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中国的主要产业1
八年级上册第四章中国的主要产业第一节农业-湘教版-课件共18张ppt

牧 区 畜 牧 业
农 耕 区 畜 牧 业
主要畜产品 牧区畜牧业 牛、羊、马 农耕区畜牧业 家禽和生猪
饲养方式 放牧 圈养
饲料来源 天然草场
粮食
历年考试题回顾
11.右表是2001年我国a、b两
个省区农作物播种面积(万公
顷),a、b省区分别是( A.内蒙古、江苏
B
)省区Leabharlann B.广西B 、黑龙江aC.湖北、甘肃
D.河南、新疆
b
稻谷 242.4
156.7
小麦 1.5
42.3
甘蔗 57.5
甜菜 18.2
12. 下列关于我国农产品生产基地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D
A. 糖料作物基地集中在华南地区
B. 全国性商品棉基地集中在西北内陆
C. 全国性商品粮基地分散在各大农业区
⑥江汉平原、 ⑦江淮地区
②①
这7个商品粮
基地的序号
标注在图中。
⑦
⑤
⑥
③④
(二)中国主要经济作物的分布
纤维作物 饮料作物
油料作物 糖料作物
活动
(1)读图,说一说中国棉花、甘蔗、甜菜和热带 经济作物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
中国商品棉基地分布图
商品棉基地
中国糖料生产分布图
黑龙江
新疆
内蒙古自治区
吉林
南甘蔗 北甜菜
甜菜
畜牧业分布
牧区畜牧业
农耕区畜牧业
活动
读中国 畜牧业分布 图,回答下 列问题。
(1)中国的四大牧区是指哪些地区?主要畜种有哪些? (2)读图分析中国牧区发展畜牧业有哪些有利条件? (3)中国农耕区的畜牧业主要饲养的禽畜有哪些?
XJ湘教版 初二八年级地理 上册第一学期秋(教学设计 教案与教学反思)第四章 中国的主要产业(全章 分课时)

第四章中国的主要产业第一节农业教学目标1、了解农业的概念、农业的五部门及其主要产品。
2、了解建国以来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成就,我国农业在世界上的地位及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3、掌握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及分布。
4、了解我国畜牧业的种类,初步掌握主要牧区的名称,了解其优良畜牧品种。
教学难点主要农业区与商品粮基地的分布,初步学会分析农业生产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教学重点1、主要农作物的分布;2、我国主要牧区的分布和主要的优良畜种。
新课教学新课导人:方案①:同学们,你们可知道,我们每天喝的牛奶,吃的米饭、蔬菜、瓜果、鱼肉,穿戴的衣帽,都是由哪一个产业生产的或由哪一个产业提供原料?(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农业。
)对,下面我们就开始学习我国的“农业”。
方案②:同学们,大家都知道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有人说,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以农业发展为本的经济史。
我国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并且基本解决了广大农民的温饱问题。
这是举世公认的奇迹。
你们知道什么是农业吗?你们又了解多少有关农业的知识呢?方案③:同学们,如果让你一个星期处于饥饿、半饥饿状态,你会怎样?(学生会有各种回答,只要基本相符,都要肯定。
)但是你们是否知道,在非洲,还有不少的居民长期处在饥饿之中,甚至死于饥饿。
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农业生产落后,粮食产量低。
)在屏幕上展示出课本中将农业含义分解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1)狭义的农业是指什么?(2)广义的农业包括哪些生产部门?(3)农业的五个部门各生产哪些主要产品?设问;以下活动,哪些属于农业生产活动:A.上山打野兔;B.野外采蘑菇;C.水塘养鱼(答案为C)让学生齐声朗读“历史悠久的中国农业”这段阅读材料。
提问:读了这段文章之后,你对中国农业有什么认识?讲述“我国农业的发展”时,可按以下步骤进行:1.问:我国农业是在汁么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让学生观看一段旧中国农民逃荒讨米的录像资料,不要很长,一分钟左右。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中国的主要产业复习提纲湘教版

第四章中国的主要产业复习提纲考点1 我国农作物的分布考点2 我国畜牧业的分布考点3.四大牧区及畜种考点4 农业在地区分布上的差异考点5.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考点6 工业分类与布局丰富的铁矿资源和煤炭资源为钢铁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所以在煤、铁资源丰富的华北和长江流域,钢铁工业比较发达。
例如:鞍(山)本(溪)、京津唐(山)、包头、太原、攀枝花、武汉、马鞍山等,都靠近丰富的煤矿或铁矿。
交通条件对工业的影响也很大。
例如,上海宝山钢铁工业基地,附近没有丰富的煤铁等矿产资源,而是利用便利的交通,依靠广大的消费市场,也成为了全国著名的钢铁工业基地.考点8 现代交通运输方式特点比较运输方式运输工具运输量速度费用其他特点铁路火车较大较快较低适宜长途运输公路汽车较小较快较高机动灵活,可满足门对门需要,速度较快,适应性强,主要适宜短途运输水运船舶较大较慢最低投资少,运量大,价格低,受自然条件影响大航空飞机小最快最高速度快,舒适、安全,价格高管道目前只能运输气体、液体和粉末、颗粒状固体货物,损耗较小;安全可靠,运输量大,可连续运输,设备投资大,维护费用高,灵活性差。
目前管道运输主要用于石油和天然气运输考点9 我国主要铁路干线及铁路枢纽主要铁路干线铁路名称起止点考点10选择交通运输方式的原则一般来说,贵重或急需的货物数量不大而又远程的,多由航空运送;容易死亡、变质的活物、鲜货,短程可由公路运送,远程而又数量大的可用铁路上的专用车;大宗笨重的货物,远距离运输,尽可能利用水运或铁路运输。
我国最长的南北铁路干线是京哈—京广线,沿线共10个省级行政中心:哈尔滨、长春、沈阳、天津、北京、石家庄、郑州、武汉、长沙、广州。
我国最长的东西铁路干线是陇海—兰新线,沿线共7个重要城市,自东向西依次为:连云港、徐州、郑州、西安、宝鸡、兰州、乌鲁木齐.经过省级行政中心最多的干线:京广线;最少的干线:焦柳线,一个也没有。
八上地理第四章复习要点

湘教版地理第四章中国的主要产业复习要点1、什么是农业?。
2、农业的地位:农业是国民经济的。
3、农业的发展原则:各地区应根据当地的条件和状况,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
4、农业的类型:农业包括、、、、。
5、中国农业历史悠久,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的国家。
中国最早种桑养蚕,中国还是世界上最早栽培的国家。
6、目前,中国的谷物、、、、、等农产品的产量居世界第一位。
中国农业生产的地区分布趋于合理。
★7、新型农业是相对于传统农业而言的,诸如创汇农业、、等。
我国重要的创汇农业基地有:、、、。
8、是中国第一大粮食作物,其产量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40%左右,“杂交水稻之父”是院士。
9、什么是无土栽培? P8611、甘蔗性喜,甜菜性喜,是我国糖料作物的分布特点。
12、北方主要的粮食作物是,主食是;南方主要的粮食作物是,主食是。
13、我国重要的粮食产区有:、、、。
14我国的商品粮基地有7个:位于北方地区的有、;位于南方地区的有、、、、。
★15、我国的热带作物基地有:海南岛、、和。
有利条件:属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沛,雨热同期。
中国热带作物主要有、、、、剑麻、油棕。
(记忆方法:橡椰咖、胡剑油)16、中国的畜牧业可以分为畜牧业和畜牧业两类。
其中畜牧业是城乡居民食用肉、奶、蛋、禽的主要来源。
、、是中国商品生猪的主要产区。
★17、我国的四大牧区是:、、、。
四大牧区的优良畜种:内蒙古有、;新疆有、;青海有;西藏有、。
此外宁夏有。
★18、四大牧区的牧场类型:内蒙古属牧场,新疆属牧场,青海和西藏属牧场。
20、工业的地位: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力量。
21、影响工业发展的因素:条件、状况、因素以及现有等。
22、中国工业产品居世界首位的有:煤炭、、水泥、发电量、、、、等。
(记忆方法:煤铁泥,三电和棉汽。
)23、新中国工业布局的变化:旧中国工业主要集中在地区,新中国对沿海地区的工业进行了改造,同时在在内地和少数民族地区兴建了一系列工业中心或工业基地。
工业布局趋于相对均衡。
2024年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设计全册 第四章 中国的主要产业第一节 农业

农业第1课时农业的含义及发展主要粮食作物的分布设计说明本节课我们以“自主学习+读图”为主线,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读图理解农业的广义定义,并能说出不同部门的主要产品;学生自主学习中国农业的发展;通过读图掌握我国主要农作物的分布。
学习目标1.结合相关实例了解农业的概念、主要农业部门及其主要产品,根据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和经济社会状况,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培养学生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的地理核心素养。
2.能够运用资料说出中国农业发展的主要成就、中国农业在世界上的地位。
3.能够运用地图和文字资料归纳、掌握中国主要农作物分布特点,培养学生区域认知的地理核心素养。
4.能够举例说明科学技术在农业发展中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重点:1.结合相关实例了解农业的概念、主要农业部门及其主要产品,影响农业发展的因素及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
2.能够运用地图和文字资料归纳、掌握中国主要农作物分布特点。
难点:影响农业发展的因素及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读图分析法、合作探究法、概括归纳法。
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完成《七彩作业》知识梳理部分的内容。
二、学习任务一教学模块师生活动设计意图教师:“民以食为天”一句道出了粮食的重要性,粮食来源于哪个部门呢?学生:种地。
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导入,激发教师:我们平时说的种地,其实是种植业,是农业的狭义概念,今天我们学习第四章第一节《农业》。
学习兴趣,启发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
1.农业的定义教师: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读图4-1,说说什么是农业,有什么产品。
学生1:第一幅图是种庄稼,主要产品是粮食。
学生2:第二幅图是种果树,主要产品是水果。
学生3:第三幅图是放牧,主要产品是肉、奶。
学生4:第四幅图是捕鱼,主要产品是鱼。
教师总结:这四幅图解释了农业的广义定义。
农业是一种直接利用土地、气候和水资源所从事的生产活动,一种让“土地奉献”的产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为我们提供生活所需要的各种食物,如作为主食的小麦和水稻等,大家喜欢的各种水果、肉、蛋、奶及各种水产品和海产品。
第四章中国的主要产业(单元复习)-八年级地理上册

中国的主要产业 农作物的分布
4.1 《农业》
1.农作物包括 粮食作物 和 经济作物 。 2.粮食作物以 水稻、小麦、玉米、豆类、薯类 为 主,是我们食物的基本来源,也是重要的 饲料 和 工业原料。 3.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粮食生产历史悠久。
中国的主要产业 粮食作物的分布
4.1 《农业》
1.我国北方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是 小麦 , 居民的主食是 面食 ; 2.南方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是 水稻 ,居民 的主食是 大米 。 3.南北方粮食作物的分界线是 秦岭淮河一线。
材料二: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纺织服装产业最活跃的区域之一,但由于行 业整体缺乏知识产权意识和技术创新动力,平均利润率仅为5.1%。
材料三:长江三角洲局部示意图及嘉兴气候资料图
(1)嘉兴市位于 浙江 省北部,地处长江三角洲工业基地,该工业基地是我国最大
的 综合性 工业基地。(2)嘉兴成为“丝绸之府”的自然原因
中国的主要产业
4.2 《工业》
四大工业基地的分布 写出图中我国的四大工业基地的名称和性质: ①辽中南工业基地:以重工业为主的基地 ②京津唐工业基地: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③沪宁杭工业基地: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④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以轻工业为主的基地
中国的主要产业
例题分析
工业布局要因地制宜,需要考虑资源、人口、市场等因素。读辽中南工业基地
中国的主要产业
例题分析
D 1.我国淡水鱼生产集中分布的地区是( ) A.东北平原
B.华北平原 C.西南地区
D.长江中下游流域
下图为“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B 2.甲处地形陡峭,水土容易流失,宜发展( )
A.种植业
B.林业
C.畜牧业
第四章 中国的主要产业

第四章:中国的主要产业第一节:农业1、直接利用土地、气候和水资源所从事的生产活动。
一种让“土地奉献”的产业。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2、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3、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粟、种桑养蚕、栽培茶树的国家。
4、目前,中国的谷物、肉类、籽棉、油菜籽、茶叶、水果等农产品的产量居世界第1位;谷物人均占有量接近世界平均水平,棉花人均占有量超过世界平均水平。
5、中国农业生产的地区分布趋于合理。
新型农业:创汇农业、观光农业、绿色农业等。
水稻是中国第一大粮食作物。
6、农作物包括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
南方属水稻集中产区,北方属小麦集中产区。
记住商品粮基地(在图上找出)。
7、中国经济作物有:纤维作物、油料作物、糖料作物、饮料作物、药用作物等,经济作物具有:经济价值高、种植技术要求高、商品率高等特点。
8、主要粮食作物、油料作物、糖料作物、纤维作物、饮料作物的分布:9、油菜在中国种植面积最广,长江流域是国中国最大的油菜产区;花生在山东、河南两省相对集中。
甘蔗主要分布在华南地区,广西为最大产区;甜菜主要分布在新疆、黑龙江、内蒙古等地。
10、中国的畜牧业分为牧区畜牧业和农耕区畜牧业。
四大牧区是:内蒙古、新疆、西藏、青海。
有利条件:草原辽阔,牧场宽广,水草肥美,适宜放牧。
11、农耕区畜牧业以畜禽饲养为主。
四川、湖南、河南是中国商品生猪的主要产区。
饲养方式由农户分散饲养向专业化生产转变。
第二节:工业1、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
煤炭、钢铁、水泥、发电量、棉布、汽车、电视机、电冰箱等的产量居世界首位。
2、最大能源的煤炭工业分布:(1)我国是世界上煤炭产量最多的国家,山西省是我国产煤最多的首。
(2)基地:山西的大同、阳泉;河北的开滦、峰峰;河南的平顶山;内蒙古的霍林河;黑龙江的鸡西、鹤岗;贵州的六盘水、江苏的徐州;安徽的淮北、淮南。
3、第二大能源的石油工业分布:(1)基地:黑龙江的大庆是我国最大的石油工业基地。
2023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中国的主要产业第一节农业教案(新版)湘教版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旨在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具体包括:
1.区域认知:使学生能够识别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特点,理解不同地区农业发展的差异性。
2.综合思维:培养学生分析农业发展问题的能力,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学会从多个角度思考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3.地理实践: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通过调查了解当地农业发展状况,提出改进措施等。
(3)鼓励学生阅读与农业、地理相关的图书,提高他们的学术素养和知识水平。
(4)开展农业知识竞赛或辩论赛,激发学生学习农业知识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5)引导学生关注农业领域的前沿动态,如农业科技的创新、农业政策的调整等,培养他们关注国家农业发展的责任感。
重点题型整理
七、重点题型整理
1.填空题
(1)填空:我国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是______。
(1)农业可持续发展策略的实施:学生对于如何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策略可能存在理解上的困难,如不清楚优化产业结构的具体方法,不理解农业政策的作用等。
(2)农业现代化对农业产出的影响:学生可能对于农业现代化的具体表现和其对农业产出的影响存在理解上的困难,如不清楚农业机械化、生物技术应用、信息化等对农业产出的具体作用。
(5)图书:推荐阅读与农业、地理相关的图书,如《农业地理学》、《中国农业志》等。
2.拓展建议:
(1)让学生分组搜集有关农业发展的政策文件、研究报告和新闻报道,进行整理和分析,了解我国农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
(2)组织学生进行农业实地考察,观察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体验农民的辛勤劳动,增强对农业的认识和尊重。
1.了解我国农业的发展现状,掌握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2.掌握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特点,了解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区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中国的主要产业第二节工业教学目标:1、理解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
2、了解建国以来中国工业增长速度较快,门类较齐全,布局日趋合理。
认识新中国工业发展的巨大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民族自信心。
3、学会运用示意图、统计图以及其他图表资料来分析和总结我国工业的发展状况及其分布情况。
4、了解基础工业的概念,并掌握重要基础工业――能源工业、钢铁工业、机械工业、纺织工业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教学指导:在“工业”一节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联系生活、联系实际要贯穿始终。
只有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才会趣味盎然,不至于枯燥乏味。
如在讲述工业“较高的增长速度”时,既要有详实的数据统计,又要让学生以现实生活中的真切感受来印证。
要组织学生参观附近的工厂,了解一些工业生产的流程,感受工业生产的氛围。
新课导人:方案①:同学们,通过“农业”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农业给人们提供了基本生存保障。
但大家试想:如果只有农业,人们的生活将会怎样?(学生的答案会有多样,教师要从多方面引导学生思考。
)对,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光靠农业是远远不够的,其他产业部门,如工业、交通、商业等都必须大力发展,尤其是工业,它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下面让我们开始学习“工业”。
方案②:在屏幕上依次展示一些工业产品的图片:书本、纸张、文具、锅、碗、菜刀。
瓷砖、彩电、洗衣机、化肥、收割机、投影仪、计算机、玻璃、水泥板、汽车、军舰、战斗机……提问:同学们,上面展示的这些物品,与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工农业生产、国家建设、国防安全关系十分密切,你们知道它们是由哪一产业部门生产的吗?(学生回答:工——用;(3)显然,对于交通和国防建设来说,其现代化水平同样取决于工业发展水平。
因此,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3.设问:由于工业生产如此重要,所以各个地区都想发展具有当地特色的工业。
那么,一个地区发展工业生产时,应考虑哪些因素的影响?(启发学生联系当地实际,进行简单分析,教师进行适当补充和解释。
)1.学生活动:简述你所了解的一种工业生产的流程过程(可安排在组织学生参观附近一工厂后进行)。
结合实际,谈一谈工业生产和农业生产有什么不同。
讲述“我国工业的发展”时,可采用下述方法:1.让学生仔细阅读课本P.11“我国主要工业产品产量的变化”图。
提问:(1)从1978年到2000年,我国主要工业产品的产量增长速度怎样?(较快。
)其中增长倍数最大的是什么?(彩电。
)(2)从这组数据的变化中,你可得到什么结论?(近几十年来我国工业迅速发展,尤其是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工业发展迅速,如彩电、化纤。
)2.让学生阅读教材P.11的正文。
教师提出如下几个问题,让学生从课文中或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找到答案:(1)旧中国我国工业布局有什么特点?重工业主要集中分布在什么地区?轻纺工业主要分布在哪些城市?(2)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工业分布有什么变化?为什么?3.教师小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工业迅速发展,工业产值突飞猛进,工业部门由少到多,并最终形成了独立的、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
现在我国已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的全部工业门类,我国的工业产品不仅能满足国内生产和消费的基本需要,而且许多工业产品大量出口。
工业中心大量增加,遍布全国各省区;工业发展由沿海指向内地;在一些工业集中分布的地区形成区域性工业基地。
工业分布的这种变化,在充分发挥地区优势的基础上,促进了全国工业的发展,由沿海到内地,由城市到农村,使我国的工业布局日趋合理。
承转:在工业各部门中,哪些部门与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国防安全以及人民生活最为密切?(能源、钢铁。
机械。
纺织等。
)讲述“能源工业分布”时,可按以下步骤进行:1.提问:(1)大家知道什么是能源吗?(2)在我们的生活。
学习和工作中,需不需要能源呢?请举实例说明。
(3)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对能源的需求如何?将来趋势怎样?为此应怎么办?(开发与节约并举。
)(4)你知道哪些能源类型呢?2.学生填图:在我国主要煤矿分布的填充图(课前准备好)上填写出我国主要的煤矿和煤炭工业基地,了解它们的分布后思考:我国煤炭资源在分布上有什么特点? 3.讨论:根据你的所见所闻,谈谈你对开发则煤窑”的看法?4.学生填图:在我国主要油田、天然气分布的填充图(课前准备好)上填写出我国主要的油田,了解它们的分布后思考:我国大陆上的油气资源在分布上有什么特点?提问:我国南方的煤炭资源和油、气资源丰富吗?(不丰富。
)那么,南方的能源开发应以什么能源为主呢?(水能。
)我国的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分布在哪些河流?为什么这些河流的上游多水能?(这些河流的上游多流经地势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流急。
)讲述“钢铁工业分布”时,可采用以下方法:1.播放录像或展示图片:钢铁工业的生产流程、主要产品。
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说钢铁工业是一个国家非常重要的基础工业?(要点:为机械工业。
建筑业等提供原材料。
)2.让学生读教材P.14“中国主要钢铁工业基地分布”图,逐一了解我国主要钢铁工业基地的名称及位置。
分析它们在分布上有什么特点?(分布较为广泛,华北地区和长江流域较为集中。
)3.学生活动:完成教材P.14活动题。
引发思考:上海钢铁工业基地和鞍山钢铁工业基地形成的条件相同吗?如若不同,它们的有利条件各是什么?(不同。
鞍山的有利条件是附近有丰富的资源;而上海的有利条件是水陆交通便利和广阔的消费市场。
)讲述“机械工业分布”时,可采用以下方法:1.让学生阅读教材P.15~P.16的正文。
提问:大家知道什么是机械工业吗?你知道哪些产品是由机械工业制造的?机械工业在工业中的地位如何?从过去到现在,我国的机械工业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2.学生读图:“中国机械工业分布”图。
了解我国一些主要的机械工业中心,然后在填充图上填图巩固。
3.学生活动:教师展示一些著名机械产品的图案标志(如汽车),让学生回答它们的名称及产地。
讲述“纺织工业分布”时,可采用以下方法:1.设问:(1)大家知道自己所穿的衣服是由什么原料通过再加工制成的吗?(棉、毛、麻、丝、化纤等。
)据此,你能将纺织工业进行简单的分类吗?(2)人们在商场选购衣物时,总是对棉织产品情有独钟,这是为什么?(穿着舒适、物美价廉。
)棉纺工业在整个纺织工业中的地位如何?(最重要。
)2.读“中国纺织工业分布”图,找出我国主要的纺织工业基地或纺织工业中心,熟悉它们的名称和位置。
对照“中国部分经济作物分布”图,思考:(1)我国主要棉纺织工业基地与棉花产地之间存在什么关系?(接近棉花产地。
)(2)这种关系又是如何形成的呢?(棉花体积膨胀,不便运输。
)第三节交通运输业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运用资料和地图,了解交通运输的作用。
2.运用资料比较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学会按客运、货运的性质和需要选择适宜的运输方式。
3.了解公路铁路建设的成就,了解四条进藏公路。
4.培养学生阅读交通图和统计图表的能力过程与方法:1.运用资料、地图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比较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差异,归纳其特点。
2.通过指导学生小组讨论完成“几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比较表,引导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和体验,得出正确结论。
3.教学过程中采用直观性教学原则,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了解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巨大成就,理解交通运输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及我国大力加强交通运输业发展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几种主要运输方式的特点,学会按客运、货运的性质和需要选择适宜的运输方式。
教学难点:如何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是一个重、难点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对学生读图能力、用图能力的培养;并且利用四人小组讨论形式,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准备:教学媒体:多媒体辅助教学、相关的地理景观图片、资料。
教学安排:1课时教学方法:图表分析法、比较法、讨论法、谈话法板书设计:第四节交通运输业一、什么叫交通运输业?二、交通运输业的重要性三、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及选择四、公路运输教学程序设计:交通运输业(二)【教学目标】一基础知识目标1.知道内河航运及主要航道:长江航道、京杭运河航道、珠江航道2.知道长江航道、京杭运河航道在内河航运中的重要作用及地位3.知道近海及南、北航区的划分及中心港口城市。
4.知道远洋航运的主要航线以及航线的划分和所到达的大洲及地区。
5.知道我国航空运输的发展现状。
6.记住主要港口:重庆、武汉、南京、上海、广州、哈尔滨。
7.记住主要的海港:大连、秦皇岛、天津、青岛、连云港、上海、宁波、厦门、广州、湛江8.记住主要国际航空港:北京、上海、广州。
9.理解中国交通运输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
二能力培养目标1.通过读我国内河航线和主要港口分布图,比较得出我国主要河流的通航里程长度,找出沿河主要港口城市,达到对主要港口记忆的目的。
2.通过读“我国主要海港分布图”达到对主要海港及所在省区和南方沿海航区、北方沿海航区的划分及中心港口城市记忆的目的。
3.通过读“我国主要港口的航线略图”得出我国四个方位的航线划分及其可到达的大洲与地区。
4.通过读“我国民用航空线分布图”得出我国航空事业发展的速度、国际航空港及主要国际航线,达到会从图中获取地理信息的目的。
三思想教育目标1.通过了解我国内河和远洋运输是我国交通运输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认识到交通运输业在发展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2.通过了解我国邮电业的发展状况,认识邮电通信的发展是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保障,树立起科技兴国的信心与远大的目标。
【重点难点】1.长江航道和京杭运河航道。
2.沿海航线与远洋航线。
3.重要的河港和主要海港。
【教学方法】图像直观教学法、讲授法【教学手段】中国航空事业的发展【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回忆提问:1.五种运输方式中水运的特点:2.我国发展水运的有利条件:引出课题:中国的水运、航空一水路运输1.特点:运输量大,运费低廉,适合长距离运输大宗笨重的货物。
2.有利条件:外流域广,河湖众多,大河自西向东源源流长,通航里程长,沟通内地与沿海。
海岸线长而曲折,多优良港湾。
二内河航运:读教材P33图9.14,读图后回答:我国能通航1000吨以上的轮船的航道是哪些河段?指导读图:通过看图例得出:长江航道和重庆的以下的河段及黑龙江的下游河段。
1.长江航道:长江航道干流横贯东西,众多支流南北分布,深入内地,它通航里程长,年货运量大,运输价值高,通透面广,并可江海联运,是我国内河航运的大动脉。
长江航道每年的客货运输量占全国内河运输量的70%以上。
沿岸主要港口有:重庆、宜昌、武汉、南京、镇江、上海。
读教材P33图9.14:读图后回答:京杭运河自北向南分别沟通了哪些水系?在历史上和现在发挥了什么作用?2.京杭运河航道:全长1800公里,自北向南分别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