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二级处理
二级处理污水生化处理介绍及工艺图

二级处理污水生化处理介绍及工艺图污水处理是一项重要的环保工作,旨在将污水中的有害物质去除或者减少,以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
二级处理是常用的污水处理方法之一,其中生化处理是主要的处理过程之一。
本文将详细介绍二级处理污水生化处理的原理、工艺流程和工艺图。
1. 生化处理原理生化处理是利用微生物对有机物进行降解和转化的过程。
在二级处理中,生化处理主要通过活性污泥法来实现。
活性污泥是一种含有大量微生物的混合污泥,其中包括好氧微生物和厌氧微生物。
好氧微生物主要利用有氧条件下的氧化作用,将有机物降解为无机物,如二氧化碳和水。
而厌氧微生物则在无氧条件下将有机物转化为甲烷等产物。
2. 生化处理工艺流程生化处理工艺普通包括预处理、好氧处理和厌氧处理三个阶段。
2.1 预处理预处理是为了去除污水中的大颗粒物质和沉淀物,以减少对后续处理单元的负荷。
常见的预处理方法包括格栅和沉砂池。
格栅用于过滤大颗粒物质,如树叶、纸张等,而沉砂池则用于沉淀较重的悬浮物质。
2.2 好氧处理好氧处理是利用好氧微生物进行有机物降解的过程。
在好氧处理单元中,污水与活性污泥充分接触,微生物利用有氧条件下的氧化作用,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
常见的好氧处理单元包括活性污泥法、浸没生物膜法等。
其中,活性污泥法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其工艺包括接触氧化池、好氧池和沉淀池。
接触氧化池用于提供氧气和混合污水与活性污泥的充分接触,好氧池则是进行有机物的降解和转化,沉淀池则用于沉淀活性污泥并将处理后的水体分离。
2.3 厌氧处理厌氧处理是在无氧条件下利用厌氧微生物进行有机物转化的过程。
厌氧处理主要用于去除污水中的难降解有机物和氮磷等营养物质。
常见的厌氧处理方法包括厌氧消化池和厌氧滤池。
在厌氧消化池中,厌氧微生物将有机物转化为甲烷等产物,而厌氧滤池则用于去除污水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
3. 生化处理工艺图以下是二级处理污水生化处理的典型工艺图:[工艺图]4. 结论二级处理污水生化处理是一种常用的污水处理方法,通过利用微生物对有机物进行降解和转化,可以有效去除污水中的有害物质,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
二级处理污水生化处理介绍及工艺图

二级处理污水生化处理介绍及工艺图引言概述:
二级处理是指对污水进行生化处理,以去除其中的有机物质和氮磷等营养物质,使其达到排放标准。
本文将介绍二级处理的基本原理、工艺流程和工艺图,并详细阐述五个大点:曝气池、沉淀池、好氧池、厌氧池和二沉池。
正文内容:
1. 曝气池
1.1 曝气池的作用:通过向污水中注入空气,提供氧气供给微生物进行生化反应。
1.2 曝气池的结构:通常由曝气装置、搅拌器和曝气池本体组成。
2. 沉淀池
2.1 沉淀池的作用:通过减慢污水流速,使悬浮物沉淀到底部,净化污水。
2.2 沉淀池的结构:通常由进水管、出水管和污泥排放管组成。
3. 好氧池
3.1 好氧池的作用:在曝气的条件下,利用好氧微生物对有机物进行降解和氧化。
3.2 好氧池的结构:通常由进水管、出水管、曝气装置和搅拌器组成。
4. 厌氧池
4.1 厌氧池的作用:在缺氧的条件下,利用厌氧微生物对有机物进行降解,产生甲烷等实用产物。
4.2 厌氧池的结构:通常由进水管、出水管和搅拌器组成。
5. 二沉池
5.1 二沉池的作用:通过减慢污水流速,使悬浮物沉淀到底部,净化污水。
5.2 二沉池的结构:通常由进水管、出水管和污泥排放管组成。
总结:
综上所述,二级处理是一种常用的污水处理方法,通过曝气池、沉淀池、好氧池、厌氧池和二沉池等工艺单元,对污水进行生化处理,以去除其中的有机物质和氮磷等营养物质。
这些工艺单元相互配合,形成一个完整的处理系统,能够有效地净化污水,使其达到排放标准。
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对二级处理的原理和工艺图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二级处理污水生化处理介绍及工艺图

二级处理污水生化处理介绍及工艺图二级处理污水生化处理介绍及工艺图1.简介1.1 污水生化处理的定义1.2 二级处理的目的和意义2.污水生化处理工艺概述2.1 污水生化处理的基本原理2.2 传统二级处理工艺2.3 先进的二级处理工艺3.污水生化处理工艺流程3.1 进水处理单元3.1.1 筛池3.1.2 砂池3.1.3 调节池3.2 生化处理单元3.2.1 好氧生化槽3.2.1.1 曝气装置3.2.1.2 曝气方式3.2.1.3 混合方式3.2.2 好氧池加药系统3.2.3 好氧沉淀池3.3 污泥处理单元3.3.1 污泥浓化及脱水3.3.2 污泥回流4.污水生化处理工艺图示4.1 进水处理工艺图4.2 生化处理工艺图4.3 污泥处理工艺图5.附件附件1:污水生化处理实验数据表附件2:工艺设备清单6.法律名词及注释6.1 污水处理厂环境保护法:指国家关于污水处理厂建设、运营和排放标准的法律法规。
6.2 污水生化处理工艺:指利用细菌等微生物对污水中的有机物进行分解、降解的处理方式。
6.3 进水处理单元:污水处理工艺系统中用于预处理进水的单元。
6.4 生化处理单元:污水处理工艺系统中用于进行污水生化处理的单元。
6.5 污泥处理单元:污水处理工艺系统中用于处理产生的污泥的单元。
附件内容:附件1:污水生化处理实验数据表附件2:工艺设备清单法律名词及注释:污水处理厂环境保护法:指国家关于污水处理厂建设、运营和排放标准的法律法规。
污水生化处理工艺:指利用细菌等微生物对污水中的有机物进行分解、降解的处理方式。
进水处理单元:污水处理工艺系统中用于预处理进水的单元。
生化处理单元:污水处理工艺系统中用于进行污水生化处理的单元。
污泥处理单元:污水处理工艺系统中用于处理产生的污泥的单元。
二级处理污水生化处理介绍及工艺图

二级处理污水生化处理介绍及工艺图污水处理是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的重要措施之一。
在污水处理过程中,生化处理是常用的一种方法。
本文将详细介绍二级处理污水生化处理的原理、工艺流程和工艺图。
一、生化处理原理生化处理是利用微生物对有机物进行降解和转化的过程。
在二级处理中,主要采用好氧生物处理工艺。
好氧生物处理是指在含氧环境下,利用微生物对有机物进行降解和氧化,最终将有机物转化为无害物质。
二、生化处理工艺流程二级处理污水生化处理一般包括预处理、好氧生物处理和沉淀过程。
下面将详细介绍每个步骤的具体内容。
1. 预处理:预处理是为了去除污水中的大颗粒物、悬浮物和沉淀物等,以减少对后续处理单元的负荷。
常用的预处理方法包括格栅、砂池和沉砂池等。
2. 好氧生物处理:好氧生物处理是通过微生物对有机物进行降解和氧化的过程。
常见的好氧生物处理工艺包括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和固定床法等。
在这些工艺中,微生物通过吸附、吸附和生物化学反应等方式,将有机物降解为二氧化碳和水等无害物质。
3. 沉淀过程:沉淀过程是将处理后的污水中的悬浮物和生物污泥进行分离的过程。
常用的沉淀设备包括沉淀池和沉淀槽等。
在沉淀过程中,悬浮物和生物污泥会沉淀到底部,而清水则从上部流出。
三、生化处理工艺图下面是二级处理污水生化处理的工艺图示例:1. 预处理工艺图:格栅-砂池-沉砂池格栅:将污水中的大颗粒物和悬浮物通过网格过滤掉。
砂池:将污水中的沙子和细小颗粒物通过沉淀分离。
沉砂池:将污水中的重质悬浮物和沉淀物通过沉淀分离。
2. 好氧生物处理工艺图:活性污泥法进水口:将预处理后的污水引入活性污泥反应池。
活性污泥反应池:在反应池中,微生物通过吸附和生物化学反应将有机物降解为无害物质。
出水口:将处理后的污水从反应池中排出。
3. 沉淀过程工艺图:沉淀池进水口:将处理后的污水引入沉淀池。
沉淀池:在沉淀池中,悬浮物和生物污泥通过重力沉淀到底部。
出水口:将清水从沉淀池的上部流出。
污水二级处理

污水二级处理是污水经一级处理后,再经过具有活性污泥的曝气池及沉淀池的处理,使污水进一步净化的工艺过程。
常用生物法和絮凝法。
生物法是利用微生物处理污水,主要除去一级处理后污水中的有机物;絮凝法是通过加絮凝剂破坏胶体的稳定性,使胶体粒子发生凝絮,产生絮凝物而发生吸附作用,主要是去除一级处理后污水中无机的悬浮物和胶体颗粒物或低浓度的有机物。
经过二级处理后的污水一般可以达到农灌水的要求和废水排放标准。
但在一定条件下仍可能造成天然水体的污染。
城市污水处理的三个级别中的第二级。
污水经过一级处理后,进行二级处理,以除去污水中大量有机污染物,使污水得到进一步净化。
相当长时间以来,把生物处理作为污水二级处理的主体工艺,因此,在城市污水处理中,二级处理通常作为生物处理的同义语使用。
城市污水经过筛滤、沉砂、沉淀等一级处理(预处理),虽然已去除部分悬浮物和25~40%的生化需氧量(BOD),但一般不能去除污水中呈溶解状态的和呈胶体状态的有机物和氧化物、硫化物等有毒物质,不能达到污水排放标准,需要进行二级处理。
二级处理的工艺按BOD的去除率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不完全的二级处理。
这种工艺可以去除BOD75%左右(包括一级处理),出水的BOD可在60ppm以下,主要采用高负荷生物滤池等设施。
另一类是完全的二级处理。
这种工艺可以去除BOD85~95%(包括一级处理),出水的BOD可在20ppm以下,主要采用活性污泥法。
采用活性污泥法工艺处理,效果较好时,出水的BOD可在10ppm以下,悬浮物可在15ppm以下,能够达到排放标准。
近年来,有的国家在研究和采用化学或物理化学处理法作为二级处理主体工艺,预期这些方法将随化学药剂品种的不断增加,处理设备和工艺的不断改进而得到推广。
污水二级处理对保护环境起到了一定作用。
随着污水量的不断增加,水资源的日益紧张,需要获取更高质量的处理水,以供重复使用或补充水源。
为此,有时要在二级处理基础上,再进行污水三级处理。
二级处理污水生化处理介绍及工艺图

二级处理污水生化处理介绍及工艺图污水处理是指将废水经过一系列工艺处理,去除其中的污染物质,使其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或者可以循环再利用的水质要求。
二级处理是指在一级处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处理污水,以进一步降低污染物的浓度和提高水质。
生化处理是污水处理的一种常用方法,它利用微生物的生物降解作用,将污水中的有机物质转化为无机物质或者生物质。
生化处理工艺通常包括曝气池、沉淀池和污泥处理等单元。
曝气池是生化处理的核心单元,它提供了充足的氧气和适宜的环境条件,以促进微生物的生长和降解有机物。
在曝气池中,通过机械或者自然曝气的方式,将空气注入污水中,使得微生物能够进行呼吸作用,将有机物质转化为无机物质。
曝气池的设计应考虑氧气传递效率、气水混合均匀性和曝气能耗等因素。
沉淀池是用于分离污水中的悬浮物和生物泥的单元。
在曝气池中,微生物通过附着在悬浮物上的方式生长,形成活性污泥。
沉淀池中的污水停留时间较长,使得悬浮物和生物泥能够沉淀下来。
沉淀池的设计应考虑沉淀效果、污泥浓度和污泥回流等因素。
污泥处理是生化处理的重要环节,它包括污泥浓缩、脱水和处理等步骤。
污泥浓缩是将沉淀池中的污泥浓缩成高浓度的污泥,以减少后续处理的体积和能耗。
脱水是将浓缩后的污泥中的水分去除,使其达到固体的要求。
污泥处理可以采用干化、焚烧或者堆肥等方式,将污泥转化为无害的物质。
除了生化处理,二级处理还可以采用其他工艺,如物理处理和化学处理等。
物理处理包括过滤、吸附和膜分离等方法,通过物理手段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和溶解物。
化学处理则是利用化学药剂与污水中的污染物发生反应,使其发生沉淀、氧化或者还原等过程,以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综上所述,二级处理污水生化处理是一种常用的污水处理方法,通过曝气池、沉淀池和污泥处理等单元,利用微生物的生物降解作用,将污水中的有机物质转化为无机物质或者生物质。
此外,二级处理还可以采用物理处理和化学处理等工艺,以进一步提高水质。
通过合理设计和运营,二级处理工艺能够有效地去除污水中的污染物质,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
二级处理污水生化处理介绍及工艺图

二级处理污水生化处理介绍及工艺图污水处理是指对废水进行处理,以去除其中的有害物质,使其达到排放标准或可再利用的水质要求。
二级处理是在一级处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污水进行处理,主要是通过生化处理的方式去除有机物和氮、磷等营养物质。
一、二级处理污水生化处理介绍二级处理是在一级处理的基础上进行的,主要目的是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和营养物质。
生化处理是通过利用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作用,将有机物和营养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的过程。
1. 生化处理的原理生化处理主要依靠微生物的作用,包括好氧微生物和厌氧微生物。
好氧微生物通过氧化有机物,将其转化为二氧化碳、水和微生物生物体。
厌氧微生物则在无氧条件下,将有机物转化为甲烷等产物。
2. 生化处理的工艺流程生化处理一般包括接触氧化池、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等工艺。
接触氧化池是将废水与氧气充分接触,利用氧化作用去除有机物和营养物质。
活性污泥法是通过将废水与活性污泥混合,利用污泥中的微生物去除有机物和营养物质。
该工艺包括曝气池、沉淀池和回流池等单元。
生物膜法是在曝气池内形成生物膜,通过生物膜上的微生物去除有机物和营养物质。
该工艺包括曝气池、生物膜反应器和沉淀池等单元。
二、二级处理污水生化处理工艺图以下是一个示例的二级处理污水生化处理工艺图:1. 接触氧化池- 进水口:将原始污水引入接触氧化池。
- 搅拌装置:通过搅拌装置,使氧气和废水充分接触。
- 出水口:排出接触氧化池处理后的水。
2. 活性污泥法- 曝气池:将原始污水引入曝气池,通过曝气装置供氧,促进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
- 沉淀池:将曝气池中的废水与活性污泥一起进入沉淀池,通过沉淀使废水中的污泥沉淀下来。
- 回流池:将沉淀池中的一部分污泥回流至曝气池,以保持微生物的浓度和稳定性。
- 出水口:排出活性污泥法处理后的水。
3. 生物膜法- 曝气池:将原始污水引入曝气池,通过曝气装置供氧,促进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
- 生物膜反应器:在曝气池内形成生物膜,废水通过生物膜与微生物接触,去除有机物和营养物质。
二级处理污水生化处理介绍及工艺图

二级处理污水生化处理介绍及工艺图污水处理是指将污水中的有害物质经过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处理过程,使其达到国家排放标准,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的过程。
其中,生化处理是一种常见的污水处理方法,通过利用微生物的代谢能力,将有机物质转化为无机物质,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一、生化处理的原理生化处理是利用生物膜或者悬浮生物群落中的微生物,通过吸附、降解、转化等作用,将污水中的有机物质和氮、磷等无机物质转化为无害的物质。
生化处理通常分为一级处理和二级处理,其中二级处理是在一级处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净化污水。
二、二级处理污水生化处理工艺图二级处理的污水生化处理工艺图如下:1. 水解酸化池:该池主要是将有机物质在酸性条件下进行水解,产生易生物降解的有机物质,为后续的生物降解提供有机负荷。
2. 好氧生物处理池:该池是将水解酸化池中产生的有机物质进一步降解,通过好氧微生物的代谢作用,有机物质被氧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
同时,好氧生物处理池中的微生物还能氧化氨氮为硝酸盐,实现氮的去除。
3. 除磷池:该池是为了去除污水中的磷元素,通过添加化学药剂或者利用生物吸附的方式,将污水中的磷元素转化为不溶性的磷盐沉淀物,从而实现磷的去除。
4. 沉淀池:该池主要是利用重力沉淀的原理,将污水中的悬浮物质和沉淀物质沉淀到池底,从而实现固体的分离和去除。
5. 消毒池:该池是为了杀灭残留在污水中的病原微生物,通常使用氯或者紫外线等方法进行消毒处理,确保出水的卫生安全。
三、二级处理污水生化处理的优势1. 净化效果好:二级处理通过生物降解和物理分离的方式,能够有效地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质、氮、磷等污染物,使出水达到国家排放标准,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
2. 投资成本低:相比其他污水处理方法,生化处理工艺的投资成本较低,适用于中小型城市和乡村地区的污水处理。
3. 运行维护方便:生化处理工艺相对简单,操作维护较为方便,不需要大量的化学药剂和设备。
4. 能量消耗低:生化处理工艺中的微生物代谢过程不需要额外能量供应,能够有效地节约能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微生物的代谢作用 活性污泥微生物从污水中去除有机物的代谢过
程,主要是由微生物细胞物质的合成(活性污泥 增长),有机物(包括一部分细胞物质)的氧化 分解和氧的消耗所组成。
(3)絮凝体的形成与凝聚沉淀
菌体一般略大于胶体颗粒,仍能以稳定的悬浮状态 分散于水中,难以沉淀分离。只有在其变成絮凝体以 后,进行有效的分离才有可能。活性污泥中的菌胶团 以及常见的产碱杆菌、无色杆菌、黄杆菌、假单胞菌 等,都是易于形成絮凝体的。
阶段曝气法
工艺特点: a.污水均匀分散地进入,使负荷及需氧趋于均衡,利于 生物降解,降低能耗 b.混合液中污泥浓度逐步降低,减轻二次池负荷,利于 固液分离 c.增强了系统对水质、水量冲击负荷的适应能力
吸附再生法
工艺特点: a.将吸附与代谢过程分二个池或二段 b.由于再生池只对活性污泥曝气,减小了池容。 c.回流污泥量大,且大量污泥集中在再生池,吸附
高负荷活性污泥法(短时曝气活性 污泥法)
工艺特点:构筑物与普通活性污泥法以及 吸附再生工艺相同,但其停留时间短, BOD负荷高、曝气时间短。
不足: BOD去除率不高(70~75%),出 水水质不达标
SBR工艺
原废水
间歇曝气
初次沉淀池
曝气池
间歇式活性污泥法工艺
处理水
◇ 无需设置二沉池,其曝气池兼具二沉池的功能;无需设置污泥回流
混合液经30min静沉后, 1g干活泥所占的容积以 ml计。
污泥龄(ts) 污泥龄是曝气池中工作着的活性污泥总量与每日
排放的剩余污泥量之比值,单位是日.
活性污泥法运行参数
BOD污泥负荷: 即单位重量活性污泥在单位时间内降解到预定程度
的有机物量 Ns=QSa/XV=F/M
BOD容积负荷: 指单位曝气池容积在单位时间内降解到预定程度的
活性污泥性能指标
污泥浓度(MLSS、MLVSS) 混合液悬浮固体是指曝气池中污水和活性污泥混合
后的混合悬浮固体或挥发性固体数量,单位为mg/L.
污泥沉降比(SV%) 污泥沉降比是指曝气池混合液在100mL量筒中,
静置沉淀30min后,沉淀污泥与混合液之体积比 (%).
污泥指教(SVI) 污泥指数全称污泥容积指数,是指曝气池出口处
污水二级处理
城市污水处理系统构成
一级处理
(物理处理)
进水
格栅
沉砂池
初沉池
处置
二级处理 (生物处理)
鼓风机
生物池
二沉池
出水
内回流 污泥回流
沼气利用
剩余污泥
脱水车间 污泥消化池 浓缩池
二级处理??
二级处理(secondary) 一般去除污水中呈胶体和溶解状
态的有机污染物质(BOD)物质,多 采用生物化学法处理单元,去除率可 达到90%以上,一般能达到排放标准。
池内污泥一旦遭到破坏,可迅速由再生池的污泥代替, 具有一定承受冲击负荷的能力。
d.“空曝”使丝状细菌的繁殖受到抑制,防止了污 泥膨胀
完全混合法
主要缺点:连续进出水,可能产生短流,出水水质不及传统法理 想,易发生污泥膨胀等。
延时曝气活性污泥法
适宜对出水水质要求高的场合。如氧化沟、A/O法和 A2/O工艺等。 工艺特点:负荷低,曝气时间长(24h以上),活性 污泥处于内源呼吸期,剩余污泥少且稳定,污泥不需 要消化处理,工艺也不需要设初沉池。 不足:池容大、负荷小、曝气量大、投资与运行费用 高。
厌氧生物处理(Anaerobic Biological Treatment).
生物处理的三大要素
作用者:微生物——细菌; 作用对象:有机物、无机物等; 条件:最基本的条件是供氧情况,即 氧的传递速率。
1、好氧活性污泥法
活性污泥法的实质是以存在于污水中的有机物 作为培养基(底物),在有氧的条件下,对各种微 生物群体进行混合连续培养,通过凝聚、吸附、氧 化分解、沉淀等过程主除有机物的一种方法。
Ⅱ 曝气反应工序
Ⅲ 沉淀工序
处理水
R工艺的典型运行工序
在SBR工艺中,主要的反应器只有一个 曝气池,在该曝气池中循序完成进水、 曝气、沉淀、排水等功能.
氧化沟工艺
① 池体狭长,(可达数十米甚至上百米);池深度较浅,一 般在2米左右; ② 曝气装置多采用表面机械曝气器,竖轴、横轴曝气器都可 以; ③ 进、出水装置简单; 构造上的特征
活性污泥微生物组成
游离细菌:较强的氧化分解有机物的能力
细菌: 菌胶团:活性污泥絮状体的基本成分
丝状菌 : 污泥骨架,大量能引起污泥膨胀
真菌:形如灰白色棉花丝,黏着在沟渠或水池的内壁 原生动物:细菌的捕食者,同时可氧化分解有机物
后生动物:较少
净化过程与机理
(1)初期去除与吸附作用 由于污泥表面积很大,且表面具有多糖类粘质
有机物量。 Nv=QSa/V
BOD污泥负荷和BOD容积负荷的关系式:Nv=NsX
回流比(R)
R Q Qr
污水流量与回流污泥流量之比
活性污泥法运行方式
普通活性污泥法
工艺特征:a.经历了起端的吸附和不断的代谢过程 b.微生物经历了由对数期至内源呼吸期 c.有机物,迅速降低,但之后变化不大,
总去除率90%左右 d.需氧量由大逐步越少
设
备;在处理某些工业废水时,一般无需设置调节池,曝气池可以兼作调节池;
◇活性污泥的SVI值较低,易于沉淀,一般不会产生污泥膨胀现象;
◇ 易于维护管理,如运行管理得当,处理出水水质将优于连续式;
◇ 通过对运行方式的适当调节,在单一的曝气池内可完成脱氮和除磷的效果;
◇ 易于实现自动化控制。
污水
Ⅰ 污水流入工序
二级处理(secondary)
➢特点:通过微生物的新陈代谢作用,将废水中有机物的一 部分转化为微生物的细胞物质,另一部分转化为比较稳定的 化学物质(无机物或简单有机物)的方法。 ➢实质是一种由微生物参与进行的有机物分解过程,分解 有机物的微生物主要是细菌,其它微生物如藻类和原生动 物也参与该过程,但作用较小。 ➢操作单元:好氧生物处理(Aerobic Biological Treatment)、
传统活性污泥法处理系统基本流程
大家学习辛苦了,还是要坚持
继续保持安静
活性污泥的基本性质
物理性能
颜色:褐色、(土)黄色、铁红色絮状体 气味:泥土味(城市污水) 比重:略大于1,(1.002~1.006) 粒径:0.02~0.2 mm
生化性能
活性污泥的含水率:99.2~99.8% 固体物质的组成: 有机物75—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