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电阻接地
浅谈110千伏变电站小电阻接地点的选择

浅谈110千伏变电站小电阻接地点的选择摘要:小电阻接地系统日渐增多,在现场中对于110千伏变电站小电阻接地接地点的选择大部分有两种,一种在低压母线上接地,一种在变压器低压侧中性点接地,作者从继电保护的角度分析,两种接地点在不同点发生接地保护动作的行为。
推荐使用在变压器低压侧中性点接地。
关键词:小电阻接地, 接地点, 跳闸, 继电保护0引言近年来由于10千伏线路电缆使用较多,电容电流不断增大10千伏系统由不接地系统至经消弧线圈接地再至经小电阻接地,小电阻接地的接地点的选择对系统运行很重要,国内110千伏变电站主接线一般为内桥或单母分段,主变为Y/?-11接线,小电阻经接地变后接在系统上。
本论文示意图将小电阻经接地变接入系统简化为经小电阻接入,现分析如下。
1线路侧发生接地故障1.1小电阻接地点在低压母线上如图1所示当10千伏线路发生故障,即在d1点发生接地故障,首先线路保护中的零序保护动作跳开10千伏线路开关,切除故障。
如若因其它原因未能跳开10千伏线路开关,故障未能切除,则跳开接在10千伏母线上的小电阻接地的开关,不会切除其它接10千伏母线上的负荷,不会扩大事故范围。
1.2小电阻接地点在主变低压侧中性点如图2所示当10千伏线路发生故障,即在d1点发生接地故障,首先本线路保护中的零序保护动作跳开10千伏故障线路开关,切除故障。
如若因其它原因未能跳开10千伏线路开关,故障未能切除,则主变低压侧零序保护动作跳开主变低压侧的总开关及10千伏母联开关,会失去10千伏一条母线上的负荷,扩大了事故范围。
2母线及主变低压侧发生接地故障2.1小电阻接地点在母线上如图3所示当10千伏母线及主变低压侧发生故障,即在d2、d3点发生单相接地故障,首先接地开关保护的零序保护动作跳开接在10千伏母线上的小电阻接地的开关,不会切除其它接在10千伏母线上的负荷。
主变低压侧保护不能感受到故障,主变低压侧保护不能动作,所以故障不能切除,10千伏系统由小电阻接地系统变成不接地系统,非故障相电压升高至线电压,容性电流又大,可能使10千伏系统中较薄弱的地方击穿,扩大事故范围。
10kV小电阻接地系统配电网的接地故障分析

10kV小电阻接地系统配电网的接地故障分析摘要:以电缆为主体的10kV城市电网,由于电缆线路的对地电容较大,随着线路长度的增加,单相接地电容电流也会增大。
现行经消弧线圈接地的配电网中,为补偿越来越大的接地电容电流,消弧线圈增容改造成本逐渐增大,加上消弧线圈小电流选线困难、过电压水平高等缺点,为保障人身和设备安全,供电局城市配电网开始逐步推广使用小电阻接地系统,其相比于消弧线圈接地系统更加适用。
关键词:小电阻;接地系统;运行方式1中性点接地方式对比分析1.1经消弧线圈接地变电站主变压器10kV侧多为三角形接线方式,当10kV配电网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由于不构成回路,流过故障点的是线路对地电容形成的容性电流,每相对中性点电压及相间的线电压保持不变,整个系统带故障维持运行2h。
系统中性点消弧线圈通过产生电感电流补偿对地的电容电流的方式,使流经故障点的电流保持在10A以下,起到消除接地点电弧的作用,有效提高瞬时接地故障时的供电可靠性。
1.2经小电阻接地系统中性点经小电阻接地,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中性点接地电阻与对地电容会构成并联回路,流经故障线路零序电流很大,通过线路自身零序保护就能快速动作切除故障,不存在选线问题。
由于能快速隔离故障,故障线路相电压升高的时间很短,减少了人身触电风险,绝缘要求也有所下降。
小电阻接地方式中,10kV出线的零序电流互感器只需接入自身线路保护,依靠线路保护自身配置的零序过流或限时速断保护就对线路接地故障有较好的灵敏度,不用配置额外的选线控制器及连接回路。
同时电阻为耗能元件,也是电容电荷释放元件和谐振的阻压元件,可有效消除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谐振过电压和间歇性接地电弧过电压。
但需要注意的是,中性点采用小电阻接地方式时,故障点的接地电流十分大,故障点附近的跨步电压高达几千伏,如果保护装置没有快速切除故障,容易击穿接地点附近设备的绝缘,引起相间故障或人身事故。
同时,对于瞬时性或永久性的单相接地故障,线路保护均会动作跳闸,跳闸次数会增多,从而影响用户的正常供电。
小电阻接地方式优点及适用范围

小电阻接地方式优点及适用范围
小电阻接地方式主要适用于电缆线路为主的系统。
小电阻接地方式可以有效限制过电压水平,系统单相接地时,健全相电压升高持续时间短,可降低单相接地各种过电压(如工频、弧光接地、PT谐振、断线谐振过电压),有利于设备安全。
由于对设备绝缘等级要求较低,其耐压水平可以按相电压来选择,也降低了工程造价。
发生单相接地时,由于流过故障线路的电流较大,零序过流保护有较好的灵敏度,可以比较容易检出接地线路,减小接地故障时间,防止事故扩大。
使一些瞬间故障不致发展扩大成为绝缘损坏事故,特别是能降低同沟敷设紧凑布置的电缆发生故障时对邻近电缆的影响。
发生人身高压触电时,能快速切断电源,有利于保护触电者的人身安全。
但是,当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无论是永久性的还是瞬时性的,小电阻接地方式零序保护均作用于跳闸,使线路的跳闸次数大大增加,尤其是以架空线为主的配电网,采用小电阻接地方式跳闸次数会大幅增加,在配网环网率不高、特别是单路线路供电的情况下,易造成供电中断,严重影响了用户的正常供电,使其供电的可靠性下降。
另外,由于接地点的电流较大,当零序保护动作不及时或拒动时,将使接地点及附近的绝缘受到更大的危害,导致相间故障发生。
在发生高阻接地的情况下,有可能达不到零序保护的整定值,保护并不动作,此时有可能造成接地故障发展为相间短路的风险。
当一次设备故障无法及时动作切除故障时将引起接地变后备保护动作从而扩大设备跳闸范围。
小电阻小电流接地糸统

小电阻小电流接地糸统的区别1、应用不同场合:电力接地系统按接地处理方式可分为大电流接地系统和小电流接地系统,大电流接地系统包括直接接地、电抗接地、和低阻接地,小电流接地系统包括不接地、经高阻接地、经消弧线圈接地、和经配电变压器接地。
在以架空线为主体的配电网中,外力或雷电造成的瞬时单相接地故障占很大比例,因此,在这类配电网中采用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的优越性是明显的;在城市中心区,配电网以电缆线路为主,为解决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出现的诸多问题,配电系统中性点采用小电阻接地方式。
一般对于郊区变电站10kV侧带出线的变电站采用的是消弧线圈接地方式,对于核心城区变电站采用的是小电阻的接地方式,小电阻接地方式在某些方面弥补了消弧线圈运行方式带来的不足。
我国3~66kV中低压配电网大多数采用中性点非有效接地运行方式,接地系统的单相接地故障是常见的故障形式,占全网故障的80%以上。
2、运行的各自优缺点随着我国城市电网的发展,城市居民的增多,10kV出线中电缆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运行方式的缺点日渐暴露,主要原因为:(1)消弧线圈各分接头的标称电流和实际电流误差较大,有些甚至可达15%,运行中就发生过由于实际电流值与铭牌数据差别而导致谐振的现象。
(2)计算电容电流和实际电容电流误差较大,对于电缆和架空线混合的出线,单位长度的电容电流也不尽相同,消弧线圈补偿的正确性难以保证。
(3)出线电缆的单相接地故障多为永久性故障。
由于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的系统为小电流接地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永久性故障后,在接地故障点的检出过程中,这对城市中人口密集的现状而言,事故的后果会非常严重。
(4)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仅能降低弧光接地过电压发生的概率,并不能降低弧光接地过电压的幅值,将使系统设备长时间承受过电压作用,对设备绝缘造成威胁。
然而在中性点接入消弧线圈接地后,发生单相接地时,非故障线路电容电流的大小和方向与中性点不接地系统是一样的。
中性点经小电阻接地方式专题

中性点经小电阻接地方式专题中电阻和小电阻之间没有通一的界限,一般认为单相接地故障时通过中性点电阻的电流10A~100A时为小电阻接地方式。
中性点经中阻和小电阻接地方式适用于以电缆线路为主、不容易发生瞬时性单相接地故障的、系统电容电流比较大的城市配网、发电厂厂用电系统及大型工矿企业。
1、以电缆线路为主的配电网的特点:(1) 单位长度的电缆线路的电容电流比架空线路电容电流大10几倍,以电缆为主的城市电网对地电容电流很大。
(2) 电缆线路受外界环境条件(雷电、外力、树木、大风等)影响小,瞬时接地故障很少,接地故障一般都是永久性故障。
(3) 电缆线路发生接地故障时,接地电弧为封闭性电弧,电弧不易自行熄灭,如不及时跳闸,很容易造成相间短路,扩大事故。
(4) 电缆为弱绝缘设备。
例如,10kV交联聚乙稀电缆的一分钟工频耐压为28KV ,而一般10kV 配电设备的绝缘水平为35kV 。
在消弧线圈接地系统中,由于查找故障点时间较长,电缆长时间承受工频或暂态过电压作用,易发展成相间故障,造成一线或多线跳闸。
上海79—84的统计结果表明,有30%单相接地故障在查找故障点过程中,引起跳闸或闪络。
据湘潭钢厂同志介绍,该厂的变配电系统原采用消弧线圈接地,由于厂区基本上都是电缆线路,且使用年限较长、绝缘老化,在单相接地时,经常发生来不及找出故障线路,非故障线路就发生电缆爆炸的情况。
(5) 接地故障时由保护及时跳开故障线路。
(6) 随着城市电网改造工作的进展,配电网的结构得到加强,采用环网或双电源供电,许多地方已开始配网自动化的实施,以提高供电可靠性,而不是靠带接地故障运行来提高供电可靠性。
2、中性点经电阻接地方式的特点:(1) 中性点电阻是耗能元件,也是阻尼元件(而消弧线圈是谐振元件)。
(2) 可以降低工频过电压,单相接地故障时非故障相电压< 3 相电压,且持续时间很短。
中性点不接地或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非故障相电压升高到≥3 相电压,持续时间长。
10kV配网小电阻接地系统运行方式分析

10kV配网小电阻接地系统运行方式分析蒋彦君 毛 源 林 柏 陈星余(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防城港供电局)摘 要:随着现代社会的持续发展,对电力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在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中,电力已经占有了一个不可撼动的地位,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在整个经济的运行中更是具有无可取代的重要意义。
所以,电力系统必须要与我国经济的发展速度相匹配,才能保证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
10kV配电网络在我国配电网络中占有很大比重,在10kV配电网络中,小电阻接地系统是最重要的一种结构形式,因而本文对10kV配电网络中的小电阻接地系统作了简单的研究。
关键词:10kV配网;小电阻;接地系统0 引言当前,随着我国各大城镇的快速发展,对用电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导致了电网的超负荷运行。
10kV配网是我国目前最重要的电力系统之一,在我国的电力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
随着对电能的需求量越来越大,配网中的电流也越来越大,常规的接地方式已不能适应配网的需要,许多供电公司都在对10kV配网进行改进,以确保10kV配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1]。
常规的消弧线圈接地方式存在着工作过程繁琐、对绝缘性能要求高、易产生过压等问题,给配电网的安全稳定带来了很大的威胁。
采用小电阻接地方式可以较好地解决上述问题,从而保证配电网的安全稳定。
1 消弧线圈接地的缺点在使用消弧线圈接地的时候,各接头的标准电流与系统实际的补偿电流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偏差,如果这个偏差过大,就会造成系统出现谐振的问题。
在真实的配电网中,由于真实的电容电流与理论的电容电流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使得对消弧线圈的补偿无法达到很高的精度[2]。
在中性点,采用消弧线圈虽然可以有效地减少过电压,但仍无法有效地抑制过电压,对配网系统的绝缘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当配电网络发生单相接地时,对其在人群稠密区域内的测距将产生很大的困难。
2 分析接地方式优缺点2 1 消弧线圈接地方式消弧线圈的真实补偿电流与其各个分支的额定电流相差很大,在工作过程中会出现并联共振,有的情况下可达15%。
小电阻接地和消弧线圈接地

小电阻接地和消弧线圈接地小电阻接地和消弧线圈接地是电力系统中常见的两种接地方式。
它们在保障人身安全、防止设备损坏以及提高电力系统可靠性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分别介绍小电阻接地和消弧线圈接地的原理、特点以及应用领域。
一、小电阻接地小电阻接地是通过在电力系统的中性点接入一个较小的电阻来实现接地。
这种接地方式可以有效地限制接地电流,减小接地故障对电力系统的影响。
小电阻接地的主要特点如下:1. 电流限制:小电阻接地通过限制接地电流的大小,减少了接地故障时的短路电流,降低了对设备的损坏程度。
2. 故障检测:小电阻接地可以通过监测接地电流的大小来实现对接地故障的检测。
当接地电流超过一定阈值时,可以及时发现故障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3. 电压稳定:小电阻接地可以提高电力系统的中性点电压稳定性,减少电压的波动,提高系统的供电质量。
小电阻接地主要应用于对电力系统中性点电压要求较高的场合,如医院、电信基站等对电力质量要求较高的场所。
二、消弧线圈接地消弧线圈接地是通过在电力系统的中性点接入一个消弧线圈来实现接地。
消弧线圈是由绕组和铁芯组成的,可以有效地限制接地故障时的短路电流,防止电弧的产生和扩大。
消弧线圈接地的主要特点如下:1. 电弧抑制:消弧线圈可以有效地抑制接地故障时的电弧产生和扩大,减少了故障对电力系统的影响。
2. 电流限制:消弧线圈通过限制接地电流的大小,降低了接地故障对设备的损坏程度。
3. 抗干扰能力:消弧线圈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可以有效地减少外界干扰对电力系统的影响。
消弧线圈接地主要应用于对电力系统中性点电压要求不高、对电弧抑制能力要求较高的场合,如工业企业、电力变电站等。
小电阻接地和消弧线圈接地是两种常见的电力系统接地方式。
它们在保障人身安全、防止设备损坏以及提高电力系统可靠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根据实际需求和场所特点,选择合适的接地方式对于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
10kV小电阻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分析及应对措施

Telecom Power Technology设计应用小电阻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分析及应对措施郝会锋(广东电网汕头濠江供电局,广东汕头随着我国配电网自动化水平不断提高,配电网故障的快速预防和处理技术应用变得越来越普遍。
由于我国的配电网覆盖面广,所以配电网故障率也相应较高,其中80%以上都为单相接地故障。
随着城市电缆配网规模的日益扩大,中性点经小电阻接地方式因其可以有效抑制过电压而变得越来越普遍。
但在这种接地方式下,金属性接地短路可能将产生较大的零序电流,从而会导致断路器跳闸,这严重影响了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为研究小电阻接地系统电缆线路发生单相金属性接地短路的基本规律,介绍了某供电企业电缆小电阻接地方式下的两起金属性单相接地故障,分析了故障发生后的处理过程和可能导致故障产生的原因,最后给出预防性建议,从而加强了配电电缆线路;配电网;短路故障分析;单相短路;金属性接地Analysis of Single Phase Ground Fault in 10 kV Low-resistance GroundingSystem and CountermeasuresHAO Hui-fengShantou Haojiang Power Supply Bureau of Guangdong Power GridTelecom Power Technology经小电阻接地,此举的目的是保证中性点电压不发生偏移,所以当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非故障相电压不倍相电压,从而降低了系统的绝缘设备而对于电缆线路而言,由于电缆线路的电抗小于架空线路,所以其载流容量较大,且电缆线路的最,因此,电倍额定电压的情况下稳定可靠工作。
因此,为了保证电缆线路的安全性,我国部分10 kV 配电网电缆线路也会采用大电流接地的方式。
本文所电缆线路对应母线在中性点不接地系统方式下,单相接地故障的后各电气分量变化情况。
具体分析如下。
图意图。
健全线路的三相对地分布电容;障线路的三相对地分布电容;为母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kV小电阻接地系统运行方式评价
摘要:在对变电站在低压侧接地运行方式分析的基础之上,文章对10kV小电阻接地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阐述了小电阻接地方式的优点及合理性,并对其进行了评价。
关键词:变电站;小电阻;接地系统;优点
1.引言
近年来,随着城市经济的迅速发展,一些大城市新发展的10 kV 配电网主要采用地下电缆,使对地电容电流大大增加。
如果采用消弧线圈接地,则需要较大的补偿容量,而且要配置多台。
10kV配电网线路在运行中操作较多,消弧线圈的分接头及时调整有困难,容易出现谐振过电压现象。
因此我国许多大城市10 kV配电网采用了中性点经小电阻接地方式来解决这一问题。
10 kV中性点小电阻接地方式在我国投入运行时间不长,本文就小电阻接地系统实际运行情况进行了分析,实践证明此种接地方式的选择是合理的,下面就相关问题进行阐述和分析,并给予评价。
2.小电阻接地方式的分析
一般对于郊区变电站10kV侧带出线的变电站采用的是消弧线圈接地方式,对于核心城区变电站采用的是小电阻的接地方式,小电阻接地方式在某些方面弥补了消弧线圈运行方式带来的不足。
2.1消弧线圈接地方式缺点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电网的发展,城市居民的增多,10kV出线中电缆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运行方式的缺点日渐暴露,主要原因为:
(1)消弧线圈各分接头的标称电流和实际电流误差较大,有些甚至可达15%,运行中就发生过由于实际电流值与铭牌数据差别而导致谐振的现象。
(2)计算电容电流和实际电容电流误差较大,对于电缆和架空线混合的出线,单位长度的电容电流也不尽相同,消弧线圈补偿的正确性难以保证。
(3)出线电缆的单相接地故障多为永久性故障。
由于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的系统为小电流接地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永久性故障后,在接地故障点的检出过程中,这对城市中人口密集的现状而言,事故的后果会非常严重。
(4)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仅能降低弧光接地过电压发生的概率,并不能降低弧光接地过电压的幅值,将使系统设备长时间承受过电压作用,对设备绝缘造成威胁。
综合以上分析,就要考虑小电阻的接地方式。
2.2小电阻接地方式
2.2.1应用介绍
近些年随着配电网的高速发展,电缆线路的比重越来越大,使线路电容电流的数值大幅度增加。
据最近对部分变电站电容电流的测量,某些变电站(全站总的接地电容电流已达420A,而且有些变电站接地电容电流的计算值和实测值相差较大,在市中心、经彻底改造的繁华市区以及新建大型工业区和住宅区,以电缆线路为主的配电网,主要考虑性点经电阻接地的运行方式。
在城市近郊工业区,目前仍以消弧线圈接地为主的运行方式,中性点经电阻接地方式,瞬时性故障后保护动作跳闸,可以最大限度的保证正式中心区接地点的人员安全,将事故影响减小到最小,截止目前,北京核心城区变电站10kV低压侧多采用的是低电阻接地运行方式。
2.2.2优点
对于城市核心区中心变电站采用小电阻接地方式,具有如下优点:虽然不如消弧线圈那种方式下,事故时可以坚持运行1~2个小时,但是它可以立即切除故障,最大限度的保证了核心城区的居民安全,减少了事故影响,它的优越性还体现在:
(1)经低电阻接地这种接地方式可以降低弧光接地过电压倍数,破坏谐振过电压的发生条件。
(2)当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可以准确迅速地判断出故障线路,并在很短的时间内切除,使设备耐受过电压的时间大幅度缩短,为系统设备降低绝缘水平创造了有利条件,使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增加。
(3)中性点经电阻接地的配网系统中,当中性点电阻阻值不是很大时,当接地电弧熄弧后,零序残荷将通过中性点电阻提供的通路泄放掉,所以当发生下一次燃弧时,其过电压幅值和从正常运行情况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的情况相同,并不会象中性点不接地或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由于多次燃弧、熄弧而使过电压幅值升高。
(4)在中性点不接地或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中,如果架空线路断线,此时缺相运行,落下来的导线对于人身将会造成较大的威胁,如果人恰好误碰该导线而且不易立即脱离电源,这时会危及到人身安全,如果绝缘线恰好落在繁华地区,引起的人身伤害将更加严重。
但在中性点经低电阻接地系统中,如果绝缘线落地发生金属性接地,保护正确动作后切除电源,此时是比较安全的。
但是如果绝缘导线非金属性接地时,掉在地面上的电流与断裂端头绝缘的状态密切相关,如果在清洁、干燥条件下几乎可以承受相电压而不建弧,此时保护不能正确动作情况类似于不接地或消弧线圈接地系统;如果掉在湿地上电流较大,保护能正确动作,这时也是比较安全的。
所以综合两种情况而言,对于人身直接接触高压的安全性方面,采用低电阻接地系统比不接地或消弧线圈接地系统有一定的优势。
(5)对于消弧线圈接地方式,当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目前是采用选线装置来寻找故障点,这种方式很不准确,而且易引发其它故障(如相间故障);采用手动点掉再重合,逐路拉试,影响供电可靠性。
采用低电阻接地后,可以通过继电保护及时将故障线路跳开,无需人工进行查找切除。
3.小电阻接地运行方式评价
3.1供电可靠性
10kV中性点不接地或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与中性点经低电阻接地方式或直接接地方式相比,最大的优点是在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该系统可带单相接地故障运行2小时,获得足够的时间排除故障,以保证对用户的不间断供电,但这一优点在以电缆为主的城市配电网中并不突出。
主要是原因为:(1)当发生接地故障时不应带故障运行,若长时间带故障运行,还可能造成电缆着火。
(2)从实际运行情况看,单相接地故障引发的相间短路故障较多,反而扩大了停电范围,尤其是当发展为母线短路故障时,相当于变压器出口短路,从而可能造成变压器损坏。
改成低电阻接地方式运行情况分析:(1)绝缘事故的降低,对供电可靠性的间接提高降低了母线绝缘故障的概率。
(2)保护配置得当,可不降低供电可靠性,对电缆线路为主的配电网中的架空线路,可依靠自动重合闸来减少停电时间,由于重合闸的成功率较高,所以对用户的停电时间不会有所增加。
3.2有利用降低谐振过电压
中性点经电阻接地方式由于在零序网络中接入了电阻,是消除PT谐振过电压的有效方法之一。
从限制PT谐振过电压的角度出发,一
般认为在单相接地故障电流中,如果电阻电流大于容性电流,就可以有效地限制PT谐振谐振过电压,而这对一般网络是很容易满足的。
变电站在中性点不接地时,采用单相接地熔丝熔断来激发出的基频PT谐振,在投入中性点接地电阻后,接地熄弧后零序电压很快衰减为零,基频谐振被消除;分频谐振采用了和激发基频谐振同样的方法,投入电阻后,接地消失后零序电压很快消失,谐振被消除;高频PT谐振采用空投母线的方法,在中性点不接地时,经三次空投,均激发出稳定的二倍频谐振,在投入接地电阻后再次空投均未出现谐振现象。
对于北京城区配电网,由于电缆线路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发生PT谐振的几率很小。
另外,当采用中性点经电阻接地以后,中性点电阻对PT谐振过电压有很强的抑制作用。
3.3保护方式的采用
中性点经低电阻接地后,保护的配置可以通过时间进行配合,使故障停电范围缩到最小。
对单相故障而言,故障电流增大,并有零序电流产生,因而保护配置应增加零序保护。
根据经验,保护配置宜采用不同时限的零序电流保护,保护配置还应考虑:
(1)线路采用零序电流互感器和反应工频电流值的零序电流接地保护作为单相接地主保护,作用于跳闸。
(2)保护整定值躲过本段电容电流。
(3)零序动作定值的整定原则:零序速断0.2s,对快速开关而言,级差可以选为0.3秒或者0.5秒,如图一所示:如果用户端选为0
秒,则开闭站可选为0.3或0.5秒;出线开关0.6或1.0秒动作,母联开关选0.9或1.5秒动作。
(4)灵敏度选择
对于金属性短路(单相接地),因为比任何一条10kV馈出线路的运行电容电流都大得多,保护灵敏度显然没有问题。
但如果经过渡电阻接地时,对运行电容电流较大的出线回路,灵敏度可能不够,对于电缆线路由于单相接地的过渡电阻一般较小,灵敏度没问题。
(5)本段母线电压互感器的开口三角3U0作为信号。
(6)零序CT最好采用套在三相电缆上的单个CT方式,以避免三个CT的误差和饱和差异所造成的不平衡电流。
4.总结
基于城区10kV配电网电缆线路比例大,导致电容电流大,补偿困难以及城区中的架空线路已逐步实现绝缘化的特点,与中性点绝缘或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相比,城区10kV更适合采用中性点经低电阻接地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