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第4章 植物与土壤 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下第四章植物与土壤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下第 四章植物与土 壤知识 点总结一、土壤的成分1、 土壤生物:动物、植物、细菌、真菌等2、 土壤中的非生命物质:空气、水、无机盐和有机物(1) 土壤中的 水分:加热土壤,出现水珠(2 )测定土壤中^气的体积分数:取用的土壤体积为 V o ;此块土壤放入烧杯后缓慢加水,直至液面 恰好浸没土壤,用去的水的体积 为V i ;取与土壤相同体积的铁块放入同样大小的烧杯中加水,直 至液面恰好浸没 铁块,用去的水的体积为 V 2。
这块土壤中空气的体积分数的算式为:(V 1-V 2)/ V o 。
(3) 土壤中的有机物:先称取一定量的 干燥土壤,然后用酒精灯加热(放石 棉网上),现象:土壤颜色发生明显变化,燃烧过后,再称量土壤, 发现质量变少。
土壤中的有机物主要来源于 生物的排泄物和死亡的生物体 土壤中的无机盐:过滤土壤浸出液,再在蒸发皿中加热蒸发,可见 很细的结晶物注:①(1)图实验试管口 略向下倾斜,防止水倒流使试管炸裂②有机物能燃烧,但不能溶于水;无机盐能溶于水,但不能燃烧 3、土壤生物:动物、植物、细菌、真菌土壤的组成(固体 I 土壤非生物彳液体 空气矿物质颗粒(无机盐):占固体体积的 腐殖质(有机物)4、 土壤的形成:主要包括地表岩石的风化和有机物积累两个部分。
岩石的风化:指岩石在风、流水、温度等物理因素和化学物质的 溶蚀作用和各种生物的作用下,不断碎裂的过程。
总结:岩石在长期的风吹雨打、冷热交替和生物的作用 下,逐渐风化变成 石砾和砂粒等矿物质颗粒,最后经各种生物和气候的长期作用才形成了土壤。
、各种各样的土壤系:一株植物所有的根合在一起。
直根系:有明显发达的主根和侧根之分的根系(如:大豆、青菜、棉花、菠菜等双子叶植物的根系 )须根系:没有明显主侧根之分 的根系(如:水稻、小麦、蒜、葱等单子叶植物的根系) 2、根具有固定和吸收水和无机盐 的功能。
①植物的根十分发达,生长范围比枝叶大,把植物牢牢固1、 三、 植物 的根 与物 质吸收 1、根 土壤分类 土壤质地土壤性状砂土类土壤砂粒多、黏粒少,土壤颗 输送,不易粘结; 通气、透水性最好;保水保肥性粒较细差;易干旱,有机物分解快,易流失黏土类土壤 黏粒、粉砂多,土壤颗粒 较细质地黏重,湿而黏,干而硬; 保水、保肥性最好; 通气透水性差;壤土类土壤砂粒、黏粒、粉砂大致等 量,土壤质地较均匀黏性适中,既通气透水,又保水保肥,最适于耕种定在地上;②土壤中的水分和无机盐是通过根吸收进入植物体的。
浙教2011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4章 植物与土壤 第4节 植物的茎与物质运输》_15

植物的根与物质吸收一、知识点梳理1.茎的分类:直立茎,攀缘茎,匍匐茎,缠绕茎;2.茎的结构:树皮,木质部,髓;1.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导管;2.无机盐的运输:筛管。
二、重难点突破考点1.茎的结构1.树皮:可分为最外层的表皮、韧皮部。
A表皮:细胞排列紧密、细胞间隙比较小,起保护作用。
B韧皮部:由筛管、韧皮纤维和薄壁细胞等组成。
茎里的筛管与根和叶里的筛管相连通,属于输导组织,筛管的功能是运输有机物,韧皮纤维属于机械组织,最大的特点就是韧性强。
C形成层:在韧皮部和木质部之间,细胞只有2--3层,能分裂产生新细胞,向外形成新的韧皮部,向内形成新的木质部,使得茎能逐渐增粗。
2.木质部:由导管和木纤维组成。
A导管:运输水分和无机盐,属于输导组织。
B木纤维:是又细又长的死细胞,细胞壁厚,没有弹性,有很强的支持力。
3.髓:位于茎的中央,由薄壁细胞构成,有贮存营养的功能。
例1.如图为木本植物茎的横切面结构示意图,下面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1是比较坚硬的韧皮部B.5是树皮,其内层的4是木质部C.3是髓,它呈浅绿色,结构比较疏松D.茎的某一部分受到创伤并露出2,则露出的部分不能增粗答案:D变式训练1.如图是木本植物茎的横切面示意图,请回答:(1)图中的标号①叫做,它的内侧部分是,其中包含具有输导功能的.(2)②叫做,它能够使水本植物的茎逐年.(3)图中③的名称是.其中分布着有输导功能的.(4)④的名称是,具有的功能.答案:(1)树皮;韧皮部;筛管;(2)形成层;加粗;(3)木质部;导管;(4)髓;贮藏营养.变式训练2.选一个生长旺盛的杨树枝条,在其基部剥去一圈树皮,过一段时间后,伤口上部的树皮长成了节瘤(如图):请回答:(1)本实验证明,树皮具有输导的结构,该结构叫.(2)枝条上部仍然能获得足够的水分,是因为.(3)若将杨树主干基部的树皮全部剥掉,会导致杨树死亡,其原因是.因此“树怕伤皮,不怕空心”.解析:筛管是植物韧皮部内输导有机养料的管道.由许多管状活细胞上下连接而成.如果对茎进行环割,这样营养物质就积存在节口上端,使节口上端出的形成层得到丰富的营养物质,细胞就会在短时间内迅速分裂而形成瘤状物,而木质部没有受损,导管仍能运输水和无机盐,枝条上部仍然能获得足够的水分,枝条上部仍然可以存活.若将杨树主干基部的树皮全部剥掉,时间长了树木的根系无法获取营养而死亡,进而树木会也就死亡.答案:(1)有机物;筛管(2)仍有木质部,导管仍能运输水和无机盐(3)根得不到营养物质而死亡。
(2017)新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第四章《植物与土壤》知识点归纳

(2017)新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第四章《植物与土壤》知识点第一节:土壤的成分1.土壤的组成① 土壤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细菌、真菌)② 非生命物质:空气、水、无机盐和有机物(生物的排泄物和死亡的生物体)2.腐殖质:土壤中的有机物在土壤生物的作用下形成的,可以为土壤生物提供食物,也可以为绿色植物提供养分。
3.土壤的成分和作用① 固体: 矿物质颗粒(占固体95%):为植物生长提供无机盐 腐殖质(有机物):为土壤生物提供食物,为植物提供养分② 液体:水分:是植物生长的必要条件③ 气体:空气:是植物的根和微生物生命活动所需氧气的来源4.土壤的形成:岩石就是在长期的风吹雨打、冷热交替和生物的作用下,逐渐风化变成了石砾和砂粒等矿物质颗粒(岩石从大变小),最后经各种生物和气候的长期作用(有机物积累)才形成了土壤。
(土壤的形成非常缓慢,但毁灭土壤却是瞬间的)5.引起岩石风化的因素:①物理因素:风力、流水、温度剧变、海浪等②化学因素:化学物质的溶蚀作用③生物因素:植物的根、地衣和蕨类分泌的物质第二节:各种各样的土壤1.影响土壤结构的因素:矿物质颗粒的大小和比例2.土壤的类型和性状:第三节:植物的根与物质吸收1.植物的根系①直根系:有主根、侧根之分(常见植物:大多数的双子叶植物)②须根系:没有主侧根,只有不定根(常见植物:大多数的单子叶植物)2.影响植物根在土壤中分布的因素:土壤的结构、肥力、通气状况和水分状况3.根的功能:①固定②吸收水分和无机盐4.根吸水失水的部位:根尖——根毛区——根毛细胞5.根尖结构的细胞特点和作用6.根毛细胞吸水条件:细胞液浓度>土壤溶液浓度根毛细胞失水条件:细胞液浓度<土壤溶液浓度7.水分进入根部的途径:水分→根毛细胞→皮层细胞→导管→植物体各结构8.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无机盐溶解在水中被吸收)①构建植物体:N、Mg是合成叶绿素的原料;N、S是合成蛋白质的原料②调节植物生命活动:K能使茎秆粗壮、促进淀粉的合成和运输P能促进幼苗的生长发育和开花9.三大营养素作用及缺乏时症状第四节:植物的茎与物质运输1.茎的分类①按形态分:直立茎、匍匐茎、攀缘茎、缠绕茎②按组成分:木质茎、草质茎2.茎的结构注:单子叶植物茎中一般没有形成层结构,茎长成后一般不会加粗。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植物与土壤知识梳理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植物与土壤知识梳理土壤中有什么1、土壤的层次结构:一般分枯枝落叶层、上土层和下土层,其中枯枝落叶层是小动物活动的主要场所;上土层植物根系大量分布。
2、土壤环境特点:主要指的是土壤的湿度、土壤疏松程度、土壤温度、光照和植物生长状况等环境因素。
3、在特定生态系统中数量较多的生物称优势物种。
4、在观察土壤生物的调查表格中,简要分析栏应着重分析土壤中生物,特别是优势物种的生活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5、我们把生活在土壤中的微生物、动物、和植物等称为土壤生物;其中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
土壤中含有的非生命物质有① 空气;② 水;③ 有机物(腐殖质);④ 无机盐(矿物质)。
6、在烧杯内盛一定量的水,将干燥的土壤块慢慢放入水中,你观察到的现象有气泡产生。
说明土壤中有空气;其作用是为植物根呼吸和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氧气。
7、书本P77页图3-2测量土壤中空气的体积分数实验:(1)在烧杯中放入一块土壤(土壤的体积为V),缓慢注入水,直到水面把土壤全部浸没为止。
记录在烧杯中所加的水的体积。
记做V1、(2)用与土壤体积相等的铁块替代土壤,重复上述实验。
记录所加水的体积记做V2。
(3)V1 大于 V2(大于,小于或等于),因为土壤间隙中有空气。
土壤中空气的体积分数约为 (V1-V2)/V ;在土壤中,空气约占土壤体积的15%~35% 。
8、取少许土壤,放入试管中,在酒精灯上加热,观察到的现象是试管壁上有小水珠;试管口冒出水雾;这个实验说明土壤中有水;它是植物生长的必要条件;(其中小部分水供给植物光合作用,大部分水供给植物蒸腾作用。
9、实验:给你一只坩埚、一把刻度尺、一只酒精灯和一台精确度足够的天平,你有办法测量土壤水分体积占土壤体积的体积分数吗?(1)选取一规则几何体状的土壤样本,用刻度尺测出其相关数据,算出土壤体积数V; (2)用天平称出其质量M ; (3)将土壤捣碎,放在坩埚上用酒精灯加热,让其水分充分汽化充分散失,再称其质量M1。
第4章植物与土壤复习课件—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单元复习备考

例17.给植物打针输液是植物施肥和防治病虫
害的常见方法。打针输液就是在枝干上用针
由上向下刺45度的斜孔至木质部,有关说法
正确的是
B
A.输液液体的主要成分是水和有机物
B.过程不易污染环境保护了人畜安全
C.液体进入木质部中的筛管往上运输
D.此方法操作简便但肥料利用率不高
例例185.. 在探究植物 光合作用,呼吸作用 和蒸腾作用活动中, 某同学设计以下探究 方案,请你
应采用的对照实验是( B ) A.经无害化处理的人畜粪便作肥料
当细胞液的浓度
周
C.移栽时剪去幼苗所有叶片
④有利于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运输。
A.①和② 3.水分的利用和散失
知识点4: 植物体内物质的运输
3.种子处理:成熟的活种子,时刻进行
作用,
B.②和④ (1)运输水分的部位是木质部中的
。
制定和实施探究方案:①取一段柳的枝条,将其下部
率总是大于蒸腾速率 状,加快繁殖速度
C.向上运输有机物的通道
C.移栽时剪去幼苗所有叶片
B.白天为大棚作物补充二氧化碳——增强光合作用
气孔是两个
形
细胞之间的小孔,
D.农业生产中多使用有机肥,减少化肥的使用
下列是白枇杷种植过程中所采取的措施和原因分析,其中有错误的是( )
处理成只有木质部后,插入装有土壤浸出液(无色透明,其成分
例11.已知白菜叶下表皮气孔数多于上表皮, 现取甲、乙、丙、丁四片大小、质量相同 的新鲜白菜叶,作如表处理。
甲乙
丙
涂凡士林的 部位
不涂
上表皮
下表皮
丁 上、下表皮
再将四片叶置于通风处,5小时后称重,其重 量从重到轻的顺序是 丁→丙→。乙→甲
八年级下第四章植物与土壤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下第四章植物与土壤知识点总结八年级下第四章植物与土壤知识点总结图一、土壤的成分1、土壤生物:动物、植物、细菌、真菌等2、土壤中的非生命物质:空气、水、无机盐和有机物(1)土壤中的水分:加热土壤,出现水珠(2)测定土壤中空气的体积分数:两个相同的烧杯内分别放入体积相同的正方体铁块和土壤,慢慢向烧杯内注水,直到正好把它们浸没为止,注水量的差值即为土壤中空气的体积(3)土壤中的有机物:先称取一定量的土壤,然后用酒精灯加热(放石棉网上),现象:土壤颜色发生明显变化,燃烧过后,再称量土壤,发现质量变少。
土壤中的有机物主要来源于生物的排泄物和死亡的生物体土壤中的无机盐:过滤土壤浸出液,再在蒸发皿中加热蒸发,可见很细的结晶物注:①(1)图实验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水倒流使试管爆裂②有机物能燃烧,但不能溶于水;无机盐能溶于水,但不能燃烧3、土壤生物:动物、植物、细菌、真菌土壤的组成固体土壤非生物液体空气矿物质颗粒(无机盐):占固体体积的95%腐殖质(有机物)4、土壤的形成:主要包括地表岩石的风化和有机物积累两个部分。
岩石的风化:指岩石在风、流水、温度等物理因素和化学物质的溶蚀作用和各种生物的作用下,不断碎裂的过程。
总结:岩石在长期的风吹雨打、冷热交替和生物的作用下,逐渐风化变成石砾和砂粒等矿物质颗粒,最后经各种生物和气候的长期作用才形成了土壤二、各种各样的土壤5、影响土壤结构的因素有矿物质颗粒、腐殖质、水和空气等;其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矿物质颗粒的多少和排列方式6、土壤矿物质颗粒的分类:砂粒(最粗)、粉砂粒、黏粒(最细)7、土壤颗粒性状:砂粒空隙大,通气、透水性能强,但保水性能差黏粒空隙小,透气透水性能差,保水性能好注:(1)土壤的渗水性(即透水性)与保水性成反比关系,渗水性与通气性成正比关系。
(2)土壤的保水、保肥、通气、透水的能力主要与土壤中矿物质颗粒大小有关8三、植物的根与物质吸收9、根系:一株植物所有的根合在一起直根系:有明显发达的主根和侧根之分的根系(如:大豆、青菜、棉花、菠菜等双子叶植物的根系) 须根系:没有明显主侧根之分的根系(如:水稻、小麦、蒜、葱等单子叶植物的根系)10、根具有固定和吸收水和无机盐的功能。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第4章植物与土壤知识点归纳

第1、2 节土壤的成分各种各样的土壤A. 土壤中的生命和非生命物质土壤生物:植物、动物、细菌、真菌等土壤固体成分矿物质颗粒腐殖质:主要来自生物的排泄物和死亡的生物体非生命物质液体:水是植物生长的必要条件气体:空气是植物的根和微生物生命活动所需氧气的来源B. 从岩石到土壤1. 引起岩石风化的因素:1) 物理因素——风、流水、温度等2) 化学因素——化学物质的溶蚀作用3) 生物因素2. 岩石变为土壤:岩石在长期的风吹雨打、冷热交替和生物的作用下,逐渐风化成石砾和砂粒等矿物质颗粒,最后经过各种生物和气候的长期作用形成土壤C. 土壤的结构和类型1. 土壤的结构1) 土壤主要由矿物质、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以及多种生物组成,这些成分之间相互影响,使土壤形成一定的结构2) 矿物质颗粒的多少和排列方式是影响土壤结构最重要的因素3) 土壤的矿物质颗粒有粗有细,粗的叫砂粒,细的叫黏粒,介于两者之间的叫粉砂粒2. 土壤的类型1) 砂土类土壤:砂粒多,黏粒少,土壤颗粒较粗2) 黏土类土壤:黏粒、粉砂多,土壤颗粒较细3) 壤土类土壤:砂粒、黏粒粉砂大致等量,土壤质地较均匀D. 土壤的性状与植物的生长1. 土壤的性状土壤名称性状砂土类土壤疏松、不易黏结,通气、透水性能强,易干旱。
有机质分解快,易流失黏土类土壤质地黏重、湿时黏、干时硬。
保水、保肥能力强,通气、透水性能差壤土类土壤不太疏松、也不太黏。
通气、透水,能保水、保肥,宜于耕种2. 壤土类土壤的矿物质颗粒、空气、水和有机质等组成比例合理,土壤黏性适度,通气、透水、保水和保肥能力强,是适合大部分植物生长的土壤第3 节植物的根与物质吸收A. 植物的根系1. 植物根的分类1) 主根:由胚根直接生长形成的根,数量只有一条,向下生长2) 侧根:从主根上依次生出的根,与主根相比,又细又短,但数量众多3) 不定根:从植物的茎或叶上长出的根2. 植物根系的分类1) 直根系:有明显的主根和侧根之分,大多数双子叶植物的根系为直根系2) 须根系:没有明显的主根和侧根之分,大多数单子叶植物的根系为须根系B. 跟的吸水和失水1. 根尖的结构和功能根毛区:根毛区细胞是由伸长区细胞分化而来的,细胞壁薄,液泡较大,内涵丰富的细胞液,是根尖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伸长区:细胞逐渐停止分裂,但能较快生长,使根不断地伸长生长分生区: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细胞排列紧密,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外观呈黄色根冠:细胞壁薄,外层排列比较疏松,内部细胞小,排列紧密。
【精品讲义】浙教版 科学 8年级下册 4.2 各种各样的土壤(教师版含解析)

浙教版八年级下科学同步学习精讲精练第4章植物与土壤4.2各种各样的土壤目录 (1) (2) (4) (7) (9)一、土壤的结构和类型1.土壤的结构和影响土壤结构的因素土壤主要由矿物质、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以及多种生物组成的,这些成分之间相互影响,并使土壤形成了一定的结构。
土壤主要是由矿物质颗粒构成的,故矿物质颗粒的多少和排列方式就成为影响土壤结构最重要的因素。
2.土壤颗粒的分类3.土壤的分类(1)分类依据:根据砂粒、粉砂粒和黏粒在土壤中所占的比例不同,把土壤分为砂土类土壤、黏土类土壤和壤土类土壤。
(2)不同类型土壤的质地如下表所示。
二、土壤的性状与植物的生长植物生长需要土壤提供的条件包括充足的水分、空气和无机盐等。
不同土壤的通气、透水等性能都是不一样的,如下表所示。
土壤的性状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壤土类土壤是适于大部分植物生长的土壤,这种土壤固体部分(矿物质颗粒和腐殖质)占土壤总体积的50%,其中有机物占固体部分的1%~5%,水和空气各占1/4,这样既通气、透水,又保水、保肥,能为植物生长提供充足的水分、空气和有机质。
1.土壤的组成模型及由模型判断土壤类型的方法(1)三类土壤的组成模型(2)由模型判断土壤类型的方法观察模型,根据土壤中水和空气的相对含量进行判断。
水<空气,为砂土类土壤;水>空气,为黏土类土壤;水=空气,为壤土类土壤。
【例1】(2019·金华模拟)如图所示土壤( )A.通气性好,保水性好,有利于植物生长B.通气性好,保水性差,有利于植物生长C.通气性好,保水性差,不利于植物生长D.通气性差,保水性差,不利于植物生长【答案】A【解析】土壤固体部分占土壤总体积的50%,其中腐殖质占固体部分的1%~5%;水和空气各占14,这样的土壤是壤土类土壤。
壤土类土壤质地较均匀,透水、通气、保水、保肥等性能较好,所以它最适宜植物的生长。
2.土壤的渗水实验实验目的:观察土壤的透水性特点,学会实验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2节 土壤的成分 各种各样的土壤
A.
土壤中的生命和非生命物质
B. 从岩石到土壤
1. 引起岩石风化的因素:
1) 物理因素——风、流水、温度等 2) 化学因素——化学物质的溶蚀作用 3) 生物因素
2. 岩石变为土壤:岩石在长期的风吹雨打、冷热交替和生物的作用下,逐渐风化成石
砾和砂粒等矿物质颗粒,最后经过各种生物和气候的长期作用形成土壤
C. 土壤的结构和类型 1. 土壤的结构
1) 土壤主要由矿物质、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以及多种生物组成,这些成分之间
相互影响,使土壤形成一定的结构
2) 矿物质颗粒的多少和排列方式是影响土壤结构最重要的因素
3) 土壤的矿物质颗粒有粗有细,粗的叫砂粒,细的叫黏粒,介于两者之间的叫粉砂
粒
土壤成分
土壤生物:植物、动物、细菌、真菌等
非生命物质
固体
液体:水是植物生长的必要条件 气体:空气是植物的根和微生物生命活动
所需氧气的来源
矿物质颗粒
腐殖质:主要来自生物的排泄物和
死亡的生物体
2.土壤的类型
1)砂土类土壤:砂粒多,黏粒少,土壤颗粒较粗
2)黏土类土壤:黏粒、粉砂多,土壤颗粒较细
3)壤土类土壤:砂粒、黏粒粉砂大致等量,土壤质地较均匀
D.土壤的性状与植物的生长
2.壤土类土壤的矿物质颗粒、空气、水和有机质等组成比例合理,土壤黏性适度,通
气、透水、保水和保肥能力强,是适合大部分植物生长的土壤
第3节植物的根与物质吸收
A.植物的根系
1.植物根的分类
1)主根:由胚根直接生长形成的根,数量只有一条,向下生长
2)侧根:从主根上依次生出的根,与主根相比,又细又短,但数量众多
3)不定根:从植物的茎或叶上长出的根
2.植物根系的分类
1)直根系:有明显的主根和侧根之分,大多数双子叶植物的根系为直根系
2)须根系:没有明显的主根和侧根之分,大多数单子叶植物的根系为须根系
B. 跟的吸水和失水
1. 根尖的结构和功能
2. 根毛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
1) 根毛细胞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 土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 细胞吸水 2) 根毛细胞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 土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 细胞失水
3. 土壤中水分进入根部的途径
土壤水分→根毛细胞→皮层细胞→木质部细胞→植物体各部分
C. 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
含氮的无机盐 含磷的无机盐 含钾的无机盐 作用
促进细胞的分裂和生长,使枝叶繁茂 促进幼苗的发育和花的开放,促进果实和种子提早成熟
使茎秆健壮,促进淀粉的形成
缺乏症 植株矮小瘦弱、叶片发黄
植株特别矮小,叶片呈暗绿色,并出现紫色
茎秆软弱、容易倒伏,叶片边缘和尖端呈褐色,并逐渐焦枯 需要量大的植物 叶菜类
瓜果类、豆类
地下根、地下茎类
第4节 植物的茎与物质运输
A. 茎的结构
1. 木质茎的结构
1) 表皮:细胞排列紧密,细胞间
隙小,起保护作用
2) 韧皮部:在茎横切面上呈筒状
根毛区:根毛区细胞是由伸长区细胞分化而来的,细胞壁薄,液泡较大,内涵丰富的细胞液,是根尖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伸长区:细胞逐渐停止分裂,但能较快生长,使根不断地伸长生长
分生区: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细胞排列紧密,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外观呈黄色 根冠:细胞壁薄,外层排列比较疏松,内部细胞小,排列紧密。
主要起保护作用
排列,其中含有起支持作用的韧皮纤维和起输导作用的筛管
3)形成层:只有2~3层细胞组成,呈筒状排列,细胞体积小,能不断进行细胞分
裂,向外形成韧皮部,向内形成木质部
4)木质部:位于茎的内部,其中较大型的细胞是导管,具有输导作用;较小的细胞
是木纤维,具有支持作用
5)髓:位于茎中央,其细胞体积较大,细胞壁薄,具有储存营养的作用
2.年轮
1)植物生长一年一般形成一个
年轮。
当气温、水分等环境
条件较好时,植物生长较快,
形成的年轮较疏松,颜色较
浅(如春材)。
反之,年轮较
密,颜色较深(如秋材)
2)年轮出现在茎的木质部中,
根据年轮数可推断树的年龄
B.物质的运输
结构名称导管筛管
结构图示
运输物质水分、无机盐有机物
运输方向自下而上↑↑自上而下↓↓
存在部位木质部韧皮部
运输目的地植株枝端茎、根、果实、种子等部位
第5节植物的叶与蒸腾作用
A.叶的结构
1.表皮:分为上表皮和下表皮,由大量
无色透明的表皮细胞组成,利于光线
的透过和叶内结构的保护。
表皮中还
有成对的半月形保卫细胞围成的结构——气孔
2.叶肉:接近上表皮的是细胞排列紧密、内含叶绿体较多的栅栏组织;接近下表皮的
是细胞排列疏松、内含叶绿体较少的海绵组织
3.叶脉:内含导管和筛管,起输导和支持作用
B.蒸腾作用
1.概念: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片)以气体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
根
吸收的水约有99%通过蒸腾作用散失
2.意义:降低叶片温度;根部吸水的主要动力,同时利于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的运输
3.影响因素:大气温度、湿度、气流速度等
4.气孔
1)气孔是叶表皮中两个保卫细胞之间的小孔。
气孔不仅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
换的“窗口”,而且是散失体内水分的“门户”
2)气孔的开闭由保卫细胞控制着。
保卫细胞吸水,气孔张开;保卫细胞失水,气孔
闭合
5.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
土壤中的水分→根毛细胞→根毛区的导管→茎木质部的导管→叶的导管→叶肉细胞→气孔→散失到大气中
第6节保护土壤
A.土壤是重要的资源
地球上陆地面积仅占地表总面积的29%,除了湖泊、河流、裸露岩石等,有土壤覆盖的土地就更少,由于土层太浅,土壤污染,永久冻土和含水量过高或过低等原因,适宜农业生产的土地仅占陆地面积的11%左右
B.土壤污染与保护
土壤资源的最大威胁来自于土壤的污染和过度开发
1.土壤污染
1)化学污染:废水和固体废物的任意排放,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会导致土壤的
化学污染
2)生物污染:某些病菌、寄生虫和病毒对土壤产生生物污染
3)物理污染:如核反应带来的辐射性污染
2.土壤的过度开发
1)水土流失:水土流失是全球环境中存在的大问题,我国是水土流失较严重的国家
之一
2)土地沙漠化:我国沙漠化现象严重,内蒙古、甘肃、宁夏、青海、新疆一带沙漠
化最严重
3)土壤盐渍化:我国盐渍化土地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具有分布
范围广、面积大、类型多等特点
4)耕地被蚕食:由于各国工业化的扩展,使大片良田被占
3.保护土壤的措施
1)加强对工业三废的管理,减少工业三废的排放,并且要经过无害化处理后才能排
放
2)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提倡使用有机肥,提倡以虫治虫
3)生态环境薄弱地区进行退耕还林、植树种草、草原畜牧量控制等
4)禁止乱扔塑料袋,提高保护环境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