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市场假设及其检验方法文献综述

合集下载

浅谈有效资本市场假说的文献

浅谈有效资本市场假说的文献

浅谈有效资本市场假说的文献【摘要】本文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对资本市场中的有效市场假说问题展开理论评述。

由于学界对这个问题争论颇多,逐渐形成两种理论假说来解释实证结果,由于一些与CAPM模型预测不一致的“异象”或“迷”,80年代后又由此产生一些争论。

【关键词】有效市场假说;股票收益;账面市值;成交量一、引言“有效市场假说”的研究起源于路易斯·巴舍利耶(Bachelier,1900),他从随机过程角度研究了布朗运动以及股价变化的随机性,并且他认识到市场在信息方面的有效性:过去、现在的事件,甚至将来事件的贴现值反映在市场价格中。

他提出的“基本原则”是股价遵循公平游戏模型。

Fama(1970)在总结了前人的理论和实证的基础上,并借助Samuelson(1965)的分析方法和Roberts(1967)提出的三种有效形式,提出并深化了有效市场假说。

二、有效市场假说中的两种理论假设根据芝加哥大学著名教授Fama所总结的“有效市场假说”,若市场是有效的,当前股票的成交量对股票未来收益率是没有预测作用的。

因此,在以有效市场假说为理论基石的CAPM等传统资产定价模型中,成交量是不被考虑的因素。

但是在投资管理的实务领域,以股票的成交量作为研判未来股票价格变化的依据,则是证券分析中的一个重要工具。

近年来,学界对这些问题争论颇多,并逐渐形成两种理论假说来解释实证结果,即Campben,Grossman和Wang(1993)提出的“资产配置假说”,以及Morse(1980)提出的“信息不对称假说”,而Llorente,Michaely,Saar和Wang(2002)则试图将上述两种看似矛盾的理论假说统一起来形成“资产配置与信息不对称统一假说”。

(一)资产配置假说Campben等(1993)的实证研究发现,高成交量交易日的股票收益率更易在随后交易日中表现出反转。

他们提出了基于投资者资产配置的理论模型对此进行解释:非股票资产风险收益关系的变化导致投资者进行资产比例的重新配置(Hedgingtrades)驱动成交量的变动,例如股票以外的其他资产的收益下跌,使得投资者增加股票投资的比重,从而导致成交量放大,可见成交量变化仅仅表示“其他资产收益相对于股票收益的变化”,而且由于这种成交量的变化并不表明股票的基本价值发生变化,因此成交量的变化是暂时的,未来股票收益将会“反转”,即:股票以外其他资产收益下降导致投资者大量买入股票,从而成交量增加、同时股价上升,但一旦资产配置结束,股价将会下跌,回复到基本价值。

投资学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投资学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投资学毕业论文文献综述投资学是金融学领域中的重要研究方向,涉及到股票、债券、期货、外汇等金融资产的投资与风险管理。

本文将对投资学领域的文献进行综述,旨在系统地总结和分析前人的研究成果,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投资学理论。

一、投资决策与资产定价投资决策是投资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

Bodie, Kane, Marcus (2014)在他们的经典著作《投资学》中,系统地介绍了投资组合理论。

该理论主要包括均值-方差模型、有效前沿、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等,为投资者提供了一种理性的投资组合选择方法。

Markowitz(1952)提出了均值-方差模型,将投资组合的预期收益和风险综合考虑,从而实现收益最大化和风险最小化的平衡。

Sharpe(1964)发展了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通过市场与个体资产之间的风险溢价关系,为投资者提供了衡量个体资产风险的方法。

这些模型为投资决策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基础。

二、市场效率与行为金融学市场效率是投资学研究的另一重要方向。

Fama(1970)提出了市场效率理论,认为市场是高度有效的,即市场价格能够充分反映全部可得信息。

根据市场效率理论,投资者无法通过信息获取和利用来获得超额收益。

然而,随着行为金融学的兴起,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市场存在一定程度的非理性行为。

例如,Kahneman和Tversky(1979)的前景理论指出,投资者在决策过程中存在风险厌恶和非理性预期行为。

这一理论对投资者行为和市场效率的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投资风险管理投资风险管理是指投资者对投资组合的风险进行评估和控制的过程。

Merton(1973)提出了期权定价理论,为投资风险管理提供了理论基础。

期权定价理论奠定了衍生品定价的基础,使得投资者可以通过期权等金融工具进行风险管理。

Black和Scholes(1973)发展了期权定价模型,为实证研究提供了工具。

此外,风险价值(VaR)模型和条件风险价值(CVaR)模型等也成为投资风险管理的常用方法。

有效市场假说

有效市场假说

第4 章 有效市场假说综述
如果金融经济学是社会科学王冠上一颗明珠的话,那么EMH将占去它一半的光彩。
—— Samuelson
现实故事:奥巴马连任与股票市场反应
2012年11月6日奥巴马连任,美元闻讯下跌:
受奥巴马连任影响,美元对主要货币全线下挫。 美元指数跌至日低80.29;欧元/美元在1.28上方走强;英镑/美元突破1.60关口。
Roberts(1959):股价的波动符合普通布朗运动,呈“随机游走”规律 一旦资产或证券价格变动的观测数量足够多或趋于无穷时,其概率分布必然为正态分布。 首先提出了证券市场弱式效率、半强式效率和强式效率的区分方法。 Samuelson(1965):《合理预期价格随机波动之证明》一文中对价格变化的随机行为第一个进行了严格数学阐述,为EMH奠定了理论基础。 有效市场和公平赌博模型之间的对应关系。
Eugene Fama(1965, 1970) The Behavior of Stock Market Prices. Journal of Business, Vol.38(1965): 34-105 Efficient Capital Markets: A Review of Theory and Empirical Work. Journal of Finace, Vol.25(1970):393-471 有效市场假说(Efficient Market Hypothesis, EMH)
(二)EMH的定义 1、Fama(1970) A market in which prices always “fully reflect” all available information is called “efficient”. 2、Roberts(1967) 称一个市场是弱式有效的,如果所有关于过去价格变化的信息都反映在市场价格上;称一个市场是半强式有效的,如果市场价格反映了所有市场参与者公开可得的信息;称一个市场是强式有效的,如果市场价格反映了所有市场参与者所拥有的全部信息

第八章 有效资本市场假说( Efficient Market Hypothesis,EMH)精选版

第八章 有效资本市场假说( Efficient Market Hypothesis,EMH)精选版
精品文档
“读写议”讨论部分时间表


第十五周交分组名单及联络人; 第十六周交课件,含WORD和PPT(不少 于十张); 第十七周讨论课,发言时间五分钟左右。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 5)如果证券市场与整体经济循环无关,则 市场本身并无长期趋势可言,交易、流动性和 短期信息将在市场中起决定作用。如果市场与 经济长期增长有关,则随着经济周期循环的确 定,风险将逐步的降低、市场交易活动比经济 循环具有更大的不确定性。从短期来看,资本 市场存在分形统计结构,这一结构建立于长期 经济循环的基础之上。同时,作为交易市场, 市场流通也仅仅具有分形的统计结构。
精品文档
综述、讨论参考论题:

证券市场监管;中小投资者利益保护; 公司治理结构;机构投资者;证券欺诈 与操纵;证券市场效率;QFII和QDII; 交易所交易基金ETFs;资产证券化;证 券交易制度;行为金融;证券市场有效 性;证券投资管理;证券市场国际化; 证券投资泡沫(理性泡沫)、投资价值; 股权分置解决等
Peters(1991,1994)首次提出了分形 市场假说(FMH),它强调证券市场信 息接受程度和投资时间尺度对投资者行 为的影响,并认为所有稳定的市场都存 在分形结构。
精品文档
FMH的主要内容
(l)市场由众多的投资者组成,这些投资者 处于不同的投资水平(时间尺度的差异),投 资者的投资水平对其行为会产生重大的影响。 可以想像,一个日交易者的投资行为会明显不 同于养老基金的投资行为:前者会频繁地做出 买或卖的投资决策,而后者则会在较长的时期 内保持稳定。
精品文档
二、半强式有效假说的检验:


检验原理:基本分析是否有用。 方法:事件检验法,即检验和公司基本面有关 的事件发生时,股价变化有无快速反应。若能 快速反应,则投资者不能通过新信息获得超额 利润,基本分析失灵,半强式有效成立。 事件(新信息)一般指新股票的上市、财务报 表的公布、市盈率的高低、股票的分割及巨额 交易等。

FF三因子模型风险因子的有效性检验-最新文档

FF三因子模型风险因子的有效性检验-最新文档

FF三因子模型风险因子的有效性检验一、引言众所周知,在资本市场中风险和收益是一对相互依存的变量,即一般而言,高风险会带来较高的收益。

风险收益对等的原则是资本市场运作的规则,也是每个投资者必须遵守的定律。

从而如何权衡风险和收益之间的关系则是投资者必须面临的问题,也是理论界研究的重点。

因此,作为金融理论研究重点之一的风险定价问题一直受到学者们的关注。

回顾研究历程可发现,对于股票风险和收益之间的关系的研究可以追溯到最早的CAPM莫型,该模型基于有效市场假说,将B系数视作衡量风险的唯一因子。

但是,在随后的研究中发现B系数和回报率之间有不契合的地方,即出现了种种异象。

仅仅通过B系数来解释股票回报率略显单薄。

Banz( 1981)小公司效应的提出以及Fama French(1992)的研究拓展了最初的CAPMI型,使得度量风险的因子由最初的B系数扩展到B系数、规模、账面市值比三因子。

但是,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与完善,该模型的适用性是否还成立,对于这一问题国外学者莫衷一是。

我国学者延续了国外的研究范式,将CAPM在我国特有的制度环境下利用我国资本市场的数据进行了CAPMI型有效性检验,随后国外学者通过对种种异象的捕捉,拓展了CAPMI型,形成三因子模型。

我国学者也随之对拓展后的三因子模型在我国的有效性进行了实证检验。

但是由于样本数据以及相关研究方法的差异,至今尚未得出一致的结论。

本文立足于我国特有的股票市场,通过对沪深两市2001-2011 年数据进行大样本实证检验,试图通过大样本数据的验证来探究我国衡量资本市场风险定价的因子以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二、文献综述(一)国外文献资本资产定价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1952 年美国经济学家马克维茨发表的《资产组合选择》。

该文详细论述了如何进行金融资产的组合以分散投资风险,并实现收益最大化,资本资产投资理论自此兴起。

60 年代初,证券估值方法成为金融学家们研究的热点,这一阶段最为典型的研究成果是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市场营销策略文献综述

市场营销策略文献综述

市场营销策略文献综述市场营销策略文献综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消费水平和层次也相应提高。

消费者的消费不再满足于基本的、标准的、大众化的需求,而是呈现多样化、个性化和精细化。

传统的营销已不再适应市场的要求,如何实施市场营销战略和策略来针对不同的目标市场也亟待解决。

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就市场营销战略的构建进行了探讨。

1 市场营销战略的演变与发展在人类已跨人21世纪的今天,由于信息科学技术高速发展,消费方式发生巨大的变化,现代市场行情变得更为错综复杂,市场竞争异常激烈。

任何企业要想成功进入、占领、巩固和扩展市场,采用正确的市场营销战略显得尤为重要。

长期以来,被营销理论界广为接受的4Ps理论是由美国学者杰罗姆·麦卡锡提出的,4Ps市场营销战略能从复杂的营销变数中找到最为重要的因素,并从单纯的因素上升为一组策略,从而更好地适应日益复杂的营销环境1。

随着市场营销战略理论研究发展,出现6Ps、10Ps、11Ps策略都是4Ps市场营销战略的扩展,其核心仍是4Ps。

40多年来,每位营销经理在策划市场营销战略活动时,都基本从4Ps理论出发考虑问题2,1990年美国学者劳特朋首次提出了用4Cs取代传统4Ps,为市场营销战略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相比而言,4Cs更注重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与市场导向的4Ps相比,4Cs在理念上有了很大进步与发展。

但从企业和市场发展趋势看,4Cs抑制了企业的主动性和创造性3。

20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学者舒尔茨提出的4Rs阐述了一个全新的市场营销战略的4个新要素4。

战略意味着企业未来的经营行动。

它的制定必须与企业的目标具有一致性,它既要同企业内外部环境相协调,又要同企业资源相匹配,因此战略具有以下特征5:全局性、未来性、系统性、竞争性、相对稳定性。

市场营销战略是指企业借以实现市场营销目标的市场营销逻辑,它是在已经确定的业务经营范围之内,由企业的市场营销部门按照企业战略中已经规定的任务目标,增长策略和产品投资组合的特点,从外部环境中去分析和评价各种资源状况,综合考虑各项影响因素,制定出各种产品的市场营销战略。

行为金融学文献综述

行为金融学文献综述

行为金融学文献综述行为金融学,就是将心理学尤其是行为科学的理论融入到金融学中,从微观个体行为以及产生这种行为的更深层次的心理、社会等动因来解释、研究和预测资本市场的现象和问题。

自1980年代以来,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了金融市场中存在很多不能被传统金融学所解释的现象,比如股权滋价之谜、波动率之谜、封闭式基金之谜、股利之谜、小公司现象、一月份效应、价格反转、反应过度和羊群行为等等。

学者们将这些违背有效市场假说,传统金融学理论无法给出合理解释的现象称之为“异象”或“未解之谜”。

金融市场中存在的大“异象”对传统金融学产生了巨大冲击,尤其向有效市场假说提出严峻挑战。

因此,人们开始重新审视“完美的”传统金融学理论。

传统金融学理论把人看作是理性人,即人们在从事经济活动时总是理性的,追求收益最大化和成本最小化人们的估计是无偏的,满足贝叶斯过程。

因为人的假设与现实中人的决策行为有一定差异,所以人们开始关注人类行为及心理在决策中的作用,运用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来研究金融问题,行为金融学应运而生。

从而金融学的研究焦点开始从“市场”研究转向“人类行为”研究。

心理因素在投资决策中的作用方面的研究可以追溯至1936年凯恩斯的“空中楼阁理论”,该理论认为投资者是非理性的,证券的价格取决于投资者共同的心理预期。

然而,真正意义上的行为金融学是由美国奥瑞格大学教授Burrel和Bauman(1951年)提出来的。

他们认为在对投资者的决策研究仅仅依赖于化的模型是不够的,还应该考虑投资者的某些相对固定的行为模式对决策的影响。

心理学Slovic(1972)教授从行为学角度研究了投资者的投资决策过程。

随后,Tversky 和Kahneman在1974年和1979年分别对投资者的决策行为进行了行为金融学研究,分别讨论了直觉驱动偏差和框架依赖的问题,从而奠定了行为金融学研究的基础。

20世纪80年代,金融市场中的大量“异象”被发现,推动了行为金融学的发展。

文献综述-模板

文献综述-模板

文献综述1 选题背景2004年,万元,占交易金额的5.2%;但是,从1990年中国郑州商品交易所成立的15年来,中国期货市场的发展并不顺利,一些涉及面广、105绿豆到209事实上,导致我国期货市场风险事件频发的根本原因不在于市场体系、交易制度、投资环境方面,而在于期货市场效率。

从市场有效性的角度来考察我国期货市场的现状,其结论能够解释市场风险问题。

期货市场作为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可或缺的部分。

期货市场功能的充分发挥依赖其有效性的高低。

因此,研究中国期货市场效率问题具有基础性理论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要继续完善中国的金融体系,更好地融入全球经济的一体化进程,就必须对期货市场作更深入的研究,更好地认识和利用市场效率。

本人结合导师张玉智主持的吉林省哲2 由来,然后按照命题的分类分别阐述了其他学者已经做的研究工作,再然后可以罗列国内和国外学者的论述,最后结尾)关于市场有效性理论(efficient market hypothesis )的研究,当以Fama (1970)为代表,而最早提出市场效率形式的则是美国学者Roberts ,他在1967年5月芝加哥大学的证券价格讨论会上首次将效率市场分为弱式效率市场(weak form market )、半强式效率市场(semi -strong form market )和强式效率市场(strong form market )。

在此基础上,Fama 等人对其进行了完善。

目前被广泛使用的效率市场的三种形式是由Fama 在1970年提出的,它的主要内容是:在弱式效率市场里,股票价格只包括价格、交易量、收益等所有历史的相关信息;在半强式效率市场里,股票价格包括历史的及其他共享的所有公开可获得的相关信息(包括公司的会计报表、竞争公司的会计报表、国家经济形势等其他公开信息);在强式效率市场里,股票价格包括了市场子集独享的及所有可共享的相关信息(包括内幕信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词:有效市场假设;随机游走
一、有效市场假设理论的形成
在 现 代 金 融 理 论 中 ,有 效 市 场 假 设 占 有 非 常 重 要 的 地 位。它既受到了广泛的检验又引起了激烈的争论,但无可否 认的是它与资产组合选择理论、资本资产定价理论、莫迪利亚 尼 - 米 勒(Modyliani-Miller)定 理 、布 莱 克 - 斯 科 尔 斯 (Black-scholes)期权定价理论及套利定价理论一起构成了现 代金融理论的基石,左右了近 40 年来金融理论的发展。
内部的,都会在价格上得到反映。
尽管上述定义是明确的,但它是一般性的描述,缺乏实证
的可检验性。为此,Fama 提出了一个具体的价格形成过程,即
“公平博弈”(Fair Game)模型:
( ) Zj,t + 1 = rj,t + 1 - E r͂j,t + 1| Φt (1)
对于信息的变化与证券价格变动的关系,Fama 认为,首先 可以理论上设想一个证券投资者的行为。市场投资者总是不 断地收集各种有关证券的信息,然后采用各种各样的方法迅 速的处理这些信息,以便能够判断有关证券价格、收益率和风 险程度。虽然不同的投资者可以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处理信 息,对同样的信息也可能存在不同意见,从而做出不同的投资 决策,有人看好,有人看淡,但由于任何人都不可能操纵市场, 因此如果所有的投资者都是理性的,他们不同的信息处理方 式和投资决策的差异就不可能影响的系统性发展趋势,而只 能引起证券价格的随机波动。
二、有效市场假设的定义及数学描述
1970 年,Fama 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正式提出了 一个被普遍接受的对于有效市场的定义,即:如果在一个市场 中,价格总是能够完全反映所有可以获得的信息,则可以称这 样的市场为有效的市场[1]。
Fama 强调研究证券市场效率应该注意两个关键问题:第 一,信息与证券价格之间的关系,即信息的变化如何引起价格 的变动;第二,与证券价格相关的信息种类,即不同信息对证 券价格的影响程度不同。
1959 年和 1962 年,Osborne 在其正式发表的两论文中提出 了股票价格遵循随机游走的特殊运动的观点。Osborne 提出 在某一过程中,股票市场的价格变化如同一颗微粒在一流体 中的运动,即布朗运动。Osborne 的成就在于集中了构成随机 游走理论基础的各种概念,最终证明了概率计算的正确性,并 为资本市场理论的研究提供了统计分析的工具,从而为资本 市场均衡模型的建立奠定了基础。然而,他的基本假设是有 局限性的,那就是所研究的问题必须是独立的具有相同分布 的(IID)的随机变量。这就必须假定股票市场和其他资本市场
金融商务
有效市场假设及其检验方法:文献综述
张锐力 1 董彦峰 2 (1.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 广东广州 510075;2.兰州商学院 甘肃兰州 730020)
摘要:有效市场假设理论是现代金融理论的基石之一,对于近 40 年来金融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回顾了有效 市场假设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并介绍了一些主要的有效市场假设的检验方法。
从 20 世纪 20 年代到 40 年代的几十年中,市场分析以基础 分析和技术分析为主,但到了 50 年代,数量统计分析方法逐渐 占据了上风。1953 年,英国统计学家 Maurice Kendall 借助刚 问世不久的电子计算,试图寻找出股票价格的波动模式,结果 却是无任何模式可循。股价就像“醉汉走路一样”,是一种随 机游走的过程(Random walk)[2]。Kendall 的发现引起了经济 学界的极大震动,因为如果他的结论是正确的,那么人们使用 任何分析手段,都无法寻求股价波动规律,因而无法从中谋 利。
格以外的信息所决定的。而与过去的历史价格不相关。
半强式有效(semi-strong form),指当前价格不仅反映
所有的历史价格信息,而且反映所有有关的公开信息,这些信
息包括财务报表、实际经营情况报道和公司兼并信息等。
强式有效(strong form),指不仅所有没有用处,而且所有
的信息都是无用的,即任何可得到的信息,无论是公开的还是
在证券市场上,不同的信息对不同的价格的影响程度不 同,放映了证券市场效率因信息种类不同而不同。Fama 将证 券的有关信息分为三类:历史信息、公开信息和内部信息,并 由此定义了三种不同程度的有效市场形式:
084 现代营销
金融商务
弱式有效(weak form),指当前的市场价格完全反映了包
含在历史价格中的所有信息,未来的价格是由包含在历史价
是包含有大量投资者的大系统,当下的价格必须反映每个人 已有的信息。价格的变化只能来自没有预期到的新信息。在 Osborne 提到的概念中,对于有效市场假设最为重要的就是理 性投资者的概念,也就是说投资者以合理无偏见的态度确定 其主观概率。
1965 年,Fama 提出市场是一个鞅,或“公平博弈”,信息不 能用来在市场上获利。Fama 的这一结论是以理性投资者为假 设前提,吸收了 Bachelier、Kendall 和 Osborne 的精华,认为收 益的随机游走意味着市场有效率,但又不局限于此。Fama 所 说的有效率是更为宽泛的有效率。如果收益是随机的,市场 就是有效的,即“随机游走”一定是市场有效,但市场有效率不 一定是“随机游走”,它只是市场有效率的一种形式。
普遍认同的有效市场假设理论的形成是在 20 世纪 60 年 代末,芝加哥大学 Eugene F. Fama 在 1970 年发表的文章中将 有效市场定义为“价格总是能够完全反映所有可获得信息”的 市场[1]。但在此之前,该理论的形成却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 缓慢发展。1900 年法国数学家 Louis Bachelier 用方法分析 股票、债券、期货等投资工具的收益时,认识到随机游走过程 是一种布朗运动,然而他并没有给出多少经验证据来支持他 关于市场收益率是独立的具有同分布的(Independent, Identically Distributed, 简称为 D)随机变量的假设,因此他的 发现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