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炉炼铁基本理论试题
高炉炼铁基本理论试题

高炉炼铁基本理论试题一、填空1、高炉解剖研究证明,按炉料物理状态的不同,高炉大致分为五个区域,分别为块状带、软熔带、滴落带、风口带、渣铁带。
2、软熔带的上沿为软化(固相)线,下沿是熔化(液相)线。
3、高炉料中铁的氧化物有多种,但最后都是经FeO的形态还原成金属铁。
4、根据温度不同,高炉内还原过程划分为三个区,低于800℃的块状带是间接还原区;800~1100℃的是间接还原与直接还原共存区;高于1100℃的是直接还原区。
5、还原1kgSi的耗热相当于还原1kgFe所需热量的8倍。
6、高炉冶炼所得液态生铁的含碳量一般为4%左右。
一般在生铁的含碳范围内其熔点在1150℃~1300℃。
熔点最低的生铁含碳为4.3%,一般在高炉的炉腰部位就可能出现生铁。
7、碳元素在生铁中存在的状态一方面与生铁中Si、Mn等元素含量有关,另一方面与铁水的冷却速度有关。
8、铁水密度一般为6.8~7.0t/m3,炉渣密度一般为2.8~3.0t/m3。
9、熔化性指炉渣熔化的难易程度,它可用熔化温度和熔化性温度来表示。
10、炉渣的稳定性包括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
11、燃烧1t焦碳所需风量一般波动在2500~3000m3/t。
12、喷吹燃料的热滞后时间一般为3~5小时。
13、炉料下降的必要条件是炉内不断存在着促使炉料下降的自由空间。
炉料下降的充分条件是P=Q炉料-P墙摩-P料摩-△P=Q有效-△P>0,且其值越大越有利于炉料下降。
影响下料速度的因素,主要取决于单位时间内焦碳燃烧的数量,即下料速度与鼓风量和鼓风中的含氧量成正比。
14、大钟与炉喉之间的间隙,一般大中型高炉在900~1000mm。
一般大钟的倾斜角度为53°。
二、简答1、高炉解剖研究指把正在生产的高炉突然停止鼓风,并急速降温以保持炉内原状,然后将高炉剖开,进行观察、录象、分析化验等各项研究工作。
2、高炉内低于685℃的低温区域,为什么有Fe还原出来?(1)、高炉内由于煤气流速很大,煤气在炉内停留时间很短(2—6秒),煤气中CO浓度又很高,故使还原反应未达到平衡。
高级烧结炼铁原料工理论知识鉴定试题

高级高炉原料工理论知识试题一、是非题(在题后括号内作记号,“×”表示错,“√”表示对,每小题1分)1.高炉冶炼是氧化过程。
(×)2.矿石中铅、锌含量愈高愈好。
(×)3.烧结矿一般较天然矿具有较好的还原性。
(√)4.评价锰矿石的冶炼价值,最重要的是含铁量的高低。
(×)5.高炉冶炼可去除一部分磷,矿石含磷量一般不做要求。
(×)6.高炉开炉料的总焦比一般比正常料的焦比高出一倍,约1000公斤/吨。
(×)7.白云石的化学分子表达式是CaMa(CO3)2。
(√)8.焦碳灰份的高低主要取决于炼焦煤的成分。
(√)9.FeO是含铁化合物,烧结矿中FeO愈高愈好。
(×)10.重量补正就是湿分补正。
(×)11.加小粒烧结矿系统,是将筛下的5—3mm小粒烧结矿,回收加入高炉内。
(√)12.每个料仓的称量余量值是固定不变的,不要调整的。
(×)13.在称量过程中,给料机、振动筛的运行速度是不变的。
(×)14.槽下胶带机保护开关分类分段输入计算机。
(√)15.上料主胶带机的坡度小,约12度左右,最大范围10—18度。
(√)16.无料钟炉顶上罐旋转速度是可以变化的。
(×)17.无料钟的上料闸是不随上罐一起旋转。
(×)18.无料钟的上、下密封阀的直径是一样大小。
(×)19.无料钟料流调节阀装有三个接近式限位开关。
(√)20.无料钟眼睛阀的四个压紧油缸,平时是靠油压力压紧阀板。
(×)21.无料钟上罐只能向一个方向旋转。
(×)22.无料钟上料闸由两个液压缸驱动。
(√)23.称量料罐(下罐),只设下闸门,不设下密封阀。
(×)24.无料钟下罐容积比上罐大。
(×)25.上密阀是安装在上罐的下端。
(×)26.无料钟眼睛阀阀板是靠液压缸驱动。
(×)27.一次均压阀与二次均压阀直径相同。
高炉炼铁专题复习题

高炉炼铁专题复习题高炉炼铁原料一、单选题1.高碱度烧结矿的主要粘结相是:(B)A 铁酸钙B 硅酸盐和铁酸钙C 硅酸盐类2.在炉料下降过程中容易出现软化收缩现象,且热性能较差的是。
(B)A 烧结矿 B 球团矿C 天然矿3.烧结矿中残留有自由的CaO称为:(C)A 矿化作用B 铁酸钙C 白点D 生石灰4.生矿中最易还原的是:(A)A 褐铁矿B 磁铁C 赤铁矿D 菱铁矿5.高炉冶炼用焦碳对水分的主要要求是:(C)A 低B 高C 低、稳定D 高、稳定6.煤粉喷入高炉可代替焦碳的作用是:(C)A 料柱骨架、渗碳剂B 发热剂、还原剂C 发热剂、还原剂、渗碳剂D 发热剂、还原剂、料柱骨架7.烧结中的制粒是为了提高混合料的:(A)A 透气性B 强度C 硬度D 化合性8.我国高炉用喷吹燃料主要的是: (C)A 天然气B 重油C 无烟煤D 烟煤9.烧结过程中温度最高的区域是: (A)A 燃烧层B 烧结矿层C 干燥层D 过湿层10.铁矿石中酸性脉石的主要成分是:(C)A CaOB Al2O3C SiO2D MgO11.一般富矿的含铁量占理论含铁量的:(C)A 50%B 60%C 70%D 80%12.下列高炉物料还原有易到难的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C)A 球团矿,烧结矿,褐铁矿13.烧结过程中温度最高的区域是: (A)A 燃烧层B 烧结矿层C 干燥层D 过湿层14.喷吹煤粉的主要目的是: (C)A 高炉顺行B 便于调剂炉况C 降低焦比D 提高冶强15.烧结中的制粒是为了提高混合料的: (B)A 透气性B 强度C 硬度D 化合性16.在烧结混合料料中,打水消化时能放出大量热量的是:(B)A 石灰石B 生石灰C 白云石D 萤石二、判断题17.烧结粘结相最好的为铁酸钙粘结相。
(√)18.一般来说,焦碳的反应性越高,越易燃烧,因此其质量越好。
(X)19.烧结矿中增加MgO的含量,可改善烧结矿强度、低温还原粉化性能和软熔性能。
高炉炼铁工理论试题

高炉炼铁工理论试题六简答/论述题A级试题:1、简述高炉冶炼四大基本操作制度之间关系。
答:(1)送风制度对炉缸工作状态起着决定性作用,而炉缸工作状态是炉内物理化学反应过程的最终结果。
(2)装料制度是利用原料的物理性能、装料次序、批重等改变原燃料在炉喉分布状态与上升气流达到有机配合来完成冶炼过程的重要手段。
(3)热制度和造渣制度既对炉缸工作有直接关系,又是炉缸工作具体反映,它们都受送风制度和装料制度的影响,决定着产品质量。
(4)四种操作制度之间互相联系又相互影响,偏废哪种基本制度都必然导致不良后果。
2、高炉送风制度应考虑的原则是什么?答:稳定使用合理的大风量是选择送风制度的出发点,同时还要做到:(1)应与料柱透气性相适应,维持一个合适的全压差;(2)形成良好炉缸工作状态,得到合理煤气分布;(3)充分发挥鼓风机能力。
3、高炉冶炼对炉渣性能的基本要求有那些?答:高炉冶炼对炉渣性能的基本要求有:(1)有良好的流动性,不给冶炼操作带来任何困难;(2)有参与所希望的化学反应的充分能力;(3)能满足允许煤气顺利通过及渣铁、渣气良好分离力学条件;(4)稳定性好,即不致因冶炼条件的改变炉渣性能急剧恶化。
4、简述优化高炉操作缓解焦炭劣化的措施:答案:(1)采用高还原性矿石与高热流比操作,使大量的气体产物CO2在中温区释出,避免与高温焦炭接触,以降低焦炭的溶损反应;(2)使用合理的风速和鼓风动能以避免风口区粉焦上升;采用中心加焦和矿石混装焦丁等疏松中心的装料制度,使料柱透气性得到改善;(3)采用低减、低硫、高品位矿石及有效的排碱、拍硫措施,以利稳定骨架区焦炭的强度;(4)采用适宜的理论燃烧温度。
5、风口破损严重时有哪些象征?如何判断?答案:风口破损严重时常常出现排水很少或断水,这种情况亦容易判断,但必须注意到有冷却系统突然停水或风口冷却水管被水中杂物堵塞的可能性产生。
因此,在观察风口排水情况的同时,还应当观察风口的工作状况,看是否漏水、挂渣、涌渣、发黑等,然后综合各种现象,加以分析,做出正确判断。
高炉炼铁工长理论知识考试题题库及答案

高炉炼铁工长理论知识考试题题库一、判断题:1、为了加速矿石的还原反应过程,希望矿石早软化、早成渣、早滴落。
( )2、喷吹燃料产生炉缸冷化的原因是因为喷入燃料是冷态进入燃烧带。
( )3、自熔性烧结矿物相主要是铁酸钙,因而强度好,还原性差,高碱度烧结矿物相主要是钙铁橄榄石,因而强度与还原性都好。
( )4、适量的铜在钢中能增加抗腐蚀性,属于有益元素。
( )5、石灰石中的CaCO3分解产生CO2,提高了煤气中CO2浓度,有利于改善煤气利用。
( )6、炉料中水份蒸发消耗的是炉顶煤气余热,因而对焦比及炉况没有影响。
( )7、入炉矿石带入的结晶水与吸附水在105℃时便可蒸发完。
( )8、“A”矿品位高于“B”矿,所以冶炼中“A”矿一定优于“B”矿。
( )9、低级氧化物分解压力比高级氧化物分解压力大。
( )10、质量好的焦炭应该是强度好,含硫低,反应性好。
( )11、燃料在高炉冶炼中不仅是还原剂,而且还是发热剂。
( )12、100%间接还原并非理想行程,但在高炉冶炼实际操作中,仍应采取提高间接还原的措施。
( )13、炼锰铁的高炉炉顶温度显著高于炼普通生铁的高炉。
主要是锰的氧化物转变为低级氧化物时为放热反应,而铁的高级氧化物转变为低级氧化物时为吸热反应。
( )14、高炉中磷与铅几乎全部被还原。
( )15、高压操作有助于降低Si在渣铁间的分配。
( )16、高压操作有助于降低理论燃烧温度,促进高炉顺行。
( )17、炉渣熔化温度是指状态图中的液相线温度,在此温度下炉渣可以自由流动。
( )18、炉渣熔化温度是由其组成成份所决定的。
( )19、喷吹燃料后风口面积应随着喷吹量的增大,按一定的正比例系数增大。
( )20、影响液泛因素:一是流量比,二是液泛因子。
( )21、正常炉况下,沿高度方向,上部压差梯度小,下部压差梯度大。
( )22、为了减轻炉底的侵蚀深度,因此必须加厚炉底砖衬,使1150℃等温线控制在较高水平位置。
高炉炼铁工理论试题

第六届全国钢铁行业职业技能竞赛理论试题(高炉炼铁工)一、填空题:(共20道题)ABCD四个等级各5道题A1、我国炼焦用煤主要是指(气煤)、(肥煤)、(焦煤)和(瘦煤)。
A2、焦炭灰分对其质量影响很大,一般生产经验表明,灰分增加1%,焦比升高(2%),产量降低(3%)。
B1、焦炭当中的硫多以(硫化物)、(硫酸盐)和(有机硫)的形态存在,其中以(有机硫)形态存在的占全部硫量的67%~75%。
B2、高炉的热量几乎全部来自回旋区(鼓风物理热)和(碳的燃烧)。
热风区域的热状态的主要标志是(T理)。
C1、高炉内>1000℃时碳素溶解及水煤气反应开始明显加速,故将1000℃左右等温线作为炉内(直接还原与间接还原)的分界线。
C2、(滴落带)是大量渗碳的部位,炉缸渗碳只是少部分。
D1、风口燃烧带尺寸可按CO2消失的位置确定,实践中常以CO2降到(1~2%)的位置定为燃烧带的界限。
D2、研究表明铜冷却壁在(15~20分钟内)完成渣皮重建,铸铁冷却壁完成渣皮重建需要(4小时)。
二、选择题A1、高炉内的(①)是热量的主要传递者。
①、煤气②、炉料A2、高炉内物料平衡计算以(②)为依据。
①、能量守恒定律②、质量守恒定律B1、炉缸煤气是由:(①③④)组成。
①、N2②、CO2 ③、H2④、COB2、高炉冶炼过程中P的去向有(④)①、大部分进入生铁②、大部分进入炉渣③、一部分进入生铁,一部分进入炉渣④、全部进入生铁C1、高炉内型增大炉腹高度会使(②)。
①、不利于炉缸冶炼②、减轻炉缸冶炼负荷C2、碳的气化反应大量进行的温度界限在(①)。
①、1100℃以上②、900~1000℃D1、还原硅消耗的热量是还原相同数量铁耗热的(②)倍。
①、4 ②、8D2、高炉生产时,铁口主要受到(①②③④)的破坏作用。
①、高温②、机械冲刷③、紊流冲刷④、化学侵蚀三、判断题A1、软熔带位置较低时,其占据的空间高度相对也小,而块状带则相应扩大,即增大了间接还原区。
高炉炼铁技师试题

职业技能鉴定理论知识基础试题(甲)炼铁工技师一、填空题(共15分,每题1分)1.高炉一代寿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炉衬的。
2.调剂炉况因炉温高撤风温时要可以一次撤到。
3.提高炉温,,熔化粘结物的方法称热洗炉。
丙4.发展边缘气流对清洗有明显效果。
5.崩料是炉况难行的必然后果,连续崩料会造成。
6.还原性是指铁矿石中与铁结合的氧被还原剂夺取的难易程度。
7.冶炼周期的长短,说明炉料在炉内的长短。
8.炉料的物理性质主要是指粒度、强度、气孔度和。
9.分解压力是衡量进行难易的一个重要因素。
10.在高炉下部高温区,C充当还原剂的反应,称为。
11.初渣形成的最早位置是在。
12.合理稳定的造渣制度,有利于形成渣皮,,延长高炉寿命。
13.通常将粘度在的温度作为表示酸性渣的熔化性温度。
14.FeO和MnO能降低炉渣熔化性,对炉渣有较强的。
乙15.提高风温鼓风体积增大,风速增大,,也使燃烧带扩大。
二、选择题(共15分,每题1分)1.矿石在炉内的实际堆角为()。
(A)26º~29º (B)30º~34º (C)36º~43º (D)40º~47º2.“矮胖”型高炉和多风口,有利于(),有利于顺行。
(A)强化冶炼 (B)高炉长寿 (C)降低焦比 (D)提高鼓风动能3.球团矿具有品位高、还原性好、()和便于运输、贮存等优点。
(A) 产量高(B)粉末少(C)粒度均匀 (D)焦比低4.生产中调整风口直径和长度,属于()制度的调剂。
(A)装料 (B)送风 (C) 造渣 (D)热5.高炉设计合理炉型时,为了减小炉料下降过程的阻力,把身设计为()。
(A)圆筒形(B)锥台形(C)倒锥台形(D)截锥台形6.高炉炼铁所用燃料主要是焦炭,它的堆积密度一般在()之间。
(A) 0.40~0.45t (B)0.45~0.50t (C)0.55~0.60t7.高炉冶炼中焦炭在风口区燃烧产生的温度高达()℃。
高炉炼铁理论知识试题库

《高炉冶炼操作与控制》试题(A)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高炉冶炼的副产品主要有、炉尘和高炉煤气。
2、焦炭在高炉中起三方面作用:发热剂、还原剂和。
3、高炉煤气三大事故是指、着火和爆炸。
4、高炉设备除高炉本体外,还有以下几个系统:上料系统,送风系统,除尘系统、喷吹系统及5、铁的化学元素符号是。
6、高炉炉前用炮泥分为有水炮泥和两种。
7、大型高炉的渣口装置一般由,二套,三套和四套组成。
8、铁水罐撒盖焦粉的作用是。
9、判断生铁牌号是以生铁的含来判定。
10、与铁水接触的工具必须后才能使用。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烧结矿碱度表达式是。
①R=SiO2/CaO ② R=CaO / SiO2③R=MgO/Al2O3 ④R=CaO/Al2O32、高炉内常用的还原剂有CO,C, 。
①N2②CH4 ③H2④CO23、一般情况下,高压高炉比常压高炉铁口深度要。
①深些②浅些③相同④不确定4、设有高,低渣口装置的高炉,合理放渣口应是_____。
①高渣口②低渣口③高低渣口轮换放④不确定5、有水炮泥的结合剂是____。
①水②耐火粘土③二蒽油及防腐剂④焦粉6、使用煤气时应该。
①先开气后点火②边开气边点火③先点火后开气④以上都不对7、放渣、出铁的渣、铁罐不准放满,上面应留 mm。
①0~50 ②100~150 ③200~300 ④300以上8、富氧鼓风有利于风口前的理论燃烧温度。
①降低②提高③不变④以上都不对9、更换风口小套,在休风过程中减风低压时,首先操作的是。
①松风管拉杆②打松弯头的固定楔子③打开视孔大盖④向风口打水10、液压传动是用来传递。
①水②油③其它液体④电机11、高炉送风压力越高,对炮泥的质量要求越。
①低②高③不变④以上都不对12、高炉煤气可燃烧成份中含量最多的是。
①CnHm ②CH4③H2④CO13、炼钢用生铁和铸造用生铁的代号分别是。
①LG,ZZ ②L,Z ③LI,ZH ④G,Z14、国内高炉喷煤磨煤机主要采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炉炼铁基本理论试题一、填空1、高炉解剖研究证明,按炉料物理状态的不同,高炉大致分为五个区域,分别为块状带、软熔带、滴落带、风口带、渣铁带。
2、软熔带的上沿为软化(固相)线,下沿是熔化(液相)线。
3、高炉料中铁的氧化物有多种,但最后都是经FeO的形态还原成金属铁。
4、根据温度不同,高炉内还原过程划分为三个区,低于800℃的块状带是间接还原区;800~1100℃的是间接还原与直接还原共存区;高于1100℃的是直接还原区。
5、还原1kgSi的耗热相当于还原1kgFe所需热量的8倍。
6、高炉冶炼所得液态生铁的含碳量一般为4%左右。
一般在生铁的含碳范围内其熔点在1150℃~1300℃。
熔点最低的生铁含碳为4.3%,一般在高炉的炉腰部位就可能出现生铁。
7、碳元素在生铁中存在的状态一方面与生铁中Si、Mn等元素含量有关,另一方面与铁水的冷却速度有关。
8、铁水密度一般为6.8~7.0t/m3,炉渣密度一般为2.8~3.0t/m3。
9、熔化性指炉渣熔化的难易程度,它可用熔化温度和熔化性温度来表示。
10、炉渣的稳定性包括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
11、燃烧1t焦碳所需风量一般波动在2500~3000m3/t。
12、喷吹燃料的热滞后时间一般为3~5小时。
13、炉料下降的必要条件是炉内不断存在着促使炉料下降的自由空间。
炉料下降的充分条件是P=Q炉料-P墙摩-P料摩-△P=Q有效-△P>0,且其值越大越有利于炉料下降。
影响下料速度的因素,主要取决于单位时间内焦碳燃烧的数量,即下料速度与鼓风量和鼓风中的含氧量成正比。
14、大钟与炉喉之间的间隙,一般大中型高炉在900~1000mm。
一般大钟的倾斜角度为53°。
二、简答1、高炉解剖研究指把正在生产的高炉突然停止鼓风,并急速降温以保持炉内原状,然后将高炉剖开,进行观察、录象、分析化验等各项研究工作。
2、高炉内低于685℃的低温区域,为什么有Fe还原出来?(1)、高炉内由于煤气流速很大,煤气在炉内停留时间很短(2—6秒),煤气中CO浓度又很高,故使还原反应未达到平衡。
(2)、碳的气化反应在低温下有利于反应向左进行。
但任何反应在低温下速度都很慢,反应达不到平衡,所以气相中CO成分在低温下远远高于其平衡气相成分。
故在高炉中除风口前的燃烧区域为氧化区域外,都是较强的还原气氛。
铁的氧化物则易被还原成Fe。
(3)、685℃是在压力为PCO+PCO2=105Pa前提下获得的,而实际高炉内的CO%+CO2%=40%左右,即PCO+PCO2=0.4×105Pa。
外界压力降低,碳的气化反应平衡曲线应向左移动,故交点应低于685℃。
(4)、碳的气化反应不仅与温度、压力有关,还与焦碳的反应性有关。
3、熔化温度是指熔渣完全熔化为液相时的温度,或液态炉渣冷却时开始析出固相的温度。
4、在高炉冶炼过程中,炉渣应满足哪些要求。
(1)、炉渣应具有合适的化学成分,良好的物理性质,在高炉内能熔融成液体并与金属分离,还能顺利从高炉流出。
(2)、具有充分的脱硫能力,保证炼出合格优质的生铁。
(3)、有利于高炉顺行,能使高炉获得良好的冶炼技术经济指标。
(4)、炉渣成分要有利于一些元素的还原,抑制另一些元素的还原,具有调整生铁成分的作用。
(5)、有利于保护炉衬,延长高炉寿命。
5、风口前焦碳燃烧在高炉内的作用。
(1)、燃料燃烧后产生还原性气体,并放出大量的热,满足高炉对炉料的加热、分解、还原熔化、造渣等过程的需要。
燃烧反应提供了还原剂和热量。
(2)、燃烧反应使固体碳不断气化,在炉缸形成自由空间,为上部炉料不断下降创造了先决条件。
风口前燃烧是否均匀有效,对炉内煤气流的初始分布、温度分布、热量分布以及炉料的顺行情况都有很大影响。
一旦鼓风停止,高炉内一切过程都将停止。
(3)、炉缸反应既是高炉冶炼过程的开始,又是高炉冶炼过程的归宿,炉缸工作的好坏对高炉冶炼过程起决定作用。
6、鼓风动能指从风口鼓入炉内的风克服风口前料层的阻力后向炉缸中心扩大和穿透的能力,即鼓风所具有的机械能。
7、影响炉顶煤气变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1)、当焦比升高时,单位生铁炉缸煤气量增加,煤气化学能利用降低,CO量升高,CO2量降低,及CO2/CO比值降低。
同时由于入炉风量增大,故使(CO+CO2)%相对含量下降。
(2)、当炉内铁的直接还原度提高,煤气CO增加,CO2下降,同时由于风口前燃烧碳素减少,入炉风量降低,鼓风带入的N2量降低,(CO+CO2)相对增加;(3)、熔剂用量增加时,分解出CO2增加,煤气中CO2和(CO+CO2)量增加,含N2量相对下降;(4)、矿石氧化度提高,即矿石中Fe2O3增加,间接还原消耗CO增加,同时产生同体积的CO2,则煤气中CO2量增加,CO量降低,(CO+CO2)没有变化;(5)、鼓风中氧气增加,鼓风带入的氮气减少,炉顶煤气中N2量减少,CO、CO2均相对提高;(6)、喷吹燃料时由于煤气中H2含量增加,则N2和(CO+CO2)均会降低。
8、影响炉料有效重量的因素(1)、炉腹角α减小,炉身角β增大,此时炉料与炉墙的摩擦力会增大,有效重量则减小,不利于炉料顺行。
反之,有利于炉料顺行。
(2)、当料柱逐渐增高时,料柱的有效重量系数是不断降低的。
(3)、凡是运动状态的炉料下降过程中的摩擦阻力均小于静止状态的炉料,所以说运动状态的炉料其有效重量都比静止状态炉料的有效重量大。
(4)、增加风口数目,有利于提高有效重量。
这是因为随着风口数目的增加,扩大了燃烧带炉料的活动区域,减少了P墙摩和P料摩。
(5)、炉料的堆密度越大,Q炉料增大,有利于Q有效增大。
因此焦比降低后,随着焦碳负荷的提高,炉料堆密度提高,对顺行有利。
(6)、在生产高炉上,渣量的多少,成渣位置的高低,初成渣的流动性,炉料下降的均匀程度以及炉墙的光滑程度等,都会影响P墙摩和P料摩的改变,从而影响炉料有效重量的变化而影响顺行。
9、炉顶布料亦称上部调剂,是使煤气和炉料达到良好分布的一种调剂手段,根据高炉装料设备的特点,按原燃料的物理性质及在高炉内的分布特性,改变炉料在炉喉分布的状况,控制煤气流的合理分布,最大限度地利用煤气的热能和化学能。
三、判断题1、在块状带因不进行固相反应,不会生成低熔点化合物。
错2、用CO还原铁氧化物的还原反应都是放热反应。
错3、在810℃以上H2的还原能力高于CO的还原能力。
对4、在高炉炉渣中增加任何其它氧化物都能使熔化温度降低。
对5、燃烧带比风口回旋区大。
对6、若粒度不等的混合料堆成一堆时,将产生按不同粒度的偏析现象,即大块料滚向堆角,小块料则多集中于堆尖。
对7、处理管道行程可采用双装法,集中加矿和焦,以便加厚料层。
对四、选择题1、下列不属于低熔点化合物的是(D )。
A、FeSiO3B、CaO~Fe2O3C、CaO~SiO2D、CaCO32、铁氧化物中难以还原的是(C )。
A、Fe2O3B、Fe3O4C、FeO3、下列使鼓风动能增加的有(A、D、E)A、缩小风口面积B、增加风口长度C、提高风压D、增加风量E、提高风温4、炉渣中各种氧化物按碱性由强到弱顺序正确的是:(A )A、K2O→CaO→FeO→MgO→Fe2O3→SiO2B、K2O→CaO→Fe2O3→MgO→FeO→SiO2C、K2O→CaO→MgO→FeO→Fe2O3→SiO2D、K2O→MgO→CaO→FeO→Fe2O3→SiO25、哪些物质会在高炉内循环富集。
(A、B、C、D )A、硫B、碱金属C、ZnD、Pb6、正常炉况下,沿高炉半径方向炉料下降速度最慢的地方是(A )A、紧靠炉墙处B、距炉墙一定距离处C、炉子中心五、计算某高炉有效容积为350m3,某日产生铁1200t,若冶炼1t生铁所需炉料的体积为2m3/t,炉料在炉内的压缩系数为12%,计算当日冶炼周期?答:t=(24×350)÷(1200×2×(1-0.12))=3.98h六、论述1、H2与CO的还原相比有什么特点?(1)、H2与CO还原一样,均属于间接还原,反应前后气相体积没有变化,即反应不受压力影响。
(2)、除Fe2O3的还原外,Fe3O4和FeO的还原均为可逆反应。
在一定温度下有固定的平衡气相成分,为了铁氧化物的还原彻底,都需要过量的还原剂。
(3)、反应为吸热过程,随温度升高,平衡气相曲线向下倾斜,H2的还原能力提高。
(4)、从热力学因素看810℃以上,H2还原能力高于CO的还原能力,810℃以下则相反。
(5)、从反应动力学看,因为H2与其反应产物H2O的分子半径均比CO与其反应产物CO2的分子半径小,因而扩散能力强。
以此说明不论在低温或高温下,H2还原反应速度CO还原反应速度快。
(6)、在高炉冶炼条件下,H2还原铁氧化物还可以CO和C还原反应的加速进行。
2、如何选择炉渣的熔化性。
(1)、对软熔带位置高低的影响。
难熔渣开始软熔温度较高,从软熔到熔化的范围小,则在高炉内软熔带的位置低,软熔层薄,有利于高炉顺行;在炉内温度不足的情况下可能粘度升高,影响料柱透气性,不利于顺行。
易熔渣在高炉内软熔位置较高,软熔层厚,料柱透气性差;另一方面易熔渣流动性好,有利于高炉顺行。
(2)、对高炉炉缸温度的影响。
难熔炉渣在熔化前吸收的热量多,进入炉缸时携带的热量多,有利于提高炉缸温度;易熔渣则相反。
(3)、影响高炉内热量消耗和热量损失。
难熔炉渣要消耗更多的热量,流出炉外时炉渣带走的热量较多,热损失增加,使焦比升高;易熔渣则相反。
(4)、对炉衬寿命的影响。
当炉渣熔化性温度高于高炉某处的炉墙温度时炉渣易凝结而形成渣皮,对炉衬起保护作用;易熔炉渣因其流动性过大会冲刷炉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