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集体备课导学案

合集下载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导学案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导学案

第七单元备课计划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备教材备课资料人物简介1.伽利略要点简介:伽利略(1564—1642),意大利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和哲学家,近代实验科学的先驱者。

主要作品:《星际使者》《关于太阳黑子的通信》《关于两种世界体系之间的对话》和《关于力学和位置运动的两种新科学的对话和数学证明》等。

人物名言:追求科学,需要有特殊的勇敢,思考是人类最大的快乐。

2.亚里士多德要点简介: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前322),古希腊哲学家、科学家,是亚历山大大帝的老师。

主要作品:《工具论》《形而上学》《物理学》《伦理学》《政治学》《诗学》等。

人物名言:人生最终价值,在于觉醒和思考的能力,而不只在于生存。

备课堂名师导学案名师课堂实录《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课堂精彩片段师:这叫做“反复”做。

现在假想我们就是和伽利略相处最近的他的学生,我们肯定有很多的问题想对老师提出,我这个学生最笨,先让我来提问吧!谁当伽利略!(请起立。

老师扮伽利略的学生毕恭毕敬地)师:伽老师,我想请问您为什么要不辞劳苦地做那么多次试验?生:为了保证我的推断是正确的!师:我还想请教一下伽老师,您经过试验后的结果是怎样的?生:读“两个不同…没有关系!”师:谢谢您把您的结论第一时间优先告诉了我,谢谢您!现在伽老师可以接受咱们同学们的内部秘密采访了,对他还有什么问题可以随便提问。

生:您有没有想:您可能遇到的困难和责备?生:有想过,但是我更相信科学!为了科学我不害怕!师(适时评价):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真不愧是勇敢的科学家。

生:您在做实验中累吗?苦吗?生(伽利略):当然累当然苦了。

不过我为了达到目的,再累再苦也要坚持!师:一个不畏苦累和艰辛的科学家啊!师:好了好了,大家的疑问有很多。

事实胜于雄辩,伽老师现在郑重宣布:“我要在比萨城的斜塔上做一次公开实验。

”没有电视转播,请现场收看哦!26*.全神贯注备教材备课资料相关资料罗丹(1840—1917)法国雕塑家。

四年级第七单元导学案

四年级第七单元导学案

四年级第七单元导学案一、单元主题本单元以“人物品质”为主题,选编了《古诗三首》《文言文二则》《“诺曼底号”遇难记》《黄继光》等课文,展现了不同人物的高尚品质,旨在引导学生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学习他们的精神。

二、单元目标1、认识本单元的生字新词,能正确读写、理解重点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优秀诗文,积累优美语句。

3、能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体会人物的精神。

4、学习通过描写人物的言行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并能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三、课文导学(一)《古诗三首》1、《芙蓉楼送辛渐》(1)作者简介:王昌龄,字少伯,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

(2)诗句理解:“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这两句描绘了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清晨送走了好友,只留下楚山的孤影。

“寒雨”“连江”“夜入吴”渲染出了离别的黯淡气氛,“楚山孤”形象地写出了诗人送别友人后的孤独心境。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诗人以晶莹透明的冰心玉壶自喻,表明自己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3)主题归纳:这首诗通过描写送别友人的情景,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离别的惆怅以及自己坚守高洁品质的志向。

2、《塞下曲》(1)诗句理解:“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在月黑风高的夜晚,大雁惊飞,敌军首领趁着夜色悄悄潜逃。

“月黑”“雁飞高”烘托了紧张的气氛。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将军正要率领轻骑兵去追击,大雪纷纷扬扬,落满了将士们的弓刀。

表现了将士们英勇无畏的精神。

(2)主题归纳: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雪夜追击敌军的场景,表现了守边将士的英勇和果敢。

3、《墨梅》(1)作者简介:王冕,字元章,号煮石山农,元末明初著名画家、诗人、篆刻家。

(2)诗句理解:“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这两句写他家洗砚池边有一棵梅树,朵朵开放的梅花都显出淡淡的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诗人借墨梅自喻,不需要别人夸赞它的颜色好看,只愿留下清香之气弥漫在天地之间。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导学案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导学案

课题: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第一课时)年级:四年级执笔:王玉丽课型:新课审核:一、学习目标二、预习学案三、导学案四、课堂检测五、课后作业六、板书设计七、教学反思(学后记)课题: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第二课时)年级:四年级执笔:王玉丽课型:新课审核:一、学习目标二、预习学案三、导学案四、课堂检测五、课后作业六、板书设计七、教学反思(学后记)课题:26、全神贯注(一课时)年级:四年级执笔:王玉丽课型:新课审核:一、学习目标二、预习学案三、导学案四、课堂检测五、课后作业六、板书设计七、教学反思(学后记)课题:27、鱼游到了纸上(第二课时)年级:四年级执笔:王玉丽课型:新课审核:一、学习目标二、预习学案三、导学案四、课堂检测五、课后作业六、板书设计七、教学反思(学后记)课题:28、父亲的菜园(一课时)年级:四年级执笔:王玉丽课型:新课审核:一、学习目标二、预习学案三、导学案四、课堂检测五、课后作业六、板书设计七、教学反思(学后记)课题:语文园地七(第一课时)年级:四年级执笔:王玉丽课型:新课审核:一、学习目标二、预习学案三、导学案四、课堂检测五、课后作业六、板书设计七、教学反思(学后记)课题:语文园地七(第二课时)年级:四年级执笔:王玉丽课型:新课审核:一、学习目标四、课堂检测五、课后作业六、板书设计七、教学反思(学后记)课题:语文园地七(第三课时)年级:四年级执笔:王玉丽课型:新课审核:一、学习目标二、预习学案四、课堂检测五、课后作业六、板书设计七、教学反思(学后记)。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导学案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导学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集体备课本组教材以“认准目标,不懈努力”为专题,选编了精读课文《两个铁球同时着地》《鱼游到了纸上》,略读课文《全神贯注》《父亲的菜园》。

从伟大的科学家,艺术家到残疾人,普通人,课文中这些人物的身上都具有一种执着、专注、不懈追求的精神。

【内容标准】一、识字写字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2.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

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

二、阅读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学会默读。

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三、习作1.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2.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教学目标】1.认识本单元的生字,能正确读写本单元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本单元的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3.学习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4.学习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执著求实地探求科学真理的精神。

5.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体会文章说明的道理,受到的启发,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6.初步学会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来反映人物品质的写作手法。

7.初步学习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8.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平时留心观察、注意积累,勤于表达。

【教学建议】《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这篇课文讲述了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在年轻时代追求真理的过程中,敢于挑战权威对人人信奉的哲学家亚里土多德的理论产生了怀疑,经过反复试验求证后,在人们的辱骂和猜疑中走上比萨塔,用事实证明了真理,课文赞扬了伽利略不迷信权威的独立人格和执著追求真理的精神。

小学四年级语文导学案7单元

小学四年级语文导学案7单元
施光南:重庆南山人,作曲家。作品中最广为传唱的有:《打起手鼓唱起歌》《周总理,您在哪里》《在希望的田野上》等。
●自学导学、交流协作
1、我和对子一起合作,收集关于“国际劳动节、施光南逝世纪念日、世界红十字日、汶川大地震纪念日”的相关信息,将收集到的信息抄到笔记本上。
2、将收集到的信息整理一下,以“国际劳动节”为例,整理信息时可以根据下列提示进行:国际劳动节是什么?(它是怎么来的)为什么要设立国际劳动节?怎么做?(到了这天,人们会进行哪些活动?或者也可以说说这个纪念日让你想到了什么?)
归纳总结相关信息。
学法指导
学会利用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
时间预设
自学导学、交流协作35分钟、巩固练习5分钟。




学案
导案
●知识链接:
五一劳动节:1886年5月1日,美国芝加哥等地的工人举行大罢工和游行示威,反对资本家的残酷剥削,要求实行八小时工作制,经过斗争,取得了胜利。1889年,由恩格斯组织召开的第二国际决定将5月1日定位国际劳动节。
●展示激励
自学导学3、4
声音
洪亮
●巩固练习
1、我能补充完整。
滔天()()扶()济()
防()减()以史()()
2、给加横线的字加拼音。
践()踏宗旨()()
血腥()屠()杀
铁蹄()倡()导
看清
题目
认真
完成
●我的收获
本节课我发言了次,我的表现(优秀、良好、一般)。我最需要改正的不足之处是:,本节课我最大的收获是:
我能理解“践踏、屠杀”ຫໍສະໝຸດ 词语的意思。学习难点我能理解“践踏、屠杀”等词语的意思。
通过开展纪念日活动,了解历史,增长知识。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教案(集体备课)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教案(集体备课)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教案(集体备课)一. 教材分析《语文园地七》是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的第七单元,本单元的主题是“语文实践活动”。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本节课旨在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对于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有所掌握,但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不够强。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语文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教学难点:在实践活动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合作、交流,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文。

2.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3.讨论交流法:在课堂上,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学情,设计好教学活动。

2.学生准备:提前预习相关内容,准备好发言稿。

3.教学资源:多媒体设备、教学课件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短的故事或游戏,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实践活动的话题,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例如:以“我们的校园”为主题,进行一次语文实践活动。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可以采用讨论、采访、观察等方式,收集与主题相关的信息。

4.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成果展示,让学生分享实践活动中的收获。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第七单元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第七单元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第七单元集体备课(教学设计)一、课程目标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应该能够:- 了解和掌握本单元的重点词汇和短语- 正确理解、背诵和朗读本单元的课文- 掌握表演本单元课文的基本技巧-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增强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二、教学内容和方法1. 词汇和短语通过图片、配对游戏和小组竞赛等方式,教授本单元的重点词汇和短语,例如:秋千、微笑、发抖等。

并通过拼写、造句等活动巩固学生的词汇记忆和理解能力。

2. 课文理解通过教师讲解和学生互动,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本单元的课文内容。

可以采用问答、图片呈现和角色扮演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能力。

3. 课文背诵和朗读鼓励学生逐段背诵和朗读本单元的课文,可以采用整体合唱、分组朗读等形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4. 表演技巧培训组织学生进行课文的小组表演,每个小组负责一段课文的表演。

教师可以就表演时的动作、语调、表情等方面进行指导和点评,培养学生的表演技巧和团队合作意识。

三、教学活动安排第一课时1. 词汇和短语教学:通过图片呈现,教授本单元的重点词汇和短语。

2. 课文理解:教师讲解本单元的课文,引导学生思考和提问。

3. 课文背诵和朗读:学生逐段背诵和朗读本单元的课文。

第二课时1. 词汇和短语巩固:通过配对游戏和小组竞赛,巩固学生对本单元词汇和短语的记忆和理解。

2. 课文表演: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表演,每个小组负责一段课文的表演。

第三课时1. 课文背诵和朗读:学生整体朗读本单元的课文。

2. 表演技巧培训:针对小组表演的问题,教师进行指导和点评。

四、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课后的作业完成情况,以及对学生的口头回答和角色扮演的评价,进行教学评价。

特别关注学生的词汇掌握情况、课文理解水平和表演能力等方面。

五、拓展研究鼓励学生在课外积极阅读相关的课文和故事,扩大对语言和文学的理解和欣赏。

以上就是对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第七单元集体备课(教学设计)的一份简要文档。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集体备课)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集体备课)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集体备课)一、教学目标1.复习并掌握第七单元所学的语音、词语、句子和词汇。

2.能够熟练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领会文章主旨。

3.能够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表演故事。

4.能够正确书写所学字词句。

二、教学重点1.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朗读表演。

2.领会文章的主旨和情感。

3.学会正确书写所学字词句。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文、教学挂图、多媒体教学设备等。

2.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等学习用具。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课前准备•教师和学生复习前面所学内容,包括语音、词语、句子和词汇。

•教师准备好课文内容,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和朗读。

2. 学习内容•讲解课文主题并领会文章主旨。

•逐段解读课文,分析课文结构和语言特点。

•学生跟读课文,教师指导学生正确的语音语调。

3. 练习环节•学生分组朗读表演课文,模拟情景演示。

•组织学生进行课文理解讨论,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第二课时1. 课前准备•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老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学生自主预习本课内容,准备提问和讨论。

2. 学习内容•师生共同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情感表达。

•学生分角色朗读表演课文,教师指导演习和调整。

•老师讲解课文情节,引导学生理解故事内涵。

3. 练习环节•学生书写课文中的重要字词句,着重训练正确的笔画和字形。

•学生小组展示书写成果,互相交流和指正错误。

•学生进行自主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五、教学反馈1.老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指导意见。

2.学生之间进行互相评价,分享学习心得和感受。

3.教师整理学生反馈意见,为下节课的教学设计做准备。

六、教学总结1.通过集体备课的方式,促进学生合作学习和交流。

2.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能够充分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

3.通过朗读表演和书写练习,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

以上是《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集体备课)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本单元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备人:陈星合年级:四年级备课日期:5月30日执教:陈星合教学课题: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内容:这篇课文讲述了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在年轻时代追求真理的过程中,敢于挑战权威对人人信奉的哲学家亚里土多德的理论产生了怀疑,经过反复试验求证后,在人们的辱骂和猜疑中走上比萨塔,用事实证明了真理,课文赞扬了伽利略不迷信权威的独立人格和执著追求真理的精神。

目标引导:1.认识3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能根据上下文理解“信奉、固执、胆大妄为”等重点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试验过程,学习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执著求实地探求科学真理的精神。

4.初步学习通过具体事例和人物动作、语言、心理等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重点:能理解伽利略怎样用实践来证明亚里士多德的话是靠不住的。

难点:1.针对课文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

2.理解伽利略推出的两个结论的含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1、这节课我们要走近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就是17世纪意大利的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伽利略。

准能结合课前搜集到的资料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学生展示课前搜集的资料,互相补充,对伽利略有一个感性的认识)2、意大利著名的比萨斜塔,1590年,年轻的数学教授伽利略就在这里做了举世闻名的实验(板书课题: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下面就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去感受这次意义重大的实验。

二、基础达标1、自己小声读课文,画出生字词,借助工具书自学。

xuān bùxī là zhé xué zhēn lǐ huái yí gù zhí()()()()()()2.比一比,再组词。

执()奉()腊()奏()热()势()春()借()揍()挚()三、初读感知1、自由读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的科学家伽利略,敢于(),对人人信奉的哲学家()所谓的真理产生了怀疑,经过()求证后,在人们的()与()中走上(),用()证实了真理的事情。

课文赞扬了伽利略()。

四、检测反馈,精讲精练:(一)默读课文,初步感知人物1、默读全文,画出使你深受启发的句子,反复读一读,并在空白处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2、小组内初步交流。

(二)自主读书,诱导感悟1、同学们,我们已经充分自读了课文,并初步交流了自己的读书感受。

下面,就请同学们再一次放声朗读课文,可自读,也可同桌间轮读。

(学生自主读书)2、把你认为自己读得最好得段落读给大家听。

3、根据课文内容,课文可分几部分?每部分写了什么内容?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讲人们称伽利略为“辩论家”。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讲当时研究科学的人都信奉亚里士多德,“把他的话当作真理,不容许更改”。

第三部分(第3自然段):讲亚里士多德说的话,从来没有人怀疑过,而伽利略却表示了怀疑。

第四部分(第4—6自然段):伽利略经过多次试验,证明亚里士多德的话是靠不住的。

将四段的段意串起来就是本文的主要内容。

理清课文条理,了解课文内容五、布置作业第二课时一、激趣导入听写本课的新词,同桌互相检查。

二、精读感悟1.谁要是怀疑亚里士多德,人们就会责备他:“你是什么意思?难道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连用两个反问句,反映了什么?你是如何理解的?2. 他向学生们宣布了试验的结果,同时宣布要在比萨城的斜塔上做一次公开试验。

伽利略为什么要在比萨斜塔上做一次公开的试验?3. 这时大家才明白,原来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是全都对的。

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你是如何理解的?想象一下,当伽利略试验结束后从比萨斜塔上下来后,人们围住了他,试验前责备,取笑伽利略的那些人,试验后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做些什么?以《伽利略走下斜塔后》为题联系课文写一段话,注意对人物语言、动作的描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拓展延伸亲眼目睹比萨斜塔下的试验1、课件实现比萨斜塔下的试验师:伽利略在斜塔顶上出现了。

他右手拿着一个10磅重的铁球,左手拿着一个1磅重的铁球。

两个铁球同时脱手,从空中落下来。

一会儿,斜塔周围的人都忍不住惊讶地呼喊起来,因为大家看见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了,正跟伽利略说的一个样。

过渡:伽利略做完实验后,周围的人忍不住叫起来,如果当时你就是记者,你会怎样采访他呢?2、如果你是记者,应向伽利略提什么问题?生:你是怎么知道亚里士多德的话是错误的?生:伽利略你为什么要公开试验呢?过渡:这些小记者真会提问呢!这节课我们先来解决伽利略是如何验证亚里士多德说的话是错误的!快快读读课文中的第三自然段,看看伽利略是怎么推理的吧!3、演示亚里士多德的结论说明:物体下落的速度与物体的重量有关系,物体越重,落下的速度越快。

五、布置作业:1、想象一下,试验结束后。

人们又会怎样说,怎样做。

以《伽利略走下斜塔后》为题写一段话,注意对人物语言、动作的描写。

2、推荐课外阅读《世界上下五千年》,走近并结识更多的伟人板书设计:10>125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10+1<10 矛盾伽利略试验 1 0+1=11>11课后反思:主备人:陈星合年级:四年级备课日期:5月30日执教:陈星合教学课题:26、全神贯注教学内容:这篇课文记叙了法国大雕塑家罗丹邀请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到家里做客,自己却如痴如醉地投入到工作之中,完全忘记了客人的事。

文中对罗丹语言、神态和动作的描写,生动传神,使我们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充分表现了罗丹全神贯注的工作态度和对艺术执着追求的精神。

目标引导:1.认识本课6个生字。

结合上下文体会新词的意思。

2.身临其境地朗读课文。

3.明白“人类的一切工作,如果值得去做,而且要做得好,就应该全神贯注”。

4.初步学习通过人物言行等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理解描写罗丹的语句,体会全神贯注的含义,理解课文结尾的一段话。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名言导入,激发阅读兴趣二、基础达标1.我会认读下列生字,并能组词。

邀()咕()挚()痴()仪()锁()2.我能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全神贯注端详径自莫名其妙三、初读感知自由朗读,感知人物精神1.轻轻读完这篇文章,我觉得。

2.这几句话真令我印象深刻,我想把它们读给大家听。

4.本文中我最喜欢的词语是:5.我知道这篇文章的中心句是四、精读感悟(一)只见罗丹一会儿,一会儿,嘴里,好像跟谁在说;忽然眼睛闪着,似乎他把地板踩得,手不停地挥动……过去了,过去了,罗丹越干越有劲,情绪更加激动了。

他像喝醉了酒一样,整个世界对他来讲——大约过了,罗丹才停下来,对着女像,然后轻轻地吁了口气,重新把湿布披在塑像上。

1.我能把空白处填完整。

2.我能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并为大家表现出来。

(二)他后来回忆说:“那一天下午,我在罗丹工作室里学到的,比我多年在学校里学到的还要多。

因为从那时起,我知道人类的一切工作,如果值得去做,而且要做得好,就应该。

”1.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

2.读完这句话,我想到了:。

五、实践应用1.罗丹全神贯注的工作作风深深打动了我,我能找出文中语言、神态、动作描写的句子六、拓展延伸1.我还能搜集了解许多伟大的人物成功的例子,我了解到的人物和故事有:。

2.读了这篇文章,思绪万千,我觉得人生七、布置作业:在平时的生活中,做哪些事情需要全神贯注,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再写下来。

板书设计:26、全神贯注罗丹叽里咕噜把你忘了(语言)一会儿……一会儿……踩不停地挥动(动作)眼睛闪光世界消失(神态)课后反思:主备人:陈星合年级:四年级备课日期:5月30日执教:陈星合教学课题:27、鱼游到了纸上目标引导:1.认识4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栏杆、罢了、境界、厂徽、一丝不苟”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体会文章说明的道理,受到启发。

2、理解“鱼游到了纸上”与“鱼游到了心里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鱼会在哪里游呢?今天我们学一篇课文,题目是“鱼游到了纸上”(板书)鱼怎么会游到了纸上呢?二、基础达标1.看拼音写词语。

huā ɡǎnɡqīnɡchèyúɡānɡ yìsībùɡǒu( ) ( ) ( ) ( )xiùhuācháhúlǒnɡ yǎshǎng xīn yuèmù( ) ( ) ( ) ( )2.比一比,再组词。

绣()致()挥()缸()锈()到()浑()缺( )徽()苟()巷()描()微()句()港()瞄()三、初读感知1、请大家带着疑问去读课文。

(提出自读要求)A、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读音,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B、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C、“鱼游到了纸上”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是什么意思?本文是按顺序叙述的。

作者通过描写聋哑青年的、、和表现了他爱鱼成癖、观鱼似醉、画鱼如生,反映了聋哑青年的的品质。

文中“画游到了纸上”这句话既是文章的题目,在文中又出现了三次,一次是,第二次是,第三是作者与聋哑青年的笔谈。

四、布置作业:1、书写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

一、激趣导入上节课,我们熟读了课文,这节课我们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学习一些描写人物的方法。

二、精读感悟我挤过去一看,原来是那位青年在静静地画画,他有时(),把金鱼的每个部位()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有时又()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

1.根据课文填空。

2.用“”画出一个比喻句。

3.用一个成语来形容青年画画时的态度:4.文中鱼“先游到了我的心里”的意思是:它和“鱼游到了纸上”之间的关系是:5.文中着重抓住那位青年的外貌和他看鱼、画鱼的样子来写,你能把文中其他有关句子摘抄下来吗?三、实践运用仔细观察课本插图,并联系课文内容想一想:围观的人纷纷议论着,赞叹着,他们会分别怎么说?我好像看到了围观的人议论的情景,你能抓住人物外貌、神态、动作和语言等写一个小片段吗?四、拓展延伸找找我们身边具有和这位青年一样品质的人,给同学们讲讲他们的故事。

留心观察自己的同学,抓住特点,多看、多听、多问,写在自己的日记本上五、布置作业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板书设计:27、鱼游到了纸上忘我专注看鱼——鱼游到了心里聋哑青年坚持不懈画鱼——鱼游到了纸上课后反思:主备人:陈星合年级:四年级备课日期:5月30日执教:陈星合教学课题:28、父亲的菜园目标引导:1. 学习生字新词。

2.学习从课文内容体会思想的方法,学习父亲不怕艰辛和困难、坚持不懈的好品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