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水资源公报

山东省水资源公报
山东省水资源公报

渭河流域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模拟

第29卷第10期2010年10月 地理科学进展 PROGRESS IN GEOGRAPHY V ol.29,No.10Oct.,2010 收稿日期:2010-01;修订日期:2010-07. 基金项目:教育部博士点基金资助项目(20060697004)。作者简介:张洁(1982-),女,陕西西安人,主要从事人地关系与区域规划研究。E-mail:zhangxiyue1982@https://www.360docs.net/doc/04249909.html, 1178-1184页 渭河流域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模拟 张洁1,李同昇2,王武科2 (1.西安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西安710032;2.西北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西安710127) 摘要:以渭河流域(干流地区)为例,以水资源利用为主线,利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建立了渭河流域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动态仿真模型,并利用Venple 软件,选取经济高速发展模式、缺水反馈模式、缺水污染反馈模式、调水耦合模式等4种方案对该系统进行调控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的数理模型比较,利用系统动力学模型对流域人地关系地域系统进行模拟更能够反映出流域系统的非线性、高阶次和反馈性的特征,可以较好的模拟流域水资源、污染和经济发展的耦合关系;通过对4种情形下建立的不同模式的运行结果进行比较,发现在经济高速发展模型中经济发展速度最快,但是加重了生态环境的负担,同时水资源和经济的矛盾会急剧恶化;缺水反馈模式和缺水污染反馈模式考虑了资源和环境的限制,是对经济高速发展模式的完善;调水调控模式将区外水资源引入渭河流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环境和资源压力,经济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是最接近实际,也是目前对渭河流域人地系统进行调控最可取的方案。建议政府部门在政策制定时考虑经济、资源、环境的统筹发展,综合考虑各种约束条件可能对区域发展造成的影响,使决策更为科学合理。 关键词:系统动力学;人地关系地域系统;仿真模拟;渭河流域 1引言 除了干旱的和寒冷的地区,全球陆地表面的大 部分区域都是由流域构成的[1]。流域是以河流为纽带的,以水资源利用为核心的,自然、经济、社会相互融合的,上、中、下游之间紧密相连的,经济中心、经济腹地和经济网络纵横交错的多维复杂的带状区域[2]。流域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是一个自然—经济—社会复合巨系统,是人与地以流域为依托形成的一个多层次、多变量、时间和空间相协调的耦合系统[3-4],构成系统的各个要素相互关联与相互反馈过程是推动人地系统发展的根本动力[5]。随着人类对流域水资源、土地资源等自然资源的开发强度不断扩大,流域上中下游的生态环境均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许多流域区逐步成为生态脆弱地区和敏感地区,流域人地关系成为地理学的关注点之一。 系统动力学(System Dynamics)是建立在控制论、信息论和系统论基础上的,以反映反馈系统结构、功能和动态行为特征的一类动力学模型,其突出特点是擅长处理非线性、复杂性、长期性和时变性等系统耦合问题[6]。其解决问题的过程实质上是寻优过程,其最终目的是寻找系统较优或次优的结构与参数,以求得较优的系统功能。SD 模型通过 设定系统各种控制因素,以观测输入的控制因素变化时系统的行为和发展,从而能对系统进行动态仿真实验。 由于系统动力学模型用动态的、系统的、内部紧密关联的观点来研究流域,能很好的反映流域人地系统的独有特征,对研究和规划复杂的未来行为和相应的长期战略决策有独到的优点,因此有很多学者借助SD 模型对流域人地关系进行研究,王武科等[7]、喻小军等[8]、鲍超等[9]、王慧敏等[10]、秦丽云[11]对流域水资源、土地资源、产业结构等要素的优化进行了深入研究,方创琳等[12-13]、李同升等[14]对流域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耦合优化进行了一定的探索。此外,李林红[15]将SD 模型与投入产出表、郭怀成等[16]将SD 模型与多目标规划模型(IFMOP)有机结合研究流域环境系统。借助SD 模型既可以进行时间动态分析,又可进行部门间的协调,它能对系统内部、系统内外因素的互相关系予以明确的认识,对系统内所隐含的反馈回路予以清晰的体现[17-19]。本文以系统动力学模型为支撑,以渭河流域(干流地区)为实例建立流域人地关系地域系统调控模型,并进行多种方案调控试验,求解流域人地

广东:全力扼守最严格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

广东:全力扼守最严格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聚焦水利建设,提出了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建立“三条红线”,即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用水效率控制红线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从水量、水质和节水三个层面约束人们的用水行为。这对广东经济社会发展、构建和谐水利、建设幸福广东有何意义?广东如何扼守“三条红线”? 现实: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的必然选择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的增加,全省用水量急剧增加。据广东省水利厅发布的《广东省水资源公报》显示,2004年比1997年,全省用水量增加25.8亿立方米,增幅达 5.9%。用水量的剧增,一方面加剧了水资源供需矛盾;另一方面,有加剧水环境污染。水利专家指出,每消耗1吨水,将会产生约0.8吨污水,直接污染水环境,导致恶性循环。 经济的快速发展,也给水环境造成巨大压力。据《广东省水资源公报》显示,2007年全省废污水排放总量124.9亿吨,比1997年排放总量98.13 亿吨增加26.77亿吨,增幅达27.3%。巨大的污水

排放量,严重超过河流的环境容量,导致许多河流被污染,河流不再健康,可利用的水资源越来越少,进一步加剧水资源紧张局面。 近年来,广东干旱缺水频繁。2004年,珠江口咸潮上溯严重,威胁珠江口部分城市的饮水安全,在国家防总的支持下,珠江流域实施千里调水压咸,以解燃眉之急。在此之后,每年进入枯水期,都进行调水压咸。 资料显示,广东人均水资源量并不丰富,全省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1830亿立方米,按2008年人口计,全省人均水资源量1927立方米,比全国人均水资源量略低,不到世界人均水资源量的1/4。由于广东人均水资源量不大,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扼守“三条红线”,控制用水总量,提高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总量,对缓解广东水资源供需矛盾,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建设幸福广东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水量:实施水量分配与总量控制建立用水总量控制制度,确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制定主要江河水量分配方案,是“三条红线”之一。

2003年江苏省水资源公报

2003年水资源公报 概述 江苏省总计算面积10.2万km2。其中淮河流域面积约6.4万km2,长江流域面积约1.9万km2,太湖流域面积1.9万km2。 2003年全省平均降水量1255.8mm,折合降水总量1280.1亿m3,比多年平均偏大26%,属于丰水年。全省水资源总量619.1亿m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499.8亿m3,地下水资源量138.3亿m3,重复计算量19.0亿m3。全省总供水量421.5亿m3,总用水量421.5亿m3,总耗水量207.4亿m3,占总用水量的49%(即耗水率)。河湖库水质比上年略有恶化。2003年全省人均用水量为569m3,万元gdp用水量为330m3,农田灌溉亩均用水量为399m3,一般工业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为94m3,城镇人均生活用水量为151升/日,农村人均生活用水量为80升/日。 一、降水量 2003年全省平均降水量1255.8mm,折合降水总量1280.1亿m3,比多年平均偏大26%,比上年偏大37%,在1956至2003年降水量系列排列中居第2位,属于丰水年。

【时空分布】全年降水量地区分布不均匀,实测年降水量最大为沂沭泗区刘老涧闸的1767.3mm,最小为太湖流域陈墓站的761.1mm,前者为后者的2.3倍。与多年平均比较,年降水量淮河流域偏大40.6%,长江流域偏大18.4%,太湖流域偏小6.6%。年内降雨分布悬殊,汛期(5-9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比值一般在50%到80%之间,平均为68%。 【梅雨】淮河以南地区6月21日入梅,7月12日出梅,梅期长22天,较常年梅期长1天,梅雨量较常年明显增多。梅雨期全省累计面平均降雨量403mm,为常年的1.7倍,沿江苏南地区和江淮之间梅雨量分别为383 mm和473 mm,分别为常年梅雨量的1.6、2.1倍;淮北地区降雨量355mm,为常年的2倍。 二、水资源量 (一)地表水资源量 2003年全省地表水资源量499.8亿m3,相当于年径流深490.3mm,比上年偏多134%,比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偏大89%,在1956-2003年系列中排第3位。流域分区地表水资源量与多年平均值比较,淮河流域偏大144%,长江流域偏大66%,太湖流域偏小23%。 (二)地下水资源量 2003年全省地下水淡水资源量为138.3亿m3,其中淮河流域101.3亿m3,长江流域21.5亿m3,太湖流域15.4亿m3。依地貌划分,大部分为平原区,其资源量为134.7亿m3,占地下水资源量的97%;山丘区资源量为7.8亿m3 ,仅占3%,重复计算量为4.2亿m3。 (三)水资源总量 2003年全省水资源总量619.1亿m3,比去年增加351.0亿m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499.8亿m3,地下水资源量138.3亿m3,重复计算量19.0亿m3。全省平均产水系数为0.48,产水模数为60.7万m3/km2。 2003年行政分区总水资源量表 水量单位:亿立 方米

2009年天津市水资源公报

2009年天津市水资源公报 天津市水务局

综述 2009年全市平均降水量604.3毫米,比上年度偏少5.68%,比多年平均值偏多5.11%,属于平水年份。 2009年全市水资源总量15.24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量10.59亿立方米,比上年偏少22.19%;地下水资源量5.60亿立方米,比上年偏少5.2%。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重复计算量0.95亿立方米。 2009年全市入境水量18.32亿立方米,出境、入海水量12.78亿立方米。 2009年全市十四座大、中型水库年末蓄水量5.72亿立方米,比上年增加0.39亿立方米。平原淡水区浅层地下水年末存储量比年初减少0.14亿立方米。 2009年全市总供用水量23.37亿立方米,比上年偏多1.04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源供水量17.21亿立方米,包含引滦水量5.76亿立方米,引黄水量1.38亿立方米;地下水源供水量6.01亿立方米;深度处理的再生水回用量0.12亿立方米;海水淡化量0.03亿立方米。按用水项目划分,生产用水量18.94亿立方米,生活用水量3.34亿立方米,生态用水量1.09亿立方米。 2009年全市人均用水量190立方米,万元GDP用水量31立方米。 2009年全市自来水供水量6.28亿立方米,售水量5.21亿立方米,管网漏失率15.7%。 2009年全市用水消耗量15.65亿立方米,耗水率67%。 2009年全市废污水排放量 5.57亿吨。2009年全市地表水水质监测河长1652.8公里,其中Ⅱ类水河长69.3公里,占评价河长的4%,Ⅲ类水32.2公里,占评价河长的2%,Ⅳ类河长68.5公里,占评价河长的4%,V类河长92.1公里,占评价河长的6%,劣V类河长1390.7公里,占评价河长的84%,全市河流污染比较严重。 主要饮用水源地于桥水库、尔王庄水库符合Ⅲ类水标准,水质良好,处于轻度富营养化。

2016年陕西省水资源公报

前 言 《陕西省水资源公报》是陕西省水利厅定期向各级政府、社会 各界通报上年度全省水资源数量、质量和开发利用情况的专业性 年报。旨在为政府有关部门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向社会公布 我们赖以生存的水资源状况,呼唤全社会关注水资源、珍惜水、 保护水,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开发、高效利用和有效保护。 批 准:王拴虎 审 定:张玉忠?王建杰 审 核:程子勇?吴?萍 审 查:龙正未?赵?洁?王清发 编 制:田宏伟?葛芬莉?刘小学?陈芳丽?薛亚莉 张春玲?古明兴?王?杰?张宏斌?杨建宏 靳姗姗?王灵灵?李润武?鱼晓利?赵丽云 张瑞萍?刘?莎?柴?娟?王?芳?艾?超? 陈?博?云亚静 主办单位:陕西省水利厅 编制单位:陕西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 陕西省地下水管理监测局 陕西省水资源管理办公室

一?综述 陕西地跨黄河、长江两大流域,总面积20.56万平方公里。其中黄河流域13.33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64.8%;长江流域7.23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35.2%。 2016年陕西省平均年降水量为626.2毫米,折合降水总量1287.49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减少4.6%,属平水年。 水资源总量为271.48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减少了35.9%,其中:地表水资源量249.17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107.39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与地表水资源重复计算量85.08亿立方米。 各类供水工程总供水量90.83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供水量55.53亿立方米,占总供水量的61.13%,地下水供水量33.28亿立方米,占总供水量的36.64%,其他水源供水量为2.02亿立方米,占总供水量的2.23%。 各部门总用水量90.83亿立方米,比上年减少0.33亿立方米,减少了0.4%,其中地表水用水量55.53亿立方米,较上年减少0.47亿立方米,减少了0.8%。农灌用水量48.06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52.91%;林牧渔畜用水量为9.56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10.53%;工业用水量13.69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15.07%;居民生活用水量13.27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14.61%;城镇公共及生态环境用水量为6.25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6.88%。 全省总耗水量为54.63亿立方米,平均耗水率为60.1%。其中地表水耗水量为34.84亿立方米。 2016年全省废污水排放总量11.210亿吨,其中:第二产业废水排放量5.172亿吨,第三产业废污水排放量1.299亿吨,城镇居民生活废污水排放量4.739亿吨。全省排入江河的废污水总量为9.771亿吨。 全省河流水质评价结果:在7524.1公里评价河长中,全年平均Ⅰ~Ⅲ类水质河长占71.1%,比2015年增加1.6%;Ⅳ~Ⅴ类水质河长占18.7%,比2015年增加3.4%;劣Ⅴ类水质河长占10.2%,比2015年减少5.0%。

2013年重庆市水资源公报

重庆市水资源公报 CHONGQING WATER RESOURCES BULLETIN 2013 重庆市水利局 二○一四年五月

前言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极为重要的保证。 重庆市水行政主管部门按年度编发《重庆市水资源公报》(以下简称《公报》),定期向社会公布我市上一年度水资源的情势,为政府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提供数据支撑,为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提供指导,为提高我市水资源及水环境承载能力提供基础资料,以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编制《公报》的基础资料,主要来源于市水利局、市统计局、市环保局、市经信委、市市政委、市规划局、市国土房管局、长江上游水文水资源勘测局等部门,技术规范采用《水资源公报编制规程》(GB/T 23598―2009)。《公报》在编制过程中得到了相关市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与帮助,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目录 一综述 (1) 二水资源量 (3) 三蓄水动态 (10) 四供用水量 (12) 五水资源质量 (15) 六综合分析 (17) 七重要水事 (19)

一综述 重庆市位于长江上游,幅员面积82401平方公里。境内河流纵横,长江自西南向东北横贯市境,北有嘉陵江,南有乌江汇入,形成向心的、不对称的网状水系。境内流域面积大于10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274条,其中流域面积大于100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42条。 降水量2013年全市平均降水量1063.6毫米,折合年降水量876.43亿立方米,比上年偏少1.57%,比多年平均降水量减少10.18%,属偏枯年份。 水资源量2013年全市地表水资源量为474.34亿立方米,比上年偏少0.53%,较多年平均值偏少16.45%。 蓄水动态2013年全市大中型水库年末总蓄水量49.4209亿立方米,比上年末减少2.0850亿立方米,下降4.05%。 供用水量2013年全市总供用水量为83.9066亿立方米,比上年增加1.17%。 用水指标2013年全市人均用水量为283立方米,万元GDP用水量为66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为77立方米,居民生活人均日用水量为128升,农田灌溉亩均用水量为270立方米,城镇公共人均日用水量

2020广州市二模文综地理试题+Word版含答案

2020年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二) 文科综合(地理部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奶牛场倒牛奶是书本里讲述“大萧条”时提到的标志性事件。新冠疫情下,这一幕正在美国东北部重新上演—威斯康星州、密歇根州、宾夕法尼亚州等地的奶农陆续开始把牛奶倒入下水道、池塘、农田。但是,美国不少超市里的牛奶却开始缺货,一些超市甚至开始“限购”。据此完成1-3题。 1.倾倒牛奶的地区主要集中在() A.落基山麓 B.五大湖沿岸地区 C.西部海岸 D.墨西哥湾的沿岸 2.奶牛场既倾倒牛奶又产奶的最主要原因是() A.奶牛产奶的生产特点 B.失业救济人口大增 C.牛奶易变质、难储存 D.气候异常冬季高温 3.一方面奶牛场倾倒牛奶,另一方面城市牛奶短缺的原因是() A.维持市场价格 B.恐慌心理抢购 C.市场供大于求 D.产业链被中断 森林系统水源涵养能力由林冠截留能力、枯落物最大持水能力、土壤蓄水能力等各部分所组成(如下图所示),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南方流城森林的林冠截留能力、土壤蓄水能力约是北方流域的二倍;而森林枯落物最大持水能力则相反。据此完成4-5题。 4.南方森林枯落物最大持水能力较北方 小,这是因为南方() A.枯落物分解较快 B.山地多,平地少 C.林冠截留雨水多 D.常绿林,不落叶 5.北方土壤蓄水能力较南方弱,最主要 原因是() A.枯枝落叶少 B.平原广大,地势较低平 C.林冠截留少 D.土壤质地疏松,粒径大 常住人口是指实际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也包括在城市居住的流动人口.2020年4月,我国发布了2019年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下表是部分省(直辖市)常住人口数据表。据此完成6-8题

2002年北京市环境状况公报

2002年北京市环境状况公报 字体:大中小【打印】来源:监测处时间:2003-06-05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十一条“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发布环境状况公报”的规定,现发布2002年《北京市环境状况公报》。 北京市环境保护局局长史捍民 2003年6月1日 中央关怀 4至5月,全国政协副主席胡启立率领调研组对我市大气质量情况进行专题调研,并提出了进一步改善首都大气环境质量的建议。 5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温家宝在考察南水北调中线北京段工程时强调,北京要管好水、用好水,发展节水型工业、节水型农业,建设节水型城市、节水型社会,保证首都的社会、经济和生态可持续发展。 9月17-20日,以全国人大环资委副主任委员张皓若为组长的全国人大调研组,对我市落实“绿色奥运”、改善环境质量情况进行调研,并提出了改进工作的意见。 12月27日,经过全市上下的艰苦努力,市区空气质量二级和好于二级天数比例提前实现年初确定的55%的工作目标。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发来贺信,表示祝贺和慰问。 综述 2002年,全市认真贯彻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座谈会和第五次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精神,积极开拓创新,努力落实国务院批复的《北京市环境污染防治目标和对策》(1998-2002年),以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为重点,以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为主线,强化环境监督管理,全面推进环境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与建设工作,实现了全年环境质量改善目标。 2002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为3130.0亿元,总人口达到1423.2万人,能源总消耗4510.7万吨标准煤。首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城市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居环境有较大改善,市民生活质量不断提升。但同时,耗煤量过大、机动车快速增加、水资源紧缺、城市建设规模扩大等因素,依然严重制约着首都环境质量和生态状况的迅速改善。

江苏省2002年水资源公报

江苏省2002年水资源公报 2002年水资源公报 一、来水分析计算 (一)降水量 2002年全省平均降水量922.2mm,折合降水总量941.4亿m3,比多年平均(1956 ~2002年系列)偏小7.3%,比2001年偏大6.0%,在1956至2002年降水量系列排列中居第33位,属于偏枯年。 全年降水量地区分布不均匀,实测年降水量最大为太湖湖西区成章站 1926.4mm,最小为丰沛区徐鲍庄站385.6mm,前者为后者的5.0倍,年降水量等值线变幅在600~1600mm,其中,徐州丰沛和沂北地区雨量较小,在400~600mm之间,淮河流域大部分地区在600~1000mm之间,长江干流及太湖东部地区在 1000~1400 mm之间,太湖湖西山区雨量较大,在1600mm以上。与多年平均比较,年降水量淮河流域偏小20.0%,长江下游干流区偏大6.6%,太湖区偏大13.9 %,各行政分区降水量大部分比多年平均偏小,其中,连云港市、徐州市和宿迁市分别偏小30.1%、28.3%和24.3%,而镇江市、苏州市和常州市则比多年平均偏大 17.5%、15.9%和15.1%。 2002年降水量年内分布悬殊,汛期(5~9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比值一般在50%到80%之间,平均为63.7%,其中,沂沭泗流域平均为79.1%,淮河中上游为70.5%,淮河下游区为61.7%,长江下游干流为58.5%,太湖流域为58.1%。今年我省淮河以南地区6月19日入梅,7月8日出梅,梅期长19天,较常年梅期短2天。沿江苏南地区梅雨量为173.8mm,比常年梅雨量偏少17%。 (二)地表水资源量

2002年全省地表水资源量185.72亿m3,相当于年径流深181.9mm,比2001年地表水资源量181.41亿m3多4.31亿m3,比多年平均(1956~2002年系列)地表水资源量253.19亿m3偏小26.6%,在1956~2002年系列中排第31位。流域分区地表水资源量与多年平均值比较,淮河流域偏小62.5%,长江下游干流偏小1.7%,太湖流域偏大33.2%。 年径流深地区分布很不均匀,除洪泽湖和骆马湖等大水体外,北部的丰沛区仅为12.1mm,为我省三级水资源分区中的最小值,最大值出现在太湖流域的湖西区,为464.9mm。从行政分区上看,苏锡常镇地区一般均在420mm以上,而徐连淮宿地区仅在50~80mm左右。年径流的年内分配亦很不均匀。全省产生径流的月份,苏南地区除1、10、11月不产流外,其余月份均有径流产生,而苏北地区则主要在4~8月及12月6月中产生径流,其余月份产流量极少。 2002年全省入境水量(不含长江)为281.75亿m3,其中沂沭泗入境3.71亿 m3,淮河上中游入境235.2亿m3,淮河下游入境2.36亿m3,长江下游干流区入境约7.78亿m3,浙江太湖及浦南入境32.70亿m3。全省出境水量(除入海水量)为太湖区的66.47亿m3、固城石臼湖区的6.77亿m3以及南水北调出省水量0.59亿 m3。 2002年全省入海水量为218.03亿m3,其中,沂沭泗66.42亿m3,淮河下游区124.69亿m3,长江下游干流区26.92亿m3。全省入江水量为158.84亿m3,其中淮河流域76.17亿m3,长江干流24.68亿m3,太湖流域57.99亿m3。全省引江水量为196.99亿m3,其中淮河流域76.97 亿m3,长江干流50.64亿m3,太湖流域69.38亿m3。 2002年长江干流大通站年径流量9926亿m3,洪泽湖出湖水量为185.15亿 m3,骆马湖出湖水量为0.23亿m3。 (三)地下水资源量

2001年黄河水资源公报

2001年黄河水资源公报 黄河流域(包括黄河内流区,下同)总面积79.5万km2,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九省(区)。全河划分为兰州以上、兰州至头道拐、头道拐至龙门、龙门至三门峡、三门峡至花园口、花园口以下、黄河内流区等流域分区。 2001年黄河流域平均降水量为404.0mm,折合降水总量3210.46亿m3,较常年偏少9.4%。花园口站以上地区水资源总量为416.46亿m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323.33亿m3,地下水资源量316.90亿m3,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量之间的重复计算量223.77亿m3。 2001年黄河总取水量为474.55亿m3,其中地表水取水量为336.79亿m3。黄河总耗水量为361.79亿m3,其中地表水耗水量为265.15亿m3。 2001年黄河流域废污水排放总量为41.35亿t,其中工业废水29.56亿t。2001年黄河流域水质评价河长7497km,其中:Ⅱ、Ⅲ类水河长为2380km,Ⅳ类水河长为1976km,Ⅴ类、劣Ⅴ类水河长为3141km。 2001年重要水事:(1)黄河在特大干旱年再次实现全年不断流。(2)黄委启动“数字黄河”工程。(3)水利部召开黄河、黑河、塔里木河调水和引黄济津总结表彰大会。(4)汪恕诚部长提出“四不”治黄目标。(5)洛河发生氰化物污染事故。(6)水利部领导考察南水北调西线工程。(7)第16届中日水资源交流会在郑州召开。(8)黄河东平湖出现历史最高水位。(9)小浪底水利枢纽主体工程完工,拉西瓦水电站动工兴建。

一、水情概况

1.1降水 2001年黄河流域平均降水量为404.0mm,折合降水总量3210.46亿m3。与上年降水量相比,全流域平均偏多5.8%;与常年降水量相比,全流域平均偏少9.4%。流域内各分区降水量以花园口以下的525.8 mm 为最大,其次为三门峡至花园口的521.6mm;兰州至头道拐的238.3mm为最小,其次为黄河内流区的293.0mm。2001年黄河流域各分区降水量与上年及常年比较见图1 。 1.2实测河川径流量 2001年黄河干流主要水文站实测年径流量与常年相比均偏少。总体趋势是:自上游至下游,偏少幅度逐渐增大。兰州站偏少25.7%,花园口站偏少59.5%,利津站偏少86.2%。2001年黄河干支流主要水文站实测河川径流量见表1。 2001年黄河利津站实测年径流量46.53亿m3,扣除利津以下河段引黄水量5.64亿m3,黄河全年入海水量为40.89亿m3。2001年黄河干流主要水文站实测年径流量与上年及常年比较见图2。

2004年重庆市水资源公报

前言 一综述 二水资源量三蓄水动态四供用水量五水环境六重要水事七综合分析

水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极为重要的保证。 重庆市水行政主管部门按年度编发《重庆市水资源公报》(以下简称《公报》),定期向社会公布我市上一年度水资源的情势,为政府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提供指导,为提高我市水资源及水环境承载能力提供基础资料,以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编制《公报》的基础资料,主要来源于市水利局、市统计局、市环保局、市市政委、长江上游水文水资源勘测局等部门。 《公报》在编制过程中得到了市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与帮助,在此表示感谢。

一综述 重庆市位于长江上游,幅员面积82403平方公里。境内河流纵横,长江自西南向东北横贯市境,北有嘉陵江,南有乌江汇入,形成向心的、不对称的网状水系。境内流域面积大于10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207条,其中流域面积大于100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40条。 降水量2004年,全市年平均降水深1196.6毫米,折合年降水总量985.97亿立方米,比上年偏少2.7%,比多年平均值偏多1.0%,属平水年份。 水资源量 2004年,全市当地地表水资源量为558.77亿立方米,比上年偏少5.4%,比多年平均值偏少1.6%。 蓄水动态 2004年,全市大中型水库总蓄水量12.8833亿立方米,比上年增加7.5%。 供用水量 2004年,全市总供水量为67.4518亿立方米,比上年增加6.8%;总用水量为67.4518亿立方米,较上年增加6.8%。 用水指标 2004年,全市人均用水量为215立方米/年,万元GDP用水量为253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为330立方米,人均生活用水量为96升/日,农业亩均用水量为231立方米,城镇公共人均用水量为49升/日。 河流水质 2004年,长江、嘉陵江、乌江、涪江和渠江(以下简称“五江”)共计1288公里河长水质评价结果表明:若排除

广东省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细则

广东省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细则 根据《印发广东省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暂行办法的通知》(粤办函〔2012〕52号)的要求,为全面评估考核各地级以上市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三条红线”目标完成情况,并发挥评估考核的推动、激励和约束作用,推动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确保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保护主要目标的实现,特制定本细则。 一、适用范围 本细则适用于省政府对全省21个地级以上市实行最严格水资源 管理制度目标完成情况、制度建设和措施落实情况的考核。考核对象为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 二、组织机构 省水利厅会同省发展改革委、经济和信息化委、教育厅、监察厅、财政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环境保护厅、住房城乡建设厅、农业厅、审计厅、统计局、物价局、质监局等有关部门组成省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考核组,开展考核、评分工作。 省水利厅牵头负责我省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工作,省节约用水办公室负责考核工作的综合协调和日常事务。 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负责本市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的自查并配合省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考核组的考核工作。 三、考核内容 (一)考核内容为各地级以上市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目标任务和分阶段工作任务完成情况。重点考核用水总量控制指标、用水

效率控制指标、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指标等最严格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重要指标完成情况。 (二)考核指标和标准。考核分为指标考核、工作测评和公众评价三部分,具体指标和标准分别为: 1.考核指标。2011~2015年广东省最严格水资源管理控制指标分为3大项9个指标,即用水总量控制指标、用水效率控制指标、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指标,其中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包括用水总量、生活和工业用水量、地下水开采量等3个指标;用水效率控制指标包括万元GDP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等3个指标;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指标包括主要江河湖库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城镇供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跨地级以上市河流交接断面水质达标率等3个指标。其中水功能区考核名录、指标以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城镇供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由省水利厅分年度下达;跨地级以上市河流交接断面水质达标率由省环境保护厅下达。指标考核的具体方法见附录1。 2.工作测评。2011~2015年各地级以上市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工作测评分为用水总量管理、用水效率管理、水资源保护、政策法规及体制建设、信息化及人才队伍建设等5个方面。工作测评的具体方法见附录2。 3.公众评价。每年通过省政府门户网站开展网络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重点调查公众对所在地级以上市水资源管理、节约与保护等工作的满意程度。公众评价的具体方法见附录3。

江苏省人大会常委会公告(2003)第 25 号 江苏省水资源管理条例

江苏省水资源管理条例 江苏省人大会常委会公告(2003)第25号 《江苏省水资源管理条例》已由江苏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于2003年8月15日修订,现将修订后的《江苏省水资源管理条例》公布,自2003年10月1日起施行。 2003年8月15日 江苏省水资源管理条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开发、利用、节约、保护、管理水资源,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水资源,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 第三条开发、利用、节约、保护水资源,应当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利用、讲求效益,发挥水资源的多种功能,协调好生活、生产经营和生态环境用水。 第四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工作,并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增加财政投入,加强水工程建设,促进水环境改善。 第五条省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省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监督工作。 市、县(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规定的权限,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监督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的有关工作。 第六条单位和个人依法取得的水资源使用权以及其他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单位和个人有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的义务。 在开发、利用、节约、保护、管理水资源等方面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由地方人民政府给予奖励。 第二章水资源开发利用 第七条水资源规划是开发、利用、节约、保护、管理水资源和防治水害的基本依据,应当按照流域、区域统一制定。 编制水资源规划应当在对水资源科学考察、调查评价和分析的基础上,按照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合理安排生活、生产经营和生态环境用水。

中国水资源公报1997

1997年中国水资源公报(节录) 1997-01-01 1997年中国水资源公报(节录) 一、水资源量 降水量1997年全国面平均降水量613毫米,折合年降水总量为58169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值少4.2%,属平水年份。降水量的地区分布特征是:长江以北大部分地区偏少,长江以南大部分地区偏多,属北枯南丰型。各流域片年降水量(见表1)与多年平均值相比:松辽片少11.4%,海河片少33.0%,黄河片少27.4%,淮河片少19.5%,长江片少5.7%,珠江片多20.4%,东南诸河片多17.8%,西南诸河片少1.4%,内陆河片少16.5%。 表1 1997年流域分区水资源量单位:亿立方米

注:地下水资源量缺上海和西藏。 地表水资源量指地表水体的动态水量,用天然河川径流量表示。1997年全国地表水资源量26835亿立方米,折合年径流深为283毫米,比多年平均值多2.2%。各流域片地表水资源量(见表1)与多年平均值比较:松辽片少18.6%,海河片少54.5%,黄河片少42.5%,淮河片少43.1%,长江片少4.1%,珠江片多36.7%,诸河片多23.1%,西南诸河片少2.0%,内陆河片少4.7%。 1997年,从新、内蒙古、桂、滇、藏5省(区)边境流入国境的水量共309亿立方米,从新、滇、藏3省(区)流出流出国境的水量共5606亿立方米,从辽、吉、黑、内蒙古4省(区)流入国际界河的水量共972亿立方米。1997年 全国入海水量17362亿立方米,其中北方松辽、海河、黄河和淮河4片的入海水量为373亿立方米,南方长江、珠江和东南诸河3片的入海水量为16989亿立方米。 地下水资源量指当地降水和地表水体补给的地下含水层的动态水量。扣 除水面面积和矿化度大于2克/升的咸水面积后,全国地下水计算总面积为823 万平方公里(缺上海和西藏),1997年地下水资源量为6942亿立方米,各流域片的地下水资源量见表1。 北方五大流域片1997年地下水资源量为2242亿立方米(缺西藏羌塘内陆河),比上年减少11.2%。其中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为1325亿立方米,加上井灌回归 补给量后的总补给量为1402亿立方米,比上年减少13.2%。与上年比,各流域 片平原区地下水总补给量的增减情况是:海河片减少41.9%,淮河片减少21.4%,黄河片减少11.1%,内陆河片减少7.5%,仅松辽片增加1.8%。

重庆市2005年水资源公报

重庆市水资源公报CHONGQING WATER RESOURCES BULLETIN 2005 重庆市水利局 二OO六年五月

前言 一综述 二水资源量三蓄水动态四供用水量五水环境六重要水事七综合分析

水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极为重要的保证。 重庆市水行政主管部门按年度编发《重庆市水资源公报》(以下简称《公报》),定期向社会公布我市上一年度水资源的情势,为政府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提供指导,为提高我市水资源及水环境承载能力提供基础资料,以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编制《公报》的基础资料,主要来源于市水利局、市统计局、市环保局、市市政委、长江上游水文水资源勘测局等部门。 《公报》在编制过程中得到了市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与帮助,在此表示感谢。

一综述 重庆市位于长江上游,幅员面积82403平方公里。境内河流纵横,长江自西南向东北横贯市境,北有嘉陵江,南有乌江汇入,形成向心的、不对称的网状水系。境内流域面积大于10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207条,其中流域面积大于100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40条。 降水量2005年,全市年平均降水深1131.1毫米,折合年降水总量为932.03亿立方米,比上年偏少5.47%,比多年平均值偏少4.48%,属平水年份。 水资源量 2005年,全市当地地表水资源量为509.77亿立方米,比上年偏少8.77%,比多年平均值偏少10.21%。 蓄水动态 2005年,全市大中型水库总蓄水量16.5298亿立方米,比上年增加1.78%。 供用水量 2005年,全市总供水量为71.1572亿立方米,比上年增加 5.49%;总用水量为71.1572亿立方米,较上年增加5.49%。 用水指标 2005年,全市人均用水量为254立方米/年,万元GDP用水量为232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为322立方米,人均生活用水量为110升/日,农业亩均用水量为240立方米,城镇公共人均用水量为40升/日。 河流水质 2005年,长江、嘉陵江、乌江、涪江和渠江(以下简称“五江”)共计1195公里河长水质评价结果表明:若排除

2018年常州市水资源公报-发布版1210

常州市水资源公报C H A N G Z H O U W A T E R R E S O U R C E S B U L L E T I N 2018 常州市水利局 江苏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常州分局

目录 一、综述 (1) 二、水资源量 (1) 三、蓄水动态 (3) 四、水资源利用 (5) 五、水资源质量 (6)

一、综述 2018年,全市年降水量1240.0mm,折合降水总量53.57亿m3。 全市水资源总量20.52亿m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17.24亿m3,地下水资源量3.28亿m3。 全市总用水量25.76亿m3;总耗水量11.65亿m3,占总用水量的45.2%(即耗水率)。 全市125个水功能区,76个达标,达标率为60.8%,其中河流水功能区达标率53.8%,湖库水功能区达标率100%。59个考核水功能区,48个达标,达标率为81.4%,比2017年上升5.1个百分点。 二、水资源量 (一)降水量 全市年降水量1240.0mm,折合降水量53.57亿m3,比2017年偏少2.7%,比多年平均偏多8.1%。 各行政分区中,常武地区、金坛区、溧阳市年降水量均较多年平均偏多,分别较多年平均值偏多5.6%、8.3%、13.4%。各行政分区年降水量见表1,各行政分区年降水量与上年、多年平均比较见图1,全市年降水量等值线图见图2。 表1 全市年降水量表

图1 各行政分区年降水量与上年、多年平均比较 图2 全市年降水量等值线图 (二)地表水资源量 全市地表水资源量17.24亿m3,相当于年径流深399.1mm,比2017年地表水资源量减少19.5%,比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增加6.7%。

天津滨海新区湿地水质与底质质量特征

天津滨海新区湿地水质与底质质量特征* 张发阔1,谢华生2,刘红磊3,邵晓龙3,孙贻超3,檀翠玲3, 江文渊3,袁敏3,李莉3,刘琼琼3,于丹3,郁滨赫4 (1.天津工业大学,天津300387;2.天津市环境保护局,天津300191; 3.天津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天津300191;4.天津师范大学,天津300074) 摘要:通过取样分析对天津滨海湿地水体质量与底质特征进行考察,结果表明:以氮磷为代表的水体富营养化问题严重,除北大港水库和大港苏家园湿地水质较好,属Ⅳ类外,其它均属(劣)Ⅴ类;滨海湿地底质盐碱化严重,湿地pH范围为7.79 8.22,均为弱碱性;全盐量(TDS)除北大港水库为中度盐碱化(3724mg/kg)外,其它湿地TDS为4792 22980mg/kg,均为重度盐碱化;相比前人研究结果,天津滨海湿地水体TN和TP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底质变化则不明显,均存在严重的氮磷污染。 关键词:滨海湿地;环境质量;水质;沉积物;天津 中图分类号:X1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K)13088(原1002-1264)(2013)01-0041-03 Sediment and Water Quality Characteristics of Wetlands in Tianjin Binhai New Area ZHANG Fa-kuo1,XIE Hua-sheng2,LIU Hong-lei3,SHAO Xiao-long3,SUN Yi-chao3,TAN Cui-ling3,JIANG Wen-yuan3,YUAN Min3,LI Li3,LIU Qiong-qiong3,YU Dan3,YU Bin-he4 (1.Tianjin Polytechnic University,Tianjin300387,China;2.Tianji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Bureau,Tianjin300191,China;3.Tianjin Academy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Tianjin300191,China; 4.Tianjin Normal University,Tianjin300074,China) Abstract:In this study,both the sediment and above water were investigated by means of sampling in several represen-tative wetlands in Tianjin Binhai New Area.Result revealed a certain degree of eutrophication for these bodies.Water quality of Beidagang Reservoir and Sujiayuan wetland could be classified as IV water quality standards,better than the others.Sediment pH value ranged from7.79to8.22,indicating a certain degree of salinization.Sediment TDS content of Beidagang Reservoir was about3724mg/kg,less than those of the others(4792 22980mg/kg).Compared with previous studies,amelioration can be found for water quality,with sediment essentially unchanged. Key words:coastal wetland;environment quality;water quality;sediment;Tianjin 天津地处海河下游,湿地资源丰富,占天津国土总面积的20.87%[1],但随着区域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天津滨海新区水资源短缺以及水体富营养化问题日趋严重[2,3];同时,由于蒸发量远高于补水量,浅层地下水盐度逐渐加重,土壤盐渍化加剧,导致滨海湿地严重退化[4],区域水生态承载力进一步降低。湿地的急剧萎缩,严重影响了滨海湿地对水资源调控和水环境的净化作用,使得区域水系统自我修复能力迅速降低,水生态环境呈现以污染型、富营养型为标志的退化现象[5]。 针对滨海湿地及其生态系统退化加速等问题,选择海河流域下游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滨海湿地,以水质、底质采样分析为基础,分析滨海湿地水质和底质历史演变及现状特征,以期为天津滨海湿地生态环境修复提供理论依据。 1材料和方法 1.1采样点设置 采样点为海河流域下游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滨海湿地:北塘水库、营城水库、北大港水库、永定新河口、独流减河口、青静黄河口、大港湿地和开发区泰达再生水景观河道。具体的采样区域和采样点分布见图1。 采样日期为2011年7—8月,采样时每块采样区域设置5个采样点,分别采集水质和底质样品。 14 第26卷1期2013年2月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URBAN ENVIRONMENT&URBAN ECOLOGY Vol.26No.1 Feb.2013 *基金项目: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咸化水体水生植物生态修复关键技术研究”(201001076)收稿日期:2012-11-30;修订日期:2012-12-2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