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位移观测桩设置及埋设作业指导书【可编辑】
(完整word版)2019版《普速铁路线路修理规则》

TG/GW102-2019中国铁路总公司普速铁路线路修理规则2019 年 3 月2006 年铁道部发布的《铁路线路修理规则》(铁运〔2006 〕146 号)对指导线路修理,保证线路质量,确保铁路运输安全生产起到了重要作用。
十多年来,铁路管理体制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工务“线桥结构现代化、施工作业机械化、企业管理科学化”取得了长足进步,工务维修体制改革收到了显著成效,现行《铁路线路修理规则》已不适应铁路改革和运输发展的要求。
为贯彻落实“强基达标、提质增效”工作主题,不断提高普速铁路线路维护管理水平,提升线路设备质量和设备修理效率效益,中国铁路总公司工电部组织对《铁路线路修理规则》进行了修订,并更名为《普速铁路线路修理规则》。
本规则共分十一章和八个附录,主要规定了线路设备修理工作内容及工作组织、线路设备标准和修理要求、线路设备修理主要作业要求、线路设备大修设计及预算、线路设备修理标准、线路质量评定、线路设备检查、道口看守、平面和高程控制网、附则等内容。
本规则体现了进一步深化工务维修体制改革,实行检养修分开、车间组织生产、设备分级管理以及“集中修、专业修、机械修”的精神,吸收了近年工务维修体制改革和相关科研课题研究成果,吸纳了各铁路局集团公司线路维护管理经验,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按照设备分级管理以及周期修与状态修相结合的原则,对设备修程修制、维护标准、检查评价等进行优化调整,以提高线路修理的科学性、经济性。
请各单位在执行本规则过程中认真总结经验,及时将意见反馈给中国铁路总公司工电部(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10 号,邮政编码:100844 ),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本规则技术总负责人:康高亮、王保国本规则主要起草人:赵文芳、曾宪海、郭战伟、吕关仁、吴细水、张晓阳、田新宇、杨飞、马战国、肖俊恒、王树国、蒋金洲、姜子清、田常海、胡玉堂。
本规则主要审查人:李育宏、牛道安、万坚、杨忠吉、姚冬、杨桉、孙晓南、贾跃军、冯文波、邱金帅、罗国伟、刘丙强、涂文靖、刘维帧、刘秀波、唐文龙、孟亮、江广坤、马生、闵国石、李明、雷重振、代永波、奚绍良、詹文华、陈福宾、许圣强、赵英超、谭丙磊、康庆涛、支洋、张启峰、魏刚、贾桂良。
软土地基位移观测桩的设置

软土地基位移观测边桩的埋设与观测规定
(1)位移观测边桩根据需要应埋设在路堤两侧趾部,以及边沟外缘与外线以远10m的地方,并结合稳定分析在预测可能的滑裂面与地面的切面位置布设测点,一般在趾部以外设置3~4个位移边桩。
同一观测断面的边桩应埋在同一横轴线上。
(2)边桩一般采用钢筋混凝土预制,混凝土标号M不小于25,长度应不小于1.5m;断面可采用正方形或圆形,其边长或直径以10cm~20cm为宜;并在桩顶预埋不易磨损的测头。
(3)边桩的埋置深度以地表以下不小于1.2m为宜,桩顶露出地面的高度不应大于10cm。
埋置方法可采用打入或开挖埋设,要求桩周围回填密实,桩周上部50cm用混凝土浇筑固定,确保边桩埋置稳固。
(4)在地势平坦、通视条件好的平原地区,水平位移观测可采用视准线法;地形起伏较大或水网地区以采用单三角前方交会法观测为宜;地表隆起采用高程观测法。
视准线法要求布设三级点位,由位移标点和用以控制标点的工作基点、以及用以控制工作基点的校核基点三部分组成。
工作基点桩要求设置在路堤两端或两侧工作边桩的纵排或横排延长轴线上,且在地基变形影响区外,用以控制位移边桩。
位移边桩与工作基点桩的最小距离以不小于2倍路基底宽为宜;单三角前方交会法要求位移边桩与工作基点桩构成三角网,并且通视。
校核基点要求设置在远离施工现场和工作基点而且地基稳定的位置处。
技能认证铁路线路工高级考试(习题卷3)

技能认证铁路线路工高级考试(习题卷3)第1部分:单项选择题,共29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1.[单选题]在线路上垫入或撤出冻害垫板,在除到发线以外其他站线上,顺坡长度一般为冻起高度的( )。
A)300倍B)400倍C)500倍D)600倍答案:B解析:2.[单选题]《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线路维修规则》规定:250(不含)~350km/h道岔静态几何尺寸容许偏差管理值,轨距限速(200km/h)( )。
A)+4,-4mmB)+5,-3mmC)+6,-4mmD)+5,-4mm答案:C解析:3.[单选题]重伤:一点伤损应标记为( )。
A)|←△△△→|B)↑△△△C)←△△→D)↑△△答案:B解析:4.[单选题]垫砟作业每撬长度不得超过( )轨枕,并随垫随填,夯实道床。
A)3根B)5根C)6根D)8根答案:C解析:5.[单选题]道岔综合维修验收评分标准规定,正线及到发线道岔心轨凸缘螺栓缺少松动,每个扣( )分。
A)2B)4C)8D)41答案:D解析:B)3C)5D)6答案:C解析:7.[单选题]尊客爱货、( )集中反映了铁路行业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的具体要求。
A)热心周到B)热情服务C)热情细心D)热情周到答案:D解析:8.[单选题]高速铁路单向调节器应加强尖轨及其后( )范围内钢轨锁定,双向调节器应加强尖轨范围锁定。
A)50~100mB)100~150mC)150~200mD)100~200m答案:B解析:9.[单选题]时时刻刻把安全正点、( )、优质服务作为铁路职工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
A)尊客爱货B)遵章守纪C)团结协作D)勇于奉献答案:A解析:10.[单选题]垫砟起道时,抬起高度不得超过( )。
A)20mmB)30mmC)40mmD)50mm答案:D解析:11.[单选题]曲线平面改造,进行人工捣固作业,施工期间,当日列车限速的速度阶梯是 ( )。
A)第一列25 km/h,第二列45 km/h,不少于4H,以后限速60 km/h至下次封锁前1 hB)第一列25 km/h,第二列45 km/h,不少于12H,以后60 km/h、80 km/h、120 km/h各不少于24H,其后正常(允许速度≤120 km/h的线路为80 km/h,24 h后恢复正常)C)第一列15 km/h,第二列25 km/h,第三列45 km/h,不少于4H,以后限速60 km/h至下次封锁前1 hD)第一列15 km/h,第二列25 km/h,第三列45 km/h,不少于4H,以后60 km/h、80km/h、120 km/h各不少于2412.[单选题]因施工作业需要临时拆除栅栏时,施工单位必须与( )签订安全协议,办理有关手续。
路基沉降观测仪及位移观测边桩埋设技术交底

技术交底书第 1 页共 2 页工程名称地面沉降及稳定观测编号0315001沉降观测仪及位移观测边桩交底日期2014年3月15日交底项目制作及埋设1、制作(1)地面沉降观测仪制作①材料准备:Φ22螺纹钢筋(沉降观测杆,每节长度25cm或不超过两层路基两层压实厚度)、60cm×60cm×1cm钢板(沉降盘底座)、10cm×5cm×1cm三角钢板、φ50钢管(护套)、护盖。
②安装:把Φ22螺纹钢筋一端用套丝机加工,另一端垂直焊接在60cm×60cm ×1cm钢板中央,并用10cm×5cm×1cm三角钢板加固,具体见附图。
(2)位移观测边桩制作:C25钢筋混凝土预制成15cm×15cm×150cm,顶部外露带有十字刻痕的Φ22钢筋头,具体见附图。
2、埋设(1)整平并压实地基,铺一层填料并压实后,在预埋位置挖出填料至原地面,将有第一节沉降观测杆、护套、护盖的底板放入,使其紧贴原地面层,回填夯实,当填料将与观测杆平齐时,打开护盖,用水准仪结合卷尺测定杆头标高,盖好护盖。
填筑上一层填料。
当填料压实符合要求后,在设置沉降仪的位置再次挖去填料,至露出护盖,打开护盖,同样方法测定杆头标高,其标高与上次杆头标高之差,即为两次观测期间的沉降量。
然后连接下一节沉降杆、护管,测定杠头标高,盖好护盖,回填夯实,接着填料,依次类推,重复以上工作,直至施工结束。
应特别注意护盖高度始终低于压实的填筑面25cm,保证沉降杆不被破坏。
沉降观测仪在每一个路基断面设置3处,分别位于路中和土路肩内,具体图形及具体里程位置见附页。
(2)路堤位移观测边桩埋设在与沉降观测桩同一断面上,分两期埋设,第一期在路基填筑期间,埋设2个在路堤两侧坡脚外1m,有施工便道的,埋设在施工便道距临时排水沟50cm处;第二期在路基填筑全部完成后,埋设两个在路基两侧距路肩50cm处。
#路堤填筑沉降位移观测作业指导书(刘修改) 2

新建铁路福州可门港铁路支线工程路基工程编号:路堤填筑沉降位移观测作业指导书编制:审核:批准:中铁二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可门港铁路支线工程项目经理部目录一、沉降及位移观测桩的设置 01、路基沉降观测桩的设置 02、位移观测桩的设置 (1)二、观测方法 (2)1、沉降观测方法 (2)2、位移观测方法 (4)3、沉降及位移观测频率 (4)三、填土速率控制 (5)四、沉降、位移观测的成果整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路堤填筑沉降位移观测作业指导书一、 沉降及位移观测桩的设置1、 路基沉降观测桩的设置(1) 路基沉降板的平面布置沿线路纵向每50m ~100m 设一个监测断面,每个监测断面在线路上预埋1个沉降板,为更好地保护沉降观察桩,沉降板平面位置埋设于正线III 道右侧3米处。
桥路过渡段必须至少在距桥台1.0m 处设置1个监测断面。
在站场处,除线路纵向外,因场地较宽横向需埋设沉降观测桩,每100m 设置一个观测桩,水泥搅拌桩和塑料排水板施工区域应分别设置。
对每个沉降板进行编号(注明施工里程),并绘制沉降板平面布置图,做好观测台帐。
(2) 路基沉降板的埋设沉降板埋设位置应尽量位于原来地表高程处(淤泥面),也可以埋设在地基处理后地面(如水泥搅拌桩顶部或塑料排水板顶部)。
当埋设在地基处理后的地面上时,在观测记录表中必需记录好沉降板至下卧层淤泥面高度,以便记录好填方及沉降总高度。
沉降板制作:沉降板由钢板底座(宽50cm 或80cm ,厚10mm的正方形钢板)、 测杆(φ=30mm钢管)及保护套管(φ=100mm 钢管)组成。
测杆和钢板底座用钢筋连接帮焊固定,并采用双面电弧焊接。
保护套管和底板也应采用双面电弧焊接。
沉降板安装:沉降板安装前应先将地面整平(可铺设0.1m 厚沉降板示意图双面电弧焊接0.5~1.0m 沉降板底座 φ=30mm 测杆(钢管)钢管 φ=100mm 1.0m 钢板(50cm*50cm*1cm)接头中粗砂)。
线路工高级题库(附参考答案)

线路工高级题库(附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60题,每题1分,共60分)1.线路允许速度160km/h≥Vmax>120km/h,轨端或轨顶面剥落掉块,长度超过( )mm且深度超过3mm时为重伤钢轨。
A、10B、15C、25D、30正确答案:C2.某地区Tmax=60℃,Tmin=-10℃,在轨温为20℃时调整轨缝,钢轨长度为25m,则预留轨缝为( )mm。
A、10.5B、11C、1.5D、12正确答案:A3.道岔综合维修验收评分标准规定,正线及到发线道岔钢轨轨顶面或内错牙大于1mm,每处扣( )分。
A、2B、8C、41D、4正确答案:D4.道岔工电联合整治的质量标准中,要求自由状态下,尖轨与心轨尖端不密靠不大于( )。
A、0.2mmB、0.5mmC、0.4mmD、1mm正确答案:B5.道岔轨道静态几何尺寸容许偏差管理值中,其他站线轨距作业验收的容许偏差管理值为( )。
A、+5、-2mmB、+3、-2mmC、+4、-2mmD、+6、-2mm正确答案:B6.在电气化线路上作业时,人员、工具应距接触网不得少于( )。
A、2.0mB、1.0mC、1.5mD、5.0m正确答案:A7.道岔轨道静态几何尺寸容许偏差管理值中,其他站线轨距临时补修的容许偏差管理值为( )。
A、+6、-3mmB、+5、-3mmC、+4、-3mmD、+3、-3mm正确答案:A8.道岔轨道静态几何尺寸容许偏差管理值中,Vmax≤120km/h的正线及到发线轨距临时补修的容许偏差管理值为( )。
A、+6、-3mmB、+5、-3mmC、+4、-3mmD、+3、-3mm正确答案:A9.道岔轨道静态几何尺寸容许偏差管理值中,160km/h≥Vmax>120km/h的正线轨距计划维修的容许偏差管理值为( )。
A、+3、-2mmB、+6、-2mmC、+4、-2mmD、+5、-2mm正确答案:C10.道岔工电联合整治质量要求,结合部钢轨硬弯不大于( )。
位移观测桩

P50钢轨位移观测装制作及布置1 路基上位移观测桩位于路基上的观测桩采用50kg/m 旧钢轨,长度按2.5m 为一根,其中钢轨一端轨头断面切口必须平整,并用红、白铅油分中刷涂(详见图1)。
位移观测桩露于地面部分,轨腰及轨顶面采用黑白相间铅油涂刷,黑白间距0.15m (详见图2),轨底面采用白铅油涂刷,并用红铅油标出“位移观测桩”字样及观测桩编号,位移观测桩的编号统一由东向西顺序编号。
(详见图3)。
图1(轨头) 图2(轨腰及轨顶面) 图3(轨底面)2 桥面上位移观测桩桥面上设置观测桩时,在桥面挡碴墙上采用红白相间的10cm 正方形进行标识,并在标识正下方写出“位移观测桩”字样及编号(详见图4),其正方形中心高出轨面3~5cm 。
3 无缝线路轨道“零点”标识无缝线路“零点”标识在左右股钢轨轨头外侧进行标识,详见下图5。
2.5m0.15m 0.15m位移 观 测桩图4(桥面挡碴墙上标记方法) 图5(线路轨道“零点”标记)4 位移观测桩设置标准跨区间无缝线路应按单元轨节长度设置位移观测桩,当单元轨节长度≤1200m 时,布置6对位移观测桩,当单元轨节长度≥1200m 时,第三对和倒数第三对位移观测桩之间的长度平均布置,长度控制在400米左右。
位移观测桩位置见附图:单组道岔:跨区间无缝线路每组道岔应设置5对位移观测桩,即道岔前、道岔后、限位器、距离道岔前后50m 处各设1对位移观测桩。
位移观测桩位置见附图:多组道岔:多组焊连道岔位移观测桩设置根据单组道岔位移观测桩情况适当调整。
位移观测桩位置见附图:位移观测桩需成对埋设,埋设完第一根后用线绳垂直线路定出第2根埋设位置,埋设位移观测桩需采用C15混凝土浇注,且观测桩顶面应高于轨面10cm (如下图)。
埋设时应使桩中心连线垂直于线路中心线,且桩的侧面应垂直或沿着线路方向埋设,即桩侧面与线路中心线垂直或平行(见下图)。
位移观测桩按照设计里程埋设于线路外侧距钢轨头外侧2.5m 处,困难时可在左右0.5m 范围内移动。
关于无缝线路布置图中位移观测桩埋设的问题描述

关于无缝线路布置图中位移观测桩埋设的问题描述
无缝线路轨道布置图(建宁县北至水茜和建宁县北站疏解)中提及位移观测桩布置图,图纸中未明确相关设置参数。
1、未明确观测断面的设置原则(设置在距线路中心的具体位置,部
分断面未标明埋设里程);
2、未明确监测元件的埋设说明(观测桩的埋设深度、材质);
3、未明确观测的频率。
(7)位移观测桩
1)跨区间无缝线路按单元轨节等距离设置位移观测桩,桩间距离不宜大于500m。
单元轨节长不足500m整倍数时,可适当调整桩间距离。
2)无缝线路在长轨条起、终点,距长轨条起终点100m处应分别设置1组位移观测桩。
3)无缝道岔在道岔始端和终端、尖轨跟端(或限位器处)、心轨处分别设置一组钢轨位移观测桩。
4)长大桥梁两端应设置一组位移观测桩。
5)位移观测桩应埋设牢固,或设置在线路两侧的固定构筑物上,并在单元轨节两端就位后即进行标记。
6)无缝线路位移观测桩设置如图1-3-2、图1-3-3所示。
图1-3-2 单元轨节位移观测桩布置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位移观测桩设置及埋设作业指导书为了在合武线轨道铺设工程中更好的贯彻执行国家技术标准,确保施工质量及设计要求,特编制本作业指导书。
1.作业内容位移观测桩的布置、制作、埋设、标识、观测及记录。
2.布置原则2.1 单元轨节:单元轨节按等距离设置位移观测桩,桩间距离不大于500m,当单元轨节长度不足500m整数倍时,可适当调整桩间距离。
单元轨条长度大于1200m时,设置7对位移观测桩(单元轨条起、讫点,距单元轨条起、讫点100m及400m和单元轨条中点各设置1对);单元轨条长度不大于1200m时,设置6对位移观测桩(单元轨条起、讫点,距单元轨条起、讫点100m 及400m各设置1对)。
2.2 单组道岔:岔区按每付道岔5对设置,在道岔前、道岔后、间隔铁或限位器、距离道岔前后50 m处各设1对位移观测桩。
2.3 多组焊联道岔:设置与单组道岔基本相同。
2.4 其它地段:长大隧道的隧道口,特大、大桥两端,钢轨伸缩调节器基本轨接头处和距离基本轨接头100~150 m处应增设位移观测桩。
以上具体设置详见附图1:(a) 单元轨节位移观测桩布置(b) 单组道岔位移观测桩的设置(c) 多组焊联道岔位移观测桩的设置(d) 伸缩调节器伸缩区位移观测桩的设置图1:位移观测桩布置图3. 技术标准3.1 位移观测桩使用混凝土桩可以采用预制桩或灌注桩,要求如下:截面为100mm见方或直径100mm圆形,中心为Φ14-16mm钢筋,桩顶用模板定型抹平,桩顶部高出轨面5-20cm,中心预埋刻划十字线的圆钢(400mm长),圆钢外露5mm,埋深在冻结线0.5m以下,3.2埋设位移观测桩:3.2.1 锁定作业完成前应及时埋设(或布设)位移观测桩。
当充分利用接触网杆(或基础)、线路基桩或在其他固定建筑物。
观测桩在区间埋设在路肩上;在站内站台侧可在站台墙上设置;桥上可设置于桥梁固定支座附近稳固地桥面挡碴墙(无碴轨道范围内为桥面边墙)上,桥上可适当增加位移观测点。
3.2.2 在区间观测桩埋设在路肩上,观测桩距道碴坡脚和路肩边缘均应大于300mm(靠路肩边缘一侧),当路肩宽度不足时,埋设在路肩中心,但应满足大型养路机械作业要求。
观测桩顶面略高于路肩面,一般不超过20mm。
位移观测桩埋至最大冻结深度线以下不小于500mm。
观测桩长为m。
3.2.3 利用接触网杆设置观测桩时,接触网杆埋设前,在接触网杆基础上刻划十字线,待接触网杆立好后,将临时观测点引至接触网杆垂直于线路纵向的侧面,刻划拉线槽,涂上油漆作标记,拉线槽设置高度高于轨面50~100mm。
3.2.4每单位工程内的观测桩应按同一高度埋设。
以轨面为标记时,其桩顶高度应高出轨面5 m m ,以轨底为标记者,其桩顶高度应低于轨底5 m m 。
距轨底或轨顶距离允许偏差为±3 m m 。
3.2.5位移观测桩应在长轨锁定前设置牢固,埋设对数不应小于5对,内侧应距线路中心不小于3.1m。
4. 编号方法:位移观测桩按本线里程前进方向顺序编号,书写格式为“×-×”,横线前数字为单元轨节的编号(两位数),右线为奇数,从01开始,左线为偶数从02开始;横线后为每个单元轨节内位移观测桩的编号(一位数)。
编号为阿拉伯数字标注,并在桩号右上方标“#”号。
现场的编号应标记清晰、耐久。
其标记形式为白底、红色正三角形,并在标记处外侧轨腰标出位移观测桩号。
5. 标识:单元轨节锁定后,应立即进行“零点”标识。
以线路两侧观测桩顶端的刻划线为基点,拉出一道横线,以横线与钢轨的交叉线,在轨头外侧作出明显、耐久、清晰的标记(形式为白底红正三角并在标记外侧轨腰标出位移观测桩号),标记内容包括锁定日期和锁定轨温,标记应清晰、可靠、耐久。
6. 注意事项6.1 单元轨节起终点的位移观测桩宜与单元轨节焊接接头对应,允许位移观测桩与单元轨节焊接接头有一定相错量,但纵向相错量不得大于30m。
位移观测桩间的相对位置应保持基本不变。
6.2 位移观测桩处换算200 m范围内相对位移量不得大于10 m m ,任何一个位移观测桩处位移量不得超过20 m m 。
6.3 位移观测桩应成对布置并垂直于线路方向。
6.4 位移观测桩应与电务设备错开。
6.5 位移观测桩位置,编号及观测记录应列入竣工资料。
7、记录表格7.1《单元轨节应力放散及锁定作业记录表》(表7-1)7.2《无缝线路纵向位移观测记录表》(表7-2)7.附加说明标准提出部门:工程部标准编制人:李洁标准审核人:焦波标准批准人:吴辉军单元轨节应力放散及锁定作业记录表7-1无缝线路纵向位移观测记录表表7-2 合武线至区间,DK +单元轨节编号锁定日期建桩日期观测单位:观测人:技术主管:年月日注:1、左右股以顺行车方向划分。
2、顺行车方向纵向位移为“+”、逆行车方向纵向位移为“-”。
8以下是附加文档,不需要的朋友下载后删除,谢谢顶岗实习总结专题13篇第一篇:顶岗实习总结为了进一步巩固理论知识,将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按照学校的计划要求,本人进行了为期个月的顶岗实习。
这个月里的时间里,经过我个人的实践和努力学习,在同事们的指导和帮助下,对村的概况和村委会有了一定的了解,对村村委会的日常工作及内部制度有了初步的认识,同时,在与其他工作人员交谈过程中学到了许多难能可贵经验和知识。
通过这次实践,使我对村委会实务有所了解,也为我今后的顺利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一、实习工作情况村是一个(此处可添加一些你实习的那个村和村委会的介绍)我到村村委会后,先了解了村的发展史以及村委会各个机构的设置情况,村委会的规模、人员数量等,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帮忙清理卫生,做一些后勤工作;再了解村的文化历史,认识了一些同事,村委会给我安排了一个特定的指导人;然后在村委会学习了解其他人员工作情况,实习期间我努力将自己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向实践方面转化,尽量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实习期间我遵守了工作纪律,不迟到、不早退,认真完成领导交办的工作。
我在村委会主要是负责管理日常信件的工作,这个工作看似轻松,却是责任重大,来不得办点马虎。
一封信件没有及时收发,很有可能造成工作的失误、严重的甚至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很感谢村委会对我这个实习生的信任,委派了如此重要的工作给我。
在实习过程中,在信件收发管理上,我一直亲力亲为,片刻都不敢马虎。
为了做好信件的管理工作,我请教村委会的老同事、上网查阅相关资料,整理出了一套信函管理的具体方法。
每次邮递员送来的信件,我都要亲自检查有无开封、损坏的函件,如果发现有损坏的函件,我马上联络接收人亲自来查收。
需要到邮局领取的函件,我都亲自到邮局领取,并把信函分别发放到每个收件人的手里。
对于收到的所有信函,我都分门别类的登记,标注好收发人的单位、姓名还有来函日期等等。
我对工作的认真负责,受到了村委会领导和同事们的一致好评,在他们的鼓励下,我的工作干劲更足了。
在工作之余,我还经常去村民家里,帮助他们做一些我力所能及的事情,也让我收获了很多知识,学会了许多技能。
我学会了一些常见农作物的生长特征,也学会了怎么给农作物施肥,洒药。
这些,都将是我今后人生道路上的宝贵财富。
短短个月的实习生活很快就过去了,这次实习是我从学校踏入社会的第一步。
在这里,我感受到了村民们的纯朴,也体会到了农村生活的不易,更加深刻的认识到了作为当代大学生身上肩负的使命。
在这次实习生活中,村委会的叔叔、阿姨们对我十分的照顾,在工作中,在生活上都给予了我很多的帮助,也对我寄予了很高的期望。
通过这次实习,锻炼了我的做事能力,养成了对人对事的责任心,也坚定了我加强学习,提升自我价值的信心。
二、发现的问题和建议在此次在村村委会顶岗实习的工作中,确实让我学到了不少书本以外的知识,同时我也发现了不少问题。
第一,该村村委会的工作人员文化水平相对偏低,在村务工作的处理上,方式方法比较粗放。
第二,村委会工作人员思想比较守旧,缺乏对新事物、新观念的学习和认识。
第三,村委会的现代化办公水平还比较低,虽然配备了电脑等现代化办公工具,但是实际的利用程度很低。
第四,村委会人员由于不是国家编制,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和工作态度不是很积极。
三、实习的心得体会刚开始去村村委会实习的时候,我的心情充满了激动、兴奋、期盼、喜悦。
我相信,只要我认真学习,好好把握,做好每一件事,实习肯定会有成绩。
但后来很多东西看似简单,其实要做好它很不容易。
通过实践我深有感触,实习期虽然很短,却使我懂得了很多。
不仅是进行了一次良好的校外实习......本文来自公务员之家,查看正文请使用公务员之家站内搜索查看正文。
第二篇:会计顶岗实习工作总结从我踏进实习单位的那一刻起,我就知道我将经历一段特殊的不平凡的并且充满收获的人生旅程,那旅程必定在我的生命中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必定会在我的生命中留下绚烂多彩的回忆,必定会给我带来生命中无与伦比的财富。
一、实习目的毕业实习是我们大学期间的最后一门课程,不知不觉我们的大学时光就要结束了,在这个时候,我们非常希望通过实践来检验自己掌握的知识的正确性。
在这个时候,我来到圣鹿源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这里进行我的毕业实习。
二、实习内容及过程为了达到毕业实习的预期目的。
在学校与社会这个承前启后的实习环节,我们对自己、对工作有了更具体的认识和客观的评价。
在整个的实习工程中,我总共做了以下的一些工作,同时自己的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1.工作能力。
在实习过程中,积极肯干,虚心好学、工作认真负责,胜任单位所交给我的工作,并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多做实际工作,为企业的效益和发展做出贡献。
2.实习方式。
在实习单位,师傅指导我的日常实习,以双重身份完成学习与工作两重任务。
向单位员工一样上下班,完成单位工作;又以学生身份虚心学习,努力汲取实践知识。
3.实习收获。
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是通过直接参与企业的运作过程,学到了实践知识,同时进一步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使理论与实践知识都有所提高,圆满地完成了教学的实践任务。
二是提高了实际工作能力,为就业和将来的工作取得了一些宝贵的实践经验。
三是在实习单位受到认可并促成就业......本文来自公务员之家,查看正文请使用公务员之家站内搜索查看正文。
第三篇:工厂车间顶岗实习总结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踏上了期待已久的顶岗实习之路,当我坐上离开学校的的班车那一刻起,我就知道我将经历一段特殊的不平凡的并且收获的人生旅程,那旅程必定在我的生命中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必定会在我的生命中留下绚烂多彩的回忆,并定会给我带来生命中无与伦比的财富。
那时候对自己的未来希,希在那里能大展拳脚,实现自己的抱负。
那时候想的是多么多么的好啊,直到此刻我才觉得我当时是那么的幼稚,不可能你刚出来什么都没有就让你做好的岗位。
是的,顶岗实习的生活是艰辛的挑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