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江亭京剧剧本

合集下载

望江亭京剧剧本

望江亭京剧剧本

京剧剧本《望江亭》主要角色谭记儿:旦白士中:小生杨衙内:丑白道姑:老旦书童:丑张千:丑李万:丑李龙:净情节宋朝,学士李希颜之妻谭记儿,因夫亡故,又受太尉杨戬之子杨衙内的无理纠缠,避居清安观,为观主白道姑抄写经卷。

白道姑之侄白士中得中进士,官授潭州太守,赴任途中,路经清安观探望姑母。

经白道姑撮合,白士中与谭记儿一见倾心,结成良缘,一同登程。

杨衙内得知,怀恨在心,事通其父,假造圣旨,私带尚方宝剑,至潭州缉拿白士中。

白士中闻知,焦虑无措。

谭记儿乃扮成渔妇,在望江亭内将杨衙内灌醉,盗去假圣旨及尚方宝剑。

次日,杨衙内至潭州府衙,方知阴谋败露。

白士中以假冒钦差罪名,将杨衙内捕拿。

注释此剧由王雁、张君秋根据川剧《谭记儿》改编。

根据《经典京剧剧本全编》整理【第一场】白士中(内白)书童!书童(内白)有!白士中(内白)带路!书童(内白)是啦!(书童引白士中同上。

)白士中(西皮摇板)金榜题名遂心愿,为访姑母下官船。

不觉来到清安观,(白)师父开门来!白道姑(内白)来了!(白道姑上。

)白道姑(西皮摇板)忽听有人扣门环。

(白)是哪一位?白士中(白)啊,姑母!白道姑(白)你这位大人是哪一位?白士中(白)侄男白士中,姑母就不认得了么?白道姑(白)噢!果然是士中侄儿。

几年不见,我哇,认不出来了。

快到里面讲话。

白士中(白)是。

(白士中向书童。

)白士中(白)下面歇息去吧。

书童(白)是。

(书童下。

)白道姑(白)侄儿请坐。

白士中(白)告坐。

(白道姑、白士中同坐。

)白道姑(白)侄儿,你哪里来的这身荣耀哇?白士中(白)侄儿官拜潭州太守,今日赴任,路过此地,将官船停在江边,特地前来看望姑母。

白道姑(白)这就好了!这就好了!(白道姑看。

)白士中(白)啊,姑母,看什么?白道姑(白)既是乘官船到此,为何不将我那侄媳妇一同请到观中,住上几日再走?白士中(白)您那侄媳妇么?唉!她已亡故三年了!白道姑(白)怎么?我那侄媳妇她??她跨鹤西去了?白士中(白)正是。

京剧系列:京剧剧本《西厢记》[全本](第二节)

京剧系列:京剧剧本《西厢记》[全本](第二节)

京剧系列:京剧剧本《西厢记》[全本](第二节)【第九场:闹简】(红娘上。

)红娘(四平调)风静帘闲麝兰香散,启朱扉我这里摇响双环。

绛台高金荷小银缸犹灿,(红娘听。

)红娘(白)哎呀,小姐敢情她又睡了。

(四平调)贤小姐拥绣衾春睡方酣。

玉钗横宝髻偏乌云乱挽,(白)小姐,你好懒哪!(四平调)梦沉沉哪知道日上三竿?(红娘把小简藏在妆盒内。

崔莺莺徐上。

)崔莺莺(念)十分心事一分语,尽夜相思尽日眠。

(红娘急扶崔莺莺坐妆台旁。

红娘下。

崔莺莺发现信,拆开,兴奋地看。

红娘捧茶上。

崔莺莺见红娘有相轻之意,不觉怒形于色。

)红娘(白)哎呀,糟了。

崔莺莺(白)红娘过来。

红娘(白)有。

(崔莺莺指书简。

)崔莺莺(白)这是哪里来的?红娘(白)这——崔莺莺(白)我是相国的小姐,谁敢将这简帖儿戏弄于我?红娘(白)小姐息怒。

您让我去看张先生,张先生让我带回这个给您。

您不让我去,难道我敢向他讨来不成?我又不识字,知他写的是些什么?崔莺莺(白)就该好好交我,却为何偷偷搁在妆盒里面?红娘(白)这——崔莺莺(白)待我去告诉老夫人,打下你这小*人的下半截来。

红娘(白)小姐您也别对老夫人说去,还是让我拿这简帖儿出首去吧。

崔莺莺(白)唔,你去出首谁来?红娘(白)我出首张生,他好大的胆子,竟敢写信戏弄小姐。

(崔莺莺缓和。

)崔莺莺(白)红娘,念那张生他乡做客,饶了他这一遭吧。

红娘(白)不,他这样放肆,怕不打下他下半截来?崔莺莺(白)我正不曾问你,那张生病体如何?红娘(白)我不说。

崔莺莺(白)红娘,你说吧。

说吧,红娘。

红娘(白)他呀!(念)不思茶,不想饭,脸儿瘦得真难看。

动一步,也为难,只怕快到鬼门关。

崔莺莺(白)去请一位好太医给他瞧瞧去,看是什么病症?红娘(白)他说他也没有什么病,这病啊,是他白天黑夜盼啊——盼——给盼出来的。

崔莺莺(白)红娘幸亏你口稳,若让别人知道,成何体统?从今往后,这些话再也休提了。

红娘(白)您说得对,只是张生早晚难保,您这不是撺掇人家上竿儿,又拔掉梯子看风凉吗?还叫我问他的病干吗呢?崔莺莺(白)我家虽是亏待张生,张生岂可如此。

京剧剧本文昭关

京剧剧本文昭关

京剧剧本文昭关《文昭关》主要角色伍员:老生东皋公:老生皇甫讷:老生米南适:净《文昭关》杨宝森饰伍员情节伍员行至昭关。

这时楚平王已命人画影图形,四处缉拿。

伍员被隐士东皋公请至家中,七日七夜,一筹莫展,须发尽白。

东皋公与好友皇甫讷设计,救伍员混出昭关。

根据1954年录音整理:杨宝森饰伍员,哈宝山饰东皋公,刘盛通饰皇甫讷;杨宝忠操琴,杭子和司鼓。

录入:合意相关剧本《战樊城》(根据《戏考》第九册整理)《战樊城》(根据1954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录音整理:杨宝森饰伍员,哈宝山饰伍尚,刘盛通饰伍奢,刘砚亭饰武城黑;杨宝忠操琴,杭子和司鼓。

)《长亭会》(根据《戏考》第九册整理)《长亭会》(根据《京剧汇编》第九十七集:北京市戏曲研究所藏本整理)《长亭会》(根据1954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录音整理:杨宝森饰伍员,金少臣饰申包胥;杨宝忠操琴,杭子和司鼓。

)《文昭关》(根据《戏考》第一册整理)《浣纱记》(根据《戏考》第五册整理)《鱼肠剑》(根据《戏考》第二册整理)《刺王僚》(根据《戏考》第七册整理)《伍子胥》(根据《经典京剧剧本全编》整理)全剧剧本:PDF 格式阅读(290.59 KB)全剧剧本:纯文本格式【第一场】(东皋公上。

)东皋公(引子)门外青山绿水,黄花百草风吹。

(念)昔年周游列国,习就满腹才学。

如今看破世事,隐居山林安乐。

(白)老汉东皋公,曾拜扁鹊先生门下为徒。

是我周游列国,看破世事,隐居山林,倒也逍遥自在。

我有一好友,名唤皇甫讷,我二人情义相投,时常一处饮酒弹琴。

这几日是他未到庄中前来,也不知为了何事。

看今日天气晴和,不免去到山前山后,游玩一番便了。

(西皮原板)闲来无事步从容,东窗不觉日映红。

万物静观皆自得,四季看花与人同。

伍员(内白)马来!(伍员上。

撞金钟。

)伍员(西皮摇板)伍员马上怒气冲,逃出龙潭虎穴中。

(白)俺,伍员。

可恨平王无道,害我满门。

幸喜逃出樊城,要到吴国借兵报仇。

行至此间,四面俱是高山峻岭,不知哪条道路,可通吴国?东皋公(白)嗯哼!伍员(白)那厢有一老丈,下马问来。

古代文学专题2MicrosoftPowerPoint演示文稿

古代文学专题2MicrosoftPowerPoint演示文稿
元明杂剧创作综述辅导
一、学习要点 1元杂剧的繁荣原因 2、创作分期及其他 3、明杂剧创作的演化 4、元明杂剧创作主体分析
元杂剧
1、元杂剧的起源 中国古代乃至近现代包括京剧和各种地方戏在内
的传统戏剧又称为“戏曲”,这是因为“曲”的 演唱在其中有特别重要的地位。从性质来说,中 国戏曲是一种带舞蹈成分的歌剧。
元杂剧创作的形式
2、唱词和演唱特点:元杂剧的核心部分是唱词。每 本四折演唱四套宫调不同的曲子。每一折用同一宫调 的一套曲子组成,并一韵到底——所以说“折”也是 音乐单元;四折可以选用四种不同的宫调。(乐音七 声,即宫、商、角、变徵、徵、羽、变宫。以宫为主 的调式称“宫”,余称“调”,合称“宫调”。元杂 剧常用“五宫四调”,即正宫、中吕宫、南吕宫、黄 钟宫、仙吕宫、大石调、双调、商调、越调,合称 “九宫”。)
关汉卿剧作的艺术成就
关汉卿剧作的艺术成就表现为: (1)善于在矛盾冲突中塑造人物形象。如《窦娥冤》在生与死 的冲突中刻画窦娥的孝顺、善良与刚强;《蝴蝶梦》在理智与情 感的冲突中表现继母王氏的贤德与慈爱,而《调风月》则在尴尬 难堪的境遇中塑造了一个既泼辣又刚强的侍女燕燕的形象。 (2)矛盾集中,主干突出,情节富于变化。如《窦娥冤》一剧 中窦娥被卖到守寡的心酸只是由蔡婆的交代一提而过,而与人物 塑造直接相连的法场受刑却安排了整整一折。而戏剧冲突也是一 个接一个,高潮迭起,曲折紧张。 (3)语言自然、真切、质朴,既切合剧情,又富于个性。如同 是淋漓的诉说,负冤衔屈的窦娥唱出的曲词责天骂地,充满激愤, 而被情人抛弃的燕燕的唱词则在痛苦的表白中,流露出一份自怨 自艾。在语言方面,关汉卿被认为是元杂剧“本色派”的代表。
白朴的少年时代是在元好问家度过的,受到过较为全面的文学修 养方面的熏陶,具备良好的创作素质。元好问在写给白朴的诗里 说:“元白通家旧,诸郎独汝贤。”用唐代诗人元缜与白居易的 亲密关系表明两家交情的久远,并认为白朴是两家后辈中最出色 之人。

京剧名段100首唱词

京剧名段100首唱词

劝千岁杀字休出口《甘露寺》乔玄唱段老臣与主说从头~刘备本是中山靖王的后~汉帝玄孙一脉流~他有个二弟汉寿亭侯~青龙偃月神鬼斩愁~白马坡前斩颜良~延津诛文丑~在古城曾斩过老蔡阳的头~他三弟翼德威风有~丈八蛇矛惯取咽喉~当阳桥前一声吼~喝断了桥梁水倒流~他四弟子龙常山将~盖世英雄观九州~长坂坡救阿斗~杀得曹兵个个愁~这一班武将哪个有~还有诸葛用计谋~你杀刘备不要紧~他弟兄闻听是怎肯罢休~若是兴兵来争斗~曹操坐把渔利收~我扭转回身奏太后~将计就计结鸾俦~识天书习兵法犹如反掌《借东风》诸葛亮唱段诸葛亮(内二簧导板)习天书学兵法犹如反掌,(大锣圆场。

四童持八卦旗、四童持七星旗、四童持幡儿、掌旗丑童、诸葛亮同上。

)诸葛亮(回龙)设坛台借东风相助周郎。

(长锤。

诸葛亮站台中。

)诸葛亮(二簧原板)曹孟德占天时兵多将广,领人马下江南兵扎在长江。

孙仲谋无决策难以抵挡,东吴的臣武将要战文官要降。

鲁子敬到江夏虚实探望,搬请我诸葛亮过长江同心破曹共作商量。

那庞士元献连环俱已停当,用火攻少东风急坏了周郎;我料定了甲子日东风必降,南屏山设坛台足踏魁罡。

我这里持法剑把七星坛上,(大锣抽头。

众人领起同走圆场,横场上台阶,挖开站两边,诸葛亮上台阶,放剑于桌上,叩首,拿剑。

长锤。

诸葛亮背剑上坛台。

)诸葛亮(二簧原板)诸葛亮上坛台观瞻四方:望江北锁战船连环排上,叹只叹东风起火烧战船,曹营的兵将无处躲藏。

这也是时机到难逃罗网,我诸葛假意儿祝告上苍。

(风声。

诸葛亮焚符。

)诸葛亮(白)啊!(二簧散板)耳听风声起从东而降,(大锣一击。

)诸葛亮(二簧原板)趁此时返夏口再作主张。

(叫头)且住!(白)看东风已起,大功成就。

我不免趁此机会,暂回夏口,调动兵将,再于中取事。

那时节周郎啊周郎!管教你枉费心机也。

京胡:艾兵板鼓:杨广同宋士杰:上写田伦顿首拜《四进士》宋士杰唱段【西皮导板】上写田伦顿首拜,【原板】拜上了信阳州顾大人。

双塔寺前分别后,倒有几载未相逢。

梁山伯与祝英台_戏曲剧本

梁山伯与祝英台_戏曲剧本

(电脑布景书馆、门外古槐)幕后音(合唱)同窗共读长三载,相帮相学相敬爱,妹妹多情心暗许,哥哥憨厚鼓里埋。

(灯光亮)(梁山伯、祝英台、马世荣在学馆读书)(马世荣围着祝英台乱看)祝英台嗳,你做什么?马世荣贤弟啊,(唱)你我同窗三年整,今日发现耳环痕,只有女子戴耳环,贤弟啊,你穿耳朵为何因。

祝英台你好恶心。

马世荣(唱)你假装正经不理人,想必你是个女钗裙。

祝英台马师兄,女人怎么了?马世荣孔子曰,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

祝英台孔圣文章,人所景仰。

可叹将我们的姐妹母亲与小人并论,贬其为“难养”,错错错。

马世荣祝英台,孔圣文章你也敢妄加批评?待我告知先生,不罚你跪三天三夜才怪?祝英台(唱)孟母三迁人敬爱,文姬归汉从容来,昭君和番出关塞,班昭《汉书》映千载,如姬、婕妤女中魁,更有那,代父从军木兰崽,巾帼英雄出代代,建功立业多豪迈,若无孔母养孔子,先贤圣人怎结胎。

梁山伯好。

(唱)信手拈来巧剪裁,一番宏论开眼界,自古女子多奇才,贤弟呀,句句道中我心怀。

(白)(对马世荣)你去告呀。

马世荣这。

梁祝马(师母上,三人同时)师母。

师母常言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山伯,你的文章。

梁山伯写好了。

(递与师母)师母(师母看了看,喜悦地)哼。

(点头)英台。

(马世荣开始哆嗦)祝英台请师母过目。

(递与师母)师母(师母看了看,喜悦地)哼,好。

(点头)世荣。

马世荣我。

师母你学的那三字。

(马世荣低下头)第一个。

(马世荣头更低)第二个。

(马世荣再低头)第三个。

(马世荣恨不得钻进地缝儿)马世荣,糊涂虫,一天学了三个字,中间不会两头生。

幕后音(童声合)马世荣,糊涂虫,一天学了三个字,中间不会两头生。

师母也罢,放学去吧,英台留下。

(梁山伯、马世荣下)(掏出书信交与英台,英台接书信)祝英台我爹又来信了。

师母(笑笑)嗯,快看看吧。

祝英台(持书信)(唱)老爹爹的书信我不用看,定然是装病哄我回家转。

师母嗳,英台,还是看看的好啊。

祝英台(看信)(唱)离家读书整三载,爹爹想我得病灾,生身父母谁不爱,我也愿做女乖乖。

京剧剧本《临江驿》(一名:潇湘夜雨)

京剧剧本《临江驿》(一名:潇湘夜雨)

京剧剧本《临江驿》(一名:潇湘夜雨)《临江驿》主要角色张翠莺:旦崔文远:老生崔通:小生张天觉:老生情节张天觉因参奏权臣获罪被贬,带着女儿张翠莺赴洪州上任。

行至淮河附近,因遇风浪翻船,张天觉及随行人等被救上岸;张翠莺逐流而去,被一老渔翁崔文远所救,并认为义女。

崔文远有侄崔通,上京赶考,路与崔文远告别,因此得与张翠莺会面,并与她定了亲。

崔通赴考中了进士,负张翠莺之盟,另娶了考官赵钱的女儿,授为邵阳县令。

崔文远和张翠莺在家,也得着了崔通中试的消息,决意去寻他,将近邵阳,崔文远旧病复发,只得停留店中养息,由张翠莺一人前去。

张翠莺见了崔通,责其负心。

崔通怵于赵家威势,忘恩负义,坚不相认;并诬张翠莺为逃奴,吊打之后,面上刺字,发配岭南,又暗嘱解差刘仁在中途害死张翠莺。

刘仁知张翠莺被诬,不忍下手,行至潇湘,遇大雨,遂投驿馆避雨。

张翠莺因冤屈难伸,棒伤痛楚,痛哭失声,惊动了在驿馆中睡眠的官员,命张翠莺带进问话。

张翠莺惊慌失措,却不想这位官员是她的父亲张天觉。

这时张天觉又被重用了。

张天觉听到女儿诉出冤屈,大怒,立刻命张翠莺带领校尉,去到邵阳报仇,他自己也随后赶到,这时崔文远也来到,得知经过,痛骂崔通。

张天觉遂把崔通送往抚院治罪,带了女儿一同进京。

注释京剧《临江驿》是根据元曲《临江驿潇湘夜雨》所改编的。

这个剧本是中国京剧团演员云燕铭、李宗义、徐和才与中国戏曲研究院编辑处景孤血共同整理的。

主要改动了下列几点:一、原本张天觉因不肯祭河神而遭覆舟之祸;“临江驿”父女相逢是由土地夫妇传声。

今删去。

二、原本崔通作陕西秦川县令,因与潇湘距离过远,故将秦川改为湖南邵阳。

三、原本崔文远因患病,命张翠莺独身去寻崔通,自己又随后赶到。

现改为一同前去,将近邵阳,崔文远病倒,遂张翠莺先行。

这样比较合乎情理。

四、原本最后张翠莺与崔通、赵氏妥协,“大团圆”收场,削弱了本剧的思想性。

现已加以删改。

根据《京剧丛刊》第十四集整理【第一场】(张天觉上。

望江亭京剧观后感

望江亭京剧观后感

望江亭京剧观后感1. 引言最近有幸观看了一场京剧演出,该剧名为《望江亭》。

作为一位非常喜爱京剧的观众,我对这场演出充满了期待。

在观剧之后,我对于《望江亭》的感受深深地影响了我。

下面,我将详细地描述对这场京剧演出的观后感受。

2. 关于《望江亭》《望江亭》是京剧中的一部经典剧目,讲述了唐代文学家杨炼与著名美女、才女李帅寮之间的爱情故事。

这是一部以唐代文人的风流人物和离奇故事为背景的戏剧,展现了古代文人情感世界的深度和独特魅力。

3. 观剧经历我选择在一个周末的晚上去观看《望江亭》。

剧场里座无虚席,气氛热烈而又充满期待。

演出开始之前,舞台上的布景已经展示出唐代文人居所望江亭的美丽景色。

这个场景给我一种置身于唐代文人雅致环境的感觉,让我更加期待接下来的表演。

整个表演中,演员们的精湛演技令人叹为观止。

演员们的嗓音高亢激昂,动作矫健有力。

他们能够通过嗓音的特点和行动的精准表达京剧中的各种情感,让观众们完全沉浸于剧情之中。

特别是杨炼和李帅寮在舞台上的对手戏,他们的表演和情感传递给了我深刻的触动。

4. 精彩的演出细节演出中的一些细节让我印象深刻。

首先是演员们精心设计的服装和化妆。

他们细致入微地展示了唐代文人的装束和妆容,使得观众们更加能够感受到古代文人的风采和气质。

另一个让我留下深刻印象的细节是舞台背景的变换。

演员们通过背景的变幻来展示故事中不同场景的转换。

比如,在描写杨炼与李帅寮初次相见的场景时,背景展现出望江亭的美景,给人一种浪漫的感觉。

而在剧情发展到李帅寮因病而去世的场景时,背景变得阴暗,给观众们一种悲痛和追忆的感觉。

除此之外,演出中的音乐和歌唱也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京剧的音乐和唱腔都非常独特,他们能够通过音乐的旋律和歌唱的表情传递出剧情中的不同情感。

特别是在杨炼与李帅寮互诉衷肠的场景中,演员们的歌唱给观众带来了强烈的情感冲击。

5. 对京剧的认识和体验观看《望江亭》的一场表演,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京剧这种古老的戏剧形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京剧剧本《望江亭》主要角色谭记儿:旦白士中:小生杨衙内:丑白道姑:老旦书童:丑张千:丑李万:丑李龙:净情节宋朝,学士李希颜之妻谭记儿,因夫亡故,又受太尉杨戬之子杨衙内的无理纠缠,避居清安观,为观主白道姑抄写经卷。

白道姑之侄白士中得中进士,官授潭州太守,赴任途中,路经清安观探望姑母。

经白道姑撮合,白士中与谭记儿一见倾心,结成良缘,一同登程。

杨衙内得知,怀恨在心,事通其父,假造圣旨,私带尚方宝剑,至潭州缉拿白士中。

白士中闻知,焦虑无措。

谭记儿乃扮成渔妇,在望江亭内将杨衙内灌醉,盗去假圣旨及尚方宝剑。

次日,杨衙内至潭州府衙,方知阴谋败露。

白士中以假冒钦差罪名,将杨衙内捕拿。

注释此剧由王雁、张君秋根据川剧《谭记儿》改编。

根据《经典京剧剧本全编》整理【第一场】白士中(内白)书童!书童(内白)有!白士中(内白)带路!书童(内白)是啦!(书童引白士中同上。

)白士中(西皮摇板)金榜题名遂心愿,为访姑母下官船。

不觉来到清安观,(白)师父开门来!白道姑(内白)来了!(白道姑上。

)白道姑(西皮摇板)忽听有人扣门环。

(白)是哪一位?白士中(白)啊,姑母!白道姑(白)你这位大人是哪一位?白士中(白)侄男白士中,姑母就不认得了么?白道姑(白)噢!果然是士中侄儿。

几年不见,我哇,认不出来了。

快到里面讲话。

白士中(白)是。

(白士中向书童。

)白士中(白)下面歇息去吧。

书童(白)是。

(书童下。

)白道姑(白)侄儿请坐。

白士中(白)告坐。

(白道姑、白士中同坐。

)白道姑(白)侄儿,你哪里来的这身荣耀哇?白士中(白)侄儿官拜潭州太守,今日赴任,路过此地,将官船停在江边,特地前来看望姑母。

白道姑(白)这就好了!这就好了!(白道姑看。

)白士中(白)啊,姑母,看什么?白道姑(白)既是乘官船到此,为何不将我那侄媳妇一同请到观中,住上几日再走?白士中(白)您那侄媳妇么?唉!她已亡故三年了!白道姑(白)怎么?我那侄媳妇她??她跨鹤西去了?白士中(白)正是。

白道姑(白)唉!真是红颜多薄命!侄儿,有道是男儿无妻心无主,你就该再续娶一房。

白士中(白)只是无有称心如意之人。

白道姑(白)这。

(笑)哈哈哈……(白)看来算是有缘的了。

白士中(白)啊,姑母,什么有缘啊?白道姑(白)侄儿有所不知。

本城有一少妇,名唤谭记儿,乃学士李希颜之妻。

不幸李学士在三年前亡故,留下谭记儿一人,少年寡居,甚是可怜。

本城有个杨衙内,乃是太尉杨戬的儿子,横行霸道,仗势欺人,也曾托人向谭记儿求亲。

谭记儿为避狂徒,搬到我这观中居住。

此人聪明机敏,才貌双全。

你若得她为妻,真是缘分不浅。

你二人一个未曾续娶,一个不曾再嫁,岂不是有缘么?白士中(白)听姑母之言,这一女子她倒是天仙化人了哇?白道姑(白)可称得天仙化人了。

白士中(白)哦!白道姑(白)侄儿,如今她正在后面为我抄写经卷。

你呀,可到那厢藏躲一时,待我将她请了出来,你一看么,就知道了。

白士中(白)果若如此,就请姑母代为做媒,侄儿得与淑女为配,终身不忘大恩也。

白道姑(白)好,少时我先用言语试探试探,她若依允,我哇……白士中(白)怎么样?白道姑(白)我就咳嗽一声,你便出来与她相见。

这亲事啊,就算成了喔!白士中(白)侄儿那旁恭候佳音。

白道姑(白)快去藏好。

啊,侄儿,我若是不咳嗽,你千万不要出来呀!白士中(白)侄儿我谨记就是。

(白士中下。

)白道姑(白)啊,学士夫人,不要写了,请出来吧!谭记儿(内白)啊,师父,方才何人到此?白道姑(白)乃是进香的施主,此刻已然走去,此处无人,快请出来吧!谭记儿(内白)来了!(谭记儿上。

)谭记儿(四平调)独守空帏暗长叹,芳心寂寞有谁怜!孀居愁苦泪洗面,为避狂徒到此间。

白道姑(白)啊,夫人!谭记儿(白)“夫人”二字实不敢当,就叫我谭记儿吧。

白道姑(白)岂不是太无礼了?谭记儿(白)我乃命苦之人,一年来蒙师父怜念,情同骨肉,理应唤我的名字,才像一家人哪!白道姑(白)好,好个一家人!如此我就不再称呼你夫人就是了哇。

谭记儿(白)这便才是。

白道姑(白)请坐。

谭记儿(白)师父请坐。

白道姑(白)坐下。

(白道姑、谭记儿同坐。

)白道姑(白)啊,记儿!谭记儿(白)师父!白道姑(白)有劳你每日替我抄写经卷,我心中实实地不安哪!谭记儿(白)师父啊!(二簧摇板)蒙师父发恻隐把我怜念,才免得我一人形影孤单。

每日里在观中抄写经卷,为的是遣愁闷排解忧烦。

白道姑(白)说的是呀。

自从李学士归天之后,丢下你一人,甚是可怜。

谭记儿(白)唉,师父啊!(二簧快三眼)深羡你出家人一尘不染,诵经卷参神佛何等清闲。

我今日只落得飞鸿失伴,孤零零凄惨惨夜伴愁眠。

倒不如出家断绝尘念,随师父同修道,也免得狂徒摧残,到来生身列仙班!白道姑(白)怎么说来说去,竟说到出家来了?像你这样一位如花似玉之人,若效卓氏文君,还愁无有凤求凰的司马相如么?谭记儿(二簧快三眼)婚姻事恐怕难天随人愿——白道姑(白)话虽如此,依我之见,不如寻一人家,也好有安身之处。

谭记儿(二簧快三眼)不如意岂不是反把愁添?白道姑(白)如今有一人托我说亲,此人虽不比那李学士,倒是一表人才,况且,也是官宦人家的子弟哟!谭记儿(白)哦!怎么,是官宦人家子弟?白道姑(白)正是。

谭记儿(白)我倒明白了!想是那依权仗势,无恶不作的杨衙内,知我住在此处,托师父前来说亲,我是不能从命!白道姑(白)你,你……(白道姑咳嗽不止。

白士中上。

)谭记儿(白)从今以后,我再也不来打扰你了,告辞!白道姑(白)你错怪我了!白士中(白)学士夫人!白道姑(白)你怎么出来了?白士中(白)姑母咳嗽,我焉能不出来呀!白道姑(白)谁叫你出来呀?谭记儿(白)啊!师父??白道姑(白)就烦你替我陪伴我的侄儿,我去去就来哟!(白道姑出禅堂,下。

谭记儿、白士中同追出禅堂。

)谭记儿(白)啊,师父,师父,师父!白士中(白)啊,学士夫人,小生姑母与夫人说明,小生愿与夫人结为姻眷,偕老百年,倘有二心,愿盟誓剖心!谭记儿(南梆子)只说是杨衙内又来扰乱,却原来竟是这翩翩的少年。

白士中(白)请到禅堂一叙。

谭记儿(南梆子)观此人容貌像似曾相见。

好一似我儿夫死后生还。

到此时不由我心绪撩乱,羞得我低下头手弄罗衫。

(白士中、谭记儿同进禅堂,落座。

白士中起立,下跪盟誓。

)白士中(白)苍天在上,弟子白士中,汴梁人氏,现年二十七岁,今科得中,任潭州太守。

只因亡妻,去世三年,蒙姑母为媒,我与学士夫人谭记儿永订百年之好,日后我若负心,天诛地灭!谭记儿(白)诶!哪个叫你盟誓?你那姑母并不曾与我作媒呀!白士中(白)啊?怎么?我姑母还不曾提过此事?哎!我真正的荒唐!该死呀该死!小生出言无状,请夫人莫怪!这是哪里说起!谭记儿(南梆子)见此情不由我心中思念,这君子可算得才貌双全。

三年来我不曾动过此念,却为何今日里意惹情牵?我本当允婚事穿红举案——白士中(白)夫人莫怪!谭记儿(南梆子)羞答答我怎好当面交谈?今日里若将这红绳剪断——白士中(白)姑母哇,姑母!你既然不曾提亲,又何必连声咳嗽,叫我出来呀?谭记儿(南梆子)岂不是错过了美满的良缘。

我何不用诗词表白心愿,且看他可领会这诗内的隐言。

白士中(白)蒙夫人宽恕,小生感激不尽,想这婚姻大事,岂能勉强。

既然夫人不允,小生我失陪了!谭记儿(白)且慢!我见君家至诚有礼,欲愿口占一绝赠君,以不负今日之会。

白士中(白)夫人不见责于我,反而赠以佳句,小生自当领教。

谭记儿(念)愿把春情寄落花,随风冉冉到天涯。

君能识破“凤兮”句,去妇当归卖酒家。

白士中(念)愿把春情寄落花,随风冉冉到天涯。

君能识破“凤兮”句,去妇当归卖酒家。

(白)哎呀,妙啊!好一首绝妙的藏头诗。

横头四字,乃是“愿随君去”。

夫人,此话当真么?谭记儿(白)说真便真,说假便假。

白士中(白)夫人如此多情,小生也要和诗一首。

谭记儿(白)愿闻。

白士中(念)当垆卓女艳如花,不负琴心走天涯。

负却今朝花底约,卿须怜我尚无家。

谭记儿(白)好个“当不负卿”!但愿心口如一,不负白首之约!白士中(白)夫人不信,我再盟誓!谭记儿(白)哎,你又来了!(白道姑上。

)白道姑(白)哎呀,夫人哪!大事不好了!谭记儿(白)何事惊慌?白道姑(白)适才我徒儿在观前提水,远远望见杨衙内带领许多家丁,备有轿马,直奔小观而来!谭记儿(白)贼子啊!竟又追踪至此。

等他到来,我与他一死相拼!白道姑(白)夫人哪!想那杨衙内,依仗他父势力,无恶不作。

府下家丁,也仗势欺人。

他此番到此,定为夫人而来。

若是与他相见,岂不是羊入虎口?还是躲避躲避才好。

谭记儿(白)这……白士中(白)姑母,夫人哪!适才听二位言讲,我已会意八九。

夫人在此,难免要生祸端。

既然夫人允下亲事,小生的官船现在江边,就请夫人与小生一同登舟赴任,量那贼子也无计奈何!谭记儿(白)这个……白道姑(白)意下如何?意下如何?谭记儿(白)唉!事到如今,也只好如此。

姑母恩情,容当后报!白道姑(白)自家骨肉,何出此言?你二人带领书童,速从后门而出,直奔江边登舟去吧!白士中(白)遵命!正是:(念)夫人登舟莫迟延,谭记儿(念)休教那贼阻官船。

白道姑(念)狂徒来到清安观,白士中(念)轻舟已过万重山。

(白)姑母保重!(谭记儿、白士中同下。

)白道姑(白)待我关了观门。

(白道姑关门。

四家丁、张千、李万引杨衙内同上。

)张千(白)来到清安观。

杨衙内(白)叫门去。

张千(白)开门来!白道姑(白)外面何人叫门?张千(白)杨衙内到了。

白道姑(白)杨衙内是哪一个?张千(白)就是当朝太尉杨戬的公子杨衙内。

你都不知道吗?快点开门!白道姑(白)哦,哦,哦!杨衙内(白)怎么这样慢慢腾腾的?给我打进去!白道姑(白)待我与你开门。

(张千推开观门。

众人同拥入。

)白道姑(白)不知衙内驾到,有失远迎,当面恕罪!杨衙内(白)罢啦。

张千(白)衙内您请坐。

(杨衙内坐。

)白道姑(白)衙内,想这清安观,乃是清净之地,衙内带领许多家丁,到此何事?杨衙内(白)我呀,我迎亲来啦。

白道姑(白)哎呀,取笑了!杨衙内(白)谁跟你取笑!张千、李万(同白)谁跟你取笑!杨衙内(白)我有个先订未娶之妻,名叫谭记儿,听说住在你这观中,所以,我抬亲来啦,我。

白道姑(白)哦,我道是谁?原来是谭记儿。

张千(白)啊。

白道姑(白)我只知谭记儿是学士李希颜之妻,我怎么不曾听说,她是你衙内先订未娶的妾小呢?杨衙内(白)你呀,你甭废话,赶紧把她叫出来,迎接大爷我。

张千(白)快点把她叫出来,迎接我们衙内。

李万(白)不然的话,吃不了叫你兜着走!白道姑(笑)哈哈哈……(白)想那谭记儿有她自己的住所。

张千(白)废话!白道姑(白)她又不曾出家?李万(白)哪儿那么些说的呀!白道姑(白)怎能在我的观中啊?张千(白)衙内,您别生气,我问问她。

嘿!老道姑,过来!我说,你这不是瞪着眼睛说瞎话吗?我们亲眼看见的,谭记儿在这儿给你抄写经卷,你怎么说她没来呢?啊!藏在哪儿啦?快点说!杨衙内(白)少跟她废话,搜!张千(白)搜!(张千、李万带四家丁自两边分下,分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