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海底两万里》阅读交流展示教学设计
人教语文七年级下册《六单元 : 名著导读 《海底两万里》:快速阅读》公开课教案_25

《海底两万里》:快速阅读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诺第留斯号”潜水艇的航行路线,概述航行主要事件。
2.掌握快速阅读的读书方法。
3.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自然的热情。
教学重点:1.了解“诺第留斯号”潜水艇的航行路线,概述航行主要事件。
2.掌握快速阅读的读书方法。
教学难点:学会和运用快速阅读的方法,养成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
教学方法:自主阅读法圈点勾画法课前准备:PPT课件阅读检测材料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出示学习目标(一)情境导入曾经有这样一个人:在人类还没有发明电报的时候,他小说中的人物已经在用电报传递信息;在人类还没制造出飞机的时候,他小说中的人物已经驾驶直升机来往;在人类还没着手登月工程的时候,他小说中的的人物已经坐在一颗大炮弹里,被巨炮发射到月球上……这个人就是法国的科幻小说家儒勒·凡尔纳。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他的“海洋三部曲”之一《海底两万里》。
(二)出示学习目标1.了解“诺第留斯号”潜水艇的航行路线,概述航行主要事件。
2.通过圈点勾画法,掌握快速阅读的读书方法。
二、检查阅读情况,了解本书内容1.正确理解书名“海底两万里”:在海底作了两万里的环球探险旅行。
而不是“在海底两万里深处旅行”。
2.连线理清人物仆人尼摩捕鲸手阿龙纳斯法国博物学家康塞尔潜水艇“诺第留斯”号船长尼德·兰3.旅行路线(根据书目看地图)太平洋→印度洋→红海→地中海→大西洋→南极海域→大西洋→北冰洋根据“诺第留斯号”潜水艇的航行路线,概述航行主要事件。
三、快速阅读指导及训练(一)快速阅读方法指导:1. 抓住关键信息和主要线索,挑重要、感兴趣的内容跳读;2. 集中精力,高度专注;3. 采用默读,每分钟不少于400字;4. 视域要宽,不回读;5. 圈点勾画标识,再读可提速;(二)快速阅读训练课文P158—1601. 快速阅读本章,预计8分钟左右;2. 圈点勾画标识有用信息(数字、工具、重要事件);3.完成速读检测环节一跳读课文P158—160,完成速读检测环节二4.阅读后能简要复述本章内容并对“我”进行简要点评;5.师生交流阅读感受。
《海底两万里》教案(通用5篇)

《海底两万里》教案《海底两万里》教案(通用5篇)《海底两万里》教案篇1教学目标1.通过对《海底两万里》的阅读指导,进一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2.学会并运用课外阅读的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感受小说中精彩的人物描写。
教学重点学会并运用课外阅读的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学难点感受小说中精彩的人物描写。
课时安排:两课时课前准备1、师生共读《海底两万里》。
2、学生每人写500字左右的读后感。
一、展示导入多媒体展示片段:满地都是腔肠动物和棘皮动物。
变化不一的叉形虫,孤独生活的角形虫,纯洁的眼球虫,被人叫作雪白珊瑚的耸起作蘑菇形的菌生虫,肌肉盘贴在地上的白头翁(海葵)……布置成一片花地。
师:这两个片段有没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它们出自哪部作品?《海底两万里》知识点汇编《海底两万里》是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创作的长篇小说,是“凡尔纳三部曲”(另两部为《格兰特船长的儿女》和《神秘岛》)的第二部。
二、了解作家作品:作者:儒勒凡尔纳(1828-1905)是法国科幻小说家,被誉为“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
凡尔纳的三部曲:第一部是《格兰特船长的儿女》第二部是《海底两万里》第三部是《神秘岛》简述《海底两万里》内容。
答:故事发生在1866年,海洋中出现了一种不知名的怪物,阿龙纳克斯教授作为一名海洋动物的专家,随远征队去剿灭怪物,不料却掉入海中,被怪物一艘名为“鹦鹉螺”号的潜艇所救。
于是,他和神奇的尼摩船长开始了一段惊险、神奇的海底旅行。
他们登上从未有人到达过的南极;目睹了海底火山喷发的壮观景象及凄惨的海底沉船;领略了美丽而又充满危险的海底世界......三、经历险情说说诺第留斯号潜艇的人们在海底航行中遭遇了那几次危险,如何化险为夷的。
(至少说两次,要求说出具体位置和危险)①他们在印度洋的珠场和鲨鱼展开过搏斗,捕鲸手兰德手刃了一条凶恶的巨鲨(同鲨鱼搏斗)②他们在大西洋里和章鱼进行血战,一名船员惨死(章鱼袭击)化解:勇敢下船与章鱼搏斗③鹦鹉螺号在珊瑚礁上搁浅,全船人员受到巴布亚土著的袭击(搁浅、土人围攻)化解:几天后潮水上涨才托先离开:没有还击,在扶手上通电把土人逼离开了④在南极鹦鹉螺号被厚厚的冰层困住,艇内缺氧,艇上的人几乎不能生还(冰山封路)化解:尼摩船长决定用艇撞开冰墙⑤小说最后,鹦鹉螺号陷入迈尔海峡的漩涡,阿龙纳斯和捕鲸手、仆人乘坐小艇成功逃生,尼摩船长和他的成员生死未卜(陷入海峡漩涡)四、路线从太平洋出发,经过珊瑚岛、印度洋、红海、地中海、进入大西洋、南极五、一句话评价科学与幻想之旅六、这艘潜艇是如何建造出来的?由尼摩船长设计,从不同国家订购材料,然后在大洋中一个荒岛上装配好。
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名著导读:《海底两万里》:快速阅读》优质课教案_3

名著导读《海底两万里:快速阅读》读书交流展示活动课教学设计活动目的:1、用不同的形式交流展示自己的阅读收2、了解《海底两万里》主要内容,认识主要人物,理解主题思想,欣赏艺术特色。
有自己的感悟和思考。
3、掌握快速阅读的方法,提高阅读效率。
活动重点:1、快速阅读的方法2、小说的主要内容、主要人物、主题思想、艺术特色活动过程导语:一艘潜水艇,一个神秘的船长,一个学富五车的科学家,一年的时间,纵横海底两万里,为我们演绎出一个个故事,展现出一幅幅画面,气象万千,引人入胜。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畅游《海底两万里》活动一:故事情节展示柴佳玥讲故事《冰山封路》肖量天张天恩航海日记活动二:人物形象交流巨冰冰贾清琼《写给朋友的一封信》介绍尼莫船长活动三:丰富的知识性方令人组的知识竞赛宇佳旻的航海地图绘制讲解活动四:片段朗读《神秘的海底世界》朗读者:赵晟普《神奇的鹦鹉螺号》朗读者:段星宇活动五:精彩的场面描写史诗韵组展示王子睿主持快速阅读方法介绍:边塞视频讲解:史诗韵《勇斗章鱼》结语:本节课大家用不同的形式交流展示了自己快速阅读《海底两万里》后的收获体会,相信大家已经掌握了快速阅读的方法,在活动中锻炼提升了自己的语文素养。
希望在今后的阅读中,继续努力,完善自己的读书方法,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特别是读整本书的能力!附:快速阅读方法1、速泛读就是指广泛阅读大量涉及不同领域的书籍,要求读得快、理解和掌握书中的主要内容就可以了。
自己首先要确定一个明确的读书定额,其定额要结合自己的实际,切实可行,可多可少。
例如每天读40页,一个学期以18周计算,你就可以读完4320页的书,以每本书约200页计算约为21本专业书籍,这样读书量可不得了哦。
2、计时阅读你在课余要养成计时阅读的习惯。
计时阅读每次进行5~10分钟即可,不宜太长。
阅读时先记下“起读时间”,阅读完毕,记下“止读时间”,即可计算出本次阅读速度。
随手记下,长期坚持,必定收到明显效果。
第六单元名著导读《海底两万里》阅读交流展示教案

-在探讨科幻小说特点时,难点在于让学生理解儒勒·凡尔纳如何将科学幻想与现实结合,以及这种写作风格对后世的科幻文学产生的影响。
-在科学概念的理解上,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理解并记忆小说中提到的如潜水艇的工作原理、海底光线的传播等专业知识。
-对于象征意义和深层主题的分析,难点在于引导学生挖掘小说背后的思想内涵,如尼摩船长的反叛精神和对现代文明的批判。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海底两万里》的基本情节。这是一部描绘鹦鹉螺号潜艇在海底探险的科幻小说,它展示了作者对海洋世界和未来科技的想象。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小说中的一些具体案例。例如,尼摩船长如何利用鹦鹉螺号的先进科技与海底生物互动,以及他们在海底火山附近的惊险经历。
3.强化思维品质:分析小说情节和人物形象,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提升思维品质。
4.增强文化自信:了解世界优秀文学作品,拓展国际视野,增强文化自信。
5.提升学习能力:学会阅读科幻小说的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理解《海底两万里》的主要情节,包括鹦鹉螺号的冒险经历、与海底生物的互动等。
另外,我也注意到有些学生对科幻小说的科学知识理解不够深入,这可能是由于他们对相关科学领域的了解不够。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加强对这部分学生的辅导,帮助他们填补知识空缺。
1.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
2.关注学生的知识背景,因材施教,帮助他们弥补知识空缺;
3.创设更多有趣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加深对科学知识的理解。
第六单元名著导读《海底两万里》阅读交流展示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六年级语文第六单元名著导读,以《海底两万里》为阅读交流内容。教学内容主要包括:
人教语文七年级下册《六单元 : 名著导读 《海底两万里》:快速阅读》公开课教案_8

《海底两万里》阅读交流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交流,再次感受小说中精彩的人物与故事,体验海底世界的惊险和神奇。
2.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学会从不同角度去探究小说中精彩的人物、情节。
3.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1.学会并运用阅读的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从不同角度去去探究小说中精彩的人物、情节和环境描写。
课前准备1.师生共读《海底两万里》。
2.学生自由组合分成多个小组从不同角度进行读书专题探究,整理好探究成果。
可以用不同形式展示。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跟随杨利伟遨游了太空,今天我们要和凡尔纳一起搭乘“鹦鹉螺号”到《海底两万里》去旅行。
二、知识竞赛(一)从内容概括、人物、情节等方面准备10道题,让各小组进行抢答。
1. 说一说:请你说说《海底两万里》讲述了怎样的故事?2. 连一连:请给人物对应的身份连线“鹦鹉螺号”船长法拉格特自然科学家康塞尔仆人尼德•兰捕鲸手尼莫“亚伯拉罕•林肯”号驱逐舰舰长阿龙纳斯3. 填一填:(1)凡尔纳是()国的科幻小说家,他是现代科幻小说的重要奠基人。
他被公认为“ ”。
(2)凡尔纳的三部曲分别是:(3).《海底两万里》中人物在印度洋的珠场和展开过搏斗,捕鲸手尼德•兰手刃了一条凶恶的巨鲨;他们在红海里追捕过一条濒于绝种的,它的肉当晚就被端上了餐桌。
4. 选一选:(1)《海底两万里》第十七章海底森林中出现的动物不正确的一项()A、海蜘蛛B、水獭C、海豚D、火鲛(2)在“鹦鹉螺号”潜水艇中之所以能自由地呼吸是因为()A. “鹦鹉螺号”将海水进行分解,从而制造氧气。
B. “鹦鹉螺号”会定期浮出水面,进行换气,并储存一些新鲜空气。
C.“鹦鹉螺号”可以利用一些海底植物制造氧……D.鹦鹉螺号上有储存着取之不尽的新鲜空气。
5. 下列是“诺第留斯号”在海底遇到的险情和化解方法,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珊瑚礁上搁浅时,他们等到几天后潮水上涨才脱险离开。
统编版七下语文 第六单元 名著导读《海底两万里》 快速阅读 教案设计

《海底两万里》名著阅读课教学设计(阅读交流课)教学目标:1. 分析尼摩艇长这一人物形象,感受小说塑造这一人物的意义。
2. 进一步理解科幻小说的特点。
3. 精彩片段阅读,提升阅读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 分析尼摩艇长这一人物形象,感受小说塑造这一人物的意义。
2. 理解科幻小说的特点,尤其是它的科学性和幻想性。
教学难点:分析尼摩艇长这一人物形象,感受小说塑造这一人物的意义。
课前准备:师生共读完《海底两万里》全书。
教学过程:一、展示导入:多媒体展示片段:满地都是腔肠动物和棘皮动物。
变化不一的叉形虫,孤独生活的角形虫,纯洁的眼球虫,被人叫作雪白珊瑚的耸起作蘑菇形的菌生虫,肌肉盘贴在地上的白头翁……布置成一片花地;再镶上结了天蓝丝绦领子的红花石疣,散在沙间像星宿一般的海星,满是小虫的海盘车,这一切真像水中仙女手绣的精美花边。
朵朵的花彩因我们走路时所引起的最轻微的波动而摆动起来。
1.选段出自(填书名),文中的“我们”是(至少填两个人名)。
2.下列情节出自本书的有()A.孤身斗舰队,奇招灭火灾 B.风暴中偏航,麦田里获救C.流落荒岛,自建家园 D.海底观美景,洋面见海难二、阅读体验:1. 畅言读后感在你的阅读过程中,这部作品中有哪些地方吸引着你?学生畅言读后感。
示例:“一千克的海水有百分之九十六点五是水,百分之二点七左右是氯化钠,其余的就是小量的氯化镁、氯化钾、溴化镁,硫酸镁和石碳酸”。
评:通过尼摩船长这句话我们可以体会出海水中分的丰富,数字描写非常精确,所以体现出尼摩船长知识的渊博。
2.从刚才同学的赏析中你能归纳出这部小说的特点吗?学生归纳,教师作预设性小结:科学与幻想巧妙结合:科学方面涉及海洋生物、气象、地理等方面的丰富知识。
如阿基米德浮力定律、光的折射和亮度等物理知识;形形色色的软体动物和海带,斑驳密集的珊瑚王国等海洋生物知识。
幻想方面:本书写于1870年,那时世界上还未研制出潜水艇,海底世界到底如何无人知晓,本书的作者儒勒·凡尔纳幻想出尼摩船长研制了潜水艇并带阿龙纳斯教授一行游览了长达两万里的海底世界,观赏到海底五彩缤纷的美景。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第六单元名著《海底两万里》教案

此外,通过本次教学,我发现学生们在分析人物性格和心理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在讲解尼摩船长等角色时,我尝试引导学生从小说中的细节描写入手,但效果并不理想。因此,我打算在接下来的教学中,运用更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角色扮演、心理分析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物特点。
3.精读课文:深入阅读《海底两万里》中的重点章节,如“神秘的暗流”、“海底火山”等,分析其中的精彩描写和科学原理。
4.语文知识点:学习小说中的生字词、成语、俗语,提高学生的词汇量和语文素养。
5.写作特色分析:探讨儒勒·凡尔纳在《海底两万里》中的写作手法,如冒险与科学的结合、生动形象的场景描绘等。
6.思想教育:通过小说中的故事情节,引导学生树立勇敢、智慧、团结协作的品质,以及关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海底暗流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增强学生的思维品质,锻炼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够从多角度分析小说中的科学原理和冒险精神。
4.培养学生的跨学科素养,结合地理、生物等学科知识,理解小说中的海底世界,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5.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了解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科幻文学作品,拓展国际视野。
人教语文七年级下册《六单元 : 名著导读 《海底两万里》:快速阅读》公开课教案_26

《海底两万里》阅读分享课教学设计课标要求:1.对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2.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收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帮助阅读。
3.学会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教材分析:《海底两万里》是人教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名著必读书目,是法国科幻小说家儒勒·凡尔纳的“海洋三部曲”之一,是一部出色的科幻小说。
小说从海面上“怪兽”出没,频频袭击各国海轮,使市民人心惶惶开始,到鹦鹉螺号被大西洋旋涡吞没为止,整部小说悬念迭出,环环相扣。
由主人公阿罗纳克斯教授带着读者一起走进了奇妙的海底世界,随着尼摩艇长乘风破浪,一往无前,遨游海底两万里。
小说设想了潜水艇的强大功能,描绘了奇幻的海底世界,体现了人类自古以来渴望上天下海、自由翱翔的梦想,也显示了作者非凡的想象力。
学情分析:七年级上学期阅读《朝花夕拾》和《西游记》两部名著时,已经对学生进行了系统的精读和跳读以及批注法的指导,学生已基本掌握了这些阅读方法。
从开学第三周开始了《海底两万里》课前导之后,便安排学生按时间阅读《海底两万里》,周一至周五每天阅读并批注一章,周末每天阅读批注两章。
阅读批注完之后,全年级开展了“绘制‘航海路线图’”比赛,班级要求学生撰写了“《海底两万里》中我最喜欢的人物”为主题的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学生阅读批注和阅读任务完成情况较好。
学习目标:1.能够在准备过程中提升能力,在分享过程中体会快乐。
2.能够对阿罗纳克斯教授、内德·兰德、孔塞伊和尼摩艇长这四个人物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
教学设想:1.学生是阅读的主体,也应该是分享阅读成果的主体。
因此本次分享课将以学生为主体,由学生主持、搜集资料、撰写发言稿、表演排练等等。
让学生在整个分享活动中提升能力,体会到学习和分享知识的乐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底两万里》阅读交流展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做批注、讲故事、举行辩论赛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促进学生落实阅读任务。
2.通过深度解读文本内容和思想,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唤起学生的科学思维和人文情怀。
教学准备
1.寒假期间老师布置学生自由阅读《海底两万里》,推荐观看电影《海底两万里》(1997年罗德哈瑞德版),开学后老师制定阅读计划,带领学生开展整本书深度阅读,播放微课《如何做旁批》,指导学生做旁批、写“读书笔记”、画思维导图。
2.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写“读书札记”、画“思维导图”、做旁批这三种形式记录阅读过程。
全班47人,每天课前三分钟,每人展示自己负责的一章旁批。
3.教学设备为电脑、实物投影,教具为电影《海底两万里》、微课《如何做旁批》,书籍《海底两万里》《神秘岛》及科幻经典绘本书籍,配套过关检测作业设计。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猜猜乐
猜猜这是谁?根据以下提示说出《海底两万里》中的人物的名称。
学生自由抢答,计分入小组。
题目及答案如下:
1.他身材高大,天庭饱满,鼻直口方,牙齿整齐,两手纤细,用看手相的说法,此人颇有灵性,与他那高傲而富有情感的心灵相得益彰,是我所见过的最完美的一个人。
(答案:尼摩船长——出自第八章《动中之动》)
2.他是法国人,是巴黎自然史博物馆的客座教授,曾出版过一部著作《海底的秘密》。
(答案:阿龙纳斯——出自第二章《赞成与反对》)
3.他是一位仆人,是个忠心耿耿的小伙子,正直的人,性格稳重,规规矩矩,为人热情,心灵手巧。
他最喜欢的是说:“悉听尊便,先生”,他对博物学的分类非常精通。
(答案:孔塞伊——出自第三章《悉听尊便,先生》)
4.他是加拿大人,体格健壮,神情严肃,不易交往,话不投机,立即变脸,凶巴巴的,谁若是惹了他,他便怒火中烧暴跳如雷。
(答案:内德·兰德——文段出自第四章《内德·兰德》)
5.“安静!”他喝令道,“迎风,满舵!倒车!”“右满舵!前进!”他大声下达命令。
又开始追逐了,他凑近我说道:“我一定要追下去,直到舰船爆炸为止!”
(答案:法拉格特舰长——出自第六章《全速前进》)
6.他的小船就在他头顶上方几英尺的地方停泊着。
他不停地潜下水来,一会儿又浮出水面。
他用脚夹着一块大石头,潜到五米左右深处,跪下去摸珠母,往网袋里放。
(答案:印度采珠人——出自第二部第三章《一颗价值千万的珍珠》)
7.水里出现了一个人,是个腰间挂着一只皮囊的潜水者,是一个在用有力的手臂奋力滑动的大活人!他不时地浮出水面去换气,消失一会儿之后,复又潜下来,出现在我的面前。
他是一位大胆的潜水者,水就是他的家!他在水里待的时间比陆地待的时间还长,不停地从一个岛游到另一个岛,一只能游到克里特岛。
(答案:尼古拉,绰号勒贝斯——出自第二部第六章《希腊群岛》)
8.他喘息着,透不过气来,拼命地叫喊着:“救命呀!救命呀!”这呼救声是用法语喊出来的。
有谁能把他从这紧紧缠绕着的触角中解救出来呢?
(答案:被巨型章鱼缠住的艇员——出自第二部第十八章《章鱼》)
9.他盘上一块倾斜成小岬角的岩石。
他默默无语地站立在上面,双手搂抱于胸前,一动不动,
目光炯炯,仿佛已经成为这篇土地的主人。
(答案:尼摩船长——出自第二部第十四章《南极》)
10.他莞尔一笑说:“就此而论,现代人并不比古代人强多少。
找到蒸汽机械动力居然要花好几个世纪!谁知道一百年之后是否还有人能够造得出第二艘“鹦鹉螺号”来啊!人类的科学进步得太缓慢了”
(答案:尼摩船长——出自第二部第四章《红海》)
【设计意图】
1.激发兴趣导入课堂,题目范围遍及整本书,借此了解学生整本书阅读的广度。
2.对话文本,判断人物,以此检查反馈学生阅读文本理解的准确度。
二、交流展示显风采
(一)1.2组学生负责绘制、介绍“鹦鹉螺号潜水艇”,全班投票评选3名“最佳设计师”。
(小小设计师展示潜艇设计图)
(二)3.4组学生负责绘制、展示“鹦鹉螺号海底航海图”,并讲解海底旅行重大事件。
全班投票评选3名“最佳航海画师” 。
(三)5.6组学生展示批注:海底科学知识、海洋知识、现实世界已实现的科学预言。
老师及时点评,全班投票评选3名“批注能手”。
(四)7.8组学生讲故事:(1)尼摩船长的“前世今生”(2)阿龙纳斯教授三人的下落(结合《神秘岛》第三部第十六章情节),八位小组长负责点评,全班投票评选3名“故事大王”。
【设计意图】
1.提供交流平台,展示学生的阅读成果,使学生体验发现的快乐和分享的乐趣。
2.引导学生再次把握科幻小说的特点:科学性+幻想性+文学性
3.引导学生三部曲小说的故事特点:形式相互独立,但情节又相互交融,阅读时可以前后相互照应,以获得更完整的故事情节和更丰富的阅读体验,激发学生自主阅读、拓展阅读的欲望,提升阅读能力。
三、各抒己见展智慧
在《海底两万里》第二部分第二十一章中,“鹦鹉螺号”潜艇在北大西洋受到一艘巡洋舰的追逐,面对敌舰的进攻,尼摩艇长下令反击,毫不留情地撞沉了战舰。
在《神秘岛》第三部第十六章的情节中,在林肯岛上,尼摩艇长对此事无法释怀,他反复问赛勒斯·史密斯“你们对我有怎样看法,先生们?”“我错了还是对了呢?”
你认为尼摩艇长的做法对了还是错了呢?一起来辩论,说出你的理由。
学生各抒己见,老师及时评价,有效发言计分入组,全班评选正反双方最佳辩手各1名。
(一起来辩论:正方三辩和反方四辩正唇枪舌剑)
【设计意图】
结合文本背景,深入分析人物形象,深度解读文本思想,挖掘其蕴藏的道德价值和精神力量。
尼摩艇长作为被压迫者,勇于反抗殖民侵略,此正义之举之后,尼摩艇长却陷入长久的自我反思,他自言“正义并不等于宽恕”,这更显其精神力量之伟大!是以暴制暴,还是另有出路,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一个道德问题、社会问题。
四、地球家园我维护
2021年4月13日上午,日本政府召开会议,决定将福岛第一核电站的冷却废水——核污水将在2023年排入大海。
2023年已到来,假如你是尼摩船长的接班人,驾驶鹦鹉螺号正经过太平洋日本海,你将会采取什么科技手段来阻止核污水扩散呢?请大胆想象,合理猜测。
学生大胆想象畅所欲言,计分入小组。
老师及时鼓励、引导总结。
【设计意图】
1. 引导学生了解科幻小说的功能——发现现实危机,超前应对化解。
科幻小说是创造性的科
学幻想、对未来可能性的探讨以及对现实问题的警示。
2. 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其家国情怀,以此唤起学生的科学思维和人文情怀。
五、推荐阅读共提升
1.颁奖:本节课得分最高的一个小组获“金牌海底战队”荣誉称号!
2.老师总结,布置作业:每位同学撰写《海底两万里》读书心得一篇,字数800字左右。
3.老师推荐群文阅读:
(1)学生到学校图书馆借阅儒勒·凡尔纳科幻绘本系列读本——《海底两万里》
《征服者罗比尔》、《地心游记》、《从地球岛月球》、《八十天环游地球》,总结儒勒·凡尔纳的科幻小说的共性。
(2)老师引导学生再次阅读路甬祥的科普作品《科学改变人类生活的119 个伟大瞬间》(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学生比较科普作品和科幻小说中的科学知识的区别。
【设计意图】
1.引导学生到图书馆借阅凡尔纳图书,鼓励学生扩展阅读领域,由课内到课外延伸。
2.引导学生撰写读后感,将近两个月来的点滴阅读收获凝结为个人阅读思想的结晶。
3.引导学生了解儒勒·凡尔纳科幻小说的共性:一.惊人的想象力与预见性。
潜水艇的发明者荷兰物理学家科尼利斯·德雷尔就是受《海底两万里》中“鹦鹉螺号”的激励,《征服者罗比尔》激发了现代直升机之父雷克尔斯基的灵感。
二科学精神。
凡尔纳的想象不是闭门造车,而是建立在充分搜集资料和科学考证的基础上,例如他创作《从地球到月球》之前,反复测算发射太空船的弹道,甚至还向教高等数学的堂兄请教,所以他笔下的情节尽管离奇,却给人真实可信的感觉。
4.使学生深刻了解科普作品与科幻小说的区别。
科普作品所述内容有一定的学科专业性,形式通俗易懂;科幻小说是通过虚构作品情节、人物、环境等,增加可读性艺术性,科幻小说中的科学不是真正的科学,而是科学在文学中的一种映像和变形,这将为九年级科幻小说的创作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