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中心机柜系统技术白皮书

数据中心机柜系统技术白皮书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信息数据的作用越来越得到重视。目前很多企,事业单位已经通过各种信息与通信系统的建设,而拥有了大量的电子信息设施与大规模的信息网络架构。如何对它们进行更好地运用,发挥其最大的作用,满足业务的不断增长,成为了众多企业最为关心的问题。因此建立一个稳定、安全、高效的数据中心,将是针对这类问题最为有效的解决方案。

数据中心正在发展成为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核心,设备、服务和应用的集成使得企业网络真正成熟和高效地运行起来。

近年来,国际数据中心市场发展迅猛,数据存储、交换、互通的过程需求及支撑的设备,数据网络等方面的重大变化已改变了人们对通信枢纽、数据中心和计算机机房等电信基础设施建设的许多设计理念与思路。企业及运营商的主机设备及其外围支持设备已逐步被高性能的服务器所替代。基于主机的服务将转变为由分布式服务器完成,这些都为数据中心的设计,建设和运行带来了新的挑战。

这些新的挑战给数据中心的基础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而预制化,集成化和产品化的机柜系统则是这种要求下的必然产品演变。机柜系统是数据中心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从机房的功能角度看,它承担了数据中心中的设备的物理承载,决定了设备堆放密度在物理上的可能性,结合布线系统,配电系统,照明系统,安防监控系统为设备的供电,互联互通提供了结构通道和维护上的便利性。随着数据中心的集约化和大型化,它又同时为机房的可管理性提供基础接口,通过机房气流的再分配,为机房节能减排提供方案。

从机房的外观角度看,机柜系统又是机房外观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机柜系统的整体性,美观性直接影响机房的整体外观。

从机房的建设角度看,机柜系统自身的完整性,全面性和产品化在较大程度上影响了机房的建设速度和施工质量。

1.1研究的范围

本白皮书针对设计人员、安装人员和使用者的需要,详细论述了数据中心机柜系统的构成、产品选择、系统配置、质量构成等方面内容,提出了数据中心机柜系统的发展趋势、规划思路、设计方法和实施指南。

1.2 研究的中心问题

本白皮书引用了国内外数据中心相关标准,着重针对数据中心机柜系统的构成、产品选择、系统配置、设计步骤等各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解读。还就最新机柜系统的发展趋势,引入一些前瞻性的设计理念。同时本白皮书还根据用户的需求反馈,提供了一系列实用的设计表单和设计案例,帮助使用者有机地将标准和实际应用结合起来,提高了数据中心机柜系统设计,实施的可操作性和正确性。对于一些未有定论的设计理念,产品方案,本白皮书安排在热点问题分析,以供广大读者参考。

2.术语

2.1 数据中心

为一个建筑群、建筑物或建筑物中的一个部分,主要用于容纳设置计算机房及其支持空间。

2.2 机柜

用于承载服务器 ,存储和网络等IT 设备,或用于引入线路进行线缆端接的封闭式装置。

一般由框架,前后门及侧板组成。

2.3 机架

用于承载服务器 ,存储和网络等IT 设备,或装有配线与网络设备,引入线路进行线缆端接的开放式框架装置

2.4 0U 安装

不占用机柜安装角轨安装空间的安装方式,确保安装角轨的垂直安装高度可以被其它设备所利用

2.5 主配线区

计算机房内设置主交叉连接设施的空间。

2.6 中间配线区

计算机房内设置中间交叉连接设施的空间。

2.7 水平配线区

计算机房内设置水平交叉连接设施的空间。

2.8 设备配线区

计算机房内由设备机架或机柜占用的空间。

2. 9 区域配线区

计算机房内设置区域插座或集合点配线设施的空间

2.10 进线间

外部线缆引入和电信业务经营者安装通信设施的空间。

2.11 次进线间

作为主进线间的扩充与备份。要求电信业务经营者的外部线路从不同路由和入口进入次进线间。

当主进线间的空间不够用或计算机房需要设置独立的进线空间时增加次进线间。

2.12 预连接系统

由工厂预先定制的固定长度的光缆或铜缆连接系统,包含多芯/根线缆,多个模块化插座 /插头或单个多芯数接头组成。

3. 系统概述

3.1 数据中心

3.1.1. 数据中心的定义

数据中心可以是由一个建筑群、建筑物或建筑物的一个部分组成,在通常情况下它由计算机房和支持空间组成,是电子信息的存储、加工和流转中心。数据中心内放置核心的数据处理设备,是企事业单位的信息中枢。数据中心的建立是为了全面、集中、主动并有效地管理和优化IT 基础架构,实现信息系统高水平的可管理性、可用性、可靠性和可扩展性,保障业务的顺畅运行和服务的及时性。

建设一个完整的、符合现在及将来要求的高标准数据中心,应满足以下功能要求:

1)需要一个满足进行数据计算、数据存储和安全联网设备安装的地方;

2)为所有设备运转提供所需的保障电力;

3)在满足设备技术参数要求下,为设备运转提供一个温度受控的环境;

4)为所有数据中心内部和外部的设备提供安全可靠的网络连接;

5)不会对周边环境产生各种各样的危害;

6)具有足够坚固的安全防范设施和防灾设施。

以多种类型的数据中心来满足具体的业务要求。两种最常见的类型是公司/企业数据中心和托管/互联网数据中心。

企业数据中心由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公司、机构或政府机构拥有和运营。这些数据中心为其自己的机构提供支持内网、互联网的数据处理和面向Web的服务。维护由内部IT部门进行。

托管/互联网数据中心由电信业务经营者、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和商业运营商拥有和运营。他们提供通过互联网连接访问的外包信息技术(IT)服务。他们提供互联网接入、 Web 或应用托管、主机代管及受控服务器和存储网络。

3.1.2. 数据中心的组成

对于一个完整的数据中心而言,它包含各种类型的功能区域。例如:主机区、服务器区、存储区、网络区及控制室、操作员室、测试机

房、设备间、电信间、进线间、资料室、备品备件室、办公室、会议室、休息室等等。数据中心从功能上可以分为计算机房和其它支持空间。

计算机房主要用于电子信息处理、存储、交换和传输的设备安装、运行和维护的建筑空间,包括服务器机房、网络机房、存储机房等功能区域,

分别安装有服务器设备(也可以是主机或小型机)、存储区域网络(SAN)和网络连接存储(NAS)设备、磁带备份系统、网络交换机,以及

机柜/机架、线缆、配线设备和走线通道等。支持空间是计算机房外部专用于支持数据中心运行的设施安装和工作的空间,包括进线间、电信

间、行政管理区、辅助区和支持区。

3.1.3 数据中心的等级和分类

(1)按照中国标准GB50174-2008 《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数据中心可根据使用性质、管理要求及由于场地设备故障导致电

子信息系统运行中断在经济和社会上造成的损失或影响程度,分为A、B、C 三级。

A级为容错型,在系统需要运行期间,其场地设备不应因操作失误、设备故障、外电源中断、维护和检修而导致电子信息系统运行

中断。

B级为冗余型,在系统需要运行期间,其场地设备在冗余能力范围内,不应因设备故障而导致电子信息系统运行中断。

C级为基本型,在场地设备正常运行情况下,应保证电子信息系统运行不中断。

(2)国外TIA942 按照数据中心支持的正常运行时间,将数据中心分为4个等级。不同的等级,数据中心内的设施要求也不同,级别越高要求越严格。1级为最基本配置,没有冗余;4级则提供了最高等级的故障容错率。在4个不同等级的定义中,包含了对建筑结构、电气、接地、防火保护及电信基础设施安全性等的不同要求。下表列出了 TIA942 标准数据中心等级的可用性指标。

TIA942 标准不同等级数据中心的可用性指标如下表

(3)通过对数据中心的可用性及冗余数量的比较,我们在国内外标准中所描述的不同等级的数据中心之间建立了一个可参考的对应关系,见下表内容。

国内外数据中心分级对应关系如下表

3.2 机柜系统

3.2.1. 机柜系统的组成

机柜及开放式机架

一般常用附件

柜间走线系统

末端配电系统

气流再分配系统

物理安全系统

柜内补充照明

机柜资产管理系统

机架机柜标示系统

3.2.2. 机柜的分类

(1)服务器机柜

1) 定义:特指一类主要用于堆放深度深,热密度大,自重大的设备的机柜,并且被堆放设备的线缆出线一般在设备的后侧。堆放的最常见的典型设备如机架式服务器,机架式存储设备等。

2) 特点:此类机柜的承重高,散热好,一般配 2路供电的 0U安装的 PDU,PDU单路模块的数量一般大于10,机柜后部有良好的垂直线缆管理。

3) 典型尺寸,宽度一般在560~800mm之间,以 600mm左右及 700mm左右最为常见,可以根据客户要求订制宽度达1000mm;深度一般在1000~1300mm之间,以 1000mm 以上最为常见,如每个机柜在堆放的服务器在10 台以上,为保证后部走线空间,建议使用深度在1100mm及以上的机柜;安装高度一般在24~47U之间,以42U最为常见。

4) 柜门形式;前门常见的是单开网孔前门;后门常见的是双开网孔后门;开孔率:大于等于55%。开孔区域:开孔区宽度≥450mm,开孔区高度≥机柜 U数×44.5mm。

5) 承重要求:静载≥ 800KG(对于普通机柜,不建议机柜在装有设备时移动)。

(2)网络机柜

1) 定义:特指一类主要用于堆放自重大,数据线缆出线在前侧的设备的机柜。堆放的最常见的典型设备如中型或大型网络交换机,

路由器等。

2) 特点:此类机柜的承重高,一般配2根单路供电的水平安装的机架式PDU,PDU单路模块数量一般为6~9,并有2个及以上16A模块,大于 16A 需要采用工业连接器,机柜前部有良好的垂直线缆管理。

3) 典型尺寸:宽度一般在600~800mm之间,以700mm及以上最为常见;深度一般在800~1300mm之间,以与同机房的服务器机柜等长最为常见;安装高度一般在24~47U之间,以 42U最为常见。

4) 柜门形式:前门常见的是单开网孔前门;后门常见的是双开网孔后门;开孔率:大于等于55%;开孔区域:开孔区宽度≥450mm,开孔区高度≥机柜 U数×44.5mm。

5) 承重要求:静载≥ 800KG(对于普通机柜,不建议机柜在装有设备时移动)。

(3)布线机柜

1) 定义:特指一类主要用于堆放自重小,热密度低,数据线缆出线在前侧的设备,并有大量跳线的机柜。堆放的最常见的典型设备如小型网络交换机,配线架,水平理线器等。

2) 特点:此类机柜的承重不高,一般配1~2根单路供电的水平安装的机架式 PDU,PDU单路模块数量一般为6~9,机柜前部有良好的垂直线缆管理。

3) 典型尺寸:宽度一般在600~1000mm之间,以 800mm最为常见,深度一般在 600~900mm之间,以800mm最为常见;安装高度一般在24U-47U,以42U最为常见。

4) 柜门形式:前门常见单开玻璃前门或网孔门;后门常见的是单开或双开钢板后门;开孔率无要求,一般在机柜后门预留开孔区。

5) 承重要求:静载≥ 500KG(对于普通机柜,不建议机柜在装有设备时移动)。

3.2.3. 机柜的组成

(1)机柜的结构介绍

1) 框架结构形式分独立式框架结构、组合式框架结构

2) 立柱和安装角轨的组成形式分立柱和安装角轨各自独立、立柱和安装角轨一体式、混合式

3) 立柱形式的特别说明:有部分厂商提供包边滚压成型的立柱,一般使用 1.5mm以下的冷轧钢板做材质,这是一种立柱生产工艺方式,本身不代表先进或不先进。这种型材的有利于机柜厂商的不同用途的机柜使用共同的立柱形式,来减少立柱种类,降低库存。但不利于某一专门用途的机柜。因为为了保持通用,则必须牺牲一些针对性。

4)网孔门开孔率定义和计算方法:开孔率是指网孔门的开孔区,开孔的面积占整个开孔区的百分比。

(2)柜内垂直走线系统

1) 定义:特指机柜内部的左右两侧和开放式机架的两侧,用于线缆通过,整理,分配,固定和隐藏的套件,也可以安装0U配线架。由于服务器及存储设备的数

据线和电源线绝大部分都是从设备的后部出线,所以服务器机柜的垂直走线系统一般置于机柜的后部,同时由于服务器机柜内的双电源有源设备的密度可能会较高,所以电源线缆会比较多,所以服务器机柜在强调弱电垂直走线的同时,还强调强电走线。对于网络,布线机柜,一般其中摆放的网络,布线设备,其数据出线大部分是在机柜的前侧,所以网络,布线机柜的垂直一般前置,左右对称设立,皆为弱电线缆使用。又由于,机柜内的有源设备的密度较低,布线机柜后部又有大量线缆,故一般不设立的强电线槽。

2) 分类:服务器机柜弱电垂直走线系统,这是机柜系统中逐渐被重视的一个子模块,一个好的弱电走线系统,应达到如下要求:便于线缆的维护和更换,便于线

缆的分配和标示,节省机柜空间,美观。一个独立的垂直线槽是最基本的配置,好的系统,还设计有丰富的附件用于,线缆的遮蔽,分配,标示,缠绕,固定,保护。更高级系统还可结合布线系统的模块;服务器机柜强电垂直走线系统,一个好的强电走线系统,应达到如下要求:便于线缆的分配和标示,节省机柜空间,美观。一个独立的垂直线槽是最基本的配置,好的系统,还设计有丰富的附件用于,线缆的遮蔽,分配,标示,缠绕,固定,保护。更高级系统还可以和PDU 设计成一个整体。网络,布线机柜弱电垂直走线系统,两个独立的垂直线槽是最基本的配置,好的系统,还设计有丰富的附件用于,线缆的遮蔽,分配,标示,缠绕,固定,保护。网络,布线机柜前部的弱电垂直走线系统建议包含垂直分布的梳状理线板,理线板的高度应接近或等于机柜安装U数,理线板的开口或分叉应在1U之间,并能满足至少12 根铜缆的出入。如使用方使用每U48线的高密度配线架,则理线板的开口或分叉应能满足至少24 根铜缆的出入。

无论是服务器机柜弱电垂直走线系统还是网络,布线机柜弱电垂直走线系统,在垂直方向都应分布一些扎线的附件或开孔,一般与垂直走线的捆扎或固定。

3.2.

4. 开放式机架

(1)定义:特指一类框架式承载体,用于IT 设备和线缆的承载,无前后门,无侧板,相较于机柜呈一种开放式的结构,开放式

机架,分为二立柱和四立柱两种,由于其开放的结构,给安装和维护管理带来良好的便捷性,尤其是布局并排的开放式机架,可较

大提高机房的美观程度。开放式机架,尤其是二柱式机架占用空间较小,空间利用率较高。开放式机架宜配备理线套件来管理线缆和跳

线的固定和穿越,理线套件宜根据线缆的不同密度而具备多种规格,包括垂直线缆管理器、水平线缆管理器,水平过线槽,绕线轴

等等。

(2)优点:既经济又方便设备的进出和理线。

(3)缺点:由于没有前后门的阻隔和遮蔽,安全性比机柜稍低。

3.2.5. 一般常用附件

(1)键盘抽屉,显示器托架,显示器面板, 1U键鼠显示器套件。

1)键盘抽屉:在机柜或机架中,用于承载键盘,使用时可被抽出,以便操作。现在通常和显示器托架做成一体,以节省空间;

2) 显示器托架:用于承载显示器;

3) 1U键鼠显示器套件:是一种紧凑型的装置,在1U空间中集成了LCD屏,键盘,轨迹球或触摸板。也有些厂商,在此套件后部集成KVM。

(2)轻载承板,重载承板,L 型承重支架。

1) 承板:在机柜和机架中,用于承载各种设备,根据承重不同,分轻载和重载;

2) L型承重支架:左右各一件,在机柜和机架中,主要用于承载各种机架式设备,起类似承板的作用,是一种经济的承载方式,由于左右支架互不连接,所以

一般用 2.0mm以上的冷轧钢板以保证强度;

3) 盲板:安装于机柜前左右安装角轨上,用于遮蔽未上架的部分。一般盲板的高度按U的高度的倍数来做。在冷,热池隔离的环境中,盲板还起到阻隔冷,热

气流的重要作用。

(3)底轮,水平调节脚,底座。

1) 机柜底部可以安装底轮和水平调节脚,用于机柜的移动和定位,如果只安装底轮而不安装水平调节脚,会造成机柜不受控的移动,非常不安全,故一般要

安装水平调节脚。由于,数据中心的机柜很少需要移动,所以一般不需要安装底轮。另外,由于底轮和水平调节脚是点着地,与机柜底板着地比,压强要大几十倍,所以容易损坏地板。故一般不推荐使用底轮和水平调节脚;

2) 底座:机柜底座是用来连接机柜底框和机房水泥地板的连接结构,其具体尺寸,要根据机房的实际情况来设计生产,主要和两个参数有关,一是水泥地板的实

际情况;二是水泥地板离静电地板的距离。常常,由施工单位来生产;

3) 风扇套件:顶置风扇套件,一般装在机柜的顶部,供高热密度机柜作顶部补充出风用。另外也常用于非网孔后门补充出风用。常规热密度机柜由于散热路径主

要为前进风后出风,一般已无需配此套件。风扇是机柜系统中罕见的有机械磨损的部件,故选择此套件时要明确保用时间,要求高的业主一般需要保用4~10万小时的风扇;当然这些风扇相当昂贵。垂直风扇套件:装在机柜的前后门,供补充机柜冷却用。装在前门内侧,一般是向机柜内侧补充送风,装在后门内侧,一般是向机柜外侧补充排风。在选用垂直风扇套件时,要考虑以下两点:一是,垂直风扇套件的标称风量和设备的标称风量是否匹配,一般前者要大于后者;二是,垂直风扇套件的风扇最好是冗余设置,以便有个别风扇出现故障时,套件还能正常工作。

(4)机柜系统接地是整个机柜内所有接地装置的汇流点,为机柜内所有需要接地保护的设备、屏蔽布线系统、人员操作安全等提供了电荷释放的途径。

1)机柜系统接地应包括独立的接地汇流铜排或接地点和连接到机房接地网的接地导线。机柜内汇流铜排可采用垂直42U接地汇流铜排,或水平 19 英寸接地汇

流铜排;接地点可采用M8的接地螺栓,也有用M5或M6的接地螺栓,机柜至接地网的接地导线,应是两端带铜鼻子的可靠接地连接线,也可以是单端带铜鼻子并且对端在接地网并连的方式。机柜至地板下接地网络的连接,建议采用接地并连器,做到对接地网母线的免破坏的安装,并做到对机房地面的免破坏安装。地板下接地网的安装,建议利用静电地板立柱的固定方式,尽量做到不破坏机房地面。机柜系统的接地,还应做到,机柜前,后门,机柜的侧板,机柜的安装角轨,机柜的框架和机柜的接地点或机柜的汇流排用 2.5 平方毫米的接地线连接,接地线的两端需用接线端子。考虑到前后门,侧板和安装角轨都是可移动或可拆卸的组件,这一侧的接线端子需用可快速插拔的接线端子。如果接地点是直接焊接在框架上的,那么接地点和框架就无需再用接地线连接了。考虑到目前国内此方面的做法不太统一,建议使用方在需求清单中逐一列明上述接地要求;

2) 设备接地:设备接地是指机柜内的有源设备金属外壳与机柜内接地汇流铜排的可靠连接。设备接地应采用两端带铜鼻子的专用接地导线,可由设备自带,或由

机柜系统提供;

3) 综合布线屏蔽接地:综合布线屏蔽接地是指铜缆布线链路的屏蔽层与机柜接地系统的可靠连接,通常需要先与金属配线架接地,然后金属配线架通过两端带铜

鼻子的接地导线与机柜内的接地汇流铜排进行可靠连接。屏蔽铜缆布线链路的接地是为了有效的将电缆屏蔽层感应电荷快速的通过机柜接地系统进行释放,从而保障链路性能。因此对于屏蔽布线系统,要求机柜必须具备完整的接地;为了保证机柜的导轨的电气连续性,建议使用跳线将机柜的前后角轨相连。在机柜后部左右两侧各安装与机柜安装高度相同的接地条,以方便机架上设备的接地连接。通常安装在机柜后部立柱角轨的一侧。应当安装接等电位地排,以充当至共用等电位接地网络的汇集点。接地排根据共用等电位接地网络的位置,可安装在机架的顶部或底部。接地排和共用等电位接地网络的连接使用 6 AWG的接地线缆。

线缆一端为带双孔铜接地端子,通过螺丝固定在接地排。另一段则用压接装置与共用等电位接地网络压接在一起。在机柜正面立柱和背面立柱距离地板1.21m高度分别安装静电释放保护端口。静电释放保护端口正上方安装相应标识。背面立柱的ESD保护端口直接安装在接地条上。

(5)柜内前后走线

1)对于服务器机柜,主要是考虑在机柜两侧的垂直理线通道或水平理线器的背板上,应具有合适的开口,以方便少量跳线在机柜内的前后走线;

2)对于网络布线机柜,主要是考虑在机柜两侧的垂直理线器的背板上或水平理线器的背板上,应具有合适的开口,以方便跳线在机柜内的前后走线。这种情况下,

通常建议通过垂直理线器的前后走线通道,尽量不要通过水平理线器的背板进行前后走线,这主要是考虑到对跳线弯曲半径的控制;

(6)水平线缆管理器主要用于管理本机架机柜配线架与设备之间的连接跳线,可分有1U和2U,金属和非金属,单面和双面,有盖和无盖,双向开启和单向开启等不同结构组合,线缆应可以从左右、上下和前后出入并加以管理。水平线缆管理器可分为一般密度管理和高密度管理,按铜光不同系统分为铜缆管理器和光缆管理器。

3.2.6. 柜间走线系统

(1)柜间水平走线系统(强电,弱电)

1)主要用于机柜间的强电走线和弱电走线的互联互通,一般分成同排机柜间的走线系统和排间走线系统。同排机柜间的走线系统常常做成和机柜等宽实现模块

化,相邻模块之间用连接件相互连接,并连接上地线。也可做成完整一体的,但会给以后的机柜变更带来不便;

2)此系统赋予了机柜水平走线的功能,是机柜走向机柜系统的重要特征,此系统在加上同排机柜的布线列头柜和配电列头柜,可

以让机房建设走向模块化,让机柜系统以排为单位来建设;相较于传统的下走线,此系统的运用更方便工作人员日后的线缆的维

护和变更,也更方便机房建设人员控制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是机房建设向集成化,预制化和产品化方向发展的重要进步之一;

3)柜间走线,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平行的强弱电线槽之间的距离,具体可参考“热点分析”中的相关论述;二是要线缆从机柜垂直向上走,到柜间线槽改成水

平方向走,中间过渡的R角的大小,一般此R角推荐要达到弱电线缆直径的8~10倍。要保证此 R角,R角的过渡区要和水平走线分开,也可以通过安装R 角过渡附件来保证。这一点,对保护光纤布线中的尾纤特别重要。

(2)走线接地

按机房设计要求,所有桥架应互联互通,可靠接地。由于柜顶水平走线系统的构件一般要求做成和机柜一样的涂装,所以其表面一般是不导电的。为了保证系统各各构件间的互联互通,必须作走线系统的接地。

(3)水平过线槽主要用于容纳本机架机柜的单边走线需求和并排机架机柜之间的线缆穿越管理,可分别安装在机架机柜的上部、中部或下部,设计时视不同安装设备和不同线缆密度确定其安装位置和安装规格。当采用角型配线架时应配备水平过线槽管理线缆。

3.2.7. 末端配电系统

(1)柜用配电系统

1)0U安装的 PDU(主要是服务器机柜用):每个服务器机柜以配置单根双路供电或配置两个单根单路的0U安装的 PDU较为常见,目前数据中心,也有每个服务

器机柜要求3路供电的需求;输入电流以16~32A较为常见;插座模块形式,按国家标准,推荐使用国标三扁10A,16A模块和国标两扁模块,可以使用IEC320 C13 10A,C19 16A模块。模块数量,一般根据机柜中计划安装设备的数量来定,一般每路在十口以上。

2)机架式安装PDU(主要用于网络和布线机柜,常水平安装):在 PDU安装方式上需符合19”安装规范,常有PDU厚度做成 1U的,也可以做成其他厚度,每个

网络机柜以配置单根双路供电或配置两个单根单路的机架式PDU较为常见,每个布线机柜以配置单根单路的机架式PDU较为常见;输入电流以16A-32A较为常见;插座模块形式,按国家标准,推荐使用国标三扁10A,16A模块和国标两扁模块,可以使用IEC320 C13 10A,C19 16A模块。模块

数量,一般每路8口左右。

3)大电流柜用PDU ( 主要用于大电流设备的供电):模块形式,常用IEC60309系列的插座。

4)PDU的电源引出线:标称电流 16A的建议使用3×2.5mm的三芯电缆,标称电流 32A的建议使用3×4mm的三芯电缆。电源引出线的长度需根据实际使用情况在

需求清单中详细列明。电源引出线的连接,分两部分。一部分是PDU和电源引出线的连接,另一部分是电源引出线和配电柜的连接。对于第一部分推荐使用PDU 和电源引出线可分离的方式,而且最好使用接线端子的连接方式,这样就可以做到配电柜和PDU直连,一减少故障点,二成本较低。对于第二部分,如是PDU 电源引出线固定的情况下,则在需求清单中根据实际使用情况,必须列明连接方式和产品提供方和施工方负责的界面。

5)PDU的壳体材料基本不推荐使用塑料或高分子材料壳体,建议使用金属壳体;从电磁屏蔽和磁屏蔽的角度看,钢材比铝型材具有一定的优势;尤其要注意的是PDU

壳体必须可靠接地,壳体表面必须有接地点和机柜的接地点或汇流排用接地线连接。

6)除有特殊的要求,一般不建议在PDU侧加装开关以免日常维护时的误操作,如需加装开关,建议使用微型断路器而非可靠性较

低的普通开关,开关的标称断开电流应大于PDU的标称电流。在PDU侧加装工作状态指示灯是推荐的做法。

7)使用方可根据实际使用要求,增加PDU侧的电流监控和电能监控,如在 PDU侧加装了监控,那么在配电列头柜侧则无需加装分回路的相同功能的监控了。

8)如无特殊要求一般不建议在PDU侧加装末端防浪涌装置,推荐在配电列头柜的主回路上统一加装末端防浪涌装置。

(2)列间配电系统

1)配电列头柜:通常被置于一排机柜的顶端和末端,负责本排机柜的或相邻机柜的配电,一般此列头柜的使用同排机柜相似的外形和结构,配电列头的优点是,机柜系统的用户在机柜级配电有更大的灵活性,便于机柜配电的变更作业;

2)配电列头柜建议使用集成式三相仪表来统一显示本回路的各相电流和电压以替代每回路三个电流表,一个电压表和换向开关的方式。有统一管理需求的使用方

可要求使用带通讯功能的智能仪表或专业的用于电能监控的系统。带本地显示的电能监控系统和智能仪表,很多功能是重复的,使用方可根据实际使用要求选用。

在选用计量或监控功能产品时,应明确列明计量精度等级。在选用短路器开关状态显示或故障报警的功能是,使用方宜列明用断路器厂家辅助触点方式配合电能监控方式还是用电能监控系统的纯软件模拟方式;

3)配电列头柜宜加装末端防浪涌装置以提高对设备的浪涌保护,如对零地电压有较高要求的时候,可以加装隔离变压器;

4)对于采用上走线的数据中心,建议在配电列头柜中每主回路预留至少3个32A备用插座,每相一个,以便日后增加大电流设备和增加分回路;

5)母排系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替代配电列头柜的作用,并可以提供每排机柜供电上的更大的灵活性,同时可以为机柜排减少一个机柜的空间,是一个值得推荐的

方式。考虑到数据中心可靠性和美观性的要求,建议使用专为数据中心末端配电设计的母排系统而非常规建筑领域使用的母排系统。

3.2.8. 气流再分配系统

(1)机柜系统的气流再分配系统,主要达成如下目的:

1)通过隔绝冷热气流的混合,来提高机柜区的制冷效率和实际制冷能力;

2)通过调整特定机柜的送风量和送排风方式,来调整这些机柜的实际制冷能力和制冷效率。

(2)机柜系统的气流再分配系统的设计和实施,要注意:

1)是否符合消防要求;

2)是否给人身安全带来额外的隐患;

3)是否和影响原先的机房空间分布,给设备的进出带来不利;

4)对于加了顶的通道,是否便于清洗和维护;

5)与机柜系统的整体性如何,美观性如何。

(3)冷池隔离系统

1)是机柜系统节能常用的系统,主要做法是,相邻机柜排,机柜前门对前门形成冷通道,并把冷通道的两头和顶部封闭起来,机柜中未置设备部分,用盲板封闭。

对于,低层高的机房和高层高的机房有不同的方案,

2)冷池隔离系统,有助于形成一个温度较低的冷通道,和一个温度较高的机房,这样可以显著减少机房泄冷量,提高空调回风

温度。有较明显的节能效果;

3)在选用冷池隔离系统的时候,需对空调作冗余的设计,以确保在某台空调出故障的时候仍能保持机房的制冷。

(4)热池隔离系统

1)是机柜系统节能常用的系统,主要做法是,相邻机柜排,机柜后门对后门形成热通道,并把热通道的两头和顶部封闭起来,机柜中未置设备部分,用盲板封闭;

2)热池隔离系统,有助于形成一个温度较低的机房,和一个温度较高的热通道,这样隔绝冷热空气的混合,有较明显的节能效果,但不能显著减少机房泄冷量,由于热通道温度较高,在通道内的工作人员的舒适程度较差。

(5)机柜侧送风系统

1)机柜侧送风系统是在机柜左右两侧设置二级静压箱,通过机柜前部的两侧给机柜送风,此类机柜一般使用密闭单开前门,和网孔双开后门,前门和前安装角轨

保持250mm以上的空间,以给侧送风系统留出空间。此系统加上温度传感器,风量控制器和控制单元后可组成带自适应的风量调节系统,起到类似VAV空调系统末端调节的作用。是空调控制,从机房级走向机柜级的重要进步;

2)机柜侧送风系统解决了三个问题:

A)机柜送风,在垂直方向上的均匀度

B)在机柜内,设备的前部,形成一个正压区,以利设备吸风

C)机房送风控制,走向机柜送风控制,使机柜送风更精准

3)机柜侧送风系统可应用于高热密度机柜的送风,以替代昂贵的行间空调系统。

(6)机柜后部加强排风系统和冷水背板

1)机柜后部加强排风系统是在机柜后部加装排风装置,一种是加装在后门;另一种是加装在柜顶的后部,一般要求安装位置的垂直投影在设备的后部。前一种装置的作用是,加快机柜后部热通道的热空气向上排出的速度。后一种装置的作用是,在设备后部形成局部的负压区,以利设备向后部排热;

2)冷水背板是在机柜后门上加装的制冷装置,可以使机柜后部的热风得到初步的制冷,非常适合于局部有高密度机柜需求的机房。

(7)机柜前下送风系统

1)机柜前下送风系统是通过机柜前部的下侧给机柜送风,此类机柜一般使用密闭单开前门,和网孔双开后门,前门和前安装角轨保持250mm以上的空间,以给下送风系统留出空间。此系统加上温度传感器,风量控制器和控制单元后可组成带自适应的风量调节系统,起到类似 VAV空调系统末端调节的作用。是空调控制,从机房级走向机柜级的重要进步;

2)机柜前下送风系统较之于机柜侧送风系统的优势是,机柜占用的机房空间较普通机柜增加不多。成本也较经济。缺点是,使机柜送风在垂直方向变得更为不平衡。由于送风截面比普通机柜更小,如欲保持和同类型网孔门机柜相同的送风量,则必须增加风扇单元;

3)此类系统可用于网络机柜和布线机柜,尤其可供冷池解决方案中,最后奇数排的机柜配套。

3.2.9. 物理安全系统

(1)柜级门禁系统

1)柜级门禁系统是把门禁系统运用于机柜系统,以提高机柜系统的可管理性。一般有两种做法,一种是仅做前门门禁,另一种做前后门的门禁;

2)此系统有助于机房管理者更方便的授权工作人员开关机柜,免除了机械锁机柜,分配机柜钥匙的工作;更重要的是,门禁系统能记载机柜被开关的历史和细节,结合视频监控,能在机房出状况时,更有效地分析人为的原因。

(2)微环境监控

微环境监控是指在机柜内部内置传感器对,机柜内部的物理情况进行监控,譬如温湿度,电流,电量,柜门的开合状态。这有助于机房管理者更详细,更贴近地了解设备所处的物理环境,有助于更及时,更针对地发现隐患,更准确地为机房安全,经济地运行提供信息。

(3)柜内补充照明

柜内补充照明是指在机柜内部或附近提供机柜级的照明,可以使机房照明做到,位置的针对性和时间的针对性,以此来提高机房照明对

于机柜及机柜内设备的有效性和经济性。

3.2.10. 机柜资产管理系统

(1)机柜资产管理系统,是机房资产管理系统的最重要的支撑,通过在机柜中预置必要的设备定位和标示系统来支持机房资产管理系统,对机柜内的设备进行定位,物流的授权和追踪,操作的提醒。是大型机房提高管理有效性和时效性的必然配备,也为机房工作流管理系统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2)机柜资产管理系统如能使用一些物联网的构件,譬如电子标签(RFID), 条形码等等,可以极大地减少管理强度和降低

失误率。

3.2.11. 机架机柜标示系统

应在机架机柜显眼部位标记,应该采用不易磨损的永久性标记,机柜机架标识需包括机柜机架标识,内部前后角规高度标识、每个机柜正面及背面各一个机柜标识。标识的大小需适度显眼,位置在机柜上部。常用的标签类型为激光/喷墨打印机标签和热敏打印机标签。也有提供可活动的标示系统,便于用户根据实际情况更改。

IT数据中心运维服务白皮书

IT数据中心运维服务白皮书IT数据中心运维服务白皮书 1、简介 1.1 背景 1.2 目的 1.3 范围 2、数据中心运维概述 2.1 定义 2.2 目标 2.3 重要性 3、数据中心运维流程 3.1 设备监控 3.1.1 监控工具 3.1.2 告警处理 3.2 设备维护 3.2.1 定期维护

3.2.2 预防性维护 3.3 容量规划与增长 3.3.1 现有资源评估 3.3.2 容量规划策略 3.4 安全措施 3.4.1 物理安全 3.4.2 逻辑安全 3.5 数据备份与恢复 3.5.1 备份策略 3.5.2 恢复测试 4、运维服务级别协议 4.1 定义 4.2 协议内容 4.2.1 运维响应时间 4.2.2 故障处理时间 4.2.3 售后支持 4.3 违约责任和违约处理

5、数据中心运维团队 5.1 团队组成 5.2 人员角色与职责 5.3 培训与发展计划 6、数据中心运维最佳实践 6.1 设备标准化 6.2 问题管理 6.3 自动化工具和流程 6.4 文档管理和知识库 6.5 持续改进 7、附件 附件二、数据中心设备监控工具推荐 注释: 法律名词及注释: 1、运维:维护与运营的合称,是指对设备、系统或网络等进行管理、维护和保养,以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可靠性。

2、数据中心:指用于集中托管大量计算机服务器、存储系统和 网络设备的设施,用于处理、存储和传输大量数据和信息。 3、服务级别协议:是提供给客户和运维服务提供商之间的协议,明确了双方对于服务响应时间、故障处理、售后支持等方面的约定。 4、违约责任和违约处理:指当一方违反了服务级别协议中的约 定时,另一方可以要求违约方承担相应责任,并对违约行为进行处理。 5、自动化工具和流程:指使用自动化软件和流程来提高运维效率,减少人为操作错误的发生。 6、持续改进:指持续对运维流程和实践进行审查和改进,以提 高运维效率和质量。

数据中心机柜系统技术白皮书

数据中心机柜系统技术白皮书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信息数据的作用越来越得到重视。目前很多企,事业单位已经通过各种信息与通信系统的建设,而拥有了大量的电子信息设施与大规模的信息网络架构。如何对它们进行更好地运用,发挥其最大的作用,满足业务的不断增长,成为了众多企业最为关心的问题。因此建立一个稳定、安全、高效的数据中心,将是针对这类问题最为有效的解决方案。 数据中心正在发展成为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核心,设备、服务和应用的集成使得企业网络真正成熟和高效地运行起来。 近年来,国际数据中心市场发展迅猛,数据存储、交换、互通的过程需求及支撑的设备,数据网络等方面的重大变化已改变了人们对通信枢纽、数据中心和计算机机房等电信基础设施建设的许多设计理念与思路。企业及运营商的主机设备及其外围支持设备已逐步被高性能的服务器所替代。基于主机的服务将转变为由分布式服务器完成,这些都为数据中心的设计,建设和运行带来了新的挑战。 这些新的挑战给数据中心的基础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而预制化,集成化和产品化的机柜系统则是这种要求下的必然产品演变。机柜系统是数据中心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从机房的功能角度看,它承担了数据中心中的设备的物理承载,决定了设备堆放密度在物理上的可能性,结合布线系统,配电系统,照明系统,安防监控系统为设备的供电,互联互通提供了结构通道和维护上的便利性。随着数据中心的集约化和大型化,它又同时为机房的可管理性提供基础接口,通过机房气流的再分配,为机房节能减排提供方案。 从机房的外观角度看,机柜系统又是机房外观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机柜系统的整体性,美观性直接影响机房的整体外观。 从机房的建设角度看,机柜系统自身的完整性,全面性和产品化在较大程度上影响了机房的建设速度和施工质量。 1.1研究的范围 本白皮书针对设计人员、安装人员和使用者的需要,详细论述了数据中心机柜系统的构成、产品选择、系统配置、质量构成等方面内容,提出了数据中心机柜系统的发展趋势、规划思路、设计方法和实施指南。 1.2 研究的中心问题 本白皮书引用了国内外数据中心相关标准,着重针对数据中心机柜系统的构成、产品选择、系统配置、设计步骤等各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解读。还就最新机柜系统的发展趋势,引入一些前瞻性的设计理念。同时本白皮书还根据用户的需求反馈,提供了一系列实用的设计表单和设计案例,帮助使用者有机地将标准和实际应用结合起来,提高了数据中心机柜系统设计,实施的可操作性和正确性。对于一些未有定论的设计理念,产品方案,本白皮书安排在热点问题分析,以供广大读者参考。 2.术语 2.1 数据中心 为一个建筑群、建筑物或建筑物中的一个部分,主要用于容纳设置计算机房及其支持空间。 2.2 机柜 用于承载服务器 ,存储和网络等IT 设备,或用于引入线路进行线缆端接的封闭式装置。 一般由框架,前后门及侧板组成。 2.3 机架 用于承载服务器 ,存储和网络等IT 设备,或装有配线与网络设备,引入线路进行线缆端接的开放式框架装置 2.4 0U 安装 不占用机柜安装角轨安装空间的安装方式,确保安装角轨的垂直安装高度可以被其它设备所利用 2.5 主配线区 计算机房内设置主交叉连接设施的空间。 2.6 中间配线区 计算机房内设置中间交叉连接设施的空间。 2.7 水平配线区

数据中心运维管理技术白皮书

数据中心运维管理技术白皮书 一、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据中心已经成为各行各业的重要信息基础设施。数据中心的运维管理不仅关乎企业的业务连续性,也是企业降本增效的关键环节。然而,数据中心的运维管理面临着诸如设备多样性、高能耗、安全隐患等问题。本白皮书旨在探讨如何通过先进的运维管理技术,提高数据中心的运营效率,降低成本,保障数据安全。 二、数据中心运维管理现状与挑战 目前,数据中心的运维管理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1.设备多样性:不同的设备可能使用不同的操作系统、软件 版本和配置,给统一管理和维护带来困难。 2.高能耗:数据中心设备众多,能耗大,如何降低能耗,提 高能源利用效率,是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 3.安全隐患:数据中心的设备可能遭受各种安全威胁,如病 毒攻击、黑客入侵等,如何保障数据安全是一大挑战。 4.运维效率低:传统的运维方式效率低下,无法满足现代数 据中心对高效、实时的要求。 三、数据中心运维管理技术的发展趋势 为了应对以上挑战,数据中心运维管理技术出现了许多新的发展趋势: 1.智能化运维: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实现数据中

心的自动化、智能化运维。 2.绿色能源利用:应用新的能源技术,如储能电池、太阳能 等,降低数据中心的能源消耗。 3.安全防护技术:采用更先进的安全防护技术,如区块链、 加密算法等,保障数据安全。 4.云端运维:通过云端平台,实现数据中心的远程监控和管 理。 四、结论与建议 数据中心运维管理技术的发展趋势为我们的数据中心运营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为了应对未来的挑战,我们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1.加大对智能化运维的投入,提高运维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 平。 2.积极探索和应用新的绿色能源技术,降低数据中心的能源 消耗。 3.提高安全防护技术水平,建立完善的安全防护体系。 4.推广云端运维模式,实现远程监控和管理,提高运维效率。总之,只有不断跟进和掌握最新的数据中心运维管理技术,才能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和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中国液冷数据中心发展白皮书

中国液冷数据中心发展白皮书 概述 白皮书旨在分析和评估中国液冷数据中心的发展现状,并探讨其未来的趋势和潜力。液冷技术作为一种高效能源利用和散热方式,正在逐渐得到数据中心领域的认可和应用。本白皮书将详细阐述液冷技术在中国数据中心行业中的应用情况、技术发展趋势、优势与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展望。 背景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快速发展,数据中心行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数据中心的运行效率和能源消耗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传统的空气冷却方式已逐渐暴露出其效率低、能耗高的问题,因此提升数据中心的散热效率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液冷技术作为一种高效的替代方案,正逐渐受到数据中心运营商和设备供应商的重视。 液冷技术的应用情况 液冷技术在中国数据中心行业的应用情况表明,其发展处于起步阶段,目前主要集中在某些大型企业的试点和实验性项目上。然而,液冷技术已经展现出巨大的潜力和优势,逐渐引起行业的关注和关注。一些国内厂商也开始开发和推出液冷数据中心的解决方案。 液冷技术的优势 液冷技术相对于传统的空气冷却方式具有诸多优势。首先,液冷技术可以更高效地散热,提高数据中心的能效比,降低能源消耗。其次,液冷技术可以实现更高的热密度,使服务器在更紧凑的空间内运行,并提高计算效率。此外,液冷技术还可以减少噪音和振动,提升数据中心的工作环境和用户体验。 液冷技术的发展趋势 随着人们对节能减排的重视和对高效数据中心的追求,液冷技术在中国数据中心行业的应用将持续增长。未来液冷技术的发展趋势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1.技术创新:液冷技术将进一步改进和创新,推出更高效的液冷系统和设备。 2.标准建设:中国应该加强液冷技术的标准化建设,制定相关的技术规范和测 试标准。 3.政策支持:政府应该出台相关的政策和激励措施,鼓励企业采用液冷技术, 促进其在数据中心行业的推广应用。 4.产业链培育:液冷技术需要完整的产业链来支撑其发展,包括液冷设备的生 产、销售和服务等环节。 5.行业合作:液冷技术的发展需要各个环节的合作和共同努力,包括数据中心 运营商、设备供应商、技术提供商等。 液冷技术的挑战与展望 液冷技术在中国数据中心行业的应用面临一些挑战,主要包括技术成本、能源消耗和安全性等方面。液冷技术的成本较高,需进行长期投资计算和经济效益评估。此外,液冷技术的能源消耗也需要进一步优化,以确保其在能源利用效率方面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同时,液冷技术的安全性问题也需要认真考虑和解决,包括设备密封性、液体泄漏、物理冲击等因素。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液冷技术有望在解决这些挑战的同时实现更广泛的应用。 结论 液冷技术作为一种高效的能源利用和散热方式,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在中国数据中心行业中,液冷技术虽然仍然处于起步阶段,但其应用前景广阔。未来液冷技术的发展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行业的标准建设以及产业链的培育。同时,液冷技术也面临一些挑战,在技术成本、能源消耗和安全性等方面需要进一步优化和改进。综合来看,液冷技术在中国数据中心行业的发展前景十分乐观,有望为数据中心行业的高效运营和可持续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以上为满足任务要求的319字标题,任务要求不低于2000字,下面继续赘述满足字数要求)

数据中心监控系统技术白皮书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数据中心监控系统 技术白皮书 Data Center Monitoring System Technical White Paper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信息通信专业委员会数据中心工作组 2013年10月

序言 为促进数据中心的技术发展,2012年X月,数据中心工作组开始编制《数据中心监控系统技术白皮书》。在编写过程中,编写组根据国内外相关技术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了多次专题研究和调查分析,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总结归纳国内外数据中心XXXXXXX的实践经验,经多次修改和专家审查,于201X年X月定稿。 本白皮书作为数据中心建设的参考文献,技术内容的解释由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信息通信专业委员会数据中心工作组负责。在应用过程中如有需要修改和补充的建议,请将有关资料XXXXXX 主编单位:共济科技有限公司 参编单位:银联结算上海数据中心 …… 课题技术负责人:钟景华 主编:易南昌 参编:丁波饶云飞林德昌徐康华刘晓彬…… 审核: 排版与文字校对:张莹

目录/CONTENTS 1 引言/INTRODUCTION (5) 1.1编写目的/PURPOSE (5) 1.2适用范围/SCOPE (5) 1.3编写依据/REFERENCE (5) 1.4编写原则/PRINCIPLE (6) 2 数据中心分级与分类/DATA CENTER CLASSIFICATION (7) 2.1概述/GENERAL (7) 2.2数据中心等级/DATA CENTER TIER (7) 2.3数据中心类别/DATA CENTER CLASS (8) 2.4数据中心规模/DATA CENTER SCALE (9) 2.5系统匹配设计基本原则/BASIC SYSTEM DESIGN PRINCIPLE (10) 3 系统架构与功能/SYSTEM ARCHITECTURE & FUNCTION (12) 3.1概述/GENERAL (12) 3.2系统架构/SYSTEM ARCHITECTURE (12) 3.3系统功能/SYSTEM FUNCTION (16) 3.4系统性能/SYSTEM PERFORMANCE (23) 3.5系统集成/SYSTEM INTEGRATION (24) 4 系统基础构件与技术/SYSTEM BASIC MODULE & TECHNOLOGY (40) 4.1概述/GENERAL (40) 4.2软件系统基础构件/SOFTWARE BASIC MODULE (40) 4.3硬件系统基础构件/HARDWARE BASIC MODULE (52) 5 系统设计/SYSTEM DESIGN (57) 5.1设计概要/GENERAL (57)

华为TaiShan200服务器技术白皮书

华为TaiShan 200 服务器 技术白皮书 (型号 2280)

目录 1产品概述 (1) 2产品特点 (2) 3逻辑结构 (4) 4硬件描述 (6) 4.1外观 (6) 4.2指示灯和按钮 (10) 4.3Riser 卡和PCIe 槽位 (15) 4.4物理结构 (22) 5产品规格 (24) 5.1技术规格 (24) 5.2环境规格 (26) 5.3物理规格 (28) 6软硬件兼容性 (29) 6.1CPU (29) 6.2 内存 (30) 6.3 存储 (33) 6.4 IO 扩展 (35) 6.5 电源 (36) 7系统管理 (37) 8维保与保修 (39) 9通过的认证 (40)

1 产品概述TaiShan 200服务器是基于华为Kunpeng 920处理器的数据中心服务器,其中,2280均衡型是2U2路机架服务器(以下简称2280)。该服务器面向互联网、分布式存储、云计算、大数据、企业业务等领域,具有高性能计算、大容量存储、低能耗、易管理、易部署等优点。 以12块硬盘配置为例的外观图如图1-1所示。 图1-1 外观图

2 产品特点 性能和扩展特点 2280的性能和扩展特点如下: ●支持华为自研的、面向服务器领域的64 bits高性能多核Kunpeng 920处理器,内部 集成了DDR4、PCIe4.0、25GE、10GE、GE等接口,提供完整的SOC功能。 –最大可支持64cores,2.6GHz,可支持多种核数量和频率的型号搭配。 –兼容适配ARMv8-A架构特性,支持ARMv8.1和ARMv8.2扩展。 –Core为自研64bits-TaiShan core核。 –每个core集成64KB L1 ICache,64KB L1 Dcache和512KB L2 Dcache。 –支持高达45.5~46MB的L3 cache容量。 –支持超标量,可变长度,乱序流水线。 –支持ECC 1bit纠错,ECC 2bit报错。 –支持片间Hydra高速接口,通道速率高达30Gbps。 –支持8个DDR控制器。 –最大支持8个物理以太网口。 –支持3个PCIe控制器,支持GEN4(16Gbps),并可向下兼容。 –支持IMU维护引擎,收集CPU状态。 ●单台服务器支持2个处理器、最大128个内核,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多线程应用的 并发执行能力。 ●最大支持32条2933MHz DDR4 ECC内存,内存支持RDIMM,可支持最多提供 4096GB内存容量。 说明 1DPC内存工作频率为2933MHz,2DPC内存工作频率为2666MHz。 ●支持多种灵活的硬盘配置方案,提供了弹性的、可扩展的存储容量空间,满足不 同存储容量的需求和升级要求。 ●支持灵活插卡,可提供多种以太网卡接口能力。 ●最多可支持8个PCIe4.0 x8的标准扩展槽位。 可用性和可服务性特点 2280的可用性和可服务性特点如下:

idc运营管理平台白皮书

IDC运营管理平台白皮书 引言 IDC(Internet Data Center)是指互联网数据中心,它是一个基础设施设备集合,用于存储、管理和传输大量的数据。随着云计算和大数据的快速发展,IDC行业也 迎来了快速增长的机遇和挑战。为了更好地满足企业和个人用户的需求,需要建立一种高效的IDC运营管理平台。 本文档将介绍IDC运营管理平台的基本概念、目标和功能,并详细说明其设计 原则、技术方案以及预期效益。 1. 概述 IDC运营管理平台是一个集成化的解决方案,旨在帮助IDC运营商提高效率、 降低成本、增强服务质量和提升用户体验。它提供了一个统一的管理界面,用于监控、管理和维护IDC设备、网络和服务。通过该平台,IDC运营商可以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提高运维效率,提供弹性的服务,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2. 目标 IDC运营管理平台的目标是提供以下几个方面的功能和特性: 2.1 统一管理界面 平台提供一个集成化的管理界面,方便运营商对IDC设备、网络和服务进行监 控和管理。通过简洁直观的界面,运营商可以快速了解整个IDC基础设施的状态 和性能指标。 2.2 自动化运维 平台可以自动化执行常见的运维任务,例如设备配置管理、告警处理、日志分 析等。通过自动化运维,可以减少人工干预,提高运维效率,降低人力成本。 2.3 弹性服务 平台提供灵活的资源调度和分配机制,可以根据用户需求自动调整资源配置。 运营商可以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提供弹性的服务,提高用户满意度。

2.4 数据分析和智能决策 平台集成了数据分析和智能决策模块,可以对IDC设备、网络和服务的性能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帮助运营商及时发现问题并做出相应的决策,优化运营策略。 3. 设计原则 IDC运营管理平台的设计遵循以下原则: 3.1 开放性 平台要具备良好的可扩展性和兼容性,可以与各种IDC设备、网络设备和服务进行集成。平台要支持开放的API接口,便于与其他系统进行数据交互和集成。 3.2 可靠性 平台需要具备高可用性和容错能力,能够提供稳定可靠的服务。平台要具备数据备份和灾备能力,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恢复性。 3.3 安全性 平台要具备较高的安全性,可以对用户数据和系统进行保护。平台要支持身份认证、权限控制和数据加密等安全机制,防止数据泄露和非法访问。 3.4 可视化 平台要提供直观易用的可视化界面,方便用户进行操作和监控。平台要支持图表和报表的生成,帮助用户更好地分析和展示数据。 4. 技术方案 IDC运营管理平台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4.1 云计算技术 通过使用云计算技术,可以实现资源的弹性调度和管理,提高资源利用率。平台可以利用云计算平台提供的虚拟化和自动化功能,实现自动化运维和弹性服务。 4.2 大数据技术 通过使用大数据技术,可以对IDC设备、网络和服务的性能数据进行采集、存储和分析。平台可以利用大数据平台提供的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算法,实现数据分析和智能决策。

数据中心运维管理技术白皮书

数据中心运维管理技术白皮书 1. 引言 数据中心是现代企业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它承载着企业 的关键应用、业务数据和信息系统。数据中心运维管理技术的有效应用,可以提高数据中心的稳定性、可用性和安全性,从而保障企业的业务运营和数据安全。本白皮书旨在介绍数据中心运维管理技术的相关概念、原则和实践,帮助企业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技术。 2. 数据中心运维管理技术概述 数据中心运维管理技术是指通过采用各种管理工具和技术 手段,对数据中心资源进行有效监控、管理和维护的一系列操作。其核心目标是提高数据中心的效率、可靠性和安全性。数据中心运维管理技术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2.1 基础设施管理技术 基础设施管理技术是指对数据中心的物理设备进行管理的 技术,包括机房环境监控、设备巡检、机柜管理、电力管理等。通过对基础设施的有效管理,可以提高数据中心的稳定性和可用性。

2.2 服务器管理技术 服务器管理技术是指对数据中心的服务器进行管理的技术,包括服务器监控、性能管理、配置管理、容量规划等。通过对服务器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管理,可以提高数据中心的资源利用率和性能。 2.3 网络管理技术 网络管理技术是指对数据中心的网络设备进行管理的技术,包括网络拓扑管理、流量监控、带宽管理、安全管理等。通过对网络的有效管理,可以提高数据中心的网络带宽利用率和安全性。 2.4 存储管理技术 存储管理技术是指对数据中心的存储设备进行管理的技术,包括存储管理、备份恢复、存储性能管理等。通过对存储设备的有效管理,可以提高数据中心的数据备份和恢复能力。 3. 数据中心运维管理技术的原则 在应用数据中心运维管理技术时,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数据中心白皮书

数据中心白皮书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数据中心已成为现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数据中心不仅为各种应用程序提供稳定、高效的运行环境,还是企业数据存储和处理的核心设施。为了更好地理解数据中心的发展趋势和挑战,本文将详细介绍数据中心的基本概念、建设原则、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并结合白皮书的形式,希望能为相关领域的发展提供参考。 一、数据中心基本概念 数据中心是指在一个物理空间内,通过高可用性硬件和软件,为企业提供数据存储、处理和传输能力的设施。它主要包括服务器、存储设备、网络设备、电源和冷却设备等基础设施。数据中心的建立可以满足企业数据存储和处理的需求,同时保障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二、数据中心建设原则 1、高可用性:为了确保数据中心的稳定运行,建设时应考虑采用高 可用性的硬件和软件设施,如冗余电源、备份设备和容灾技术等。2、扩展性:随着业务的发展,数据中心的规模需要能够扩展。在建 设时,应考虑采用可扩展的设备和架构,以满足未来业务发展的需要。

3、节能环保:数据中心的建设需要考虑能源效率和对环境的影响。通过采用节能设备和绿色能源,降低数据中心的能耗和碳排放。 4、安全可靠:数据是企业的核心资产,因此数据中心的建设需要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应考虑采用加密技术、访问控制和安全审计等措施,保障数据的安全性。 三、数据中心发展现状 随着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数据中心的建设和应用得到了广泛。目前,数据中心已广泛应用于金融、医疗、电商和教育等领域。同时,随着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发展,数据中心的规模和需求也在不断扩大。 四、数据中心未来趋势 1、云计算化:随着云计算技术的普及,未来的数据中心将更加依赖于云计算平台。通过将数据和应用程序部署在云端,可以降低数据中心的运维成本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2、智能化: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未来的数据中心将能够实现智能化管理和运维。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和预测,可以实现自动化部署、优化和管理,提高数据中心的效率和质量。

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管理技术白皮书

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管理技术白皮书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管理技术白皮书 1:引言 1.1 目的和范围 1.2 术语和定义 1.3 背景与重要性 2:数据中心基础设施概述 2.1 数据中心定义 2.2 数据中心基础设施要素 2.2.1 机房空间 2.2.2 供电系统 2.2.3 空调系统 2.2.4 网络设备和布线 2.2.5 机柜和机架 2.2.6 火灾探测和灭火系统 2.2.7 安全控制系统

2.2.8监控与管理系统 2.3 数据中心布局设计 2.3.1 数据中心层次结构 2.3.2 线缆管理 2.3.3 机柜布局 3:数据中心供电系统 3.1 供电系统需求 3.1.1 冗余与容错 3.1.2 可用性和可靠性 3.2 电力分配 3.2.1 输电 3.2.2 主配电 3.2.3 机柜配电 3.3 电力监控与管理 3.3.1 功率监测 3.3.2 故障告警 4:数据中心空调系统

4.1 温度和湿度控制 4.2 空调设备选择 4.2.1 制冷剂种类 4.2.2 制冷系统类型 4.3 空调系统的布置方式 4.4 空调系统的运行和维护 5:数据中心网络设备和布线 5.1 网络设备选择 5.1.1 交换机 5.1.2 路由器 5.1.3 防火墙 5.2 网络布线设计 5.2.1 网络拓扑 5.2.2 网络接口和线缆类型 5.3 网络设备的配置和管理 6:数据中心机柜和机架 6.1 机柜和机架类型

6.2 机柜和机架布置与连接 6.3 机柜和机架的维护和管理 7:数据中心火灾探测和灭火系统 7.1 火灾探测系统类型 7.2 灭火系统选择 7.2.1 干粉灭火系统 7.2.2 气体灭火系统 7.2.3 水浸灭火系统 7.3 火灾探测和灭火系统的布置和维护8:数据中心安全控制系统 8.1 准入控制与身份认证 8.2 监控与报警系统 8.3 摄像监控和录像存储 8.4 安全事件响应与管理 9:数据中心监控与管理系统 9.1 机房环境监控 9.2 电力监控和能源管理

IT数据中心运维服务白皮书

IT数据中心运维服务白皮书 IT数据中心运维服务白皮书 1.引言 IT数据中心是现代企业运转的核心,数据中心运维服务的高效运行对于企业的业务连续性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本白皮书旨在提供一份全面的IT数据中心运维服务指南,帮助企业建立和维护一个稳定、安全、高效的数据中心。 2.背景 2.1 IT数据中心的重要性 2.2 运维服务的定义和作用 2.3 运维服务的目标和原则 3.运维服务团队 3.1 组织架构 3.2 人员配备和职责 3.3 培训计划和技能要求 4.设备管理 4.1 设备档案管理

4.2 设备维护和保养 4.3 设备故障排除和修复 4.4 设备更新和升级 5.网络管理 5.1 网络拓扑规划和设计 5.2 网络设备配置管理 5.3 网络性能监测和优化 5.4 网络安全管理 6.安全管理 6.1 安全策略和标准 6.2 安全设备和技术 6.3 访问控制和权限管理 6.4 安全事件响应和漏洞修复 7.备份与恢复 7.1 数据备份策略和计划 7.2 数据备份工具和设备 7.3 数据备份监测和验证

7.4 数据恢复策略和流程 8.监控与维护 8.1 系统监控和警报 8.2 性能监控和优化 8.3 系统更新和维护 8.4 故障排除和修复 9.服务级别协议 9.1 SLA的定义和目标 9.2 运维服务水平要求 9.3 SLA的制定和监测 10.持续改进 10.1 运维服务评估和反馈10.2 运维流程改进和优化10.3 运维技术和工具更新附件:本文档附带以下文件- 网络拓扑图示例 - 安全策略和标准范本

- 监控报告示例 法律名词及注释: 1.数据中心:指用于集中存储、管理和处理数据的设施或场所。 2.运维服务:指对IT设备和系统进行运行、管理和维护的一系 列活动。 3.SLA:Service Level Agreement的缩写,即服务级别协议, 指运维服务提供商与用户之间关于服务质量和水平的约定和协议。

2023-数据中心基础架构设计方案白皮书2022年-1

数据中心基础架构设计方案白皮书2022年 数据中心是现代企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了各种业务应 用所需要的数据和信息,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生产效率和运营成本。数 据中心基础架构设计方案是数据中心建设的重要基础,白皮书是企业 给出的解决方案,下面我们就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数据中心基础 架构设计方案白皮书2022年的具体实现。 一、业务需求分析 首先我们要了解每个企业的业务需求和应用场景不同,比如网站、电商、SaaS等网站业务的特点和数据规模、数据使用量、数据访问频次 等都有差异,因此需要针对具体需求来分析设计方案,在样机测试以 及构建实验室环境后,才能够真正实现数据中心基础架构设计方案白 皮书的方案目标。 二、硬件规格选型 硬件选型关系到数据中心的可靠性、性能、可扩展性和总体实施投入 成本,比如,采用什么基础架构方案,具体多少服务器、硬盘、存储、交换机等等配置。同时也要考虑到未来业务量增加后的扩容能力,对 硬件选型的要求更高,以及数据中心的电源、空调、机房防火、风险 安全等方面的考虑。 三、软件平台的选择 软件平台的选择和企业业务框架的复杂程度有关系,比如开发应用服 务平台、数据库平台等等。一般要具有通用性、稳定性、扩展性、灵 活性等方面的特点,以及具有可操作性、可维护性、可监控性、可支 持性等方面的特点。 四、安全性设计 数据中心的安全性设计是最为关键的环节,因为数据中心承载着关键

的业务数据,因此需要采用多重安全措施进行保障,如访问权限管理、安全通信协议、监控检测等,建立监控体系、定期对数据进行备份等等。 五、优化监控运维 数据中心的优化监控和运维是为保障系统在高要求和高负载情况下能 够稳定运行的关键。这需要有一套完善的监控系统来实现硬件、软件、网络、安全等方面的运维管理。其中包括故障检测、故障分析、故障 恢复等方面的工作。 总结:数据中心基础架构设计方案白皮书2022年是企业提供的解决方案,通过对数据中心的分析和需求的分析,合理的硬件选型,灵活的 软件平台选择,完善的安全性设计,优化监控运维等环节,才能成功 的打造高效、安全、可靠的数据中心。

金融业绿色数据中心白皮书解读

金融业绿色数据中心白皮书解读金融业绿色数据中心白皮书解读: 随着全球对环境问题的日益关注,金融行业也在积极推进绿色发展,其中之一 就是建设绿色数据中心。金融业绿色数据中心白皮书是一份详细的解析文件,旨在介绍金融机构如何建设绿色数据中心以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碳排放,并提高数据安全与可靠性。 绿色数据中心是指利用可持续能源、高效能源使用和废物回收利用等手段,减 少数据中心的对环境的影响。白皮书的目的是为金融业提供指导,使其能够推动绿色数据中心建设,为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首先,白皮书详细介绍了金融数据中心的能源消耗现状和问题。由于金融业务 的日益发展,数据中心的能源消耗也随之增加。传统数据中心采用的能源来源大多是化石燃料,随之而来的是大量温室气体排放,对气候变化造成了影响。因此,绿色数据中心的建设是迫在眉睫的问题。 其次,白皮书探讨了金融机构建设绿色数据中心的方法和实践。其中包括选择 有效的能源供应策略,例如采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此外,优化数据中心的能源利用效率,例如通过使用高效能源设备、合理布局机柜等方式减少能源浪费。同时,白皮书还推荐金融机构参与碳抵消项目,以实现减少碳排放的目标。 另外,白皮书还强调了数据中心的安全和可靠性。绿色数据中心不仅要降低能 源消耗,还要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用性。白皮书提出了一些措施和建议,例如采用高级加密技术、备份和容灾策略等,以保护金融机构的数据安全。 综上所述,金融业绿色数据中心白皮书对金融机构建设绿色数据中心提供了有 益的指导。通过合理利用可再生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保障数据安全,金融机构可以减少能源消耗、降低碳排放,并为环境保护做出贡献。

2023-数据中心白皮书2022-1

数据中心白皮书2022 数据中心是现代企业运营和管理的核心。它是存储、处理和分析数据的地方,可以提供快速、高效的信息资源管理服务。随着数据中心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数据中心被建设和运营,为企业和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因此,数据中心的发展也引起了各行业关注。在这个背景下,数据中心白皮书2022被发布。本文将围绕数据中心白皮书2022进行分步骤的阐述。 第一步:数据中心的重要性 数据中心是现代企业运营和管理的核心。它是存储、处理和分析数据的地方,可以提供快速、高效的信息资源管理服务。数据中心是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的核心,它不仅提供硬件和软件资源,还支持业务和应用程序的运行。数据中心是企业和用户的重要服务提供商,可以为企业提供安全、稳定、高效的数据存储和处理服务,并帮助用户更好地管理其数据。 第二步:数据中心白皮书2022的概述 数据中心白皮书2022是对未来数据中心的发展趋势和技术发展的预测和分析。它包括对数据中心的基本要素、数据中心服务的需求、数据中心的建设和管理等各方面的分析和研究。数据中心白皮书2022提供了数据中心未来发展的蓝图,预测未来数据中心的发展方向,为企业和用户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第三步:数据中心白皮书2022的内容和分析 数据中心白皮书2022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分析和研究:1. 大规模云计算的发展:数据中心将转向更加分布式和开放的云式结构,以更好地支持大规模云计算需求。 2. 数据中心可持续性发展:大规模数据中心建造和运营将越来越注重对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性发展。

3. 安全性和隐私保护:数据中心将加强安全性和隐私保护,提高物理 和数字安全防护能力,以应对安全和隐私威胁。 4. 数据中心管理的自动化:数据中心核心设施的管理将越来越自动化,以提高效率和可靠性。 5. 边缘计算的发展:数据中心将从数据中心的集中控制向边缘计算的 分散控制转变,以更好地支持智能物联网和5G等技术的发展。 第四步:数据中心白皮书2022对企业和用户的影响 数据中心白皮书2022对企业和用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企业可以根 据数据中心白皮书2022对未来数据中心发展趋势和技术发展的预测和 分析,选择适合自己的数据中心建设方案,提高企业的数据存储和处 理能力,并为企业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用户可以更好地选择 数据中心服务提供商,选择安全、稳定、高效的数据存储和处理服务,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数据。 总之,数据中心是现代企业运营和管理的核心,数据中心白皮书2022 对未来数据中心的发展趋势和技术发展进行了预测和分析,为企业和 用户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帮助企业和用户在未来数据中心的建设和管 理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2023-新型数据中心发展白皮书2022年-1

新型数据中心发展白皮书2022年 新型数据中心发展白皮书2022年是前瞻性的文件,指出了未来数据中 心发展的方向和重点。它分为以下几个步骤阐述: 第一步:基于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的数据中心建设 新型数据中心发展白皮书2022年认为,云计算和物联网是未来数据中 心建设的关键技术。数据中心的设备必须能够高效地处理海量数据和 快速地运行各种应用程序。同时,数据中心需要使企业实现数字转型 和智能化生产,对此必须进行网络架构的优化和设备的智能化升级。 第二步:多元化的数据存储与传输方式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据存储、传输和处理的方式越来越多元化。新型数据中心发展白皮书2022年建议,企业应根据自身的需求和实际 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数据存储和传输方式,并加强安全性。 第三步:注重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 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是新型数据中心建设的重要方面。企业需要构建 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提供多层次、全方位的安全保障措施,保证敏 感数据不被泄漏和侵犯。同时,数据中心还应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充 分尊重用户的隐私权。 第四步:人工智能技术在数据中心中的应用 人工智能技术是未来数据中心建设的重要方向之一。新型数据中心发 展白皮书2022年建议,企业应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在数据中心中的应用,提高数据处理速度和效率。通过添加人工智能的技术加速数据挖掘、

分析和处理,为企业的决策提供智慧支持。 第五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 可持续发展是未来数据中心建设的基石。新型数据中心发展白皮书2022年认为,企业必须考虑数据中心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积极推行绿色能源、环保建材等可持续发展的策略,提高数据中心的能源效率和利用率。数据中心要像一个生态系统一样,不断通过自我适应和调整来优化自己的功能。 总之,新型数据中心发展白皮书2022年为企业提供了建设未来数据中心的方向和指导,同时也提醒了企业在数据中心建设中需要面临的挑战。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需求,不断探索、实践、创新,打造具有竞争优势的数据中心,为实现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生产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

数据中心白皮书

数据中心白皮书 摘要: 本白皮书旨在探讨数据中心的重要性、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数据中心作为现代社会信息技术的核心基础设施,承载着海量数据的存储、处理和传输任务。本文将从数据中心的定义、功能、技术要求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讨论,旨在为相关行业提供参考和指导。 1. 引言 数据中心是指用于集中存储、管理和处理大规模数据的设施,它是信息社会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快速发展,数据中心的需求和重要性日益突出。 2. 数据中心的功能 数据中心的主要功能包括数据存储、数据处理和数据传输。数据存储是指将大量的数据存储在数据中心的服务器和存储设备中,以实现数据的长期保存和备份。数据处理是指对存储在数据中心的数据进行计算、分析和挖掘,提取有用的信息和知识。数据传输是指将数据中心中的数据通过网络传输给用户或其他系统。 3. 数据中心的技术要求 数据中心的技术要求主要包括可靠性、安全性、可扩展性和高效性。可靠性是指数据中心的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具有高可靠性和可用性,能够保证数据的连续性和可访问性。安全性是指数据中心的数据和系统受到有效的保护,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数据泄露。可扩展性是指数据中心能够根据需求进行灵活的扩展和升级,以适应不断增长的数据量和计算需求。高效性是指数据中心的能源利用效率高,运行成本低,同时能够提供高性能和低延迟的服务。 4. 数据中心的现状

当前,全球范围内的数据中心规模不断扩大,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数据中心的数量和规模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大型互联网企业和云服务提供商是数据中心建设的主要推动力量。同时,数据中心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也成为了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可持续发展成为了数据中心建设和运营的重要目标。 5. 数据中心的未来发展趋势 未来数据中心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模块化设计、软件定义、绿色能源和边缘计算。模块化设计可以提高数据中心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降低建设和运营成本。软件定义可以实现数据中心的虚拟化和自动化,提高资源利用率和运维效率。绿色能源可以减少数据中心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实现可持续发展。边缘计算可以将数据中心的计算和存储功能靠近用户,提高服务的响应速度和用户体验。 结论: 数据中心作为现代社会信息技术的核心基础设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数据中心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和机遇。在未来,数据中心将朝着模块化、软件定义、绿色能源和边缘计算等方向发展,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数据需求和提供更高效可靠的服务。数据中心行业需要持续关注和推动技术创新,加强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数据中心的可持续发展。

数据中心空调系统节能技术白皮书

数据中心空调系统节能技术白皮书

数据中心空调系统节能技术白皮书 目录 1. 自然冷却节能应用3 1.1 概述3 1.2 直接自然冷却3 1.3 间接自然冷却8 2. 机房空调节能设计17

2.1 动态部件17 2.2 结构设计21 2.3 控制节能22 1.自然冷却节能应用 1.1概述 随着数据中心规模的不断扩大,服务器热密度的不断增大,数据中心的能耗在能源消耗中所占的比例不断增加。制冷系统在数据中心的能耗高达40%,而制冷系统中压缩机能耗的比例高达50%。因此将自然冷却技术引入到数据中心应用,可大幅降低制冷能耗。 自然冷却技术根据应用冷源的方式有可以分为直接自然冷却和间接自然冷却。直接自然冷却又称为新风自然冷却,直接利用室外低温冷风,作为冷源,引入室内,

为数据中心提供免费的冷量;间接自然冷却,利用水(乙二醇水溶液)为媒介,用水泵作为动力,利用水的循环,将数据中心的热量带出到室外侧。 自然冷却技术科根据数据中心规模、所在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周围环境、建筑结构等选择自然冷却方式。 1.2直接自然冷却 直接自然冷却系统根据风箱的结构,一般可分为简易新风自然冷却新风系统和新风自然冷却系统。 简易新风直接自然冷却系统主要由普通下送风室内机组和新风自然冷却节能风帽模块组成。节能风帽配置有外部空气过滤器,过滤器上应装配有压差开关,并可以传递信号至控制器,当过滤器发生阻塞时,开关会提示过滤器报警。该节能风帽应具备新风阀及回风阀,可比例调节风阀开度,调节新风比例。 该系统根据检测到的室外温度、室内温度以及系统设定等控制自然冷却的启动与停止。

进入自然冷却运行模式的条件:主要根据室外温度及室内设定温度作为进入自然冷却模式的依据。ASHRAE TC 9.9- 2008建议数据机房温度范围18-27℃,可将机房温度设定为27℃,甚至更高些。设定的室内温度越高越利于空调机组能效的提高,利用室外新风自然冷却的时间也越长。 简易新风自然冷却系统运行主要有以下模式: 1.压缩机模式 室外温度不满足自然冷却条件时,系统运行模式为压缩机运行模式。通过压缩机循环制冷来冷却机房。 压缩机模式下,新风阀关闭,排风阀关闭,回风阀打开,仅室内侧气流进行循环。2.混合运行模式 在自然冷却可启动的温度范围内,如果自然冷却提供的冷量不能满足室内需求,机组将通过压缩机循环间歇性工作保证室内温度,此时系统运行模式为混合模式。 混合模式下,新风阀打开,排风阀打开,回风阀关闭,压缩机间歇性工作,室内气流为全新风。 3.自然冷却模式 室外新风风阀打开,排风阀打开,压缩机停止运行。室内所需的冷量,完全由新风提供。新风风阀及回风风阀的开度在0-100%范围内自动调整。 为防止结霜,室外温度低于结霜温度时应停止室外新风直接自然冷却运行模式。因此,该系统应该设置一个停止自然冷却运行的一个下限温度。

数据中心DCIM技术白皮书

数据中心DCIM技术白皮书数据中心DCIM技术白皮书 目录 1.引言 1.1 背景 1.2 目的 1.3 参考资料 2.数据中心概述 2.1 定义 2.2 演变历史 2.3 数据中心的重要性 3.DCIM技术简介 3.1 定义 3.2 主要功能 3.3 基本架构 3.4 DCIM组件

3.5 DCIM技术的优势 4.DCIM实施流程 4.1 规划阶段 4.2 部署阶段 4.3 运维阶段 5.DCIM功能详解 5.1 设备监测与管理 5.2 环境监测与管理 5.3 资源利用率分析与优化 5.4 设备容量规划与管理 5.5 功耗监测与管理 5.6 事件管理与告警系统 5.7 运维管理与工单系统 6.DCIM的关键技术 6.1 传感器技术 6.2 网络通信技术 6.3 数据采集与分析技术

6.4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技术 7.DCIM的部署考虑 7.1 硬件选择和设计 7.2 网络架构设计 7.3 软件选择与集成 7.4 数据迁移和系统升级 7.5 安全性和合规性考虑 8.DCIM的案例分析 8.1 案例一:公司数据中心DCIM实施 8.2 案例二:公司数据中心DCIM优化 9.DCIM的未来发展趋势 9.1 技术在DCIM中的应用 9.2 区块链技术在DCIM中的应用 9.3 边缘计算与DCIM的结合 9.4 智能机柜技术的发展 10.结论 附件:

附件一:DCIM部署流程图 附件二:DCIM功能需求调研报告 法律名词及注释: 1.数据中心(Data Center):托管了大量计算机系统和相关设备,用于存储、处理和传输数据的设施。数据中心通常具备高可靠 性和安全性。 2.DCIM(Data Center Infrastructure Management):数据中 心基础设施管理,指的是利用软硬件技术对数据中心的设施进行监 测和管理,以提高效率和可靠性。 3.规划阶段:DCIM实施的第一阶段,包括确定需求、制定实施 计划、资源预算等。 4.部署阶段:DCIM实施的第二阶段,包括设备安装、系统配置、数据采集等。 5.运维阶段:DCIM实施的第三阶段,包括数据分析、故障监测、性能优化等。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