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小区供配电系统设计
毕业设计(论文)-住宅小区供配电系统设计

毕业设计(论文)-住宅小区供配电系统设计一、设计背景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新建住宅小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而这些住宅小区的电力供应问题日益凸显。
随着电力设施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建立科学、合理的住宅小区供配电系统,不仅可以满足住宅小区的电力消耗需求,还可以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实现节能减排。
因此,本文的目的就是对住宅小区的供配电系统进行设计,实现科学、合理、高效的电力供应。
二、设计目的1. 为住宅小区提供稳定、可靠的电力供应服务,满足住宅小区的日常电力需求。
2. 优化住宅小区的能源利用效率,实现节能减排。
3. 保障住宅小区的电力安全,防止电力事故发生。
三、设计原则1. 安全可靠。
设计应符合住宅小区供配电系统的相关标准和规范,并考虑到自然灾害等不可预见因素。
2. 稳定高效。
设计应根据住宅小区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负荷计算和设备配置,实现对住宅小区的稳定、高效的电力供应。
3. 节能减排。
设计应采用高效、节能的供配电设备,尽可能减少电能损失和二氧化碳的排放。
四、设计内容1. 设计住宅小区的总配电箱和变压器的位置和规格,确定供配电线路的布置。
2. 计算住宅小区的用电量,并根据负荷计算确定供配电设备的配置及容量。
3. 设计住宅小区的照明、动力、空调等用电系统的供配电方案。
4. 建立住宅小区的电力监测和管理系统,实现对住宅小区的电力消耗情况进行监测和管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五、设计步骤1. 确定住宅小区的供配电系统所处的电力网的供电电压等级。
2. 根据住宅小区的用电量进行负荷计算,然后确定总配电箱和变压器的规格和容量。
3. 根据住宅小区的实际情况,设计供配电线路的布置和电缆敷设方案。
4. 设计住宅小区的照明、动力、空调等用电系统的供配电方案,确定相关的配电设备和容量。
5. 建立住宅小区的电力监测和管理系统,实现对住宅小区的电力消耗情况进行监测和管理。
六、设计结果1. 完成了住宅小区的用电量负荷计算,并确定总配电箱和变压器的规格和容量。
【毕业论文】住宅小区供配电系统的设计(住宅小区配电设计含电气图、预算)

摘要本毕业设计主要介绍的是根据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对小区供配电系统进行电气设计。
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按单位面积法、单位指标法进行负荷计算。
其次,选择降压箱式变电站的形式及位置。
最后,根据电压和计算电流选择低压电缆型号和低压配电设备。
简要介绍了箱式变电站的防雷与接地,并绘制出相关的电气图纸。
最后依据电气施工图纸设计编制出一套施工预算书。
关键词:负荷计算;箱式变电站;电缆;接地;预算书目录第一章设计说明 (2)1.1.住宅小区基本情况 (2)1.2.设计范围 (2)1.3.设计原则 (2)1.4.环境条件 (3)第二章住宅小区负荷计算 (4)2.1.供配电系统概述 (4)2.2.负荷分级及供电要求 (4)2.3.电源及高压供配电系统 (5)2.4.负荷计算 (6)第三章住宅小区供配电措施 (12)3.1.箱式变的台数与容量、类型的选择 (12)3.2.高、低压分线设备选择 (16)3.3.高、低压电缆类型及截面型号选择 (17)第四章防雷接地 (21)4.1电力设备防雷 (21)4.2低压配电系统的接地型式和基本要求 (21)4.3接地种类 (22)4.4接地装置 (22)第五章施工图设计预算书 (24)参考文献 (40)致谢 (41)第一章设计说明1.1.住宅小区基本情况该住宅小区占地面积约73000平方米,共有建筑27座,其中高层住宅楼6座(3#、4#、13#~16#楼,3#、4#楼带2层底商),多层住宅楼10座(1#、2#、5#~12#楼,#10楼带2层底商),写字楼4座(19#~22#),小区西、北侧临街建筑均带有底商(17#、18#),此外还有小区物业(23#)、泵房(24#)、热力交换站(25#)及车棚(26#、27#)、地下车库等公共用电设施。
(详见附图6)1.2.设计范围按照市区供电部10kV及以下配电网络设计的规定,对于住宅小区配电工程,设计范围为:高压侧从市区公用10kV配电线路起,在接引10kV电源处设置明显断开点,低压侧至小区内各建筑低压用电计量装置上表位。
住宅小区供配电系统设计

开闭所(开关站)
1、GB50293-1999第2.0.7条:城网中起接受电力并 分配电力作用的配电设施。
2、省公司文件:作为变电站10KV母线的延伸,能实现 区域内10KV电能开闭和负荷再分配,具备2路及以上 进线,8路及以上出线,高压母线采用单母分段结构, 所内可设配电变压器向就地用户供电,一般按户内方 式建设。
11
供电条件
了解供电条件,确定供电电源
1、根据市政电源条件确定是否设置自备柴油发电机 组;
2、电源条件确定后才能进行设备机房的提资,比如 变电所大小、是否有柴油机房等;
12
甲方回函
XX某小区甲方提供的资料
1、按甲方提供的资料,XX某项目可以从市 政电网引来两路电源(均从双湖变电站 引),但不确定是否满足双重电源要求, 因此甲方要求设计预留柴油机房位置;
4
了解工程概况
地理位置:雷暴日、当地做法、地方标准等 使用功能:确定负荷指标、照度、人员密集程度
等;
建筑面积:建筑类别、进行负荷计算; 建筑高度及层数:是否高层、一类或二类高层划
分;
停车数量、形式:车库类别,负荷容量和级别; 结构形式:防雷做法、线路敷设方式; 分析其特点,进行归纳总结。
1、均按双回路进线,中心变电所按KYN28A高压柜设置,两台变压器, 高压联络,低压联络;
2、分变电所从中心变电所放射式引来,每台变压器设置就地柜配电;
XX某小区供电原理如图
33
供电原理图
34
1#公用变电供电原理
35
3#公用变电供电原理
36
1#住宅变供电原理
37
3#4#住宅变供电原理
38
8
432
7#楼
住宅小区配电系统的设计

住宅小区配电系统的设计【摘要】本文将从住宅小区配电系统设计的概述开始,依次介绍设计原则、设计流程、关键因素、安全考虑以及节能考虑等内容。
设计原则包括满足居民需求、提高系统可靠性等;设计流程包括用电负荷计算、线路敷设设计等;关键因素涉及配电设备选择和布置等;安全考虑涉及避雷保护、接地等方面;节能考虑则包括合理电量分配、智能电能管理等。
通过总结住宅小区配电系统设计的重要性和未来发展方向,强调了设计对于居民生活质量和能源利用效率的重要性,为住宅小区配电系统设计提供了指导和思路。
【关键词】住宅小区配电系统、设计原则、设计流程、关键因素、安全考虑、节能考虑、重要性、未来发展方向1. 引言1.1 住宅小区配电系统的设计概述住宅小区配电系统是指将电力从变电站输送到住宅小区内各个建筑物和设备的电力分配系统。
其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住宅小区的用电安全性、可靠性和效率。
为了满足住宅小区居民的用电需求,配电系统设计需要考虑到多种因素,包括建筑物的用电负荷、布局结构、电力传输距离等。
在设计住宅小区配电系统时,首先需要根据小区规模和用户需求确定电力载荷,并选择合适的变压器容量和电缆规格。
要考虑到供电可靠性和灵活性,采用双回路供电或备用线路设计,确保在发生故障时能够及时切换,保障用户的用电不受影响。
在设计过程中还需考虑到配电设备的选型和布置,确保设备安全可靠、运行稳定。
要合理规划线路走向和敷设方式,避免电力损耗和故障率的增加。
还需要考虑到系统的可维护性和扩展性,方便日后维修和升级。
住宅小区配电系统的设计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工程,在设计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确保系统运行安全可靠、高效节能。
只有在设计阶段做好充分的规划和考虑,才能为住宅小区提供稳定可靠的电力供应。
2. 正文2.1 住宅小区配电系统设计原则住宅小区配电系统设计原则是指在设计住宅小区配电系统时,需要遵循的一些基本规则和准则。
这些原则可以确保配电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同时也能满足住宅小区居民的用电需求。
住宅小区供配电系统设计

住宅小区供配电系统设计一、引言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电力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能源。
住宅小区作为人们居住、生活的场所,其供配电系统的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一个合理、高效的供配电系统不仅能确保居民用电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还能为小区的绿色、智能发展提供支持。
因此,本文将探讨住宅小区供配电系统的设计。
二、设计原则1、可靠性:确保供配电系统的稳定运行,满足居民正常用电需求。
2、安全性:供配电设备应符合安全标准,避免因设备故障或异常情况导致安全事故。
3、经济性:在满足可靠性和安全性的前提下,应考虑供配电系统的经济性,降低运营成本。
4、环保性:采用低能耗、低污染的设备,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5、适应性:供配电系统应能适应未来可能的电力需求增长,方便扩展和升级。
三、系统构成住宅小区供配电系统主要由以下部分组成:1、电源设备:包括发电机、变压器等,为小区提供稳定、安全的电力。
2、输电线路:将电力输送至各楼栋,包括电缆、电线等。
3、配电设备:包括开关、插座等,为居民提供用电接口。
4、控制系统:监控供配电设备的运行状态,确保电力供应的稳定。
5、保护系统:防止供配电设备发生故障,保障居民用电安全。
四、设计步骤1、电力需求分析:了解小区的电力需求,包括各楼栋的用电负荷、用电时间等。
2、设备选型与布局:根据需求分析结果,选择合适的设备型号和布局方式。
3、输电线路设计:根据设备位置和负荷分布,设计输电线路的路径和规格。
4、配电系统设计:根据楼栋用电需求,设计合理的配电方案,确保居民用电的稳定和安全。
5、控制系统设计:选用合适的控制系统,实现对供配电设备的远程监控和操作。
6、保护系统设计:设置相应的保护装置,如断路器、熔断器等,防止设备过载、短路等故障。
7、防雷接地设计:考虑防雷接地措施,确保供配电设备在雷雨天气中的安全运行。
8、节能设计:采用节能设备和措施,降低供配电系统的能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9、环保设计:选用低污染、低能耗的设备和材料,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住宅小区供电系统设计

住宅小区供电系统设计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住宅小区对于供电系统的可靠性、安全性和稳定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一个合理、高效的供电系统设计不仅能够满足居民日常生活的用电需求,还能保障小区内各类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为居民提供舒适、便捷的生活环境。
一、住宅小区供电系统的负荷计算负荷计算是住宅小区供电系统设计的基础。
在进行负荷计算时,需要充分考虑小区内各类用电设备的类型、数量、功率因数以及同时使用系数等因素。
居民生活用电主要包括照明、空调、电视、冰箱、洗衣机等家用电器,此外还有电梯、消防设备、路灯等公共设施用电。
对于居民生活用电负荷,通常可以采用单位面积功率法或需要系数法进行计算。
单位面积功率法是根据小区住宅的建筑面积和单位面积的用电指标来估算总负荷;需要系数法则是根据不同类型用电设备的实际使用情况和需要系数来计算负荷。
在实际设计中,为了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往往会综合采用这两种方法,并结合小区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修正。
公共设施用电负荷的计算则需要根据具体设备的功率和运行时间来确定。
例如,电梯的负荷可以根据电梯的额定功率、运行速度、提升高度以及每天的运行次数等因素进行计算;消防设备通常按照火灾时的最大负荷来考虑。
二、供电电源及电压等级的选择住宅小区的供电电源一般应取自城市电网。
根据小区的规模和负荷大小,供电电压等级可以选择 10kV 或 35kV。
对于规模较小、负荷较低的小区,通常采用 10kV 电源供电;而对于规模较大、负荷较高的小区,则可能需要 35kV 电源。
在选择供电电源时,还需要考虑电源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应尽量选择来自不同变电站或不同母线的电源,以提高供电的可靠性。
同时,还应与当地供电部门充分沟通,了解电网的规划和发展情况,确保小区供电系统能够与城市电网相协调。
三、变电所的设置变电所是住宅小区供电系统的核心设施,其位置的选择应综合考虑小区的负荷分布、供电半径、进出线方便以及环境等因素。
一般来说,变电所应靠近负荷中心,以减少线路损耗和电压降。
住宅小区供电系统设计

住宅小区供电系统设计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住宅小区的规模和数量不断增加。
为了保障居民的正常用电需求,住宅小区供电系统的设计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住宅小区供电系统的设计原则、配电房设计、配电系统设计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住宅小区供电系统设计原则住宅小区供电系统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 安全性原则:确保供电系统的安全运行,有效预防火灾和电气事故的发生。
2. 可靠性原则:供电系统应具备可靠的供电能力,确保居民的正常用电需求不受影响。
3. 经济性原则:合理利用供电设备和线路,降低设备运行成本,提高供电系统的经济效益。
4. 灵活性原则:供电系统应具备一定的灵活性,便于后期的扩容和改造。
二、住宅小区配电房设计住宅小区的配电房是供电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其设计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 选址合理:配电房应选址在小区内部,远离居民区域,同时要考虑到供电设备和线路的布置和维护。
2. 建筑结构安全:配电房建筑结构应具备一定的抗震能力,确保在地震等自然灾害发生时能够保持安全稳定。
3. 隔离措施完善:配电房应设有良好的隔离措施,确保供电设备与其他区域之间的安全隔离,有效防止外界人员的非法操作。
4. 进出通道畅通:配电房的进出通道应保持畅通,便于工作人员维修和更换设备,同时也方便日常的巡检和管理。
三、住宅小区配电系统设计住宅小区供电系统的配电设计应满足以下几个要求:1. 供电负荷需求:根据小区的用电负荷需求确定配电设备的容量和数量,确保供电系统能够满足居民的正常用电需求。
2. 线路规划:根据小区的布局和用电负荷需求,合理规划供电线路的走向和截面积,避免线路过长或截面积过小导致电压降低、电流过载等问题。
3. 系统可靠性:采用双回路供电方案,确保一路出现故障时另一路能够正常供电,避免因单一设备故障导致整个小区停电。
4. 保护设备配置:在配电系统中配置过载保护、短路保护、漏电保护等设备,确保供电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
5. 后期扩容预留:在住宅小区供电系统设计过程中,应预留一定的供电容量,以便于后期小区的扩容和改造。
住宅小区供配电系统设计

案例二:某别墅区的供配电系统设计
总结词:安全可靠
详细描述:该别墅区供配电系统设计注重安全可靠,采用了高标准的设备和材料,确保了供电的安全 性和可靠性。同时,该设计还充分考虑了别墅区的特殊需求,如独立电源、备用电源等,以满足客户 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
案例三
总结词:节能减排
详细描述:该老旧住宅小区供配电系统改造设计注重节能减排,对原有的供配电系统进行了全面的优化和升级。通过采用高 效节能的设备和智能化管理系统,该设计实现了能源的合理利用和减少排放的目标,为小区居民创造更加舒适、健康的生活 环境。
下能够迅速应对。
故障诊断与定位
02Leabharlann 建立故障诊断与定位机制,快速准确地确定故障部位和原因。
故障恢复
03
根据故障情况,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故障恢复,确保供配电系统
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06 住宅小区供配电系统设计案例分析
案例一:某高层住宅小区的供配电系统设计
总结词:高效稳定
详细描述:该高层住宅小区供配电系统设计采用了高效率、高稳定性的设备和技 术,确保了供电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同时,该设计还充分考虑了节能和环保的需 求,采用了智能化的监控和管理系统,实现了能源的合理利用和降低能耗的目标 。
采用低损耗、高效率的变 压器,减少无功损耗和有 功损耗,提高能源利用效 率。
节能照明
采用高效节能灯具和智能 照明控制系统,根据实际 需要调节灯光亮度,避免 浪费。
节能设备
优先选择能效高的电气设 备,如节能空调、节能冰 箱等,降低能耗。
自动化与智能化设计
远程监控
通过供配电自动化系统实现对小 区供配电设备的远程监控和调度 ,提高管理效率。
保护装置与自动化设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随着技术的进步,人们对城市配电网络供电可靠性要求越来越高,因此要求住宅小区的配电系统设计接线方式简单灵活、运行可靠。
住宅小区的供配电设计应坚持“以人为本” 的原则,在确保安全可靠的大前提下,根据工程特点、建设规模、当地气候条件、地区供电条件及经济发展状况等诸多因素,兼顾技术先进性和经济合理性,综合确定小区的供配电方案。
要正确处理近期建设和远期发展的关系,以近期为主,适当考虑发展的可能。
关键词:生活住宅小区;中压配电系统;低压配电系统1 前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人们对居住条件的要求越来越高,各式各样的住宅小区层出不穷,在了解了小区的位置、环境、交通及户型等外观后,人们开始更加注重供配电等内在条件的质量。
因此,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小区供配电系统显得日趋重要。
2 供电电源住宅小区一般应由10kV电源供电。
住宅小区中的住宅楼和其他公用设施的用电负荷分级应符合现行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等的规定。
当住宅小区内仅有三级负荷时,供电电源可取自附近的110~35/10kV区域变电所的若干10kV供电回路,当住宅小区内同时具有一、二级负荷时,则应根据区域变电所的电源路数和变压器台数确定供电电源,若区域变电所的110~35kV电源仅为一路,则小区的备用电源应从另外的区域变电所引来。
当住宅小区内的一、二级负荷较小,且设置自备电源比从城市电网取得第二电源更经济合理时,可设置自备电源。
对规模较大的小区,当区域变电所的10kV出线走廊受到限制或配电装置间隔不足且无扩建余地时,宜在小区内设置10kV开闭所(开关站)。
开闭所宜与10kV变电站联体建设。
总之,住宅小区的供电方式必须与当地供电部门协商确定。
3 配变设置3.1 负荷计算以前,住宅小区用电负荷的计算主要有单位面积法和需要系数法等,各地的计算标准千差万别。
新的《住宅设计规范》出台后,对各类住宅的用电负荷标准、电表规格、进户线截面都规定了下限值。
很多省、市、自治区也根据此规范并结合本地区情况,出台了地方住宅设计标准,对上述用电指标均作了等同或高于《住宅设计规范》的规定。
据此,一般采用单位指标法进行负荷计算。
即Pc=ΣKx×Pe×N式中Pe——单位用电指标,如:4kW/户(不同户型的用电指标不同),可根据《住宅设计规范》或各地区的地方住宅设计标准的规定选取。
kWN——单位数量,即户数(对应不同面积户型的户数)Kx——需要系数,《住宅设计规范》对其取值未作规定,有些地方标准有规定,但是差别较大。
如果地方标准无规定,可参照《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节能专篇/电气》的推荐值,表2.2.4-1的规定取,具体按接三相配电计算时所连接的基本户数选定:9户以下取1;12户取0.95等。
对小区内的商业、办公等配套公建及路灯用电负荷需用其他方法单独计算。
3.2 配变选型住宅小区配电的视在功率S=Σ Pc/式中——功率因数,由于住宅以照明负荷和家用电器为主,一般取0.8—0.9(参见《住宅设计规范》条文说明6.5.1条)。
当小区内有电梯、水泵、中央空调等动力设备时,其负荷应单独计算后再汇总。
消防用电负荷一般不计入S——视在功率,kVA在计算设置变压器的容量时,应考虑变压器的经济负荷系数和功率因数补偿效果。
变压器的经济负荷系数在0.6—0.75之间,变压器的负荷率应不大于0.85。
10kV供电的功率因数应不低于0.9,否则应进行无功补偿。
由于住宅楼以单相负荷为主,容易造成三相不平衡负荷超出变压器每相额定功率15%的情况,因此,小区内应选用接线组别为D,yn11的变压器。
住宅小区用电负荷季节差别甚至昼夜差别都很大。
所以宜选用空载损耗低的节能型变压器,如S9系列或非晶合金变压器。
小区内设置的变电站的型式和数量必须根据小区规模、建筑类别(别墅、多层、高层等)及配电总容量并结合当地电业部门的供电系统规划来确定。
目前住宅小区内设置的变电站的类型有多种:独立型、户内型和分散型。
独立型变电站一般用于规模较小或负荷比较集中的住宅小区;分散型变电站一般用于规模较大、负荷分布比较分散的住宅小区,大多采用箱体移动式结构(即箱变),且一般设置开闭所(开关站);户内型变电站一般用于高层且单体面积较大的住宅建筑。
供电变压器的台数及单台容量可按以下原则确定:对于独立型或户内型变电站,配电变压器的安装台数宜为两台,单台变压器的容量不宜超过1000kVA;对于分散型变电站,根据小容量多布点的原则,对以多层住宅为主的小区单台变压器的容量不宜超过630kVA;对别墅区单台变压器的容量不宜超过315kVA。
3.3 配变选址住宅小区内变电站的设置应遵循以下原则:(1)尽量接近小区负荷中心且进出线方便,以降低电能损耗、提高供电质量、节省设备材料。
(2)考虑合理的负荷分配及适宜的供电半径。
单台变压器的容量一般不超过上节所述;中压供电半径:负荷密集地区不超过2km,其他地区应不超过3kin;380/220V配电线路的配电范围一般不宜超过250m。
(3)当小区内有高层、多层或别墅等多种类型住宅时,宜按不同类型分别划分供电范围。
(4)当小区规模较大时,如果分期开发,应尽量按分期片区划分供电范围。
(5)一般按小区内干道的自然分隔划分供电分区,避免大量管线穿越马路、交叉重叠。
(6)与住宅楼(尤其是住户的南卧室)保持一定距离,一般不低于6m (现行规范无明确规定),以满足防火、防噪声、防电磁辐射等要求。
(7)远离通信机房、微机机房和消防控制室等有防电磁干扰要求的房间。
4 低压配电低压配电系统,应保障安全、配电可靠、经济合理、维护方住宅小区供配电系统设计之我见陈 勇 中国美术学院风景建筑设计研究院下转169页在棚户区改造过程中,我们不可避免的要新建一些符合现代居住需求的建筑,这些建筑在修建过程中应该保持一个怎样的原则,这里不妨举个例子右图为贝聿铭设计的波士顿汉考克大厦,它的外墙全部用镜面玻璃,阳光在镜面上折射反照,呈现出一派奇妙的景观。
棚户区在改造过程中不应该只是单纯的模仿其形式,而是应该寻求恰当的途径来表达棚户区的历史性。
这样的户外空间设计与格式塔心理学所倡导的连续性是异曲同工的。
正如马丘比丘宪章所讲:新的城市化概念是追求建成环境的连续性。
4 结语格式塔作为经典的建筑心理学,美学原理,它对我们做城市环境设计具有举足轻重的指导意义,我们对它的理解不应只是“形”的大小,尺度等,更多的应该是直觉对“形”的情感和经验积累。
参考文献[1] 成志军,林晓妍,格式塔理论在建筑美学中的应用[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3(5).[2] 芦原义信著.尹培桐译,街道的美学[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6.6. 图2引自该书[3] 库尔特·考夫卡.格式塔心理学原理[M].纽约:哈考特一布雷斯一约万罗诺维奇公司出版,1935.便。
住宅小区低压配电应采用TN—S或TN—C—S系统供电方式,并在入楼处做总等电位联结,相线与零线等截面。
从变电站到各栋楼或各中间配电点一般均采用放射式接线方式,低压线路一般采用YJV22型低压电缆直埋敷设,入户处穿钢管保护。
对单元式高层住宅,可在每单元地下室设置小型低压配电间,分单元双电源供电。
配电间内安放数台低压配电及计量柜,以放射式、树干式或分区树干式向各楼层馈电。
对多层住宅或别墅,可在楼前适当位置设置落地式风雨箱或在楼内地下室设置落地式进线箱作为中间配电点,以放射式向各栋楼或各单元供电。
每单元宜提供三相电源,以利三相负荷平衡。
单元配电箱暗设在单元首层入口处。
单元配电大体有两种形式:第一种,单元配电箱内设单元总开关、分支开关及各分户计量电表,由单元配电箱到各户配电箱用放射式布线;第二种,单元配电箱内设单元总开关,由单元配电箱到楼层配电箱采用树干式布线,各层配电箱暗设在各层楼梯间墙上,在层配电箱内设有该层住户用计量表及配电开关,由层配电箱到各住户采用放射式配电。
选择低压电缆时,除按计算负荷考虑与出线开关的保护配合外,还应保证供电质量,宜按经济电流密度选择电缆截面并适当考虑负荷发展裕量。
5 结语本文从设计角度就住宅小区的供配电系统做了简要地介绍,并对其供电电源、配变设置、中低压配电方式等内容进行分析比较。
参考文献1 JGJ16-2008,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2 GB50096-2011住宅设计规范.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3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电气.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9.形地质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其次是对于同类项目,可能会由于地域不同,地方经济条件和发展水平的差异等,设计的着重点和控制因素可能不一样。
如在经济发达地区, 为保证工程的安全或使工程对环境的影响尽可能最小,不一定将工程投资放在首位。
另外由于设计目的不一样,采取的工程处理措施也会有所不同。
如建筑物基础处理中,应首先了解处理的目的是防渗还是加固,如是防渗,应了解处理的重点是控制渗漏量还是防止渗透破坏。
4.3 方案设计的理论依据设计应有充分的依据是指方案的设计应经过充分的分析和论证。
首先是建筑物设置和工程措施的采取应通过必要性论证,以解决为什么要做的问题,如设置调压井时,应先对为什么要设调压井进行论证。
其次是建筑物的布置和尺寸的确定等应有科学的依据。
为使依据充分,布置应符合各种标准和规范,体型和尺寸应通过计算或模型试验验证缺少既定规范或计算依据时应通过工程类比或借鉴同类工程的经验确定。
4.4 其他方面的设计要求第一,整个方案的设计应具备实用的功能要求,而且采取的工程处理方式必须具备实用性和持久性。
第二,方案设计中尽量避免采用技术难度大和不成熟技术的应用。
降低整个工程中技术的风险,同时还需要考虑社会环境的影响。
第三,方案的设计必须具备有一定的协调性,综合考虑其他方面的因素。
5 结束语综上所述,对于水利水电的设计工作中,除了对方案要求达到最佳效果之外,做好整个方案作重要的是具备充分的科学理论依据。
同时方案设计具备一定的深度和相应的合理性。
施不够配套的地区,涌现一个个规模大、封闭式、小而全的新住宅,形成了发展商因建大住宅而办起了小社会的现象。
这样忽视城区的改造和城市环境的综合整治,必然使整个城市自然生态发展更不均衡,更违背了绿色住宅的要求。
六,“大眼睛”式布局。
有的规划手法,其创新精神应该肯定,通过弧形楼体,确实可以改善景观,形成围合,增强均好性,但这不是解决景观问题的唯一方案,这种做法势必也会带来两个难以解决的死结:第一,为保证日照间距,需要牺牲一定容积率;其次,在套内会出现不规则空间。
同样,也不能因为传统兵营式布局的呆板、单调就彻底否定行列式排列手法。
七,住宅向大面积的趋势。
大户型居多小户型越来越少,低收入者难于承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