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研究报告地形

合集下载

济宁市自然地理

济宁市自然地理

人杰地灵的孔孟之乡——济宁儒家文化的发祥地济宁位于山东省西南部,地处苏鲁豫皖四省结合部,东邻山青水秀的临沂地区,西与牡丹之乡菏泽接壤,南面是枣庄市和江苏省徐州市,北与泰安市交界,西北角隔黄河与聊城市相望。

北纬35°57′至北纬34°26′;东经117°36′至东经115°52′;南北长167公里,东西宽158公里。

济宁现辖12个县、市、区,全市总土地面积约11000平方公里。

全市人口保持低速增长,总人口818.27万。

济宁是一个多民族的地区,除汉族外还有38个少数民族,人口约为5万人。

其中回族最多,达4.2万人。

总的分布特点是“大分散、小集中”,约一半聚居在城镇街道和交通沿线。

济宁城市化水平25.63%,略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主要城市有济宁市、邹城市、兖州市、曲阜市,以中小城镇为主。

济宁是鲁西南地区经济、文化和商品流通中心。

优越的自然条件,丰富的自然资源全市地形以平原洼地为主,地势东高西低,地貌较为复杂。

东部是山区,中西部是平原、洼地和湖泊,河流纵横交错。

济宁属暖温带季风性大陆气候,四季分明,气候宜人,降水较为丰沛,具有多春旱、夏季多雨、秋季干旱、冬季干冷少雪的气候特点,具有充裕的光能资源。

济宁市年平均气温为13.3℃—14.1℃,平均无霜期为199天。

年平均降水量在597—820毫米左右。

济宁全市天然水资源总量水平年为55亿立米,淡水资源占全省的六分之一,是山东省淡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

微山湖水面1260平方公里,是全国十大淡水湖之一,北引黄河、南饮长江,储水量达30亿立方米。

济宁是我国南水北调东线的必经之地。

济宁人杰地灵,盛产小麦、玉米、稻谷、地瓜、棉花、花生、果品、瓜菜、畜产品和渔湖产品。

曲阜香稻、鱼农一号水稻、金谷和泗水小杂豆被定为山东名产。

济宁属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济宁市的林木中,还不乏古树、珍木、名果,主要分布在庙宇内。

珍稀树种有柘树、柴藤、榔榆、皂角、青檀、黄檀、乌柏等。

济宁市自然地理

济宁市自然地理

地理学报告2威海地区(高区海水浴场附近)自然地理现状调查学生姓名:***指导老师:***日期:二0一二年三月至五月一、目的 (2)二、方法 (2)(一)上网查找资料 (2)(二)到山师周边亲自去做地理情况的调查 (2)(三)到山师周围的居民做调查采访 (2)(四)自己总结 (2)三、时间 (2)二0一二年三月至五月 (2)四、内容 (2)(一)地质 (2)(二)地貌 (3)(三)水文 (3)1、河流径流量 (3)2、水系 (3)3、年径流系数 (3)(四)土壤 (3)1、土壤类型 (3)(五)海域 (4)1、海岸线: (4)2、海岸类型 (4)(六)气候 (4)1、气候类型 (4)2、气候特征 (4)五、体会 (4)威海地区自然地理现状调查一、目的通过研究威海高区海水浴场附近的自然地理情况,可以比较深入的了解威海海边的自然状态,为以后的旅游业以及管理提供了根本资料,也锻炼了我的研究探究的能力,加深了对威海的了解。

二、方法(一)上网查找资料(二)到山师周边亲自去做地理情况的调查(三)到山师周围的居民做调查采访(四)自己总结三、时间二0一二年三月至五月四、内容(一)地质威海市位于山东省胶北断块隆起的东端,其南侧与胶莱坳陷的东部边缘接壤。

境内出露地层自老至新有晚太古界的胶东群、中生界上侏罗系莱阳组和白垩系下统青山组及新生界第四系。

褶皱构造有乳山—威海复背斜,其轴在乳山台依,向北东经昆嵛山主峰、汪疃、羊亭,在田村倾没,轴向北东。

断裂构造有近南北向的双岛断裂,北北东向的金牛山断裂和老母猪河断裂,北东向的牟平—即墨断裂(迹经乳山西部),北西向的望岛断裂、海埠—神道口断裂、俚岛—海西头断裂。

岩浆岩主要有元古代的昆嵛山岩体和文登岩体及中生代燕山晚期艾山阶段的伟德山岩体和石岛岩体、崂山阶段的槎山岩体和龙须岛岩体。

(二)地貌威海市属起伏缓和,谷宽坡缓的波状丘陵区。

区内除昆嵛山主峰泰薄顶海拔高度923米以外,其他山地丘陵都在700米以下,大部分为200米~300米的波状丘陵,坡度在25度以下。

济宁地理研究报告

济宁地理研究报告

济宁地理研究报告济宁地理研究报告济宁位于山东省中部偏东,地处北纬35°14′-36°30′、东经115°20′-116°32′之间,东邻曲阜市,南接泗水县、金乡县,西至鱼台县、微山县,北靠兖州区,总面积8,716平方公里。

济宁地势以平原为主,地貌类型包括冲积平原、阶坎河谷、高原及山地。

济宁地处华北平原和山东半岛交汇的位置,地势平坦开阔,地势南北略微升高。

地势主要由海拔100-300米的丘陵和海拔50-100米的台地组成,总体呈南低北高的趋势。

济宁地处暖温带季风气候区域,四季分明。

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少雨。

年平均气温约14.5℃,年降水量700毫米左右,夏季气温较高,冬季较低。

由于地处内陆,受到东南气流的影响较大,气温波动较大。

济宁地处长城腹地,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以孔子、曲阜为代表的儒家文化,赋予了济宁优秀的文化传统和品格。

曲阜作为儒家文化发祥地,是全国重要的文化名城,吸引了大批的学者和游客前来参观访问。

此外,济宁还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鲁剧、新八卦派、闫家传统文化等。

济宁地区资源丰富,农业发达。

盛产小麦、玉米、棉花、油菜等农作物,是山东省的粮食生产大县。

此外,济宁还是特色农产品的产地,如曲阜小枣、邹城蟠桃、微山湖虾蟹等,享有盛名。

济宁交通便利,市内有济青高速公路、济南至青岛高速公路、济宁至泗水高速公路等主干线路通过,与周围城市相连。

济宁火车站是山东省重点火车站,有丰富的列车运行。

此外,济宁还有济宁机场,每天有多个航班往返于济宁和其他城市。

总体来说,济宁地理位置优越,资源丰富,人文历史悠久。

既是华北平原的重要区域,也是山东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点。

同时,济宁还保持了悠久的文化传统和乡村风貌,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济宁在未来的发展中有着广阔的前景。

我的家乡—济宁

我的家乡—济宁

我的家乡——济宁济宁的地理位置济宁,山东省辖地级市,位于山东省西南部,东邻临沂地区,西与菏泽接壤,南面是枣庄市和江苏省徐州市,北面与泰安市交界。

济宁是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之一、是历史文化名城、滨水生态旅游城市。

济宁属暖温带季风气候,面积11187平方公里,2018年常住人口834.59万人。

济宁的地形地貌济宁属鲁南泰沂低山丘陵与鲁西南黄淮海平原交接地带,地质构造上属华北地区鲁西南断块凹陷区。

济宁市地形以平原洼地为主,地势东高西低,地貌较为复杂。

东部山峦绵亘,丘陵起伏。

京沪铁路以东,海拔在50—100米以上,比较有名的山有曲阜尼山(主峰海拔344米),邹城峄山(主峰海拔545米),凤凰山(主峰海拔648.8米,是济宁市最高山峰),泗水尧山(主峰海拔582米),老寨山(主峰海拔532米)。

各山之间分布有许多小型盆地和谷地。

南四湖以东部山麓为泰沂山前冲积平原,自东向西倾斜,地面海拔60-35米,地面起伏稍大(地面坡降为1/1000—1/3000);南四湖以西为较平坦的黄泛平原,自西向东倾斜,地面海拔39-34米,起伏较小(地面坡降仅为1/5000—1/10000)。

嘉祥县南部和金乡县西北部,有零星孤山、残丘出露,如孟良山(主峰海拔243.1米,是嘉祥县的最高山)、羊山等。

中部有南四湖(微山湖、南阳湖、昭阳湖、独山湖的总称)贯穿南北。

地势四周高,中间低,如同一碟形盆地。

最低湖底海拔高度:上级湖为31.5米,下级湖为30米。

湖北为泰沂山前冲积扇下缘,自东北向西南倾斜,地面海拔60-36米,起伏比较平缓,地面坡降1/3000-1/5000。

汶上县北部军屯、白石一带有孤山分布。

济宁文化济宁人杰地灵,是“两昊”遗墟、皇帝诞生地、先哲圣人之故里。

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始祖文化、邹鲁文化、儒家文化、运河文化、水浒文化是济宁古代文化积淀的精华,熠熠生辉的济宁古代文明史被我们当地人引以为豪。

济宁曾是富庶地区,是古代农业的发达地区,也是三皇五帝角逐的地区。

济宁地理

济宁地理
一、地理位置
东邻临沂市,西与菏泽市接壤,南面是枣庄市和江苏省 的徐州市,北面与泰安市交界,西北角隔黄河与聊城市 相望。
行政区划:截止2010年7月,辖12县市区. 二、各县(市区)美称 1.市中:运河之都,李白故乡,江北苏州。 2.任城:苗木之乡,运河明珠。 3.兖州:九省通衢。 4.曲阜:东方圣城,孔子故里。 5.邹城;邹鲁圣地,孟子故里. 6.嘉祥:曾子故里,麒麟之乡。 7.微山:中国荷都,微子故里 铁道游击队故乡, 鲁南明珠。
四、气候特点 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 冷干燥,四季分明,雨热同期;但旱涝灾害频 繁,多冰雹和干热风,常对农业造成不利影响。 五、河流、湖泊: 黄河济宁段从梁山县西北部流过,境内全长 23.58千米,属地上河;南四湖由微山、南阳、 昭阳、独山四个湖泊串联组成,是我国北方最 大的湖泊。 六、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丰富,以煤为主,主要分布市:具有组团式格局。 规划至2015年,都市区城镇空间表现为 “组团型点轴结构”。 轴:以日东高速公路和济曲快速为主要发 展轴。 点:嘉祥县城、济宁西城、济宁东城、兖 州市区、曲阜市区和邹城市区六个功能单元。 组团:东西两大组团,西部为济嘉组团, 包东部为邹兖曲组团。
8.鱼台:鱼米之乡,孝贤故里。 9.金乡:大蒜之乡。 10.泗水:泉源胜地。 11.汶上:中国佛都。 12.梁山:水浒故里。 三、地形 地形以平原为主,平原面积达65.6%。地 势东高西低。东部山峦绵亘,丘陵起伏。 比较有名的山有曲阜尼山(主峰海拔344 米),邹城峄山(主峰海拔54米),凤凰山 (主峰海拔648.8米,是全市最高山峰), 泗水尧山(主峰海拔582米)。
七、农业 种植业以粮食和棉花为主,是全省重要的粮棉生 产基地;畜牧业是仅次于种植业的农业生产部门; 渔业以南四湖为主体,是省内最大的淡水渔业基 地。 八、铁路 铁路运输形成了京沪铁路、京九铁路、新兖 石铁路两纵一横的格局,兖州是鲁南地区最大的 铁路枢纽;内河航运以京杭运河为骨干、以南四 湖为中心形成水运网络。

济宁地理

济宁地理

济宁地理一、孔孟之乡1.地理位置济宁有“孔孟之乡,礼仪之邦”之称,位于山东省南部,地处苏、鲁2省4市交界处,东邻山青水秀的临沂地区,西与牡丹之乡菏泽接壤,南面是枣庄市和江苏省徐州市,北面与泰安市交界,西北角隔黄河与聊城市相望。

经纬度位置为:北纬35°57′—34°26′(最北端是梁山县小路口镇邹桥村,最南端是微山县高楼乡柳新养殖场);东经117°36′—115°52′(最东端是泗水县泉林乡历山火车站,最西端是梁山县黑虎庙乡高堂村),南北长167km,东西宽158km。

2.范围全市总土地面积10684.9 km²,辖12个县、市、区(2区3市7县,即市中区、任城区、曲阜市、兖州市、邹城市、微山县、鱼台县、金乡县、嘉祥县、汶上县、泗水县、梁山县),有153个乡镇(街道办22个,乡镇94个,乡39个),村(居)委会6556个(村委会6290个、居委会266个)。

3.人口及分布济宁市人口增长比较迅速,到2008年底,全市人口总数822.75万人(其中,男性人口420.80万人,女性人口401.95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0. 689%。

人口密度770人/km²,是全国平均人口密度的5倍多。

人口分布特点是:工矿城镇发达区人口稠密,农业集约化程度较低的的地区人口较稀疏;中部地区人口稠密,东西部人口稀少。

4.民族除汉族外,济宁市有少数民族38个,约4.7万人,约占全市人口的0.57%,其中回族人口最多。

少数民族总的分布特点是“大分散,小集中”,约一般居住在城镇、街道和交通道路沿线。

二、优越的自然条件1.地形地貌济宁市位于黄淮海平原与鲁中南山地过渡地带,地质构造上属华北地区鲁西南断块凹陷区。

全市地形以平原洼地为主(平原面积5243.1 km²,占总面积的49.1%;洼地面积1780 km²,占总面积的16.7%),海拔较低,起伏不大;地势东高西低,地貌较为复杂。

济宁地理

济宁地理

一、简介1、济宁名字的由来济宁地理古时候有条很有名的大河叫济水,起源于河南的济源,与黄河,长江,淮河并称“四渎”。

济南因为位于济水的南面称济南。

济宁是为了祈求济水带来安宁而得名。

2、地理位置济宁市位于鲁西南腹地,地处黄淮海平原与鲁中南山地交接地带。

东临临沂,西接菏泽,南面是枣庄江苏徐州,北面与泰安交界,西北角隔黄河与聊城相望。

管辖范围位于东经115o54′~117o06′之间,北纬34o25′~35o55′之间。

南北长167公里,东西宽158公里,总面积10684.9平方公里。

3、行政区划济宁市辖11个县市区,其中有2个区——任城区、兖州区。

2个县级市——曲阜市、邹城市。

7个县——梁山县、嘉祥县、汶上县、微山县、鱼台县、金乡县、泗水县。

二、自然地理1、地形济宁市属鲁中南山地与鲁西黄淮海平原交接地带,地质构造属华北地区鲁西南凹陷区,全市以平原洼地为主,地势东高西低。

总的来说四周高中部低,如一蝶形盆地。

中为南四湖(微山湖、独山湖、邵阳湖、南阳湖的总称)纵贯南北。

2、气候济宁位于东亚季风气候区,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

夏季多偏南风受热带海洋气团或变性热带海洋气团影响;冬季多偏北风,受极地大陆气团影响,多晴寒天气;春秋两季为大陆环流调整时期,春季易旱多风,回暖较快;秋季凉爽,但时有阴雨。

年平均气温为13.3~14.1 ℃,平均无霜期为199天,年平均降水量597~820mm左右。

3、水文济宁境内除北部少数乡镇属黄河流域外,大部分属淮河流域。

北部的小汶河、黄河、东平湖属于黄河流域。

主要河流有泗河、白马河,梁济运河、洙赵新河、东鱼河,中部是南四湖。

南四湖是由微山湖、邵阳湖、独山湖、南阳湖四个水域连成,亦称微山湖,湖面1260平方公里,常年蓄水20亿m3,是我国北方最大的淡水湖,有“日出斗金”的美誉,中国12大湖泊之九,且大多数河流以南四湖为集水中心。

全市可利用淡水资源年为30.37亿m3,人均可利用水量为449m3,比全省324m3多38.7%,是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4。

山东济宁自然状况

山东济宁自然状况

山东济宁自然状况·地理位置·济宁市位于鲁西南腹地,地处黄淮海平原与鲁中南山地交接地带。

市境最北端是梁山县郓陈乡邹桥村,为北纬35°57′;最南端是微山县高楼乡柳新养殖场,为北纬34°26′;最东端是泗水县马庄乡历山火车站,为东经117°36′;最西端是梁山县黑虎庙乡高堂村,为东经115°52′;南北长167公里,东西宽158公里,总面积为10684.9平方公里。

其东邻临沂市,西与菏泽市接壤,南连枣庄市和江苏省徐州市,北与泰安市毗连。

西北端则隔黄河与聊城市相望。

市区位于全市中部,含市中区和任城区,面积为904.5平方公里,济宁市人民政府驻市中区红星中路。

·行政区划·2007年,济宁市辖二区、三市、七县,156个乡镇街道办事处。

·自然环境·【地质地形】济宁市地质构造单元属华北地台鲁中南台隆。

东部为鲁南尼山穹隆区,北部为鲁中台隆的南缘,西部为断凸地垒。

中南部为断凹地堑。

地质构造始成于中生代中、晚期的燕山运动,完成于新生代第二纪的喜马拉雅山运动。

境内构造运动塑造了形态各异的构造地形,大致为断裂构造、褶皱构造和尼山穹隆构造三个类型。

境内各界地层均有发育,从老到新为前古生界地层,古生界寒武、奥陶、石炭、二叠系地层、中生界侏罗系地层,新生界第三、第四系地层。

前古生代岩石主要为中高级变质的泰山群杂岩,其次为太古代早期和燕山期侵入的岩浆岩。

古生界寒武系岩石主要为中薄层灰岩、泥灰岩和夹页岩;奥陶系岩石主要为白云质灰岩、泥灰岩和纯灰岩;石炭系则以灰色页岩为主;二叠系为砂岩、砂质页岩、粘土质页岩及泥质页岩夹数层煤。

中生界岩石为细砂石和砂砾石,局部有泥灰岩。

新生界有第三系和第四系地层构成。

第三系为砂岩、砂砾岩及泥岩,顶部发育钙质土或钙质结核层;第四系地层则为未固结的松散岩石矿物颗粒所构成。

(史志办)【气候特征】济宁市气候具有四季分明、雨热同季、降水集中、干湿交替、灾害频繁的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济宁研究报告地形
济宁位于山东省中部,地理坐标为北纬35°11′至35°38′,东经116°11′至117°12′,总面积为11,067平方公里。

济宁地形总体
呈现一定的起伏,东部地势相对平坦,西部则较为复杂。

济宁的东部主要是平原地形,低洼丘陵交错分布。

其中有曲阜平原、汶上平原、梁山平原等。

这些平原地势相对较低,土地肥沃,适宜农业发展。

在东部地区,主要水系有胶济河、白沙河、密东河等,这些河流南流入海,为济宁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

济宁的西部地势较为复杂,以丘陵和山地为主。

其中的梁山地区地形最为复杂,有大小山脉交错,山高峰峦起伏,最高海拔为梁山主峰的1,469.1米。

这些山地区土壤瘠薄,森林资源丰富,适宜发展林业。

济宁地形上的特殊地貌类型还包括山脚平原和喀斯特地貌。

山脚平原主要分布在西部山脚和南部,是由于山脉长期沉积物的堆积而形成的。

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在济宁的东南部,有大量的岩溶地貌和溶洞,给地下水资源的形成提供了条件。

总之,济宁地形多样,包括平原、丘陵、山地等不同地貌类型。

这些地形特征不仅决定了济宁的自然环境,也对济宁的农业、林业和水资源等产业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未来的发展中,济宁需要根据地形特点合理规划资源利用,发挥各类地貌的优势,推动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