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生物 4.1《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教案 沪科版第一册
沪科版生命科学高一上4-1《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教学

➢高效性 ➢专一性
• 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物质的化学反应。
2、生物催化剂——酶
酶的命名
➢根据来源及底物命名,如:
• 唾液淀粉酶:唾液腺分泌,淀粉→麦芽糖 • 胃蛋白酶:胃腺分泌,蛋白质→多肽 • 肠肽酶:肠腺分泌,多肽→氨基酸
2、生物催化剂——酶
酶显示活性的场所
➢ 细胞内:大多数酶 ➢ 细胞外:少数酶,如胃蛋白酶、胰蛋白酶等消化酶。
生命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换
(光能)
CO2+H2O
生物体内的有机物 (化学 能)
第1节 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
什么是新陈代谢?
自我更新——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水:每过一个星期一半被更新; ➢蛋白质(细胞内):每80天就一半被更新; ➢组成人体的原子:一年后98%被更新。
什么是新陈代谢?
同化作用(合成代谢)
实验室、化工生产
➢通过改变反应温度、反应物浓度、加催化剂、增 压等方法加快反应速度。
生物体不同
➢依靠酶来调节。
实验4.1 探究酶的高效性
材料选择:
1. 新鲜猪肝匀浆 2. 3.5%FeCl3溶液 3. 经高温处理的猪肝匀浆 4. 经高温处理的3.5%FeCl3溶液
2、生物催化剂——酶
蒸 馏 水
酶抑制剂
➢占据酶的活性部位——竞争性抑制物 ➢改变酶的空间结构——非竞争性抑制物
2、生物催化剂——酶
竞 争 性 抑 制 物
活性部位被占
非 竞 争 性 抑 制 物
立体结构发生变化
2、生物催化剂——酶
P61
科学实验证实,高温、低温以及过酸和过碱,都影响淀粉 酶的活性,淀粉酶的催化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科学 家分别在不同的温度和pH条件下测同一种酶的活性,并且 根据所得到的数据绘制成曲线图。
2019-2020年高中生物《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教案3沪科版第一册

2019-2020年高中生物《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教案3沪科版第一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新陈代谢、同化作用、异化作用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新陈代谢的重要意义。
2、理解酶在新陈代谢中的作用,掌握酶的作用特性。
过程与方法
在引导学生分析生物新陈代谢过程,探究酶的特性,探究影响酶活性因素的过程中,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的能力及初步设计实验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新陈代谢的学习,使学生认识生命是物质运动的高级形式,这种运动是有规律的,体现在组成生物体物质的不断自我更新。
加深对生命本质的科学认识,从而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教育。
通过让学生了解酶的发现过程,使学生体会实验在生物学研究中的作用地位;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1)理解新陈代谢是生物特有的运动形式,是生物的基本特征。
(2)新陈代谢、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的概念
(3)酶的作用特性,与新陈代谢的重要关系。
2.难点
(1)同化作用与异化作用之间的相互转变。
(2)能对“过氧化氢酶催化”实验进行分析及初步设计类似的实验。
教学方法:
讲授法、阅读法、问题教学法、实验法等。
教学器材:
多媒体课件、学生实验有关器材。
高中生物第一册第4章生命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换4.1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教案3沪科版(2021年整理)

高中生物第一册第4章生命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换4.1 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教案3 沪科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生物第一册第4章生命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换4.1 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教案3 沪科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生物第一册第4章生命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换4.1 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教案3 沪科版的全部内容。
4。
1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一、教材分析本节是第四章的基础,以具体的例子介绍了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的类型和特点,酶的本质和特性以及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ATP分子的结构特点以及与ADP相互转变得特性,ATP在细胞生命活动中的作用等内容,为光合作用、细胞呼吸等内容地学习打下基础,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新陈代谢是生命的基本特征,教材以学生能够熟悉的糖和蛋白质的合成和分解这两个最基本的反应过程为例,引导学生认识新陈代谢的概念和本质.在介绍化学反应的同时,引出酶的概念.酶作为生物催化剂,其特点是高效性和专一性高。
高中生对酶的名词有一定的认识,但对酶的性质以及作用机理并不了解.教材通过实验和实例,归纳总结出酶的特点,并指出酶的专一性和酶分子结构的关系。
还要通过广角镜和想一想做一做栏目中设置的相关内容引导学生留心生活中的酶制品,了解酶与人类的关系。
关于ATP的分子结构的特点,教材先结合前几章知识,指出细胞内糖类、脂肪等有机物中都储存有大量的化学能,但这些能量只有转移到ATP中才能被细胞直接利用。
关于ATP与ADP的相互转变,课文不仅讲述了ATP水解和合成的过程,讲述了这种转变是十分迅速的,而且讲述了这一特点所具有的重要生理意义,从而使学生进一步明确ATP是细胞维持各种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直接提供者。
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 第一册 第4章 生命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换教案(1)沪科版.doc

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第一册第4章生命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换教案(1)沪科版1 本章核心概念(1)生物体的代谢活动是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其中,最普遍的是合成和分解反应。
酶直接控制着生物体内化学反应的速度。
(2)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由ATP传递。
(3)植物的绿色细胞通过光合作用固定CO2同时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合成碳水化合物;为地球上所有的生命提供能量。
细胞通过氧化分解,从化合物中获得能量,这些能量部分以热的形式散失,部分由ATP传递给生命活动需能位点,保证生命活动的进行。
(5)细胞内糖、蛋白质和脂质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2 学习过程(1)结合蛋白质结构的知识了解酶的作用过程和机理,理解生物化学反应是怎样受控制的。
怎样利用酶的特性为生活和生产实际服务。
(2)通过“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探究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等实验,学会“环境因子对生命活动影响研究”的基本方法,使生命科学研究素养有所提高。
(3)通过对糖、蛋白质、脂质在细胞内转化过程的了解,进一步理解物质和能量变化是生命活动的本质之一,有助于建立科学的生命观。
3 教育价值(1)通过对光合作用研究史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2)通过对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过程的学习,使学生对生命本质有进一步的认识。
(3)通过对无氧呼吸、营养转换等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学会理论联系实际,进一步理解科学与生产、科学与生活的关系。
(4)学习生命科学研究中的理化测量方法。
4 修改说明根据专家意见,本章节内容作如下修改:(1)将“酶的竞争性抑制”移到广角镜中。
(2)酶活性实验改为演示实验并简化。
(3)简化“探究影响酶活力的因素”实验。
(4)删除“探究酶化学成分”实验(5)细胞呼吸部分降低难度,并增加发酵部分内容,使学习与生产实际结合(6)适当调整“探究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的内容,提高其可行性(7)“叶绿素种类”实验中,迁移率是确定色素的依据,考虑到专家组意见后,将其移到实验拓展部分,供需要者选做。
高中生物《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学案2 沪科版第一册

高中生物《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学案2 沪科版第一册1、理解新陈代谢的概念、类型2、理解酶的特点、ATP与ADP之间的相互转化学习重点:学习目标1、2学习难点:酶的抑制剂对酶的调节作用学习过程:一、新陈代谢概念新陈代谢化学反应二、新陈代谢类型从同化作用角度生物从异化作用角度三、生物催化剂酶1、概念:2、成分:3、特点:4、酶的抑制剂:四、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ATP1、中文名称(全称):2、结构简式:3、ATP与ADP之间的相互转化:课堂练习:1、下图是人体内某化学反应的图解,其中英文字母代表物质,数字表示反应前、中、后过程,请根据图回答:1)上图中的A表示,判断理由是2)若图中D为肽,则E、F为,A是酶,若图中D为麦芽糖,则E、F为,A是酶。
3)从图1—2的反应过程,体现了酶的性,做出判断的依据是2、完成表格实验现象试管编号加入物质量(毫升)温度试剂现象1淀粉糊、清水各237、0碘液2淀粉糊、唾液各20碘液3淀粉糊、唾液各237、0碘液4淀粉糊、煮沸过的唾液各237、0碘液5淀粉糊加有2滴2%盐酸的唾液各237、0碘液6蛋白液唾液各237、0碘液3、将乳清蛋白、淀粉、胃蛋白酶、唾液淀粉酶和适量水混合装入一容器内,调整pH至2、0,保存于37℃的水浴锅内。
过一段时间后,容器内剩余的物质是()A、淀粉、胃蛋白酶、多肽、水B、唾液淀粉酶、麦芽糖、胃蛋白酶、多肽、水C、唾液淀粉酶、胃蛋白酶、多肽、水D、唾液淀粉酶、淀粉、胃蛋白酶、水4、关于酶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酶是具有催化能力的蛋白质B、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C、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D、食物的消化过程需要酶的催化,而细胞内的其他化学反应不需要酶的催化。
高中生物《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学案2 沪科版第一册

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导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新陈代谢的概念、类型2、理解酶的特点、ATP与ADP之间的相互转化学习重点:学习目标1、2学习难点:酶的抑制剂对酶的调节作用学习过程:一、新陈代谢概念新陈代谢化学反应二、新陈代谢类型从同化作用角度生物从异化作用角度三、生物催化剂——酶1、概念:2、成分:3、特点:4、酶的抑制剂:四、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ATP1、中文名称(全称):2、结构简式:3、A TP与ADP之间的相互转化:课堂练习:1、下图是人体内某化学反应的图解,其中英文字母代表物质,数字表示反应前、中、后过程,请根据图回答:1)上图中的A表示,判断理由是2)若图中D为肽,则E、F为,A是酶,若图中D为麦芽糖,则E、F为,A是酶。
3)从图1—2的反应过程,体现了酶的性,做出判断的依据是2、完成表格实验现象试管编号加入物质量(毫升)温度试剂现象1 淀粉糊、清水各2 37.0 碘液2 淀粉糊、唾液各2 0 碘液3 淀粉糊、唾液各2 37.0 碘液各2 37.0 碘液4 淀粉糊、煮沸过的唾液各2 37.0 碘液5 淀粉糊加有2滴2%盐酸的唾液各2 37.0 碘液6 蛋白液唾液3、将乳清蛋白、淀粉、胃蛋白酶、唾液淀粉酶和适量水混合装入一容器内,调整pH至2.0,保存于37℃的水浴锅内。
过一段时间后,容器内剩余的物质是()A.淀粉、胃蛋白酶、多肽、水B.唾液淀粉酶、麦芽糖、胃蛋白酶、多肽、水C.唾液淀粉酶、胃蛋白酶、多肽、水D.唾液淀粉酶、淀粉、胃蛋白酶、水4、关于酶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酶是具有催化能力的蛋白质B、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C、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D、食物的消化过程需要酶的催化,而细胞内的其他化学反应不需要酶的催化。
2019-2020年高中生物《生物体中的有机化合物》教案3 沪科版第一册

2019-2020年高中生物《生物体中的有机化合物》教案3 沪科版第一册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由各种化合元素组成的糖类、蛋白质、核酸等各种化合物的化学组成特点,在细胞和生物体内的存在形式和各自具有的生理功能;初步了解生物的各种生命活动是体内各种化合物按一定方式和规律有机地结合起来协调合作、共同作用的结果。
2、能力目标通过对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相关知识的学习和分析,培养学生理解、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对不同化合物的组成、结构和生理功能的学习和分析,培养学生运用对比的方法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化合物的学习和分析,初步培养学生跨学科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使学生初步学会抓住知识中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用抓住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的观点分析事物、认识世界的思维方法。
二、重点:1.组成生物体的六大类化合物的元素组成,该六大类物质在生物体内和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在生命活动中的主要功能。
2.四类有机物是生物体特有的化合物,了解这四种化合物的结构和在生物体生命活动中的功能,特别是四种化合物在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功能的侧重点,利于学生深入理解生物体的生命活动。
三、难点组成蛋白质的结构单位——氨基酸的化学结构特点,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及其与功能特点的相互关系。
四、教学过程:一、糖类问题1:你所知道的糖有哪些?这些糖的共同特点是什么?它们对于细胞和生物体有什么生理作用?说明:引导学生从自己感知的糖类出发,分析糖类的分类,再引导学生分析糖类的共同特点过程中分析糖类的元素组成和生理作用,教师再结合特定的事例(见总结)帮助学生分析理解糖类的特殊的生理作用。
最后归纳总结如下:1、组成元素:C、H、O2、分类(根据水解情况分类)(1)单糖:不能水解,五碳糖、六碳糖葡萄糖:光合作用的产物,细胞重要的能源物质半乳糖:乳汁中(2)二糖:水解后产生两个单糖植物二糖:蔗糖、麦芽糖动物二糖:乳糖(3)多糖:水解后产生多个单糖植物多糖:淀粉、纤维素动物多糖:糖原(肝糖原、肌糖原)3、生理作用(1)核糖、脱氧核糖是核酸的重要组成分(2)生物体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3)糖类与生物体的结构有关二、脂类问题2:你所知道的脂类有哪些?这些脂类的共同特点是什么?它们对于细胞和生物体有什么生理作用?说明:引导学生从自己感知的脂类出发,分析脂类的分类,再引导学生分析脂类的共同特点过程中分析脂类的元素组成和生理作用,教师再结合特定的事例(见总结)帮助学生分析理解脂类的特殊的生理作用。
高中生物 第一册 第四章 生命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换 4.1 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学案1沪科版

高中生物第一册第四章生命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换 4.1 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学案1沪科版第一节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一、新陈代谢及生物体内化学反应新陈代谢1概念:是指生物体与外界环境之间和生物体内部都不间断地进行着和,新陈代谢过程也就是生物体的过程,它是生物体与非生物体的最本质的区别。
2过程同化作用(又称)特点:、例如:异化作用(又称)特点:、并将代谢产物排出体外。
例如:最常见的化学反应合成反应特点:举例:分解反应特点:水解反应(需)举例氧化分解反应(脱)举例:二、生物催化剂酶1概念:由产生的具有能力的生物大分子。
2化学本质:绝大多数酶是,少数是。
3特性:1、:酶的催化效力远比无机催化剂强。
2、:每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物质的化学反应。
酶的专一性是由的分子结构所决定的,取决于酶的特定的和底物分子之间结构与形状的契合。
4影响酶的催化活性(或催化效率)的因素:1、:酶促反应需要最适合的温度,温酶活性抑制,恢复温度可恢复活性,温酶逐渐失活,不可恢复活性。
2、:酶促反应需要最适pH值。
酶的活性受反应液的pH值影响,pH的都会使酶失活,不同酶的最适pH值不同,如胃蛋白酶的pH值约为2,唾液淀粉酶约为8,胰蛋白酶最适pH约为10、除此之外,还有酶的浓度,底物浓度,酶活化剂和抑制剂等因素。
5酶的命名:根据酶的和。
6酶的催化地点:有些酶可在起催化作用,有些酶则分泌到才能起催化作用。
7酶的应用:如治疗消化不良的;洗涤剂中的酶制剂;食物与及葡萄糖一起储存于密闭容器中,可以有效除去食物的,延长保质期。
实验4、1 探究酶的高效性反应式:2H2O2→2H2O﹢O2↑1号试管:对照作用;2号试管和3号试管相比说明:酶的催化效率比无机催化剂高,说明酶的高效性;4号试管和2号试管相比说明:酶受温度影响失去活性;5号试管和3号试管相比说明:无机催化剂几乎不受温度的影响;点燃的线香插入2号试管后,其亮度会变亮,说明产生了氧气。
加入材料(mL)试管号123453% H2O255555蒸馏水0、5新鲜猪肝匀浆0、53、5%FeCl3溶液0、5经高温处理的猪肝匀浆0、5经高温处理的3、5%FeCl3溶液0、5实验结果:气泡实验结果:点燃线香的火焰亮度三、ATP中文名称:,是生命活动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高中生物 4.1《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教案沪科版第一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新陈代谢的概念,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的概念。
理解酶的概念、反应条件和作用特点。
掌握ATP的结构简式、ATP与ADP的相互转化、ATP和生命活动能量供应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通过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的实验分析能力和初步形成对实验的运用及设计能力。
通过对课本中图2—20、2-21、2-23分析,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制约,认识生命活动过程中的对立统一关系。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1)合成反应和分解分解反应是生物体内两类重要的化学反应。
(2)酶的特性。
(3)ATP的作用和特性
难点:(1)水解反应和氧化分解反应都属于分解反应。
(2)酶的活性区域和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3)ATP的作用特点。
教学课时:1课时。
实验:2.2探究影响酶活力的因素
实验目的:探究在不同的温度和PH条件下,各种酶的活性
实验材料:(略)
仪器试剂:(略)
实验方法及结果记录:
分析与讨论:
1.哪些因素影响酶的活性?
2.两种酶显示活性的最佳PH和最佳温度范围一样?
3.分析1、5号试管实验结果,指出安排该两试管实验内容的目的。
实验:2.3探究酶的化学成分
实验目的:利用特定的化学试剂探究酶的化学成分
实验原理:蛋白质+双缩尿试剂紫色
淀粉+碘蓝色
还原性糖+班氏试剂,加热红黄色
脂肪+苏丹Ⅲ溶液桔红色
材料选择:1%胃蛋白酶溶液
仪器和试剂:
实验方法与结果记录:
分析和讨论
通过上述实验,你的结论是什么?
进一步探究:探究“嫩肉粉”的化学成分实验原理:同上
材料选择:1%胃蛋白酶溶液
仪器和试剂:
实验方法与结果记录:
分析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