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回声测距

合集下载

回声测距的典型例题

回声测距的典型例题

回声测距的典型例题回声测距是一种利用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和时间来计算距离的方法。

以下是一些典型的回声测距例题:例题1:一个声音从发射器发出,经过1秒后到达目标物体,再经过0.5秒后返回到发射器。

请问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多少?解答:首先,我们需要计算声音在空气中的总传播时间,即1秒(去程)+ 0.5秒(回程)= 1.5秒。

然后,我们可以用总传播时间除以总传播距离(去程+回程)来计算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总传播距离 = 1米(去程)+ 1米(回程)= 2米。

所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 总传播时间 / 总传播距离 = 1.5秒 / 2米 = 0.75米/秒。

例题2:一个声音从发射器发出,经过3秒后到达目标物体,再经过2秒后返回到发射器。

请问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多少?解答:首先,我们需要计算声音在空气中的总传播时间,即3秒(去程)+ 2秒(回程)= 5秒。

然后,我们可以用总传播时间除以总传播距离(去程+回程)来计算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总传播距离 = 3米(去程)+ 3米(回程)= 6米。

所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 总传播时间 / 总传播距离 = 5秒 / 6米 = 0.83米/秒。

例题3:一个声音从发射器发出,经过4秒后到达目标物体,再经过1秒后返回到发射器。

请问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多少?解答:首先,我们需要计算声音在空气中的总传播时间,即4秒(去程)+ 1秒(回程)= 5秒。

然后,我们可以用总传播时间除以总传播距离(去程+回程)来计算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总传播距离 = 4米(去程)+ 4米(回程)= 8米。

所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 总传播时间 / 总传播距离 = 5秒 / 8米 =0.625米/秒。

回声测距PPT课件

回声测距PPT课件
分析:
公式: s vt 2
.
3
回声测距(二)
2到、了人第站一在次两回座声大,山再之经间过,t喊2 一s听声到,第经二过次t回1 s声听,
求两座大山之间的距离?
分析:
公式:
s
vt1 2
v(t1 t2 ) 2
.
4
回声测距(三)
3、一辆汽车以速度为Vm/s向山崖驶去,按一声 喇叭,经过t s听到了回声,求: (1)按喇叭处距离山崖多远? (2)听到回声时距离山崖多远?
分析:
公式:
s按
vt 2
v车t 2
s听
vt 2
v车t 2
.
5
例题一
某同学郊游时,看见前面有一座 大山,他对着大山大喊一声,5秒 后才听到回声,问这时他离大山 多远?
解:他离大山为:
svt34m 0s5s85m0
2
2
.
6
例题二
某人站在两平行峭壁间的山谷中放一 枪,在0.2s和0.6s后听到前后两次回 声,若当时声速为340m/s,求山谷 的宽度.
回声测距
四声谷 游客高喊一声后,可相继听到 四次声音
内容: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四节
关于回声测距的问题
.
1
回声
当声音在传播 过程中遇到障碍物 时,将被反射回来, 反射回来的声音再 次被我们听到
我们该如何利用回声?
利用回声来测量距离
.
2
回声测距(一)
1、人站着不动,面对大山喊一声,经过t s 后听到了回声,求人与大山之间的距离?
解:山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宽度为:
s v1 tv2t 34 m s 0 0 .2 s 34 m s 0 0 .6 s 1m 36

八年级物理 回声测距小练习

八年级物理      回声测距小练习

解:已知:仪器从发出信号到收到回声的时间t=0.1s,超 声波在空气中的速度是v声=340m/s,由图3知物体移 动的距离s′=30m,时间t2=15s 求:(1)物体在0到15s的运动情况? (2)物体距仪器的距离s=?; (3)物体的速度是 _______m/s?合多少km/h?
解:(1)由图象1可知物体在0至15s内距离传感器始终 是20m,所以说物体没 有移动,即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2)超声波从发出到物体的时间t1= t= ×0.1s=0.05s, ∵v= ,
标题: 《回声测距小练习》
试题 来源
练习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选自八年级上册物理 《知识与能力训练》期中检测试 题—第23题练习。
23、测距仪器发出的超声波遇到物体后反射回仪器,仪器收到信号后自动计算 出物体与仪器的距离,并显示物体的距离(s)一时间(t)图象.超声波在空 气中的速度是340m/s. (1)若显示物体的s-t图象如图1,物体在0至15s的运动情况如何? (2)若仪器在发出信号后0.1s收到从该物体反射回来的信号,物体距仪器多远? (3)如图2所示,另一物体沿水平地面运动.仪器显示物体的s一t图象如图 3.则:物体的速度是 _______m/s?合多少km/h?
小结: 这道题我们学了什么内容?
∴物体距传感器s=v声t1=340m/s×0.05s=17m;
(3)由图3知,路程与时间成正比,物体作匀速直线 运动,物体移动的速度:v= S/t=2m/s=7.2km/h.
答:(1)物体在0至15s处于静止状态; (2)物体距仪器的距离为17m; (3)在0至15s物体的速度是2m/s, 合7.2km/h.

-初二物理-回声测距(1)

-初二物理-回声测距(1)

2 t 2【例 1】(2018 秋•盐都区校级月考)在野外场地进行射击训练,击发后 4 秒钟才听到射击时发出的声音的回音,那么反射物至射击运动员的距离为( )A .340mB .680mC .1360mD .2720m【答案】B【解答】解:声音从障碍物传到人耳的时间:t = 1×4s =2s ,由 v = s可得,则障碍物离人的距离:故选:B 。

s =vt =340m/s×2s =680m 。

【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用,弄清声音从障碍物传到人耳的时间是解题的关键。

【例 2】(2018 秋•龙岩月考)一人站在两平行的大山形成的峡谷底,当他大喊一声后 0.3s 和0.7s 听见由大山反射最初的两次回声。

若空气中声速为 340m/s ,则此峡谷宽度约为( ) A .170m B .340m C .680m D .510m 【答案】A【解答】解:声音从人传到两山的时间分别为:t 1=0 .3s =0.15s ,t 2=0.7s=0.35s ,22人到两山的距离为:s 1=vt 1=340m/s×0.15s =51m ,s 2=vt 2=340m/s×0.35s =119m , 峡谷宽度为:s =s 1+s 2=51m+119m =170m 。

故选:A 。

【点评】本题用公式 s =vt 来解答,方法较多,可先求声音在两山间传播的总时间 t =0.3s +0.7s =0.5s ,峡谷宽度 s =vt =340m/s×0.5s =170m ;也可先求声音从发出到两侧山来回传播的路程 s 1′=vt 1′=340m/s×0.3s =102m ,s 2′=vt 2′=340m/s×0.7s =238m ,峡谷宽度 s =S 1′+S 2′ =102m +238m=170m 。

总之,方法较多,灵活掌握!22【例 3】(2018 秋•揭东区校级期末)一辆汽车以 10m/s 的速度向山崖行驶,司机鸣笛后 4s听到回声,求:一、经典例题分析t(1)从鸣笛到听见回声,汽车行驶的路程s1;(2)从鸣笛到听见回声,声音经过的路程 s 2;(声音的速度:340m/s ) (3)鸣笛时,汽车和山的距离 s 。

【专项训练】-初二物理-回声测距

【专项训练】-初二物理-回声测距
(2)客车第二次鸣笛到听到回声所用的时间。
16.
(2018 秋•天心区校级月考)一辆客车在某高速公路上行驶,在经过某直线路段时,司机
驾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司机发现其正要通过正前方高山悬下的隧道,于是鸣笛,经 t1=6
秒后听到回声,听到回声后又行驶 t2=16 秒,司机第二次鸣笛,又经 t3=2 秒后听到回
12.
段平直的)安装了固定测速仪,此路段限速为 100km/h。如图所示,汽车正在向放置在机
场路上的测速仪水平匀速驶离,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短促的超声波信号;第一次发出
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经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 0.2s,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
经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 0.4s,若发出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是 0.7s,超声波的速度是
间隔为 3.6s,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 340m/s,假设被测汽车沿直线匀速行驶,则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A.图 b 中每小格表示的时间是 0.2s
B.测速仪第一次发出的信号到被测汽车收到时,汽车距测速仪的距离是 408m
C.测速仪第二次发出的信号到被测汽车收到时,汽车距测速仪的距离是 136m
二、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共 15 小题)
(2018 秋•东城区期末)一艘科考船对某海域的海底形状利用声呐系统进行了测绘。具体
1.
方法是:在经过该海域水平面等间距的 A、B、C、D、E 五个位置时,向海底定向发射超
声波,测得回收信号的时间分别为 0.30s、0.16s、0.30s、0.14s、0.30s。根据时间,求出海
故选:C。
【点评】汽车在接收到信号之间的距离,要通过其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的变化求出。如何
确定汽车运动的时间,是此题的难点。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虽然是 3.6 秒,但汽车在接收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噪声控制、回声测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噪声控制、回声测

学科教师辅导教案组长审核:控制噪声应着眼于消声、隔声、吸收三个环节,其中最根本的是消除噪声/降低噪声来源。

三)巩固练习1.(14,十九中期中,2分★)全国有许多大城市禁止摩托车在市内载客营运。

从噪声的角度考虑,你认为这样可()A、减少噪声的传播距离B、减少噪声源的数量C、减少噪声的传播速度D、消灭噪声2.(14,十九中期中,2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比在水中传播的快B、响度和发声体的振幅有关C、越使劲拨动琴弦,琴的音调越高D、在马路或住宅区设立屏障或植树可以减小噪声3.(17,四中期中考试,2分★★)噪声已经成为严重污染源,极大地阻碍了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防噪已成为日常课题。

“轻手轻脚过楼道”是在_____处减弱噪声,而用空心砖砌墙则是在_____中减弱噪声。

4.(13,四中期中考试,3分★★)以下措施能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是()A.机场工作人员戴有耳罩的头盔B.在公路两侧安装透明板墙C.在汽车排气管上安装消声器D.在公路边种树5.(16,联考,1分★★)2015年3月17日,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喷气式客机ARJ21−700(如图)完成首次航线演示飞行。

一位试乘员描述了飞机起飞时的场景:接到控制塔信号后,飞机启动并加速,跑道往后移动越来越快。

突然飞机离开了地面,喷气发动机的推动力使它疾驶空中。

(1)飞机起飞时,声学上讲会产生_ __。

考点二:声学应用例1:(14,十九中期中,2分★★)如果我们看见物体振动,却听不到声音,下列分析的原因不可能的是()A、物体振幅太小B、物体振动太快C、物体离人太远D、空气不能传声2.(15,四中期中考试,4分★★)某种昆虫靠翅膀振动发声.如果这种昆虫的翅膀在10s内振动了3500次,则它振动的频率是______Hz,人类______听到这种声音(填“能”或“不能”).3.(15,十九中期中,2分★★)蝙蝠可以靠超声波发现昆虫,这说明声音可以传递______。

2024年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拔高学习6回声测距

2024年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拔高学习6回声测距
小汽车在两次与信号相遇的过程中,行驶的距离
s=s1-s2=68 m-51 m=17 m
返回
典例讲解
小汽车收到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


t=Δt- t1+ t2=1



s- ×0.4



小汽车的速度v车= =

s+ ×0.3


≈17.9
.
s=0.95 s
m/s
返回
典例讲解
思路引导
鸣笛处到障碍物的距离s1= 鸣笛处到障碍物的距离s1=


(s声+s车),收到回声时汽车 (s声-s车),收到回声时汽车


s车 )
s车 )

到障碍物的距离s2= (s声-


到障碍物的距离s2= (s声+

返回
方法指导
2. 声源静止,障碍物运动
声源(如超声波测速仪)静止,障碍物(如汽车)运动时
(汽车靠近超声波测速仪),超声波测速仪第一次从发声到
=340 m/s×5 s=1 700 m
5 s内汽艇行驶的路程s汽艇=v汽艇t=10 m/s×5 s=50 m
由题知声音传播的距离减去汽艇前进的距离等于他听到回
声时到山崖距离的2倍,所以他听到回声时离山崖的距离
s1 =
声 −汽艇



=825

m
返回
典例讲解
(2)汽艇鸣笛的位置到山崖有多远?
例2(2)
待求量:小汽车的速度v车
已知量:v声、t1、t2、Δt
分析解图:
返回
典例讲解



逆向推导求解:v车= →s=s1-s2= s声1- s声2→s声1=v声t1,

八年级物理 回声测距——小练习教学设计

八年级物理      回声测距——小练习教学设计

回声测距——小练习教学设计二、试题条件分析:已知:仪器从发出信号到收到回声的时间t=0.1s,超声波在空气中的速度是v声=340m/s,拉力F=10N,由图3知物体移动的距离s′=30m,时间t2=15s求:(1)物体在0到15s的运动情况?(2)物体距仪器的距离s=?;(3)物体受到的摩擦力f=?;物体的速度v=?三、试题解题过程:解:(1)由图象1可知物体在0至15s内距离传感器始终是20m,所以说物体没有移动,即物体处于静止状态.(2)超声波从发出到物体的时间t1=t=×0.1s=0.05s,∵v=,∴物体距传感器s=v声t1=340m/s×0.05s=17m;(3)由图3知,路程与时间成正比,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受到水平拉力F和摩擦力f二力平衡,故摩擦力:f=F=10N;物体移动的速度:v===2m/s=7.2km/h.答:(1)物体在0至15s处于静止状态;(2)物体距仪器的距离为17m;(3)在0至15s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10N;物体的速度是2m/s,合7.2km/h.四、试题知识分析:分析:(1)从图象可以看出,在0至15s内,物体的运动距离没有发生变化.(2)已知声音传播的速度和所用的时间,根据公式v=可求物体距传感器的距离.(3)由图象可知,路程与时间成正比,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拉力等于摩擦力;再利用公式v=求出物体的速度.五、试题点评:本题考查距离、摩擦力、速度的计算,关键是公式及其变形的灵活运用,还要知道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拉力和摩擦力相等,要学会分析图象,最容易出错的是信号从发出到反射回来的时间,这个时间是来回的时间,不是一次的时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科教师辅导教案
组长审核:学员编号:年级:初二课时数:3课时
学员姓名:辅导科目:物理学科教师:
授课主题回声测距
教学目的1、掌握回声的知识及其在实际生活的应用。

2、学会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计算及逻辑推理能力;
将生活中的声现象与物理知识相结合。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回声测距。

教学难点:回声测距
授课日期及时段教学进度第次课
教学内容
一、上节课复习与回顾(包含作业处理)
入门测
1.(3分)某同学用5只粗细相同而高矮不同的瓶子做实验,如图用嘴分别对着5只瓶口吹气,发现瓶子越高,发出的音调越低。

(1)用嘴对着5只瓶口吹气,5只瓶子均发出声音的原因是什么?
(2)5只瓶子产生不同音调的原因是什么?
(3)应用上述实验结论,说明吹笛子时〔如图 (2)〕,用手指堵住笛孔能产生不同音调的道理。

2.(2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源离我们越近,振幅越大,响度就越大
B.鼓面每秒振动的次数越多,音调就越高,响度也越大
C.棒击鼓面的力越大,鼓面振幅越大,音调越高,响度也越大
D.声源离我们越远,振幅越大,响度就越小
3(2分).“引吭高歌”和“低声细语”中的“高”与“低”指的是()
A.音调高低
B.响度大小
C.音色好坏
D.以上均有可能
4.(2分)铁路工人检查车轮时,常常轻轻敲打车轮,通过声音判断车轮有无损伤,这是根据()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声音是否刺耳
5(1分).频率指_________,描述物体振动的_________,频率的单位为_________。

频率决定着________高低。

二、新课讲解
(一)课程导入
生活例子:
(二)大数据分析( 13 - 17 年,共 5 年)
声(2014-2018,共5年)
共4个考点,每年校考分值:100分;占比:30%
学校年份考点一:声音的产
生和传播条件
二:乐音的特性
三:噪声及控

四:声学应用总分值
四中2014
共2题,6分
(选择、实验)
共3题,7分
(填空、选择)
共2题,5分
(填空、选择)
共3题,14分
(选择、计算)
32分2015
共1题,4分
(实验)
共2题,9分
(填空、选择)
共1题,3分
(选择)
共2题,10分
(填空、计算)
26分2017
共3题,8分
(填空、选择、实
验)
共2题,5分
(选择)
共2题,4分
(填空)
共4题,20分
(选择、计算)
37分综合18分21分12分44分95分
十九中2014
共4题,6分
(填空、选择)
共5题,10分
(选择、填空)
共3题,6分
(选择)
共2题,9分
(填空、计算)
31分2015
共1题,2分
(填空)
共3题,18分
(选择、实验)
共2题,9分
(填空、计算)
29分2016
共3题,8分
(选择、填空)
共3题,8分
(选择、填空)
共2题,4分
(选择、填空)
共2题,11分
(选择、计算)
31分2017
共1题,4分
(填空)
共2题,13分
(选择、实验)
共1题,4分
(填空)
共3题,14分
(选择、填空、计
算)
35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