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 乙烯 说课教案

合集下载

《乙烯》说课稿

《乙烯》说课稿

《乙烯》说课稿《乙烯》说课稿1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教学内容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是烃的知识的继续,也是学习不饱和烃的开始。

乙烯是学生学习有机化学以来第一次接触到的烯烃的代表物,乙烯分子结构中的碳碳双键决定了乙烯的化学性质,因此教材在介绍乙烯的化学性质之前,首先介绍了乙烯的分子结构,然后通过三个现象明显的实验引出乙烯的化学性质,并着重通过加成反应体现结构与性质的辩证关系,不仅使学生对乙烯的性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为继续学习烯烃以及它们的衍生物的性质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学生刚刚才接触有机化学,虽然在上一节中对烃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对于物质结构与性质的关系还是比较陌生,对物质的空间结构更是不了解,对有机反应的产物判断和书写结构式、结构简式都比较困难。

三、教学重点:乙烯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四、教学难点从结构上认识乙烯的加成反应五、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乙烯的分子组成、结构和化学性质;(2)进一步了解结构与性质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1)从生活实际出发,认识乙烯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学生通过已有知识确定乙烯的结构模型,从而得出乙烯的电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3)通过乙烯的结构及实验现象,探讨出乙烯的化学性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乙烯的学习,养成良好的思考、分析问题的方法加强“结构与性质”的认识;(2)通过乙烯性质的探讨方法的学习,使学生养成探究有机化学的良好思路。

六、教学设计思路通过创设情景:小故事引入乙烯的用途之一植物生长调节剂。

激发学生对乙烯的学习兴趣。

通过探究不同于烷烃的烃--乙烯的结构,使学生加强对有机结构的认识;初步养成由物质的结构去讨论性质的习惯。

从自主探究物质的结构模型的角度去深化认识乙烯的结构,有利于学生掌握结构和性质之间的关系。

学生动手制作模型,写结构式、电子式等,促进学生对有机物结构的认识。

乙烯说课稿

乙烯说课稿

乙烯说课稿一、说教材分析本次教学内容为《乙烯》一节,属于高中化学有机化学知识点。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乙烯的性质、制备方法以及应用领域等相关知识。

乙烯(C2H4)是一种无色、可燃气体,具有特殊的化学性质和广泛的应用。

它是原料化工产业中重要的中间体,也是塑料、合成橡胶等重要的起始原料。

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了解乙烯的制备方法,掌握乙烯的性质及相关应用。

二、说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乙烯的分子结构和物理性质;(2)掌握乙烯的制备方法;(3)暸解乙烯的反应性质及其应用领域。

2. 过程目标:(1)培养学生动手实验操作能力;(2)引导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乙烯的物理性质;(2)乙烯的制备方法;(3)乙烯的重要应用。

教学难点:(1)乙烯的反应机理和机制;(2)乙烯在塑料、合成橡胶行业中的应用。

四、说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分为三个环节:知识传授、实验操作和小组讨论。

1. 知识传授环节:(1)通过精心设计的导入问答,激发学生对乙烯的兴趣,引发学生思考;(2)介绍乙烯的分子结构和物理性质,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巩固学生对乙烯分子结构的理解;(3)详细讲解乙烯的制备方法,包括碱催化脱水法、煤气分解法等,说明每种方法的原理和步骤。

2. 实验操作环节:(1)组织学生进行乙烯制备实验,以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2)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实验数据记录,培养学生实验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

3. 小组讨论环节:(1)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乙烯的应用领域进行讨论;(2)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彼此交流乙烯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团队合作精神。

五、说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多种教学手段:(1)提问引导法:通过提问来激发学生的思考,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2)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乙烯制备实验,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

(3)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活动,促使学生合作学习,共同解决实际问题。

高中化学乙烯说课教案

高中化学乙烯说课教案

高中化学乙烯说课教案1. 掌握乙烯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 了解乙烯的制备方法和应用领域。

3. 能够利用乙烯的化学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乙烯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其制备方法。

难点:乙烯与氧化剂的反应机理及其应用。

三、教学过程:1. 激发兴趣,引入话题。

分享一段乙烯在生活中的应用场景,如塑料制品、合成树脂等,引起学生对乙烯的好奇。

2. 学习乙烯的物理性质。

介绍乙烯的物理性质,如密度、熔点、沸点等,让学生了解乙烯的外观和一般性质。

3. 学习乙烯的化学性质。

讲解乙烯与氧化剂的反应、加成反应等化学特性,让学生了解乙烯的化学性质。

4. 学习乙烯的制备方法。

介绍乙烯的制备方法,包括烃分馏、石油裂化等,让学生了解乙烯的生产原理。

5. 讨论乙烯的应用领域。

讲解乙烯在化工、医药、农业等领域的应用,引导学生思考乙烯的广泛用途。

6. 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案例分析乙烯的应用,并让学生利用乙烯的化学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课堂总结:复习乙烯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制备方法,概括乙烯的应用领域,强调乙烯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总结乙烯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制备方法。

2. 结合生活实际,思考乙烯的应用领域及其优缺点。

3. 搜集乙烯相关的新闻报道或材料,并做简要介绍。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同时,要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引导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人教版高一化学人教版必修2乙烯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化学人教版必修2乙烯教学设计

《乙烯》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乙烯的组成和结构,体会分子结构对其性质的影响。

2、掌握乙烯的化学性质,认识加成反应的特点。

3、了解乙烯的主要用途。

重点:乙烯的化学性质,加成反应的特点。

难点:体会分子结构对其性质的影响二、教法、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小组讨论法、实验法、对比归纳法等。

三、教学用具多媒体、乙烯分子的球棍模型、盛有乙烯的集气瓶、学案、任务卡。

四、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师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创设情教师:多媒体展示几张亲自拍摄的图片以生活中的实例境,激发兴——青香蕉和成熟的苹果放在一起,香和图片,吸引学趣,引入乙蕉变熟的过程。

并解释香蕉变熟的原烯。

因,引出乙烯及其用途。

学生:观看图片,聆听教师的讲授。

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乙烯的学习兴趣。

环节一:讲授乙烯的用途及来源让学生认识到乙教师:讲授并以多媒体文字及图片形式烯的重要性,并展示乙烯的用途及来源。

并以一组乙烯结合我国乙烯的的全球产量区域分布图让学生了解咱们国家的乙烯产量情况。

产量,对学生进行爱国德育教学生:聆听教师的讲授,观看相应图片育。

二、认识乙烯的用途、来源、结构、性质环节二:观察思考乙烯的物理性质让学生了解乙烯教师:由物质的性质决定它的用途引出的物理性质,锻对乙烯性质的学习。

展示盛有乙烯的集炼学生通过观察气瓶,提问乙烯的主要物理性质,及收法研究物质物理集方法性质的能力,以学生:观察、思考、回答乙烯的物理性及利用知识解决质及收集方法。

环节三:自主学习预测乙烯的化学性质,演示实验验证化学性质问题的能力。

认识乙烯的化学性质,锻炼学生教师:要求学生自主学习任务1相关资自主学习、阅读料,预测乙烯的化学性质,学生完成后资料并提取信息提问。

然后乙烯的化学性质演示实验,的能力。

并提问实验现象。

学生:自主学习任务1,思考回答预测结果,观看视频,回答实验现象。

环节四:小组合作,探究乙烯结构特点让学生认识乙烯教师:师生共同对比乙烯和乙烷的化学的结构特点。

高中化学必修2乙烯教案

高中化学必修2乙烯教案

高中化学必修2乙烯教案教学内容:
1. 乙烯的结构和性质
2. 乙烯的制备方法
3. 乙烯的应用及环境问题
教学目标:
1. 理解乙烯的结构和性质
2. 掌握乙烯的制备方法
3. 了解乙烯的应用及环境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乙烯的结构和性质
2. 乙烯的制备方法
3. 乙烯的应用及环境问题
教学过程:
一、乙烯的结构和性质
1.介绍乙烯的结构和化学式
2.讲解乙烯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观察乙烯的性质
二、乙烯的制备方法
1.介绍乙烯的主要制备方法:热裂解法和蒸气裂解法
2.讲解不同方法的原理和操作步骤
3.进行相关的实验,制备乙烯并观察结果
三、乙烯的应用及环境问题
1.介绍乙烯的主要应用领域:聚乙烯、乙烯树脂等
2.讲解乙烯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
3.讨论如何减少乙烯对环境的影响,提出解决方案
教学评估:
1. 考试:期末考试包含乙烯相关知识的选择题和简答题
2.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完成乙烯相关实验并提交实验报告,评分考虑实验操作和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3. 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展示对乙烯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让他们能够独立完成实验操作并获得准确的实验结果。

此外,要引导学生关注乙烯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培养他们的环境意识和责任感。

最终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乙烯的基本知识,能够正确理解和应用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

人教版化学必修2第三章第二节第一课时-乙烯说课稿

人教版化学必修2第三章第二节第一课时-乙烯说课稿

分子式: C2H4 电子式: 结构式:
含C=C 平面型分子 思
结构简式:
乙烯的物理性质 无色, 稍有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 难溶于水 乙烯的化学性质: 氧化反应 (1) 燃烧(与O2发生氧化反应)
C2H4+3O2 点燃 2CO2+2H2O 现象:火焰明亮,伴有黑烟
(2) 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被氧化)
教材先介绍煤和石油的主要用途:除了可以为 人们提供常用的多种燃料,还可以从中获得大 量的最基本的化工原料,如乙烯和苯。
学情分析
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以甲烷为代表 的简单烷烃的结构、性质等有机物的基础知识, 也掌握了碳的四价理论,这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 了基础。但有机物反应原理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 难度。
板书
一、乙烯的结构特征
分子式:C2H4
电子式:
结构式:
结构简式:
二、物理性质 三、化学性质
1、乙烯的氧化反应 (1)乙烯的燃烧 C2H4+3O2 点燃
(2)乙烯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
2CO2+2H2O
2、乙烯的加成反应 CH2=CH2 +Br2 四、烯烃
CH2BrCH2Br

解决策略
学生思考、交流,小组讨论,请 学生口述,得出结果
设计意图
通过讨论,让学生动手练习,区分甲烷和乙烯性质 的差异,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合作能力, 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

设计意图 帮助学生掌握本节重点、难点,进一步巩固知 识,便于学生识记和掌握。
检测
设计意图 检测学生对于乙烯性质及加成反应的掌握情况。
教师五项技能大赛-说课
乙烯
说课 内容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高中化学乙烯新版说课教案

高中化学乙烯新版说课教案

高中化学乙烯新版说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乙烯的概念及其性质;
2. 掌握乙烯的结构、制取方法以及主要用途;
3. 理解乙烯的重要性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4. 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合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1. 乙烯的结构和性质;
2. 乙烯的制取方法;
3. 乙烯的主要用途。

三、教学准备
1. 教材:高中化学教科书乙烯相关内容;
2. 实验器材及试剂:乙烯气体、石蜡燃烧装置、化学玻璃仪器等;
3. 多媒体教学设备。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介绍乙烯的概念及其重要性,引起学生的兴趣。

2. 理论讲解(15分钟)
讲解乙烯的结构、性质、制取方法和主要用途,并展示相关实验现象。

3. 实验演示(20分钟)
进行乙烯气体的制取实验,并观察乙烯的性质及其反应现象。

4. 小组讨论(10分钟)
让学生分组讨论乙烯的应用领域和对环境的影响,并总结归纳。

5. 师生互动(10分钟)
回顾乙烯的重要性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环保意识。

6. 总结(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巩固学生的知识。

五、作业布置
布置相关书面作业,拓展学生对乙烯的了解。

六、教学后记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乙烯的概念、性质、制取方法和主要用途有了初步了解,培养了学生的化学实验技能和合作能力,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意识。

人教版化学2必修《乙烯》教案设计

人教版化学2必修《乙烯》教案设计

人教版化学2必修《乙烯》教案设计一、整体设计思路乙烯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其产品已渗透到人类生活的许多领域,在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具有广泛用途。

乙烯是最简单的烯烃,也是不饱和烃的代表物质。

通过乙烯的学习,不仅可以认识乙烯的分子结构、性质和用途,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有机化学的重要性以及有机物质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本课以生活中的乙烯产品为载体,以乙烯结构与性质的探索为主线,以化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化学现象为目的,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融入课堂教学,帮助学生认识乙烯产品的用途,体会有机物从结构到性质的学习方法,感受学习有机化学的有用与有趣,形成用辩证的思想认识化学品的意识。

本教学设计从社会热点问题出发,充分利用模型和实验,以问题引领学生探究乙烯的结构和性质,解决生活中的化学问题,促使学生认识社会发展与化学应用的密切关系,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化学药品的使用。

教学中突出知识之间的联系,运用对比的方法,揭示乙烷和乙烯的异同点,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如乙烷分子中只有单健,而乙烯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这就决定了它们虽然都可以和卤素单质反生反应,但所用试剂状态不同,反应条件不同,反应现象就不同,产物也不同,从而揭示出取代反应和加成反应的不同。

对比是一种良好的思维习惯,对比不仅使学生掌握了知识,掌握了一种学习方法,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感受到有机化学的学习是有规律可循的,可以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信心和乐趣。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教师启发、设疑、讲解、对比等多种教学方式,通过学生“实验-探究”、“体验-感悟”、“交往-合作”、“活动-参与”、“发现-创造”来完成教学任务。

二、教学背景教材内容分析: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三章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

学生在第一节中以甲烷为例学习了有机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取代反应、同分异构体及同系物等基本知识,为学习乙烯打下了一定基础。

乙烯是学生认识不饱和烃的第一种有机物,是一种重要的基本化工原料,又是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标人教版必修二
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1)--乙烯
一、教材分析
1. 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地位作用
从教材整体上看,乙烯是重要的烯烃,也是烯烃类物质的代表,它和我们的生活生产实际密切相关。

从知识内涵和乙烯的分子结构特点上看,乙烯既是烃知识的继续,也是学习不饱和烃的开始。

做好乙烯教学既是对烷烃知识的巩固,又为后续烃的衍生物性质的学习,以及学生建立有机物“结构--性质--用途”思维模式奠定基础。

本节内容包含乙烯的物理性质、分子结构、化学性质和用途。

2. 制定教学目标及重难点依据
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①了解乙烯的主要性质。

②认识乙烯、氯乙烯等在化工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③能说明合成新物质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讨论在化学合成中遵循“绿色化学思想”的重要性。

④查阅资料:利用石油裂解产物乙烯制取重要的化工产品。

高考考纲:①了解有机化合物中碳的成键特征。

②了解乙烯的主要性质。

③了解乙烯、氯乙烯等在化工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学生层面:①对烃有一定的认识,但对物质结构与性质的关系比较陌生,不了解物质的空间结构,对有机反应的产物判断和书写结构式、结构简式都比较困难。

②具备一定理解、推理能力,合作探究的习惯逐渐养成。

3.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乙烯的分子组成,结构特点,认识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②掌握乙烯的加成反应,理解加成反应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
①学生通过乙烯“用途--性质--结构”的学习,体会化学学科由具体到抽象,由宏观到微观的思维特点。

②学生通过联系生活经验、思考交流等环节,养成从生活中学习化学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学生通过图片、实物、实验现象感受化学科学的魅力及化学对人类生产、生活的贡献,激发学习的兴趣,形成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②学生体会乙烯在生活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增强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的意识,体验化学的学科特点。

教学重点:联系生活和应用化学实验学习乙烯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对加成反应原理、乙烯结构与性质关系的理解。

二、教法分析
通过联系“身边的化学”情境导学、设问质疑、组织交流、启发引导、归纳总结的教学方法,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

利用多媒体教学和实验辅助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效率。

三、学法分析
学生充分动手、动口、动脑。

通过课前活动、对比学习、思考交流、合作探究、知识迁移、归纳提升等方式不断体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

并能在学习中提高,在提高中成长。

四、教学设计
1.教学模型
① CASE-T 模型
把握化学课堂教学系统的四要素:内容要素(Content)、活动要素(Activity)、情景要素(Scence)、评价要素(Evalucation)以达成教学目标(Target)。

②“双互动四统一”教学模型
包括课内显性互动和课后隐性互动。

把握“问题--发散--收敛--综合--创造”的教学过程,整个教学过程建立在师生共同活动这一基础上,把“教”和“学”的活动有机统一起来。

生生互动:学生共同分析讨论得出结论;
师生互动:教师提出问题,适当的引导、点拨、讲解,教师点评学生回答的问题;
人机互动:多媒体课件展示问题的答案,学生观看视频、图片。

2.有效思维课堂
①通过对比学习乙烷和乙烯,体会有机物学习方法,学生再现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得以发展。

②有机物“结构—性质—用途”的思维模式的建立,学生抽象思维得以发展。

③在问题设计上突出“问题情境生活化,知识问题系列化”争取实现学生思考、解决问题自主化;学生的发散思维得以发展。

④拓展练习的设计,学生辐合思维得以发展。

3.教学设计创新
(1)课前活动:①将教科书68页课后实践活动改为课前活动,增强学习的趣味性。

②学生查阅资料,尽可能多地了解乙烯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体会学习乙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高学习热情。

(2)教科书顺序调整:将乙烯的结构特点放在乙烯的性质之后去认识。

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观点的认识,又能反映出“由具体到抽象,由宏观到微观”的化学思维特点。

(3)挖掘教材:①将教科书69页“有时为了延长果实或花朵的成熟期,又需用浸泡过高锰酸钾溶液的硅土来吸收水果或花朵产生的乙烯,以达到保鲜要求”改为“新闻速读”环节。

并设计问题“你能在鲜花保鲜方面给花店老板提出建议吗?”学生由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学习。

②将教科书68页“由乙烯分子间的相互加成可以得到聚乙烯,聚乙烯制品在现代生活中用途很广。

”改为“生活小妙招—教你巧选保鲜膜”,学生通过认识PE保鲜膜的广泛应用,提高学习乙烯加聚反应的热情,体会学习的必要性。

③通过趣味活动,学生感受乙烯加聚的过程,降低难度,活跃课堂气氛。

4.教学流程:“点串线、线成面”
生活线教师活动知识线学生活动
§3.2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1)
一、乙烯
(一)乙烯的分子结构 (二)乙烯的化学性质 1.氧化反应
①乙烯的燃烧 CH 2=CH 2 + 3O 2 2CO 2 + 2H 20
②乙烯被高锰酸钾氧化 现象:使紫色的KMnO 4(H +
)溶液褪色
2.加成反应 CH 2=CH 2+Br 2 → CH 2Br —CH 2Br 现象: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3.加聚反应
新课标人教版必修二
§3.2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
点燃
(1)--乙烯
吉林省延边第二中学宋艳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