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文言实词积累教师版

合集下载

苏教版必修五、《史记》重点文言词语集锦

苏教版必修五、《史记》重点文言词语集锦

必修五、《史记》重点文言词语集锦必修五:一、《陈情表》1、终鲜..兄弟2、刘夙婴..疾病/夙.遭闵凶3、逮.奉圣朝4、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5、寻.蒙国恩6、除.臣冼马7、臣具.以表闻/不为具.食《淮阴侯列传》/李斯,相也,具.于五刑8、日薄.西山9、更.相为命10、庶.刘侥幸,储存余年二、《项脊轩志》1、迨.诸父异爨2、殆.有神护者3、令人长号.不自禁三、《报任安书》1、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2、假设望.仆不相师..3、特.以为智穷罪极4、用.之所趋异也5、曷足贵.乎6、古人所以重.施行于士大夫者7、勇者不必死.节8、恨.私心有所不尽9、左丘失明,厥.有《国语》10、盖.文王拘而演《周易》/功高盖.主11、古者.富贵而名摩灭12、大底发愤.之所为作也13、思垂.空文以自见14、欲以究天人之际.15、草创未就.16、今遭此祸,惜.其不成四、《渔父》1、自令.放为2、遂去,不复与.言五、《逍遥游》1、则风斯.在下矣2、而后乃今培.风3、控.于地而已矣4、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5、乃今以久特.闻6、众人匹.之,不宜悲乎7、绝.云气8、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9、彼且.恶乎待哉六、《兰亭集序》1、群贤毕至,少长咸.集2、茂林修.竹/修.短随化,终期于尽3、列.坐其次.4、向.之所欣5、未尝不临.文嗟悼6、所以兴怀,其致.一也7、一.死生为虚诞《史记》选读:一、《太史公自序》1、使复典.之2、司马氏去.周适.晋/子迁适.使反3、卬为武信君将而徇.朝歌4、诸侯之相.王5、南略.邛、笮、昆明6、不得与.从事7、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8、道之不行.9、为人君父而不通.于《春秋》之义者10、被.之空言..而不敢辞11、萧何次.律令12、俟.后世圣人君子二、《夏本纪》1、下民其.忧2、舜举.鲧子禹3、等.之未有贤于鲧者4、维.是勉之5、声为律,身为度,称.以出6、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土7、薄衣食,致.孝于鬼神/致.慎财富8、令益予众庶稻,可.种卑湿9、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10、声教讫.于四海三、《鲁周公世家》1、旦为子,笃.仁2、周公把.大钺3、天下未集.4、未可以戚.我先王5、勤劳阻.疾6、发.书视之7、武王有瘳.8、我乃屏.璧与圭9、用.能定汝子孙于下地10、乃为诗贻.王11、人或谮.周公12、干.神命者乃旦也13、作.其即位14、惟予幼人弗及.知15、成王乃命鲁得.郊祭文王16、臣妾逋.逃/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陈情表》四、《高祖本纪》1、沛公常有大度.2、常从王媪、武负贳.酒3、酒雠.数倍4、此两家常折.券弃责5、单父人吕公善.沛令6、素易.诸吏7、乃绐.为谒曰:“贺钱万。

史记重点实词

史记重点实词

《太史公自序》 司:掌管 典:掌管 则:把 --- 当作准则。

让:推辞。

害:嫉害。

壅:阻塞。

风:讽喻。

指:要旨。

宗:根本。

垂:流传。

采:褒奖。

非独:不仅仅。

款塞:叩国门。

有司:专管官吏。

故事:旧事。

拂:“弼”。

配:相当。

缧绁:牢狱。

用:被任用。

厥:才 迁:流放。

大抵:大多。

发愤:抒发愤懑 次:编写。

网罗:搜集。

失:“佚”散失。

科条:按类别排列记录。

际:关系。

《夏本纪》 摄:代理 等:比较、衡量 相:察看,考察 刊:砍削。

旅: 渐:流入。

被:中国:指九州之中命南正重以司.天 司马氏世典.周史 则学者至今则.之 小子何敢让.焉 诸侯害.之,大夫壅.之故长於风.春秋文成数万,其指.数千 礼义之大宗.也 垂.空文以断礼义 春秋采.善贬恶 非.独.刺讥而已也重译款.塞.有.司.之过也 余所谓述故.事. 辅拂.股肱之臣配.焉幽于缧.绁.身毁不用.矣 左丘失明,厥.有国语 不韦迁.蜀 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萧何次.律令 网.罗.天下放失.旧闻既科.条.之矣 天人之际.摄.行天子之政: 等.之未有贤于鲧者: 禹乃行相.地宜所有以贡: 九山刊.旅.,九川涤原: 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 中.国.赐土姓:治理。

覆盖。

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土:百姓:即百官。

战国以前百姓是对贵族的通称,因 为当时只有贵族才有姓,而平民没有姓。

《鲁周公世家》衅社,告纣之罪于天及殷民: 未可以戚我先王。

周公北面立,戴.璧秉圭 发书视之,信吉 周公既卒,成王亦让. 武王克殷二年,天下未集. 乃命于帝庭,敷.佑四方 王少未有识,奸.神命者乃旦也 周公恐天下闻武王崩而畔 衅社:衅,杀牲血祭,社,地神 戚:忧愁悲伤。

此处指感动。

戴:顶着。

秉:手持。

信:确实。

让:谦让。

集,女疋 敷:普遍。

奸:gdn ,干犯,冒犯 畔:通“叛”蚤:通“早” 孰:同“熟”,丰收 骄:向……炫耀 国:建都。

《高祖本纪》及见怪, 咼祖常繇咸阳,纵观 单父人吕公善沛令,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 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乃绐为谒曰“贺钱万” 高祖因狎侮诸客,遂坐上坐,无所诎. 酒阑,吕公因目固留高祖 持,坚决 臣有息女,愿为季箕帚妾 于是沛公起,摄.衣谢之 因张良遂略韩地轘辕 及项羽杀宋义,代为上将军,诸将黥布皆属 又与秦军战于蓝田南,益张.疑兵旗帜 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 乃以秦王属,遂西入咸阳 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 岁竟,此两家常折券弃责 趁机 终了同“尝” 交好, 向来同 将尽同“债”,曾经 ……友好 看不起,轻视“屈”,理亏,不安 用眼睛示意坚生,亲生 整理,提起 道歉通过 归属,归附 悬挂宽而薄的丝带 交付 委托 灭族 处死武王蚤终,成王少 岁则大孰 子之鲁,卜居焉,慎无以国骄.人:曰吉,遂国之与齐太师语乐语:谈论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内 诸侯军,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 之。

史记文言实词积累教师版

史记文言实词积累教师版

《史记》选读重要实词汇总《太史公自序》命南正重以司天(掌管)司马氏世典周史(掌管)故重黎氏世序天地(理,这里是“主管”)唐虞之际,绍重黎之后,使复典之(掌管)蒯聩玄孙卬为武信君将而徇朝歌(夺取、攻占)南略邛、笮、昆明,还报命(巡行、巡视)(回复)爰及公刘(推及)小子不敏(不才,驽钝。

谦辞)小子何敢让焉(推辞,谦让)诸侯害之,大夫壅之(嫉妒)(阻塞)《礼》经纪人伦(规范)泽流罔极(无)余所谓故事(旧的)整齐其世传(整理)欲遂其志之思也(表明)天下遗文古事靡不毕集太史公(无)罔罗天下放失旧闻(网)原始察终(考察,推究)俟后世圣人君子(等待)七年而太史公遭李陵之祸,幽于缧绁(牢狱)余述历黄帝以来至太初而讫(终止)《夏本纪》等之未有贤于鲧者(比较、衡量)舜登用(进用)摄行天子之政(代理、执行)乃殛鲧于羽山以死(流放、放逐)天下皆以舜之诛为是(惩罚)可成美尧之功(使成功完美)禹拜稽首(叩头)禹为人敏给克勤(能够勤奋)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敷土(百官)(同“敷”分布)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惩罚)卑宫室(差,此为使动)陂九泽(筑堤岸)调有余相给,以均诸侯(使平均)禹乃行相地宜所有以贡(察看,考察)九山刊旅(砍削)九泽既陂(筑堤岸)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流入)(覆盖)朔南暨(及,达到)声教讫于四海(达到)于是帝锡禹玄圭(“赐”)《鲁周公世家》旦为子孝,笃仁(忠诚、厚道)武王克殷二年,天下未集(安定)武王有疾,不豫(安适、快乐)用能定汝子孙于下地(使安定)四方之民罔不敬畏(无)卜人皆曰吉,发书视之(打开)明日,武王有瘳(病痊愈)周公乃践阼代成王摄行政当国(登上帝位)及成王用事,人或谮周公(主持朝廷政事)(诬陷)其民皆可诛(讨伐)臣妾逋逃(男女奴隶)(逃跑)无敢寇攘,逾墙垣(劫掠)(偷盗)《高祖本纪》常有大度(远大的抱负)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轻视)常从王媪、武负贳酒,醉卧(赊欠)高祖每酤留饮(买酒)岁竟,此两家常折券弃债(终了)单父人吕公善沛令(交好)乃绐为谒曰(欺骗)公始常欲奇此女(使与一般人不同)沛令善公(交好)因家沛焉(安家)1酒阑,吕公因目固留高祖(将尽,将终)昌邑未拔(攻占)因张良遂略韩地(夺取)于是沛公起,摄衣谢之,延上坐(提起)(道歉)诸将黥布皆属(隶属)啖以利(利诱)秦人熹,秦军解(同“懈”)还军霸上(驻扎)偶语者弃市(相聚)(处死)先入关者王之(使做王)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犒劳)沛公又让不受(推辞,谦让)二世使使者斩以徇(示众)乃以秦王属吏(交付,委托)诽谤者族(灭族)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规约)会项伯欲活张良(使。

史记文言文实词积累整理

史记文言文实词积累整理

史记文言文实词积累整理
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由司马迁编写而成。

下面是史记文言文中常用的实词积累整理:
1. 人物词汇:
君主:皇帝、王、君、主、帝、天子、庙堂
宰相:相、相国、丞相、大臣、宰
将领:将、将军、帅、武将、统帅、战士
儒者:学者、儒、儒生
士人:士、草根、名士、贤人、公卿
贵族:公公、侯、伯、子、卿、大夫、贵族、贵人
女性:妇、女子、妻、嫔、后、王后、皇后、妃
百姓:庶民、民、百姓、黎民、农民
2. 政治词汇:
政治:政、政事、政务、朝政、政权、政令
中央:朝廷、皇宫、内廷、大阙、京师、王都
地方:州郡、官府、郡县、县令、军州
官员:官、仕宦、王臣、命官、候官、尚书
统治:治、治理、治国、安邦、安民
3. 历史事件:
叛乱:兵乱、叛、起义、叛军、兵变、叛逆
战争:战、战役、兵戈、征战、战功、战争
政变:变、革命、更替、政变、更易
侵略:侵、侵犯、侵略、侵略者、侵略战争
胜利:胜、胜利、胜利者、战胜
失败:败、失败、败北、战败
4. 社会生活词汇:
家族:家、家族、宗、宗族、世家、世袭
婚姻:婚、婚姻、配偶、娶、嫁、良缘
社会:社、社会、世界、世间、天下
农业:农、农田、耕种、农民、农作物
商业:商、商人、商贾、商业、市场
工艺:工、工匠、工人、手艺、工艺品、技术
这些词汇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史记中的文言文内容,同时也可以丰富自己的古文词汇积累。

《史记》选读文言文重点词句整理

《史记》选读文言文重点词句整理

《史记》选读重点词句整理(教师版)《高祖本纪》一.解释加点的词语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远大的抱负一般百姓所从事的谋生职业及见怪,岁竟.,此两家常折券弃责.终了同“债”高祖常.繇咸阳,纵观同“尝”,曾经单父人吕公善.沛令,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交好,与……友好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乃绐.为谒曰“贺钱万”向来看不起,轻视(吕公)见高祖状貌,因重敬之,引.入坐引领高祖因.狎侮诸客,遂坐上坐,无所诎.趁机同“屈”,理亏,不安酒阑.,吕公因目固..留高祖将尽用眼睛示意坚持臣有息.女,愿为季箕帚妾生,亲生于是沛公起,摄.衣谢.之整理,提起道歉将陈留兵,与偕.攻开封一同杨熊走之荥阳,二世使使者斩以徇.示众因.张良遂略韩地轘辕通过及项羽杀宋义,代为上将军,诸将黥布皆属.归属,归附又与秦军战于蓝田南,益张.疑兵旗帜悬挂诸所过毋得掠卤..,秦人憙.,秦军解.同“掠掳”,抢人财物同“喜”同“懈”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宽而薄的丝带乃以秦王属.,遂西入咸阳交付委托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灭族处死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再说规约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使……明白,知道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犒劳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如果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

沛公然.其计同“纳”,接纳逐步同“拒”认为……正确会项伯欲活.张良,夜往见良,因以文谕.项羽,项羽乃止救活,使……活明告沛公从.百余骑,驱之鸿门,见谢.项羽带着,使……跟从谢罪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逃脱,解脱怀王者,吾家项梁所立耳,非有功伐..,何以得主.约!“伐”意同“功”,功勋计持乃详.尊怀王为义帝,实不用.其命同“佯”,假装服从四月,兵罢戏下..,诸侯各就.国同“麾下”到……去项羽王.诸将之有功者,而王独居南郑。

是迁.也封……为王流放乃进兵追项羽,至阳夏南止.军使……停下与齐王信、建成侯彭越期.会而击楚军约定汉王复入壁.,深堑而守之营垒项羽之卒可.十万。

《史记》重点文言词语

《史记》重点文言词语

必修五、《史记》重点文言词语集锦必修五:一、《陈情表》1、终鲜..兄弟2、刘夙婴..疾病/夙.遭闵凶3、逮.奉圣朝4、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5、寻.蒙国恩6、除.臣冼马7、臣具.以表闻/不为具.食《淮阴侯列传》/李斯,相也,具.于五刑8、日薄.西山9、更.相为命10、庶.刘侥幸,保存余年二、《项脊轩志》1、迨.诸父异爨2、殆.有神护者3、令人长号.不自禁三、《报任安书》1、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2、若望.仆不相师..3、特.以为智穷罪极4、用.之所趋异也16、古人所以重.施行于士大夫者7、勇者不必死.节8、恨.私心有所不尽9、左丘失明,厥.有《国语》10、盖.文王拘而演《周易》/功高盖.主11、古者.富贵而名摩灭12、大底发愤.之所为作也13、思垂.空文以自见14、欲以究天人之际.15、草创未就.16、今遭此祸,惜.其不成四、《渔父》1、自令.放为2、遂去,不复与.言五、《逍遥游》1、则风斯.在下矣2、而后乃今培.风3、控.于地而已矣4、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5、乃今以久特.闻6、众人匹.之,不宜悲乎28、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9、彼且.恶乎待哉六、《兰亭集序》1、群贤毕至,少长咸.集2、茂林修.竹/修.短随化,终期于尽3、列.坐其次.4、向.之所欣5、未尝不临.文嗟悼6、所以兴怀,其致.一也7、一.死生为虚诞《史记》选读:一、《太史公自序》1、使复典.之2、司马氏去.周适.晋/子迁适.使反3、卬为武信君将而徇.朝歌4、诸侯之相.王5、南略.邛、笮、昆明6、不得与.从事7、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8、道之不行.9、为人君父而不通.于《春秋》之义者310、被.之空言..而不敢辞11、萧何次.律令12、俟.后世圣人君子二、《夏本纪》1、下民其.忧2、舜举.鲧子禹3、等.之未有贤于鲧者4、维.是勉之5、声为律,身为度,称.以出6、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土7、薄衣食,致.孝于鬼神/致.慎财富8、令益予众庶稻,可.种卑湿9、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10、声教讫.于四海三、《鲁周公世家》1、旦为子,笃.仁2、周公把.大钺3、天下未集.4、未可以戚.我先王5、勤劳阻.疾6、发.书视之7、武王有瘳.48、我乃屏.璧与圭9、用.能定汝子孙于下地10、乃为诗贻.王11、人或谮.周公12、干.神命者乃旦也13、作.其即位14、惟予幼人弗及.知15、成王乃命鲁得.郊祭文王16、臣妾逋.逃/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陈情表》四、《高祖本纪》1、沛公常有大度.2、常从王媪、武负贳.酒3、酒雠.数倍4、此两家常折.券弃责5、单父人吕公善.沛令6、素易.诸吏7、乃绐.为谒曰:“贺钱万。

史记文言文实词积累整理

史记文言文实词积累整理

史记文言文实词积累整理
《史记》是古代中国史书,由司马迁所著,记载了从夏朝到汉朝初年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下面是一些《史记》中常见的实词及其解释:
1. 朝廷:指中央政府的行政机构,也指皇帝的宫廷。

2. 封地:指君主授予的地域或爵位。

3. 贵族:指具有特殊地位和特权的社会阶层,多为王公或达官贵人。

4. 社稷:指国家的神灵,也指国家的安宁和繁荣。

5. 军队:指由士兵组成的武装力量,用于战争或维护国家安全。

6. 君王:指国家的统治者,主要是指皇帝或国王。

7. 臣子:指君主的属下,担任行政、军事或其他职务。

8. 国家:指独立的政治实体,包括领土、人民和行政机构。

9. 地方官:指各地政府的官员,负责治理地方事务。

10. 家族:指共同血缘关系的人们组成的社会单位,也指以某
一人为始祖的后代。

11. 贸易:指商品的买卖活动,包括进口和出口。

12. 城市:指人口较多、经济繁荣的区域,有较完备的行政和
公共设施。

13. 农田:指用于耕种的土地,种植粮食或其他农作物。

14. 流亡:指因政治原因离开家乡,居住在外地或其他国家。

15. 秦朝:指中国历史上存在过的一个朝代,始于公元前221年,结束于公元前206年。

以上是一些《史记》中常见的实词,通过学习这些词汇,可以更好地理解和阅读《史记》这本古代历史著作。

《史记》文言实词整理

《史记》文言实词整理

《史记》文言实词信、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诚实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言语真实烟涛微茫信难求确实,实在(副词)则直前诟虏帅失信信用宁信度,无自信也相信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可信愿陛下亲之信之信任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使者(文中特指媒人)低眉信手续续弹随意信能行此五者,则邻国之民仰之若父母也如果、果真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通“伸”伸张宿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住宿宿雨、宿诺隔夜/隔时宿将老、旧宿愿平素、平常宿命前世的、前生的三天两宿一夜二十八宿列星,指星座。

宿兵于无用之地停留建延至七年,始有墓碣之建修建造平旦,信建大将之旗鼓,鼓行出井陉口竖起、树立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建造今陛下创大业,建万世之功建立高屋建瓴倾覆殊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特殊、特别军皆殊死战,不可败。

拼死、决死其印自落,殊不沾污极不、一点儿也不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异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异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很、极海外殊俗异殊方异域、他乡集异姓并起,英俊乌集。

聚集不务出此,而天下已集,乃谋叛逆……安定群贤毕至,少长咸集聚集武王克殷二年,天下未集安定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聚集、聚合百年之间,天下遗文古事靡不毕集太史公聚集沙鸥翔集,锦鳞游泳群鸟栖止于树上虫集冠上,力叮不释停留壁、还至定陶,驰入齐王壁,夺其军军营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山腰但闻四壁虫声唧唧,如助予之叹息。

墙壁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驻扎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军营、营垒辟淮阴侯挈其手,辟左右与之步于庭,屏除、排除师襄子辟席再拜通“避”,离开我之所以弗辟而摄行政者避讳士则学习法令辟禁法度前辟四窗,开辟、开启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惊退复辟皇位连辟公府不就征召辟也者,举物而以明之也通“譬”,比喻病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疾病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穷困、困苦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枯萎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担忧未果,寻病终生病寡人反取病焉辱在陈绝粮,从这病受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困乏、疲劳良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贤良于是左右既前杀轲,秦王不怡者良久很、甚良农能稼而不能为穑,良工能巧而不能为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史记》选读重要实词汇总
《太史公自序》
命南正重以司天(掌管)
司马氏世典周史(掌管)
故重黎氏世序天地(理,这里是“主管”)
唐虞之际,绍重黎之后,使复典之(掌管)
蒯聩玄孙卬为武信君将而徇朝歌(夺取、攻占)南略邛、笮、昆明,还报命(巡行、巡视)(回复)爰及公刘(推及)
小子不敏(不才,驽钝。

谦辞)
小子何敢让焉(推辞,谦让)
诸侯害之,大夫壅之(嫉妒)(阻塞)《礼》经纪人伦(规范)泽流罔极(无)余所谓故事(旧的)整齐其世传(整理)欲遂其志之思也(表明)天下遗文古事靡不毕集太史公(无)罔罗天下放失旧闻(网)
原始察终(考察,推究)俟后世圣人君子(等待)七年而太史公遭李陵之祸,幽于缧绁(牢狱)余述历黄帝以来至太初而讫(终止)
《夏本纪》
等之未有贤于鲧者(比较、衡量)
舜登用(进用)
摄行天子之政(代理、执行)
乃殛鲧于羽山以死(流放、放逐)
天下皆以舜之诛为是(惩罚)
可成美尧之功(使成功完美)
禹拜稽首(叩头)
禹为人敏给克勤(能够勤奋)
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敷土(百官)(同“敷”分布)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惩罚)卑宫室(差,此为使动)
陂九泽(筑堤岸)
调有余相给,以均诸侯(使平均)
禹乃行相地宜所有以贡(察看,考察)九山刊旅(砍削)
九泽既陂(筑堤岸)
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流入)(覆盖)朔南暨(及,达到)
声教讫于四海(达到)
于是帝锡禹玄圭(“赐”)
《鲁周公世家》
旦为子孝,笃仁(忠诚、厚道)
武王克殷二年,天下未集(安定)
武王有疾,不豫(安适、快乐)用能定汝子孙于下地(使安定)四方之民罔不敬畏(无)
卜人皆曰吉,发书视之(打开)
明日,武王有瘳(病痊愈)
周公乃践阼代成王摄行政当国(登上帝位)及成王用事,人或谮周公(主持朝廷政事)(诬陷)其民皆可诛(讨伐)
臣妾逋逃(男女奴隶)(逃跑)
无敢寇攘,逾墙垣(劫掠)(偷盗)
《高祖本纪》
常有大度(远大的抱负)
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轻视)
常从王媪、武负贳酒,醉卧(赊欠)高祖每酤留饮(买酒)
岁竟,此两家常折券弃债(终了)
单父人吕公善沛令(交好)
乃绐为谒曰(欺骗)
公始常欲奇此女(使与一般人不同)沛令善公(交好)
因家沛焉(安家)
1
酒阑,吕公因目固留高祖(将尽,将终)昌邑未拔(攻占)
因张良遂略韩地(夺取)
于是沛公起,摄衣谢之,延上坐(提起)(道歉)诸将黥布皆属(隶属)
啖以利(利诱)
秦人熹,秦军解(同“懈”)
还军霸上(驻扎)
偶语者弃市(相聚)(处死)
先入关者王之(使做王)
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犒劳)
沛公又让不受(推辞,谦让)
二世使使者斩以徇(示众)
乃以秦王属吏(交付,委托)
诽谤者族(灭族)
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规约)
会项伯欲活张良(使。

活)
沛公从百余骑(使。

从)
无内诸侯军(接纳)稍征关中病以自益(逐渐)(增加)
夜往见良,因以文谕项羽(明告)
乃详尊怀王为义帝(同“佯”假装)
亦示项羽无东意(给。

看)
非有功伐,何以得主约(功劳)
负约,更立沛公为汉王(违背)
王独居南郑,是迁也(流放、放逐)
还至定陶,驰入齐王壁,夺其军(营垒)
诸侯及将相相与共请尊汉王为皇帝(一起)
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嫉恨)
始大人常以臣无赖(没有出息)
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与。

相比,谁。


乃并复丰,比沛(免除赋税徭役)(和。

一样)于是拜沛候刘濞为吴王(授予官职)
《孔子世家》
弟子稍益进焉(逐渐)
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担心、忧虑)周室微而礼乐废(衰微、没落)
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词(助、佐助)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大道)《管仲列传》
少时常与鲍叔游(交往)
鲍叔终善遇之(友善)
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擅长,善于)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被)
通货积财(流通货物)
贵轻重(重视)
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扶持)
故论卑而易行(容易)
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给予)
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介词,同,跟)《屈原列传》
博闻强志(同“记”,记忆力)
明于治乱(明晓)
王甚任之(信任)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位次)(嫉妒)
屈平属草稿未定(写作)
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更改,改变)(同意,允许)
每一令出,平伐其功夸耀)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痛心)
离骚者,犹离忧也(同“罹”遭遇)
谗人间之,可谓穷矣(离间)
《国风》好色而不淫(好写男女恋情)(过分而失当)
其文约,其辞微(含蓄精深)
靡不毕见(无、没有)
厚币委质事楚(同“贽”见面礼)
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归罪、责怪)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思念)
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连、跟着)
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太平)
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与顷襄(诋毁、说坏话)
2
顷襄王怒而迁之(放逐)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效法)
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最终)
一篇之中三致志焉(表达,传达)
《项羽本纪》
又不肯竟学(结束,终了)
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部署;统率)力能扛鼎,才气过人(举起)
诸将皆从壁上观(依凭;营垒)
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跟随)田父绐曰“左” (欺骗)期山东为三处(约定)
汉军皆披靡(溃败)江东虽小,地方千里(土地方圆)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使做王)
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遭受)(伤)吾闻汉购我头千金(悬赏征求)何兴之暴也(突然)
自矜功伐(夸耀)
奋其私智而不师古(逞)
《廉颇蔺相如列传》
窃计欲亡走燕(逃跑)
而君幸于赵王(宠爱)
君不如肉坦伏斧质请罪(同“踬”铁砧板)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理亏)
均之二策(衡量)
宁许以负秦曲(使承担)
相如因持璧却立(乘机)
秦贪,负其强(依仗)
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违背)
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尊重)
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道歉)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同“熟”,仔细)
不如因而厚遇之(款待)
左右皆靡(倒退,退)
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难道)
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只是)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通过)
《滑稽列传》
好为淫乐(过度)
楚大发兵加齐(凌压)
赍金百斤(携带)
恶能饮一石哉!(如何,怎么)
行酒稽留(延长)
妇言慎无为(表示告诫,千万)
又恐受赇枉法(贿赂)
居无何(没过多久)
《刺客列传》
故尝质于秦(做人质)
民众而士厉(振奋)
奈何以见陵之怨(欺凌)
欲批其逆鳞哉(触犯)
请入图之(打算)
祸必不振矣(救,挽救)
愿因太傅而得交于田先生(通过)乃造焉(拜访)
即起,趋出(小步快走)
言田光已死,致光之言(传达)膝行流涕(用膝盖)
异物间进(不时地)
愿足下更虑之(重新)
人不敢忤视(逆,抵触)
既祖(饯行)
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赠送)
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排列)愿大王少假借之(宽容)
秦王发图(展开)
尽失其度(常态)
轲被八创(遭受)
下与抗礼(用平等的礼节接待)
3
然其立意较然(清楚,明白)
不欺其志(违背)
《魏公子列传》
致食客三千人(招致)
公子闻之,往请,欲厚遗之(赠送)
侯生摄敝衣冠(整理)(破旧)直上载公子上坐,不让(推辞,谦让)
愿枉车骑过之(拜访)
故久立,与其客语,微察公子(故意)(暗中)乃谢客就车(告别)
遍赞宾客(介绍)
今公子故过之(特意)
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故意)
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连续)
让魏公子(责备)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竟然)
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遗憾)无所辞,顾未有路耳(只是)
公子诚一开口请如姬(如果)此五霸之伐也(功绩)而公子亲数存之(问候)矫魏王令代晋鄙(假托)勒兵下令军中(整顿)平原君负韊矢为公子先引(背负)赵王扫除自迎(台阶)以负于魏,无功于赵(辜负,对不起)
《淮阴侯列传》
不为具食(准备)
于是信孰视之(仔细)
愿足下假臣奇兵三万人(借)
从间道绝其辎重(小路)(断绝)
今韩信兵号数万,其实不过数千(那实际数目)韩信使人间视(暗暗地)
令其裨将传飧(晚饭)
信建大将之旗鼓(树起)
于是有缚广武君而致戏下者(送达)
诸将效首虏(献出,呈献)
淮阴侯挈其手(拉)
辟左右与之步于庭(使退避)
弟举兵,吾从此助公(只管)
遂夷信三族(灭)
英俊乌及(象乌鸦一样)
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希望)信由此日夜怨望(怨恨)
竟漂数十日(从头到尾)
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终于)
吾奇兵绝其后(断绝)
信尝过樊将军哙(拜访)
众辱之曰(当众)
欲为陛下所为者甚众(多)
而两将之头可致于戏下(送达)
假令韩信学道谦让(如果)
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