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军抗战史上的典型战例
抗战烽火之 --八路军进行的主要战役战斗

抗战烽火之--- 八路军进行的主要战役战斗抗战烽火之--- 八路军进行的主要战役战斗1.115师主要战役战斗:平型关大捷、广阳战斗、汾离公路三战三捷、陆房突围、梁山战斗、温塘战斗、町店战斗2.晋察冀军区主要战役战斗:雁宿崖战斗、黄土岭战斗、百团大战、冀中“五一”反扫荡战役;3.山东纵队主要战役战斗:孙祖战斗;4.山东军区主要战役战斗:郯城战斗;5.冀鲁豫军区主要战役战斗:6.120师主要战役战斗:雁门关外战斗、晋西北收复七城、齐会战斗、陈庄战斗、上下细腰涧战斗、百团大战;7.129师主要战役战斗:阳明堡战斗、神头岭战斗、七亘村战斗、响堂铺战斗、长乐村战斗、百团大战、沁源围困战;其中百团大战是八路军抗战中,进行的最大规模战斗。
其战果如下:百团大战历时5个多月。
从8月20日至12月5日的3个半月中,八路军共进行大小战斗1825次,共计毙、伤、俘和投诚日伪军达46480人。
其中包括:毙、伤日军35612人,伪军6000人;俘虏日军300人,伪军89560人;日军自动携械投诚者47人,伪军反正者1845人。
同时,缴获各种枪5942支(挺),各种炮53门;破坏铁路474公里,公路1502公里,桥梁213座,火车站37个,隧道11个;破坏煤矿5个,仓库11所。
此外,还缴获和破坏了其他大量军用物资。
如果说日本就是因为这几个战役而被赶出中国去的话,估计没有人会相信。
我没有其他的意思,但是我们至少应该还历史真相。
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初期部队作战序列;总司令:朱德、副总司令:彭德怀参谋长:叶剑英、副参谋长:左权、参谋处处长:彭雪枫政训处主任:任弼时、副主任:邓小平驻太原办事处主任薄一波、西安办事处主任叶剑英、香港办事处主任廖承志、南京办事处主任周恩来、桂林办事处主任李克农、新疆办事处主任邓发、兰州办事处主任谢觉哉、武汉办事处主任王明、重庆办事处主任王若飞、正规编制有115师、120师、129师、陕甘宁留守兵团。
115师;115师师长:林彪、副师长兼政委:聂荣臻、参谋长:周昆、政训处主任:罗荣桓、副主任:肖华(兼);参谋处长:王秉璋;343旅343旅旅长:陈光、副旅长:周建屏、参谋长:陈士榘;685团团长:杨得志、副团长:陈正湘、政训处主任;邓华、副主任:吴法宪、参谋长:彭明治一营营长:刘正、二营营长:曾国华、三营营长:梁兴初连长:杨西彬686团团长;李天佑、副团长:杨勇、政训处主任:符竹庭、参谋长:彭雄344旅344旅旅长:徐海东、政委:黄克诚、参谋长:陈漫远;687团团长:张绍东、副团长:田守尧688团团长:陈锦绣、副团长:韩先楚、政训处主任:刘震一连指导员:黄薇独立团团长:杨成武、政训处主任:罗元发、参谋长:熊伯涛115师随营学校校长:孙毅120师;师长:贺龙、副师长:萧克、政训处主任:关向应、副主任:甘泗淇、参谋长:周士第;358旅358旅旅长:卢冬生、副旅长:李井泉、参谋长:姚喆;715团团长:王尚荣、副团长:顿星云716团团长:宋时轮、副团长:贺炳炎、政训处主任:刘道生;359旅359旅旅长:陈伯钧、副旅长:王震、参谋长:唐子奇;717团团长:刘转连、副团长:晏福生、参谋长:欧阳家祥;718团团长:文年生、副团长:帅荣;教导团;团长:彭绍辉、政委:刘型;129师;师长:刘伯承、副师长:徐向前、政训处主任:张浩、副主任:宋任穷、参谋长:倪志亮、参谋处长:李达;385旅;385旅旅长:王宏坤、副旅长:王维舟、参谋长:唐天际;769团团长:陈锡联、副团长:汪乃贵,政治处主任:丁先国770团团长:张才千、副团长:胡奇才386旅;386旅旅长:陈赓、副旅长:陈再道、政训处主任;王新亭、参谋长:李聚奎;771团团长:徐深吉、政训处主任:吴富善、副团长:韩东山、参谋长:黄新友;772团团长:叶成焕、政训处主任:谢富治、副团长:王近山、参谋长:孙继先;教导团;团长:张贤约陕甘宁留守兵团;司令员兼政委:肖劲光、参谋长:曹里怀、政治部主任:莫文骅;留守兵团辖:第1、2、3、4、5、6、770团和保安部队;抗日战争期间,八路军对日作战的主要战斗如下:1、平型关战斗指挥员林彪参战部队115师平型关战斗是忻口会战的一部分!1937年9 月,林彪、聂荣臻指挥115师伏击坂垣征四郎第五师团的运输部队歼灭日寇1000,毁汽车100 余辆、大车200 余辆,缴获92式步兵炮1 门、炮弹2000余发、机枪20余挺、步枪1000余支、战马50匹、平型关大捷是七七事变后,中国军队的第一场胜仗![ 转自铁血社区/ ]2:夜袭阳明堡机场指挥员陈锡联参战部队129师769团1937年10月,当时忻口战役正激烈进行,日寇阳明堡野战机场经常起飞轰炸国军忻口正面阵地,为解除此威胁,129师769团团长陈锡联决心夜袭阳明堡机场。
抗战经典战例:陈庄战斗

9月25日清晨,日军从灵寿出动。为了把敌人引入埋伏圈,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独立第5团与敌交火,诱敌向慈峪而来。到达慈峪后,日军几乎投入了全部兵力,发动了猛烈进攻,很快占领了慈峪镇。正当他们洋洋得意时,八路军津南自卫军又逼近过来,日军立即组织迎击。津南自卫军佯装退却,引诱日军越来越接近八路军设伏的地区。9月26日上午,日军继续发起进攻,一路上打打停停,就要钻进“口袋”时,却突然回撤到了慈峪,于傍晚从慈峪向灵寿方向撤退。
9月27日早,八路军获悉日军主力正在沿着小路向陈庄急进,便重新进行了部署,由津南自卫军以一个营的兵力绕道小路跟着敌人前进,一小部分兵力严密监视慈峪镇的敌人,主力则立即顺大路向陈庄方向追击。当日下午,各部队先后赶到陈庄外围,准备在敌人撤出陈庄时,将其一举歼灭。八路军“以变制变”,出敌不意,在陈庄大路两旁的高地上再次摆下“口袋阵”。9月28日,日军自作聪明,果然钻进了八路军的“口袋”里,在八路军的猛烈射击下死伤惨重,爬上山的日军不过二三百人,而且丢掉了全部辎重和重武器。从灵寿和慈峪赶来增援的800多名日军不断向津南自卫军扼守的阵地攻击,但始终没能得逞。29日下午,八路军发起了总攻,日军在飞机的掩护下拼死顽抗。战至9月30日,八路军毙伤俘日伪军1200余人,挫败了日伪军寻歼八路军主力的企图。(李远南、王耀华摘编)
抗战经典战例:陈庄战斗
陈庄是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的一个重镇,也是日军袭击和“扫荡”的重点。1939年9月25至30日,贺龙率领的八路军第120师在陈庄成功进行了一次较大规模的歼灭战,开创了山地歼灭战的光辉范例。
1939年9月24日,驻守在正定、无极、行唐和灵寿等地的日军步兵独立第3大队和伪军1500多人突然在灵寿集中,企图袭击陈庄。从灵寿到陈庄,必须经过慈峪镇。八路军决定利用有利地形,在慈峪到陈庄大路上布下口袋阵势,诱敌深入,歼灭来犯之敌。
经 典 战 役

经典战役1、【长沙会战】1938年至1944年,腥风血雨的四次“长沙大会战”,是八年全国抗战中中日双方出动兵力最多(日军66万人次,中国军队100余万人次)、规模最大、历时最长的一次大会战。
这场震惊世界的会战前三次以中国军队的大获全胜而告结束,日军受到中国军队的沉重打击,日军共伤亡10.7万人,中国军队共伤亡13万人。
2、【中条山战役】1941年5月7日至月底,日军华北方面军集中了10万余人的部队,包括从华中中国派遣军和关东军中抽调部队和飞行团,进攻晋南中条山地区中国第1战区的近18万部队,结果日军以1比20 的极小伤亡代价打败了中条山地区的国民党军,蒋介石称此役为“抗战史上最大之耻辱”。
自太原会战后以来,日军一方面重点对八路军抗日根据地大举“扫荡”,一方面也多次攻击中条山国民党军队,但始终没有大的进展。
进入1941年后,日军鉴于百团大战后八路军消耗很大尚未恢复,遂决定先打击中条山的国民党军。
然而,中条山国民党庞大部队竟然不堪一击。
从5月7日日军发起攻击开始,中国军队“一经中间(被日军)突破,各部皆陷于包围零乱之中竟至不可收拾”。
3、【衡阳保卫战】历时48天的衡阳保卫战终因寡不敌众而以衡阳的陷落宣告结束。
但它却极大地鼓舞了中国军民的抗战士气。
据美国国会图书馆记载:衡阳保卫战,10万以上的日军包围了1.7万名中国军人。
当中国军队在衡阳击败日本的第二波进攻并击毙2.5万日军之后,日本首相东条英机倒台。
经48天血战之后,衡阳于8月8日陷落。
日军死伤超过7万人,其中4.8万人被击毙;中国死伤1.5万人,其中7400人捐躯……4、【常德会战】1943年11月2日,日军10多万人兵分四路,动用空军、毒气瓦斯部队等向常德发起攻击。
中国军队20万将士奋起反击,以劣势装备和血肉之躯与日军展开生死决战。
至12月20日,日军伤亡40000余人后败退,中国军队用伤亡50000余人的代价换来了胜利。
常德会战因战事惨烈,而被称为东方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八路军的战役

八路军的战役近代爆发的战争有很多,你知道八路军的战役有哪些吗?下面为大家整理了八路军的战役相关的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
八路军战役1、平型关大捷打破“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战斗时间】1937年9月【战斗地点】山西省灵丘县【战斗过程】1937年七七事变,日本全面侵华。
八路军第115师奉命在平型关进行伏击,取得首战大捷。
平型关大捷,是全国抗战开始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个大胜利,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9月23日,八路军第115师在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的率领下,决定利用平型关东北的有利地形,在平型关东侧乔沟一线设伏。
24日深夜,八路军第115师将士冒雨疾行,于25日拂晓前秘密赶到白崖台一线,进入了伏击阵地。
7时许,日军第21旅团后续部队乘汽车100余辆,附辎重大车200余辆全部进入第115师预伏阵地。
当敌先头部队进入关沟与辛庄之间的岔路口时,687团三营九连副连长郭春林打响了第一枪。
机枪、步枪、手榴弹、迫击炮一齐发射,把拥塞在公路上的日军一时打得人仰马翻。
在白刃战中,685团二营五连连长曾贤生率先向敌突击,他一人刺死了十几个鬼子,自己也身负重伤,当一群鬼子向他逼近时,他拉响了仅剩的一颗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经过长达6个小时的战斗,八路军歼灭日本侵略军坂垣师团第21旅团三浦敏事率领的1000余人,缴获大批轻重机枪、军用电台,击毙战马53匹,烧毁敌汽车百余辆,马车200多辆。
此战八路军重创了日军精锐王牌师团,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猖狂气焰。
毛泽东在大捷次日致电朱德、彭德怀:“庆祝我军的第一个胜利”,“平型关的意义正是一场最好的政治动员”。
【专家点评】夏一东:平型关大捷是八路军的扬威立万之战。
这一仗打出了八路军的威名,坚定了全国人民抗日的斗志。
平型关战役对日军的痛击,既打破了日军突破平型关、打击中国第二战区部队,从右翼配合日军华北主力在平汉路作战的战略企图,又顿挫了日军向山西腹地深入的进攻势头,挫伤了日军的锐气,使之再不敢贸然深入,为中国方面部署忻口会战提供了时机,从而有力地支援了中国正面军队的抗战。
抗日战争中全团打飞机事例

抗日战争中全团打飞机事例当年占地2000亩的阳明堡机场,现在已变成老百姓的农田。
农田间矗立着的“阳明堡飞机场遗址”纪念碑上,记载着81年前的那场步兵打飞机的经典战例。
1937年10月19日夜,八路军129师第769团官兵突袭位于滹沱河北岸的阳明堡机场。
经1小时激战,歼灭日军100余人,毁伤敌机24架,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用步兵打飞机的经典战例,在抗战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夜幕下,战士们对日军机场发动突袭,抛出的手榴弹让敌机灰飞烟灭……这是记者在第73集团军某旅红四连编排的情景剧《夜袭》中看到的战斗场景。
红四连的前身,是769团十连。
夜袭阳明堡战斗之后,担任主攻的十连被八路军129师授予“战斗模范连”的荣誉称号。
81年来,在“夜袭精神”的激励下,红四连先后参加了决战孟良崮等百余次战役战斗,涌现出数十名战斗英模,7次被授予荣誉称号。
想要有指哪打哪的本领,就要有精武强能、勇争第一的拼劲。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红四连不断续写敢打能赢的胜战传奇。
一次红蓝对抗考核中,蓝方依山布阵、易守难攻。
时任连长章星拿出地图仔细比对,发现蓝方防御阵地右侧山高林密,随即果断决策,由时任指导员李纯组织正面进攻,自己则带小分队大胆穿插。
经过两个多小时翻山越岭,章星带领小分队成功迂回到蓝方背后,与正面进攻的部队形成夹击之势。
以奇制胜,红四连所在营成为7支参演红方分队中唯一取胜的单位。
如今,红四连再次转型重塑,从传统步兵连队转型为装甲步兵连。
从“铁脚板”到“履带轮”,从体能型到技能型,这对以跑得快、投得远、打得准而著称的红四连官兵是不小的挑战。
“抗日战争,连队前辈用步枪、手榴弹摧毁了日军24架飞机。
今天我们要在‘战斗模范连’旗帜引领下,攻坚克难,走在前列。
”面对挑战,红四连党支部主动请缨,担负转型重塑的探索任务,并立下“半年内形成战斗力”的军令状。
从连长、指导员到普通一兵,官兵从零起步、从头学起,人人学理论、练操作,不断突破训练瓶颈,战斗力稳步提升。
八路军两次长生口伏击战 “牛刀杀鸡”重挫日寇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八路军两次长生口伏击战“牛刀杀鸡”重挫日寇
导语:在继八路军115师成功地进行了平型关伏击战,取得八路军的首战胜利,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之后,华北地区的八路军随即在敌后展开,发动
在继八路军115师成功地进行了平型关伏击战,取得八路军的首战胜利,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之后,华北地区的八路军随即在敌后展开,发动一系列作战行动。
伏击战作为游击战的重要战术手段,被八路军广为应用。
其中八路军129师386旅在河北井陉长生口地区的两次伏击,更是充分体现出八路军最为典型和成功的游击战的精髓。
兵家必争的井陉
太行山位于山西省与华北平原之间,纵跨北京、河北、山西、河南四省市,北起北京,南到河南的王屋山,呈东北西南走向,绵延近400余公里。
是中国地形第二阶梯的东缘,也就是黄土高原的东部界线。
太行山绵延千里,百岭千峰,万壑沟深。
来自山西的许多河流穿过太行山,奔腾向东,自然形成了几条穿越太行山的峡谷。
这些东西向的峡谷,就被称为“陉”。
其中最著名的八个峡谷,古称太行八陉,成为古代穿越太行山、沟通晋冀豫三省往来交通的咽喉通道,也很自然成为三省交界的重要军事关隘所在。
井陉是八陉中的第五陉。
井陉最早是古关名,又称土门关,故址就在今天河北省井陉县的井陉山上。
井陉县位于河北省西部,冀晋两省交界处,太行山东麓,北邻平山县,东部和东南部与鹿泉、元氏、赞皇三县毗连,西部和西南部同山西省盂县、平定、昔阳三县接壤。
素有“太行八陉之第五陉,天下九塞之第六塞”之称,历来是河北与山西的通衢要冲。
作为古代燕赵与秦晋之间的交通要隘,堪称是控制冀晋两省的锁钥之地。
生活常识分享。
抗战以少胜多的战役

抗战以少胜多的战役抗战期间我军浴血奋战,最终以顽强的意志解放了全中国,才有了我们今天幸福的生活!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抗战以少胜多的战役,希望能帮到你。
抗战以少胜多的战役仁安羌战役仁安羌战役是1942年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取得的重要胜利。
日军在占领仰光后,分兵三路北进。
中国远征军第五及第六军分别担任正面及左翼作战,英军则以右翼伊洛瓦底江沿线为主要守备区。
4月14日,右翼英缅军一师放弃马格威北撤,改守仁安羌,日军以七千之众迅速包围英缅军一师。
英缅军总司令急电中国远征军,请求支援被包围在仁安羌的英军。
4月19日,新38师收复了任安羌油田,解救了英军7000多人和被日军俘虏的英缅军官兵、美国传教士和新闻记者等500多人。
消息传出,轰动了中、英、美三国,中国军队的英勇作战得到西方社会的赞誉。
这场战役中孙立人立下了赫赫战功。
为中华民族增添了不少光彩。
平型关大捷平型关大捷创造了抗战初期中国军队以少胜多的模范战例。
八路军平型关首战大捷,是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个大胜仗,也是在抗日战场上中国军队第一次主动向日军发动攻击并取得全胜的战斗。
斋郎村战役斋郎位于庆元县百山祖,海拔1248米,山高地险。
1935年4月底,红军挺进师由闽入浙到达庆元斋郎村,遭到数倍于自己的敌人的围追。
红军在占据斋郎屋后山有利地形打击敌人,取得了全面的胜利。
斋郎战斗是红军挺进师进浙闽边后的关键一仗,它的胜利不仅鼓舞了红军士气、沉重打击了敌人,而且为挺进师获得了开辟浙西南游击根据地的有利时机,胜利完成了进军浙江以来的第一个作战任务--打开进入浙西南开辟游击根据地的通道。
岱崮保卫战岱崮保卫战是1943年,八路军鲁中军区11团8连93名指战员,为捍卫民族尊严,在这里与20倍于己的日伪军血战18天,创造了八路军战史上以少胜多的又一模范战例。
1943年11月9日,日寇纠集了1万余兵力开始对鲁中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
岱崮山区处于敌人进犯沂蒙腹地的咽喉地位,为粉碎日军的扫荡企图,鲁中军区决定留下少量部队在内线坚持斗争,牵制日军主力,掩护我主力部队转至外线作战。
抗日战争中的重要战役

抗日战争中的重要战役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场伟大战争,它持续了八年时间,期间发生了许多重要的战役。
这些战役在抗日战争的胜利中起到了关键作用,为中国最终取得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本文将介绍抗日战争中的一些重要战役,展现中国人民顽强抗日的精神和牺牲奉献的英雄们。
1. 平型关大捷平型关大捷是抗日战争中的一场重要战役,发生在1933年5月8日至27日间。
这场战役是红军与日军的一次决定性较量,红军以毛泽东为主席,成功地迎击了日本侵略者的进攻。
这场战役是中国抗战历史上的伟大胜利,也是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幕。
2. 百团大战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的一次重大战斗行动,发生在1940年8月20日至10月25日期间。
在这场战役中,中国红军和冀东、冀南、察南、晋南等地的游击队共同发动反击日本帝国主义的行动。
这次战斗动员了大量的农民和游击队员,充分展示了中国人民坚决抵抗日本侵略的精神和决心。
3. 武汉会战武汉会战是抗日战争中的一场重要战役,发生在1938年10月中旬至12月中旬期间。
这场战役是中央军队抵抗日本侵略者的一次决战,也是中国人民抵抗日本侵略的一次重大胜利。
在这次战斗中,中央军队英勇作战,最终成功地守住了武汉,保卫了湖北的安全。
4. 淞沪会战淞沪会战是抗日战争中的一场著名的战役,发生在1937年10月至12月期间。
这场战役是中国迎击日本侵略的重要战斗,中国军队与日军在淞沪地区进行了激烈的厮杀。
最终,中国军队成功地解放了上海,并击退了日本侵略者。
5. 达沃战役达沃战役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与日军的一场重要战斗,发生在1945年4月29日至5月7日期间。
这场战役是中国解放战争的一部分,中国军队坚决反抗日本侵略者,并成功地解放了达沃。
这次战斗不仅是中国迎接胜利的重要一步,也对整个抗日战争的胜利起到了决定性的推动作用。
总结: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的一场艰苦卓绝的战斗,其中许多重要战役都展示了中国人民顽强不屈的精神和英勇抗战的意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路军抗战史上的典型战例涞源东临紫荆关,南连倒马关,西趋大同城,北通张家口,地势险要,是北方进入中原腹地的主要通道之一。
抗战开始后中日两军围绕该县反复拉锯。
1937年9月,日军第四十一联队击败国民党军二十一师补充团一部侵占涞源,但仅依靠伪军驻防。
10月10日,杨成武率八路军独立团夺回涞源。
1938年3月21日,日军第十四联队再度侵占涞源,由矢崎守备队留守,杨成武率部切断涞易公路,孤立涞源日军。
双方战斗到4月11日,矢崎中佐被迫率部撤离。
1938年10月1日,日军一一0联队(联队长永幡寮一大佐)再次侵占涞源县城,但杨成武的晋察冀一分区部依然控制城外各要点。
10月下旬,日军以第二大队大队长伍信纯一中佐为指挥官,发动了被称作“涞源作战”的“扫荡”,目标直指杨成武部。
八路军采用游击战术与日军苦苦周旋,战斗中日军消耗甚大,原有补给线涞易公路又屡遭袭击,故强行开辟途经飞狐峪的涞蔚公路为新的补给线。
敌军大部分物资通过这条线路运往涞源前线,杨成武和王震决心抽调精锐部队,在涞蔚公路上袭击日军的运输队,切断其补给,迫使日军中止“扫荡”。
11月初,副团长周俭廉和参谋长左齐等人到飞狐峪勘察地形。
团长刘转连在听取他们的勘察汇报后,决定将明铺作为伏击阵地。
我军根据情报得知日军一个大规模的运输队将从蔚县出发前往涞源。
11月16日拂晓,晋察冀分区邱会魁支队的两个主力团和三五九旅七一七团进入明铺附近,设下了伏击圈。
七一七团埋伏在明铺西边的山上,友邻的两个团则埋伏在明铺东边的山上,他们预料我军总兵力是日军的10倍多。
意外却在16日中午发生了。
左齐在日记中写道:“部队埋伏半天以后,老乡的一头毛驴误入雷区,踏响了地雷。
不久,日军一架侦察机飞来,在沟口外上空久久徘徊不去。
”伏击部队很快接到上级命令,称伏击圈已经暴露,敌人可能发现了我军的意图,并推测敌人或会取消运输行动,或会抽调主力伺机消灭我伏击部队,因此这个仗不能打了,所有部队撤出伏击圈。
晋察冀的两个团随即撤离。
刘转连却让撤离途中的七一七团停下,他和几名高级指挥员在山坡上开了个会。
刘转连的意见是:如果敌人能够发现我们的埋伏,也应该能发现我们撤出伏击圈,那么敌人的运输队就可乘机通过,所以我们应该杀一个回马枪,半夜再回去设伏,打敌人个措手不及。
这个计划看似十分冒险,但也颇合逻辑。
问题是,兵力不够。
晋察冀部队是新组建的,还没有电台,此时已经无法联系撤离的另外两个团,这一仗只能靠七一七团自己了。
而这次攻打敌军运输队,七一七团出动的只是两个主力营,即六个步兵连,不到七百名官兵。
开往涞源的日军运输队总兵力大约是这样:田原少佐率领的师团辎重队护卫人员约半个中队合计72名官兵,中途加入的三宅护卫队有71名官兵,从蔚县返回涞源搭车的伤愈官兵7名,修理班人员2名。
此外有翻译、伪自警团人员若干,以及84名司机。
从日方事后的报道来看,队伍中还有5名新闻记者。
天渐亮,敌人一夜都没有出现。
显然,刘转连推测得十分准确。
7时,田原少佐直入七一七团的包围圈,到达飞狐峪谷口的北端—北口村。
在这里,田原少佐遇到了一个“部落民”—当地伪组织自警团的成员,有为日军提供情报和侦缉的任务。
据日本《步兵第一一○联队史》记载,这个“部落民”和日军一起进了飞狐峪。
他在北口村向日军报告说,前一天他的马在飞狐峪的出口处—明铺村的北端,踏上了地雷被炸死,他因为跟在马的后面比较远而幸免于死。
七一七团的兵力部署,包括“一面坚盾”“一口快刀”和“一张大网”。
出了飞狐峪,到涞源一线的地势相对平坦,刘转连预料日军中伏之后,其主力必然拼死向涞源方向突围。
因此,他在明铺村布下全团最精锐的一连,让这面“盾牌”死死顶住敌军的猛攻,将其关在盆地之中。
与此同时,作为“快刀”的二连,从左侧山顶直接切向日军退回蔚县的飞狐峪谷口,斩断日军回撤的道路。
这“一刀一盾”将日军关在盆地中后,二营的三个连将如天网从山顶直扑下来发动总攻,一边利用居高临下的地形用火力杀伤敌军,一边和敌军展开白刃战,用刺刀解决最后的战斗。
我军在火力上不占优势,最能发挥优势的便是白刃战。
刘转连和左齐经过讨论,预料日军最终会被赶到公路东侧。
如果他们试图往山上爬,会变成活靶子;如果他们就地顽抗,依旧是活靶子。
关键要看明铺能不能顶得住,二营能不能杀穿敌军的阵型。
经过商量,团长刘转连亲自指挥一连在明铺村阻敌,参谋长左齐坐镇战场西侧峰顶,指挥对敌军的攻击,团政委晏福生因在红军时期失去一臂,不适合直接参加战斗,负责指挥预备队。
没有到达战场的七一七团三营和团部直属连,则奉命阻敌增援。
考虑到南线涞源敌军可能来援,明铺以南地势不利于阻击,因此由三营一个主力营承担任务(据说由副团长周俭廉指挥)。
北线蔚县、广灵敌军虽多,但飞狐峪地形崎岖,敌军应不敢深入,故只留团部直属连警戒。
九点钟,日军的汽车队终于从飞狐峪的谷口探出头来。
团参谋长左齐的日记详尽地描述了接下来的情形。
他的女儿左凌这样转述道:鬼子出谷口就不动窝了,估计也是怕咱们埋伏他。
这时候山上山下的八路军都没有动。
预先安排好了,等山下鬼子的汽车压上地雷,刘转连团长他们在明铺村先打响,所有部队以他的行动为准跟着打。
现在鬼子离着地雷还有几十米不动了,刘团长也没动,他可能是想着敌人还没都进伏击圈,等鬼子麻痹大意了,继续往前走,都进了伏击圈,我们再收拾他。
他不动,我父亲他们当然也不动了。
等着等着,看鬼子派出了一个班的步兵,挑着一面膏药旗,一边搜索一边往明铺村前进,过来了。
他们本来也没发现什么。
到了村口有道矮墙,在那个墙根底下,有个鬼子官儿忽然看到不知道哪个战士丢在那儿的一顶帽子,马上哇哇怪叫起来,而且掉头往回跑,正好踩中了地雷。
这时候,刘转连团长指挥的一连开火了……原第八中队长江小队的日军士官丸山登美治的回忆文章,比较详细地回顾了三宅护送队一行覆灭的经过。
这篇名为《啊,三宅队的最后—第八中队在明铺村的战斗》的文章,描述了双方战斗的开始情景:从这里(北口村)开始,是铺满砾石的山路,蜿蜒于谷底之中。
道路忽而呈“く”字形,忽而又呈“へ”字形,曲曲弯弯。
两侧则是高达百米,如屏风般屹立的山峰。
在绝壁间前进了十公里,便到达了明铺村前,这里左侧一方略为宽敞。
正在车辆渐渐开出谷口,进入开阔地带时,那个向导(北口村自警团那个牲口被炸的伪工作员)忽然指着前面大喊起来:“就是那里,就是那里。
”三宅少尉下令车队停下,然后(用望远镜)朝前方路面上眺望。
只见路面上残留着一个大坑,周围还散落着牲畜的尸体碎块。
由此来看,可能有敌军隐蔽在附近。
思索片刻后,三宅少尉将武田正一伍长唤来,令他率领一个分队对前方的明铺村进行侦察,同时提醒他这一带可能铺设有地雷,必须充分加以小心。
……武田伍长指挥的这个分队,包括一等兵石黑二,上等兵西原久雄、安田良雄、大枝静雄,他们一边观察一边逼近村口,小心翼翼地窥伺村子(明铺)里的动静。
周围一片寂静,村子里看不到有居民生活的迹象,他们又开始行动,似乎朝前走了五六步,这时,(后方的日军)忽然听到了轰然一声巨响,武田伍长等人的身体顿时被炸得飞上了半空,他们踩中了(八路军)预先埋好的地雷,壮烈战死。
唯一受伤未死的是安田上等兵,他的右腿被炸断,负了重伤。
这一声爆炸仿佛是信号,村子里埋伏的敌军立即同时猛烈射击起来。
不仅是村子,周围山顶棱线上的敌军也一起现身,发起攻击,此时,正是九点刚过。
显然,三宅等日军指挥官也摸不准八路军是来骚扰还是来打埋伏的,还有可能是布设了地雷,人员早已撤离。
最终,日军认为骚扰的可能性更大,否则必定会和附近的驻军联系,求得增援。
根据日军的抚恤档案,这一路日军中军衔最高的田原少佐,并不是辎重兵出身,而是骑兵出身的军官。
这样的出身使他在遭到伏击的瞬间没有选择防守,而是本能地发起进攻。
他选择进攻的方向便是明铺,试图从这里撕开八路军的重围,带领车队突向目的地涞源。
田原对日军“无坚不摧”的攻击力十分自信,但现实给了他一个狠狠的教训—左齐参谋长布置的地雷并不是仅仅一颗,日军的首车压上了一颗,跟随冲锋的车辆也随之中雷。
意识到前方是雷区,日军就地卧倒,和刘转连率领的一连展开对射。
左齐在日记中这样描述道:这时候,一个戴眼镜的日本军官,挥着战刀把鬼子赶上卡车,车辆开足马力,向前猛冲,企图冲出我军的封锁线。
但前导车刚进村口就压上了地雷,只听轰轰几声巨响,领头的几辆被炸翻在公路上,后面冲上来的三十多辆车子,被炸翻的车辆堵塞起来,进不得也退不得,鬼子纷纷跳下车来。
这个戴眼镜的日本军官,便是田原少佐。
双方隔着地雷阵对射的结果是,八路军的机枪手上去一个牺牲一个,这面“盾牌”牺牲很大。
团长刘转连注意到日军主力距离明铺村还有几百米,他下令贴上去,彻底封死敌军的机动空间。
与此同时,日军也迎着刘转连的一连杀来,其首车上架着一挺机枪,一面疯狂地扫射,一面冲向八路军的战线,下车的日军士兵跟随车辆也发起了冲锋。
一连是七一七团的基准连,为了阻止日军强攻明铺,团长刘转连在一连集中了六挺轻机枪。
在这样的火力之下,田原少佐很快就攻不动了。
一营营长何家产亲自带二连从山坡上猛扑下来,和盐见少尉指挥的日军后卫部队撞在一起。
这里是此战中最早发生白刃战的地方。
战斗刚一打响,“一刀一盾”便打得血火飞迸,但指挥主力的参谋长左齐并没有立即指挥二营冲下去。
他觉察到日军的兵力似乎与当初的推测有些不符—从山坡上看下去,日军的兵力不只二三百人。
这意味着八路军并没有预判的10倍兵力优势,原有的作战计划必须作出调整。
左齐敏锐地注意到,迫于道路的狭窄,日军在前后能够投入的兵力有限,而大批日军还没有完全清醒过来,仍在公路上茫然地等待命令。
而从八路军所在的山坡上看下去,日军正在射程范围之内,手榴弹可以直丢进日军队伍中,日军的手榴弹却根本扔不上来。
于是,左齐下令山坡上的二营和一营的一个连立即展开全部火力,不惜把子弹打光也要最大限度地杀伤日军的有生力量,然后再向日军发起冲锋。
但日军的反击也同样迅速。
长城小站的大鹰根据战斗简报在《八路军飞狐峪—明铺战斗历史随笔》一文中写道:“日军指挥官……在受到袭击之后很快回过神来,并准确判断了八路军团指挥所的位置,组织的反冲击见效,竟然在200—300米距离使用步枪、机枪,利用仰射打掉重要团指挥员,使八路军团指挥所陷入一定程度混乱。
”田原部队毕竟是辎重兵,虽然训练有素,但战斗经验不足,因此战斗打响后一度出现短时间的慌乱。
但三宅的部下都是已经参加战斗一年多的正规步兵,而且多次在这条公路上和八路军交手,所以威胁也最大。
《啊,三宅队的最后》一文中如是描述开战后三宅所部的反应:“看到最信任的部下在眼前战死,三宅队长怒火中烧,立即下令‘迫击炮下车’。
迫击炮原来放置在第四辆车上,这时被迅速抬下来,炮手平松武夫一等兵开始对山上的中国军阵地开炮。
可惜的是,只打了三发,炮击便停止了。
”日军“只打了三发”,是因为炮手平松武夫被一枪击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