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态文明理念推进美丽乡村建设_黄克亮

以生态文明理念推进美丽乡村建设_黄克亮
以生态文明理念推进美丽乡村建设_黄克亮

探求2013年第3期(新151期·总214期)

*本文系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2011年度一般项目《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改善农村民生的基本历程及经验启示》(编号:GD11CDS01)的阶段性成果。收稿日期:2013—3—18

作者简介:黄克亮(1965—),男,广州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

向为农村社会学与农村政治学;罗丽云(1969—),女,广州市轻工职业学校经济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产业经济学。

·新型城市化研究·

以生态文明理念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黄克亮1

罗丽云2

(1、广州行政学院

马克思主义研究室,广东广州510070;

2、广州市轻工职业学校,广东广州510650)

发展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高度,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1]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与建设美丽中国作为全新的理念郑重地提出来,这是十八大报告的一个突出亮点,标志着中国共

产党对执政规律的把握更科学,对执政理念的认识更加深化,对执政能力的建设更加重视,承载着新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对未来发展的美好愿景。笔者认为,要使中国美丽起来,首先要让我国广袤的农村美丽起来。要以生态文明理念引领美丽乡村建设,把建设美丽乡村作为建设美丽中国的起点。

[摘要]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组成部分,主要涵盖先进的

生态伦理观念、发达的生态经济、完善的生态制度、良好的生态环境等。生态文明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内容和手段,也是衡量美丽乡村建设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促进美丽中国建设,必须以生态文明理念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力求找到建设广州美丽乡村的最佳路径。[关键词]

生态文明,执政理念;美丽乡村;广州

[中图分类号]F320.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744(2013)03—0005—08

2013年第3期

一、生态文明已成为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执政理念

“生态”一词最早源于古希腊语,意为房屋或环境,19世纪中叶以来被更多地赋予了现代科学意义,意指自然界诸主体、诸系统之间错综复杂的相互关系。生态文明是人类在不断改造自然、造福自身的过程中,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所作出的不懈努力和所取得的全部文明成果。在当代,生态文明作为生态和文明的结合体,作为人类文明的一种新形式,不仅有利于优化经济建设,进一步平衡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而且有利于缓解当前社会矛盾,改善我们的生活环境。在哲学层面上,生态文明不同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生态关系的具体表现,是天人关系的文明,涉及体制文明、认知文明、物态文明和心态文明。由此可见,生态文明是一种超越民族、阶级、国家的人类社会全方位、系统、科学的文明,同时也是一种发展的文明。生态文明建设可以分为若干个子系统,如生态意识、生态伦理、生态道德、生态产业、生态制度、生态文化、生态经济、生态政治建设等。[2]简言之,作为人类文明的一种高级形态,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组成部分,生态文明建设主要涵盖先进的生态伦理观念、发达的生态经济、完善的生态制度、基本的生态安全、良好的生态环境等。作为人类社会文明的高级状态,生态文明不是单纯的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问题,而是要融入我国经济社会建设的总体布局,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中国共产党人的生态文明观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化、提升的发展过程。自党的十二大至十五大,主要强调建设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十六大在两大文明的基础上提出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十六届三中全会确立“以人为本”为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是贯穿于“三大文明”建设和“三个和谐发展”(人与自然关系和谐发展,人与人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条基本原则。党的十七大首次在党的重要文件中提出“生态文明”,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3]从理论上说,党的十七大首次把“建设生态文明”的发展理念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上,使我们党最终确立了生态文明是一种独立的崭新的现代文明形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文明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而实现了社会主义现代文明的整体形态。十七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明确提出提高生态文明水平,“绿色发展”被明确写入“十二五”规划并独立成篇,表明我国走绿色发展道路的决心和信心。

在党的十八大报告的第八部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胡锦涛总书记进一步指出,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并把它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思想基础。与十七大的有关论述相比,体现出内涵更深的生态文化价值观。十八大决定将生态文明建设写入党章并作出阐述,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五位一体”,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总布局,使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更加明确,有利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这是我们党秉持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理念的重大理论创新,在党的生态文明思想发展中具有里程碑意义,表明生态文明已成为我们党基本的执政理念,并成为定位中国发展的重要维度之一。

以生态文明理念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2013年第3期

二、坚持生态文明理念是建设美丽乡村的需要

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具有相互影响、互为因果、相辅相成、辩证统一关系,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科学发展方式必须体现生态文明的精神,必须体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全面发展、良性循环的宗旨,必须有利于建立保护生态环境,有利于节约集约利用资源的绿色可持续的发展模式、科学健康的消费模式及和睦互助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实现人民大众的经济政治文化权益和生态权益的统一。因此,以生态文明建设引导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协调推进,就成为建设美丽中国的总方向、总原则。建设美丽乡村是建设美丽中国的起点,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等方面,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提出,进一步丰富了美丽乡村建设的内涵。

第一,生态文明建设是美丽乡村经济建设的重要基础。一方面,农业是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相互交织的产业,劳动过程归根到底是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土地为财富之母,马克思说,土地是一切生产和一切存在的源泉。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和生物资源等自然资源是农业发展的最重要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提高农业、农村经济竞争力的重要基础,良好的生态环境能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从而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老百姓对农产品的安全要求越来越高,无污染、安全、优质、营养等要素构成农产品消费时尚,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备受消费者的青睐,绿色消费已成为国际性消费潮流。

第二,生态文明建设是美丽乡村政治建设的重要标杆。十八大报告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4]“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根本是利益问题。“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5]推进美丽乡村政治建设的根本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维护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夯实我们党执政的群众基础。必须看到,长期粗放式增长方式的延续,固然使部分农村因经济的快速增长而带来了物质和财富上的增长,但毫无节制地消耗自然资源的生产方式,已经使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受到了极大制约,也对农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极大威胁,损害了农民的生存权益,广大农民对此是不满意的。因此,必须摒弃那种片面追求政绩而忽视生态保护和建设的不正确的政绩观,推行绿色GDP,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美丽乡村政治建设的重要标杆。

第三,生态文明建设是美丽乡村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文化建设是美丽乡村建设的灵魂。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6]为此,必须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加快发展农村教育文化事业,培育造就新型农民。首先,生态文明建设能引领农村新风尚。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有助于转变农民的生态伦理价值观,正确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从而让农民形成珍爱地球,保护环境的新风尚。其次,生态文明建设能提高农民素质。生态文明致力于构造一个以环境资源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社会经济文化政策为手段的环境友好型社会。最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有助于转变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树立主动以实用节约为原则,以适度消费为特征,追求基本生活需要的满足,崇尚精神和文化享受的科学发展观和绿色消费观。

第四,生态文明建设是美丽乡村社会建设

探求

2013年第3期

的重要保障。改善民生是农村社会建设的主要任务。近年来,由水、空气、重金属、化学品污染等引发的突发环境事故在农村时有发生,一些地区污染排放量大大超标,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农村生态环境的恶化,首先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不利于农民增收,影响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其次对农民生命健康造成恶劣影响,增加农民的医疗负担。对农民群众来说,没有健康,改善农村民生,提高农民群众生活水平就无从谈起。因此,全面建成农村小康社会,必须通过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重点解决影响科学发展和损害农民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发动公众广泛参与,妥善解决环境问题,维护公众环境权益,确保农民群众的身心健康。

三、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美丽乡村建设

(一)美丽乡村建设的由来及内涵特征

我国的美丽乡村建设发轫于浙江省安吉县,2007年该县提出建设“美丽乡村”的概念,并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美丽乡村建设的整个过程,创建中国第一个“生态县”。2008年,安吉县全面启动“中国美丽乡村”计划,着力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四美、三宜”美丽乡村,打造“村村优美、家家创业、人人幸福、处处和谐”的现代化新农村样板。安吉“美丽乡村”建设为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探索出一条创新的发展道路,形成了以中国美丽乡村建设为载体,着力推动经济发展转型升级,纵深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农村建设模式。

2013年2月,农业部在总结浙江等省创建美丽乡村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发布了《关于开展“美丽乡村”创建活动的意见》指出,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落实2013年中央1号文件关于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乡村的要求,农业部决定从2013年起组织开展“美丽乡村”创建活动。从2013—2015年,在全国选择产生1000个“美丽乡村”创建试点单位。基于不同资源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类型等因素,今年上半年遴选300个左右基础条件较好、领导班子得力、创建愿望强烈、有望较快取得成效的乡村,先期开展工作,下半年再遴选700个左右,2014—2015年全面开展创建工作。要把“美丽乡村”创建工作摆在现阶段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重要位置,努力使“美丽乡村”的创建理念融入并成为幸福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一批天蓝、地绿、水净,安居、乐业、增收的“美丽乡村”。

从先行先试的浙江等省的实践来看,美丽乡村建设已成为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美丽乡村的“美丽”主要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指生态良好、环境优美、布局合理、设施完善;二是指产业发展、农民富裕、特色鲜明、社会和谐。建设美丽乡村关键要实现四个层面的“美”,即村容村貌整洁环境美(自然之美)、农民创业增收生活美(发展之美)、乡风文明农民素质美(文化之美)、管理民主乡村社会美(和谐之美)。也就是说,美丽乡村之“美”,既体现在自然层面,也体现在社会层面。建设美丽乡村是集农村“五位一体”建设于一身的庞大社会系统工程,更是一项关系千万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民生工程。

(二)美丽乡村建设的现实意义

美丽乡村是一个全面的、综合的、统领新农村建设工作全局的新提法,它不仅仅是指农村要环境优美,还要村民文化素质高,人文环境好。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从全国范围来讲,美丽乡村就好比是美丽中国的一个细胞工程,只有做好这一个个细胞工程,美丽中国才会建设得更好。

以生态文明理念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1、美丽乡村建设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城乡一体化是不可阻挡的历史趋势,美丽乡村建设必须顺应这一趋势,离开了统筹城乡发展,就不可能建设成美丽乡村;加快建设美丽乡村,就是要努力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加快缩小城乡差别,促使农民群众全面奔小康。它要求我们必须树立统筹城乡发展理念,坚持走新型城镇化道路,把城镇与乡村作为一个整体来科学布局,加快形成以县域中心城市为龙头和中心镇中心村为纽带的城乡规划建设体系;要求我们切实加大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力度,加快建立工业带动农业、城市带动农村的体制机制,促进城乡资源要素的合理流动;要求我们着力形成政府公共资源城乡共享机制,为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现代文明向农村延伸与辐射提供有效通道,从而促进农村人口集聚和产业集约,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率和农民生活质量水平,让城乡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2、美丽乡村建设是推进农村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必由之路。美丽乡村作为现阶段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载体,其实质是在农村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发展方式在农村的确立。当前,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加快推进,加上发展方式相对粗放,我国农村资源过度利用和环境恶化问题突显,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压力日益加大。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有利于推动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加快农村经济转型升级;有利于促进人们转变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着力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和农民生活质量;有利于节约集约利用各类资源要素,从根本上促进人口与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相协调,推动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美丽乡村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农村生态文明发展状况直接影响并决定着我国整个生态文明建设的得失成败。这要求我们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在推进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农村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加快建设美丽乡村。只有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协调推进城乡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建设美丽乡村,生态中国才能在全国真正实现。只有加快建设美丽乡村,把生态文明建设同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把生态文明的发展理念、产业导向、生活方式、消费方式等融入到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社会等各方面,才能把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落到实处,进而在更高层次上全面实现新农村建设的发展目标。

(三)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广州美丽乡村建设

美丽乡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精彩篇章,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成功实践,也是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生态优良的美丽中国的生动铨释。广州市第十次党代会提出要坚持生态立市,打响“花城绿城水城”品牌,建设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离不开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并决定着广州整个生态文明建设的得失成败。这就要求我们在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推进广州新型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必须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广州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大力推进广州美丽乡村建设。

1、科学制定城乡规划,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要解决美丽乡村建设建什么、如何建的问题,关键是要以美丽乡村的要素为基础做好规划指引。要按照农村的功能布局,做好各功能区的规划,发动村民积极参与、取得共识,确保规划落地。

第一,以品牌理念进行规划建设。美丽乡

探求2013年第3期

村建设必须突出生态主题,树立生态品牌意识。美丽乡村作为广州的品牌,具体到各区(县级市)、镇(街)、村(居)都需要结合当地自然条件加以精心设计,突出特色。传统的村落往往在特定的自然地理条件下孕育而生,集山、水、田、宅为一体,有着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秀丽的田园风光。美丽乡村的规划与设计,应该充分尊重现有的自然条件与地理环境,达到山地有山地的特色、水乡有水乡的风格、平原有平原的品位。如增城以“最美荔乡”、从化以“珠三角最宜居生态城市”、番禺以“岭南水乡典范”等作为各自美丽乡村建设的品牌,就突出了各自的生态优势与特色。以增城市为例,作为广州的后花园,增城以“最美荔乡”和打造中国版的“欧陆小镇”为理念,实施全区域公园化战略和规划建设城乡绿道网,建设宜居城乡,经过几年的建设,增城被誉为生态之城、活力之都,成为吸引成千上万游客的名副其实的“美丽大乡村”。

第二,搞好功能区的规划建设。要科学制定村庄布局规划和建设规划,突出抓好村庄布点、新村建设和旧村改造规划,并能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农村住房改造建设规划相衔接。要按照农村的功能布局,做好各功能区的规划,要明确公共服务区、古村保护区、新村庄区域功能布局区域划分,打造有农民集中居住区、有商贸服务街区、有公共服务功能区、有绿化景观休闲区和有特色产业园区的美丽新农村。中可借鉴推广增城市霞迳村的做法,搞好美丽乡村的功能区建设。霞迳村是广州市14个市级试点村中的一个,结合该村的生产生活特点,现已将全村划分为农民居住区、生态旅游区、现代农业区、产业发展区等功能区。通过拆除农民的泥砖房,建设居住区规范农村建房,实现集中居住。生态旅游区建设以乡村酒店为主题发展乡村旅游项目。现代农业区则建设2000亩的水果、蔬菜、花木基地和桑基鱼塘,产业发展区将规范壮大9间村内企业,增加村民的就业率。

第三,加强村庄环境综合整治。生活便利、实施齐全、环境优美是美丽乡村直观的体现。创造美丽乡村的优美生态环境,必须以村庄综合整治为重点,重点抓好村庄的基础设施建设与环境建设,不断优化农村人居环境。开展村庄环境综合整治,按照布局合理、设计科学、风格独特的要求,加强农村居住地景观环境建设,构建以自然村为单元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实现家居环境清洁、资源利用高效和农业生产无害的生态型村庄。当前广州的新村建设、旧村改造都要注重突出岭南文化特色、地方风情,有些新建的房子要进行“穿衣戴帽”立面整饰,对闲置的旧房要及时拆除,然后进行土地整理,实现集约节约用地。今年广州村庄整治的首要任务是争取到上半年实施完成全市农村综合治理的“五化”工程(道路无阻化与光亮化、饮水洁净化、生活排污无害化、垃圾处理规范化、村容村貌整洁化),切实改善广州农村生态环境,使农村的路更宽、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

2、发展农村生态经济,夯实美丽乡村基础。

农村经济在本质上是生态经济,生态经济是农村经济的根本特征,也是农村经济的优势所在。生态经济是一种以生态平衡为出发点、追求生态效益、保障生态与经济和谐发展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同时生态经济也是一种集旅游、观光的产业,生态经济能使农村的生态资源和文化资源得到更加充分的利用。

第一,把发展生态经济作为第一要务。一方面积极推进生态经济化,在生态建设中引入市场机制,依靠现代科技和管理,将广州北部山区的生态环境优势尽快、最大地转化为经济

2013年第3期

以生态文明理念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探求

优势,实现生态资源的经济化。在广州北部山区8镇发展以“青山、碧水、农趣”为特色、“现代文明、田园风光、乡村风情”于一体的旅游休闲经济,把从化与增城两市精心打造为名副其实的“生态城”。另一方面大力推进经济生态化,通过传统产业的生态化改造,孵化成一批经济高效、环境和谐、社会适用的农村生态产业;同时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使资源的利用率达到最大,环境的污染降到最小,实现村域经济的生态化。

第二,发展都市型高效生态农业。生态农业是农村生态经济的支柱,生态农业能化解农村资源紧张,资金困难等矛盾,同时也是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加农产品价格的主要手段。生态农业还能保护农村的生态环境,为农村生态经济发展创造基础平台。生态农业维护农业与生态环境的平衡,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农民长效增收的有效途径。当前,广州建设美丽乡村,要注重培育和发展生态产业,鼓励发展有特色、有效益、有前景的生态产业循环环境链,着力构建生态经济发展新格局。要按照高产、优质、生态、安全的要求,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与布局。要完善农业质量安全检测体系以及有机、绿色食品认证体系和市场推介,提高农产品安全水平。要根据不同地区农产品和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引导合理选择发展方向,确定适合当地实际的发展模式,形成各具特色的生态产业体系。如从化、增城两市在推进绿色产业发展中,分别制定了流溪河源头、增江水源涵养区生态保护等政策规定,鼓励农村大力发展农家乐、生态休闲、生态种植等产业,以生态带动农民致富,两地逐渐兴起的观光农业、农家乐休闲、生态旅游等,使农村经济发展与文化和生态交融,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3、推进生态文化建设,树立生态文明新风。

生态文化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在自然与社会生态关系上的具体表现,是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原动力。农村生态文化建设的目的在于构建体现生态理念、创新意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生态文化体系,形成全体农民群众共同参与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自觉行动。

第一,提高农民的生态文明素养,树立低碳环保的生态文明新风。美丽乡村的外在美主要体现在山美、水美、田美、房屋美等方面,但外在美的创造与维护却要靠农民文化素质的提升和生态文明素质的养成,这实际上是乡村的另一种美——内在美。为此,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要以生态文明村镇的创建为载体,在农村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基层生态示范创建活动,如生态文明村,绿色学校、绿色家庭建设等。要结合农民技能培训,深入开展思想道德、法制观念教育,不断增强农民的生态环保意识和责任,使农民养成节能、环保、减排、循环的“低碳经济”意识。政府部门(特别是基层农业部门、环保部门等)要重视对农民的生态文明教育,要以引导农民提高生活质量,崇尚环保生活方式为目的,着力提高农民的生态文明素养。

第二,通过加大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挖掘与传承地方特色文化等方式,推进农村生态文明新风尚,弘扬农村生态文化。要以农村书屋、文化广场、文化室等建设为重点,加大对农村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投入。同时,通过把文化积淀与美丽乡村建设项目相融合,实现文化传承和突现地方特色的目的。广州作为岭南文化的中心与发祥地之一,其乡土文化经千年沉淀,深沉厚重且历久弥新。因此,为传承弘扬广州乡土文化,应编制广州农村特色文化村落保护规划,制定保护政策,遵循“一村一特”的工作思路,制定多样化的发展路径,促进

2013年第3期

古村落可持续发展,集中打造广州的“绿色文化”、“乡土文化”等文化品牌,形成农村生态文明与乡村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的局面。要高度重视对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弘扬岭南优秀文化,倡导岭南建筑风格,建设岭南风绿色乡村,打造独具特色的岭南古村古镇,推动广州的历史文化名城建设。

4、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提供美丽乡村建设动力。

人与自然的关系需要制度来调节,制度文明是生态文明的重要内容,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保障。十八大报告指出,“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7]因此,搞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走绿色低碳、节约资源、环境友好的特色发展之路,必须建立和完善生态规章制度(如资源配置机制、财政转移支付和生态补偿机制、组织保障机制和分类考核机制等长效机制等),为发展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乡村提供可靠的制度保障。

第一,建立和完善生态规章制度。政府决策者和管理者要严格执行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所要求的生态资源保护管理制度、监督审核制度等相关规章、制度、政策,树立“生态为政”的理念,建立高效、廉洁、绿色的行政管理体系,努力打造生态文明型政府。如在完善生态建设考评机制方面,近几年来,增城市积极探索推行绿色GDP考核,改单一的经济考核为综合考核。不仅考核经济增长,还考核社会发展,按三个不同功能区,不同乡镇在发展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方面肩负的不同使命,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真正将生态建设与干部实绩考核挂钩,确实履行“生态为政”职责,使增城的生态文明建设走上新的台阶。

第二,建立、健全农村生态恢复与补偿制度。巩固对生态环境进行补偿的排污收费政策。完善生态破坏限期恢复制度及环境污染限期治理制度。对农村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行为做出行政决定,限定破坏者在一定期限内完成对已破坏生态系统的恢复,污染者在一定期限内完成对污染环境的治理。考虑生态资源的保护、恢复、更新,坚持“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使用谁付费”的原则制定资源价值补偿制度,保证农村生态资源环境的永续利用。

第三,建立并完善农村生态资源保护管理制度。建立并实施自然资源开发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对农村重大建设项目的规划与启动执行听证会制度(要有全体村民参加)。建立农村环保重大决策事项落实反馈机制,建立和完善农村自然资源使用许可证制度,并逐渐将许可证制度应用到所有利用农村自然资源的领域。同时,要加强政府人员和社会公众生态道德人格的养成机制建设,制定生态道德教育制度,建立农民生态道德监督评价制度,加强农村社区居民自我管理监督制度,使生态文明理念真正深入民心。

[参考文献]

[1][4][5][6][7]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1.

[2]周国富.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导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N].人民日报,2012—8—6(2).

[3]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N].人民日报,2007—10—15(1).

2013年第3期

以生态文明理念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责任编辑:杨姝琴

关于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调查问卷

关于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调查问卷 亲爱的朋友: 您好!感谢你们在百忙中抽出宝贵时间参与我们的调查。我们是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的学生。为了了解我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我们编写了这份问卷。请您根据您的情况或直觉,如实地按要求选择您的答案,填写相关问卷。您所提供的数据将会为我们的研究提供极大的帮助。谢谢! 1.您的性别是_? A.女性 B.男性 2.您的年龄是_? A.15~25 B.26~35 C.36~45 D.46~55 E.56~75 3.您的文化程度如何? A.没上过学 B.上过小学 C.初中 D.中专或高中 E.大专 F.本科 G.本科以上 4.您所处的村子的经济情况如何? A.全部家庭已经达到小康 B.绝大多数经济状况还可以 C.生活一般 D.绝大多数经济水平低下 5. 您觉得本村的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如何? A.非常好 B.较好 C.一般 D.不好 E.不清楚 6. 您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态度是_? A.这是好事,应该提倡 B.干部一时的想法 C.事不关己,无所谓 D.不好,乌烟瘴气 E.有待考究 F.其他_____ 7. 您知道《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这份 由中央在2006年颁发的“一号文件”吗? A.非常了解 B.比较了解 C.知道一点 D.无意听说过有这件事 E.完全不知道 8.您是否了解生态文明建设.相关政策法规,以及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A.非常了解 B.比较了解 C.知道一些,但不多 D.完全不知道 9.您认为生态文明主要是谁的责任? A.居民 B.企业 C.政府 D.媒体 E.其他_

10.您对当前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存在哪些问题? A.政府支持力度不够 B.缺乏公众参与,公众环境意识有待提高 C.缺乏企业配合与支持 D.缺少专门的机构来筹划和组织 E.缺少地方特色文化衔接 F.局限于试点建设,推广力度不够 G.其他_____ 11.(1)您对您所生活的环境满意吗? A.非常满意 B.一般满意 C.有所不满 E.不满意 F. 其他_ (2)您认为本村的新农村改以哪些方面为重?(多选) A.道路建设 B.绿化环境 C.经济开发 D.文化建设 E.污水处理 F.废气排放 G.其他_ 12.假如政府给您一笔钱建设新农村,你首先_? A.发展生产 B.修路 C.改善生态环境 D.发展文化 E.其他_ 13.您认为本村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生态环境问题及现状有哪些(多选) A. 秸秆焚烧、禽畜养殖、水产养殖等污染 B. 化肥农药的不合理使用 C. 生活垃圾随意堆放 D. 乡镇等一些小企业工厂的污染 E. 居民生活中使用不清洁能源 F.其他_ 14.您所在的村子环境污染是否会制约当地经济发展? A.没有影响 B.影响不大 C.有较大影响 D.未来有影响 15.您平时如何处理生活垃圾? A.随意丢弃 B.有固定的堆放地点,但村里没有组织统一回收 C.有固定的堆放地点,村里统一回收 D.不清楚 16.您觉得大部分村民对本村环境治理的态度如何? A.积极 B.一般 C.消极 D.强烈抵制 E.不清楚 17.您认为建设生态文明对于新农村建设是否重要? A.非常重要 B.一般重要 C.不重要

XX关于生态文明建设调查报告

XX关于生态文明建设调查报告调查目的和意义: 了解家乡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情况,主要是河流水污染和街道的垃圾分类,意义在于在此基础上了解居民对环保意识的深浅,好进一步开展环保教育活动,共同建设我们美丽的家乡。 调查过程: 在寒假的这段时间里,我实地考察过家乡的河道,也去了村委会询问。在与村委会领导的交谈中,我得知前几年,县里加大对乡村的经济建设,村委会也努力的做招商引资工作,村里经济效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由于过于注重经济效益,使得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对环境的保护。流经村里的一条河流受到了一定的污染,工厂向河里排放污水,生活垃圾往河里倒。从前清澈的河水,而现在垃圾四处漂浮,边缘仿佛污秽的水沟一样。很多地方都是如此,由于前几年单方面的追求经济效益,对污染问题没有及时处理。从而导致环境并没有得到很大的改观,相反还使部分环境污染更加严重。 基本情况与分析: 1、平林开扩土地,绿态严重遭到破坏,由于目前人口增多,土地资源缺乏,为了开扩 更多土地空间,从而进行了平山伐林,导致了更多的自

然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大批树木被伐,绿地呈现指数上升减少人口的增多同时也使得生活垃圾也随之增多,国家在很早之前就颁布了保护环境条令,同时也实施了许多措施,禁止人们随地扔垃圾,废品回收利用,城市还设有专门的收垃圾场所,有专门的工作人员清理垃圾,然而在农村,这一切的待遇只是空头支票,没有专门的回收垃圾场所,人们为了方便,都是会随地找个地方就倒,河流、山地、角落成为人们倒垃圾最“关照”的场所,积堆成山的垃圾引来了喜爱垃圾的动物,散发出阵阵臭味,河水在人们的照顾之下,清澈之躯也像穿上了五颜六色的衣服,从此望不到里,街道上散布着的是人们不自觉随手扔的垃圾,没有人扫,这些垃圾就像到处漂流的浪子,没有固定停留的地方,飘到哪儿就是哪儿废品重新利用的不够全面,在这些生活垃圾里,有许多塑料袋,纸袋,旧衣服,旧玩具,这些都是可回收利用的物品,特别是塑料袋,塑料袋属于一级污染品,人们购买东西的商品袋用过一次之后都会随手扔掉,而不是重新利用,随着人们经济的发展,旧衣服、旧玩具已被人们远远抛之而去,有些以捡垃圾为生的就会捡这些回去利用,相比之下他们比我们更懂得环保。 调查结论: 文明是人类文化发展的成果,是人类改造世界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生态文明,是指

乡村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总结

乡村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加快推进“XXXX”建设为目标,以“XX”建设为抓手,围绕“四项行动、两类建设、一个保障”,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较好地完成了全年任务,现将有关工作总结如下: 一、全覆盖,强效果,“五头护水”持续深化 一是全面落实“河长制”。共设乡级河长X人,均为乡班子成员;村级河长X人,为村两委班子成员;设立“河长制”公示牌X块,完善县、乡、村三级举报投诉机制,公示河长联系电话,并发放《河长手册》以明确工作职责,乡级河长巡河每月至少一次,村级河长每周至少一次,乡村两级河长积极巡河并按要求填写《巡查日志》。二是水质保持与提升。通过专项整治行动,全面改善沿线环境,水质全年平均保持在三类。 二、抓治理、防污染,环境治理全面推进 一是深入推进节能减排行动。紧紧围绕县减排办下达的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责任书要求,扎实推进各项工作。水污染治理方面,深入开展生活污水纳管工程,全年完成罗坊、灵潭的污水纳管改造。二是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加强对秸秆禁烧落实情况监督检查,深入田间地头,对重点时段、重点地域、重点部位进行重点巡查、重点监控,确保秸秆禁烧工作取得成效。进一步强化综合利用,着力在推进秸秆肥料化、饲料化、能源化、原料化、基料化等“五化”综合利用上实现新突破。 三、强责任、抓落实,环保制度全面落实。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配强工作力量。按照环保监管对象的差异性,将全乡除,划分为乡、农村、和企业三类区域,其中乡级网格X个、村级网格X个、企业网格X个。制定出台《环境监管网格化管理实施办法》,基本解决了基层环保工作“最后一公里”的问题。环保所对环境安全监管企业和各类风险源开展现场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和隐患,严格落实措施,限期改正到位。二是严格落实建设项目环境管理要求。建设项目环评先行,确保项目批建统一,并根据上级要求,对园区企业规划环评的编制和审核提供帮助。三是创新生态文明建设机制。积极鼓励工业企业购买绿色保险,对企业环境污染委托第三方机构治理等。同时,依托环保办工作力量,妥善处置环保信访问题,积极应对环保部集中督查期间相关信访案件的调处。 四、2020年,我们将继续以“美丽建设”为主题,全面开展环境治理、环境建设、环境管理等工作,统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工作: 1.美丽大坑建设。以项目为依托,做好“点上美”的文章。始终以“风格乡土化、材料本地化、设施实用化、生态自然化、内容特色化、成果惠民化”为原则,围绕美丽乡村“六化一配套”要求,坚持“一村一品、一村一艺、一村一特色”,打造美丽乡村精品点和示范点。 2.生态环保建设。扎实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绿化改造提升工作。积极倡导绿色、环保、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理念,深入开展绿色示范村、生态村创建工作。抓好主要道路沿线环境整治,深入开展“四清四绿”行动,继续实行“路长制”,大力推进城乡主要道路攻坚行

美丽乡村项目介绍

美丽乡村建设(The beautiful countryside) 概念: 是指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五中全会(2005年10月)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时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等具体要求。 在2013年,主席在美丽乡村建设中作出指示,实现城乡一体化,建设美丽乡村,是要给乡亲们造福,不要把钱花在不必要的事情上,比如说“涂脂抹粉”,房子外面刷层白灰,一白遮百丑。不能大拆大建,特别是古村落要保护好。即使将来城镇化达到70%以上,还有四五亿人在农村。农村绝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城镇化要发展,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也要发展,同步发展才能相得益彰,要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建设意义: (一)创建“美丽乡村”是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确定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任务.农业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容,开展“美丽乡村”创建活动,重点推进生态农业建设、推广节能减排技术、节约和保护农业资源、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是在农村地区建设美丽中国的具体行动. (二)创建“美丽乡村”是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推进农业农村经济科学发展的需要.近年来农业的快速发展,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是建立在对土地、水等资源超强开发利用和要素投入过度消耗基础上的,农业乃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越来越面临着资源约束趋紧、生态退化严重、环境污染加剧等严峻挑战.开展“美丽乡村”创建,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加强农业资源环境保护,有效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发展道路,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农业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创建“美丽乡村”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的需要.我国新农村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总体而言广大农村地区基础设施依然薄弱,人居环境脏乱差现象仍然突出.推进生态人居、生态环境、生态经济和生态文化建设,创建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是新农村建设理念、容和水平的全面提升,是贯彻落实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的实际步骤。 新农村建设与建筑节能 民用建筑和单位面积的商品能耗量都高于城市建筑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心得体会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心得体会 美丽中国的关键是“美”,是让人民看到自然之美、社会之美、人心之美。建设美丽中国,我们既要“金山、银山、幸福山”,又要“山美、水美、人更美”。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这些重要论述为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规划了蓝图,也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根本遵循。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大计, 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谈到环境保护问题时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 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生动形象表达了我们党和政府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要按照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建设美丽中国,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

代。 提高公民生态意识,树立生态红线观念。生态意识是生态理论体 系的重要内容,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如果缺乏生态意识的支撑,人们的生态文明观念淡薄,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就不能从根本上得到遏止。可以说,公民生态意识的缺乏是现代生态悲剧的一个深层次的根源。因此,生态文明建设要求我们必须大力培育公民的生态意识。一方面要通过公益广告或者组织志愿者进行宣传科学生态知识,另一方面要营造科普氛围。鼓励公民要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在日常生活中要有环保意识,提高个人修养。 正确处理经济与环保关系,推进绿色发展。经济产业良好发展是 国家兴旺发达的原动力。在当前背景下,要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加强节能减排。一方面要依靠科技进步,提高资源利用率。另一方面要发展循环经济,做好垃圾处理和再利用。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循环经济的本质是生态经济,把“资源—产品—废物排放”的单向模式转化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闭环式模式。这种模式既可以减少废物的排放,又实现了循环利用,将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融会贯通。 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加大生态监督力度。环境保护监管工作 涉及到多个部门众多领域,需要相关部门之间通力合作,形成综合执法合力,才能确保该项工作顺利进行。加大监管力度,对于不遵守法律、破坏生态文明的行为,要增加处罚力度。同时还应鼓励公众及社会媒体对环保工作进行监督。要借助新闻网络平台,创新监管形式,

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十七届五中全会培训班讲稿 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西峡县委党校党校王亚冰 这一讲我们讲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中最年轻的建设。说她年轻是因为生态文明建设在十七大上才首次写入党代会的报告,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把“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作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之一提到全党面前,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对建设生态文明再次做了强调。这为解决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国人与自然的突出矛盾指明了方向,为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根本保证。这一讲我准备将四个问题: 一、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与特征 二、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的四个依据 三、近年来我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采取的主要措施 四、“十二五”时期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举措 首先讲第一个问题 一、生态文明的内涵与特征 (一)生态文明的内涵 “生态文明”由“生态”与“文明”两个词合成。什么是“生态”?“生态”一词源于古希腊,原意是指房屋、家庭,19世纪中叶以来具有了现代意义,主要是指自然界诸系统之间的交错复杂关系。 什么是“文明”?我国古代人对文明做了各种解释,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解释是,唐代孔颖达注疏《尚书》时将“文明”解释为:“经天纬地曰文,照临四方曰明”。现代对文明的解释一般是:“文明”

是一个与野蛮相对应的范畴,是人类文化发展的成果,是指人类在能动地探索和改造世界(包括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社会实践中所付出的努力及其获得的全部积极成果,是人类改造世界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表征着人类社会的整体进步和开化状态。 人类文明演进历程主要有以下几个阶段: 1、原始文明:约在石器时代,人们必须依赖集体的力量才能生存,物质生产活动主要靠简单的采集渔猎,为时上百万年。在这个文明阶段,人类对资源的采伐是有限的,除了捕猎一些动物外,几乎谈不上对生态有什么影响,并且所得到的资源还不够维持生命的延续,因此,人类的寿命是很短的。同时,人类无法理解自然现象,导致把自然现象视为神的造化,出现灵论、巫术、图腾崇拜等,人与自然是和谐的,是一种原始的绿色文明。 2、农业文明(黄色文明):铁器的出现使人改变自然的能力产生了质的飞跃,为时一万年。这个时期,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有所加强,从简单的捕猎升级到种植和养殖,基本能解决一些温饱问题,并且人类的寿命也随之增长,私有制也开始出现。由于大量的烧山、砍伐森林,用于耕作,城建(森林与含水),致使资源逐渐在减少,但是这时候人类数量不多,虽说与自然的关系是轻、中度的掠夺与被掠夺关系,但是影响还不是很大。 3、工业文明(黑色文明):自从18世纪英国工业革命开启了人类现代化生活,一切为了人,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为人服务。人与自然和谐关系遭到严重破坏,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为时三百年。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化石能源的超速消耗,导致能源问题和环境问题;(2)化肥、农药的大量施用,导致食品安全和环境问题;(3)生物技术的不当应用,导致科学伦理、生物入侵等问题;(4)人口爆炸,导致更多复杂的社会与环境问题;(5)军事科学的发展,导致人类生存安全问题。

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进展情况汇报

XX校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进展情况汇报 一、指导思想 以临委发[2014]54号、临委发[2014]55号文件和六月三十日动员大会精神为指导,镇教育中心校进行了认真排查,科学安排,草拟了本单位生态文明建设的工作方案。从秋季开学起,将狠抓落实,有效推进,弘扬生态理念,倡导绿色文明,全面提高全体师生的生态文明意识。 二、工作目标 全面动员,在全校师生中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开展多种创新活动,结合德育工作,环境教育工作,团队工作等,在师生中全面开展生态文明知识普及教育,为临泽镇生态文明建设尽自己应尽的责任。 三、工作步骤 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和单位的工作实际,拟定具体工作步骤。 1、成立创建生态文明工作领导小组 为使学校创建工作有保障,工作落实到实处,中心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各学校幼儿园校园长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定期召开领导小组和全体教职工会议,宣传、学习上级文件精神,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使创建工作有保障,按要求扎实开展。 2、拟定计划,宣传发动 利用秋季开学会,正式启动生态文明建设宣传工作,各学校幼儿园设置宣传栏,对生态文明创建进行广泛的宣传。

四、工作内容 (一)制度完善、资料完整 1、资料收集归档。 有关生态文明创建的文件,会议记录,活动图片、教案、等可收集的各种资料,分类整理,单独建档。 2、相关制度。 制定、完善生态环境保护、绿化养护、卫生保洁、等相关制度,并上墙公示。设立卫生监督制度,卫生监督员 (二)教育活动 1、学科教育。 有机渗透“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容。 2、生态教育。 (1)每学期的班(团)队活动至少安排2次生态文明教育专(主)题活动 (2)开辟生态文明、环境保护宣传专栏,每月更新一次,对宣传内容照像存档 (3)语文、科学等相关学科对生态文明教育、环境保护等问题要开展专题研究,形成课题 (三)环境整治 1、校园生态。 各校园在清洁、优美的校园环境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环境: (1)可绿化面积绿化率90%以上。

以生态文明理念推进美丽乡村建设_黄克亮

探求2013年第3期(新151期·总214期) *本文系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2011年度一般项目《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改善农村民生的基本历程及经验启示》(编号:GD11CDS01)的阶段性成果。收稿日期:2013—3—18 作者简介:黄克亮(1965—),男,广州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 向为农村社会学与农村政治学;罗丽云(1969—),女,广州市轻工职业学校经济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产业经济学。 ·新型城市化研究· 以生态文明理念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黄克亮1 罗丽云2 (1、广州行政学院 马克思主义研究室,广东广州510070; 2、广州市轻工职业学校,广东广州510650) 发展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高度,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1]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与建设美丽中国作为全新的理念郑重地提出来,这是十八大报告的一个突出亮点,标志着中国共 产党对执政规律的把握更科学,对执政理念的认识更加深化,对执政能力的建设更加重视,承载着新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对未来发展的美好愿景。笔者认为,要使中国美丽起来,首先要让我国广袤的农村美丽起来。要以生态文明理念引领美丽乡村建设,把建设美丽乡村作为建设美丽中国的起点。 [摘要]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组成部分,主要涵盖先进的 生态伦理观念、发达的生态经济、完善的生态制度、良好的生态环境等。生态文明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内容和手段,也是衡量美丽乡村建设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促进美丽中国建设,必须以生态文明理念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力求找到建设广州美丽乡村的最佳路径。[关键词] 生态文明,执政理念;美丽乡村;广州 [中图分类号]F320.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744(2013)03—0005—08

2020生态文明建设继续教育答题答案

1.截止2019年,与环境和资源有关的国际环境条约有近()项。(1.0分) A.100 B.200 C.300 D.500 2.2016年12月,为加快绿色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规范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工作,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1.0分) A.《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 B.《生态文明建设考核目标体系》 C.《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部际协作机制方案》 D.《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部际协作机制组成单位成员名单》 3.党的()报告提出,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1.0分) A.十九大 B.十八大 C.十七大 D.十六大

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施行的时间是()。(1.0分) A.2015年1月1日 B.2016年1月1日 C.2017年1月1日 D.2018年1月1日 5.贫困地区可以分布在不同的地形,但通常有一个共同点——它们都是()。(1.0分) A.海拔较高的地区 B.人迹罕至的地区 C.自然环境脆弱的地区 D.物种丰富的地区 6.2019年2月,国家发改委等七部门联合印发的《绿色产业指导目录(2019年版)》将绿色产业划分为()大类别。(1.0分) A.5 B.6 C.7 D.8

7.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五次评估报告表明,未来人类还有约()二氧化碳的排放空间。(1.0分) A.5000亿吨 B.6000亿吨 C.7000亿吨 D.8000亿吨 8.()是公民的环境权益受到侵害以后向有关部门请求保护的权利,既包括向国家环境行政机关主张权利,又包括向司法机关要求权利保护。(1.0分) A.环境资源使用权 B.环境状况知情权 C.环境参与权 D.环境侵害请求权 9.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是()。(1.0分) A.永续发展 B.生态公正 C.共生和谐 D.持续文明

生态文明建设之路的现状与挑战

中国生态问题的现状 1.生态环境日益严峻 第一,全国主要污染排放物总量有的在逐年降低,有的在逐年增加,总量水平仍远远高于生态环境的承载力,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生活垃圾清运量逐年增加;大气污染排放总量有逐年降低的趋势,但是污染仍很严重。第二,从环境质量来看,一些大城市环境质量总体上有所好转,但是许多城市与地区环境污染仍十分严重。尤其是大城市机动车尾气排放、交通堵塞成为城市建设的重大问题。第三,从水环境来看,全国地表水污染比较严重,七大江河水系中劣质水质占41%,其中珠江、长江水质良好,松花江、淮河为轻度污染,黄河、辽河为中度污染,海河为重度污染。(来自2010年《第一次全国污染普查公报》) 2.资源消耗过大,生态环境污染严重 我国仍是以追求GDP 为核心的“高投入、 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传统工业模式。单位资源的产出水平仅相当于美国的1/10、日本的1/20、德国的1/6;单位产值能耗比世界平均水平高 2.4 倍,是德国的 4.97 倍、日本的 4.43 倍、美国的 2.1 倍、印度的 1.65 倍……我国综合能效率仅为33%。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我国是世界上单位能耗最高的国家之一,资源的利用效率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这必然会导致废弃物的高排放和生态环境的高污染。 3.自然灾害日益频繁,生态环境承载力低 三分之二以上的国土面积受到洪涝灾害威胁;东部、南部沿海地区以及部分内陆省份经常遭受热带气旋侵袭;东北、西北、华北等地区旱灾频发,西南、华南等地的严重干旱时有发生。 4.生态安全面临严峻挑战 随着经济发展速度加快,部分河流、湖泊污染不断加重,水资源利用受到严重影响;虽然我国食品安全状况有了显著的改善,但是我国在确保食品安全仍然面临严峻的挑战。

学习《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心得_共2页

学习《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心得 一、基本概念解析 生态一词,现在通常是指生物的生活状态。指生物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的状态,也指生物的生理特性和生活习性。生态(Eco-)一词源于古希腊字,意思是指家(house)或者我们的环境。简单的说,生态就是指一切生物的生存状态, 以及它们之间和它与环境之间环环相扣的关系。生态的产生最早也是从研究生物个体而开始的,"生态"一词涉及的范畴也越来越广,人们常常用"生态"来定义许多美好的事物,如健康的、美的、和谐的等事物均可冠以"生态"修饰。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即工业文明之后的文明形态;生态 文明是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生态文明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社会形态。 从人与自然和谐的角度,吸收十八大成果的定义是:生态文明是人类为保护和 建设美好生态环境而取得的物质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的总和,是贯穿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过程和各方面的系统工程,反映了一个社会的文明进步状态。 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基,生态环境变化直接影响文明兴衰演替。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古代印度、古代中国四大文明古国均发源于森林茂密、水量丰沛、田野肥沃的地区。奔腾不息的长江、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哺育了灿烂的中华文明。而生态环境衰退特别是严重的土地荒漠化则导致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衰落。我国古代一些地区也有过惨痛教训。古代一度辉煌的楼兰文明已被埋藏在万顷流沙之下,那里当年曾经是一块水草丰美之地。河西走廊、黄土高原都曾经水丰草茂,由于毁林开荒、乱砍滥伐,致使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加剧了经济衰落。唐代中叶以来,我国经济中心逐步向东、向南转移,很大程度上同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变迁有关。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靠自然界生活”,人类在同自然的互动中生产、生活、发展,人类善待自然,自然也会馈赠人类,但“如果说人靠科学和创造性天才征服了自然力,那么自然力也对人进行报复”。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我国强调要高度重视和正确处理生态文明建设问题,就是因为我国环境容量有限,生态系统脆弱,污染重、损失大、风险高的生态环境状况还没有根本扭转,并且独特的地理环境加剧了地区间的不平衡。“

以生态文明理念推进美丽乡村建设_黄克亮(精)

探求2013年第3期(新151期·总214期 *本文系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2011年度一般项目《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改善农村民生的基本历程及经验启示》(编号:GD11CDS01的阶段性成果。收稿日期:2013—3—18 作者简介:黄克亮(1965—,男,广州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 向为农村社会学与农村政治学;罗丽云(1969—,女,广州市轻工职业学校经济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产业经济学。 ·新型城市化研究· 以生态文明理念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黄克亮1 罗丽云2 (1、广州行政学院 马克思主义研究室,广东广州510070; 2、广州市轻工职业学校,广东广州510650 发展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高度,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1]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与建设美丽中国作为全新的理念郑重地提出来,这是十八大报告的一个突出亮点,标志着中国共 产党对执政规律的把握更科学,对执政理念的认识更加深化,对执政能力的建设更加重视,承载着新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对未来发展的美好愿景。笔者认为,要使中国

美丽起来,首先要让我国广袤的农村美丽起来。要以生态文明理念引领美丽乡村建设,把建设美丽乡村作为建设美丽中国的起点。 [摘要]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组成部分,主要涵盖先进的 生态伦理观念、发达的生态经济、完善的生态制度、良好的生态环境等。生态文明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内容和手段,也是衡量美丽乡村建设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促进美丽中国建设,必须以生态文明理念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力求找到建设广州美丽乡村的最佳路径。[关键词] 生态文明,执政理念;美丽乡村;广州 [中图分类号]F320.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744(201303—0005—08 2013年第3期 一、生态文明已成为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执政理念 “生态”一词最早源于古希腊语,意为房屋或环境,19世纪中叶以来被更多地赋予了现代科学意义,意指自然界诸主体、诸系统之间错综复杂的相互关系。生态文明是人类在不断改造自然、造福自身的过程中,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所作出的不懈努力和所取得的全部文明成果。在当代,生态文明作为生态和文明的结合体,作为人类文明的一种新形式,不仅有利于优化经济建设,进一步平衡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而且有利于缓解当前社会矛盾,改善我们的生活环境。在哲学层面上,生态文明不同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生态关系的具体表现,是天人关系的文明,涉及体制文明、认知文明、物态文明和心态文明。由此可见,生态文明是一种超越民族、阶级、国家的人类社会全方位、系统、科学的文明,同时也是一种发展的文明。生态文明建设可以分为若干个子系统,如生态意识、生态伦理、生态道德、生态产业、生态制度、生态文化、生态经济、生态政治建设等。[2]简言之,作为人类文明的一种高级形态,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组成部分,生态文明建设主要涵盖先进的生态伦理观念、发达的生态经济、完善的生态

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汇报

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汇报 篇一:×××镇生态文明镇建设工作汇报 立足×××建设生态镇 ——×××镇生态文明镇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20XX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直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我镇以“保护青山绿水、构建生态××”统揽工作全局,按照“面向城市、经营农村、服务市民、富裕农民”的工作思路。以生态文明的理念指导全镇的各项工作,以建设生态文明村镇为目标,扎实推进生态环境、生态经济和生态文化建设,为构建和谐红枫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现将我镇生态文明建设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镇位于××市西南面,距××市中心23公里。全镇总面积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5597亩。辖22个行政村,6个居委会,54265人,其中农业人口32845人,占全镇总人口数的61%。镇境内有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贵黄公路、清·镇高速公路穿境而过,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属城郊型生态经济重镇。20XX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亿元。财政总收入完成699万元,地方财政收入完成508万元,农民人均年纯收入新增774元。 二、目标执行情况

(一)生态环境建设情况 近年来,我镇坚持以规划为龙头,以保护水体为前提,以水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管理、节约为核心,抓好×××水源环境的保护。通过实施“一基四化”的建设,努力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农村生产生活面貌有了大的改观,为×××水环境的保护打下了坚实基础。目前,我镇落实生态环境建设项目有:道路“村村通”工程,全 镇22个村均硬化道路连接公路干道,完成串户路104个村民组,硬化率达85%;生态能源建设工程,大力实施“四改一气”,清洁能源占能源使用户的45%;居有所安工程,农户居住危房改造率达92%;村庄绿化美化工程,我镇加强滥砍滥伐和预防森林火灾的监管力度,认真实施退耕还林工程,通过努力,我镇村镇宜林荒山绿化率达94%以上。另外,对农村建房进行合理规划,加强管理,引导农户抓好房前屋后的绿化美化工作;整脏治乱改差工程,我镇作为城市精细化管理向乡镇延伸的试点单位,认真抓好方案制作,落实好“精细化管理人本化服务”理念。主要以“整脏治乱改差”为突破口,以“三清八治三创建”为载体,着力抓好镇村两级的环境卫生建设,制定保洁制度,落实清洁队伍,每季度开展一次卫生检查评比活动,确保无“五乱”(无柴草乱垛、粪土乱堆、垃圾乱倒、污水乱泼、房屋乱建)现象发生,分别在××、××、××、××等村修建垃圾池,在实施“四

形势与政策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 系别: 班级: 姓名: 学号: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应有之义。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高度,意义重大而深远。 生态文明建设是我们党创造性地回答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关系问 题所取得的最新理论成果,为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经济发展与节约环保,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正确面对并贯穿始终的一大难题,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所在。没有节约环保的支撑和保障,发展就难以持续,甚至一时取得的繁荣也会丧失。 生态文明建设这一战略思想和战略任务,是我们党随着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和认识的不断深化,集中全党意志和智慧,深刻把握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规律,自然资源永续利用规律和生态环保规律,立足经济快速发展中资源环境代价过大的严峻现实,着眼破解人与自然日益突出的尖锐矛盾,积极应对当前和长远发展不可持续的复杂局面,在继承中创新、创新中发展,加以提炼和概括的重大理论成果。 生态文明建设是我们党积极主动顺应广大人民群众新期待,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战略部署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必须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 生态文明建设是充分吸纳中华传统文化智慧并反思工业文明与现有发展模式不足,积极推进人类文明进程的重大贡献。 第一部分生态文明建设所面临的问题 一、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保障,它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规范和监督、约束力量。没有制度建设的制定、执行和完善,就没有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的发展和完成。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能够深化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再认识,有助于保证生态文明建设的整体发展方向,它使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任务、措施等方面更加合理和完善。 二、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必不可少的制度支持,它的实施将带来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因此,在制定实施的过程中必然会遭遇各种矛盾和挑战。这些矛盾与挑战既可能来自于传统观念的束缚,也可能来自既得利益的阻碍,还可能来自于技术条件的落后等方面的原因。概括起来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1.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紧迫性与观念滞后的矛盾;2.人们追求幸福生活的期待与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滞后的矛盾;3.现有发展格局与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矛盾。 三、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要动员和整合全社会的力量加以推进;要把生态文明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任务融入各级政府的决策、评价、考核之中;要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世纪工程、基础文明建设来实施;要实施教育优先、规划优先、补偿优先三大战略;着力实

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是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要求,也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生态文明建设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前提条件,缺少生态文明的价值理念和价值追求,其他各项建设必然会受到影响。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科学规划、制度先行,这样才能保证生态文明建设的针对性、实效性和计划性。 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保证 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保障,它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规范和监督、约束力量。没有制度建设的制定、执行和完善,就没有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的发展和完成。 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能够深化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再认识,有助于保证生态文明建设的整体发展方向。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为了保证生态文明建设的方向,要全面审视生态文明建设的方方面面,要反思建设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要详细研究建设的道路、目标及手段、方法的选择。这是一个再反思、再认识和再提高的过程,它使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任务、措施等方面更加合理和完善。 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能够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行动的标准,保证生态文明建设有据可依。制度是各种法规、章程、规约等的总称,是人们行动的准则和依据。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就是要制定出符合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等。根据十八大报告,这些制度包括: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耕地保护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制度、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生态补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等。生态文明制度的好坏,决定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成败,好的生态文明制度将能使建设事半功倍,而坏的制度则能使建设半途而废。各种制度的完善以及各制度间的相互配合、整合是使生态文明建设得以正常运转和发挥预期作用的根本依据。 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能够发挥约束和监督作用,促使生态文明建设更好更快地发展。生态文明建设需要通过制度的有效监督和检查才能确保其更好更快地发展。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一切活动需要对制度负责,需要做到规范优先,需要确保制度的执行力,从而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通过多种手段和形式对生态文明建设进行检查,了解制度落实的情况,

从农村生态环境看生态文明建设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现状分析调查报告

从农村生态环境看生态文明建设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现状分析调查报告 第一章绪论摘要:在党的十七大,第一次把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写入当的政治报告,这是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新发展。当前,我国农村的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工作离生态文明的要求还有很大距离,还远远不能满足广大农村群众对环境质量日益提高的要求,不能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数据分析和理论研究等方法,通过对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分析,揭示目前农村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紧迫性。并提出可以有效加强农村污染防治、建设农村生态文明的对策措施,实现广大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关键词:农村生态环境生态文明第一章绪论

一、调查原因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的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使“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首次写入党的政治报告,这是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新发展。尽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全面系统地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明确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目标,但当前,我国农村的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工作离生态文明的要求还有很大的距离,远远不能满足广大农村群众对环境质量日益提高的要求,不能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农村地区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状况并未得到根本性的遏制和扭转,这些问题危害群众健康,制约经济发展,影响社会稳定,严峻的农村环境形势,已经成为了我国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因此,针对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现状,特此进行调查研究。本次调查主要通过问卷调查,通过互联网广泛调查各界人士,不再局限于学生范围,结果更具普遍性,更加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真实想法。 二、概念介绍在广义的角度来看,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的新型文明形态。它以人为自然协调发展作为行为准则,建立健康有序的生态机制,

生态文明建设调查报告

关于生态文明建设情况调查报告 姓名:严莉班级:服艺111 学号:1115043017 生态文明是人类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又一种全新的文明,它强调我们人类在追求自身健康而富有生产成果的权力的同时,也应当与自然保持和谐的关系;它强调我们人类在追求当代发展与消费的同时,要努力做到使后代人与自己的机会平等。 生态文明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和三大文明建设的一个支撑点。生态文明是人类在处理自然关系时所达到的文明程度,它是相对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而言的。生态文明建设的目的就是要使人口与环境、社会生产与发展相适应,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世代永续发展。大量事实表明,人与自然的关系不和谐,就会影响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生态文明,同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一起,关系到人民的利益,关系到人类繁衍生息的根本问题,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全局,关系到党的事业兴旺发达和国家的长久治安。 1、调查对象:生活中所接触的人群。 2、调查方法:观察法、无记名随机抽样调查法。 (一)人民生态文明意识与行为方面的问题 1.生态文明知识欠缺 人民不了解生态对于人类生存的重要性。针对人民是否了解生态对于人类生存的重要性我们展开了调查。我们发现社会上大多数人生态文明知识欠缺,对保护生态环境问题不重视。 2、人们某些行为破坏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后果 主要表现在:一是人们乱扔垃圾、乱砍滥伐、随意焚烧垃圾、工厂乱排污水和有毒气体。二是浪费各种生活资源,如:经常使用一次性碗筷、浪费水、浪费电,没有深层次的节约概念和行为。 (二)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问题

20xx年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正式版

For the things that have been done in a certain period, the general inspection of the system is also a specific general analysis to find out the shortcomings and deficiencies 20xx年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正式版

20xx年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正 式版 下载提示:此报告资料适用于某一时期已经做过的事情,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同时也是一次具体的总分析、总研究,找出成绩、缺点和不足,并找出可提升点和教训记录成文,为以后遇到同类事项提供借鉴的经验。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党的十八大的重要战略部署和省委“五个湖北”建设的具体要求,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它不仅关系到资源的永续利用和可持续发展,而且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福祉。鄂州作为全省城乡一体化先行区、综改示范区,如何落实市委六届七次全会要求,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充分发挥良好的区位、资源优势,以生态文明建设为载体,倒逼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努力走出一条独具鄂州特色的科学发展之路,是当前亟需研究的课题。市政协高度关注

我市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成立专题调研组进行调研。几个月来,调研组深入三区实地调研,召开市直相关部门负责人会议座谈研讨,到省直相关部门征询专家意见,并赴广东惠州市、福建三明市等先进地区学习考察,形成调研报告。6月26日,召开市政协七届十次常委会议,专题议政协商,市政府汪继明副市长及有关部门负责人列席会议,听取意见。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初步成效 近几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市各级各部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注重转方式、调结构、重保护、强监管,为生态文明建设打下了良好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