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精选版

合集下载

生物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

生物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

一、活动主题:探索植物的生长与发育1. 活动目的:(1)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及影响因素。

(2)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和环保意识。

2. 活动内容:(1)植物的生长过程及生理机制。

(2)植物生长的环境因素:光、水、温度、土壤等。

(3)植物生长实验:设置对照实验,观察植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长情况。

3. 活动步骤:(1)引入话题:通过展示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关注植物的生长过程。

(2)讲解植物生长的基本过程和生理机制。

(3)讲解植物生长的环境因素及其作用。

(4)分组讨论:让学生思考并分析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

(5)实验环节: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植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长情况。

(6)总结与反思: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探讨植物生长的规律。

二、活动主题:走进微生物世界1. 活动目的:(1)了解微生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

(2)掌握微生物的观察和培养方法。

(3)培养学生对微生物研究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2. 活动内容:(1)微生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细菌、真菌、病毒等。

(2)微生物的观察:使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的形态结构。

(3)微生物的培养:学习制作培养基,进行微生物的培养实验。

3. 活动步骤:(1)引入话题:通过展示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关注微生物。

(2)讲解微生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

(3)讲解微生物的观察和培养方法。

(4)实验环节:学生分组进行微生物观察和培养实验。

(5)总结与反思: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探讨微生物的特点和作用。

三、活动主题:探索生态系统的平衡1. 活动目的:(1)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培养学生对生态平衡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3)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和观察分析能力。

2. 活动内容:(1)生态系统的组成: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

(2)生态平衡的原理和意义。

(3)生态系统实验:设置对照实验,观察生态系统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

3. 活动步骤:(1)引入话题:通过展示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系统。

综合实践课教案8篇

综合实践课教案8篇

综合实践课教案(精选8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综合实践活动》第十二章,主题为“探索自然奥秘”。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自然界中的动植物,探索生物多样性;了解自然现象及其成因;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自然界中的动植物特点,理解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学会观察自然现象,分析其成因。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合作等途径,培养学生探索自然、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情感,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生物多样性的理解,自然现象成因的分析。

教学重点:观察自然,了解动植物特点,培养环保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挂图等。

学具:观察记录本、画笔、照相机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自然风光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本节课的主题,明确学习目标。

3. 实践活动一:认识自然界中的动植物a. 学生分组观察校园内的动植物,记录特点。

b. 分组汇报,分享观察成果。

4. 实践活动二:探索生物多样性a. 学生观看多媒体课件,了解生物多样性的概念。

b. 讨论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c. 分析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5. 实践活动三:了解自然现象及其成因a. 学生观察自然现象,如天气、地震等。

b. 分析现象成因,进行小组讨论。

6. 情感教育: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保护大自然。

六、板书设计1. 一级探索自然奥秘二级1. 认识动植物2. 生物多样性3. 自然现象成因2. 关键词:动植物特点、生物多样性、自然现象、环保意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观察身边的动植物,记录它们的特点。

b. 思考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提出保护措施。

2. 答案:a. 学生根据观察记录,完成作业。

b. 学生结合课堂所学,提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观察动植物和自然现象,但对生物多样性成因的理解仍有待提高。

生物实验课教案(精选4篇)

生物实验课教案(精选4篇)

生物实验课教案(精选4篇)生物实验课篇1一、实验在教材中所处的的地位与作用本实验出自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五章《绿色植物的一生》的一个观察实验。

该实验的目的通过观察大豆种子的结构能够描述出植物种子的主要结构。

既培养了学生的实验观察操作能力,又为学好种子的萌发过程奠定了基础。

二、实验原型及不足之处原实验的实验材料仅仅只有一种大豆种子,大豆种子只能代表双子叶植物种子这一类种子的结构。

书本对玉米、小麦、水稻等单子叶植物种子的结构,未设计实验进行观察,其实对学生了解种子的种类以及结构是不利的。

三、实验创新与改进之处将实验材料换成了绿豆种子和玉米种子,学生可通过观察绿豆和玉米种子的结构,比较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的的异同。

四、实验器材浸泡过的'绿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碘酒、刀片、放大镜五、实验原理及装置说明淀粉遇碘变蓝六、实验过程1、分别取三粒绿豆种子和玉米种子,放置在吸水纸上2、将一粒绿豆种子的种皮剥开;另外一粒绿豆种子剥去,并用手掰开的两片子叶;3、将一粒玉米种子的果皮剥开;另外一粒玉米种子用刀片进行纵切,并在剖面滴加碘液。

4、先用肉眼对种子的外形进行观察,然后用放大镜对种子的结构进行对比观察。

七、实验效果1、通过观察发现玉米种子一层皮即果皮剥去后,里面还有层皮,就是种皮,使学生亲眼看到我们平时所说的玉米种子其实是果实。

而绿豆只有一层皮即种皮,所以绿豆是种子。

2、通过对比观察两种种子的结构,了解到像玉米这种单子叶的植物和绿豆这种双子叶植物的结构的异同。

八、自我评价通过实验创新改进,我认为是成功有效的,主要体现如下:1、学生通过亲眼观察了解到我们食用的许多农产品有些是果实有些是种子。

2、通过增加对玉米种子的观察,更加形象生动的补充了学生对种子的种类及结构差异性的漏缺。

3、更好的培养了学生的实验观察操作能力和学生处理信息、归纳总结的能力。

生物实验课教案篇2目的要求:1、设置一个适于蚯蚓生存的环境并饲养蚯蚓。

综合实践优质课教学设计(3篇)

综合实践优质课教学设计(3篇)

第1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及其重要性;(2)掌握观察、记录生物多样性的方法;(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因素。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地考察,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2)通过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3)通过分析讨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2)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3)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鼓励他们为保护生态环境贡献力量。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及其重要性;(2)观察、记录生物多样性的方法;(3)分析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因素。

2. 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观察、记录生物多样性;(2)如何引导学生分析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因素;(3)如何激发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兴趣。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通过展示大自然中的生物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生物多样性?为什么我们要保护生物多样性?2.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并引入课题。

(二)新授1. 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及其重要性(1)教师讲解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2)通过实例分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如:提供食物、药物、生态服务等。

2. 观察、记录生物多样性的方法(1)教师示范如何观察植物、动物等生物;(2)学生分组进行实地考察,记录观察到的生物种类、数量等信息;(3)教师指导学生如何整理观察记录,包括表格、图片等形式。

3. 分析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因素(1)教师讲解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因素,如:自然因素(气候、地形等)、人为因素(砍伐森林、污染等);(2)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所在地区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因素;(3)每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巩固练习1. 教师出示一张生物多样性相关的图片,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图片中生物的种类、数量及影响因素;2.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每组派代表回答问题。

生物教学实践活动案例(3篇)

生物教学实践活动案例(3篇)

第1篇一、背景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已成为教育的重要目标。

生物学科作为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其教学实践活动对于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本案例以植物生长环境探究为主题,旨在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深入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原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活动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包括光照、水分、土壤、温度等。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记录、分析、总结的能力,以及实验操作技能。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增强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活动准备1. 实验材料:种子、土壤、花盆、温度计、湿度计、光源、水等。

2. 实验工具:剪刀、尺子、记录本、笔等。

3. 教学资源:植物生长环境的相关资料、图片、视频等。

四、活动过程(一)活动导入1. 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植物生长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提出问题:植物生长需要哪些条件?这些条件对植物生长有什么影响?(二)分组讨论1.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种植物进行探究。

2. 每组讨论并确定探究方案,包括实验设计、变量控制、数据记录等。

(三)实验操作1. 各小组按照实验方案进行操作,观察并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

2. 实验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四)数据分析与总结1. 各小组整理实验数据,分析不同生长条件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2. 小组内进行讨论,形成结论,并撰写实验报告。

(五)交流与分享1. 各小组进行成果展示,分享实验过程和结论。

2. 全班进行讨论,总结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

五、活动反思1. 活动效果:本次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了植物生长的基本原理,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2. 存在问题:部分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操作不够规范,数据记录不够详细。

3. 改进措施:加强对学生的实验操作培训,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引导学生更加细致地观察和记录实验数据。

生物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

生物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

生物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第一章:生物与环境1.1 教学目标: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掌握生物适应环境与影响环境的方式。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1.2 教学内容: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生物适应环境的例子。

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1.3 教学活动:观察周围的生态环境,记录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分析生物适应环境的具体例子,如沙漠植物的节水机制。

讨论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如气候变化、污染等。

1.4 教学评估:学生观察记录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学生对生物适应环境例子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学生对人类活动环境影响讨论的深度和广度。

第二章:生物的细胞结构与功能2.1 教学目标: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掌握动植物细胞的异同点。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

2.2 教学内容: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

动植物细胞的异同点,如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和叶绿体。

细胞的生理功能,如新陈代谢、遗传等。

2.3 教学活动:观察动植物细胞结构的图片,识别并比较异同点。

进行细胞实验,如观察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和动物细胞的渗透现象。

讨论细胞的生理功能及其重要性。

2.4 教学评估:学生对动植物细胞异同点的掌握程度。

学生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观察结果的准确性。

学生对细胞生理功能的理解和讨论的深度。

第三章:生物的遗传与进化3.1 教学目标:理解遗传的基本原理。

掌握自然选择和生物进化的概念。

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3.2 教学内容:遗传的基本原理,如孟德尔遗传定律。

自然选择和生物进化的机制。

遗传变异和进化的关系。

3.3 教学活动:学习遗传的基本原理,通过实例解释遗传现象。

探讨自然选择和生物进化的概念,分析进化实例。

讨论遗传变异对生物进化的影响。

3.4 教学评估:学生对遗传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学生对自然选择和生物进化概念的掌握程度。

学生对遗传变异对进化影响的分析和讨论深度。

第四章:生物的分类与命名4.1 教学目标:理解生物分类的基本原则。

掌握生物分类的等级系统。

生物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

生物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

生物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一、活动主题:探索身边的植物1. 活动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常见的植物种类和特征。

(2)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3)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和热情。

2. 活动内容:(1)介绍常见的植物种类和特征。

(2)进行植物观察和分析。

(3)分享观察到的植物特点和心得。

二、活动主题:走进动物世界1. 活动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常见的动物种类和特征。

(2)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3)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和热情。

2. 活动内容:(1)介绍常见的动物种类和特征。

(2)进行动物观察和分析。

(3)分享观察到的动物特点和心得。

三、活动主题:探索生态平衡1. 活动目标:(1)让学生了解生态平衡的概念和重要性。

(2)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3)提高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2. 活动内容:(1)介绍生态平衡的概念和重要性。

(2)分析生态平衡破坏的原因和影响。

(3)讨论保护生态环境的方法和措施。

四、活动主题:植物的繁殖与生长1. 活动目标:(1)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繁殖方式和生长过程。

(2)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3)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和热情。

2. 活动内容:(1)介绍植物的繁殖方式和生长过程。

(2)进行植物繁殖和生长的实验观察。

(3)分享实验观察到的植物繁殖和生长过程的心得。

五、活动主题:食品安全与健康1. 活动目标:(1)让学生了解食品安全的基本知识和重要性。

(2)培养学生的判断和选择能力。

(3)提高学生对健康饮食的意识。

2. 活动内容:(1)介绍食品安全的基本知识和重要性。

(2)分析食品安全的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法。

(3)讨论健康饮食的建议和注意事项。

六、活动主题:生物多样性保护1. 活动目标:(1)让学生理解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价值。

(2)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责任感。

(3)提高学生对生态系统的认识。

2. 活动内容:(1)介绍生物多样性的概念、价值和当前状况。

综合实践活动教案(精选5篇

综合实践活动教案(精选5篇

综合实践活动教案(精选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综合实践活动》第五单元,主题为“探索自然奥秘”。

具体内容包括:第一章“生物的多样性”,详细讲解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分类及保护措施;第二章“地球的奥秘”,深入剖析地球的结构、地质变迁及自然灾害;第三章“人与自然”,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可持续发展战略;第四章“环保行动”,实践环保活动,提高环保意识。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分类及保护措施,认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2. 掌握地球的结构、地质变迁及自然灾害,增强学生对地球科学知识的理解。

3. 提高学生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培养可持续发展观念。

4. 通过实践环保活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行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地球的结构、地质变迁及自然灾害的成因和影响。

2. 教学重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人与自然关系、环保行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地球仪、地质模型、生物标本、环保宣传资料等。

2. 学具:笔记本、笔、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物多样性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界的奇妙现象,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1)讲解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分类及保护措施。

(2)剖析地球的结构、地质变迁及自然灾害。

(3)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

3. 实践活动:(1)组织学生参观生物标本,了解生物多样性。

(2)开展地球科学知识竞赛,巩固地球结构知识。

(3)进行环保实践活动,提高环保意识。

4. 例题讲解:针对教学难点,选取典型例题进行讲解。

5. 随堂练习:布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练习题,检验学习效果。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及其保护措施。

(2)分析地球的结构、地质变迁及自然灾害。

(3)谈谈你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

2. 答案:(1)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保护措施:保护自然栖息地、建立自然保护区、加强法律法规建设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综合实践活动课教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生物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
课题:观察《美丽的叶子》(留住绿色的叶)
(配合:七年级上册生物学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六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而设计本活动。


设计者:鹿邑县王皮溜一中刘丽
年级:七年级
组织形式:以教学班为整体、以小组为单位
课时:4课时
【活动准备】
1.课前准备:
(1)提出学习课题;
(2)介绍活动的过程,内容和成果要求等等;
(3)学生自由分成四个小组;
(4)分小组讨论,明确内容:外出采集应准备哪些工具观察什么内容应注意哪些观察事项用什么方法观察怎样采集标本制作应准备什么用具用品采用怎样的制作方法小组成员如何分工等等。

2.材料准备
(1)走进大自然,于大自然融为一体,细致观察觉得有趣的事物,把发现的带回教室并记下来。

(2)教师收集有关的叶片、文字资料和示范植物标本。

(3)收集生活中的小发现。

(4)学生准备好剪枝剪、小锹、报纸、台纸、针、线、胶带、玻璃纸、保鲜膜等)。

【活动建议】
1.采取单独活动与集体活动相结合的方式。

2.向家长给予说明、并得到他们的大力支持、老师给予一定的帮助,包括一些有用资料的提供。

3.活动结束后要进行讨论和总结。

4.在活动过程中要注意安全。

【存在的问题】
1、在校园、大田等地采集植物,破坏绿化环境,产生不良引导;
2、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不强;
3、学生不能识别常见的植物,教师也不能鉴别某些植物标本。

【活动方法】
自主学习法、讲授法、操作法、观察法、参观法、调查法、统计法、经验总结法。

【活动用具】
制作示范植物标本,制作植物标本用具(剪枝剪、小锹、报纸、台纸、针、线、胶带、玻璃纸、保鲜膜)。

【活动过程】
1、第一次活动:(发现绿色的叶片)导入课
主要内容:
师:今天我们就走进大自然,首先请同学们欣赏美丽的大自然,(播放大自然中绿色美丽的叶片—绿色植物的纪录片)。

师:大自然美不美谁能告诉老师它美在哪里
生们说。

师:说的真好,大自然可真美啊!老师告诉你们如果能仔细观察还能发现大自然非常有趣呢!
小组汇报他们的发现
师:现在我们就请四个小组各找一名代表来汇报他们许多有趣的发现。

小组:我们这小组通过对植物的观察发现了很多有趣的现象,比如说有些植物的叶子不仅可以分为长方形、椭圆形、五角形……有的叶子的形状虽然是一样,但是叶子周围边的形状却是不一样的,有些是锯齿形的,有些是圆润的,有的象波浪,还有的象羽毛。

叶子上的叶脉也不一样,有的是平行的,有的是网状的。

通过这次观察和发现,我们明白了观察要仔细,不能看一眼就算了,同时不明白的要及时向老师求教或查阅资料,进行总结。

(和同学们分享他们的发现,展示不同的叶)
第一小组进行展示内容:采集的家庭及校园中常见植物叶的形态。

第二小组进行展示内容:采集和收集的变态的几种叶的形态。

(1)叶刺是叶或叶的一部分的变态,如刺槐复叶叶柄基部有一对坚硬的刺,就是托叶变来的。

叶刺和茎刺一样,对植物都有保护作用。

(2)叶卷须如豌豆的叶为具有多片叶的复叶,在复叶顶端的几片小叶变成卷须,其它小叶如常。

叶卷须和茎卷须一样,都有将植株攀缘在其它物体上的功能。

(3)鳞叶——叶的功能特化或退化成鳞片状。

(4)苞片——生在花的下面,有保护花芽或果实的作用
(5)捕虫叶——如猪笼草的叶成瓶状,有捕虫的功能。

(6)叶状柄——如台湾相思树,过了幼苗时期,产生小叶全部退化,叶柄转变为扁平的片状,并具有叶的功能。

第三小组进行展示内容:对叶的形态进行描绘、分类、总结。

第四小组进行展示内容:异形叶性:同一株植株上具有不同叶形的现象。

原因:(1)叶因枝的老幼不同而叶形各异
(2)由于外界环境的影响
例如:(1)诸葛菜的叶型变化很大,在春天,它的基生叶为大头羽状分裂,而茎生叶长圆形,基部耳状抱茎,边缘有不整齐牙齿,但是在秋天又会长出一种基生叶,但是是单叶,边缘有波状齿,而且有长长的柄。

(2)
2、第二次活动:到孙武公园去观察、采集叶片(采集美丽的绿色)
主要内容:
(1)观察内容
A、观察叶的组成;
B、叶的全形;
C、叶的尖端;
D、叶的基部;
E、叶的边缘;
(2)观察方法:
A、观察叶的组成,对叶各部分准确辨认;
B、观察和判断叶片各部位的形态类型;
C、比较和区分各种叶片的形态;
(3)采集用具用品:标本夹、号牌、记录本和铅笔
(4)采集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A、要采集完整而正常的叶;
B、按不同标本类型进行采集;
C、及时压制;
D、作好详细记录。

3、第三次活动:全班集中,制作标本(留住美丽的绿色)
主要内容:标本制作方法包括:压制、装帧、填写标签
4、第四次活动:展览标本、布置小论文
(展生命原色?现浓浓春意——记植物腊叶标本制作大赛)
将各小组所采集制作的叶标本进行展览,组织学生参观学以致用习,并对各小组展出的标本进行评比,对优秀标本给予表扬和奖励。

布置学生将整个活动的收获写成小论文,进行心得交流。

【活动评价】
素质教育要求对学生进行多元化评价,应该把评价学生是否有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放在首位,追求活动过程和结果的开放性,因此本活动采用展评活动模式:
1、每组中同学合作进行自主学习,每组中的学生学习收获及组内的“植物腊叶标本”作品都参加“校园文化周活动”手工作品展览会,利用橱窗的形式展出,并且为所在小组、班级活动积分加分,给学生颁发奖状;
2、展示完毕,让学生取回标本,装订在班级内,美化教室,激发学生的成就感;
3、同学间评价标本采样、布局、美观等情况,提出一些修改的建议;
4、教师从鼓励学生创作的积极性出发,表扬自愿创作多幅精致作品的学生,捕捉每一位学生的闪光点。

【活动反思与总结】
该专题活动让学生获得参与实践的亲身体验和直接经验,在活动中锻炼了学生的各种能力,培养学生爱护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同时培养了学生再学习的能力:
1、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精神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个体间既有明确的责任分工,又有相互协作的学习方式。

有部分作品是学生合作完成的,甚至有的小组是有的同学负责采集植物,有的同学负责制作。

在小结时很多同学感谢自己的助手,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

2、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活动让学生亲自参与观察、辨别、采集、制作等,这些手脑并用的活动使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和乐趣,从而激发起他们强烈的学习兴趣。

不少同学制作了多幅精致的作品,表现出相当大的积极性。

3、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以及爱护环境的美好情感
人们常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活动不仅教会学生生物知识,更重要是教会学生方法,培养了良好的道德情操,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将不良的爱好取而代之。

4、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
在生物实践活动中,学生乐于参与、勤于思考、勤于动手,培养了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为学生提高了很好的个性展示的舞台,形成初步的审美观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