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第七单元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导学案课题 熄灭和灭火课 型新授课〔3〕热水中的白磷不熄灭,在通入氧气后熄灭,再次说明熄灭需求什么条件?2、为什么生煤炉火时,需先引燃纸和木柴,再往里放煤?3、为什么煤炉火用扇子越扇越旺,而烛火用扇子一扇就灭?【协作探求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阅读课本第129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以下填空:1.灭火的原理:熄灭需求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所以我们只需破坏其中的 ,就能到达灭火的目的。
2.灭火的方法有 、 、 。
3.先生分组做第130页的探务实验,观察现象并剖析缘由:实验一实验二实验三现象 剖析4、依据灭火原理及上述实验所应用的化学反响原理,可以设计一种灭火器,请解释这个装置灭火的原理:三、总结阶段【课时小结】请归结本节课你的收获?学 习 目 标1、明白熄灭的条件并可以依据熄灭条件得出灭火原理。
2、能运用熄灭条件和灭火原理处置一些实践效果。
3、了解几种罕见的灭火器和它们的适用范围。
重点 明白熄灭的条件并可以依据熄灭条件得出灭火原理。
难点能运用熄灭条件和灭火原理处置一些实践效果。
一、自学阶段【前置性学习】请同窗们自读教材P128—130页,思索并完成以下效果。
1、什么是熄灭?2、以下图是小丽同窗设计并完成的探求物质熄灭条件的3个实验:请同窗们依据上述实验现象剖析熄灭需求哪些条件?3、请依据熄灭的条件思索灭火的原理和方法有哪些?二、 导学阶段【协作探求一】熄灭的条件1、请同窗们观察教员的演示实验,回答以下效果:〔1〕试管中的白磷熄灭而红磷不熄灭,说明熄灭需求什么条件?〔2〕试管中的白磷熄灭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熄灭,说明熄灭需求什么条件?【基础稳固】一、选择题1、烧木柴时,通常把木柴架空一些火会更旺,这是由于〔〕A.木柴是可燃物 B.温度已到达着火点C.散热快 D.使木柴和空气充沛接触2、运用酒精灯时,不慎将其打翻惹起桌面着火,应采取的最简便的措施是〔〕A.马上拨打119 B.用嘴吹灭C.寻觅灭火器把它扑灭 D.用湿抹布盖灭3、以下灭火实例中,应用了〝隔离可燃物〞原理的是( )A.住宅失火,消防队员用高压水龙头向着火处喷水B.炒菜时,油锅不慎着火,迅速用锅盖盖灭C.实验时酒精不慎洒出并熄灭,通常用湿抹布盖灭D.发作森林火灾时,将火焰蔓延线路前的小片树木砍掉4、图书、档案室或寄存精细仪器的任务室失火,应运用的灭火器为〔〕A、泡沫灭火器B、干粉灭火器C、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D、喷水器5、近年来,我国煤矿事故大少数是由于瓦斯爆炸所致。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燃烧和灭火》教案(精选6篇)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燃烧和灭火》教案(精选6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燃烧和灭火》篇1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知道防火和自救的常识,培养自护自救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研究燃烧的条件、探究灭火的方法,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2.能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燃烧现象和灭火的方法与原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燃烧既可造福人类,又可能给人类带来灾害的事实,学会用辨证的观点看待问题。
2.通过认识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懂得一切事物的变化均有规律,认识规律、掌握规律,可以使事物按照一定的方向发展,避开灾害,造福人类。
3.通过安全知识的学习,增强安全意识,学会自我保护。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燃烧条件和灭火的原理难点:燃烧条件三.教学方法多媒体应用、演示实验、探究活动、启发式提问四.教学过程1、回忆学过的燃烧事例和燃烧现象,根据以上事例,归纳燃烧定义和特征2、播放视频,探究燃烧的条件小结: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1)可燃物(2)要与氧气接触。
(3)可燃物要达到燃烧时所需的最低温度——着火点。
同时补充:实验的改进3、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灭火的原理(1)、清除可燃物(2)、隔绝氧气(或空气)(3)、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三者任满足其一播放视频,分析蜡烛熄灭的原因4、应用5、谈一谈,遇到火灾自救的措施6、理解简易灭火器的原理,了解几种常用灭火器7、小结8、课堂练习9、课外任务:调查与研究。
五、板书设计(略)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燃烧和灭火》教案篇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爆炸的含义。
2.了解一些易燃物、易爆物的安全常识。
过程与方法能合理运用燃烧的知识和灭火的原理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防火、防爆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逐步建立防火、防爆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爆炸的含义;一些易燃物、易爆物的安全常识。
难点如何防火、防爆。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七单元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 燃烧和灭火导学案一、导学目标本节课主要讲解燃烧和灭火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知识,帮助学生理解燃烧过程中的三要素和灭火原理,培养学生正确的火灾预防和灭火技能。
二、导学内容1.燃烧的基本概念2.燃烧的三要素3.灭火的基本原理4.灭火器的种类和使用方法三、学习重点1.燃烧的三要素及其相互作用关系2.理解灭火的基本原理和术语3.熟悉常见的灭火器种类和使用方法四、学习方法1.理论学习:仔细阅读教材相关内容,重点理解概念和原理,关注关键词和术语。
2.实践操作:通过观察和模拟实践,培养正确的火灾预防和灭火技能。
3.合作探究:与同学合作,讨论燃烧和灭火的相关问题,共同学习和进步。
五、学习过程1. 燃烧的基本概念燃烧是指物质在氧气参与下释放出大量能量的化学反应过程。
燃烧一般包括火焰、烟雾、光热、有毒气体等现象。
2. 燃烧的三要素燃烧的三要素是指燃料、助燃剂和氧气这三个必备条件。
缺一不可,只有三者同时存在且处于一定比例下,燃烧才能发生。
•燃料:能够燃烧的物质,如木材、油、纸张等。
•助燃剂:提供火焰的热量和氧气的物质,常见的助燃剂有空气、氧气和氯气等。
•氧气:燃烧必备的气体,常见的来源是空气中的氧气。
3. 灭火的基本原理灭火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措施消灭火源或降低温度,使燃烧无法继续进行的过程。
•压制:利用灭火器或水源将燃料上方的氧气隔离,使燃料无法继续燃烧。
•冷却:利用灭火器或水源降低燃烧物的温度,使其无法维持燃烧状态。
•隔离:将火源所在区域与其他可燃物隔离,防止火势蔓延。
4. 灭火器的种类和使用方法常见的灭火器种类有水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泡沫灭火器等。
不同的灭火器适用于不同类型的火源。
•水灭火器:适用于燃烧物为固体物质的火源,使用时要注意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以免受到喷射的热量和蒸汽伤害。
•二氧化碳灭火器:适用于电器设备、液体燃料等引起的火源,喷射时要注意避免触发电器等设备,以免发生二次事故。
人教版九年级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与灭火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与灭火导学案
【教学目的】
一、知识与技艺
1.看法熄灭的条件2.能解释灭火方法和原理3.知道防火自救的知识 二、进程与方法
1.经过活动与探求,初步学习应用对比思想设计探务实验〔控制变量法〕,并对取得的实验理想停止剖析得出结论的迷信方法;
2.能自动与他人停止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念。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就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
2.经过实验感受实验探求的进程,体验实验探求的乐趣 3.热爱生命,尊重生命
【教学重点】
探求熄灭的三个条件以及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教学难点】
记载上去。
提示:碳酸钠与稀盐酸混合会发生CO 2,CO 2能用于灭火。
灭火的基本〔原理〕就是: 【检测进程】穿越前线:
1.以下火灾逃生方法中,不正确的选项是〔 〕
A 、用湿毛巾捂住嘴巴和鼻子
B 、弯着身子快速跑到平安地点
C 、躲在床底下,等候消防队员救援
D 、千万不能乘坐电梯逃生 2.夏天燃着的蚊香不慎引燃空调被,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 〕 A 、立刻用冷水浇灭
B 、冷水降低了空调被的着火点
C 、冷水使温度降低到空调被的着火点以下
D 、还可以将燃着的空调被转移到空旷的室外使之隔离 3.家中以下物质着火,处置方法不当的是〔 〕 A 、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用少量水浇灭 B 、电路短路招致用电器着火—用少量水浇灭 C 、炒菜时油锅里的油着火—用锅盖盖灭
D 、假定房间大面积着火—立刻逃到平安位置再呼救,并拨打火警 119
成语注释〔用化学知识〕:
钻木取火: 煽风点火: 釜底抽薪:。
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第七单元课题1 燃烧和灭火 导学案

课题1 燃烧和灭火导学案一、自主学习1.概念:可燃物与发生的______的的氧化反应。
燃烧现象:燃烧一定发光、放热,但是放光放热的___是燃烧广义的燃烧:指伴有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不一定需要氧气。
例:H2在Cl2中的燃烧生成HCl气体, Mg在CO2中的燃烧生成MgO和C。
2.燃烧的条件:(缺一不可)(1);(2);(3)。
着火点(燃点):可燃物燃烧时所需的温度。
对某一特定燃料来讲它的着火点是一定的,不会改变。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1.灭火原理:破坏燃烧的条件,使燃烧反应停止,就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
(只要消除任意一个即可)2 .灭火的方法:(1);(2);(3)。
二、合作探究(1)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了,如何处理?为什么?(2)扑灭森林火灾时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线路前的一片树木砍掉,为什么?(3)为什么煤炉火用扇子越扇越旺,而烛火用扇子一扇就灭?(4)室内着火时,如果打开门窗,火反而烧得更旺,为什么?(5)为什么生煤炉火时,需先引燃纸和木柴?三、课堂反馈1.下列对有关燃烧及灭火事例的解释错误的是A.用扇子扇煤炉,炉火越扇越旺—给煤燃烧提供充足的氧气B.酒精洒到实验台上着火,用湿布覆盖—隔绝空气又降低了温度C.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隔绝了空气D.用嘴吹燃着的蜡烛,蜡烛熄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2.下列处理方法恰当的是()A.酒精灯的酒精碰洒在桌上燃烧起来,用湿抹布盖灭B.厨房天然气泄漏,立即打开排风扇通风C.图书档案起火,用大量水浇灭D.室内放一盆水,以防煤气(含CO)中毒3.下列物质与空气混合,接触到明火,有发生爆炸危险的是()①氢气②汽油蒸气③面粉尘④棉尘⑤天然气A.①②③⑧⑤ B.①②③ c.①②③⑤ D.①②4.用扇子可以扇灭蜡烛的火焰,其灭火的原理描述正确的是()A、移走可燃物B、隔绝空气C、隔绝氧气 D降低温度于着火点以下5.点燃的火柴棍燃烧端朝上时,其未燃尽便熄灭的主要原因是( )A.火柴棍的着火点升高了 B.缺乏氧气C.燃烧端下方的火柴棍温度不易达到着火点 D.缺乏可燃物【参考答案】1、【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用扇子扇煤炉,炉火越扇越旺—给煤燃烧提供充足的氧气;酒精洒到实验台上着火,用湿布覆盖—隔绝空气又降低了温度;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隔绝了空气;用嘴吹燃着的蜡烛,蜡烛熄灭—降低了可燃物周围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就会熄灭。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导学案

课题1 燃烧和灭火【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设计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认识一些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
过程与方法1、认识探究活动的意义和基本过程,进行初步探究活动。
2、通过探究活动,学习对获得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能运用燃烧和灭火的原理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防火、防爆问题。
2、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合作探究,勤于思考,实事求是,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学习重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学习用品】酒精灯坩埚钳烧杯简易自制灭火器小气筒爆炸装置火柴玻璃片小石头小木片纸张煤块铜片热水白磷碳酸钠稀盐酸【课时安排】 1课时【学习过程】一、自主探究1、燃烧是指可燃物与发生的一种、的剧烈的反应,着火点是指,白磷的着火点是。
燃烧需要的三个条件是:、、。
2、灭火的根本就是要破坏燃烧的条件。
清除,隔绝,以及使温度以下,都能达到灭火的目的。
3、常见的灭火器分为:、、,其中用来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的失火应选用灭火器。
4、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就会在短时间内聚集大量的热,使气体迅速膨胀而引起。
这种爆炸是变化的。
二、合作学习(一)燃烧的条件结论:燃烧需要的条件是:。
分析课本P128 实验7-1,完成P129“讨论”;(2)试管中的白磷燃烧而水中的白磷却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3)怎样使热水中的白磷燃烧?发挥你的想象,方法越多越好。
;(4)怎样使试管中的红磷燃烧?;(5)为什么生煤炉火时,需要引燃纸盒火柴?;(二)灭火的原理1、小组完成课本P129讨论题4、灭火器的灭火原理和使用范围。
(阅读P131表7-2)演示自制简易灭火器熄灭蜡烛。
(三)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1、爆炸引起的原因:可燃物在内急剧地燃烧,短时间内积聚大量的热使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2、爆炸极限。
了解H2 、CH4、CO 的爆炸极限。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7.1燃烧和灭火导学案

化学导学案
课题课题1 燃烧和灭火课型新授课编号
主编组长签字领导签字班级小组姓名
【学习目标】
1.记住燃烧的概念;知道燃烧所需要的三个条件
2.能根据燃烧的条件推出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3.知道爆炸发生的条件和防范爆炸的必要措施。
【自学指导】
1.阅读课本128-129页,完成课时练109页“优效自主初探”。
知识点一
2.阅读课本130-132页,完成课时练109页“知识点二”
3.阅读课本132-134页,完成课时练109页,知识点三:1.爆炸
【自学检测】
【合作探究】
1.根据教师演示实验,完成课时练109页,探究一,第一题。
2.2,3题学生独立完成。
3.观看视频,完成课时练110页,探究二。
【知识梳理】
【当堂检测】
完成课时练111页“达标检测”
【课后反思】。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导学案 第七单元 燃烧及其利用 课题1 燃烧与灭火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导学案第七单元燃烧及其利用课题1 燃烧与灭火【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分析归纳并掌握燃烧须同时具备的三个条件。
2、掌握灭火的原理并能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了解处理失火事件时的基本方法。
【课前预习】1.下表是几种可燃性气体在空气中的爆炸极限,据此判断在空气中最易爆炸的是A.CH4B.H2C.CO D.C2H22.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说法正确的是A.油锅着火后向锅中放入菜叶目的是降低油的着火点B.家用煤加工成蜂窝煤是力了增大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C.高层建筑物起火立即乘电梯撤离D.不慎碰倒了酒精灯,酒精在桌面燃烧,用水来灭火3.纳米铁粉在空气中能自燃并生成一种红色氧化物。
对比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而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的事实,某同学得出的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A.纳米铁粉在空气中自燃的产物不是四氧化三铁B.相同的反应物在不同条件下生成物可能不同C.有些物质燃烧时温度不需要达到着火点D.反应物间的接触面积大小是反应能否发生的因素之一4.认识燃烧原理可以利用和控制燃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质与氧气反应时都会发生燃烧B.把木柴架空,可使木柴更充分接触空气而燃烧得更旺C.只要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可燃物就能燃烧D.用嘴吹蜡烛,蜡烛熄灭是因为降低了蜡烛的着火点5.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
以下推理中正确的是A.因为蜡烛燃烧生成CO2和H2O,所以蜡烛组成里一定含有C元素和H元素B.因为H2O和H2O2的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C.燃烧一般都伴随着发光、放热现象,所以有发光、放热的现象就是燃烧D.氧化物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6.从《中国成语大会》到《中国诗词大会》,中国诗词文化大放异彩,很多成语、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科学道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百炼成钢”与“沙里淘金”所涉及的变化相同B."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是因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C."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黄金的化学性质非常稳定D."釜底抽薪”与“钻木取火”都体现了燃烧的条件7.某同学用一系列实验探究物质的燃烧,得到下列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是A.镁条在氧气和二氧化碳中均能燃烧,说明二氧化碳分子中有氧气B.玻璃棒不能燃烧而火柴棒可以燃烧,说明燃烧与物质本身性质有关C.蜡烛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燃烧更旺,说明燃烧与氧气的浓度有关D.燃烧是一种化学反应,需考虑两方面因素:反应物(内因)和反应条件(外因)8.吴宇森主导的电影《赤壁》中有这样的一个场面:吴蜀联军在船上装满枯枝浇足油,借着东南风向曹军驶去,接近曹军时点燃船上枯枝弃船而走.火借风势,火船宛如火龙一样冲向连在一起的曹军木船.一眨眼,曹军水寨已经烧成一片火海.下列关于火海形成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东南风降低了木船的着火点B.枯枝和油为燃烧提供了充足的可燃物C.东南风为木船燃烧提供了充足的氧气D.相连的曹军木船没有及时隔离9.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可燃物与氧气接触一定能燃烧B.厨房煤气管道漏气,马上打开抽风机C.水能灭火主要是因为水蒸发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D.燃烧固体燃料时需要架空,燃烧才能更旺,架空是为了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10.下列用化学知识解释“火上浇油”的说法合理的是()A.增加易燃物,可以使燃烧更旺B.增大氧气浓度,可以使燃烧更旺C.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达到灭火的目的D.清除可燃物,达到灭火的目的【学习探究】自主学习阅读课本,完成下列问题1、物质燃烧的共同特征和反应实质分别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腰站中学化学导学案主备人:毛艳民授课人:毛艳民备课时间:2019.11.22 上课时间:2019.11.26 编号:048
一、自学阶段
【前置性学习】请同学们自读教材P128—130页,思考并完成下列问题。
1、什么是燃烧?
2、下图是小丽同学设计并完成的探究物质燃烧条件的3个实验:
请同学们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分析燃烧需要哪些条件?
3、请根据燃烧的条件思考灭火的原理和方法有哪些?
二、导学阶段
【合作探究一】燃烧的条件
1、请同学们观察教师的演示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试管中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2)试管中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基础巩固】。
3.学生分组做第130页的探究实验,观察现象并分析原因:
实验一实验二实验三
现象
分析
4、根据灭火原理及上述实验所利用
的化学反应原理,可以设计一种灭火
器,请解释这个装置灭火的原理:
三、总结阶段
【课时小结】请归纳本节课你的收获?
【拓展提升】
8、某化学兴趣小组用火柴、蜡烛、烧杯三种实验材料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
[提出问题]物质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猜想与假设] 1、有可燃物2、温度要达到着火点3、与氧气(或空气)接触[设计与实验]
一、选择题
1、烧木柴时,通常把木柴架空一些火会更旺,这是因为()A.木柴是可燃物B.温度已达到着火点
C.散热快D.使木柴和空气充分接触
2、使用酒精灯时,不慎将其打翻引起桌面着火,应采取的最简便的措施是()
A.马上拨打119 B.用嘴吹灭
C.寻找灭火器把它扑灭D.用湿抹布盖灭
3、下列灭火实例中,利用了“隔离可燃物”原理的是( )
A.住宅失火,消防队员用高压水龙头向着火处喷水
B.炒菜时,油锅不慎着火,迅速用锅盖盖灭
C.实验时酒精不慎洒出并燃烧,通常用湿抹布盖灭
D.发生森林火灾时,将火焰蔓延线路前的小片树木砍掉
4、图书、档案室或存放精密仪器的工作室失火,应使用的灭火器为()
A、泡沫灭火器
B、干粉灭火器
C、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
D、喷水器
5、近年来,我国煤矿事故大多数是由于瓦斯爆炸所致。
瓦斯中会有甲烷和一氧化碳气体,当矿井中瓦斯浓度达到一定范围时遇明火即燃烧爆炸。
[得出结论]猜想正确,燃烧必须同时满足个条件,只要破坏个燃烧的条件,就能达到灭火的目的。
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某市一酒吧发生一起特大火灾。
该事故的起因是几个年轻人在酒吧内燃放烟花,引燃聚氨酯泡沫塑料天花板,聚氨酯泡沫塑料燃烧产生大量有毒烟气,造成人员中毒伤亡。
材料二:氢氧化镁是一种新型的阻燃剂。
当温度达到380℃时,氢氧化镁开始分解放出水蒸气,同时生成耐高温的氧化镁固体。
利用氢氧化镁这一性质,将它添加在塑料等易燃性材料中起阻燃作用。
(1)请写出聚氨酯泡沫塑料的一点化学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燃着的烟花在引发这场火灾中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A.提供氧气
B.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C.提供可燃物
(3)根据灭火原理初步分析氢氧化镁能做阻燃剂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