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军对中国抗战的贡献

合集下载

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和新四军的协作关系

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和新四军的协作关系

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和新四军的协作关系来源:党的文献[ 摘要] 八路军和新四军是抗日战争时期我党的两支重要军事力量。

他们在这一时期相互支持、相互援助,为抗战胜利和中共的发展壮大作出了重要贡献。

他们的协作关系主要表现在:两军分别在华北、华中开辟抗日根据地,在战略上相互呼应;两军共同开辟了皖东北、苏北、河南、湘鄂赣等抗日根据地;两军在黄桥保卫战等战斗中相互配合;两军在干部、人员、经费上相互支持;两军创造的经验共同分享。

他们的精诚协作,加快了中国抗战胜利的进程,也为中国民主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八路军和新四军是抗日战争时期我党两支重要的军事力量。

他们在打击日伪军和抗击国民党顽军的斗争中相互支持、相互援助,为抗日战争胜利和中共自身的发展壮大作出了重要贡献。

过去学界对他们在抗日战争中的贡献、发展过程都有详细记载,但对他们的协作关系未有专门的探讨。

本文拟对此作一些尝试。

一、八路军、新四军分别在华北、华中开辟抗日根据地,在战略上相互呼应八路军和新四军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军队,也是抗日战争背景下第二次国共合作的产物。

1937年8 月22日,南京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宣布将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25日,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命令将红军改编为八路军。

八路军组建完成后,迅速开赴山西抗日前线。

到1938年春,八路军各师分别建立了晋东北、晋西北、晋东南、晋西南的战略支点。

到1940年底,八路军已在华北开辟了广阔的敌后战场,创建了晋察冀、晋绥、晋冀豫、冀鲁豫、山东等抗日根据地,消耗和牵制了日军大量兵力,对日军造成严重威胁。

新四军主要由南方八省红军和游击队改编而成,其军部于1937年12月25日在汉口正式成立。

1938年3 、4 月,其所属部队分别在皖西霍山县流波疃和皖南歙县岩寺集结、整编。

此后,江南、江北部队分别进军苏南、皖中敌后。

到1940年底,已先后开辟了皖东北、皖东、皖中、皖南、苏南、苏中、苏北、豫皖苏、豫鄂边等根据地。

抗战时期中国陆军第十八集团军

抗战时期中国陆军第十八集团军

抗战时期中国陆军第十八集团军即抗日战争时期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在国民政府对日作战战斗序列中的正式番号。

抗战爆发后,国共两党为团结抗日,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举行多次协商谈判。

根据同国民党政府达成的协议,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于1937年8月25日发布命令,将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9月11日,又改称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朱德任总司令,彭德怀任副总司令,叶剑英任参谋长,下辖第一一五师、第一二○师、第一二九师,共45000人,属第二战区指挥管辖,同时朱德兼任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担负开展敌后游击战争、配合正面战场作战的战略任务。

由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能够遵照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同志所制定的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方针,深入敌后,充分发动和武装广大人民群众,从而开辟了广阔的华北敌后抗日战场,狠狠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积极支持了正面战场,并能创造性地彻底解决了在敌后战场坚持下去需要解决的许多问题,如:搞好军民关系,使地方政府和人民成为支持军队作战的后盾;在无后方支持情况下自行解决给养、弹药、兵员补充;在艰苦环境中保持军队内部的凝聚力,不使其溃散;解决深入敌后随时可化整为零以利保存力量,随时可化零为整以打击歼灭敌人等。

而其他中国军队均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而难以在敌后长期坚持。

经过努力,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很快在华北敌后创建了晋绥、晋察冀、晋冀鲁豫和山东等抗日根据地,解放了大片国土。

在8年抗日战争中,第十八集团军的部队共对敌作战10万余次,其中最著名的有平型关战役、百团大战、黄土岭战斗等,共毙伤俘日伪军约137万,人民军队约有数十万人为国壮烈捐躯,包括第十八集团军副参谋长左权将军及一批师、团级干部。

随着对敌作战的胜利,至1944年,第十八集团军所辖的正规部队已发展到47万人,相当于当时中国军队47个整师的编制。

至1945年日本帝国主义投降时,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十八集团军的部队已发展到102.8万人。

国军与八路军对日抗战贡献比较表

国军与八路军对日抗战贡献比较表

国军与八路军对日抗战贡献比较表2013-03-09 08:28:55亲自吃饭发表在史海钩沉若以击伤或击毙日军的数据为基准计算国军及八路军对日抗战的贡献可得到:国军贡献= 108.72/(108.72+0.45) = 99.59%八路军贡献= 0.45/(108.72+0.45) = 0.41%以上计算是依据日本防卫厅公布的数据及日本相关文献的记载历次重要战役的伤亡数据列表计算如下:国军对日抗战贡献重要战役1.武汉会战国军战报毙伤日寇25万余人日本战报伤亡23万余人因病减员6.7万余人日本防卫厅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2.凇沪会战国军战报毙伤日寇16万余人日本战报死亡16 万人伤31157人日本防卫厅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3.长衡会战国军战报毙伤日寇16万余人。

日本战报伤亡15.2万余人日本防卫厅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4.第三次长沙会战国军战报毙伤日寇15万余人日本战报伤亡14.6万人日本防卫厅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5.徐州会战国军战报毙伤日寇15万余人日本战报伤亡13.2万余人。

日本防卫厅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6.随枣会战国军战报毙伤日寇14万余人日本战报伤亡13万余人日本防卫厅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7.南京保卫战国军战报毙伤日寇11.3万余人日本战报伤亡10.6万余人日本防卫厅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合计毙伤日寇112.3万余人日本战报伤亡108.72万余人病6.7万余人相差3.58万余人未计算病患6.7万人误差3.29%八路军对日抗战贡献1.百团大战八路军战报毙伤日军2万余人伪军5000余人俘日军280余人伪军1.8万余人。

日本战报亡302人,伤1719人,皇协军伤亡失踪1202人日本防卫厅《华北治安战》2.平型关大捷八路军战报歼灭日军1000余人日本战报亡167人,伤94人儿岛襄《日中战争》3.晋察冀区1938年秋反围攻八路军战报八路军战报毙伤日伪军5000余人日本战报亡39人,伤132人,皇协军伤亡107人臼井胜美《中日战争》4.1939 年冀南春季反十一“扫荡” 八路军战报歼日伪军3000余人日本战报亡37人,伤70人,皇协军伤亡81人臼井胜美《中日战争》5.冀中1939年冬季反“扫荡” 八路军战报歼日伪军2500余人日本战报亡27人,伤89人,皇协军伤亡71人日本防卫厅《华北治安战》日本战报6.冀中1940年春季反全面“扫荡” 八路军战报毙伤日伪军3000余人日本战报亡11人,伤91人,皇协军伤亡62人日本防卫厅《华北治安战》7.115师陆房突围八路军战毙伤日伪军1300余人日本战报亡10 人,伤122人,皇协军伤亡67人日本防卫厅《华北治安战》合计日伪军死伤40800余人俘虏日军280余人俘虏伪军18000余人总计伤亡失踪59080余人日军死亡593人日军受伤2317人皇协军伤亡失踪1590人总计伤亡失踪4500余人相差54580余人误差1212.89%依据以上日本防卫厅及日本文献记载的数据计算:国军贡献= 108.72/(108.72+0.45) = 99.59%八路军贡献= 0.45/(108.72+0.45) = 0.41%Read more: 国军与八路军对日抗战贡献比较表 - 史海钩沉 - 贝壳村。

抗战策略的重大作用:中国局部抗战的战略指导思想

抗战策略的重大作用:中国局部抗战的战略指导思想

抗战策略的重大作用:中国局部抗战的战略指导思想抗日战争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艰难、最为漫长的一次战争,可以说对于整个中国的未来走向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这场战争中,中共领导的中国局部抗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全面抗战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本文从策略角度出发,分析了中国局部抗战的战略指导思想,探究其对于抗战胜利的重大作用。

一、坚持战略防御在日本侵华初期,中共提出了“围城打援”、“钉钉子”等战略防御思路,强调坚守有利地形,打击日军的有生力量,充分利用游击战争的特点来制敌消耗。

八路军在晋察冀等地采用了“死拼不撤”的作战方法,以小打大,以少胜多,为抗战全局做出了巨大贡献。

此外,坚持战略防御也为后来的重点进攻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实施游击战争在敌我力量不对称的情况下,游击战成为了中国抗战的重要战略选择。

八路军和新四军等主力红军,开展了游击战争,打击日军的有生力量,破坏日军的后方交通、运输、工矿等关键点,成功地打乱了日军的计划,为全面抗战做出了巨大贡献。

三、注重政治工作中共高度重视政治工作,视其为战争胜利的重要因素之一。

中共在野战军、地方武装、游击队中流传着“为民、依靠民、群众路线”等政治口号,不断加强群众工作,培养军民团结,为战胜日寇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灵活机动在游击战争中,灵活机动十分重要。

八路军和新四军将机动和灵活性视为作战中的基本原则,注重在战役中灵活调动,出奇制胜,成功地利用了这一优势,给日军造成了重大伤害。

五、注重自我发展中共坚持不断的战士教育,鼓励创新,培养领袖,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重要基础。

中共还注重军事工业的发展,鼓励技术革新,体现出较强的自主性和自我发展的意识。

总之,中国局部抗战的战略指导思想主要包括坚持战略防御、实施游击战争、注重政治工作、灵活机动、注重自我发展等方面,而这些思想在后来的全面抗战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发扬光大,为最终抗战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国抗日战争故事-八路军苏村阻击战血战日寇

中国抗日战争故事-八路军苏村阻击战血战日寇

中国抗⽇战争故事-⼋路军苏村阻击战⾎战⽇寇 ⼭东省作协会员,退休前为莘县⼴播局副局长、电台台长的70岁⽼⼈延保⽟,⼗⼏年来,⼀部接⼀部地创作(或与⼈合作)出版了《古塔风云》、《徐庄党旗红》、《张鲁魂》、《钢铁濮范观/华北⼩延安》等抗⽇题材纪实⽂学作品,⽣动再现了七⼗多年前⾰命⽼区莘县的烽⽕岁⽉。

下⾯⼩编给⼤家讲⼀讲中国抗⽇战争故事-⼋路军苏村阻击战⾎战⽇寇。

⼋路军苏村阻击战⾎战⽇寇 备战:⽇寇报复扫荡我军构筑⼯事 延保⽟介绍,⽇军在“百团⼤战”中遭到⼋路军打击后,加紧对抗⽇根据地扫荡、蚕⾷,⼤搞所谓强化治安运动。

1941年1⽉7⽇,鲁西军区司令员杨勇率部在郓城潘溪渡⼀带设伏,毙俘⽇军软原少佐以下官兵150多⼈、伪军130余⼈,缴获九⼆式步兵炮l门。

这次惨败和重要武器的损失,使⽇寇恼羞成怒,发誓报复。

⼏天后,⽇军集中⼤批兵⼒,采取分进合击战术,对鲁西军区的濮、范、冠、朝等县实⾏铁壁合围式的⼤扫荡,妄图摧毁鲁西抗⽇根据地,消灭我军主⼒部队和党政军⾸脑机关,扬⾔要“夺回⼤炮、活捉杨勇”。

杨勇等⼈率鲁西军区、⾏署机关跳出敌⼈郓(城)范(县)合击圈,到达朝城西南⼀带。

有⼀股敌⼈尾追⽽来,聊城敌⼈也正南下,有合击的迹象。

为掩护军区、⾏署机关安全转移,鲁西军区教导第三旅特务第三营(军区警卫营),率九连、⼗连连夜奔赴苏村,准备在那⾥阻击敌⼈。

苏村在朝城西南的平原上,距敌⼈据点30多⾥,村内街道为丁字形,村西有⼀条抗⽇沟,再朝西不远便是徒骇河。

该村原有围寨,朝城县发动群众破寨时,把原有的⼟围⼦扒得剩了四尺⾼,正好形成环形防御阵地。

特三营指战员来到苏村后,⽴即构筑防御⼯事。

苏村的⽼乡们在村⽀部的带领下,给战⼠们做饭,煮地⽠、蒸⼲粮、熬⽶汤,忙着卸门板、扛⽊料,帮助部队构筑⼯事。

营部领导再次向战⼠们作了动员讲话,号召⼤家为了打败⽇寇,不怕牺牲,英勇战⽃,坚决粉碎敌⼈的⼤扫荡。

鏖战:我军愈战愈勇⽇寇增兵合围 “1⽉18⽇上午9时,⼏辆⽇军汽车从朝城⽽来,向苏村渐渐逼近。

八路军留守兵团385旅的历史贡献

八路军留守兵团385旅的历史贡献

八路军袖标 385旅首任旅长王宏坤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朱德任总义,投奔边区,随后编为385旅新2营。

1944年11月,120师359旅组建南下支队,770团(其中3营只含7连)奉命编入南下支队。

8日,770团3营改编为警备5团3营。

警备5团原1、2、3营缩编为1、2营。

至1945年10月,385旅共辖警备4团、警备5团、警备2团3678人,长短枪1464支,轻重机枪95挺,迫击炮6门,掷弹筒39支。

1945年11月陇东军分区撤销,陇东警备区成立,385旅兼陇东警备区,警备区辖分区内各独立团、营及保安大队,与385旅共同担负陇东地区防务。

1946年3月,陕甘宁晋绥联防军精385旅留守陇东的历史贡献385旅驻防陇东时期,正是全面抗战时期和国共摩擦频繁发生时期,环境恶劣,物资匮乏。

面对困境,全旅广大官兵发扬艰苦奋斗、积极进取的精神,在社会动员、社会安定、经济建设、部队建设、党政军民关系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活动,为保卫陇东、建设陇东,保卫边区、保卫党中央,取得抗战胜利做出了重要历史贡献。

进行社会动员,宣传了党的政策,调动了陇东民众支持抗战的积极性。

驻防陇东期间,面向基层民 九二式重机枪 八路军留守兵团政治部宣传部印制的宣传画皮影戏等类型的文艺节目,利用军民集会、重大节庆、乡间庙会、下基层慰问等机会积极演出,宣传党的抗日救国主张,唤起陇东民众的爱国热情和广大官兵的抗日斗志,调动陇东民众支持抗战的积极性。

1938年秋,延安烽火剧团到庆阳巡回演出,385旅宣传队配合参演。

在国民党甘肃省第三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和驻军所在地西峰镇演出抗战歌剧《松花江上》《九·一八》《打回老家去》等节目,演出过程中,由于节目内容精彩、反映群众呼声,观看者掌声不断,受到国民党官兵及当地群众的热烈欢迎。

此外,385旅还积极争取陇东当地士绅和国民党军队上层进步官兵,主动联系他们,向他们宣传党的抗日救国政策和民主政治主张,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近代史实践——桂林八路军

近代史实践——桂林八路军

为什么?
为什么日军要轰炸桂林? 桂林在抗战时期的重要战略意义 1938年10月,随着广州、武汉的相继沦陷, 中国抗战已转入到相持阶段,这时的桂林 已是全国仅有的几座后方城市之一,它不 仅是广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而且 还是联络西南、华南、华中、华东的交通 枢纽,西可通滇、贵、川、陕,东可达湘、 赣、浙、皖。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桂林作 为广西省政府所在地,西南重要的交通枢 纽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也随之 成为日军飞机轰炸的重要目标。
正如前言所说,抗日 战争促进了中华民族 的空前觉醒,中华民 族从此由衰落转向振 兴。我们小组正是认 识到抗日战争在中国 近代史中的重大意义, 因此决定对桂林八路 军办事处进行实地考 察,这也是我们选择 桂林八路军办事处作 为社会实践目的地的 而原因。
桂林八路军办事处的成立背景
1938年10月,广州、武汉相继沦陷,大批爱国人 八路军是什么? 士和进步文化人士云集桂林。因抗战形势的需要, 在周恩来、董必武、叶剑英的组织领导下,1938 年11月下旬,八路军桂林办事处正式成立,李克 农任办事处处长。在周恩来、叶剑英、李克农等 人的积极努力下,办事处与桂系地方实力派、国 民党民主人士建立了较好的合作关系,营造了一 个曾一度相对宽松的环境,大批爱国进步文化人 士来到桂林,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文化救亡运 动。桂林成为当时蜚声中外的抗战文化名城。
前言
在一般中国人的印象中,中国的近代是突然到来的: 传统教科书强调1840年鸦片战争的指标性意义,当时这个 已昏睡百年的帝国被洋人的枪炮惊醒,从此不情愿地被人 卡着脖子、步履蹒跚地拖进现代化的角斗场,从而与其过 往的悠久历史产生一个深刻的断裂。 中国近代史,虽然是一部充满灾难、落后挨打的屈辱 史,但是它更是一部中国人民探索救国之路,实现自由、 民主的探索史,是一部中华民族抵抗侵略,打倒帝国主义 以实现民族解放、打倒封建主义以实现人民富强的斗争史。 其中,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的一个根本转折,为国家 的独立、民族的解放奠定了基础,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由 此走向胜利。

中国抗日战争中的重要战役大别山战役

中国抗日战争中的重要战役大别山战役

中国抗日战争中的重要战役大别山战役大别山战役是中国抗日战争中的一场重要战役,于1941年8月15日至9月17日期间在河南省南阳市大别山区域展开。

该战役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与日本侵略者进行的一次决定性战役,对于扭转战局、壮大抗日力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一、战役背景中日战争爆发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凭借其高度机械化的军事实力,迅速侵占了中国东北、华北以及华中的大片土地。

1941年,日军占领了豫西地区,大别山成为华中地区唯一的抗战根据地,中国共产党发起了大别山战役,在这一战役中,共产党武装与日军展开了殊死搏斗。

二、战役进程大别山战役开始之初,八路军发动了一系列的袭击,成功地给予了日军重创。

八路军武工队在大别山背地工厂制造了地雷和迫击炮炮弹,将其布置在山路上,给日军造成了沉重的伤亡。

此外,八路军还利用地道、陷阱、路障等各种战术手段,限制了日军的行动。

由于大别山地域复杂,山势险要,八路军利用自身熟悉地形的优势,采取了持久作战,通过持续的小规模战斗夺取据点,然后逐步向敌后发展,与日军错综复杂的斗争纠缠在一起。

八路军采取灵活机动的战略,精确判断战局,成功控制了局势,将重点放在攻坚战上。

日军在大别山战役中遭受了重大挫败,兵力和物资损失惨重。

八路军凭借着令人敬佩的战斗意志和顽强的抗战精神,顶住了日军的疯狂进攻,最终取得了胜利。

三、战役意义大别山战役是中国抗日战争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场战役。

首先,从战略上看,大别山战役挫败了日本帝国主义扩张的野心,有效地遏制了日军的侵略行动。

其次,从政治上看,大别山战役在国内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壮大了抗战力量,提升了中国人民的抗日意志。

最后,从军事上看,大别山战役为中国军队积累了丰富的作战经验,为未来中国军队的抗战事业提供了宝贵的教训。

大别山战役的胜利,为中国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它不仅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能力和组织能力,也展示了中国人民在困境中的无尽勇气和抗争精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共产党为开辟敌后战场做了很大的努力。敌后战场需要深人到敌人后方去发动人民游击战争,创建抗日根据地,是有关新开辟的问题。因此,敌后战场的开辟就成了正面和敌后两个战场能否形成的关键性因素。
八路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深入华北敌后,创建了拥有7000多万人口的广大敌后抗日根据地。依靠根据地的人力物力,坚持了长期抗战。同时,广泛地发动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开展游击战争,把敌人的后方变成了前线,有效地打击、牵制和吸引着大量敌军。这对国民党正面战场也是最有力的支援和配合,对坚持全国抗战,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八路军对抗战的贡献
(1)发动群众打分散的游击战
全面抗战开始时,中共中央直接领导的军队只有5万多人(八路军4.5万,新四军1万),武器只有少量枪支,几乎没有火炮,此后又一直得不到外援,要靠战场缴获来获取装备。反观日军,装备好,机动力强。在只有“小米加步枪”的简陋条件下,八路军、新四军没有本钱打大规模正规战,除了“百团大战”这样少有的集中作战外,正确的指导方针便是发动群众打分散的游击战。因此毛泽东特别强调,八路军的“根本方针是争取群众,组织群众的游击队。在这个总方针下实行有条件的集中作战。”
在晋西北根据地,第一二O师官兵们克服经济困难,从1941年5月起没有一人领取津贴费。每人每日口粮由1斤6两减为1斤2两,后方机关更减为1斤。第一二O师的官兵们体谅当地老百姓脆弱的经济能力,尽量自己转运伤病员,自己背粮食、运煤,而不打扰民众。
为了“发展经济,保障供给”,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民众发展农业生产和其他生产事业,组织机关、学校、部队尽可能地实行“生产自救”。在陕甘宁边区,生产范围以农业、蔬菜、畜牧为主,也经营一些工业、商业和交通运输业。这就是党史上著名的“大生产运动”。陕甘宁边区风气一开,其他各根据地凡有条件的,都起来仿效,大家靠着生产自救运动,渡过了1940至1942年的严重困难时期。
1940年12月10日八路军总部公布,从8月20日至12月5日的3个半月中,八路军共进行大小战斗1824次,毙伤日军20645人(内有营长以上军官18人),伪军5155人,俘虏日军281人,伪军1407人,日军自动携械投诚者47人,伪军反正者1845人(以上共46380人);缴获各种枪5942支(挺),各种炮53门;破坏铁路474公里,公路1502公里,桥梁213座,火车站37个,隧道11个,铁轨21.7万余根,枕木154.9万余根,电线杆10.9万余根,收电话线42.4万余公斤;破坏煤矿5个,仓库11所。此外,还缴获与破坏了其他大量军用物资。日伪军兵力损失,若加上晋察冀军区阜王战役毙伤的2000余人,晋西北反“扫荡”毙伤的2500余人,则达到50880余人。
三、结语
在国民党与共产党的合作下,抗日战争最终取得胜利,而其中共产党所建立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八路军进行的游击战和几次大型战役的胜利,对抗日战争的贡献之大,不容忽视。
八路军的游击战术也让日军相当头疼和恐惧,日军在华北的各处驻军都有被八路袭扰偷袭损失的战报或记载。以至于抗战胜利后阎锡山把1.5万日军编入自己的第十总队,后来这支队伍被派去和解放军作战,听闻解放军的将领是当年抗日根据地的某位八路将领,日军也很恐惧,甚至有逃兵出现,最后这1.5万日军被解放军全歼。
(2)建立敌后根据地
八路军对中国抗战的贡献
A组成员:陈昱晖(社院172)、燕鹏旭(社院172)、
张诗怡(社院173)、尹亚瑄(社院173)、陈媛媛(社院173)
一、八路军名称的来源
八路军,全称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隶属国民革命军战斗序列,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部队,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前身之一。
1937年8月22日,根据国共两党达成的协议,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宣布红军主力部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并同意设立总指挥部。1937年8月25日,中共中央军委发布命令,宣布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和西北红军等部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1937年9月11日,八路军改称为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但由于八路军的称号已经在各级部队中广泛传播,因此八路军的称号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一直沿用直到解放战争后期。
(3)敌后根据地面对日本封锁的军民自救
日军从1941年春开始调整政治和军事的策略,对敌后抗日根据地彻底实行“三光政策”,仅晋西北全区被屠杀的民众就有5000多人,兴县地区被抢的牲畜有5000多头,被烧毁的房屋和窑洞19000多间。根据地的人们一度几乎没有衣穿,没有油吃,没有纸,没有菜,战士没有鞋袜,工作人员在冬天没有被盖。但这样却使抗日军民更加同仇敌忾。
百团大战鼓舞了困难中的中国军民,全国报刊争相登载百团大战的消息。《力报》写道:“华北我军出击之日,正是敌机170架狂炸我陪都,市区大火,精华悉付一一炬之时。我军以胜利的出击回答日寇之残暴兽行,为遇难同胞雪恨。坚定了全国的抗战意志,面使般动摇妥协分子无从其逞。”1941年,日本陆,相东条英机对1940年的中日战局进行了评论,称1940年“重庆敌军抗战之特色为作战非常消极,迄今未进行主力反攻,只有共产党军队于去年8月华北进行过规模反攻,与之比较,蒋介石嫡系及旁系部队始终采取守势”。从反面证明了百团大战的巨大影响。
八路军采用的是游击战术为主,运动战为辅的打法,把部队分散成很多小部队,到个村庄去,打小规模战斗,一般以偷袭,伏击,围点打援等为主八路军每次歼敌少,但是小规模战斗很多,积累下来歼敌数也不少的。整个抗日战争期间,八路军从华北日军手里夺回来小一百座县城,大量的村镇,收复了大量国土。没有大量的歼敌日军是不会让出这些县城的。
秦二楞肉搏
日军后续部队步兵和辎重车队大部进入乔沟之后,埋伏在小寨村西乔沟入口处的六八七团第三营,向沟内外敌人发起猛烈攻击,截断敌人的退路。沟口有40余名敌人冲上沟边西侧山地,向三营九连进行反击,四五名战士中弹牺牲。二排长秦二楞带领全排战士冲向敌人阵地,他连甩手榴弹炸掉敌人的一挺重机枪,然后和战士们冲上去与敌人展开肉搏战。当他刺倒两个敌人后,被日军包围起来。已经浑身是伤的秦二楞身处险境,端着刺刀同敌人左右周旋,后面敌人的刺刀刺进了他的腰部。秦二楞瞪大了血红的眼睛,猛一侧身还了身后敌人一刺刀,与敌人一起倒在地上。在六八七团伏击战斗中,副团长田守尧与战士们一起向敌人冲杀,身负重伤。
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中国战场主要面临着两个方面的情况:一是由于敌强我弱,中国军队单靠正面防御是难以取胜的,还必须到敌后去发动游击战争。广大乡村地带就成了开辟敌后战场、发动游击战争的理想场所。二是此时的中国同时存在着有能力处于正面防御地位的国民政府和与人民保持紧密联系,善于发动游击战的,适宜于担负敌后作战任务的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武装。西安事变之后,国共两党结束了十年内战局面,开始走上团结抗战之路。这就为两个战场的产生和分工,奠定了政治基础和物质基础。
(4)平型关大捷
平型关大捷(又称平型关战斗、平型关伏击战),是指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在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平型关附近,充分发挥近战和山地战的特长,首次集中较大兵力对日军进行的一次成功伏击战,有力配合了阎锡山负责的第二战区正面战场的防御作战,迟滞了日军的战略进攻,打乱了敌人沿平绥铁路右翼迂回华北的计划,是八路军出师以来打的第一个大胜仗,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5)百团大战
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在华北敌后发动的一次大规模进攻和反“扫荡”的战役,由于参战兵力达105个团,故称“百团大战”。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据八路军总部1940年12月10日的统计,百团大战仅前三个半月期间,就进行大小战斗共1824次,重击了日伪军的反动气焰,有力地配合了国民党军正面战场的作战,直接减轻了日军对国民党战场的压力,极大地振奋了全国的抗战信心。
在平型关战役中,也有许多英雄事迹:
喋血老爷庙
在乔沟伏击战中,被围困在西段公路上的日军抢先占领了老爷庙前高地,居高临下向处于沟底的八路军进行反击,给八路军造成很大威胁。六八六团团长李天佑命三营夺回老爷庙高地,敌我双方拼杀在一起,6架敌机前来助战。三营战士不怕敌机威胁,奋勇作战,副团长杨勇和营长邓克明先后负重伤。三营伤亡过半,九连最后只剩下十余人仍在坚持战斗。在六八五团、六八七团各一部的配合下,经过三个多小时的血战,终于夺回了老爷庙高地,聚在该地区的400多名敌人全部被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