自形成以来所经历的时间(t ),就可根据公式求得。

式中λ为蜕变常数,λ=0.639/T 1/2 ;•N(母体同位素)的总量;•D蜕变产物(子体同位素)的总量3.通常用来测定地质年代的放射性同位素:K-Ar,Rb-Sr,U-Pb,40Ar-39Ar法用于测定较古老岩石的年龄;14C的半衰期短,专用于测定最新的地质事件或考古。

取样送专门单位测定,准确性有待提高。

自然界放射性同位素种类很多,能够用来测定地质年代的必须具备以下条件:①具有较长的半衰期,那些在几年或几十年内就蜕变殆尽的同位素是不能使用的;②该同位素在岩石中有足够的含量,可以分离出来并加以测定;③其子体同位素易于富集并保存下来。

铷—锶法、铀(钍)—铅法(包括 3 种同位素)主要用以测定较古老岩石的地质年龄;钾—氩法的有效范围大,几乎可以适用于绝大部分地质时间,而且由于钾是常见元素,所以钾- 氩法应用最为广泛;14 C 法由于其同位素的半衰期短,它一般只适用于 5 万 a 以来的年龄测定,专用于测定最新的地质事件或考古;另外,近年来开发的钐- 钕法和40 Ar- 39 Ar 法以其准确度提高、分辨率增强,显示了其优越性,可以用来补充上述方法的一些不足。

注意:同位素测年方法、原理科学性强,但由于D、N的含量不易测试或地史中保留不全(丢失),故存在测年误差;地史记年以百万年为单位根据测定,南非圭亚那的角闪岩为41.30亿年±1.7亿年;我国遵化的变质岩为34.19亿年±2.42亿年。

世界上最古老的化石是兰绿藻为35亿年。

岩石是地球形成后地质作用的产物,地球的年龄比最老的岩石年龄还要大,估计为46亿年;月球上岩石的年龄值一般为31亿~46亿年。

三、地质年代表一)、地质年代表的建立————把不同地区的沉积地层,根据化石和岩性(主要是化石)进行详细的分析研究和对比,弄清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按先后(新、老)顺序连接起来,就建立起了完整的地层系统。

根据地层系统建立一个比较完整的地层系统表,结合同位素年龄,生物演化的顺序、过程、阶段、老的构造运动、古地理环境变化等,将地壳的全部历史划分成许多自然阶段,即地质年代,按新老顺序进行地质编年,就构成了地质年代表。

划分出了地质年代单位和年代地层单位,一般分为:地质年代单位(时间)宙代纪世期时年代地层单位(地层)宇界系统阶带恐龙生活在侏罗纪(时间),恐龙化石在侏罗系地层中找到。

1.宙一般是以生物演化来划分的。

2.代一般是以生物演化和大的地壳运动划分的。

3.纪、世一般是以生物演化和古地理环境变化来划分的。

二)、岩石地层单位的概念在实际工作当中,还常用到岩石地层单位(地方性地层单位),是根据地层的岩性特征进行分层,并建立起地层系统和层序。

一般分为:群、组、段、层。

群:比组高一级的岩石地层单位,常用的最大岩石地层单位。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经常伴随在一起而具有某些统一的岩石学特点的组联合构成的,或由一大套厚度巨大,岩类复杂的地层组成。

群在必要时可以再分成亚群,或合并为超群。

群的名称通常取自典型剖面附近的地名。

如中上寒武统洗象池群组:是最重要的基本岩石地层单位。

其含义在于具有岩性、岩相和变质程度的一致性。

组由一种岩石构成,或者以一种岩石为主,夹有重复出现的夹层;或者由两三种岩石交替出现所构成;还可能以很复杂的岩石组合为一个组的特征,而与其它比较单纯的组相区别。

组的厚度无固定的标准,可以由1m到几千米不等。

段:是低于组的岩石地层单位,必须具有与组内相邻岩层不同的岩性特征,且分布广泛,对研究区域地层有用。

组是否要分段应根据其内部有无分段的岩性条件和区域地层研究的需要来定,有的组可全部划分为段;也可仅指定组的某一部分为段,其余部分不正式命名为段;有的组可不分段;有的组在某一地区分段,在另一地区不分段。

层:等级最低的岩石地层单位。

它一般由岩性、成分、生物组合等特征显著而又明显区别于相邻岩层的地层构成。

它的厚度不大,可以从数厘米、数米至十余米。

层是组内或段内的一个特殊单位层(unit layer),在岩性上与相邻岩层显著不同。

地壳历史简述地球的历史分为两大时期:天文时期——38亿年前,为行星形成和发展时期,属天文学研究的范畴。

地质时期——38亿年以来,即地壳形成以来的地质发展时期。

一、太古代——距今约38亿年-25亿年,其特征是:1.地壳处于普遍活动状态,地壳很薄,断裂构造、火山活动极发育。

2.形成了原始大气圈和水圈,产生了原始海洋和原始大陆。

3.开始有了风化、剥蚀、搬运、沉积等外力地质作用,并形成沉积岩4.距今约32亿年首次出现了无细胞核的原核生物(原始细菌和藻类)。

二、早中元古代-晚元古代早期——距今25亿年至8亿年。

特征是:1.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强烈而广泛,但比太古代弱得多。

2.出现了大量最原始的具有真核细胞的蓝绿藻和细菌。

陆地上岩石裸露,一片荒凉。

3.游离氧增多,并出现了代表氧化环境的红色地层。

总之,前震旦纪是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强烈的时期,晋宁运动结束了本阶段的历史并形成了地球上地台的褶皱基底。

如我国中朝准地台,杨子准地台、塔里木地台的褶皱基底。

太平洋可能就是在这个阶段因岩石圈拉张断裂的发展而开始形成的。

三、震旦纪和早古生代——距今8亿年到4亿,历时约4亿年,包括四个纪:震旦纪、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