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选修3《走向世界大战》word学案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3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第3课走向世界大战学案新人教版选修3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3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3课 走向世界大战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3清单一 世界大战的“助推器”西方大国的绥靖政策1.概念英、法、美等西方大国为保住自己利益,不惜牺牲受害国利益,同时为推动法西斯国家进攻苏联,对法西斯国家的侵略实行姑息纵容政策。
2.表现(1)日本侵占中国东北地区时,得到英法操纵下的国际联盟的迁就。
(2)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时,英法听任意大利舰船通过苏伊士运河,向埃塞俄比亚运送部队和物资。
(3)西班牙内战爆发后,英、法等国采取了“不干涉”政策,美国实行“中立”政策。
(4)西班牙内战期间,一些英国、美国的公司也用不同方式帮助西班牙法西斯势力。
绥靖政策是西方大国以牺牲他国为代价,为维持苟安和“祸水东引”而实行的纵容侵略的政策,对战争的爆发起到了加速和扩大的作用;“防微杜渐”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的最深刻教训之一。
清单二 绥靖政策的顶峰慕尼黑阴谋1.背景(1)面对德国在1938年吞并奥地利,英法等战胜国平静地接受。
(2)德国向捷克斯洛伐克提出割占苏台德区要求遭拒绝后,英法等国要捷克斯洛伐克屈从德国的要求。
2.过程[深化认知]1938年,慕尼黑会议召开,英法两国同意把苏台德等地区割给德国。
3.影响(1)使绥靖政策达到顶峰。
(2)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深化认知]慕尼黑协定的消极影响:一是暴露了英法的软弱,助长了希特勒的侵略气焰。
希特勒得寸进尺,第二年吞并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二是希特勒占领捷克斯洛伐克后,增强了军事和物质力量,在战略上处于更为有利的地位,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清单三世界大战不可避免集体安全的落空1.背景(1)一战以后,一些欧洲国家主张建立集体安全体系。
(2)由于绥靖政策的推行,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没有被国际联盟制裁。
(3)欧洲局势日益紧张,英法和苏联都面临着战争威胁。
2.概况(1)1939年4月起,英、法、苏三国就缔结同盟条约展开谈判,未达成一致。
人教版历史选修3《走向世界大战》word学案

人教版历史选修3《走向世界大战》word学案班级姓名学习目标:把握绥靖政策及慕尼黑阴谋;了解《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阻碍;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从局部战争走向全面战争的缘故。
情境设置:1938年,德国要求割占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希特勒信誓旦旦地说“苏台德区是我在欧洲最后一次领土要求”。
你相信希特勒所说的吗?英法相信吗?材料一:20世纪二三十年代,西方政治家认为德国有理由对一战后的现状不满,有理由修改《凡尔赛》和约,因此主张对德国采取“安抚”、“平息其不满”的政策,这是“绥靖”(Appeasement)一词的由来和最初的含义。
随着绥靖政策推行的恶劣后果逐步明显,人们才更加确定地用另外的含义来明白得这一词汇,即“用满足要求的方法息事宁人”。
马克思主义者认为绥靖政策是纵容法西斯国家扩张入侵的政策,是在贬义上使用那个词汇的。
材料二:英法尽管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要紧战胜国,但其经济地位和军事地位仍因战争受到庞大的削弱,这种状况使得英法统治集团的部分人士不敢同德、意、日入侵扩张政策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而是试图通过满足入侵者部分贪欲的方法来坚持自己的既得利益,战后英法两国国内政治也极为复杂。
凡尔赛和约对德国规定了颇为苛刻的条件,这不仅引起了德国方面的不满,而且在英法两国相当一部分居民中造成了一种负罪感。
它们对战后德国显现的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采取了一种明白得的态度,对30年代德国的违约行动采取了一种容忍的立场。
第一次世界大战充分显示了现代战争的残酷性,它导致了交战国军队和人民的大量伤亡,严峻破坏了交战国人民正常的经济生活。
因此,战后在英法等国中显现了一种鼓吹不惜一切代价幸免战争的和平主义思潮。
还有30年代的经济危机使英法两国政局动荡,内阁更替频繁,专门难希望政府在法西斯进攻面前实行一种坚决和连续的政策。
在这一时期内希特勒尽力造成一种看起来唯有共产国际、唯有苏联方是德国敌人的假象,英法统治集团相信了这一点。
绥靖者在专门大程度上是顽固的反共产主义者,他们相信通过支持德国重新获得其原有的军事和经济实力,他们就会建起一座阻遏苏联共产主义西进的前哨堡垒由于时机尚不成熟,法西斯国家不情愿过早刺激英法美等国,又感到苏联和共产国际是它们进行入侵的庞大障碍,如此,“反共”就成了他们结盟的最好招牌材料三:现在我们为了一个遥远的国家中我们完全不了解的民族之间所发生的争吵,在那个地点挖掘战壕,试带防毒面具,这真是多么可怕,多么不合理,多么不可思议!……我那个人,从心底里确实是一个爱好和平的人。
人教版选修3《走向世界大战》word教案

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第3课走向世界大战了解英、法、美绥靖政策及其主要表现,分析其影响;知道《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内容及后果;概述第二次世界大战从局部战争走向全面战争的过程。
认识西方大国的绥靖政策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和教训。
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从局部战争走向全面战争的原因。
重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西方大国、苏联角度);从局部战争逐步走向全面战争的难点:局部战争为什么没能遏止住法西斯侵略本节课主要通过设问、史料阅读、课堂讨论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努力教会学生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使学生能基本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注重探究学习,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注意培养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学习的习惯,以及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的能力;学会同他人,尤其是具有不同见解的人合作学习和交流。
【导入新课】提问:“1938年以前,德、意、日法西斯在亚、非、欧进行了哪些侵略活动?对法西斯的侵略,英、法、美采取了什么政策?”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归纳指出:”由于法西斯国家的侵略和英法的纵容政策,1938年,战争的乌云笼罩着欧洲,面对法西斯德国发动新战争的威胁,英法又采取了什么政策呢?”由此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一、西方大国的绥靖政策(一)英法的绥靖政策【思考探究】面对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英、法、美等国采取纵容侵略的绥靖政策。
提问:纵容侵略的绥靖政策主要表现都有哪些?日本侵略中国东北;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德意侵略西班牙。
所谓绥靖政策,是指英、法、美等国的统治阶级为了保住既得利益,竭力避免战争,不惜牺牲一些局部的、小国的利益,满足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欲望,并尽可能把法西斯侵略的矛头引向苏联。
英法认为对自己构成最大威胁的是德国,因此想拉拢意大利以寻求支持,来保护自身的利益。
(二)美国的“中立”政策对德意侵略西班牙,英法采取所谓“不干涉”政策。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第3课走向世界大战教学教案1新人教版选修3

- 布置研究性学习任务,让学生选择一个战争相关的话题进行深入探究,撰写研究报告。
课后拓展
1. 拓展内容:
- 阅读材料:《第二次世界大战重大战役解析》、《战争与和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等,深入探讨战争中的重要战役及其影响。
4. 价值观培养:通过学习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引导学生树立和平、发展、合作的世界观,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学情分析
本课程面向高中三年级学生,他们在前两年的历史学习中已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对历史事件、人物及时代背景有一定的了解。但在知识层面,对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各大国间的微妙关系及意识形态的深入了解可能尚显不足。能力方面,学生的分析、综合、评价能力有待提高,特别是在联系现实问题、深入探讨历史事件方面的思辨能力。
- 建议学生将拓展学习的成果以报告、PPT展示或小论文的形式提交,以便在课堂上分享和讨论。
课堂小结,当堂检测
1. 课堂小结:
-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国际政治经济形势,探讨了导致战争爆发的深层次原因。
- 通过案例分析,了解了战争中的重要事件及其对战争走向的影响。
- 讨论了战争对世界历史进程和现代国际关系的影响,以及我们应该从中吸取的教训。
在素质方面,学生普遍具备较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积极参与课堂的态度,有利于开展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互动性教学活动。然而,部分学生对历史课程兴趣不足,可能影响课堂参与度和学习效果。此外,学生在日常学习中较少接触时事政治,可能对战争与和平、国际关系等现实议题缺乏关注,需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培养。
综上,本节课需针对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特点,设计富有启发性和互动性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历史事件的深入理解和分析能力,同时注重培养他们的时事敏感性和国际视野。
高中历史-新人教版选修3-第三单元 第3课 走向世界大战教案

.读书,独立完成预习案,注意记忆基本知识;注意与必修之间的关系,及时复习相关知识;与同组同学讨论疑难问题,及时吸取他人正确意见。
一、目标展示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概述第二次世界大战是怎样从局部战争逐步走向全面战争的。
1.知识与能力:绥靖政策;慕尼黑阴谋;《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2.过程与方法:阅读教材归纳要点;联系必修一二;问题探究;合作交流。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大国民族利己主义是二战爆发的重要原因。
重点:绥靖政策。
.难点:西方实行绥靖政策的原因。
二、预习检测1、写出绥靖政策的含义。
2、绥靖政策有哪些表现?3、西方大国实行绥靖政策的原因有哪些?三、质疑探究探究:绥靖政策的含义、实质、表现、危害各是什么?我们应该吸取怎样的经验教训?1、含义:20世纪30年代,英法美等国的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和安全,对法西斯国家的侵略行为姑息纵容,不惜牺牲受害国利益以满足法西斯国家的要求, 同时企图把法西斯祸水引向苏联的政策。
2、实质:西方大国仇视社会主义,无视小国利益的极端自私的强权政治(目的-------避战自保,祸水东3、表现:⑴纵容日本侵略中国(偏袒日本)⑵纵容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名不副实“经济制裁”)⑶纵容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内战(“不干涉”和“中立”)⑷德国破坏《凡尔赛和约》,英法没有抗议⑸制造慕尼黑阴谋 ---绥靖政策达到顶峰⑹“奇怪战争”、“静坐战” ---绥靖政策在战时的延续4、危害:⑴助长了法西斯的气焰,增强了法西斯的实力,加速了二战的爆发⑵英法忽视了战争的准备,导致战争初期受到严重损失⑶牺牲弱小国家的利益⑷不利于反法西斯国家力量团结对敌5、教训:法西斯威胁人类时,世界人民应团结一致,共同对敌。
四、精讲点拨讨论:西方大国实行绥靖政策的原因有哪些?1】英法。
绥靖政策、不干涉主义。
一战削弱实力;一战残酷教训;和平主义;希特勒反共误导;祸水东引。
2】美国。
中立政策。
传统孤立主义思想;不愿负战争责任;生意。
【教学设计】《走向世界大战》(人教版)

《走向世界大战》本课是高中《历史》选修第三册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第三课《走向世界大战》的内容,本课主要内容有以下几大构建:1、西方大国的绥靖政策;2、慕尼黑阴谋;3、集体安全的落空。
本课是第三单元第三课,介绍了二战彻底爆发前西方大国对法西斯实行绥靖政策带来恶果。
课本课内容丰富,知识点难易适中,对着恶势力实行妥协政策永远也不能得到真正的和平。
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战争的根源和现实危险性。
培养热爱和平,以及勇于担当的责任感。
【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英法的绥靖政策;美国的“中立”政策。
希特勒提出对捷克领土要求;慕尼黑协定的签订及其影响。
英、法、苏三国谈判及破裂;《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
2、通过对德意日法西斯的侵略和英法美的纵容等内容的讲述,认识资本主义大国帝国主义的本质。
3、通过对“绥靖政策”和“中立”政策的分析,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同时通过《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分析,培养辩证分析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1、综合归纳:综合归纳、概括绥靖政策的目的、实质、手段及影响,并指出美国的“中立”政策的实质就是绥靖纵容。
2、问题探究:结合前一课及本课的内容探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未能被制止的原因。
3、问题评价:通过分析《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的背景,正确评价该条约的作用,即粉碎了英法“祸水东引”的意图,使苏联赢得了备战的时间。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防微杜渐”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带给人类的最深刻教训之一。
2、进一步认识战争的根源和现实危险性;进一步培养热爱和平、关爱人类的正义感和崇高情操。
【教学重点】慕尼黑阴谋;绥靖政策;《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影响。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和平、关爱人类的正义感和崇高情操。
1、多媒体课件;2、做好预习和导学案。
第一课时【导入新课】导入:第二次世界彻底爆发前,法西斯政权对外侵略可以说是节节胜利,是什么造成了这种局面,使法西斯势力越来越强大?[问题] 1、西方国家为什么推行绥靖政策?造成了什么影响?2、集体安全的落空与世界大战的爆发有什么关系?【讲授新课】一、西方大国的绥靖政策(板书)概念:英、法、美等西方大国面对法西斯国家的侵略行为姑息纵容,不惜牺牲受害国利益以满足法西斯国家的要求,企图“祸水东引”。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3教案-3.3课 走向世界大战

《走向世界大战——细读漫画,解释历史》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在本单元第1、2课的基础上,继续探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缘起。
由于西方大国实行绥靖政策以及苏联的中立自保政策,使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气焰更加嚣张,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最终难以避免。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英法美的绥靖政策及其主要表现,分析其影响,知道《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内容和后果。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掌握观察、解读漫画的方法,增强历史理解能力;能通过地图描述战争形势,增强时空观念;能通过提出问题,并结合史料解决问题,增强史料实证的能力;能通过阐述自己的历史观点以及画历史漫画,增强历史解释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西方大国的绥靖政策给社会带来的影响与教训,唯物史观的联系论所表示的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学生能领会个体利益与集体利益是相关联的。
【教学重点】慕尼黑阴谋【教学难点】绥靖政策的影响;《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影响。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大家都喜欢看漫画。
漫画大约起源于16世纪文艺复兴背景的欧洲,人文主义者用一些夸张滑稽的手法来表现自己的一些观点和情感。
于是,我们就发现后来的历史时空里,有一些漫画往往以其犀利的笔锋和幽默的手法调侃历史事件,从中让我们进一步了解当时一部分人们对历史事件的感受,揭示当时的时局。
就比如这张漫画,就是上节课的内容,揭示了本课的背景。
请同学来热热身。
1937年“柏林——罗马——东京”三国轴心不断形成。
这只三头怪兽,蠢蠢欲动、蓄势待发。
那么在这样紧张的局势前后,其他大国是否可以阻止这头怪兽走向世界大战呢?我们就跟着漫画进入今天这节课,先来走进第一张我们要解读的漫画:画于二战前的《希特勒、墨索里尼与狗》新课学习:一、和平or阴谋?过渡:1.大家先别急着分析,在解读图片信息时,我们首先要学会慧眼识图,那么哪些读图的习惯可以让我们抓住关键的信息。
(挖掘标题、注解里的时间、地点、人、国别等事件标志性信息)在本图中,你找到哪些有效信息。
高二(人教版)历史选修三课时同步导学案:3.3 走向世界大战-word

第3课走向世界大战[课标要求]概述第二次世界大战是怎样从局部战争逐步走向全面战争的。
课堂互动一、西方大国的绥靖政策1.概念:面对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英、法、美等西方大国为保住自己的利益,不惜牺牲受害国利益,同时为推动法西斯国家进攻苏联,对法西斯国家的侵略行为实行姑息纵容政策。
2.表现(1)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得到英法操纵下的国联的迁就。
(2)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时,英法听任意大利舰船通过苏伊士运河,向埃塞俄比亚运送部队和物资。
(3)西班牙内战爆发后,英、法等国采取了“不干涉”政策,美国实行“中立”政策。
(4)西班牙内战期间,一些英国、美国的公司也用不同方式帮助了西班牙法西斯势力。
[概念阐释]绥靖政策20世纪30年代,英、法、美等西方大国竭力维护自己的既得利益,非常害怕战争,它们处处退让,企图以牺牲弱小国家的利益满足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欲望,求得自身一时太平,并尽可能把法西斯祸水引向苏联,这种姑息养奸的做法,统称为“绥靖政策”。
[历史认识]绥靖政策的消极影响(1)纵容了法西斯的侵略。
(2)牺牲了弱小国家的利益。
(3)不利于反法西斯国家的团结对敌。
(4)使得局部战争逐步升级为世界大战。
[深化探究]材料中国政府代表顾维钧和李顿(右) 签署慕尼黑协定后,张伯伦回到伦敦思考(1)面对法西斯侵略,英法为什么推行绥靖政策?(2)20世纪30年代西方大国推行绥靖政策的表现有哪些?(3)美国“中立”政策的实质是什么?答案(1)①英法地位的削弱。
②经济危机导致英法社会动荡。
③和平主义思潮占主导地位。
④法西斯“反共产国际”的旗号,欺骗了英法等国。
⑤无视小国利益。
(2)①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国联偏袒日本;②1935年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西方听任意大利的舰船通过苏伊士运河;③1935年西班牙内战期间,美国实行“中立”政策;④1939年慕尼黑阴谋,标志着绥靖政策达到了顶峰。
(3)美国的“中立”政策对战争性质不加区分,实质上是绥靖政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历史选修3《走向世界大战》word学案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把握绥靖政策及慕尼黑阴谋;了解《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阻碍;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从局部战争走向全面战争的缘故。
情境设置:1938年,德国要求割占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希特勒信誓旦旦地讲“苏台德区是我在欧洲最后一次领土要求”。
你相信希特勒所讲的吗?英法相信吗?
材料一:
20世纪二三十年代,西方政治家认为德国有理由对一战后的现状不满,有理由修改《凡尔赛》和约,因此主张对德国采取“安抚”、“平息其不满”的政策,这是“绥靖”(Appeasement)一词的由来和最初的含义。
随着绥靖政策推行的恶劣后果逐步明显,人们才更加确定地用另外的含义来明白得这一词汇,即“用满足要求的方法息事宁人”。
马克思主义者认为绥靖政策是纵容法西斯国家扩张入侵的政策,是在贬义上使用那个词汇的。
材料二:
英法尽管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要紧战胜国,但其经济地位和军事地位仍因战争受到庞大的削弱,这种状况使得英法统治集团的部分人士不敢同德、意、日入侵扩张政策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而是试图通过满足入侵者部分贪欲的方法来坚持自己的既得利益,战后英法两国国内政治也极为复杂。
凡尔赛和约对德国规定了颇为苛刻的条件,这不仅引起了德国方面的不满,而且在英法两国相当一部分居民中造成了一种负罪感。
它们对战后德国显现的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采取了一种明白得的态度,对30年代德国的违约行动采取了一种容忍的立场。
第一次世界大战充分显示了现代战争的残酷性,它导致了交战国军队和人民的大量伤亡,严峻破坏了交战国人民正常的经济生活。
因此,战后在英法等国中显现了一种鼓吹不惜一切代价幸免战争的和平主义思潮。
还有30年代的经济危机使英法两国政局动荡,内阁更替频繁,专门难希望政府在法西斯进攻面前实行一种坚决和连续的政策。
在这一时期内希特勒尽
力造成一种看起来唯有共产国际、唯有苏联方是德国敌人的假象,英法统治集团相信了这一点。
绥靖者在专门大程度上是顽固的反共产主义者,他们相信通过支持德国重新获得其原有的军事和经济实力,他们就会建起一座阻遏苏联共产主义西进的前哨堡垒
由于时机尚不成熟,法西斯国家不情愿过早刺激英法美等国,又感到苏联和共产国际是它们进行入侵的庞大障碍,如此,“反共”就成了他们结盟的最好招牌
材料三:
现在我们为了一个遥远的国家中我们完全不了解的民族之间所发生的争吵,在那个地点挖掘战壕,试带防毒面具,这真是多么可怕,多么不合理,多么不可思议!……我那个人,从心底里确实是一个爱好和平的人。
国与国之间的武力冲突,对我来讲,好比一场恶梦……战争总是一件可怕的情况,在我们投入斗争之前,我们必须明白,这是一个生死攸关的大咨询题。
──1938年9月27日张伯伦广播演讲
一、通过学习课本内容和阅读史料,完成学习任务
1、绥靖政策
(1)绥靖政策的含义、西方国家推行绥靖政策的缘故,以及这一政策表现。
(2)美国什么缘故要实行“中立”政策?“中立”政策是一种变相的绥靖,这种讲法正确吗?什么缘故?
(3)什么是慕尼黑阴谋?什么缘故讲这一事件标志着绥靖政策达到了顶峰?
(4)绥靖政策产生了什么后果?总结绥靖政策的实质。
2、集体安全的落空
(1)苏联、德国签订互不侵犯条约的背景和各自的目的是什么?
(2)《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对苏联、德国以及英法产生了什么阻碍?
3、走向世界大战
(1)什么缘故30年代的局部战争不能禁止世界大战的爆发?
(2)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我们应吸取什么历史教训?
二、完成自主测验
1.1938年慕尼黑会议前夕,墨索里尼承认“如果国联起初把经济制裁扩大到石油方面,那么我会不得不在一星期内撤出埃塞俄比亚。
”这一言论最能讲明()
A.石油是意大利的入侵能否得逞的关键B.英法纵容了意大利的入侵行为
C.入侵埃塞俄比亚是一次军事冒险D.国联对意大利实行了有效的制裁
2.30年代美国推行的“中立主义”之因此对法西斯入侵起了绥靖作用,要紧是因为它( )
A、有利于法西斯国家得到援助
B、不向发动内战的国家出售武器
C、模糊了正义战争与非正义战争的界限
D、不给予苏联以“中立国地位”
3.慕尼黑协定产生的阻碍是( )
①德国法西斯入侵受到鼓舞,加速了战争的爆发②致使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地区,实力大增
③苏联对英法更加不信任,不利于发法西斯同盟早日形成④波兰对德国丧失了感情,致使波兰迅速灭亡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
4.慕尼黑协定签订后不久,丘吉尔在英国下院演讲讲:“这无疑是西方民主国家向纳粹武力威逼的完全投降。
这种失败可不能给英国和法国带来和平或安全,恰恰相反,这将使这两个国家的处境更为脆弱和更加危险。
”这表明丘吉尔( )
①斥责张伯伦的绥靖政策②主张禁止法西斯入侵③反对把战争祸水东引④认为绥靖政策是在怂恿入侵
A、①④
B、①②
C、②③④
D、①②④
5.1939年8月,希特勒私下宣称:“让我们把这一条约(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看作是确保我们后方的东西吧”,“目前苏联并不危险……只有当我们在西欧的行动自由时,我们才能反对苏联。
在以后一两年中,目前的局面将连续存在。
”这表明德国签约的首要目的是()
A.在以后的战争中免于两线作战B.在德军突袭波兰时幸免与苏军发生冲突
C.第一攻占西欧,为今后进攻苏联做预备D.防止苏联与英法构筑集体安全体系
6.下列有关《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评述,正确的是()
①有力地遏制了法西斯德国对东线的扩张②为苏联赢得了备战时刻
③使德国在发动战争时幸免了两线作战④是苏联式的绥靖政策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C.①③④
D、②③④
7. 看右边漫画,回答咨询题:
希特勒讲:“没有咨询题的,你明白有些狗是只会吠而可不能咬人
的吗?”墨索里尼回答道:“我明白,你明白,但那只狗知不明白?”
(1)狗是指哪个国家?这只狗为何朝希特勒和墨索里尼吠叫?
(2)指出那只狗当时不咬希特勒和墨索里尼的证据。
(3)请你对此狗的行为作一评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