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下册自主学习任务单

合集下载

五年级下册语文(统编版)《梅花魂》教案及学习任务单

五年级下册语文(统编版)《梅花魂》教案及学习任务单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梅花的精神。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学会通过描绘梅花的画面,来体会梅花的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培养学生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理解梅花的精神,并学会描绘梅花的画面。

2.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梅花的精神。

学会通过描绘梅花的画面,来体会梅花的精神。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图片或故事引入梅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的,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学生通过学习任务单,自主学习生字词。

3. 课堂讲解:对课文进行逐段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讲解课文中所表达的梅花的精神。

4.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通过描绘梅花的画面,来体会梅花的精神。

各组分享讨论成果,进行互动交流。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结合课文内容,回家后观察身边的梅花,并试着描绘一下。

五、学习任务单:1. 自主学习生字词。

2. 简要概括课文的大意。

3. 描绘一下你心中的梅花,并试着解释梅花的精神。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课堂纪律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评估: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3. 学习任务单评估:对学生的学习任务单进行检查,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梅花精神的体会。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是否能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的学习需求,是否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自主预习单

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自主预习单

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自主预习

一、课文篇
1.1 初读课文《问题的花朵》
在阅读课文之前,首先要预习课文的标题和内容概要,设法想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可能的情节发展。

通过此步骤,既可以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也便于在课堂上更好地理解老师的讲解。

1.2 通读全文理解
认真阅读《问题的花朵》,理解文章大意,把握文章的结构,了解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和遇到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问题,对文章的核心内容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二、生字识记
2.1 生字表
•问题
•花朵
•忍不住
•故事
•短裤
2.2 生字造句
这一部分要求同学们根据学习的生字,结合自己的理解,尝试造句,以加深对生字的印象和应用能力。

三、课文解读
3.1 问题的花朵-文学欣赏
根据课文内容,思考问题的花朵在故事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问题的花朵反映了什么主题或寓意?
3.2 反思
爱学习,爱思考,勇于提问,在学习和生活中认真思考问题并努力寻找答案的重要性。

思考文章中人物的感悟和认识,与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相联系,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四、拓展阅读
4.1 阅读推荐
推荐小说、故事、寓言等文学作品以及相关阅读材料,帮助培养学生的语文阅
读兴趣和素养。

五、作文
5.1 题目
以问题的花朵为题写一篇作文,可以从问题的价值、故事背景、花朵的神奇之
处等方面展开,表达自己对问题的想法。

通过以上自主预习单,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在课前对相关知识进行了解和预习,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课堂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景阳冈》自主学习单

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景阳冈》自主学习单

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景阳冈》自主学习单一、课文导读1.1 文学背景《景阳冈》是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中的一篇课文,通过描述一个小男孩在家乡景阳冈的冒险经历展开。

这篇课文旨在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和生活的真实,引导学生热爱自然、珍惜家乡。

1.2 学习目标通过学习本单元,学生将能够: 1. 理解和掌握《景阳冈》的基本内容和主题。

2. 掌握课文中涉及的生词和语法知识。

3. 培养学生对家乡和自然的热爱与关爱。

二、词语解析2.1 生词注释•景阳冈:表示文章中的地名,在课文中指的是一个小山丘的名称。

•遍布:形容词,表示分布得很广,到处都有。

•漫步:动词,表示悠闲地散步,漫无目的地行走。

•璀璨:形容词,表示明亮耀眼。

•蛰伏:动词,指在隐蔽处潜伏或休息。

•巍峨:形容词,指高大挺拔,使人产生敬畏之感。

2.2 重点词语解释•景阳冈:指小山丘的名称,是文章的背景地点。

•凤凰:神话传说中的鸟,常用来象征华美和神秘。

•棱角:物体表面的尖锐边缘或角落。

•苦练:努力学习,刻苦练习。

•牢固:稳固牢固,不易被打破或破坏。

三、课文赏析3.1 人物情感描写课文中刻画了小男孩对景阳冈的热爱和向往,以及在探险途中面对困难的勇气和决心。

这些情感描写不仅展现了小男孩的个性特点,也引导学生体会到爱与勇气的重要性。

3.2 自然景物描写课文中生动细腻地描绘了景阳冈的自然景物,如凤凰飞舞、参天大树、绿草如茵等,让读者仿佛置身其中。

这样的描写不仅丰富了课文的内容,也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奇妙和美丽。

四、学习任务4.1 阅读理解1.试着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中小男孩的冒险经历。

2.回答:小男孩为什么喜欢景阳冈?他在景阳冈的探险是否成功?4.2 词语运用1.选择正确的词语填空:小男孩用坚强的意志克服了许多困难,最终成功登上了___(景阳冈/凤凰)。

2.造句:请根据课文中的词语“参天大树”造一个句子。

五、总结概括通过本次学习,我们深入了解了《景阳冈》这篇课文的内容和主题,通过阅读理解、词语运用等任务,巩固了对课文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第4课 鸟的天堂 自主学习任务单

第4课  鸟的天堂 自主学习任务单

4、《鸟的天堂》自主学习任务单
1、搜集作者巴金的资料,摘抄在课本上。

2、“天堂”指的是什么?鸟的天堂指的是什么?它是什么样的?
3、我会认:茫桨律榕隙耀暇抛灿烂竿
每个字组一个词,尽量组课文中的词语。

4、读一读:不可计数静寂留恋应接不暇一簇纠正颤动缝隙昨天灿烂高塔船桨清楚缆绳木桩拨水停泊茂盛
5、思考:巴金爷爷几次经过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象有什么不同?
6、思考作者是按什么样的顺序来写这篇文的?
7、课文写出了榕树的什么特点?画出描写榕树特点的句子。

(大茂盛----划出相关句子)
8、课文写出了这里的鸟有什么特点?从文中画出有关的句子。

(鸟多、鸟欢快---划出相关句子)
9、第一个“鸟的天堂”为什么加引号?第二个为什么不加引号?
10、什么原因使这棵榕树成为“鸟的天堂”?
学了课文你明白了什么?。

小学语文自主学习单模板

小学语文自主学习单模板
4.通过查字典或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我知道了词语的意思。
2、课文冲刺
1.我知道课文主要写了:
2.我不明白的问题:
3、课外拓展
这篇课文中有那些相关知识我还要了解?
我查阅到的资料:
四、小练笔(学习课文后的收获)
西海小学语文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
学生姓名: 家长评价: 老师评价:
1.课题名称:
2.从这篇文章的课题看,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想知道些什么?
一、基础过关
1.我会读(读3遍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2.我会认(标注课文中不认识的字,认过课文中所有二类字。)
3.我会写(认真观察依照笔顺书写课文后田字格内的生字,做到规范、正确。)

五年级下册语文(统编版)《猴王出世》教案及学习任务单

五年级下册语文(统编版)《猴王出世》教案及学习任务单

五年级下册语文(统编版)《猴王出世》教案及学习任务单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猴王出世》这篇课文。

学生能够掌握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运用。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表达方式。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语文素养。

学生通过讨论和展示的方式,培养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中所传递的正能量和积极价值观。

学生能够培养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学生能够掌握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运用。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表达方式。

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课文中的隐喻和象征意义。

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文《猴王出世》的文本和教学参考资料。

相关多媒体教具和教学资源。

2.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准备生字词的默写本和阅读笔记。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引入与课文相关的故事或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学生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单中的相关问题,巩固对课文的理解。

3.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表达方式。

学生通过展示和分享,培养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4. 探究学习:学生深入分析课文中的隐喻和象征意义。

学生通过探究和实践,运用课文中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5. 总结与反馈: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反馈。

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和总结。

五、作业布置:1. 学生完成生字词的默写练习。

3. 学生选择一个与课文相关的话题,进行探究和实践,并将结果以报告或展示的形式呈现。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教师通过图片、音乐、动画等multimedia 教具,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有趣的学习氛围。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自主学习任务单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自主学习任务单

1古诗三首学习目标:1.认识“昼、耘”等 9个生字,读准 1个多音字“供”;会写“昼、耘、桑、晓”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3.能想象并说出诗句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中蕴含的童真童趣。

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自主朗读古诗1.读读三首古诗,做到读准字音,读好停顿,读通诗句。

要求:每位同学把三首古诗各读 3遍。

2.难读字音读一读。

(1)难读字音读一读。

昼出(zhòu)耘田(yún)桑阴(yīn)供耕织(gòng gēng)稚子(zhì)晓.冰(xiǎo)银钲.(zhēng)玉磬(qìng)水满陂(bēi)浸寒漪(yī)(2)注意:“昼、稚、钲”是翘舌音;“耕、钲、磬”是后鼻音;“阴”是前鼻音;“供”是多音字,读一声“ɡōnɡ”时表示供给,提供,读四声“ɡònɡ”时可以组词“口供”;在本诗中应该读四声,表示从事某项工作。

要求:把这些词语读 3遍。

3.《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稚子弄冰》和《村晚》都是七言绝句,怎样停顿才能读出诗的节奏感呢?自己读一读。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稚子弄冰村晚宋·范成大宋·杨万里宋·雷震昼出耘田/夜绩麻,稚子金盆/脱晓冰,草满池塘/水满陂,1村庄儿女/各当家。

彩丝穿取/当银钲。

山衔落日/浸寒漪。

童孙未解/供耕织,敲成玉磬/穿林响,牧童归去/横牛背,也傍桑阴/学种瓜。

忽作玻璃/碎地声。

短笛无腔/信口吹。

要求:通过学习,感觉自己能读准字音,读好节奏,读出古诗的韵律美,给这这 3首古诗朗读录音,然后发给老师。

二、尝试理解诗意。

21.上网查查诗人范成大和有关创作《四时田园杂兴》的资料,并将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整理一下。

以下内容供参考:(1)范成大(1126年-1193年),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南宋诗人。

他从江西诗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

1小学语文学科学生居家自主学习任务单

1小学语文学科学生居家自主学习任务单
4.练一练:写一篇读后感。
5. 看一看:观看《中国诗词大会·第五季》。
2月24日-29日
六年级
1.读一读:
(1)读准、读通课文《北京的春节》、《腊八粥》。
(2)阅读世界名著,内容可以由语文教师推荐,也可以学生自由选择。
2.写一写:会写《北京的春节》、《腊八粥》中的四会生字。
3.背一背:背诵三首《小学生必背75首古诗》中的古诗,具体内容由各班语文教师根据平时班级古诗背诵情况而定。
2.写一写:会写《古诗三首》、《乡下人家》中的四会生字。
3.背一背:
(1)背诵《古诗三首》中的《宿新市徐公店》、《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清平乐·村居》。
(2)背诵一首《小学生必背75首古诗》中的古诗,具体内容由各班语文教师根据平时班级古诗背诵情况而定。
4.练一练:你眼里的乡村景致是怎样的?用一段话写下来。
(2)阅读中国古典名著,内容可以由语文教师推荐,也可以学生自由选择。
2.背一背:
(1)背诵《语文园地一》中的《游子吟》。
(2)背诵两首《小学生必背75首古诗》中的古诗,具体内容由各班语文教师根据平时班级古诗背诵情况而定。
3.练一练:完成习作一《那一刻,我长大了》。
4. 看一看:观看《中国诗词大会·第五季》。
4.练一练:写一段话,介绍你最喜欢的一个玩具。
2月17日-23日
1.读一读:
(1)读准、读通课文《雷锋叔叔,你在哪里》、《千人糕》。
(2)阅读儿童故事,内容可以由语文教师推荐,也可以学生自由选择。
2.写一写:会写《雷锋叔叔,你在哪里》、《千人糕》中的四会生字。
3.背一背:背诵一首《小学生必背75首古诗》中的古诗,具体内容由各班语文教师根据平时班级古诗背诵情况而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语文自主学习任务单(第二批)口语交际:走进他们的童年岁月学习目标:1.能根据需要向别人提出不同的问题。

2.能认真倾听别人对自己提问的回答,交流时能边听边记录。

3.能根据整理的记录有条理地表达。

学习过程:一、明确交际要求1.自读教材第13页口语交际内容,说说这次口语交际给我们提出了哪些要求?交际要求:(1)根据提问对象提出恰当的问题。

(2)认真倾听,在交流时能边听边记录。

要求:用自己的话说说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并录音,发给老师或同学分享。

二、学习列问题清单1.读读下面的问题清单,想一想:提这些问题是想了解大人童年生活哪方面的内容?几个问题之间有什么联系?说一说你从中发现了什么?问题清单一是从不同方面提问。

问题清单二是围绕一个话题提出多个问题。

要求:说说自己的发现并录音,发给老师或同学分享。

2.思考:如何向大人提问才能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呢?试着拟一份问题清单。

提示:列清单时要学会自我提问,如:“当知道了这个问题的答案后,我还想继续了解什么?”从而优化清单,让自己的提问能够全面、有序,层层深入。

3.修改自己的问题清单。

要求:说一说自己的问题清单并录下来,发给老师和同学分享。

三、了解大人的童年生活1.思考:提问时,如何边听边记录,有哪些技巧呢?说一说。

基本技巧:一是记要点。

用关键词语的形式记录主要信息,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二是记亮点。

对方说话中有意思或者引发自已疑问的地方也可以记下来。

要求:把自己的记录技巧说出来并录下来,发给老师和同学分享。

2.想一想:我们在向大人提问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呢?我们要注意:(1)认真倾听,边听边记录。

(2)注意使用礼貌用语。

(3)不要随意打断别人的讲话。

(4)不明白的地方或感兴趣的内容可以适当追问。

要求:自己说说注意点并录下来,发给老师和同学分享。

3.以“走进xx 的童年岁月”为话题,根据问题清单与大人进行交流,边听边记录。

要求:把自己和大人交流的过程录下来,发给老师和同学分享。

四、学习有条理地表达1.整理好自己的谈话记录。

(1)采用一问一答的格式进行记录。

(2)把大人们讲的童年故事整理好,做上记号。

2.怎样交流了解到的情况和自己的感受呢?读一读下面这个范例,然后说一说。

范例:《爸爸的童年趣事》爸爸的童年是快乐的、丰富多彩的。

他给我讲了很多有趣的事情,什么下河摸鱼、上树掏鸟窝、和小伙伴们一起捉迷藏等等。

其中有一件事令我印象特别深刻。

爸爸十岁左右的时候,快过春节了,奶奶叫爸爸和他哥哥,也就是我大伯出去买白糖,他们都高兴地跳了起来,因为爸爸最喜欢跑腿了,这样,他就可以逃出奶奶的视线,无拘无束地玩耍了。

那时买东西都要用供应票,买油用油票,买布用布票,买糖用糖票,并且那时候没有现在的商店、超市,买东西只能去几公里外的供销社。

爸爸和大伯出发了,爸爸习惯性地把糖票放在帽子里戴上。

在路上,他们俩兴奋地玩着滚铁环,一路上洒下了他俩的欢歌笑语,早把糖票放在帽子里的事情忘得一干二净。

他们来到了供销社。

售货员说:“你们要买什么?”爸爸和大伯异口同声地答道:“我们要买白糖。

”售货员又问:“那你们的糖票呢?”爸爸摸了身上所有的衣兜,可是都没找着。

“呀!”“怎么了?”大伯问。

“我们的糖票不见了!”爸爸回答。

大伯也焦急地找起来,把全身上下都摸了个遍。

爸爸那个时候就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转来转去,急得汗都流出来了。

爸爸热的摘下了帽子,就在这时,糖票掉出来了!“啊!在这里!”爸爸兴奋地叫了起来,大伯也高兴地跳了起来,俩人就像打了一场胜仗那么高兴。

售货员称好糖,用报纸包好(那时候没塑料袋)系上绳子,让爸爸提着。

就在他俩往回走的路上,不知什么时候,报纸破了个小洞,可怜的白糖一路走,一路撒,而爸爸和大伯并未发觉到。

这时,一位老爷爷看到这情形,立刻喊道:“你们俩小兔崽子,糖都漏了,回家还不得挨骂!”爸爸扭头一看,哎呀!都已经铺成了一条长长的“糖路”了!这该怎么办?爸爸灵机一动,他把身上的外套脱下来,把糖包好,抱着回家了。

瞧,爸爸的童年是多么有趣,就像一幅画卷令我难以忘怀!在交流时,先按记录汇报自已了解到的信息,接着说让自已印象最深刻的事情,然后说自已的感受;或者先说自己的感受,再借助记录的内容具体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

要求:用自己的话说说如何表达自己了解到的情况和自己的感受并录下来,发给老师和同学分享。

3.说一说了解到的情况和自己的感受。

要求:把了解到的情况和自己的感受录下来,发给老师和同学分享。

五、反思总结1.我能根据提问对象提出恰当的问题吗?2.我能认真倾听,并能根据整理的记录有条理地表达吗?习作:那一刻,我长大了学习目标:1.选择素材,写一件成长过程中印象最深刻的事,抓住细节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

2.运用心理描写,把自己受到感触、感到长大的那个瞬间写具体,记录当时的真实感受。

3.能根据他人的建议进行修改。

学习过程:一、解读习作主题,理解“成长”内涵1.思考:同学们,在你的心目中,什么是“长大”?请你用心想一想。

要求:尝试从不同角度去理解“长大”一词的内涵。

2.解题:本次习作主题为“那一刻,我长大了”,请明确其中两个关键词。

要求:能抓住关键词,了解习作主题,初步明确习作要求。

以下是老师的解读:长大不仅仅意味着身体的发育成长,更意味着心灵的成长。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长大是一种责任,一种担当,一种感恩;一份拼搏,一份坚守,一份自信等等。

或许,我们做成了一件以前完成不了的事情;突然间顿悟了一个道理;在一些挫折中感觉自己变得勇敢、坚强了,这些都意味着“长大”。

二、回忆成长历程,选择写作素材1.回忆:翻阅自己的影集、日记、成长手册等等,回忆一下自己成长的历程,有没有某一个瞬间、某一件事情让你突然觉得自己长大了?要求:认真翻阅,仔细回忆,找出印象深刻的事件和难以忘却的瞬间。

2.阅读习作素材:请大家看教材14页给我们提供参考的3个素材。

(1)今年我过生日,妈妈给我切蛋糕的时候,我发现她的眼角出现了浅浅的皱纹。

(2)最近爷爷起早贪黑,忙着采、晒野菊去集市卖,原来是为了给我买双新球鞋。

接过爷爷递过来的球鞋,感觉手上沉甸甸的。

(3)上个星期,第一次在班里当众发言,看到同学们鼓励的目光,我忽然对自己充满了信心。

要求:认真思考,这三个素材的选择角度有何不同呢?试着说说看。

3.阅读其他同学的素材,打开选材思路(1)一年级临近期末的一次语文考试,我竟然得了满分!不料,妈妈发现有一道题我的拼音写错了。

我反复考虑之后,决定找老师说清楚。

那时,我感觉到我长大了!(2)春节,当我亲手贴上我写的春联时,我觉得我长大了!(3)除夕那天,因为亲朋好友都会来我们家吃饭,所以我主动去帮爷爷做饭。

不做不知道,一做吓一跳。

原来做饭这么难。

我看着爷爷那雪白的头发,那满脸的皱纹和那蹒跚的步伐,想到以前爷爷每隔几日就要拖着沉重的步伐到街上买菜,满头大汗地回到家,还要赶紧做饭。

想到这儿,我觉得我长大了,可以帮爷爷分担一些家务了。

(4)大年三十那天,爸爸还要去公司值班,家里只剩下我、弟弟和妈妈三个人,我看到妈妈一个人在那辛苦的包饺子,赶紧过去帮忙,当看到妈妈向我投来欣慰的目光时,我觉得自己长大了。

(5)外公的记忆力一天不如一天,我害怕突然有一天他不再认识我了,那一刻我觉得自己长大了!(6)上午,妈妈在新浦工作,叫我去帮忙。

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第一次独自坐公交车安全到了妈妈那里。

那一刻,我觉得我长大了。

(7)往年的假期旅游都是妈妈安排好所有的行程。

今年暑假外出游玩都是由我订票,选择旅游路线,安排整个行程。

那一刻,我觉得自己长大了。

(8)周三语文课,我在“课始三分钟”这个环节,终于克服了恐惧,流利地讲述了民间故事《孟姜女》。

那一刻,我觉得自己长大了!(9)一直以来,我都非常反感妈妈逼迫我弹钢琴这件事。

直到有一天,与好朋友闹翻后,心情烦躁的我在自己弹奏的乐曲中居然能慢慢安静下,这才体会到音乐的魅力。

我瞬间明白了妈妈的良苦用心,感觉自己长大了!(10)在抗击病毒的这个寒假期间,我每天留在家里都认真写作业、看书,并且汇报进度。

妈妈见我如此努力终于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那一刻,我感觉我自己好像长大了!要求:思考这些选材不同的角度。

说说哪些选材触发自己的思考。

4.反复比较,确定自己选材要求:选择自己记忆中的素材,明确自己写要的是哪一件事,哪一个瞬间。

如果想到了好几件事,请反复比较,确定其中一件。

三、再读习作教材,明确具体要求1.阅读习作要求“这次习作,请写一件成长过程中印象最深的事情,要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还要把自己受到触动、感到长大的那个瞬间写具体,记录当时的真实感受。

”要求:提炼关键词,明确习作具体要求。

参考:这次习作要做到“把一件事情的重点部分写具体”,这也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之一。

重点部分可以这样理解:一是事情的经过要写清楚;二是被触动的瞬间要写真实、具体。

四、回忆学过课文,触发习作方法1.关于“细节描写”(1)回忆五上《慈母情深》一文中的细节描写:“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

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

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的眼睛……”(2)回忆五下《梅花魂》一文中的细节描写:“外祖父把我们送到码头。

赤道吹来的风缭乱了老人平时梳理得整整齐齐的银发,我觉得外祖父一下子衰老了许多。

”思考:一边阅读相关课文片段,一边思考,什么是“细节描写”?“细节描写”有什么具体的作用。

参考: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

成功的细节描写会让读者印象深刻,可以塑造鲜活的、有血有肉有个性的人物形象。

如,《慈母情深》中的母亲,她那疲惫不堪的神态,通过反复的手法,细致地刻画了出来;《梅花魂》中的外祖父,他那思乡的情感也是通过外貌的描写得以了展现。

因此,同学们在写作时,一定要回忆起事情发生时的种种感人细节,为凸显“那一刻”的感动做好铺垫。

2.关于“心理描写”(1)回忆五上《父爱之舟》一文中的“心理描写”。

“这是我第一次真正心酸的哭,与在家里撒娇的哭、发脾气的哭、打架的哭都大不一样,是人生道路中品尝到的新滋味了。

”“我什么时候能够用自己手中的笔,把那只载着父爱的小船画出来就好了!”思考:阅读这两个片段,思考什么是“心理描写”?“心理描写”有什么具体的作用。

参考:这两处心理描写都真实表现了“那个瞬间”的感受。

第一处心理描写,作者通过比较,写出这次哭的“新滋味”,其实也就是写出了自己在那个瞬间明白了肩头的责任,知道自己真的应该长大了;第二处心理描写,表达了作者在那个回忆的瞬间,对父亲的感恩与思念之情。

真实而恰当的心理描写可以很好地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可以将受到感触的瞬间巧妙再现,激发读者共鸣。

3.关于“对比”在那个瞬间,我发现自己长大了。

那么,在这之前,情况又是怎么样的呢?如果我们通过前后对比,详细刻画不同的样态,更能突出“长大”的内涵与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