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美术第三单元笔墨丹青《借物寓意》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美术第三单元笔墨丹青第2课借物寓意

常见的寓意物品和象征意义
松柏:象征坚韧不拔 、长寿。在中国画中 ,松柏常被用来表达 作者对高尚品德的追 求。
莲花:象征纯洁、高 雅。莲花出淤泥而不 染,被赋予了高尚的 道德情操。
鱼:象征富贵、丰收 。在年画中,鱼常被 作为吉祥图案,寓意 年年有余。
蝙蝠:象征福气、好 运。蝙蝠的“蝠”字 与“福”字谐音,因 此被视为福气的象征 。
3. 构图设计
在画布上规划出物体的位 置和大小,注意构图的平 衡和美感。
创作步骤指导
5. 色彩渲染
选择合适的颜色,运用渐变、叠 加等手法,表现物体的光影和氛 围。
7. 题款与签名
在作品适当位置题写主题、寓意 和作者姓名,完成作品的创作。
01
02
4. 线条勾勒
运用笔墨技巧,勾勒出物体的轮 廓和纹理,表现其质感和形态。
自然元素
画面中的松树、鹤以及山 水等元素,体现了中国画 中对自然的崇敬和追求。
案例二:《牡丹富贵图》
富贵象征:牡丹花被誉为“花中之王”,象 征着富贵、荣华,画面通过描绘牡丹花展现
富贵的主题。
细节描绘:画面中的牡丹花瓣、叶子等细节 描绘精细,展示出画家的高超技艺,同时也
为富贵主题增添更多层次。
色彩运用:画面采用鲜艳的色彩,如红色、 粉色等,强调牡丹花的艳丽,进一步突显富 贵的氛围。
05
课堂小结与拓展思考
课堂小结
本节课通过介绍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借物寓意”理念,让学生了解如何运用绘画语言表达抽象概念和情感。通 过对经典作品的欣赏和分析,学生进一步熟悉了中国传统绘画的技法和表现方式,加深了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和 理解。
在实践环节,学生尝试运用“借物寓意”的理念进行创作,通过绘画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这不仅锻炼了学 生的绘画技巧,还培养了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
八年级美术上册 第三单元 2《借物寓意》教案3 新人教版

——————————教育资源共享步入知识海洋————————《借物寓意》教案教学方法:讲授法、欣赏法、提问法、演示法。
教学内容:了解梅花,讲授如何画写意梅花。
教学目标:1、通过感受王安石以及毛泽东的诗词,让学生体会到梅花的精神内涵,它的苍劲,不畏严寒,坚贞不屈以及遗世独立的精神。
2、通过欣赏古人描绘的梅花画,让学生初步对中国写意花鸟画有个概念,另一个是让学生激发他们的绘画乐趣。
3、通过老师示范,让学生领会到基本的写意梅花技法,包括作画步骤,大枝干小枝干以及梅花花瓣具体的画法。
教学重点:写意梅花的示范过程以及讲授作画步骤。
教学难点:写意梅花的枝干以及花瓣的画法。
教具准备:教具---课件、范画、宣纸、毛笔、中国画颜料(朱磦朱砂)、碟子、水瓶、抹布、课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1.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梅花图片,吸引学生注意力。
2.初步介绍梅花的特性,生长时节,以及梅花在生活中的作用。
3.导入关于梅花的两首诗,王安石的《梅》以及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利用这两首学生学习过的诗词勾起他们对梅花的记忆,然后提问学生,梅花在他们心目中是什么样的一个印象,然后再作总结。
讲述梅花的特点、品性、精神内涵:梅花神姿卓越,暗香疏影,开放在严寒风雪当中,更显得品格清奇,为历来画师所倾倒。
中国历代画梅的人不绝如屡,大概是因为梅花的形象,性格有一种坚贞不屈,遗世独立的精神,画梅的人和看画的人,也多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而是以梅花品格寄托志向,砥砺节操,以梅花“人格化”的魅力,引起具有东方哲学精神的人的强烈共鸣。
4.多媒体展示梅花图片:二、讲授新课:1.欣赏古人画梅的作品,讲述其作品的构图以及笔法、技法。
王冕《墨梅图》:此图梅枝倒挂,枝条生长茂盛,伸展交错,呈四出之势。
枝头缀满花朵,或含苞欲放,或初绽花蕾,或盛开怒放,或残美点点,正侧偃仰,千姿百态。
画中一改宋人画梅“疏枝浅蕊”之法而以繁花万枝,千丛万簇胜出,更显风神绰约。
用笔挺劲有力。
《借物寓意》公开课教学设计

《借物寓意》公开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借物寓意》一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
本课通过对花卉蔬果写意画的学习,了解中国画通过笔墨表达情感的方法,进一步体会中国画基本的造型理念。
中国画家在运用笔墨技法描绘物象本质特征的同时,借助作品抒发自身情感,形成了中国画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在本课学习中,要引导学生不只是学习中国画的技能技巧,更重要的是进一步了解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传统,去关注中华民族优秀的思想境界与审美境界。
只有把握了这一点,才能更好地掌握本课所介绍的笔墨情趣。
本课通过设置不同的教学写生创作活动让学生循序渐进的理解和运用中国写意花卉花鸟画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表现方法。
教学工具初中二年级的学生在去年的学习中接触过中国画,对中国画简单的用笔、用墨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中国花鸟画的借物寓意的绘画理念了解还很不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设计让学生亲身体验从笔墨写生到笔墨创作写意作品,并从绘画过程中结合文学诗词的寓意体会、创设情感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在愉悦的实践体验中逐渐理解中国花鸟画"借物寓意"的理念。
教学资源FLY-浅墨- 明月几时有(古筝版)(bq).mp3梅花视频00_00_00-00_00_23.mp4QQ截图20211005160256.png QQ截图20211005160432.png微信图片_20210929135049.png16264R1M-0.jpg16264T3K-8.jpg111111.gif QQ截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赏析观察梅花视频,培养热爱大自然美好事物的情景,观察发现梅花的特点,让学生从写生中体会用笔用墨“借物寓意”表达情感。
2、通过对学生实践练习的梅花作品赏析和评述、观察和比较,教师评价总结写意梅花创作时的用笔用墨技法,并进行示范,布置学生小组集体根据梅花诗词创作写意作品,并评价总结教学的过程和方法,完成本节课的知识与技能目标。
借物寓意》说课稿

借物寓意》说课稿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XX,今天我将为大家介绍《借物寓意》这节课的教学设计。
本课是人教版初中美术八册上册第三单元第二课,属于绘画作课。
在中国画中,借物抒情、托物言志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本课将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传统,去关注中华民族优秀的思想境界与审美境界,从而更好地掌握本课所介绍的笔墨情趣。
二)教学目标本课的教学目标分为三个维度,即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包括了解花鸟画写意和一些基本常识、初步掌握花鸟写意的基本技法以及临摹简单的花鸟写意画;过程与方法目标则是通过对作品的赏析和评述、观察和比较,教师进行示范,学生实践练,并评价总结教学的过程和方法,完成本节课的知识与技能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则是感受中国画家“借物寓意”的思想感情,体会中国写意花鸟画的艺术魅力,使学生的审美能力随之而得到提高,崇高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三)重点难点本课的教学重点为:理解中国花鸟画“借物寓意”的造型理念,学会用中国画写意的方法表现生活中花卉蔬果的情趣;难点则在于感受中国画家“借物寓意”的思想感情,体会中国写意花鸟画的艺术魅力,使学生的审美能力随之而得到提高。
四)教法学法为了达到教学的实效性,我采用了展示法、设疑提问法、小结归纳法来完成本课内容。
同时,我也通过多媒体课件贯穿课堂,通过直观、详尽的直观演示,来达到教学目标。
在学法上,我倡导“自主,探究”的研究方式,具体的学法有:阅读法、分析归纳法、练法,帮助学生从形象的不同特点入手,理解并尝试创作。
五)教学过程首先,我将通过图片展示一些中国画作品,引导学生了解中国画的特点和魅力。
接着,我将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了解中国花鸟画“借物寓意”的造型理念,并通过练,让学生初步掌握花鸟写意的基本技法。
最后,我将让学生临摹简单的花鸟写意画,并进行评价总结。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中国画的了解较少,因此我在教学中增加了图片展示和讲解等环节,以便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画的特点和魅力。
美术借物寓意教案

美术借物寓意教案【篇一: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美术上册第三单元笔墨丹青第二课借物寓意美术教案】第三单元笔墨丹青第二课借物寓意课题:借物寓意学习领域:造型表现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中国花鸟画“借物寓意”的造型理念,学会用中国画写意的方法表现生活中花卉蔬果的情趣,在体验写意画的笔墨情趣的同时抒发自己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作品的赏析和评述、观察和比较,教师进行示范,学生实践练习,并评价总结教学的过程和方法,完成本节课的知识与技能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中国画家“借物寓意”的思想感情,体会中国写意花鸟画的艺术魅力,使学生的审美能力随之而得到提高,崇高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教学准备:多媒体及课件、国画用具、老师作品范例、小课稿。
教学过程:【篇二:借物寓意教案】借物寓意教案教材分析:中国画强调托物言志、借物抒情,作品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远远超过画面本身的内容。
在本课学习中,要引导学生不只是学习中国画的技能技巧,更重要的是进一步了解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传统,去关注中华民族优秀的思想境界与审美境界。
只有把握了这一点,才能更好地掌握本课所介绍的笔墨情趣。
教学内容与目标:显性内容与目标:a.了解花鸟画的一些基本常识。
b.初步掌握花鸟的基本画法。
c.能临摹简单的花鸟画。
隐性内容与目标:a.对花鸟画的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内涵的理解。
b.中国画的内涵美、意境美。
绘画中人文精神的体现。
学情分析:1、作为教学对象的初二年级学生,通过上节课《墨与彩的韵味》的学习,已经初步掌握了笔墨的基本技能,再者,学生对日常生活的关注与理解水平也有了一定的提高,思维发展和生活经验也有了相应的提高,同时对本课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接受兴趣和理解基础。
2、中国画是学生平时不大关注的领域,这是本课教学的一个困难所在,同时也是本课的魅力所在,要引导学生了解、继承我国的优秀文化遗产。
重点:花鸟画特殊的表现物象的程式方法。
难点:对花鸟画的精神内涵的理解。
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美术上册第三单元 笔墨丹青 第二课借物寓意 美术教案

第三单元笔墨丹青
第二课借物寓意
课题:借物寓意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中国花鸟画“借物寓意”的造型理念,学会用中国画写意的方法表现生活中花卉蔬果的情趣,在体验写意画的笔墨情趣的同时抒发自己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作品的赏析和评述、观察和比较,教师进行示范,学生实践练习,并评价总结教学的过程和方法,完成本节课的知识与技能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中国画家“借物寓意”的思想感情,体会中国写意花鸟画的艺术魅力,使学生的审美能力随之而得到提高,崇高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教学准备:多媒体及课件、国画用具、老师作品范例、小课稿。
教学过程:。
美术借物寓意教案

美术借物寓意教案【篇一: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美术上册第三单元笔墨丹青第二课借物寓意美术教案】第三单元笔墨丹青第二课借物寓意课题:借物寓意学习领域:造型表现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中国花鸟画“借物寓意”的造型理念,学会用中国画写意的方法表现生活中花卉蔬果的情趣,在体验写意画的笔墨情趣的同时抒发自己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作品的赏析和评述、观察和比较,教师进行示范,学生实践练习,并评价总结教学的过程和方法,完成本节课的知识与技能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中国画家“借物寓意”的思想感情,体会中国写意花鸟画的艺术魅力,使学生的审美能力随之而得到提高,崇高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教学准备:多媒体及课件、国画用具、老师作品范例、小课稿。
教学过程:【篇二:借物寓意教案】借物寓意教案教材分析:中国画强调托物言志、借物抒情,作品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远远超过画面本身的内容。
在本课学习中,要引导学生不只是学习中国画的技能技巧,更重要的是进一步了解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传统,去关注中华民族优秀的思想境界与审美境界。
只有把握了这一点,才能更好地掌握本课所介绍的笔墨情趣。
教学内容与目标:显性内容与目标:a.了解花鸟画的一些基本常识。
b.初步掌握花鸟的基本画法。
c.能临摹简单的花鸟画。
隐性内容与目标:a.对花鸟画的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内涵的理解。
b.中国画的内涵美、意境美。
绘画中人文精神的体现。
学情分析:1、作为教学对象的初二年级学生,通过上节课《墨与彩的韵味》的学习,已经初步掌握了笔墨的基本技能,再者,学生对日常生活的关注与理解水平也有了一定的提高,思维发展和生活经验也有了相应的提高,同时对本课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接受兴趣和理解基础。
2、中国画是学生平时不大关注的领域,这是本课教学的一个困难所在,同时也是本课的魅力所在,要引导学生了解、继承我国的优秀文化遗产。
重点:花鸟画特殊的表现物象的程式方法。
难点:对花鸟画的精神内涵的理解。
人教版八年级美术上册第三单元2借物寓意教案1

《借物寓意》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写意花卉的一些基本知识,学习描绘花、叶、茎的初步技能。
2.体验写意花卉的临摹方法、步骤,掌握用笔、用墨、用色的初步技能。
3.培养热爱大自然美好事物的情景,在观察、表现事物时形成一丝不苟、胆大心细的态度和作风。
教学重点:写意花卉的临摹技法。
教学难点:用笔肯定,表现花卉达到形与神的统一。
教学过程:1、什么是写意花卉?写意花卉是针对工笔花卉而言的,写意总体比较抽象,讲求意境,工笔就比较逼真,讲求真实。
写意的用纸为生宣,工笔为熟宣,技法上写意泼墨为主,工笔则要先打底,再上色。
2、写意花卉与工笔花卉图片对比欣赏。
3、欣赏画家的作品,同时对画家略作介绍。
(简略介绍4位国画大师以及欣赏他们的作品。
齐白石、潘天寿、徐悲鸿、黄宾虹) 齐白石:(1864—1957)湖南湘潭人,二十世纪十大画家之一。
大凡花鸟虫鱼、山水、人物,无一不精,无一不新。
为现代中国史创造了一个质朴清新的艺术世界。
黄宾虹:(1865—1955)祖籍安徽歙县,出生于浙江金华,二十世纪十大画家之一。
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上的开派巨匠,有“千古以来第一的用墨大师”之誉。
与齐白石合称“南黄北齐”,擅长山水、花卉,并注重写生。
潘天寿:(1897—1971)浙江海宁人,二十世纪十大画家之一。
他精于写意花鸟和山水,擅长画鹰、八哥、蔬果、松、梅。
他的艺术博采众长,不仅笔墨苍古,凝炼老辣,而且大气磅礴,雄浑奇崛,具有摄人心魄的力量感和现代结构感。
徐悲鸿:(1895—1953)江苏宜兴人,二十世纪十大画家之一。
他的作品融古今中外技法于一身,在我们美术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巨大作用,他创作的题材广泛,山水、花鸟、走兽、人物等,无不落笔有神,栩栩如生。
4、选择荷花进行临摹分析,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荷花的形态,研究临摹步骤,对具体的用笔、用墨、用色也进行分析。
5、观看荷花教学视频,学习写意荷花的画法。
6、布置作业:用写意技法临摹一幅花卉画,可尝试加上自己的想象发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美术第第三单元笔墨丹青《借物寓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中国花鸟画“借物寓意”的造型理念,学会用中国画写意的方法表现生活中花卉蔬果的情趣,在体验写意画的笔墨情趣的同时抒发自己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作品的赏析和评述、观察和比较,教师进行示范,学生实践练习,并评价总结教学的过程和方法,完成本节课的知识与技能目标。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中国画家“借物寓意”的思想感情,体会中国写意花鸟画的艺术魅力,使学生的审美能力随之而得到提高,崇高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学情分析
当前初二年级学生,通过前面课程的学习,已经初步掌握了笔墨的基本技能,再者,学生对日常生活的关注与理解水平也有了一定的提高,思维发展和生活经验也有了相应的提高,同时对本课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接受兴趣和理解基础。
但中国画是学生平时不大关注的领域,这是本课教学的一个困难所在,同时也是本课的魅力所在,要引导学生了解、继承我国的优秀文化遗产。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中国花鸟画“借物寓意”的造型理念,学会用中国画写意的方法表现生活中花卉蔬果的情趣。
难点:感受中国画家“借物寓意”的思想感情,体会中国写意花鸟画的艺术魅力,使学生的审美能力随之而得到提高。
课前准备
教师:教学课件、示范工具、毛笔、墨汁、国画颜料、调色盒、学生范例作品等。
学生:铅笔、橡皮、毛笔、墨汁、国画颜料、调色盒、画纸等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欣赏齐白石作品《祖国万岁》(PPT展示)
师:这是1955年国庆的时候,齐白石老人以真挚的情感画了这幅《祖国万岁》,笔墨简略但高度形似,色彩夺目,水分饱满,有强烈的感染力。
问:画面上画的这株植物同学们认识吗?
总结:面画的是一株生机勃勃的万年青象征着欣欣向荣的新中国,希望祖国能像这株植物一样万年长青。
“祖国万岁”四个篆书大字点明主题,表达了老人强烈的爱国之心。
今天,我们将进入新的课程“借物寓意”。
(PPT出示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评述齐白石的作品,引导学生对国画的“借物寓意”的理念有一个了解。
)
活动2【讲授】了解借物寓意
中国画的“借物寓意”是指画家借助表现值物本身的属性,来寓意自己的精神追求和气节。
它并不是硬加到作品上,而是要善于抓住动植物与人的某种思想情感的联系,加以艺术的夸张,在表现自然、歌颂生命的同时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给人以丰富的启迪与联想。
活动3【讲授】欣赏和感受课本作品《蔬果图》《兰花图》
(看书)《蔬果图》(吴让之清代)我们看画面画的是什么?上方题:“士大夫不可一日无此味”。
柿子和白菜是生活中很常见的蔬果,画家就是借它们来表达自己的精神追求和气节的。
赏析《兰花图》(看书和PPT展示)
(设计意图:通过对吴让之《蔬果图》的欣赏、评述使学生理解“借物寓意”在作品中的运用方法;通过赏析、评述郑思肖的《兰花图》,让学生感受中国画以诗配画的表现手法,进一步了解“借物寓意”的绘画理念,并使学生能够正确利用美术课本,让美术课本的使用效率达到更优化。
)
活动4【活动】赏析与评述
你认为画家是怎样运用蔬果的形象和笔墨表现情感和寓意的?柿子寓意“事事”,白菜寓意“清白”,题款可了解作者通过蔬果来表达一种士大夫应具有的“安贫乐道”的清廉品质和精神。
作品中运用勾勒和没骨技法,设色轻松淡雅,行笔灵巧,体现了一种清新雅致的君子情怀。
回顾元末著名诗人王冕,诗:“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请同学们感受这首诗的寓意是什么?
表露画家淡泊名利,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出示王冕的《墨梅图》。
(设计意图:发挥媒体作用采用直观的方式引发学生兴趣,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学生赏析提供素材。
通过欣赏、讨论、交流画家作品与实物照片的活动,让学生了解中国画的造型、构图的特点。
)
活动5【活动】观察与比较
将画家作品与实物照片比较,说说在造型上有什么区别,其特点是什么?
教师总结:全画虽只用淡墨,却能将梅花的姿态表现的清新悦目,画家并没有画出整个梅树和所有的花朵。
而是只将最能表达意境的一枝梅花进行特写式描绘,使枝干和花朵布局主次分明、疏密得当。
也就是说作者再画梅花时候,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情感,把生活中的形象进行了提炼,得出了画中艺术形象。
正所谓“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画面体现了中国画的一种特殊的构图形式,空白的运用,给人一无限的想象空间。
出示齐白石的《家雀》。
根据所学知识,来尝试分析一下这幅画的寓意。
欣赏国画作品:了解用墨方法:泼墨法、破墨法、没骨法
(设计意图:通过画作与实物照片的比较,让学生更为直观的感受到水墨画的概括表现方法,体会到画家是如何借物寓意的。
)
活动6【讲授】教师示范
中国画还追求笔墨情趣,正所谓“有笔有墨谓之画”。
中国画的绘画技法也是多种多样的,比如老师喜欢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品质,被历代文人墨客誉为“花君子”。
出示师的两幅写意荷花作品。
教师示范写意荷花的基本画法,边示范边讲解。
用描绘生活中的花卉蔬果来表达情感,体会花鸟画的“借物寓意”。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教师作品和教师示范,给学生直观的感受,让学生了解用笔、墨的技法和“借物寓意”的表现方法。
)
活动7【活动】作品欣赏
PPT展示水墨荷花的作品,教师引导学生欣赏感受。
(设计意图:通过作品欣赏,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和激发学生的绘画兴趣,为下一环节做铺垫。
)
活动8【练习】体验与练习
运用所学内容,画一幅写意荷花,注意表达出情趣。
(设计意图:在练习中加深对中国画“借物寓意”的理解。
教师进行适当引导,提高示范的有效性。
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与动手尝试的创作欲望。
) 活动9【讲授】评价总结
请同学展示自己的作品,谈谈再作画实践中的收获和体会,并对自己的作品作出评价。
请同学们发表见解后,教师点评。
小结:通过同学们的体验可以看出,大家对中国花鸟画“借物寓意”的绘画理念已经有了理解和掌握,而在造型上,中国画重视神思而不拘泥于形似,甚至追求“不似之似”、“似与不似之间”,以便更好的抒情、言志,同时体现画家自己的艺术个性。
希望同学们以后除了能用文字抒发自己的情感外,也能用画笔表达胸中逸气。
(设计意图:利用多种方式多角度评价,使学生受到不同程度的肯定,让每位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
)
活动10【作业】课后拓展
请课同学们利用课后时间查阅清代画家齐白石和朱耷的资料及作品,以便更深层次的理解中国花鸟画的“借物寓意”!
(设计意图:国画生根于中国文化,希望学生继承和发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