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综合实践活动初探
生物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

一、活动主题:探索植物的生长与发育1. 活动目的:(1)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及影响因素。
(2)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和环保意识。
2. 活动内容:(1)植物的生长过程及生理机制。
(2)植物生长的环境因素:光、水、温度、土壤等。
(3)植物生长实验:设置对照实验,观察植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长情况。
3. 活动步骤:(1)引入话题:通过展示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关注植物的生长过程。
(2)讲解植物生长的基本过程和生理机制。
(3)讲解植物生长的环境因素及其作用。
(4)分组讨论:让学生思考并分析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
(5)实验环节: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植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长情况。
(6)总结与反思: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探讨植物生长的规律。
二、活动主题:走进微生物世界1. 活动目的:(1)了解微生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
(2)掌握微生物的观察和培养方法。
(3)培养学生对微生物研究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2. 活动内容:(1)微生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细菌、真菌、病毒等。
(2)微生物的观察:使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的形态结构。
(3)微生物的培养:学习制作培养基,进行微生物的培养实验。
3. 活动步骤:(1)引入话题:通过展示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关注微生物。
(2)讲解微生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
(3)讲解微生物的观察和培养方法。
(4)实验环节:学生分组进行微生物观察和培养实验。
(5)总结与反思: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探讨微生物的特点和作用。
三、活动主题:探索生态系统的平衡1. 活动目的:(1)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培养学生对生态平衡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3)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和观察分析能力。
2. 活动内容:(1)生态系统的组成: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
(2)生态平衡的原理和意义。
(3)生态系统实验:设置对照实验,观察生态系统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
3. 活动步骤:(1)引入话题:通过展示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系统。
综合实践活动与初中生物课程有机整合初探

难 以具有 良好 的综 合素 质 。 4所共 4 0名大 学毕 业 对 0 生 中未就 业 的原 因进行 调查 , 果显 示 , 几年 来 , 结 近 我 国大学毕 业生 中有 2 %~ 0 5 3 %的毕 业生 未能 就业 。 这些 大学 毕业 生为 什 么难 以就 、 可 能 与综 合 实 ?
第 2 6苍 筇 2
2 1 0 0q
r l l、 】 , 物
M ide S h o oo y d l c o lBilg
V 1 6 No2 o . . 2
20l O
文 件 编 号 :10 0 3—7 8 (0 0 0 5 6 2 l )2—0 2 0 3—0 2
践活 动 的缺失有 关。 问题 意 识 、 薪 精 神和 综合 实践 创 能力 的缺 失 , 自然 、 对 社会 和 自我 的 整体认 识 局 限 , 娃
然是 与伞 球化 时代 、 可持 续发 展 时代 的要求 格格 不 入 的, 仅仪 会 考试 的“ 呆 子 ” 一走 出学 校 , 会 被礼 会 就 所抛弃 , 一毕业 就意 昧着 失 、 , I 这是 教 育 的悲剧 ! k 中小 学教育 不 能仅仅 把 眼睛 盯在 眼前 , 多一些 要
国 家教 育 部 《 础 教育 课 改 革 纲要 ( 行 )指 出 基 试 》
综 合实 践 活动是 基 于学生 的直 接 经验 , 切联 系 学生 密
主题就 是 生物 教材 中相 关 内窬 的延f1如果进 行 有机 f, } 整合 可 以使两 课程 相得 益彰 ,
22 学 习研 究 方式相 近 .
难点 。
12 提 出 问题 .
域” ■ 面 问题 来设 汁和组 织综 合 实践 活 动的 内容 主 题 。 中“ 闩然 的关 系 题 ” 7 9年级 学乍 现实 其 人 是 - 生活 巾经 常涉 及 的问题 , 该类 问题 的核 心 是人 的现 实 生活 的 自然环境 , 人 的 存 环境 卡 天 的 然 事物 是 f { 或现象 问题 。 中综 合 实践 活动 可 同绕 人 自然关 系 初 问题展 开 活动 主题 , 如水资源 研 究 、 土 流失 问题 、 水 植 被 研 究 、 候 问题 、 气 能源研 究 、 境保 护 等 。以 I这些 环 一 :
初中生物综合实践活动实践研究

初中生物综合实践活动实践研究长期以来,初中生物的教学中,要么忽视这门学科,要么因升学压力,强调知识忽视实践,导致这门学科在初中教学中的畸形发展。
其实,生物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科学的严谨性。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这一新的课程类型确立并在全国各类实验区实施以来,人们对这一课程形态产生了极大的关注,笔者认为,这是解决生物学科教育矛盾的利器,为开拓生物教学新局面将产生长远的、深刻的影响。
一、生物学教学长期受传统教育思想的禁锢,存在着种种弊端1.过多地倚重接受性的学习方式,忽视发现性、探究性的学习方式。
以授受式教学方式为重要特征的传统教学存在着重教有余、重学不足,灌输有余、启发不足,复制有余、创新不足的倾向,严重影响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而传统的统一的课程难以满足学生身心发展的不同需求,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因环境等因素的制约,只能提供学生极少的实际活动机会,难使学生获得必需的直接经验;只能传递事先编好的具有现成结论与答案的教材,很难提供学生学科以外的信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难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相关研究表明,中小学生课内外的学习方式,对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学习兴趣的培养、实践能力的提高具有相当大的潜移默化功能。
学生长期地处于授受性的教学环境中,往往习惯了被动学习而缺乏问题意识、积极主动的探究精神。
二、综合实践活动能解决初中生物教学的弊端三、开展生物综合实践活动内容丰富生物课中可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十分丰富,它包括教材中生物学所辐射的绝大多数范围。
1.动植物标本制作。
大型标本制作方面:植物的标本可以制作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动物标本则主要选择节肢动物门中的动物,还可以制作例如用鱼、蛙、龟、蛇等脊椎动物的透明骨骼标本;微观标本制作方面:植物的可以考虑“洋葱根尖的纵切面结构”、“叶的横切面结构”等永久切片,既教会了学生一定的制作技术,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又可以通过观察更进一步掌握根、茎、叶的结构知识。
生物综合实践活动高中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生物科学的不断进步,生物教育在高中课程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我校特开展了生物综合实践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让学生走出课堂,亲身体验生物科学的魅力,感受科学研究的严谨与乐趣。
一、活动背景本次生物综合实践活动以“探索生命的奥秘”为主题,旨在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了解生物科学的最新进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能力。
活动分为三个阶段:前期准备、实践操作和总结反思。
二、活动内容1. 前期准备(1)确定活动主题:在广泛征集学生意见的基础上,确定“探索生命的奥秘”作为本次活动的主题。
(2)制定活动方案:根据主题,制定详细的活动方案,包括活动时间、地点、内容、形式等。
(3)组织学生分组:将学生按照兴趣爱好和特长进行分组,确保每个小组都有一定的专业背景。
(4)培训指导教师: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和教师对指导教师进行培训,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2. 实践操作(1)参观实验室:组织学生参观生物实验室,了解实验室的基本设施和实验流程。
(2)动手实验:在指导教师的带领下,学生进行一系列动手实验,如观察植物细胞、制作DNA模型等。
(3)野外考察:组织学生进行野外考察,了解不同生态环境中的生物多样性。
(4)科学探究:学生分组进行科学探究项目,如研究植物的光合作用、探究动物的行为等。
3. 总结反思(1)撰写实验报告: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总结实验过程和心得体会。
(2)成果展示:组织学生进行成果展示,分享实验成果和心得体会。
(3)反思与评价:学生和教师共同反思活动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三、活动成果1. 学生收获(1)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亲身体验,学生掌握了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提高了实践能力。
(2)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不断尝试和探索,培养了创新精神。
(3)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在小组合作中,学生学会了沟通、协作,增强了团队合作意识。
初中生物综合实践活动实践研究

初中生物综合实践活动实践研究导言:生物综合实践活动是中学生物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实践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动态观察能力,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在此次实践研究中,我们将介绍一种生物综合实践活动,调查生物多样性的实践活动,并探究其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思维能力的影响。
一、实验目的:1.了解本地区生物的多样性情况;2.学会使用野外调查的方法和工具;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材料和装置:1.野外调查工具包:包括显微镜、放大镜、锤子、手电筒等;2.记录工具:包括野外笔记本、相机、测量尺等;3.资料和参考书籍。
三、实验过程:1.准备工作:学生提前预习相关的知识,了解生物多样性的基本概念和调查方法。
2.实地调查:学生集体前往指定的野外地点进行实地调查。
调查过程中,学生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观察生物:学生用显微镜、放大镜等工具观察野外生物的形态特征,如花、叶片、昆虫、鸟类等。
(2)采集标本:学生根据实地观察的情况,确定采集的标本种类,将野外生物标本采集回课堂。
(3)记录信息:学生用相机拍摄采集的标本照片,并在野外笔记本上记录有关标本的形态特征、生态环境以及标本的物种分类等信息。
3.实验结果的分析和总结:学生将野外调查获得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并制作调查报告。
报告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数据分析:学生根据野外调查获得的数据,分析不同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情况,了解生物的分布规律。
(2)问题讨论:学生针对调查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和总结,如发现物种的数量过少、一些环境中只出现一些特定的物种等问题。
(3)思考和探索:学生运用所学的生物知识,对野外调查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索,并给出合理的解释或对策。
四、实验总结:通过这次综合实践活动,学生不仅仅可以学到生物多样性的相关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这种实践活动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加深对生物科学的理解和认识。
初中生物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分析

初中生物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分析初中生物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思维的重要阶段,而综合实践活动是初中生物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学以致用,加深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培养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对初中生物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分析进行探讨。
一、实践活动的意义1.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使他们在实践中学会观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提高课程的趣味性。
生物实践活动能够丰富教学内容,增加学科趣味性,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生物知识的魅力。
3. 加深对生物知识的理解。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加深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二、开展实践活动的途径1. 利用教材资源。
根据教材内容,设计相应的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
2. 利用实验室设备。
学校实验室设备是进行生物实践活动的理想场所,可以进行观察、实验等活动;3. 利用校园资源。
校园内的植物、昆虫等生物资源可以进行实地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感受生物的生长和变化。
三、实践活动的设计和实施1. 设计合理的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实际情况,通过教师的引导和组织学生讨论,确定实践活动的目的、过程和方法,使学生参与积极思考和合作。
2. 合理安排实践活动的时间。
安排实践活动的时间要考虑学生的学习负担和实际情况,避免影响课程进度,通常可以在周五下午或课余时间进行。
3. 搭建实践活动的平台。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开设实验课或小组活动,并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也可以利用社团或课外活动等平台组织学生进行生物实践探究。
四、示例实践活动1. 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校园里选择不同种类的植物,通过观察叶子、花朵、果实的变化,了解植物的生命周期和生长规律。
2. 进行昆虫观察与抓捕。
学生在校园内寻找不同种类的昆虫,通过观察它们的生活习性、外形特征等,增加对昆虫的了解,并可以进行昆虫分类的实践活动。
初中生物教学中展开综合实践活动浅谈

初中生物教学中展开综合实践活动浅谈在传统的生物教学中,学生大多是通过课堂讲解和实验来学习生物知识的,而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教师们需要展开一些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生物知识的魅力,增加他们的学习乐趣。
一、实践活动的意义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生物教学中的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亲身体验生物知识,这样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对生物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更加主动地学习。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生物学并不是一门死板的学科,它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进行生物观察和实验。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提高实践操作的技能。
3.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生物实践活动需要学生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进行观察、实验、分析和总结,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如何展开综合实践活动1.生物观察生物观察是生物学实践活动中的重要环节,通过观察生物的外部形态、内部结构、行为习性等,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生物的特点和生存方式。
比如可以观察昆虫的蜕皮过程、植物的生长变化等,让学生亲眼见证生命的奇迹。
2.生物实验生物实验是生物学实践活动中的核心环节,通过实验可以让学生亲手操作,进行观察、实验、分析和总结,从而更深入地理解生物知识。
例如可以进行种子发芽实验、生物组织切片观察等,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3.科学探究科学探究是生物学实践活动的重要形式,通过让学生提出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形成结论,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比如可以让学生设计一个研究实验,探究某种生物的特性或生态环境,从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探索欲。
1. 确定活动内容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之前,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活动的内容和形式,确保活动能够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学习需求。
2. 提供必要的实验器材和材料在开展生物实践活动时,教师需要提供必要的实验器材和材料,让学生能够顺利地进行实验,确保实践活动的顺利进行。
初中生物综合实践活动探索

初中生物综合实践活动探索【摘要】基于《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理念要求,笔者对学生兴趣高、内容新颖的综合实践活动——叶脉书签的制作进行了一些探索与实践。
本活动中引入叶脉浆以及在叶肉剔除环节根据叶脉的特征合理选用“刷”和“敲”来提高制作的成功率,实践活动效果良好。
【关键词】叶脉书签;生物实践;制作活动;跨学科初中生物虽然占中考的比重并不高,但它浑然天成的学科优势却是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从学生对自身发展需求进行考虑,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出发点,通过实践、服务、操作、感受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由多门学科综合起来的跨学科课程。
它是国家要求开办的课程之一,和其他学科课程具有平等的、不可或缺的价值。
有学者研究发现:参加设计制作类综合实践活动可提高初中生生物科学素养。
通过参加此类活动,学生能更好地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问题的解决,在提高学生对生物课程的兴趣度和学习积极性的同时,学生学习成绩和生物科学素养的提高自然也就水到渠成了。
一、制作原理介绍叶,校园中遍地散落,形态各异。
叶片主要由表皮、叶肉和叶脉三部分组成。
叶肉和表皮的主要成分蛋白质在碱性的条件下可以发生水解反应,加热则可加速腐烂过程。
而轮廓分明、条纹细腻的叶脉主要成分是纤维素,不易腐烂而得以保留。
叶脉剪纸制作步骤与叶脉书签操作步骤大致相同,大致可分为叶片选择、叶片腐蚀、叶肉敲除、叶片漂染、加工美化5步。
二、步骤方法(一)叶片选择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双子叶植物的网状叶脉,叶脉连结成网状贯穿于叶肉之中,形态美观。
白兰叶的叶片较大,进行美工创作的空间比较大。
其叶脉的质地适中,水煮不烂也不易刷破;桂花叶叶片比较厚,叶片并不是很大,但是叶脉质地很坚韧,非常耐敲打。
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进行选择。
这些树几乎都是常绿树,一年四季都可以采摘。
采集叶片时,尽量采集完整、无破损的新鲜叶子。
叶片要求摸起来质地坚韧,以下两种叶片不宜选用:嫩叶叶脉硬化程度不够,在后续腐蚀的过程中以及在毛刷的强力作用下,很容易被破坏;而地上的老枯树叶叶肉已经硬化不易被水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综合实践活动初探
我们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亲历活动真正的体验与感受,从而使其
综合素质得以提高。
由此可见,对于学生来说,能够亲身参与真实地生活,在活动中发现问题、动脑思考、动手实验、解决问题,从而获取心灵深处最大的快乐、最大的满足,才是综
合实践活动最具魅力、最吸引他们兴趣的地方。
城乡的学生生活存在着诸多的差异,同样的
活动,收到的效果会迥然不同。
因此针对学生自身的特点,抓住学生生活中不同的亮点,为
其“量身定做”综合实践活动,才能赢得最广泛学生最热烈的欢迎与最大限度的投入。
在山区
学生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我们就要深入挖掘山区特色,让山区综合实践活动弥漫新鲜的气息,散发泥土的芬芳。
这样土地、生物、水源、经过合理的采集与处理,都会成为极富特色
的山区综合实践活动主题。
1 关注我们的土地资源,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土地是山区人民生命的根,对于每一分土地,人们都备加珍惜。
针对土地的开发与利用,随着人们思想意识的觉醒与时代的进步,在我们
的身边掀起过退耕还林的热潮;刮起过土地开发赚取利益的狂风;当然面对这些活动,农民
们议论纷纷,众说纷纭。
自然这也难逃学生的眼睛与耳朵,他们不由自主地也会给予关注。
关注土地资源开发,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引领学生从好奇真正走向体验与探究,这样源于学
生现实生活的活动,可谓最具真实性、最有价值的,同时学生不仅仅会成为活动的主体,而
且更是小主人。
在土地资源方面,我们可以带领学生开展“退耕还林的利与弊”、“土质对生物生长状况的影响”等一系列的综合实践活动。
山区学生开展与土地有关的综合实践活动有着得天独厚的先决条件,这么一份宝,是值得我们教师带领学生去开挖的。
2 利用山区充分的生物资源,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在教学中,我们倡导学生回归自然,在
大自然中学习新知、掌握技能,然而身处群山怀抱之中的山区学生,他们与大自然的亲近程
度是城市学生远不能及的,群山峻岭中蕴藏着丰富的生物资源,更蕴藏着无数的神奇与奥秘。
生物中的神奇与奥秘具有磁铁般吸引力,无时无刻不在吸引着学生。
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带
领学生开启山区生物资源的座座宝库,让学生掌握创造钥匙的技能,远比给学生一把钥匙更
利于学生的发展。
抓住山区生物资源丰富多样的优势,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株小麦的生长历程”、“你认识几种叶子”等许多由生物资源而引发出的综合实践活动。
一株小麦、一拾稻穗也许根本就不在学生的眼中,然而引导学生对其的生长历程进行跟踪,这样学生通过对某种植物长周期的细
致观察,在其中发现问题,进行思考,咨询农民。
在培养学生勤思好问的良好学习习惯的同时,可以磨炼浮躁学生的耐性与坚持到底的学习精神。
“你认识几种叶子?”叶子采于山林中,通过比较、核对,才能正确地认识各种叶子。
在活动中,学生可以潜移默化地掌握观察、比
较的方法;学会分类、归纳的学习策略,自然学习效率会提高,学习能力会增强。
动物在山区中随处可见,它们小到蝌蚪、蛐蛐、蝈蝈、蝗虫、螳螂……大到山鸡、野兔……这些动物之所以能够生存,就证明它们都有其生存之道,带领学生对这些动物进行研究别有意义。
基于生物资源的开掘,还可以探究许多与生物、环境有关的延伸性问题,山区生
物资源是应有尽有的,等待学生去探寻的秘密也是数不胜数的,显然这也就是山区开展综合
实践活动的储备箱了,需要师生共同来整理。
3 深入挖掘课程资源,丰富活动内容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具有开放性,科学性,实践性,它强调学科间的整合,知识的综合运用以及综合能力的培养,因此,应紧密联系社会发展和
现实生活,充分挖掘生活中的课程资源,选择学生感兴趣,有现实意义且具有一定挑战性的
课题。
把环境教育,生活教育,安全教育内容融为一体,有计划地实施。
其次,挖掘学生中的资源,引导学生从活动中、实践中自己提出大量感兴趣的课题,探
究实践使之课程化。
在实践和开展过程中,老师和学生应根据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兴趣爱
好,灵活选择和确定。
学校的计划作为一个“框架”,但应留出足够的生成“空间”,有教师和
学生或小组个人去发挥主动完成调查专访等,寻求人们关注的热点,真正体现了学生个性发
展的特色。
因为农村是广阔天地,可就地取材,挖掘深层次问题,这是我们学校的先天条件。
4 让综合实践活动更有活力综合活动的实施过程中,综合活动在时间上采用集中与分散
相结合。
往往有时活动持续时间较长,加上农村学校居住环境不一样,可在课表上安排步骤、组织协调好,做到时间上不拘一格,充分利用校园、社区资源,利用休假日等,充分挖掘时间,体现课程活动管理的灵活性、开放性。
让学生有自主的活动空间。
创设多样化问题情境,开放其思维时间空间,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相互争议、以理服人。
培养遇事好问,勇于探索精神。
鼓励学生大胆设想,养成对问题、新知识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萌发创新
意识,真正在活动中学到一些新知识、新能力,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上进精神。
让综合
活动真正充满活力。
综合实践活动一方面为教师提供了一个更大的教育创新空间,另一方面,自主性、综合性、体验性、开放性等特点对任课教师的素质与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这要求我们的生物
教师应该更具有创造性,要努力将生物学科与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让学生在提高生物学科
素养的同时学会劳动,学会生活。
作者单位:山东省莱芜市茶业口镇腰关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