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心亭看雪
张岱湖心亭看雪古文赏析

张岱湖心亭看雪古文赏析张岱湖心亭看雪古文赏析《湖心亭看雪》表达的是诗人清高自赏和淡淡的愁绪,下面整理的是张岱湖心亭看雪古文赏析,欢迎阅读。
湖心亭看雪明·张岱崇祯五年1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2绝3。
是日更定4矣,余5拏6一小舟,拥毳7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8,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9。
湖上影子,惟10长堤一痕11、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12、舟中人两三粒而已13。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14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15?”拉16余同饮。
余强17饮三大白18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19。
及20下船,舟子21喃喃22曰:“莫23说相公24痴,更25有痴似26相公者。
”【注释】1、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
崇祯,是明思宗朱由检的年号(1628-1644)。
2、俱:都。
3、绝:消失。
4、是日更(gēng)定:是,代词,这。
更定:指初更以后。
晚上八点左右。
定,开始。
5、余:第一人称代词,我。
6、拏:通“桡”,撑(船)。
7、拥毳(cuì)衣炉火:穿着细毛皮衣,带着火炉。
毳衣:细毛皮衣。
毳:鸟兽的细毛。
8、雾凇沆砀:冰花一片弥漫。
雾,从天上下罩湖面的云气。
凇,从湖面蒸发的水汽。
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
曾巩《冬夜即事诗》自注:“齐寒甚,夜气如雾,凝于水上,旦视如雪,日出飘满阶庭,齐人谓之雾凇。
9、上下一白:上上下下全白。
一白,全白。
一,全或都,一概。
10、惟:只有。
11、长堤一痕:形容西湖长堤在雪中只隐隐露出一道痕迹。
堤,沿河或沿海的防水建筑物。
这里指苏堤。
一,数词。
痕,痕迹。
12、一芥:一棵小草。
芥,小草,比喻轻微纤细的事物;(像小草一样微小)。
13、而已:罢了。
14、毡:毛毯。
15、焉得更有此人:意思是:想不到还会有这样的人。
焉得,哪能。
更,还。
16、拉:邀请。
17、强(qiǎng)饮:尽情喝。
强,尽力,勉力,竭力。
一说,高兴地,兴奋地。
湖心亭看雪原文原文及译文

湖心亭看雪原文
湖心亭看雪.(明)张岱
崇祯五年[1]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不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2]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
【注释】[1]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
崇祯:明思宗年号。
[2]金陵:今江苏南京。
张岱《湖心亭看雪》原文译文赏析

张岱《湖心亭看雪》原文|译文|赏析《湖心亭看雪》以精炼的笔墨,记叙了作者自己湖心亭看雪的经过,描绘了所看到的幽静深远、洁白广阔的雪景图,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心境和淡淡的愁绪。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湖心亭看雪》原文明代:张岱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译文及注释译文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
大雪接连下了多天,湖中的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这一天晚上八点左右,我撑着一叶小舟,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
(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和云和山和水,天光湖色全是白皑皑的。
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到了湖心亭上,看见有两个人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个小孩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
(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的人!”(他们)拉着我一同饮酒。
我尽情的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
(我)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南京人,在此地客居。
等到了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注释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
崇祯,是明思宗朱由检的年号(1628-1644)。
俱:都。
绝:消失。
是日更(gēng)定:是,代词,这。
更定:指初更以后。
晚上八点左右。
定:停止,结束。
余:第一人称代词,我。
拏:通“桡”,撑(船)。
拥毳(cuì)衣炉火:穿着细毛皮衣,带着火炉。
毳衣:细毛皮衣。
毳:鸟兽的细毛。
雾凇沆砀:冰花一片弥漫。
初中语文《湖心亭看雪》全文翻译注释及赏析

及:等到。
舟子:船夫。
喃喃:低声嘟哝
莫:不要。
相公:原意是对宰相的尊称,后转为对年轻人的敬称及对士人的尊称。
更:还。
痴似:痴于,痴过。痴,特有的感受,来展示他钟情山水,淡泊孤寂的独特个性,本文为痴迷的意思。
赏
晚明小品在中国史上虽然不如先秦诸子或唐宋八大家那样引人注目,却也占有一席之地。它如开放在深山石隙间的一丛幽兰,疏花续蕊,迎风吐,虽无灼灼之艳,却自有一段清高拔俗的风韵。
雾凇:冰花一片弥漫。雾,从天上下罩湖面的云气。凇,从湖面蒸发的水汽。,白气弥漫的样子。曾巩《冬夜即事诗》自注:“齐寒甚,夜气如雾,凝于水上,旦视如雪,日出飘满阶庭,齐人谓之雾凇。
上下一白:上上下下全白。一白,全白。一,全或都,一。
惟:只有。
长堤一痕:形容西湖长堤在雪中只隐隐露出一道痕迹。堤,沿河或沿海的'防水建筑物。这里指苏堤。一,数词。痕,痕迹。
一芥:一棵小草。芥,小草,比喻轻微纤细的事物。
而已:罢了。
焉得更有此人:意思是:想不到还会有这样的人。焉得,哪能。更,还。
拉:邀请。
强(qiǎng)饮:尽情喝。强,尽力,勉力,竭力。一说,高兴地,兴奋地。
大白:大酒杯。白;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也泛指一般的酒杯,这里的意思是三杯酒。
而:表承接,然后。
是:表判断。
请看作者以何等空灵之笔来写湖中雪景:雾凇,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 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这真是一幅水墨模糊的湖山夜雪图!“雾凇”是形容湖上雪光水气,一片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迭用三个“与”字,生动地写出天空、云层、湖水之间白茫茫浑然难辨的景象。作者先总写一句,犹如摄取了一个“上下皆白”的全景,从看雪来说,很符合第一眼的总感觉、总印象。接着变换视角,化为一个个诗意盎然的特写镜头:“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等等。这是简约的画,梦幻般的诗,给人一种似有若无、依稀恍惚之感。作者对数量词的锤炼功夫,不得不使我们惊叹。你看,“上下一白”之“一”字,是状其混茫难辨,使人惟觉其大;而“一痕”“一点”“一芥”之“一”字,则是状其依稀可辨,使人惟觉其小。此真可谓着“一”字而境界出矣。同时由“长堤一痕”到“湖心亭一点”,到“余舟一芥”,到“舟中人两三粒”,其镜头则是从小而更小,直至微乎其微。这“痕”“点”“芥”“粒”等量词,一个小似一个,写出视线的移动,景物的变化,使人觉得天造地设,生定在那儿,丝毫也撼动它不得。这一段是写景,却又不止于写景;我们从这个混沌一片的冰雪世界中,不难感受到作者那种人生天地间茫茫如“太仓米”的深沉感慨。
张岱《湖心亭看雪》原文赏析

张岱《湖心亭看雪》原文赏析张岱《湖心亭看雪》原文赏析《湖心亭看雪》以精炼的笔墨,记叙了作者自己湖心亭看雪的经过,描绘了所看到的幽静深远、洁白广阔的雪景图,表达他幽远脱俗的闲情雅致。
文章第一段,“崇五年十二月,余在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用语朴素,平实,意蕴却很深远。
第一句既点明时间、地点,又巧妙地利用明朝纪年表明自己不忘故国,不着痕迹地引逗出下文的大雪和湖上看雪,第二句作者从听觉的角度来写雪,一个“绝”字写出了雪之大。
作者虽未具体描写雪景,但这个“绝”字,让人看到的却是“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壮观景象,传达出冰天雪地,万籁无声的森然寒意。
这种高度的写意手法,巧妙地从人的听觉和心理感受画出了大雪的威严,为下文有人冒寒看雪作映照。
第二段重点写湖中雪景。
“是日,更定矣,余拿一小船,拥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大雪三日”使得“湖中人、鸟声俱绝。
”正是在这样的天气里,竟有人深更半夜,独自一人去湖中赏雪,足以显现作者不畏严寒的雅兴和超凡脱俗的气质。
正是这种“雅兴”和“气质”,才使作者笔下的“湖中雪景”如此生动,形象。
“雾淞,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中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第一句从总体形象入手,叠用三个“与”字,写雾写云写山写水一气呵成,毫无重复之感。
”上下一白“中的这个“一”字写出了天空、云层、湖水之间白茫茫浑然难辨的景象。
第二句变换视角,化为一个个诗意盎然的特写镜头:“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舟中人两三粒”等等。
这是朦胧的画,梦幻般的诗,给人一种似有若无,依稀恍惚之感。
作者对量词的提炼可谓精妙绝伦,“痕”、“点”、“芥”、“粒”一个小似一个,不仅表现了视线的移动,景色的变化,而且暗示了小船在夜色中徐徐行进,展现了一个微妙而变幻的意境,内涵丰富,不露斧凿之痕,是炼字的典范。
第三段写湖心亭上的人,“到亭上,有两人铺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上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湖心亭看雪的诗意及鉴赏

湖心亭看雪的诗意及鉴赏张岱(1597年~1679年)又名维城,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天孙,别号蝶庵居士,晚号六休居士,汉族,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寓居杭州。
出生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精于茶艺鉴赏,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戏曲,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湖心亭看雪的诗意,方便大家学习。
本诗背景:《湖心亭看雪》是张岱《陶庵梦忆》中的一篇叙事小品,明王朝灭亡后所写,是作者把自己对故国往事的怀念都以浅淡的笔触融入山水之中而创作的小品文。
原文:《湖心亭看雪》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余拏一作:余挐)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注释: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
崇祯,是明思宗朱由检的年号(1628-1644)。
俱:都。
绝:消失。
是日更(gēng)定:是,代词,这。
更定:指初更以后。
晚上八点左右。
定:停止,结束。
余:第一人称代词,我。
拏:通“桡”,撑(船)。
拥毳(cuì)衣炉火:穿着细毛皮衣,带着火炉。
毳衣:细毛皮衣。
毳:鸟兽的细毛。
雾凇沆砀:冰花一片弥漫。
雾,从天上下罩湖面的云气。
凇,从湖面蒸发的水汽。
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
曾巩《冬夜即事诗》自注:“齐寒甚,夜气如雾,凝于水上,旦视如雪,日出飘满阶庭,齐人谓之雾凇。
上下一白:上上下下全白。
一白,全白。
一,全或都,一概。
惟:只有。
长堤一痕:形容西湖长堤在雪中只隐隐露出一道痕迹。
堤,沿河或沿海的防水建筑物。
这里指苏堤。
一,数词。
痕,痕迹。
一芥:一棵小草。
芥,小草,比喻轻微纤细的事物;(像小草一样微小)。
而已:罢了。
毡:毛毯。
《湖心亭看雪》原文注释翻译及阅读题及参考答案

《湖心亭看雪》原文注释翻译及阅读题及参考答案《湖心亭看雪》原文注释翻译及阅读题及参考答案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古诗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
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经典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湖心亭看雪》原文注释翻译及阅读题及参考答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湖心亭看雪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译文崇祯五年十二月,我居住在西湖。
接连下了三天的大雪,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全都消失了。
这一天初更以后,我乘着一只小船,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欣赏雪景。
西湖雪夜雾气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湖上能(清晰)见到的影子,只有(淡淡的)一道长堤的痕迹(苏堤),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船上两三个人罢了。
到了湖心亭上,有两个人铺着毡席,相对而坐,一个小书童正在烧酒,酒炉中的酒正在沸腾。
(那两个人)看见我,十分惊喜的说:“想不到在湖中还能遇见你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
”便拉着我一同喝酒。
我痛饮了三大杯就告别。
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
等到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自语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和您一样痴的人啊!”注释1.本文选自《陶庵梦忆》张岱(1597-167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又号蝶庵居士,明末清初山阴(浙江绍兴)人。
原居杭州。
出身仕宦世家,少时为富贵公子,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戏曲,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
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琅嬛文集》《三不朽图赞》《夜航船》《白洋潮》等绝代文学名著。
《湖心亭看雪》原文及对照翻译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拿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杯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湖心亭看雪全文翻译: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
接连下了三天的大雪,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这一天凌晨后,我划着一叶扁舟,穿着毛皮衣服、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
(湖上)弥漫着水气凝成的冰花,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湖上(比较清晰的)影子,只有(淡淡的)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 到了亭子上,看见有两个人已铺好了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
(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在湖中怎么还能碰上(您)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呢!”拉着我一同饮酒。
我痛饮了三大杯,然后(和他们)道别。
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
等到(回来时)下了船,船夫嘟哝道:“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呢!”<>湖心亭看雪对照翻译: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拿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 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
接连下了三天的大雪,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这一天凌晨后,我划着一叶扁舟,穿着毛皮衣服、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
(湖上)弥漫着水气凝成的冰花,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湖上(比较清晰的)影子,只有(淡淡的)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 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崇祯五年十二 月,我住在西湖。接连 下了三天的大雪,湖中行人、飞鸟 的声音都消失了。
是日更定矣,余拿一小船,拥毳衣 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是日:这天。 更定:指初更以后。晚上八点左右。 拥:围裹。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 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 (gēng)定矣,余(ná)一小船,拥毳 (cuì)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 凇(sōng)沆(hàng)砀(dàng),天与 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 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 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zhān)对坐, 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 “湖中焉得更(gèng)有此人?”拉余 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 是金陵人,客此。
惟:只有.
一痕:一道痕迹
芥:芥菜籽,也指小草.这里用作量
词,可译为叶.
湖上比较清晰的影子,只有淡淡的 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 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 粒人影罢了.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 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对坐:相对而坐。
烧酒炉正沸:
在炉上刚刚把酒烧滚。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
湖心亭看雪
张岱
位于杭州西湖之中,据说是 宋代整修西湖时,以湖泥堆 成小山,成为一岛,是西湖 三岛之一,后于山上建成亭 阁,叫湖心亭。这是观赏西 湖风景的好地方,因此常有 文人墨客到此赏景。
张岱:
字宗子,号陶庵,山阴人。侨寓杭州。 明末清初文学家。其家自曾祖以来,均为 显宦。他早年过着精舍骏马、鲜衣美实、 斗鸡放鹰、弹琴吟诗的贵公子生活。喜游 山水,通晓音律,一生未曾仕宦。清兵南 下灭亡了明朝,他入山隐居、著书,著有 《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作品中 时时表现出明亡之后对乡土和故国的怀念, 也流露出不少伤感情绪。
景
情景 (冷)(孤独)
对比
情
看雪 寒夜独舟
特写——渺小(小) 景 对
炉旺酒沸
比
人 拉余同饮
(热)(巧遇 知己)
抒发: 怀恋之情 隐逸之趣
谢谢 再见
拉着我一起饮酒。我痛饮了三大杯, 然后(和他们)道别。问他们的姓 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地客 居。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 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舟子:船夫。喃喃:连续不断的小 声说话声。相公:旧时对士人的尊 称。痴:极度迷恋某种事物。
等到(回来时)下了船,船夫嘟哝 道:“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 一样痴的人呢!”
这一天晚上初更时,我划着一叶扁 舟,穿着毛皮衣服,带着火炉,独 自前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 与山、与水、 上下一白。
雾凇:水气凝成的冰花。 沆砀:弥漫。 一白:全白。
(湖上)弥漫着水气凝成的冰花, 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 茫一片。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 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焉得:哪
能。
更:还。
到了亭子上,看见有两个人已铺好了毡 子,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 酒烧得滚沸。(他们)看见我,非常高 兴地说:“在湖中怎么还能碰上您这样 (有闲情雅致)的人呢!”
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 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强饮:痛饮。强:勉力,尽力。白:
酒杯。
客此:
在此地客居。
雪后西湖景色如何?请从文中找出 描写雪景的句子,并说说写出了怎 样的景色。
静穆森然之景
雪 景
天地一色之景 空阔茫远之景
悠远脱俗
微妙灵动之景
湖心夜景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其总的印象是(
)
雾凇沆砀, 天与云,
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全景
广漠
特写景物是(
)
堤亭舟人,痕点芥粒
特写
渺小
环境: 湖中人鸟声俱绝
全景——广漠 (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