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临床路径和中医诊疗方案-开始发送

合集下载

临床路径和诊疗规范MicrosoftWord文档

临床路径和诊疗规范MicrosoftWord文档

各科室把自己科室里的中医临床路径和诊疗规范背熟,认真掌握,人人过关。

中医临床路径:
一、内科:消渴(糖尿病)中风(脑梗塞)眩晕
二、外科:痔
三、妇产科:带下病(盆腔炎)
四、骨伤科:桡骨远端骨折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膝痹病(膝关节骨关节病)
中医诊疗方案(各3个):
一、内科:消渴(糖尿病)中风(脑梗塞)眩晕
二、外科:痔肠痈石淋
三、妇产科:带下病(盆腔炎)、崩漏
五、四、骨伤科:桡骨远端骨折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膝痹病(膝关节骨关节病)
围手术期中医诊疗方案
妇产:科癥瘕(子宫肌瘤)
外科:痔病围手术期
骨伤科:股骨粗隆间骨折。

医院关于开展中医临床路径及诊疗方案的培训计划

医院关于开展中医临床路径及诊疗方案的培训计划

医院关于开展中医临床路径及诊疗方案的培训计划篇一:2013年中医临床路径实施计划成都市青白江区中医医院关于2013年临床路径实施计划的通知医院各科室: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印发2013年中医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结合我院实际情况,认真贯彻落实文件精神,并遵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部署,现把《2012年青白江区中医医院中医医院临床路径实施计划》下发各有关临床科室。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部署,以病人为中心,以保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提高中医临床疗效为根本出发点,进一步规范中医临床诊疗行为,不断提高中医医疗服务质量,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中医药服务。

认真做好中医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统筹兼顾医疗质量管理和效率管理、促进医院改革的具体探索。

医院各临床科室及部门要充分认识开展试点工作的重要意义,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以高度负责的态度组织实施,确保试点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落实责任,务求实效成立青白江区中医医院中医临床路径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包健副组长:段定山成员:钟瑞德、刘琼、刘华富、方勇、叶小军、李雪莲医院要紧密结合实际,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下发的中医临床路径、中医诊疗方案,制定详细的试点方案,确定具体工作目标和实施步骤,切实落实工作责任,做到责任到人、指标到人。

同时要认真组织开展对相关临床科室试点工作开展情况和效果的检查、监督和考核工作,保证试点工作顺利开展,务求试点工作取得实效。

医院中医临床路径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对各试点医院试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和评估分析。

中医临床路径工作办公室将适时组织对各临床科室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导检查。

三、具体实施认真落实要求从2013年11月份起,结合科室特点与优势病种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下发的中医临床路径、中医诊疗方案认真执行。

如门诊或所在病区没有对应的临床路径,可以试点西医临床路径,总结中医临床路径经验,为今后开展奠定基础。

031.伤筋病(踝管综合征)中医临床路径及中医诊疗方案

031.伤筋病(踝管综合征)中医临床路径及中医诊疗方案

伤筋病(踝管综合征)中医临床路径(2018年版)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中医诊断为伤筋病/西医诊断为踝管综合征的住院患者。

一、伤筋病(踝管综合征)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伤筋病(ICD编码:BGS000)西医诊断:踝管综合征(ICD-10编码:G57.502)(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采用《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跖管综合征”的诊断依据(ZY/T001.1-94)。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实用骨科神经伤病定位诊断学》(2006年)及《临床诊疗指南-疼痛分册》(2007年)拟定标准。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伤筋病(踝管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1)血瘀气滞证(2)肝血不足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伤筋病(踝管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2018年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伤筋病(踝管综合征)。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日(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伤筋病(踝管综合征)的患者。

2.病情顽固、病程1年以上、经非手术治疗无效者不进入本路径。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询问有病因与否如外伤、劳损,患者是否足底和足跟内侧疼痛、麻木。

气滞血瘀轻者是否步行久或久坐后内踝后方出现酸胀不适、休息后消失,重者是否存在足底灼疼,麻木或蚁行感,夜重日轻;肝血不足证者是否局皮肤干燥,漫肿或见趾甲失泽变脆,足底肌萎缩,内踝后方可有胀硬感,或可扪及梭形肿胀,压痛,伴放射状麻木感。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须的检查项目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糖、电解质、出凝血时间、血沉;乙肝、梅毒、艾滋病抗体;心电图;胸片;踝关节正侧位X线片;肌电图。

国家中医药局桡骨远端骨折中医临床路径及诊疗方案

国家中医药局桡骨远端骨折中医临床路径及诊疗方案

桡骨远端骨折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桡骨下端骨折的患者。

一、桡骨远端骨折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桡骨远端骨折(TCD编码:BGG00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桡骨下端骨折(ICD-10编码:S52.50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2.疾病分期(1)早期:伤后2周以内。

(2)中期:伤后2周~4周。

(3)晚期:伤后4周以上。

3.分型(1)无移位型(2)伸直型(3)屈曲型(4)半脱位型(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桡骨远端骨折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桡骨远端骨折。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桡骨远端骨折(TCD编码:BGG000)和桡骨下端骨折(ICD-10编码:S52.501)的患者。

2.外伤引起的单纯性、新鲜闭合桡骨远端骨折,有闭合复位外固定适应证。

3.除外以下情况:(1)桡骨远端骨折无移位者;(2)并发血管神经损伤者;(3)局部肿胀严重者;(4)患处严重皮肤疾病者;(5)合并其他无法耐受闭合复位外固定治疗的疾病(如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癫痫)等。

4.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2)尿常规(3)凝血功能(4)肝功能、肾功能(5)心电图(6)胸部透视或胸部X线片(7)骨折部位X线片检查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骨折部位CT、MRI,骨密度测定等。

中医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

中医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

中医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引言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一种,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理论体系,其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是中医临床实践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医临床路径是指根据不同疾病的病程特点、病程进展规律和病情变化等因素,制定出一套具体的处置措施和管理规范,以指导临床医生进行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中医诊疗方案则是基于中医理论和临床实践经验,对于特定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进行总结和归纳,以提高临床效果。

中医临床路径中医临床路径的制定是基于中医病理学、中医证候学和中医治疗学等理论基础,并结合疾病的具体特点和临床实践经验,制定出一套科学、合理的处置流程和管理规范。

其主要目的是规范临床诊疗行为,提高诊疗质量,减少误诊误治,推动个体化治疗。

中医临床路径的制定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收集疾病相关的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

2.根据疾病的病程特点、病情变化和病程进展规律,确定临床路径的内容和流程。

3.制定出一套科学、合理的处置措施和管理规范,并进行临床实践验证和修订。

4.将临床路径与医疗服务相结合,实施临床路径管理,推广应用。

中医临床路径的优势在于突出整体观念,重视疾病的防治和康复,侧重于个体差异化的治疗。

通过中医临床路径的制定和应用,可以提高临床医生的诊疗水平和管理能力,减少不必要的医疗费用,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中医诊疗方案中医诊疗方案是中医诊断和治疗的指导方针,是根据中医理论和临床实践经验,对于特定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进行总结和归纳的结果。

中医诊疗方案的制定需要深入研究具体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程特点和临床表现,结合中医理论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

中医诊疗方案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疾病的辨证分型:根据中医四诊合参的方法,将疾病分为不同的辨证类型,如寒热虚实、内外表里等。

2.中医治则治法:根据疾病的辨证分型和病情特点,确定中医治则和治疗方法,如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等。

3.中药配方:根据辨证施治的原则,选用合适的中药进行组方,并确定用药剂量和服用方法。

医院中医优势病种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的实施方案

医院中医优势病种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的实施方案
杂症方面。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中医 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的标准化和 规范化成为了提高医疗质量和效
率的重要手段。
目的和意义
制定针对中医优势病 种的临床路径和诊疗 方案,以提高医疗质 量和效率。
促进中医临床实践的 传承和发展,提升中 医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
通过标准化和规范化 ,降低医疗成本,减 轻患者负担。
制定明确的目标和计划
在实施方案前,应明确目标和计划, 包括病种选择、诊疗方案制定、培训 和宣传等。
总结实施方案的经验与教训
• 强化培训和宣传:确保医护人员充分了解和掌握 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通过培训和宣传提高实施 效果。
总结实施方案的经验与教训
重视医护人员的反馈
在实施过程中,应积极收集医护人员的反馈意见,及时调整和改进实施方案。
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的认识和接受度。
树立中西医结合的观念
02
鼓励医护人员学习现代医学知识,将中医和西医结合起来,形
成综合治疗理念。
建立激励机制
03
通过设立奖励机制,激励医护人员积极参与中医优势病种的临
床实践和科研工作。
医疗资源分配问题
01
02
03
优化医疗资源配置
合理分配医疗资源,确保 中医优势病种的临床路径 和诊疗方案的实施得到充 分支持。
减少医疗差错
标准化的诊疗过程有助于减少医生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的 差错,从而降低医疗事故的风险。
提升医疗团队协同能力
实施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有助于提高医疗团队之间的协同 能力,确保团队成员在为患者提供服务时能够高效、准确 地协作。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优化医疗流程
1 2
缩短平均住院时间

医院中医优势病种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的实施方案 (2)

医院中医优势病种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的实施方案 (2)

医院中医优势病种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的实施方案1. 引言中医药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优势和特点。

在医院中,中医优势病种的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可以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疗效,提高患者治疗效果。

本文将介绍医院中医优势病种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实施方案的流程和要点。

2. 实施方案的流程2.1 确定优势病种首先需要在医院内确定中医优势病种。

这可以通过医院的数据分析和临床经验总结得出。

一般来说,中医在某些疾病的治疗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如肝病、肾病、风湿病等。

确定优势病种是制定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的基础。

2.2 制定临床路径临床路径是指患者在接受医疗过程中,按照一定的流程和时间节点进行医疗活动的顺序和内容。

制定中医优势病种的临床路径需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 收集相关文献和临床指南,了解该疾病的常规治疗方法和经验 - 结合中医药理论和临床实践,确定中医在该疾病中的治疗方法和关键环节 - 在专家组的指导下,制定临床路径的流程和时间节点 - 将临床路径与医院的信息系统相结合,实现路径的电子化管理和跟踪2.3 制定诊疗方案诊疗方案是指在临床路径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制定诊疗方案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患者的病情和病因分析 - 中医的诊断方法和治疗理论 - 中药的选方和用药原则 - 针灸、推拿等中医特色疗法的应用制定诊疗方案需要由中医专家组进行讨论和确定,并在临床实践中不断优化和调整。

3. 实施方案的要点3.1 多学科合作中医优势病种的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的制定和实施需要多学科的合作。

在制定临床路径时,需要由中医专家、西医专家、护理人员等多个学科的人员共同参与,确保路径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在实施诊疗方案时,中医和西医的医生需要进行密切的合作,相互沟通,共同协作,提高治疗效果。

3.2 强调个体化治疗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可以提供指导和参考,但在实际治疗中,仍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

中医临床路径和中医诊疗方案

中医临床路径和中医诊疗方案

中医临床路径和中医诊疗方案中医临床路径和中医诊疗方案导语: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一直备受关注。

中医临床路径是指在临床实践中,中医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制定出一系列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和治疗路径,以达到疾病治愈或缓解的目的。

中医诊疗方案则是指中医医生在临床实践中根据中医理论和经验,在诊断患者病症的基础上,确定出具体的治疗方案。

本文将从简述中医临床路径和中医诊疗方案的定义、特点及重要性入手,然后深入探讨其具体应用和局限性,并提出本人对此的个人观点和理解。

一、中医临床路径与中医诊疗方案的定义和特点1. 中医临床路径的定义和特点:中医临床路径是中医医生在临床实践中,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制定出一系列治疗方案和治疗路径,以达到疾病治愈或缓解的目的。

临床路径的制定包括病情评估、治疗计划、治疗进程中的监测以及疾病预后评估等环节。

中医临床路径的特点主要包括个体化、综合性和继承性。

个体化是指中医临床路径根据每个患者的特点和病情制定,注重个体差异和个体需求。

综合性是指中医临床路径将中医药综合运用,包括针灸、中药等多种治疗手段。

继承性是指中医临床路径的制定基于中医理论和经验的传承,注重传统医学的研究和应用。

2. 中医诊疗方案的定义和特点:中医诊疗方案是中医医生在临床实践中,根据中医理论和经验,在诊断患者病症的基础上,确定出具体的治疗方案。

中医诊疗方案的定义包括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法两个方面。

诊断方法是指中医医生通过望、闻、问、切等手段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确定具体的病名病因。

治疗方法是指中医医生根据诊断结果,制定出具体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针灸疗法等。

中医诊疗方案的特点主要包括个体化、综合性和经验性。

个体化是指中医诊疗方案根据每个患者的病情制定,把握每个患者的差异和需求。

综合性是指中医诊疗方案综合应用中医药的诊断和治疗手段。

经验性是指中医诊疗方案基于中医医生的丰富经验和中医理论的指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中医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病人为中心,以保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提高中医临床疗效为根本出发点,进一步规范中医临床诊疗行为,不断提高中医医疗服务质量,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中医药服务。

二、工作目标
在首批95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利用半年左右的时间,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范围内开展第二批105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继续探索建立适合中医药的临床路径管理制度、工作模式、运行机制以及质量评估和持续改进体系,为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中医临床路径管理积累经验并提供实践依据,对已颁布实施的中医临床路径的科学性、规范性、先进性和可操作性进行论证和进一步完善,使之能够更好地推广并为临床工作服务。

三、工作任务
(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负责中医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的组织和管理,包括确定试点方案并组织实施,组织制定试点病种中医临床路径,确定试点单位和试点病种,并组织对试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监督、指导和评估。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临床路径技术审核专家委员会具体负责审定各试点病种中医临床路径,对各试点医院工作进行专业指导。

(二)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
各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中医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和专家工作组,负责组织本辖区试点医院开展试点工作,对各试点医院试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监督和指导。

(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病种协作组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牵头单位负责本协作组内各病种协作组工作的总体协调、督促工作。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病种协作组牵头单位负责组织各病种临床路径的具体试点工作,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要求制定各病种中医临床路径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组织对各试点单位进行培训,指导各试点单位开展试点工作,定期组织各试点单位进行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效果的评估与分析,分别于2012年4月底、7月底之前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报送试点工作开展情况相关信息等。

(四)试点医院、试点科室
各试点医院应成立中医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由院长任组长,分管院长任副组长,各试点专业科室、医务管理、护理管理、药学管理、信息统计、病案管理、经济管理等部门负责人任成员。

领导小组负责制订本院具体试点工作目标和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研究制定试点工作相关管理制度,完善试点工作机制,组织对相关试点科室医务人员进行培训,指导并监督各试点科室开展工作。

各试点医院试点科室成立中医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实施小组,由科室主任任组长,医疗、护理、临床药学人员和相关科室的负责人任成员。

实施小组具体负责本专业相关病种中医临床
路径的实施和临床路径相关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根据本科实际情况,在试点病种中医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的基础上,制定本科相关试点病种中医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组织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效果评估与分析,并根据中医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的实际需要对科室医疗资源进行合理调整,定期向各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和重点专科协作组、病种协作组、牵头单位报送试点工作进展情况。

出版发行:010-5129 6515
中医诊疗方案和中医临床路径(70个专业304个病种)
编号书名作者出版社定价
1. 中医诊疗方案22个专业95个病种医政司中国中医药出版社¥98.00
2. 中医诊疗方案24个专业105个病种医政司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50.00
3. 中医诊疗方案24个专业104个病种医政司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50.00
4. 中医临床路径22个专业95个病种医政司中国中医药出版社¥68.00
5. 中医临床路径24个专业105个病种医政司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30.00
6. 中医临床路径24个专业104个病种医政司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30.00
中医诊疗方案和中医临床路径(70个专业304个病种)
全套价格优惠……
有需要请电话咨询:
出版发行部:010-5129 6515,1312 1717 122
四、试点范围
(一)试点医院、试点科室
通过验收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和“十二五”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培育项目。

(二)试点专业、试点病种
1.第二批24个专业105个病种(见附件)。

2.每个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培育项目所在科室至少参加1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试点工作,各医院和科室可根据实际情况增加试点病种。

五、实施步骤
试点工作自2012年2月至2012年7月。

(一)试点启动阶段(2012年2月)。

1.印发试点工作方案。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召开第二批105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视频会议。

3.各病种协作组牵头单位和试点医院、试点科室制订试点实施方案。

(二)组织实施阶段(2012年3月—2012年7月)。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统一组织各病种协作组、各试点医院对各病种中医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进行培训。

2.各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重点专科协作组、病种协作组、各试点医院和试点科室组织实施试点工作。

3.各试点科室每月组织对本科中医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
开展情况进行分析评估。

4.各重点专科协作组、病种协作组每2个月组织对中医临床路径试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分析评估,定期召开本协作组中医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会议,就试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研讨,交流经验。

5.各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不定期召开辖区内各试点医院试点工作会议,对试点进展情况进行监督、指导。

6.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不定期对各地试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抽查,组织对试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分析评估。

(三)实施工作评估总结(2012年8月)。

1.各试点科室对本科中医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总结,并于2012年8月中旬前将总结材料报送各病种协作组牵头单位。

2.各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各病种协作组牵头单位召开试点工作总结会,对各试点科室试点工作情况进行分析、评估、总结,形成总结评估报告,于2012年8月底前报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对各试点单位中医临床路径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综合分析评估和总结。

组织召开中医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经验交流会,宣传、推广好的经验和做法,研究部署下一步中医临床路径管理相关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