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井事故与复杂问题

合集下载

钻井工程中的事故分析及安全对策分析

钻井工程中的事故分析及安全对策分析

钻井工程中的事故分析及安全对策分析钻井工程是石油勘探和开采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它对于油气资源的开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由于钻井作业的复杂性和危险性,事故风险也随之增加。

钻井工程中的事故不仅会对人员安全造成严重威胁,还可能导致环境污染和生产损失。

钻井工程中的安全事故分析和安全对策分析显得尤为重要。

一、钻井工程中常见的事故类型及原因分析1. 井口事故井口事故是指发生在井口附近的事故,例如井口火灾、高压气体喷射等。

井口事故的主要原因包括不当操作、设备故障、防范措施不力等。

3. 钻井液泄漏钻井液泄漏是指钻井液从井口、管道或设备中泄漏出来,造成环境污染和安全隐患。

钻井液泄漏的主要原因包括设备泄漏、搅拌不当、压力过高等。

4. 钻柱事故钻柱事故是指钻柱受力过大、断裂或扭曲等情况。

钻柱事故的主要原因包括施工负荷超负荷、设备老化、工艺不当等。

5. 鼓风机事故鼓风机事故是指钻井现场使用的鼓风机发生故障或意外情况,例如鼓风机爆炸、风机叶轮断裂等。

鼓风机事故的主要原因包括设备老化、维护保养不到位、过载运行等。

以上只是钻井工程中常见的几种事故类型,实际上还存在着很多其他类型的事故,每一种事故都可能对人员安全和工程进度造成严重影响。

对钻井工程中的各类事故进行分析,找出事故发生的原因和规律,从而采取相应的安全对策,是非常重要的。

二、安全对策分析1. 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加强对钻井工程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是预防事故的首要任务。

培训内容应包括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工作操作规程、应急救援知识等。

只有加强了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才能有效地预防和减少事故的发生。

2. 严格安全操作规程钻井作业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严格的操作规程来保障安全。

井口附近的作业必须有专人负责监控,禁止未经许可的人员靠近;钻井液的配制和搅拌必须按照规定的工艺进行,禁止随意更改等。

只有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才能有效预防事故的发生。

3. 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并完善钻井工程的安全管理制度是保障安全的重要环节。

钻井事故与复杂问题

钻井事故与复杂问题

钻井事故与复杂问题钻井是一项隐蔽的地下工程,存在着大量的模糊性、随机性和不确定性问题。

由于对客观情况的认识不清或主观意识的决策失误,往往产生许多复杂情况甚至造成严重的事故,轻者耗费大量人力物力,重者导致全井报废。

本文就我们钻井现场经常发生的一些事故发生的原因和一般处理程序作以总结。

1.造成井下事故与复杂情况的主要因素:1.1地质因素钻井的对象是地层,而地层有软有硬,地层压力有高有低,孔隙有大有小等,如果对这些认识不足,就会发生一些难以预料的问题,就会导致井下事故与复杂情况。

1.2工程因素1.2.1思想认识上模糊,存在侥幸心理。

在钻井作业中,有些人思想认识模糊或为发某些片面的局部利益驱动,或明知故犯,或铤而走险,为事故和井下复杂的发生创造了条件。

如片面的节约钻井成本,使泥浆性能恶化,如片面的追求钻井速度,表层钻进深度不够或座塞子失败,如一些低、老、坏作法和违章,起下钻铤和接钻铤钻进不卡安全卡子,造成钻铤落井,如对钻头的使用没有科学的分析,导致钻头牙轮落井等。

1.2.2钻井设备发生故障。

在钻井作业中,由于对钻井设备没有仔细检查,没有预见性,导致设备发1.2.3管理不到位,岗位人员不负责任。

岗位人员严重脱岗,措施执行不力,落实不到位,导致造成井下事故与复杂情况。

如钻遇目的层,座岗人员脱岗,没及时发现溢流,导致发生井涌或井喷,如钻遇洛河组副司钻没有观察好泥浆池液面,场地工没有记录好接单根泥浆返出时间导致井漏加剧。

2.处理井下事故与复杂情况应遵循的原则:2.1安全原则在井下事故与复杂的处理过程中,设备和工具所承受的拉、压、扭转都要比正常钻进时所用的力量大得多,而且处理事故工序复杂,起下钻次数频繁,也增加了新事故发生的机率。

所以在处理井下事故与复杂情况时,必须从设备、工具、技术方案、技术措施、人员素质各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不但要考虑如何进攻,而且还要考虑如何退守,凡事要留有余地,留有后路。

2.2快速的原则一旦发生井下事故或复杂问题,其情况会随时间的推移而更趋恶化,所以在安全的前提下,必须抓紧时间进行处理,要迅速决策,迅速地组织,迅速地施工,工序衔接要有条不紊。

钻井事故与井下复杂问题

钻井事故与井下复杂问题

一、卡钻事故
缩径卡钻
原因 砂泥岩易因泥浆滤失量大形成厚泥饼 特殊泥页岩吸水膨胀,含水泥岩塑性蠕变,沥青层 盐岩蠕变 温度、压力、时间 深部石膏层吸水膨胀 地层错动、井眼横向位移 特征 单向遇阻,卡点固定 多发生在钻具运动中(蠕变层例外) 一般循环正常 卡点在钻头或大直径钻具处 蠕变岩层钻速快、扭矩大、提起难下到原井深
钻井事故与井下复杂问题
钻井事故与井下复杂问题
概述 卡钻事故 钻具断落事故 井下落物事故 测井事故 井喷事故 井漏 固井中的事故及复杂问石、新井 眼随之生成,新形成的井壁岩石失去了原来的支 撑条件,呈现出不稳定状态,如果钻井措施不能 适应这些变化,就会造成井下诸多复杂情况和事 故。据统计,当前事故与复杂情况可占钻井施工 总时间的 68 ,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正确认 识和预防、处理井下事故及复杂情况是钻井工作 者的重要任务之一。
一、卡钻事故
泥包卡钻 预防 钻进保证足够的排量 软地层使用低粘、低切钻井液;可使用刮刀钻头;注 意控制钻速 注意泵压和钻井液出口流量 发现泥包显示,停止钻进、及时清除;起钻防抽吸 处理 . 开大泵量,降低钻井液的粘度和切力 强力活动钻具 使用震击器震击 倒扣套铣 清除粘卡、爆松
录井图
卡钻事故 一、卡钻事故
粘吸卡钻 郝科1井粘吸卡钻 经过 郝科1井 1996年6月3日11:00钻水泥塞至井深
4320.89m时发生井涌,当时泥浆密度为1.77 g/cm3。12:00关井,至 16:10以密度1.92~1.95 g/cm3 泥浆压井,井下平衡。继续钻进时将 泥浆密度提到1.94~1.99 g/cm3 ,6日5:00钻至井深4383.87m(出技 术套管59.03m)接单根 15min发生卡钻。卡钻后开泵正常,活动钻 具最大提到1380 kN、下砸到 0不能解卡。 处理 分析卡钻原因认为,4324.8m~4369.75m井段砂层发 育,泥浆密度高,卡钻为压差卡钻。7日5:10将泥浆密度降 到1.91~1.92 g/cm3 ,钻具自动解卡。 启示 此类卡钻与钻具所处裸眼长度关系不大, 裸眼长度短时采取降密度的方法有效。

钻井事故与复杂问题

钻井事故与复杂问题

象、预防措施和处理办法。并引证一些现场发生的事故实例,使大家加深认识。
井下事故与复杂情况虽然不能直观,但通过各种现象,可以察其端倪,寻其规律。我们利用现有的条件,根
据泵压、悬重、钻井液进出口流量、机械钻速的变化、及钻具上下活动、转动时的阻力变化情况,把发生
井下复杂情况的各种现象列于表 1 中,利用表 1 基本上可以把井下复杂情况判断清楚。把发生井下事故的
另走他路。发生事故本已造成了经济损失,处理事故的原则是把这种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钻井复杂情况主要有:井涌、井漏、轻度井塌、砂桥、泥包、缩径、键槽、地层蠕变、地应力引起的
井眼变形、钻井液污染及有害气体的溢出。钻井事故主要有卡钻、井喷、严重井塌、钻具或套管断落、固
井失效、井下落物及划出新井眼丢失老井眼等。以下将分章论述各种井下事故与复杂情况的发生原因、现
能落得个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但是随着井下情况的变化及人们认识的加深,部分修改或全部修改原定
方案的事是常有的,所以在确定第一方案的同时要有第二甚至第三方案的考虑,预作准备。“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要争取以最快的速度见到实际的效果。对从事作业的人员来说 ,旷日持久,劳师无功,必然会
影响工作情绪,一个士气低落的队伍是难以打攻坚战的。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制胜的法宝,可惜这一点
各种现象列于表 2 中,利用表 2 基本上可以把发生的井下事故类型判断清楚。井下复杂情况有时是单一的,
有时是复合的,但发生的初期总是单一的。若处理不当,就会产生连锁反应,如井漏就可能引起井塌;井塌就
可能引起卡钻;钻具剌漏就可能导致钻头泥包或干钻,甚至会造成钻具断落或卡钻。井下事故也是一样,有
二.工程因素:
由于钻井作业的隐蔽性、复杂性,所以“安全第一”应作为钻井作业的主导思想。但是由于有些人思 想识认的模糊或者为某种片面的局部的利益所驱动 ,或明知故犯.或铤而走险,为钻井事故和复杂问题的 发生创造了条件。由于地质资料掌握不全不准,或者虽有可靠地质资料而未严格的按科学方法进行井身结 构设计,使同一段裸眼中喷、漏层并存,治喷则漏,治漏则喷。虽然下了套管但不装井控设备,或者虽然装了 井控设备但不讲求质量,一旦钻遇高压层,应急使用时,到处刺漏,造成井喷失控。钻井液体系和性能与地层

探析钻井工程常见事故与处理对策

探析钻井工程常见事故与处理对策

探析钻井工程常见事故与处理对策钻井工程是石油勘探开发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钻井过程涉及到各种材料和设备,而且操作环境复杂,因此常常发生各种事故。

这些事故如果不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将会对钻井工程的进展和人员的安全造成严重影响。

了解钻井工程常见事故的原因和处理对策是非常重要的。

一、钻井工程常见事故1. 井眼塌陷井眼塌陷是钻井工程中常见的危险事件之一。

当在井下钻进过程中,井眼壁面土层不稳定,或者受到地质构造变化等因素的影响,会导致井眼塌陷。

井眼塌陷不仅会影响钻井进度,而且还会导致管柱卡钻或者弯曲,甚至损坏钻头和工具。

2. 井口事故井口是钻井工程中的重要部位,也是事故高发区域。

井口事故包括井口喷漏、井口火灾、井口爆炸等。

这些事故往往会造成较大的安全风险,因此需要高度重视。

3. 钻具卡钻在钻井过程中,由于地质情况复杂或者操作不当,钻具往往会发生卡钻现象,这会导致钻具受损,再生水泥浆损坏等问题。

4. 钻井液泄漏钻井液泄漏是钻井工程中的常见事故之一。

钻井液是维持井眼稳定和冷却钻头的重要材料,一旦发生泄漏,不但会影响钻井进度,还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二、处理对策严格按照安全规程操作,提前做好地质勘探,对地层情况进行准确评估,并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钻井工艺。

出现井眼塌陷情况时,需要及时停止钻井,采取相应的支护措施并配合钻井液的调配,以稳定井眼。

加强对井口的管理,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对井口设施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

在作业过程中,要及时发现井口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加以处理。

对于井口安全防护设施和消防设施要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保持设施完好。

在钻具出现卡钻情况时,应立即停止下钻,及时采取相应的解卡措施,并研究分析卡钻原因,加强操作员的技术培训,以提高操作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

建立钻井液泄漏应急预案,对泄漏进行封堵和清除处理,防止泄漏造成的次生污染。

可以采用环保型的钻井液,降低对环境的污染风险。

为了降低发生钻井事故的概率,可以加强钻井技术人员的安全培训和教育,提高钻井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术水平。

石油钻井过程中井下事故与安全隐患分析与对策

石油钻井过程中井下事故与安全隐患分析与对策

石油钻井过程中井下事故与安全隐患分析与对策石油钻井是石油勘探开发的重要环节,但在钻井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各种事故和安全隐患,这些问题一旦发生将会对工程造成严重影响甚至危及工人的生命安全。

对石油钻井过程中的井下事故与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是非常有必要的。

1. 井口操作人员被旋转装置伤害。

在石油钻井作业中,井口操作人员需要与旋转装置等设备进行密切接触,一旦操作不当或失误,容易导致人员被绞伤或其他伤害。

2. 钻井液池溢出。

在钻井过程中,由于管柱失稳或操作不当导致钻井液溢出,严重时可能会造成环境污染,影响工程进度。

3. 爆炸和火灾。

石油钻井作业过程中可能会因为油气泄漏而产生爆炸和火灾,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4. 钻井设备故障。

钻井设备的故障可能会导致工程停滞,影响工程进度,甚至引发其他事故。

5. 钻井液中毒。

钻井液中常含有多种有害物质,如果操作不当或泄漏,可能对人员的生命健康造成威胁。

6. 井下作业人员受伤。

由于作业环境复杂,井下作业人员容易受到物体打击、跌落等事故。

二、针对井下事故与安全隐患的对策1. 严格落实操作规程。

钻井作业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不得擅自更改或疏忽大意,确保操作安全。

2. 强化安全教育培训。

对井口操作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

3. 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

对钻井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运行正常,减少设备故障带来的事故隐患。

4. 加强现场监控。

通过安装监控设备,实时监测井下工作环境和设备运行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5. 配备应急处理设备。

在钻井作业现场配备应急处理设备,一旦发生事故能够及时处置,减少损失。

6. 加强环境保护意识。

对钻井液等有害物质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和处置,最大限度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三、总结石油钻井过程中井下事故与安全隐患是影响工程安全和效率的重要因素,必须引起足够重视。

通过对井下事故与安全隐患的分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和控制这些问题的发生。

钻井现场事故及复杂情况分析

钻井现场事故及复杂情况分析

钻井现场事故及复杂情况分析一、钻井现场事故1、钻井工程报废指钻井队在某井未完成最后一道工序而离开的井,还包括有些井由于钻井事故而未钻到目的层,也未取得设计上要求的地质资料,又不能用做采油、采气或辅助生产的井。

2、报废井段包括两种情况:⑴因钻井事故而决定不再继续钻进时,如某井段已取得设计所要求的地质资料,则自该井段以下没有取得设计所要求的地质资料的井段为报废井段;⑵有些探井由于钻井事故而未钻到目的层,也未取得设计所要求的地质资料,但是穿过了油气层,可以用作采油、采气或辅助生产井,则自油气层以下不能利用的井段为报废井段。

3、报废进尺指由于钻井事故无法解除而报废的进尺,或由于灾害等其他原因造成的无效进尺。

4、事故损失时间指从事故发生起到事故解除恢复正常状态为止的时间。

事故包括井下事故(如卡钻、打捞)、井喷事故、地面机械设备事故、火灾事故及人身事故等等。

5、修理时间指由于机械设备或地面建筑物损坏或运转失灵被迫停止钻进工作,进行修理的时间。

包括机械动力修理和钻具修理等。

6、组织停工损失时间指由于组织工作不善、器材供应不及时或劳力调配不当、等待命令等原因而造成的停工时间。

7、处理复杂情况时间指处理井斜过大或井壁坍塌回填重钻、井漏、水浸、气浸、遇阻遇卡、钻井液循环发生故障、钻井液性能变坏、跳钻、蹩钻等时间。

8、抽油杆故障:抽油杆在工作中承受交变载荷发生的疲劳破坏导致断裂。

9、电缆击穿:由于电缆质量问题,或长期使用老化,或电缆受到腐蚀等因素影响,容易发生击穿,起泵时电缆断掉、滑脱,甚至堆积而发生井下事故。

10、工程报废井由于钻井事故工程事故,无法钻达地质设计深度而报废的井。

11、井下事故:由于各种因素而造成油水井井内管柱遇片,工具、仪器及钻柱等掉落井内的现象。

12、孔内事故造成孔内钻具正常工作中断的突然情况。

13、遇阻:下钻时若悬重比原悬重降低。

14、遇卡:上提钻具时若悬重超过原悬重。

15、埋井:指石油钻井所用的工具或钻具由于钻井事故造成无法从井内起出的现象。

探析钻井工程常见事故与处理对策

探析钻井工程常见事故与处理对策

探析钻井工程常见事故与处理对策钻井工程是一项复杂而又危险的任务,其中存在着许多的风险和隐患,任何一个环节出现意外都有可能导致严重的事故。

因此,加强钻井工程的安全是非常重要的,下面将会针对钻井工程常见的事故进行探析,并提出相应的处理对策。

一、井喷事故井喷是指在钻井作业中由于岩石断裂带通透性良好,导致地下高压水或石油气体突然自井口泉涌而出的一种危险事故。

在钻井工程中,井喷是最常见的一种事故,也是最具威胁性的一种。

一旦发生井喷事故,就有可能造成重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

因此,如何预防和应对井喷事故是非常必要的。

处理对策:1. 加强钻井安全管理,落实井喷预防措施在钻井过程中,应把井喷安全作为钻井工作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加强钻井安全管理,做好井喷预防措施。

同时也可通过钻井前的地质勘查,掌握该地区地质特点,选址安全,减小井喷风险。

2.建立完善井喷事故应急预案一旦发生井喷事故,应迅速启动应急预案,随时做好应急处理工作。

预案应明确应急措施,采取科学合理的预警,组织有关人员对井口、钻井设备进行抢修,并制定相应的控制井喷流量的措施,做好事故的善后处理,并及时报告相关部门。

二、踩套事故踩套事故又称卡套事故,是指由于钻井过程中的钻具、工具等与套管之间的间隙不当或者卡钻在套管中而导致套管损坏或者钻具卡住的一种情况。

1. 建立完善的套管及钻具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套管及钻具等工具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其质量符合要求,同时要制定完善的运用规范及操作规程,加强对钻具操作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2. 增加套管与孔壁间的距离,保证钻具的安全操作避免踩套事故的根本是保证钻具的安全操作,增加套管与孔壁间的距离,并采取适当的工艺措施对套管进行初压大的加固,保证钻井过程的安全。

三、钻柱断裂事故钻柱断裂是指钻井过程中因为工艺要求、操作失误等因素,导致钻柱断裂而引起的一种钻井事故。

钻柱是钻井的核心部件之一,一旦发生断裂,就会造成不仅工具和设备的损失,还有可能损伤工作区域的设备和建筑物,甚至危及工作者的生命安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钻井事故与复杂问题绪论•钻井工程是勘探开发石油、天然气的主要手段。

而一般钻井工程讲述的是钻井方法、井身结构及固井、井身剖面设计与控制、钻柱设计、钻头使用、钻井液设计与油气井压力控制、钻井水力学与钻进参数的优化配合、完井方法、经济技术指标等各个钻井环节必不可少的内容,而对于钻井事故与复杂问题则涉及不多或论述不深.但是钻井事故与复杂问题是客观存在,因为钻井是一项隐蔽的地下工程,存在着大量的模糊性、随机性和不确定性问题,由于对客观情况的认识不清或主观意识的决策失误,会产生许多复杂情况甚至造成严重的事故,轻者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和时间,•重者导致全井的废弃。

据近年来的钻井资料分析,钻井过程中,处理复杂情况和钻井事故的时间,约占施工总时间的6~8%,一个拥有百台钻机的油田,一年中就有6~8台钻机在做无功的工作,•何况资金的消耗并不和时间成比例,而是要大得多,这是多么惊人的浪费。

任何一个钻井工作者都不愿意和事故打交道,也不乐意看到诸多复杂问题,但事物是相反相成的,不愿意看到复杂问题和钻井事故,这只能是人们的良好愿望。

不懂得复杂问题与钻井事故的预防与处理办法的人,难免不碰到这些问题,而且一旦碰到了会惊慌失措,•举止无着,把小病治成大病,大病治成死病。

而懂得复杂问题与钻井事故的预防和处理办法的人,•一旦遇到这些问题则心中有数,采取正确的措施,往往可以化险为夷,转危为安,这才是一个成熟的钻井工作者必须具备的条件。

••••任何事物的发生与发展都有其主、客观原因,钻井事故与复杂问题的发生与发展也不例外,因此钻井工作者必须对钻井事故与复杂问题发生发展的主要原因要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一旦出现异常情况时,思想上会有正确的判断,•行动上也会采取正确的措施,只有这样,在大多数情况下,可以避免事故的发生,把复杂情况带来的损失降至最低限度。

造成井下事故与复杂情况有诸多因素:•••一地质因素:钻井的对象是地层,就是要揭穿地层深处的奥秘。

而地层结构有硬有软,压力系统有高有低,•孔隙有大有小,如果对这些情况没有了解,就难免要发生难以预料的问题。

首先我们应该了解设计井的地层孔隙压力、地层破裂压力、地层坍塌压力及一些特殊地层(如盐膏、软泥岩、沥青)•的蠕变应力,作为井身结构和钻井液设计的主要依据。

一般的说,在同一个裸眼井段内不能让喷、漏层同时存在,不能让蠕变层与漏层同时存在。

如果在井身结构上无法实现上述要求,而且高压层和蠕变层在漏层的下部,那就应对漏层进行预处理,不能盲目向深部钻进。

如果高压层或蠕变层下部有低压层或漏失层,那就只好把高压层或蠕变层用套管封掉。

其次,•对一些特殊地层如在一定温度、压力下发生蠕变的盐岩层、盐膏层、沥青层、富含水的软泥岩层、吸水膨胀的泥页岩层、裂缝发育容易坍塌剥落的泥页岩层、煤层及某些火成岩侵入层都应有较详细的了解,因为这些地层是造成井下复杂问题的主要对象。

同时对一些地质现象如断层、裂缝、溶洞、特高渗透层的位置及硫化氢、二氧化碳的存在和含量也应有所了解。

••••以上这些资料对打成一口井来说至关重要,但地质部门所提供的比较详细的资料是油气层资料,而对工程上所需要的重要资料则提供不多,或不够详细,甚至有些数据与实际情况相距甚远,即是已经开发的油田,•由于注水开发的结果,•地下的压力系统变化很大,也很难以邻井的资料作为主要依据,这就使钻井过程往往不得不打遭遇战,因而复杂情况屡屡发生。

••••二.•工程因素:由于钻井作业的隐蔽性、复杂性,所以“安全第一”应作为钻井作业的主导思想。

但是由于有些人思想识认的模糊或者为某种片面的局部的利益所驱动,•或明知故犯.或铤而走险,为钻井事故和复杂问题的发生创造了条件。

由于地质资料掌握不全不准,•或者虽有可靠地质资料而未严格的按科学方法进行井身结构设计,使同一段裸眼中喷、漏层并存,治喷则漏,治漏则喷。

虽然下了套管但不装井控设备,或者虽然装了井控设备但不讲求质量,一旦钻遇高压层,应急使用时,到处刺漏,造成井喷失控。

钻井液体系和性能与地层特性不相适应,•甚至片面强调节约钻井液处理剂,使钻井液性能恶化,造成裸眼井段中某些地层的缩径或坍塌。

或者钻井液密度不合适,•也会造成井喷.井漏或井塌。

操作不适当,下钻速度过快会产生很大的激动压力,易将地层压漏。

起钻速度过快会产生很大的抽吸压力,易将油气层抽喷或将结构松软的地层抽塌,特别是在钻头或扶正器泥包的情况下更为严重。

钻井设备发生故障,被迫停止钻具的活动或钻井液的循环,•是发生井下事故的最普通最常见的因素。

管理工作薄弱,有章不循,有表(指重表.泵压表.扭矩表)不看,•遇事不思,盲目决断,但求省力,不顾后果,起钻猛提,下钻猛压,遇卡硬转,遇漏硬憋,这是造成井下事故的常见现象。

发现井下复杂情况,不当机立断,正确处理,而是优柔寡断,无所举措,丧失时机,把本来不复杂的问题弄得复杂化了,把本来不应该发生的事故却人为的造成了。

由于自然灾害或组织工作不善,停工时间过多,•钻井周期过长,产生复杂情况的机会就越多。

尤其在裸眼井段内长时间停止循环,其恶果是显而易见的。

工程上的因素,•大多是人为的因素,因此通过过细地做工作是可以避免的。

反之,如复杂情况处理得不当,•会导致事故的发生。

小事故处理得不当,会酿成更大的事故,甚至会造成部分井眼或全部井眼的报废。

•我们说,钻井工程是隐蔽工程,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每前进一步都有一定的风险,而处理井下复杂情况与井下事故更是如此,•因井下情况千差万别,看不见,摸不着,全靠人们凭经验和知识去判断,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认识,可能做出不同的结论,然而正确的结论只能是一个。

但是井下情况又并非完全不可知。

由于现代仪器仪表的发展,•许多井下情况可以测知或预测,如利用井下测量仪器可以知道井眼的轨迹,利用d c 指数和页岩密度的计算,可以预知下部地层中有无高压层存在,利用泵压、悬重、扭矩、钻井液进出口流量的变化,可以显示井下发生的许多复杂问题。

因而人们在复杂情况发生的初期,就可以利用现有的资料和长期工作中积累的经验加以分析判断,从中得出比较切合实际的认识。

••••毛泽东在论述战争问题时有一段极为精辟的论述:“指挥员正确的布署来源于正确的决心,正确的决心来源于正确的判断,•正确的判断来源于周到的和必要的侦察和对于各种侦察材料的联贯起来的思索。

”作为钻井工作者来说,在复杂情况面前必须有这种思维意识,需要利用从各种渠道得来的信息,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进行分析,使自已的认识比较地符合客观实际,才能有针对性的做出正确的决策。

孙子兵法也说:“知彼知已,百战不殆。

”对我们钻井工作来说,知彼就是要知道井下情况,知已就是要知道自已拥有的各种手段(设备、工具、人员素质等)。

孙子又说:“多算胜,少算不胜。

”这里的所谓算就是筹划,只要筹划周密,条件具备,就能取胜,筹划不周,条件缺乏,就不能取胜,钻井如作战,处理井下事故与复杂问题更是如此。

知已容易知彼难,所以我们必须想尽一切办法弄清井下情况,并且要十分熟悉自已拥有的各种手段的性能及使用方法。

每走一步,都要考虑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及相应的处理办法,力争多算,力戒盲目,这就是说,对于各种可能出现的的问题要有预案。

如果利用现有的资料,尚不足以弄清井下情况,还可以进行必要的侦察,如电测、井下照相、打铅印等,同时要对每次处理过程中的特殊现象如遇阻、遇卡、扭矩变化、泵压变化、钻井液性能变化、工具钻具上的擦痕(下井前就要检查工具、钻具上是否有旧擦痕及其所在位置)•进行仔细地观察,这些都可以给我们带来极有价值的信息,•帮助我们消除不正确的认识,确定下一步的处理方案。

井下的情况复杂多变,人们的思想认识也应随机应变,•不能固守一种模式,一种概念,在一条路上走到底。

有些胜利的取得在于再竖持一下的努力之中,•而另一些胜利的取得则在于另辟蹊径的权变之中。

面对已经发生的情况,需要的是镇定的情绪,冷静的头脑,•瞻前顾后,综合考虑,切忌头脑发热,手忙脚乱,贸然采取一些不计后果的危险措施。

也要反对麻木不仁,无所举措,丧失将事故消灭于萌芽状态之中的良机。

处理井下事故与复杂情况应遵守以下四条原则:••••1安全的原则:•井下事故与复杂情况多种多样,处理的手段和使用的工具也多种多样,这些工具和方法在正常钻井过程中接触不多也不很熟悉,•而且往往要采取一些强化措施如拉、压、扭转都要比正常钻进时所用的力量大得多,•这些措施往往又强化到设备和工具所能承受的极限强度,稍有不慎就会造成新的事故,甚至由井下事故引发设备事故或人身事故。

处理事故,•工序复杂,起下钻具次数频繁,也增加了发生新事故的机会。

如果造成事故摞事故的局面,•处理的难度就更大了,甚至无法继续进行处理,致使前功尽弃。

所以在处理井下事故与复杂情况的过程中,•必须从设备、工具、技术方案、技术措施、人员素质各个方面进行详细地考虑,•不但要考虑如何进攻,而且要考虑如何退守,凡事要留有馀地,留有后路,不能做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的傻事.••••2快速的原则:孙子兵法有云:“兵闻拙速,未闻巧久。

”一旦发生井下事故或复杂问题,其情况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恶化,•所以在安全第一的原则下,必须抓紧时间进行处理,要迅速的决策,迅速的组织,迅速的施工,•工序衔接要有条不紊。

须知,抓住了时机就会化难为易,做到事半功倍,丧失了时机就会变易为难,只能落得个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

但是随着井下情况的变化及人们认识的加深,部分修改或全部修改原定方案的事是常有的,•所以在确定第一方案的同时要有第二甚至第三方案的考虑,预作准备。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要争取以最快的速度见到实际的效果。

对从事作业的人员来说,•旷日持久,劳师无功,必然会影响工作情绪,•一个士气低落的队伍是难以打攻坚战的。

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制胜的法宝,可惜这一点往往被人们所忽视。

•• 3灵活的原则:•处理井下事故和复杂情况是一个多变的过程,很难有一个一成不变的方案,有时井下情况变了,人们的思想认识也要随着改变,灵活机动,捕捉战机,非常重要。

要做到这一点最关键的是实时的掌握现场的第一手信息,特别是关键时刻的关键信息,有些信息稍纵即逝,很难捕捉到,有些信息一般人认为无所谓,•而聪明的工作者却可据此得出符合实际的认识,及时地调整方案,加速了处理过程。

所以我们既要重视过去的经验,•又不拘泥于过去的经验;既要灵活机动,又不违犯客观规律;既要大胆思考,又要符合逻辑思维程序;这样才能做到“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4经济的原则:•由于井下事故的复杂性,处理的难易程度相差很大。

在现今技术水平下,有的事故没有处理成功的可能性;•有的事故虽有处理成功的可能性但难度很大,需要耗费相当多的物资和时间;有的事故初期看来处理难度不大,•但在处理过程中,井下情况却变得越来越复杂;有的事故用不同的方案进行处理会有不同的经济效果;因此面对不同的情况,从各种处理方案的安全性、有效性、工艺的难易程度、工具材料费用、占用钻机时间、环境影响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在经济上合得来则干,合不来则止,此路不通,另走他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