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改造方案设计说明

道路改造方案设计说明

道路改造方案设计说明

为了满足城市交通的发展需求和人们对出行安全的要求,道路改造是一个必要的步骤。因此,在进行道路改造时,必须制定详细的方案设计说明,以确保改造工作的顺利进行。

一、分析和评价

在进行道路改造方案设计之前,需要对现状进行分析和评价,包括交通流量、交通状况、道路宽度和交通安全等方面的情况。通过对现状的分析,可以明确道路改造目标和具体的设计方案。

二、目标设定

道路改造的目标可以包括减少交通堵塞,提高交通效率,创造更安全的出行环境等方面。同时,目标设定还需要考虑政策和资源等因素,保证方案的可行性。

三、设计方案

在制定具体的设计方案时,需要充分考虑现状和目标,同时还需要关注实用性和可行性。具体的设计方案可以包括:

1. 车道设置和优化:要根据道路的类型和交通流量情况进行车道设置和优化,确保交通流畅和安全。

2. 路面和边坡改造:要根据道路现状和交通流量情况进行路面和边坡的改造,以提高道路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3. 路灯和标志标线设置:要根据道路的类型和交通流量情况进行路灯和标志标线的设置,以确保夜间行车安全和提高路面的识别度。

4. 交通设施改造:包括交通信号灯、交通岛、人行横道等设施的改造,以提高交通效率和行车安全。

5. 环境美化:要积极进行道路周边环境的改造和美化,以提高城市形象和道路使用者的舒适度。

四、成本和收益

道路改造方案设计时需要考虑成本和收益的关系。成本主要包括资金、人力和时间等因素,而收益主要在于改善城市交通和提高市民出行安全和便捷性等方面的效果。因此,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考虑成本和收益的关系,制定合理的改造方案。

五、实施和监督

经过设计、评定和调整后,道路改造方案需要进入实施阶段。在实施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确保施工质量。同时,需要加强对施工过程的监督和管理,确保施工进度和质量达到预期目标。

六、结论

综上所述,道路改造方案的设计需要充分考虑现实情况和改造目标,制定具体、实用和可行的改造方案,同时综合考虑

成本和收益,并在实施过程中进行严格管理和监督。只有做好各项工作,才能确保道路改造工作达到预期目标,提高城市交通的发展水平和市民生活的质量。

道路工程设计方案说明

道路工程设计方案说明 一、工程概况 随着东乡县经济快速、高效的发展和东乡县新火车站的建设,东乡县的城市建设步伐也在不断加快,城市发展向东西方向延伸拓展,而新建火车站站前广场的周边地块是东乡县城近期城市建设的重点地段,也是展示城市建设的新形象、新变化的一个窗口。而城西可以利用环城西路与环城南路的联接直达新火车站,沟通了城西片区与火车站地区的联系。所以环城西路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环城西路南面紧临新浙赣铁路,北面为老城区。环城西路西起东红路,下穿东红路和东临一级公路终至320国道。线形的定位主要考虑尽量减少拆迁和尽量保证道路与新浙赣铁路之间的绿化。由于新地形图正在测量,像新浙赣铁路和许多新建的建筑物在老地形图都没有反应,环城西路的最终平面线形暂时还不能确定,但原则是尽量减少拆迁和保证绿化。环城西路全长1800m,为一条折线。接至320国道有两个方案:一个是下穿东临一级公路后右转接320国道,另一个是不下穿,直接沿东临一级公路右侧接上320国道。下穿方案受110KV高压线的影响可能要拆迁厂房。不下穿方案要拆迁住宅。 环城西路道路横断面型式有两个方案:一个是参照环城南路的道路横断面型式,这样道路有一个延续性。横断面型式是一块板形式,16米的行车道,再两边各6米的人行道(含各2米的绿化带)。 另一个是两块板形式。考虑这条路是一条沿新浙赣铁路的道路,通过景观因素考虑,沿新浙赣铁路一侧留足绿化带,再在道路中间留2米的绿化带,就比第一个方案景观要求好一些。横断面型式是2米的中央绿化带,两边各9米的行车道,再两边为各5米的人行道,人行道内种植行道树。行道树按5米一棵的间距布局。 在K0+800设一2*2的过水涵洞一座,在K1+230设一4*4的过人的箱涵一座。 二、建设规模及技术标准 参照《城市道路设计规范》与《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中的规定,环城西路按城市次干路、计算行车速度40km/h技术标准建设。 (一)环城西路采用的主要技术指标为: 1、计算行车速度:40km/h 2、道路红线宽为:30米 3、交通等级为:中 4、路面类型为:水泥混凝土 5、路面设计标准轴载:BZZ-100KN 6、最大设计纵坡:≤2% 7、最小设计纵坡:≥0.30% 8、设计排水重现期:1年

道路改造方案设计说明

道路改造方案设计说明 道路改造方案设计说明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道路的交通压力越来越大。很多城市增设了地铁、公共交通等设施来缓解交通拥挤,但道路改造也是解决交通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就某城市的道路改造方案设计说明进行阐述。 一、背景介绍 该城市交通发展较快,但道路建设和改造相对滞后,导致道路通行能力不足、交通拥堵和安全隐患等问题较为突出。因此,本方案旨在对该城市的道路进行改造,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和安全性,优化交通组织和管理,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 二、改造目标 1.提高道路通行能力,缓解交通拥堵; 2.提高道路的安全性,减少交通事故率; 3.优化道路交通组织和管理,提高交通效率; 4.提高市民的出行质量,提高城市形象。 三、改造内容 1.道路扩建 该城市的部分主干道路狭窄,交通拥堵情况严重,需要对这些道路进行扩建。因此,本方案将对主干道路进行扩宽改造,增加车

道数量和行车道宽度,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和流量。同时,将在道路两侧增加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为非机动车和行人提供更加安全和便捷的出行环境。 2.道路升级 部分城市的道路桥梁老化,路面破损严重,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需要进行升级改造。因此,本方案将加强对道路桥梁和路面的检修和维护,对已经损坏的道路进行全面升级改造。同时,优化信号灯系统、标线和交通设施等,提高道路通行效率和安全性。 3.交通指挥系统 为了进一步提高交通效率和安全性,本方案还将引进先进的交通指挥系统,包括交通摄像头和信号灯等。通过摄像头监控城市的交通情况,指挥中心可实时调控道路流量,从而提高交通通行效率和安全性。信号灯也将进行优化改造,以提高道路通行效率和交通安全。 四、改造方案实施计划 本方案改造工程较大,需要进行全面的规划和实施。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具体的实施计划: 1.方案调研阶段:进行交通调研、道路流量统计等工作,形成改造方案的初步构思。 2.方案设计阶段:根据初步构思,确定具体改造内容和实施方案。

国道212线南部至定水段路面改建工程设计说明书

总说明 一、工程概况 南部县位于四川盆地北部、嘉陵江中游,全县幅员面积2235平方公里;辖78个乡镇(办事处),1053个行政村,总人口126万。县境东接仪陇、蓬安,西邻盐亭、梓潼,南靠西充、顺庆,北连阆中、剑阁。县城地处国道212线、省道101线、204线及嘉陵江交汇处,与成都、重庆均相距280公里,三地连线呈等边三角形。南部县在西部经济百强县中排名64位,农业基础较好,工业经济整体实力较强。县城按照中等城市进行规划和建设,现有常住人口15万、建成区15.6平方公里,是南充市第一个省级卫生城市、市级文明城市。 拟建的国道212线南部至定水路面改建工程,正是南部县城与兰海高速定水互通相连接的道路,它是南部县对外联系的主通道。本项目路线起于南部县城西大垭垭口处,自西向东延伸,终点位于南部县定水镇兰海高速与国道212线相交的立交桥下。改建路线全长9.1公里。由于前段K0+000~K1+874(大垭垭口至金星收费站)是前年才新改建的水泥砼路面,质量较好;加之南部绕城路新建工程接线和兰渝铁路上跨立交桥施工均在此段内,施工时容易污染路面,故暂缓前段MS-3微表处黑化路面的施工。本次施工图设计范围为金星收费站至定水段路面改建工程的施工(K1+874~K9+100)。 二、设计依据及相应技术规范 1、我院与业主签定的勘察设计合同; 2、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公路工程部分)2002年版; 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4、《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 5、《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 6、《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 7、《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 034-2000); 8、《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052-2000); 9、《公路自然区划标准》(JTJ 003-86); 10、《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 11、《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04 12、《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 13、《城市道路绿化规划设计规范》(CJJ75-97); 14、《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45-2006); 15、《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 50052-95); 16、《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 以及其他有关的国家及地方强制性规程、标准。 三、技术标准 道路等级:一级公路; 道路全宽:20m; 设计速度:60Km/h; 路面类型:柔性路面(沥青混凝土路面); 标准轴载:道路 BZZ—100; 设计荷载:原公路荷载等级标准; 设计年限:路面15年; 设计洪水频率:1/100; 地震烈度:根据《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1:400万)》(GB18306—2001),本路段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 四、气象水文 1、气象 南部县境内气候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历年平均气温16.8℃,一月平均气温7.4℃,七月平均气温27.3℃;历年极端最高气温为39.9℃,极端最低气温为-5.0℃,年总降水量历年平均值为970.2mm,70%以上集中于5~9月,年日照时数历年平均值1293.2小时,年均无霜期290天。对道路改建有影响的不良气候主要是秋绵雨和低温。 2 、水文 南部县境内主要河流有嘉陵江、西河、宝马河等,是嘉陵江干流及其支流,属嘉陵江水系,仅西部大坪区的大坪、丘垭、光中和伏虎区的双佛等乡镇,有约68平方公里面积属于涪江水系,

道路设计说明书

云南省有色地质局综合经营公司厂区道路改造工程 一阶段施工图设计说明 第一篇总说明 一、测设主要依据 1、部颁《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9; 2、部颁《公路工程名词术语》JTJ002-87; 3、部颁《公路自然区划标准》JTJ003-86; 4、部颁《公路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 5、部颁《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JTJ/T006-98; 6、部颁《公路桥位勘测设计规范》JTJ062-91; 7、部颁《公路水文勘测设计规范》JTG C30-2002; 8、部颁《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 9、部颁《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 10、部颁《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 11、部颁《公路勘测规范》JTG C10-2007; 12、部颁《公路排水设计技术规范》JTJ018-96; 13、部颁《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 14、部颁《公路砖石与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J022-85; 15、部颁《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J024-85; 16、部颁《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 17、《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概算、预算编制办法》JTG B06-2007; 18、《公路工程预算定额》JTG/TB06-02-2007; 19、《公路工程机械台班费用定额》JTG/TB06-03-2007 20、《公路建设项目用地指标》建标[1999]278号; 21、《公路基本建设工程交通工程概(预)算编制的规定》公社设字[2000]285号; 24、其他相关规范、手册。 二、主要技术指标 1、公路等级:四级及以下; 2、设计速度:10公里/小时; 3、路基宽度:6米(8米); 4、平曲线极限最小半径:6米,一般最小半径30米; 5、最大纵坡:10%,最大合成纵坡一般路段10%,最大超高横坡度:8%; 6、最小缓和段长度:10米,最小平曲线长:20米; 7、最小坡长:一般路段60米,困难路段40米; 8、两平曲线间直线段最小长度: 两同向曲线间一般最小长度:40米,特殊路段极限最小长度30米,两反向曲线间一般最小长度:20米,特殊路段极限最小长度15米(平曲线间直线段长度是按《路线设计规范》 7.2.2条的规定执行,对于特殊路段,按《规范》“设计速度小于等于40km/h的可参照执行” 的规定执行的); 9、路面类型:沥青混凝土路面。 10、设计汽车荷载:公路-II级; 11、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系数(g):0.15。 三、路线走向及工程概况 本项目路线全长约1.0112公里,总面积约7596.56平方米。本路线共分为3段路基宽,进场道路K0+000—K0+262.26为8.0米,生活区道路长约588.2米、新修道路为6.0米、改造道路宽约4.5米,厂区场地及道路长160.74米、宽约15.5米路基宽。沥青混凝土路面。 第二篇路基、路面及排水设计说明 一、主要依据 1、部颁《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2、部颁《公路工程名词术语》JTJ002-87; 3、部颁《公路水文勘测设计规范》JTG C30-2002;

道路改造方案设计说明

道路改造方案设计说明 方案是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都部署具体、周密,并有很强可操作性的计划。xx整理的道路改造方案,供参考!篇一:御泉龙庭小区道路改造工程施工方案该工程位于御泉龙庭小区内,原有道路为水泥路面,部分路段沥青罩面。 1、沥青路面部分:路面不密实,松散、脱落,透水严重,平整度差; 2、水泥路面部分:路面板与板之间有错台现象,无填缝料或老化剥落,部分板边角剥落,表层松散、露骨。 为达到消除路面病害,恢复使用功能,提升道路档次的目的,建议将原有人工铺设沥青路面清除,原有水泥路面病害处治后,重新机械铺设沥青路面。施工工艺: 1、清除原有沥青路面:将原有沥青路面全部清除; 2、原有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处治: 接缝处理: 检查原有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接缝是否完好,若缝内无填缝料或填缝料不满、老化剥落,先清除缝内杂物,再用填缝料填满。如果缝边缘混凝土已碎裂,将碎粒清除后灌缝。接缝防水处理:采用贴缝带跨缝条铺,可以进一步对接缝进行封闭,以防止水份渗入,并起到一定的抗拉作用,一定程度

上抑制反射裂缝出现。 边角剥落、错台处理: 清除原水泥混凝土板角断裂碎块,如基层上有水,应将水排除,待干燥后,用沥青碎石衬垫压实。翻挖松动板块,并采用沥青混凝土(或水泥混凝土)修复。对小于10mm的错台用磨平法,边磨边用3m直尺找平,对高差大于10mm的严重错台,将下沉板凿除2~3cm,用沥青料修补、衬平。 表面松散、露骨处理: 老水泥路面进行凿毛或拉毛处理,以清除原有水泥路面浮浆,保证沥青与水泥路面结合良好。 3、铺筑新沥青混凝土路面 洒布透层油:为保证新老路面之间的粘结,同时封闭原有水泥路面裂缝,应洒布透层油。 沥青路面铺筑:为保证沥青路面外观及内在质量,减少后期反射裂缝的出现,建议沥青路面分两层铺筑,沥青路面结构为:3~7㎝沥青碎石找平层+2㎝沥青混凝土上面层。 1、工程量小:机械无法充分发挥效能,怠工严重; 2、宽窄不一:路面宽度变化较大,窄的几米,宽的三十几米,需反复调整摊铺机宽度,严重影响作业效率。 专业公路施工队伍,多年公路施工经验,以质量求发展,全力满足客户需求。篇二:道路及配套工程改造方案***道路及配套改造工程北起***,南至于***,道路全

旧路改造施工图设计说明书

说明书 一、概述 1.1.项目概述 X583安业至大六号公路K38+000-K40+090段养护工程为通村公路,其功能定位为主要服务于沿线农牧民的出行。现有公路技术等级为三级公路,路线全长202.9公里,设计速度40公里/小时,路基宽8.0米,路面宽6.5米,主要为沥青混凝土路面。由于路线较长,经过的村庄较多,加之近年的砂石货运车辆较多,致使现有公路出现了路面不同程度的破损,通行能力较差,已经不能满足车辆正常通行的需要。项目的实施将改善该区域内的交通运输条件,方便农副产品流通,促进当地产业发展,项目的实施改善了当地的交通出行条件,便于农副产品的运输和群众的出行。因此地方政府对本项目建设抱有极大的热情和希望,将全力支持本项目建设,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也很高。 由于本项目定位为一条通村路,后期将对本项目通过采取限载、限高等措施限制大型货运车辆的通行,因此,本项目未来的交通流量将主要以农用车及小客车等车为主,且交通流量较小,因此从节约投资及减少占地等方面综合考虑,本次改造不对其等级进行提升,改造内容主要针对现有公路不同段落、不同破损程度对路面进行改造;本次将按照三级公路路基宽度标准主要对面层、基层进行整修;同时结合现场勘察结果对破坏严重的断面路肩进行重建。 我公司于2016年2月10日至2016年2月19日完成了该公路的勘测及一阶段施工图设计和预算编制工作。 1.2.设计依据 《X583安业至大六号公路K38+000-K40+090段养护工程》的设计委托书;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公路工程部分);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14);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2006); 《公路勘测规范》(JTGC10-2007);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15);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11); 《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G/T D33-2012); 《公路工程水文勘测设计规范》(JTG C30-2015);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15); 《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2009); 《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3-2009); 《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JTGB04-2010); 《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交公路发〔2007〕358号); 《农村牧区道路技术标准》内蒙古自治区地方标准(DB 15/T 324-2005); 1.3.测设经过 我公司于2016年2月10日开始组织测设队伍,在技术上、物资上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并组织技术人员会同化德县交通运输局相关人员进行现场踏勘,制定设计方案。随后按照我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程序要求操作,编写《测量计划》,检验和校正各种测量仪器、设备,组织测设队伍于2016年2月12日进驻现场。 在勘测过程中,利用GPS接收机按《公路勘测规范》中公路二级导线要求进行控制网加密。控制点高程利用两台DSZ2自动安平水准仪按五等水准测量获得。控制网加密后,采集路基中线及沿线构造物坐标,根据外业采点数据,运用CAD技术、纬地HintCAD软件进行路线设计。随后各专业组对全线水文地质、地形地貌、工程状况、等进行了详细的调查;调查了沿线筑路材料分布情况,并根据料场分布情况,确定了路基垫层、路面用料及结构型式。外业期间各专业组精心测量,认真调查研究,沿途走访当地群众,查阅相关资料,并取样试验,获得了相关设计参数,为施工图设计收集了大量数据。为了确保施工图设计质量,在外业测量期间,各项工作严格按照公司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执行,对各专业组测量成果进行了自检,以确保勘测程序和成果符合《公路勘测规范》和内业设计的要求。2016年2月19日外业工作结束。 外业结束后,立即组织有关人员进行施工图设计。设计过程中,本着技术合理、经济可行、因地制宜的原则,通过野外勘测、调查及试验获取的大量资料、数据,进行了认真细致的分析,确定了合理的设计方案,随后结合本项目周边已实施工程的设计经验及施工单位的反馈意见,对路面结构设计方案做了进一步优化。为确保勘测设计质量,力争使设计达到较高水平,我们充分利用了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CAD),顺利地完成了本次设计任务。 1.4.设计内容 本次设计内容为路基路面、筑路材料、施工图预算等。 二、采用技术标准 本项目按三级公路标准进行设计。设计行车速度40km/h,路基宽为8.0m,其中行车道宽度为6.5m,土路肩2×0.75m,桥涵与路基同宽,桥涵设计荷载:公路-II级。 其余技术指标按《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14)执行。 三、工程概况 3.1.路线起讫点

城市道路改造设计方案

城市道路改造设计方案 一、设计背景与目标 城市道路是城市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发展中起着至关 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道路交通压力不断增加,安全和交通效率问题日益凸显。因此,本设计旨在提出一套科学合理 的城市道路改造设计方案,以满足以下目标: 1. 提升道路通行能力,缓解交通拥堵现象; 2. 提高道路安全性,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率; 3. 提升交通效率,减少通行时间; 4. 促进公共交通和非机动车出行。 二、总体设计思路 1. 道路拓宽:针对交通拥堵问题,重点对主要干道进行拓宽,增加 通行车道数量,提高道路通行能力。 2. 合理道路分配:合理规划各类车辆通行轨迹,确保车辆在道路网 中的高效流动,提高交通效率。 3. 优化信号控制:利用智能化技术,减少交通信号灯等待时间,提 高车辆通行效率,缓解拥堵。 4. 安全交通设施建设:建立完善的道路交通设施,包括交通标志、 标线、隔离带等,提高道路安全性。

5. 发展公共交通和非机动车出行:鼓励公共交通发展,优化公交线路布局,并建设自行车道,促进非机动车出行。 三、具体设计方案 1. 道路拓宽 通过对拥堵严重的主干道进行拓宽,增加行车道数量,提高通行能力。同时,合理规划道路辅助设施,如停车位、公交站点等,将道路资源进行最优分配。 2. 合理道路分配 根据交通流量和车辆通行需求,合理规划道路分配方案,包括不同道路类型的设置、信号灯定时以及路口左转行驶的规划等。通过科学的道路分配,提高路网的通行效率。 3. 优化信号控制 采用智能化信号控制系统,根据实时交通流量进行信号灯配时,减少车辆在红灯等待的时间,提高交通效率。同时,结合交通状况动态调整信号配时,使道路通行更加顺畅。 4. 安全交通设施建设 加强道路交通设施建设,包括设置交通标志、标线、隔离带等,在关键路段设置交通指示牌、交通监控设备,提升道路安全性。同时,加强对交通违法行为的执法力度,减少交通事故发生。 5. 发展公共交通和非机动车出行

道路设计说明

设计总说明 一、工程概况 道路所经区域整体地势较为平坦,原为XXX的取土场,结束后填埋,为杂填土, 填埋年限约3年黄褐色,湿,局部饱水,松散、多孔隙、成份混杂,以粘性为主,含 砂、砖块、碎石、钙质结核、植物根系、建筑垃圾等,局部夹青灰色淤泥质土。该层 层底埋深0.50-7.80米,层厚0.50-7.80米,平均层厚4.42米。 本次设计内容有道路工程、排水工程、给水工程、照明工程、交通工程(标线部 分及交叉口预埋信号管道)、绿化工程。 二、设计依据 三、设计技术标准 1、道路等级:参照城市支路 2、设计车速:30km/h 3、交通等级:轻交通 4、路面结构设计年限:沥青混凝土路面10年 5、道路标准荷载:BZZ-100 四、道路设计 1、道路平面设计 道路平面线型:依据XXX规划》定线,整体南北走向。 2、道路纵断面设计 -1

道路最大纵坡为0.685%,最小凹形竖曲线R=7500米。 3、道路横断面设计 XXX路道路红线标准宽20米,双向两条机动车道,道路横断面采用一块板形式:3米人行道+14米车行道+3米人行道(3米+14米+3米二20米),详见标准横断面及管线综合图。车行道路面采用直线型路拱,横坡采用 1.5%双面坡控制;人行道采用直线路拱,采用1.5%单面坡。 4、路基、路面设计 (1)路基 ①路基处治 该路基为杂填土软弱路基,路面结构层下回填0.5米厚天然级配砂砾石垫层,压实度不低于95%,垫层顶部铺设土工格栅,垫层下3米范围(杂填土不足3米时挖至原状土层)内杂填土进行挖除,并用强夯夯实,压实度(重型标准)^90%;然后素土分层回填压实,压实度)$91%;与原状土衔接处开挖台阶再进行填筑,台阶宽度不小于加。 ②路基填挖交界处理 ③路基填料 路基填料不得使用淤泥、腐殖土,或含杂草、树根等及含水饱和的湿土,透水性不良的土应控制其含水量在最佳含水量土2%之内,路床顶面横坡应与路拱横坡一致。 路基填料最小强度要求

道路改造方案设计说明

道路改造方案设计说明 篇一:御泉龙庭小区道路改造工程施工方案 一、工程简介: ______道路及配套改造工程北起______,南至于______,道路全长393米。改造前道路宽5.5米,改造后为7米,并增设配套排水等基础设施。 二、设计情况: 1、道路工程 (1)道路横断面设计: 面向______方向,2.5米(预留人行道)+2×3.5米(机动车道)+2米(预留人行道),合计11.5米。 (2)道路结构设计: 车行道:3.5cm细粒式沥青混凝土+4.5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33cm二灰碎石+16cm二灰土,总厚57cm。预留人行道:6cm人行道砼步砖+3cm粗砂+30cm石灰土,总厚39cm。 2、排水工程 雨污水工程管材采用钢筋混凝土管,主管管径DN1500,雨水口支管管径 DN200,收水井布置在改造道路东侧,单坡收水。 3、电气工程:路灯采用高压钠灯,单臂灯杆高9米,沿改建道路西侧原则上间隔25米布置。 三、工程特点与难点分析

1、本次工程为道路改造工程,原有道路狭窄,且道路两边还有____________等工厂,工厂出入较为频繁,给施工带来不便,针对此情况,在施工前提前告知有关单位,并在施工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分幅施工或者铺设临时道路,把对周围工厂的影响降低到最小。 2、原有道路周围地下管线精确位置不清楚,给施工带来了一定风险,针对此情况,在施工前先挖出横断面,明确各管线位置后在进行施工,并在施工过程中特别是土方作业时,加强监控。 四、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1、制定标准,严把施工队伍进场关。 2、组织设计、施工等相关单位进行图纸交底工作,细化交底内容,推演工程实施全过程。 3、针对工程特点,倒排工期,合理优化,力求加快建设速度,缩短建设周期。 4、结合实际情况对拟建道路的施工方案深化研究,消除工程质量、安全隐患。 五、主要工程施工方法: 1、测量工程: 按照图纸坐标请测绘部门施放桩点,并及时加以保护。移交给施工单位时要建立文字记录。工程完工后,要求施工单位提供详细的竣工图,并加以存档保存。 2、土方工程: 采用风镐、气锤拆除原有路面面层,对于路面较硬的部分采用气锤打开路面成小部分,后用装载机装车,自行汽车外运至________院内制定位置,用机械配合人工挖土至设计标高。

道路改造设计方案

道路改造设计方案 1. 引言 道路交通是现代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城市居民的交通出行质量。然而,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交通流量的增加,现有道路的设计和布局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交通的需求。因此,道路改造设计成为了当今城市规划和交通管理中的重要课题。本文将围绕道路改造设计方案展开论述。 2. 市区道路改造设计方案 2.1 道路拓宽和改善 在市区道路拥堵的情况下,道路的拓宽和改善是提高通行效率的关键措施。通过扩大道路的宽度,增加车道数目,可以使车辆流量得到更好的分流,减少交通拥堵。此外,改善道路的路面状况,修补坑洞和平整路面,提高道路的通行舒适度也是维护道路交通秩序的重要工作。增设交通标志和标线,引导车辆和行人遵循交通规则,同时提供行车信息和交通安全提示。 2.2 新增公共交通设施和步行道 为了减少城市交通的依赖程度和汽车数量,应该加强公共交通设施的建设,包括地铁、电车和公交等。公共交通可缓解道路交通压力,同时鼓励居民选择环保出行方式。另外,为了提倡低碳出行,设计和建设步行道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步行道

的设置要便捷通行,安全可靠,并尽量使其与自行车道和公共交通设施相衔接,以实现出行方式之间的无缝衔接。 2.3 道路绿化和生态修复 市区道路改造还应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通过在道路两旁种植绿化植物,可起到美化环境和净化空气的作用。同时,加强沿线的垃圾收集和处理设施,避免环境的污染。此外,应充分考虑道路改造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采取合理的措施进行生态修复,保护当地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3. 市郊道路改造设计方案 3.1 道路扩容和高速公路建设 市郊道路的改造与市区道路相比,更关注道路的扩容和提高通行速度。通过道路的扩容,增加车道的数量和道路的宽度,适应不断增长的车流量,减少交通拥堵。另外,建设高速公路也是改善市郊交通状况的重要举措。高速公路的设计应充分考虑道路的线路选择、交叉口设置和出入口的规划,以提高道路的通行效率和安全性。 3.2 增设休息区和服务设施 市郊道路改造还应考虑到行车的长距离性和居民的出行便利性。在道路途中增设休息区,包括停车场、餐饮和卫生设施,为行车途中的司乘人员提供便利和舒适的服务。此外,为满足市郊居民的出行需求,增设公共交通站点和停车场,方便居民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道路设计说明

道路设计说明 1 概述 xxxx改造位于xxxx,以下说明为道路工程设计说明。 2 主要设计依据及规范、标准 1.《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 2.《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2012) 3.《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11) 4.《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17) 5.《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G F40-2004 6.《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152-2010) 7.《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规范》(GB50647-2011) 8.《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 9.《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 10.《城市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规范》(GB 51038-2015) 11.《路面标线涂料》(JT/T280-2004) 12.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市建设部分 3 设计概要 3.1 平面设计 本项目道路为巷道,巷道宽度为3-8/11.5m,主要服务周边小区居民日常使用。 3.2 纵断面设计 本项目在不改变路面纵坡的情况下进行路面整治。 3.3横断面设计 按照规划中对道路断面用地红线的控制要求,并综合考虑满足城市道路行人、交通功能、管线布置、周边现状、征地拆迁等因素,合理布置断面。4 道路设计 4.1 路面设计 道路面结构设计 a、设计依据 依据道路等级对路面的要求及《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等相关规范,以安全舒适、经济合理为原则,以全寿命周期成本为设计理念,结合道路路面施工和养护经验进行路面结构厚度的计算。 b、技术标准 1、交通等级:中交通;路面设计标准轴载:双轮组单轴荷载100kN; 2、设计年限:沥青混凝土路面为15年,水泥混凝土路面为20年。 c、路面结构方案 本工程为改造路面,道路面结构层采用先浇筑混凝土路面然后再进行沥青加铺路面,具体结构层如下: 加铺沥青结构层:厚度6cm 6cm厚4%SBS中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AC-16C) (抗车辙剂掺量为0.4%) 满铺土工布 粘层沥青(PC-3)用量1L/平方米 (路面缝贴宽100cm自粘式玻纤格栅) 混凝土行车道路面结构:厚度35cm 20cm厚C35水泥混凝土面层(弯拉强度4.5Mpa) 15cm厚6%水泥稳定碎石基层

道路改造方案

道路改造方案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汽车数量的不断增加,城市道路的交通压力日益 加大。为了提高交通效率、保障交通安全,道路改造成为不可忽视的 问题。本文将提出一种道路改造方案,旨在优化城市道路,提高道路 通行能力,并且兼顾环境友好和交通安全的因素。 一、目标与原则 道路改造的目标是实现交通系统的顺畅运行,同时提高人们的出行 效率和安全性。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将遵循以下原则: 1. 安全原则:交通安全是首要考虑的因素,我们将确保改造后的道 路具备良好的交通安全设施,如交通信号灯、人行横道、交通标志等。 2. 通行能力原则:优化道路设计,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减少拥堵 情况的发生。我们将采用合理的车道设置、交叉口设计以及交通管制 措施,以提高道路通行效率。 3. 环境友好原则:改造后的道路应该符合生态环保要求,我们将采 用绿化、雨水收集和污水处理等措施,以减少道路改造对环境的负面 影响。 二、1. 道路拓宽:将原有的狭窄道路进行拓宽,增设车道以提高道 路的通行能力。拓宽道路应考虑土地利用现状和规划要求,确保施工 不侵占过多的土地资源。

2. 交叉口改造:对繁忙的交叉口进行改造,采用分离式左转道、右 转道和直行道的设计,减少交叉口的堵塞情况。此外,我们还将安装 智能交通信号灯,通过优化信号控制,提高交通效率。 3. 公共交通优先:在道路改造中,我们将重点关注公共交通工具的 通行。为公交车设置专用道、优先通行信号灯,以提高公共交通的效 率和吸引力,减少私家车的使用。 4. 骑行和步行通道建设:为了鼓励低碳出行,我们将建设骑行和步 行通道,并设立相应的停车设施。这将提供更多的选择给市民,减少 汽车使用量,改善城市空气质量。 5. 绿化和美化:在道路改造中,我们将注重绿化和美化工作。通过 种植花草树木、铺设人行道和设置景观照明,提高城市道路的美观度 和居民的出行体验。 三、实施计划 为了高效地推进道路改造工作,我们将按照以下步骤实施: 1. 前期调研:对改造区域进行详细的调研和分析,了解现状和需求,制定改造计划。 2. 规划设计:根据调研结果,制定详细的改造方案,包括道路设计、交叉口改造和公共交通优化等。 3. 施工准备:准备施工所需的材料和人力资源,保证施工能按计划 进行。

中学校园道路改造工程设计总说明

12)《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138-2000) 13)《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0332-2002) 14)《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141-2008) 二、平面设计 1.本工程采用广州坐标系及广州高程系统。 2.本项目为校道改造及新建雨棚,具体平面设计可详见改造平面图。 三、路基、路面结构设计 1>路基 路基压实度采用重型击实标准。填方路基的压实度要求为:路槽底0~80cm 深度内压实度294%,大于80Cm小于150Cm时压实度293%:挖方路基的压实度要求为:路槽底0~30cm深度内压实度294%。 2、路面设计原则 按照《公路自然区划图》,本工程属于IV7华南沿海台风区,路面设计应根据使用要求及气候、水文、土质等自然条件密切结合当地实践经验,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遵循因地制宜、合理选材、方便施工、利于养护、节约投资的原则,进行路面设计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选择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有利于机械化、工厂化施工的路面方案。路面结构层所选材料应满足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的要求。 3、沥青路面结构技术指标及材料要求见下表

设计总说明 一、工程概述 1、项目概况 本项目为番禺洛溪新城中学校园道路改造工程,位于番禺区洛溪新城中学内。因校园道路部分被损坏;为提升学校整体形象,下雨天方便学生行走,主要工程内容为校道加铺沥青、花岗岩的铺设、雨水口检查井电缆井升井改造及新建雨棚。 2、设计依据 1)与建设单位签订合同; 2)建设单位提供1:500地形图。 3、采用相关规范、技术标准 1)《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 37-2012); 2)《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 50-2001); 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4)《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 5)《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 004-89); 6)《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11); 7)《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 034-2000); 8)《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30-2003); 9)《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 1-2008); 10)《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一册土建工程)(JTGF80/1-2004):

西洲大道改造工程--给水排水工程设计说明

给水排水工程设计说明 一、工程概述 项目名称:新塘镇西洲大道改造工程。 工程位置: 建设范围:新塘镇西洲大道道路改造工程的改造的范围为起点接广深高速桥下村道,终点接新塘大道西,全线总长约为493米,道路常规段宽22m,道路定位为城市支路。 设计内容:本设计包括给水工程(仅考虑市政消防给水)、污水工程和雨水工程。 二、主要设计依据及规范 I.《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6); 2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6年版): 3 .《城镇给水排水技术规范》GB50788-2012: 4 .《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98); 5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 6 .《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2; 7 .《埋地给水钢管道水泥砂浆衬里技术标准》CECS10:89: 8 .《涂装前钢材表面预处理规范》SY/T0407-1997: 9,《球墨铸铁管和管件水泥砂浆内衬》GBfT17457-2009 10 .《水泥内衬离心球墨铸铁管及管件》CJ/T161-2002; 11 .《水及燃气管道用球墨铸铁管、管件和附件》(GB/T13295-2008); 12 .《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规范》GB50235-2010; 13 .《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3年版); 14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O268-2OO8); 15 .《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I41-2008); 16 .《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O235-2OO8); 17 .《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36-98); 18 .《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排水管》(GB"11836-2009); 19 .国家标准图集《市政给水管道工程及附属设施》(07MSIo1); 20 .国家标准图集《市政排水管道工程及附属设施》(06MS201): 21 .现测地形图及地质勘察报告; 22 .现状管线的物探资料: 23 .我院自行收集的相关资料; 24 .本院其他专业提供的设计资料。 三、工程设计 1、供水管网设计必须确保供水的安全性与可靠性,满足生活及消防用水对水量和水压的要求。 2、在保证用水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节约工程投资,降低运行和管理成本。 3、根据规划,排水系统采用雨、污分流制。 4、本图尺寸单位:除已注明外,管径、井径以亳米计,其余均以米计。本工程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采用广州市城建坐标系统和85国家高程系统。 5、本设计中的排水管道及构筑物设计合理使用年限为50年。 6、设计汽车荷载等级为城B级。 四、给排水现状 本工程属旧路改造项目,道路两侧主要分布有西洲村临街商铺。工程范围内已有较完善的给水系统,本工程给水管道建设只考虑消防用水,管径取DN200〜DNl50。设计范围内现状排水系统为合流制排水,现借道路改造的机会建设独立的生活污水收集系统和雨水收集系统。五、一般说明L给排水管渠中心线、检查井、同门井和室外消火栓的平面定位,除有定位坐标者外,管渠中心线原则上根据与道路中心线或路侧石的距离,并与道路中心线平行确定,具体详见管位布置标准横断面图、给水平面图;阀门井、室外消火栓根据道路里程桩号确定。 2 .管线平面图和纵断面图中,设计地面高程系根据道路设计标高设计,施工时以道路设计标高为准,本设计只作参考。 3 .给水图中所注给水管线高程,指管道中心标高:所注管长为节点之间的管道长度。 4 .所有管线应严格按设计管位及高程敷设,平面误差应小于15r≡,高程小于IOnun0设计管线与现状管渠相交、相接处,施工前应先核准现状管渠位置、标高、截面,若与本设计标注不一致,诗与设计人员联系解决:确定设计管线能顺利接驳后方可施工,管位、标高应以

道路工程设计说明

道路工程设计说明 1工程概况 本项目为城区部分沥青道路路面切块维修工程是路网中的城市次干道,以集散交通功能为主,兼有服务功能。道路现有水泥混凝土路面存在裂缝、断板等病害现象,局部路段水泥混凝土路面破损严重。 为了缓解镇区道路的交通压力,改善镇区的环境,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对本项目的实施具有其必要性和紧迫性,改造完成后具有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有利于改善城区的交通环境和人民生活环境。 本次设计为修补现有水泥混凝土路面后加铺沥青混凝土路面。 1.1 设计依据 1)建设单位提供的道路1:1000测量地形图; 2)建设单位提供的本工程其他相关资料; 1.2 技术标准 1)道路等级:城市次干道; 2)计算行车速度:30km∕h: 3)路面:沥青混凝土路面 4)设计交通量等级:轻交通; 5)设计标准轴载:BZZ-1∞: 6)车行道路面结构设计年限:IO年; 7)道路交通量达到饱和时的设计年限:15年 8)抗震设防等级:按地震烈度7度设防,地震峰值加速度0∙15g,反应谱特征周期0∙40s0 1.3 采用技术规范、标准和工程施工及验收标准 1)《道路工程制图标准》(GB50162-1992) 2)《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3年版) 3)《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 4)《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JJI93-2012) 5)《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2012) 6)《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I94∙2013) 7)《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8)《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9)《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4年版) 10)《公路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JTGfrD32-2012) 11)《预拌砂浆应用技术规程》(JGJfT223-2010) 12)《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FlO∙2006) 13)《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F20-2015) 14)《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l∙2OO8) 15)《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与验收规范》GB50268-2∞8 16)《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41-2∞8 17)《接地装置安装》03D501-4 18)《地下通信线缆敷设》05X101-2 19)《通信管道与通道工程设计规范》GB50373-2006 20)《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 21)以及其他相关专业规范和有1关技术标准 2设计思路和原则 我公司在接到项目任务后,组织进行了现场踏勘、现场调查,结合建设单位提出的意见完成了本次设计。 2.1 设计基本思路 根据对本项目的理解,本工程有其技术改造有自身的特点: 1)设计必须适应道路的使用要求; 2)设计必须具有•定的适应性,适合道路的实际情况和当地的具体条件,如道路的设计、大修历史、材料供应、经济发展水平、道路的使用环境等: 3)设计需解决水泥路面的病害问题,重点解决复合路面方案的反射裂缝控制; 4)设计要维修改造道路排水、交通安全设施,保证道路的正常服务功能; 2.2 设计遵循原则 I)道路路面平整、整洁、密水、耐久,路基路面排水、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设计必须与现行的交通荷

【改造工程初步设计】设计说明和设计方案

【初步设计】设计说明和设计方案道路工程 (1)路线平面设计 道路的道路中心线与规划线形保持一致。 道路线形设计直接关系到道路的使用质量和交通运输状态,良好的线形设计,不仅为城市交通运输提供安全迅速便利的条件,而且也能与沿线两侧自然环境和景色相融合,以消除乘客路途的疲劳,从景观和安全观点来看,用较大半径的圆弧曲线,要比漫长的直线和短线为佳,除了主干线道路和交通性干道不宜采取较多的转折外,一般的道路都可以采用适当的转折,设置较大的曲线,使沿线两侧建筑物,自然景色有所变化,以消除长直线的单调感,解除司机的疲劳,遏止交通事故的发生。 (2)纵断面设计 纵断设计高程与现状地面控制点高程结合,进行纵断面高程控制。 (3)横断面设计 与规划方案断面保持一致。 道路横断面的基本布置形式一幅路是所有车辆都集中在同一个车行道上混合行驶,车行道布置在道路中央,可以采用划分中央车道线及快慢车道线、只划分中央车道线和不划线三种方式灵活组织交通,适应于机动车与自行车流量较小或其中一类流量较大但两者高峰时

间错开的道路,还可以应用在“潮汐式”交通特征明显的道路。 由于其造价较低,组织方便,故流量不大的次干道及支路较多采用。 两幅路是利用中央分隔带(或分隔墩、栏杆)将一幅路的车行道一分为二,使车辆对向分开行驶。 它可以采用划分快慢车道线或不划线两种方式组织交通,一般用于快速路、主干道、机动车流量相对较大但自行车流量不大的次干道。 近年来随着自行车流量的逐年减少和机动车流量的迅速增加,机非混行的影响已很微弱,取消了自行车道(即不划线方式)的两幅路将逐渐成为城市采用最为广泛的横断面布置形式。 三幅路是在道路两侧用分隔带(或分隔墩、栏杆)将一幅路的车行道一分为三,中间双向行驶机动车,两侧均单向行驶自行车。 它主要用于机动车和非机动车流量都较大的主、次干道,随着自行车的减少与消亡,其原本机非互不影响的最大优势已成为过去,而且其利用分隔带单独建设的自行车道对道路用地的资源浪费和机动车道的拓宽处理方式也成为道路横断面改造的首要问题。 四幅路是在三幅路基础上,再利用中央分隔带将中间的机动车道分隔为二,分向行驶。 它原主要适用于宽度较大机非流量都较大的主干道路,但与三幅路的原因相同,四幅路不再适合城市交通的发展需要,最终将被两幅路所取代。 (4)机动车道路面结构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