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读书心得
《翻转课堂地可汗学院》读后感张跃

适用标准文案《翻转讲堂的可汗学院》读后有感还有几日就要开学了,准备整理整理已经习惯了吃喝睡简单重复的生物钟,提提神,想想新的学期将如何工作,如何学习。
仿佛千丝万缕,也没什么眉目。
幸亏,在假期的前半段,吃喝没开始以前,把这本书看完了,那么,写一写念书笔录也算是很好的开始了。
在证订书目的时候,其实不知道这本书的内容是什么,很有可能是一本很无趣的介绍互联网时代的教与学的平常而谈的内容。
当看了第一章,我就被吸引了,感觉有点意思,完好不像一本介绍新教育模式的理论书本,更像是一部自传体小说。
此后怎么样了?这样的疑问向来吸引我把整本书读完。
回过头来看看,倒也切合我一开始的判断。
话虽这么说,书中一些看法和作者成功的时间仍是特别吸引人的。
对现实的学校教课模式改革也有着相当的启示和示范作用。
这就是有必需写念书笔录的原由吧。
在写念书笔录以前,想写一点没关的又相关的话,就是我认识到一个人的思想是限制的,看法是狭小的,见解是有限的,每一个人的学问思想习惯,视角都有不一样。
都说一千人看莎剧一千个哈姆雷特,而智慧,创新,和进步常常需要团队的共同推进。
假如把多个人对于同一本书的看法,读后有感放到一同,交流议论,无疑能起到大家拾材火焰高的成效。
能否是每一个人自由选用书目的同时,每个交流团队也就是每个教研组同看一本书,一同交流,一同议论。
再总结出为团队所共鸣的看法,重点。
这对凝集团队精神,形成协力,一定有巨大的帮助。
这本书的第一页,即是作者,萨尔曼.可汗的介绍。
看完以后就是一个字:牛!他在大学四年便一口气拿下四个学士学位,毕业后顺利进入一家基金企业做金融剖析师,堪称前(钱)途无量!可到了2006 年,他创立了非营利的网上教育机构:可汗学院。
不过是他一个人。
牛 !有气魄!有闯劲!在 2010 年,谷歌供给了200 万美元的支持,盖茨基金会先后供给了500 万美元的支助。
2010 年他当选《财富》“全世界 40 大青年才俊”。
2012 年当选《时代周刊》“全世界 100 大最具影响力人物”牛!是金子,放在哪里都闪光。
《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有感

《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有感随着本校关于翻转课堂的研究和推进,“可汗学院”一词逐渐的印在我的脑海中,直至当我拿到《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一书,我基本上不停顿地用了四五个小时通读了一遍,发现这本书既是出乎意料的,但也在意料之中。
这本书总体就四个部分,每部分的标题都有点文艺范儿。
但是从头到尾,萨尔曼并没有在信息技术领域过多纠缠,几乎从头到尾都在谈论有关教育、教学和课堂的各种观点。
我本以为他会大谈特谈技术,但是他没有。
我认为互联网时代的教育革命本质上还是教育,可汗偏偏重点论述了他的教育理念。
然而,我对可汗的某些理念我并不完全接受,但是这既不妨碍我对他的敬佩,也不妨碍这本书给我带来的震撼——他是一个对传统思想非常优秀的挑战者。
比如他对课堂教学中很多细节颠覆性的观点,这些观点极具启发性。
我一点也不认为这种挑战是源于外行的无知,恰好相反,这本书里流露出太多萨尔曼对各种教学模式的熟悉,对学习者学习规律和认知规律的掌握。
如果不是有很好的教育理论基础,即便是一个教育的“内行”,恐怕也很难快速理解可汗的各种观点。
他敢于挑战课时安排,敢于挑战教学结构,甚至敢于挑战寒暑假的作息模式,他对考试的理解跟我很相似,对教育的历史观与我几乎完全相同,这迫使我不得不删改我的书稿,我可没兴趣把别人说过的话再说一遍。
《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一书,以客观的角度呈现这本书里的原文文字,吸引我深入了解可汗的真实想法,同时也让自己能够更严谨地思考一些问题。
第一,可汗的教学视频往往在10分钟以内。
可汗:“然而,如果要将教学视频发布,我就必须遵守YouTube的要求。
尽管该网站如今对发布要求进行了调整,但在当时,上传的视频长度被限制在10分钟以内。
所以,我的课程只能控制在10分钟。
”第二,可汗看待所学的知识往往会和真实的应用的关系。
可汗:“课堂上的内容无法与现实世界中的应用相结合,这是我们现存教育模式的主要弊端,其原因就在于我们习惯快速地学习知识,在仅仅理解了一部分知识之后就宣称掌握了全部,而实际上,学生获得的只是非常浅显的理解。
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读后感3篇

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读后感3篇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读后感(一)几年前就听说过可汗学院的光辉事迹,随后在国内也有不少关于翻转课堂的新闻,因为可汗学院被定义为互联网时代的教育革命,所以我把它理解为纯粹的教育技术范畴,而且是教育技术中的信息技术领域。
对此,我并不很感兴趣。
我总觉得对教育而言,这些不是太本质的东西。
湛庐心视界的季总跟我说起他们最近出版了《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是萨尔曼·可汗本人所著,我想也许可以澄清我的一些疑惑。
拿到这本17万多字的书,我基本上不停顿地用了四五个小时通读了一遍,发现这本书既是出乎意料的,但也在意料之中。
照理说,可汗学院能在很短的时间成为一个热点,能够吸引谷歌和比尔·盖茨的关注,能够得到盖茨基金的支持,必然是有它的道理。
然而我所了解的国内的各种实践似乎没有能够让我认同的例子。
这本书解决了我的这个困惑。
因为从头到尾,萨尔曼并没有在信息技术领域过多纠缠,几乎从头到尾都在谈论有关教育、教学和课堂的各种观点。
我本以为他会大谈特谈技术,但是他没有。
我认为互联网时代的教育革命本质上还是教育,可汗偏偏重点论述了他的教育理念。
其实所谓的翻转课堂,它的本质是一场关于课堂教学模式的变革,只不过这种课堂教学模式的变革需要一定的技术支持。
就像多媒体教学,本质上还是教学,多媒体技术可以帮助提高教学效率,仅此而已。
有些时候,我们在教学上的一些设想的确需要一定的技术支持,不过一定要搞清楚,是信息技术服务于教学,绝不是教学迎合信息技术。
萨尔曼·可汗并非教育专业出身,但是我想这正是他的优势所在。
在这个盛行跨界发展的代,似乎英雄都是这么产生的。
这其实合情合理。
跨界成功意味着'外行'打败'内行',这个说法有失偏颇。
如果看过这本'可汗学院',没人会认为萨尔曼·可汗是一个教育的外行,他是一个实实在在的跨界的内行,在这一点,他跟乔布斯没有什么不同。
教师读书随笔 读《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有感

教师读书随笔读《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
有感
两年前,我读过《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这本书,最近又翻到了相关的读书笔记。
;;;翻转课堂就是指学生在家里观看教师事先录制好的或是从网上下载的讲课视频以及拓展学习材料,而课堂上则用来解答学生的问题,订正学生的作业,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和运用所学知识。
我在想:翻转课堂的教学方式适合年龄较大的、能主动学习的学生,有学习需求的学生。
先学后教,学生在先学的过程中能理解一部分知识,不理解的可以在课堂上通过同伴交流或者老师讲解。
但是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先学的效果也不同,面对我们现在八九十个学生的超大班额,这种教学方式用起来会有很大困难。
但我们可以借鉴一下翻转课堂的方法,实际上我们早就运用了其中的一部分理念。
比如:布置预习作业并提出预习的具体要求,就是让学生提前知道要学什么,学的时候,边看边想,课本上的哪些内容能看懂,哪些看不懂,在书上标上记号。
看不懂的到课堂上解决。
而可汗学院采用的是网络学习。
课堂上老师通过提问、做作业发现学生的学习难点或易错的、易混的,可以针对性地制作成微课视频,发布到学生家长群里,供学生选择性地使用。
因为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自控能力弱,可能会在看完学习视频后不自觉地玩游戏,所以对于小学生,我们还需要家长的配合,指导学生在家的学习。
对于新生事物,我们要一分为二地看待。
《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的读后感

《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的读后感题目:《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的读后感字数:2000字翻转课堂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探究学习为目标的新型教学方法,在过去几年中逐渐兴起并得到了广泛应用。
而《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这本书,正是以可汗学院为例,详细介绍了他们是如何推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
在阅读了这本书之后,我深受启发,对翻转课堂的理念和实践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首先,本书详细介绍了翻转课堂的构思和背景。
翻转课堂的核心概念是将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颠覆,让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参与学习,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通过利用教师制作的短视频课程,学生可以在课前自主学习相关内容,并在课堂上与教师和同学一起进行讨论和思考。
这一方法的优点在于提供了更多个体化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进行学习,并增强了学习的互动性和参与度。
在可汗学院,他们将翻转课堂教学方法融入到现代学校教学中,创造了一个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
在这个环境中,学生不再仅仅是被动接受者,而是积极参与者和创造者。
可汗学院提倡个性化学习,认为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特的,有自己的学习方式和节奏。
通过利用在线教育平台和个性化练习软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节奏自主学习,并通过实时反馈和个性化指导来提高学习效果。
可汗学院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上也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
他们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设计开放性的项目和任务,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和解决问题。
他们还注重学生的思维训练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在课程中融入了许多思维导图和问题解决的训练。
这些方法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提高了学习效果和兴趣。
同时,可汗学院的翻转课堂模式也给教师带来了重要的变革。
教师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指导者。
在翻转课堂中,教师的角色变得更加重要,他们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需求,设计合适的学习内容和活动。
教师还需要充分利用技术手段,监控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提供反馈和指导。
翻转课堂之我见——读《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有感

“翻转课堂”之我见——读《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有感在阅读《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这本著作之前,我从未关注过“翻转课堂”这一教学模式,更没有在实际教学中运用过这一模式。
而这本书,勾起了我对于“翻转课堂”的强烈兴趣。
那么究竟什么是“翻转式课堂”?我翻阅了相关的网络和书籍资料,结合这本著作,尝试着对“传统课堂”和“翻转课堂”做出了如下解读:在全球,每天至少有数亿学生走进教室学习,这些教室基本上相同的:30-50名不等的学生、几排桌椅,老师站在黑板前授课时,学生在不断地记笔记。
这种方式完全忽略每个孩子能力的不同,学生接受的是一样的信息、一样的进度,当老师呈现一样的知识时,每个学生的反应是不同的:甲听懂了,乙觉得无聊,丙没有弄懂。
一天结束了,孩子们都回家开始完成作业,大家都努力回想老师在课堂上所讲的内容,像甲这样的孩子基本上能完成大部分的作业,乙觉得很容易并且飞快地做完了,而像丙这样的孩子,就会很纠结,因为他还需要更多的帮助。
老师也意识到,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需求并且他也愿意为每个孩子做逐个辅导,但这需要大量的时间和资源,而且这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
唯一能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或许就是“翻转式课堂”了。
每天,学生在家通过个性化的平台学习知识,甲遇到不会的问题可以马上查看讲解,不把问题留到后面;乙也不再觉得无聊,因为他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做额外的练习;丙也不再纠结,因为他可以能过平台反复学习他没有掌握的内容,如果他真的无法自我学习,也可以寻求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互动学习平台让他和同学及老师的沟通变得简单有效。
就像家庭作业不同一样,上课形式也变得不一样了:老师不仅仅站在教室里讲授,更是走进学生中间,翻转课堂使老师对每个学生学习情况的真正了解成为可能。
上课前,老师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而进行单独备课,解决学生的个性化问题。
在传统模式下,老师站在“学生”和“知识”之间,但在翻转式的课堂模式下,学生直接获取知识,老师则更加关注学生获取知识的效果和能力。
《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读书心得

《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读书心得书名:《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作者: 萨尔曼·可汗(Salman Khan)出版社: 浙江人民出版社副标题: 互联时代的教育革命原作名: The One World Schoolhouse: Education Reimagined译者: 刘婧出版年: 2014-4-1页数: 200微课程教学法是翻转课堂中国化过程中,中西文化碰撞、交融的产物目前正处于星星之火,蓄势燎原的状态。
因此,亟待根据既前瞻又务实的教学目标分类,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指导基层实践,使教师在有目标、有计划有组织的实验中,完成从演员型教师到导演型教师的“转型”,最终成为点化学生智慧的智者;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能够在自主学习、协作探究中激发灵感,感悟方法,发现知识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未来社会的建构者和实践者!微课程教学法认为,当教师谙熟“四步法”之后,如果能够将“四步法”的内化知识、拓展能力要义(即“同化”与“顺应”)与学科教学的具体内容(细化到学段、学科、单位课时学习内容)、学生的情况,以及教师本人的个性特长熔为一炉,那就可以对“四步法”,亦即四个教学步骤或环节,重新进行排列组合,甚至可以加一个或减一个。
这个时候,选择的标准是系统最优化组合,是教师对于微课程教学法,或曰翻转课堂中国化的再造。
是一般原则与教师特质融为一体的深度整合。
这样的系统最优化重组,一般来说,能够超越普遍意义的“入门之法”,而上升到比较高级的良好或优秀的水平。
“课堂教学方式创新”是微课程教学法三大模块中的第三个模块,对于微课程教学法倡导的“导学一体”教学模式具有“收官”的意义,对于促进中小学教师职能转型(从“演员型”教师向“导演型”教师转型)具有最终成型的重要意义。
“微课”评价指标解读好的微课,往往是逻辑、技巧、趣味、科学、美学和心理学的和谐统一。
同样,要注意:1、“微课”的逻辑性2、“微课”的合理性3“微课”的趣味性4、“微课”的科学性5、“微课”视觉传达的有效性6、“微课”实现高效学习的可能性如果“微课”仅有教学视频的形,没有可视化教学的神是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的。
读《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后感

读《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后感海口一中王净许多重要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皆因偶发事件而获成功。
萨尔曼·可汗也不例外,从最初的辅导学习发展到现在颠覆全球的翻转课堂,可汗学院被定义为互联网时代的教育革命。
《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这本书也是断断续续读完的,读完后的第一感觉就是可汗在给读者“讲故事”。
书里没有“高大上”的教育理论,他的故事好像我们的“教学案例”。
其实翻转课堂这种教学模式和我们“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本质大相径庭。
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而“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却运用现代互联网技术,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更加方便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在这种课堂模式里,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最大限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和学习欲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教师则回归“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
翻转课堂从下面两个方面改变了我们的学习。
1、“翻转课堂”使教学手段信息化,让学生自己掌控学习。
翻转课堂后,利用微视频,让学生先预习,把预习的内容形象化、具体化,学生能根据自身情况来安排和控制自己的学习,把课堂教学转化为课外甚至是校外。
学生在课外或回家看教师的视频讲解,完全可以在轻松的氛围中进行;而不必像在课堂上教师集体教学那样紧绷神经,担心遗漏什么,或因为分心而跟不上教学节奏。
学生观看视频的节奏快慢完全由自己掌握,懂了的快进跳过,不明白的倒退反复观看,也可停下来仔细思考或笔记,甚至还可以通过聊天软件向老师和同伴寻求帮助。
2、“翻转课堂”增加了学习过程中的互动,突出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
翻转课堂最大的好处就是全面提升了课堂的互动, 教师从传统课堂中的讲授者变成了学习的促进者和设计者,教师只是一个任务的安排者,学生是任务的研究者、执行者和探究者。
从教师的角度看,这让教师在课堂上有更多时间与学生交谈,回答学生的问题,可以对每个学生的学习进行个别指导。
从学生的角度看,课前,学生观看的视频较短,可以方便学生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随时、随地学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读书心得通过阅读《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一书,我对“翻转课堂”
的理念、形式、作用有了一定的认识。
“翻转课堂”是对传统课堂教学
的颠覆,它更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
“翻转课堂”的理念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对我们当前的教育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什么是“翻转课堂”
所谓翻转课堂,就是教师创建视频,学生在家中或课外观看视频中教师的讲解,回到课堂上师生面对面交流和完成作业的一种教学形态。
翻转课堂不是视频取代教师,除了教学视频外,还有面对面的互动时间,与同学和教师一起发生有意义的学习活动;不是在线课程,学生听课不受时间的限制;不是无序学习,学生可以根据计划和进度进行学习;不是学生在孤立的学习,是对话式的教和学的融合。
翻转课堂是一种教与学的手段。
对学生而言,创设了对自己学习负责的环境,是所有的学生都积极学习的课堂,让课堂的内容得到永久存档,可用于复习或补课,是让所有学生都能得到个性化教育。
对老师而言,是学生身边的“教练” ,不是在讲台上的“圣人”。
翻转课堂增
加了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和个性化的
交流。
二、如何开展“翻转课堂” 1.创建教学视频:首先,应明确学生必须掌握的目标,以及视频最终需要表现的内容;其次,是收集和创建视频,应考虑不同教师和班级的差异;第三,在制作过程中应考虑学生的想法,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2.组织课堂活动:内容在课外传递给学生后,那么课堂内更需要高质量的学习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在具体环境中应用其所学内容。
在课堂上学生要用所学的知识独立解决问题,进行探究性活动,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要互动交流,要质疑讨论。
三、“翻转课堂”对教育有何意义
1.翻转能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在传统课堂教学方式中往往最受教师关注的是最好和最聪明的学生。
他们在课堂上积极响应或提出问题。
而与此同时,其他学生则是被动的在听,甚至跟不上教师讲解的进度。
翻转课堂的改变了这一切。
最让学生们兴奋的是能够暂停、倒带、重放讲座视频,直到听懂为止。
而课堂上,教师的时间被释放,可辅导每一位有需求的学生,往往大部分时间围绕着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2.翻转让学生自己掌控学习。
翻转课堂后,利用教学视频,学生能根据自身情况来安排和控制自己的学习。
学生在课外或回家看教师的视频讲解,完全可以在轻松的氛围中进行;而不必像在课堂上教师讲课那样高度紧张,担心遗漏什么,或因为分心而跟不上教学节奏。
学生观看视频的节奏快慢全在自己
掌握,懂了的就快进跳过,没懂的倒退反复观看,也可停下来仔细思考或笔记,还可以向老师和同伴寻求帮助。
3.翻转增加课堂互动
许多实施翻转课堂的教师强调,最大的好处是改变了教师与学生相处的时间。
翻转后,教可与学生进行一对一的交流,也可以把有疑惑的学生聚集在一起上“小课” 。
显然,教师可以化较多的时间与学生互动,而不是在讲台上表演。
与此同时,学生之间的互动也更多了。
在教师忙于与某部分同学对话时,其他学生们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学生间互相帮助学习,而不是依靠老师作为唯一的知识传播者。
无形中翻转课堂帮助我们形成了一种学习文化,那就是学生们不再学习当做完成任务,而是一件自我需求且有意义的活动。
4.翻转能实现学生个性化学习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都不同。
虽然我们早认识到这一点,但传统教学统一的课堂却无法真正实施分层教学。
翻转课堂承认学生的差异,并能真正实行分层教学,每个学生可以按自己的速度来学习。
学习速度快的学生可以掌握更难的课程内容,速度慢的学生则可以反复学习,并寻求教师的帮助。
翻转课堂允许学生按照自己的进度安排学习和完成与之匹配的作业。
目前,在我们的课堂上,教师按照既定的教学进度进行授课,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什么不懂的地方会及时向教师请教,而部分学生不
愿向老师提问,但会在完成作业时向网络寻求帮助。
虽然现在的网络上有大量的教学资料,如教师录制的课堂实录、多媒体课件、网络课件、教学设计等,但仅仅对教师的教学有一定的借鉴作用,而对学生的学习来说意义并不大。
问题的根源在于,传统的教学资源以整节课或单元为资源组成单位,重点从服务教师上课“教”的角度设计,时间长、容量大,师生交互性差,很难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服务。
由于这些原因,学生遇到不懂的问题就积累下来,时间越长,对后面的学习造成的影响就越大。
尤其是化学这种逻辑思维能力、分析应用能力要求很高的学科,不懂的知识会以点、线、面的形式影响后续的学习,从而造成学习成绩的明显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