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精选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0课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北师大版习题精选第五十二篇
新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习题第20课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docx

新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习题第20 课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第20课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一、单项选择题:1、东汉末年,黄河中下游一带实力最强的封建军阀是A、袁绍和曹操B、曹操和孙权C、曹操和刘备D、刘备和孙权2、曹军以少胜多,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的战役是A、巨鹿之战B、长平之战C、官渡之战D、赤壁之战3、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重要战役是A、巨鹿之战B、长平之战C、官渡之战D、赤壁之战官渡之战中,曹操取胜的主要原因是A、兵精粮足B、战术得当C、政治优势D、取得民心5、下列对三国鼎立局面的评价,哪一项是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A、战乱频繁,破坏了社会经济B、三国鼎立,加剧了国家的分裂C、破坏了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融合D、局部统一,为全国统一创造了条件6、下列事件不是发生在二国鼎立时期的有①官渡之战②卫温到达夷洲③赤壁之战④孙权称+.A、②③B、②④C、②③④D、①③7、刘邦之所以打败项羽,曹操之所以能够战胜强敌统一北方,其共同原因是:A、据有关中B、废除苛法C、重视人才D、释放奴婢8、下列各项与曹操无关的是:A、挟持汉献帝大败袁绍C、在赤壁被打败自称皇帝。
9、赤壁之战曹操主要败在:A、远道而来的非正义性C、指挥不当水性10、蜀国丞相诸葛亮说:“今民困国虚,决敌之资,唯仰锦耳。
”这表明:A、蜀锦已成为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
B、蜀锦是打败魏.吴的主要武器。
C、蜀锦制造业耗费国家资财,使国库空虚。
D、蜀锦生产技术落后,难与敌人生产相配。
二、非选择题:11、“老骥伏栃,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阅读材料回答:①此诗的作者是谁?②他的“壮心”是什么?③此人最大的历史功绩是什么?他为什么能有如此作为?④我们今天应如何评价此人?12、阅读下列材料: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也,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有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B.在官渡D、废汉献帝,B>战争D、不习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20课《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同步练习 北师大版

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第20课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5分钟训练(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1.东汉末年,在军阀混战中,_________控制了汉献帝,取得“________________”的有利地位。
思路解析:曹操在东汉末年的诸侯混战中,控制了汉献帝,取得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有答案:曹操2.200年,曹操打败_________,取得了________________的胜利,统一了黄河中下游地区。
思路解析:首先明确时间:200年,然后得出此次战役是官渡之战,曹操在官渡之战中打败答案:袁绍3.填表:官渡之战思路解析:该题将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内容诸要素以表格的形式对比进行分类综合,有助答案:200年曹操与袁绍袁绍战败208年孙刘联军与曹军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1.东汉末年,曹操招贤纳士,________________,实力日益增强,占据了_________以南的大部分地区,形成与_________思路解析:曹操重视人才的招纳,实行屯田制,发展经济,增强了实力,为统一北方提供了答案:实行屯田黄河2.曹操为统一北方曾与袁绍进行了一场战役,这就是( )A.官渡之战B.C.淝水之战D.思路解析:200答案:A3.赤壁之战后,曹操无力南下,刘备攻占________________,孙权巩固了在________________思路解析:赤壁之战中曹操大败,孙刘联军取得胜利,曹操实力受损,由此对整个社会局势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为三国鼎立的局面答案:四川4.220年,_________废掉汉献帝,改国号为_________,定都_________思路解析:答案:曹丕魏5.赤壁之战的交战双方是( )A.曹操与袁绍B.C.袁绍和刘备、孙权D.刘备和孙权思路解析:208答案:B6.奠定三国鼎立局面基础的重要战役是( )A.巨鹿之战B.C.赤壁之战D.思路解析:208年,赤壁之战后,曹操无力南下;刘备攻占四川;孙权巩固了在长江中下游答案:C快乐时光“只有我没笑”老师常在课堂上教育大家说,当看到别的缺陷和不幸时,千万不要嘲笑。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20课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同步练习 北师大版-北师大版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试题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一、曹操统一北方1.背景:占据江南地区的孙权实力不断发展,活动在荆州一带的刘备得到诸葛亮的辅佐,力量也有所增强。
2.赤壁之战(1)时间:208年。
(2)交战双方:孙刘联军与曹军。
(3)结果:孙刘联军大获全胜。
3.三国鼎立:220年,曹操病死,他的儿子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改国号为魏,定都洛阳。
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以汉为国号,史称蜀。
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定都建业。
至此,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问题1】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两次战役曹操一胜一败,试分析曹操胜、败的原因。
探究:官渡之战曹操取胜的原因:(1)“挟天子以令诸侯”;(2)恢复农业生产,减轻农民负担;(3)能用谋士计策。
曹操赤壁之战失败的原因:(1)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战;(2)曹操的骄傲自满情绪;(3)孙刘联军正确的战术;(4)根本原因是当时统一的客观条件尚未成熟。
【问题2】三国鼎立的局面是如何形成的?探究:赤壁之战后,曹操被迫退居北方,重新积蓄力量,孙权在长江中下游的势力得到巩固,刘备得到两湖大部分地区,后来又得到四川。
这样,三个军阀的势力相当,任何一方都不具备很快统一全国的条件。
曹操的儿子曹丕在洛阳,废汉献帝,自称皇帝,刘备和孙权也先后称帝,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了。
1.东汉与西汉合称汉朝。
下列有关东汉末年局势的叙述正确的是()。
A.政局混乱 B.经济发展C.国富民强 D.中央集权2.(2011·广西贵港)200年曹操在官渡之战中打败了哪一个军阀()。
A.刘备 B.袁绍 C.孙权 D.刘禅3.唐代大诗人杜甫在《蜀相》诗中写道:“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诗中的“老臣”指的是()。
A.曹操 B.周瑜C.诸葛亮 D.孙权4.图文结合法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
下列示意图与哪一战役有关()。
A.长平之战 B.巨鹿之战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5参考答案:1. 答案:A2. 答案:B3. 答案:C4. 答案:D1.下列对东汉末年的描述,符合当时社会状况的是()。
2019年精选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第20课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复习特训[含答
![2019年精选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第20课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复习特训[含答](https://img.taocdn.com/s3/m/8a87593352ea551810a687d3.png)
2019年精选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第20课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复习特训[含答案解析]第八十五篇第1题【单选题】下列对官渡之战、淝水之战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它们都是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B、战后都使我国北方陷入分裂和混乱状态C、这两次战役间隔了一个多世纪D、告诉我们一个做人的道理:骄傲使人失败【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东汉末年,地方割据势力长期混战,其中为魏、蜀汉、吴三国鼎立奠定基础的战争是( )A、巨鹿之战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D、淝水之战【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据《三国志》记载,230年,孙权派某将军率领万人船队到达夷洲。
这位将军是( )A、黄盖B、周瑜C、张骞D、卫温【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东汉末年割据一方的军阀中著名的有? ( )①袁绍②刘备③曹操④刘表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掌握历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我们学习的重要任务。
三国两晋南北朝长达近三个世纪的历史时期最主要的阶段性特征是( )①国家产生②民族融合③国家统一④政权分立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下图中,序号①②③所代表的政权名称依次是( )A、魏、吴、蜀B、魏、蜀、吴C、吴、蜀、魏D、蜀、吴、魏【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有( )①“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政治上的优势②“唯才是举”重用人才③实行屯田④官渡之战,以少胜多,大败袁绍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下列事实,按因果关系排列,应该是( )①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 ②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③曹操统一北方④赤壁之战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①②④③D、②①④③【答案】:【解析】:第9题【材料分析题】三国时期是一个风云变幻、英雄辈出、令人神往的时代。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9年精选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0课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练习题【含答案解析】第八十五篇

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图
东汉末年与三国时期人口变化
哪一战役奠定了材料一中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基础?孙权建立了图示中哪个政权?(写字母)结束三国鼎立局面,实现短暂统一的是哪一朝代?
请你来客观地评价一下曹操,还曹操以本来的历史面目。
根据材料三两幅图片和所学知识,你认为从东汉末年到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为什么?
2019年精选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0课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练习题【含答案解析】第八十五篇
杜甫诗歌“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所称赞的历史人物是(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A、曹操
B、刘备
C、诸葛亮
D、孙权
【答案】:
【解析】:
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它能将复杂的历史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下面哪一幅示意图反映了222年三国鼎立的形势?( )
材料三:北魏孝文帝曾说:“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河洛(今洛阳一带)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魏书·任城王传》
材料一这句话反映的历史人物奠定了哪个政权的基础?根据所学知识说出他完成局部统一的措施。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
材料三反映了孝文帝采取的什么重要举措?他还采取了哪些汉化措施?
【解析】: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古代社会的大分裂时期,战争给人民带来了灾难和痛苦,但同时也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文明的交流与传播。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这段非凡的历史吧。
材料一:“屯田数载救黎民,官渡一战挫傲军。”
材料二:东晋政府建立了许多侨郡县,给予南迁人民免除徭役的权利,江南经济文化因此迅速发展。到梁代,江南许多地区已是“良畴美柘,畦畎相望,连宇高甍,阡陌如绣”,一派田美土肥之象。
2019年精选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0课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课后练习[含答案解析]五十二
![2019年精选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0课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课后练习[含答案解析]五十二](https://img.taocdn.com/s3/m/fa068f3af46527d3250ce03f.png)
2019年精选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0课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课后练习[含答案解析]五十二第1题【单选题】南京被称为“六朝古都”,下列政权曾建都于此的是( )①西汉②吴③西晋④东晋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D、②④【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三国故事在中国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在三国鼎立形成过程中发生过两次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即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
这两次战役与相关人物搭配正确的一组是( )①官渡之战——刘备②赤壁之战——曹操③官渡之战——袁绍④赤壁之战——孙权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许多成语来源于历史人物的故事,下列人物与成语连接错误的是( )A、孔子——因材施教B、越王勾践——问鼎中原C、陈胜、吴广——揭竿而起D、刘备、诸葛亮——三顾茅庐【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在下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更替图中,方框中的两个朝代分别是( )A、南朝、北朝B、明、北魏C、吴、北魏D、吴、隋【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208年左右,割据东汉天下的主要军事集团是( )A、袁、曹、刘集团B、曹、刘、孙集团C、刘、孙、袁集团D、孙、袁、曹集团【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有人这样描述一场战争:“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之一”,“发生在公元三世纪初期”,“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他描述的这次战争是( )A、巨鹿之战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D、淝水之战【答案】:【解析】:第7题【判断题】如图为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的某一片断。
图中①②③代表的朝代分别是蜀、西晋、隋。
( )A、正确B、错误【答案】:【解析】:第8题【判断题】南京被称为“六朝古都”,下列政权曾建都于此的有西汉、吴、西晋、东晋。
A、正确B、错误【答案】:【解析】:第9题【填空题】三国鼎立:220年,曹操的儿子______废掉汉献帝,在______称帝,国号魏。
221年,______在______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20课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同步练习 北师大版

第20课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课前预习预习时顺带把这些题给做了,试试你的身手呀!1.奠定曹操统一北方基础的战役是( )A.巨鹿之战 B.长平之战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2.赤壁之战后出现了什么样的历史局面?3.按地理方位填出三国的名称:课堂练习重点难点都在这里了,课堂上就把它们解决吧。
4.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来发展势力,他控制的天子是( )A.汉高祖 B.汉武帝 C.汉光武帝 D.汉献帝5.东汉末年,注意招贤纳士、推行屯田的军阀是( )A.袁绍 B.曹操 C.孙权D.刘备6.官渡之战发生于( )A.200年 B.202年 C.206年 D.208年7.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有( )①挟天子以令诸侯②招贤纳士③实行屯田④兵力强大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8.乘北方曹操和袁绍混战之机,占据了长江下游的江南地区。
活动在荆州一带的刘备得到了的辅助,实力不断增强。
9.“三顾茅庐”这个成语跟下列哪个人物有关( )A.曹操 B.袁绍 C.刘备 D.孙权10.赤壁之战,孙权的大将指挥军队用 (办法)大败曹军。
11.奠定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战役是( )A.巨鹿之战 B.淝水之战C.官渡之战D.赤壁之战12.阅读下表:想一想,交战双方的兵力对比是决定战争胜利的惟一因素吗?为什么?13.将相关事项连接起来。
曹丕蜀洛阳刘备吴成都孙权魏建业课后测试走出教材,迁移发散,你的能耐是不是真的有长进了?一、单项选择题14.下列人物,不属于三国鼎立时期的是( )A.曹操 B.曹丕 C.刘备 D.孙权15.三国鼎立局面最终形成的标志是( )A.曹操称王 B.曹丕称帝 C.刘备称帝 D.孙权称王16.“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这句成语同下列哪一战役有关( )A.巨鹿之战 B.淝水之战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二、填空题17.官渡之战的作战双方,分别是占据黄河以南地区的和占据黄河以北的。
18.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都发生在世纪初。
2019-2020学年度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第20课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北师大版练习题第三

2019-2020学年度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第20课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北师大版练习题第三十篇第1题【单选题】一位同学参加江苏卫视《一站到底》节目网上答题,他回答的题目是:请说出三国鼎立局面最后形成是在( )A、公元208年,赤壁之战结束B、公元220年,曹丕称帝建立魏C、公元221年,刘备称帝建立蜀D、公元222年,孙权称王建立吴【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三顾茅庐”的历史典故发生在襄阳的隆中,下列与典故有关的历史人物是( )A、袁绍B、诸葛亮C、孙权D、曹操【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我国优秀的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取材于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的历史,历史上的三国鼎立局面形成于( )A、公元3世纪初期B、公元3世纪20年代C、公元2世纪初期D、公元2世纪20年代【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历史兴趣小组总结七年级上册各历史朝代特征,其中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特征为( )A、国家产生和社会变革B、中华文明的起源C、统一国家的建立D、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里面的“借东风”、“草船借箭”、“连环计”等故事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津津乐道。
以下哪一著名战役与上述故事有关( )A、城濮之战B、巨鹿之战C、官渡之战D、赤壁之战【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下图是明朝人画的“三顾茅庐”想像图,它涉及的主要人物是( )①孙权②刘备③周瑜④曹操⑤诸葛亮A、①②③B、③⑤C、②⑤D、④⑤【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官渡之战发生于( )A、184年B、200年C、208年D、220年【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下列历史人物在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中不可能查阅到的是( )A、黄帝B、孙武C、汉高祖D、孙权【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中国历史在朝代更迭中不断前进,下列朝代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秦汉时期②夏商西周时期③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④春秋战国时期A、①②③④B、②③①④C、②④①③D、④②③①【答案】:【解析】:第10题【判断题】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精选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0课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北师大版习题精
选第五十二篇
第1题【单选题】
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
下面哪幅图直观反映了三国鼎立的形势(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
下面哪幅图直观反映了三国鼎立的形势( )
A、
B、
C、
D、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东汉末年,群雄并起,割据一方的军阀互相混战,最终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
对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有重大关系的著名战役是( )
A、官渡之战
B、巨鹿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
与下图中①、②、③分别对应的朝代是( )
中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
A、商朝、秦朝、三国
B、隋朝、唐朝、元朝
C、商朝、唐朝、明朝
D、秦朝、唐朝、十六国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三国志》中说:诸葛亮在临死前,吩咐在他下葬时只需要挖洞一个,棺木能够放进去便足够,自己则穿着平常的服装即可,不需要其他陪葬物。
这表明诸葛亮( )
A、赏罚分明,突出法制
B、为国捐躯,忠心耿耿
C、生活腐化,挥霍一空
D、为官清廉,严于律己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标志是( )
A、曹操劫汉献帝到许,“挟天子以令诸侯”
B、官渡之战结束后
C、赤壁之战曹操战败
D、魏、蜀、吴三个政权的建立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三国时期,吴国的孙权派大将卫温率万人船队到夷洲,加强了内地与这个地区的联系。
“夷洲”指的是今天的( )
A、黄岩岛
B、钓鱼岛
C、台湾岛
D、海南岛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某同学在预习《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这一单元时,做了几张卡片方便记忆。
其中一张与史实不符,这张卡片是( )
A、
B、
C、
D、
【答案】:
【解析】:
第8题【单选题】
台湾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在古代有许多称谓,三国时期称为( )
A、夷洲
B、琉球
C、流求
D、台湾
【答案】:
【解析】:
第9题【填空题】
古代史上发生过很多以少胜多的战役,其中为曹操统一北方基础的战役是______,发生在383年前秦与东晋之间的战役是______。
【答案】:
【解析】:
第10题【填空题】
某班开展历史知识竞猜活动,其中有请为下列人物图片找出他们各自的介绍语,(将正确选项字母填到横线上)
A、春秋时期儒家学派创始人,政治上主张为政以德。
B、东汉末年医学家,曾研制成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
C、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曾经统一黄河中下游地区。
图1是______图2是______图3是______ 【答案】:
【解析】:
第11题【填空题】
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都城。
西晋______;东晋______;蜀国______。
【答案】:
【解析】:
第12题【材料分析题】
汉末三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大分裂、大动荡的时期,一段时间里,社会生产遭到巨大破坏,人民流离失所。
但这一时期在政治和经济方面也存在许多有利于重新走向统一的积极因素。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结束了汉末豪族混战的局面,恢复了黄河两岸广大平原,为后来的西晋统一铺平了道路。
”
——毛泽东
材料二:“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杜甫
诸回答:
材料一是对哪个历史人物的评价?他是通过哪个战役基本上统一北方的?
材料二是对哪个历史人物的评价?他促成了孙权和刘备的联合,通过取得哪个战役的胜利形成了三分天下的局面?
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后,魏国和蜀国对生产都很重视,有哪些具体表现呢?
【答案】:
【解析】:
第13题【材料分析题】
“读史使人明智”。
读史要读出历史的真实,读懂历史发展的规律,进而理性地参与历史。
材料一:……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
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
——《史记·五帝本纪》
材料二:武王……封诸侯,……封尚父于营丘,曰齐。
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
……——《史记·周本纪》
材料三: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
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
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四: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史记·项羽本纪》
请回答:
这四则材料都引自我国古代同一部史书,此书作者是谁?
材料一中的轩辕氏是传说中的哪个人物?他被炎黄子孙尊奉为什么?
材料二反映了“武王”实行什么制度来加强统治?请写出该则材料中的两个诸侯国。
材料三说明秦始皇对材料二的制度持什么态度?为此他实行了什么制度取代以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材料四中描述的是哪一场著名战役?这次战役的特点是以少胜多,你还知道哪些古代以少胜多的战役?请再写两个。
【答案】:
【解析】:
第14题【综合题】
统一与分裂。
依据图一,秦朝统一后定都______,疆域范围东至东海,西到______,南达南海,北到______一带。
图二中,A是______国,B是______国,C是______国。
图二形势与图一形势相比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历史的倒退?请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
【解析】:
第15题【综合题】
小明在假期中进行了“三国两晋南北朝”专题旅游。
在旅游中小明对一些资料作了详细的记录,没想到笔记本不小心掉进了水中,一些重要的记录模糊了!你能否帮他补充完整,相信你一定行!
小明来到当年官渡之战所在地,记下了曹操能统一北方的原因之一“在东汉末年军阀混战中,曹操控制了汉献帝,取得了“______”的有利地位”。
在洛阳,小明感受到孝文帝把都城从______迁到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和决心啊.
在山西大同,小明参观完著名的______石窟后,深深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石窟艺术而震撼!
在南京,这个有六朝古都美誉的地方,小明知道除了南朝四个朝代外,还有______、______。
【答案】: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