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知识点总结

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知识点总结

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知识点总结1. 亿的概念•定义:“亿”是一个跟“万”有相似性的数位单位。

•表示方法:以阿拉伯数字“1”加上八个“0”表示为10,000,000(1亿)。

•拓展:“亿”之后,还有“万亿”、“亿亿”等大数位单位。

2. 带余除法•算法:假设被除数为a,除数为b,q为商,r为余数,则a= bq+r,且r<b。

•例题:88÷5=17…3,其中17为商,3为余数。

•性质:若用c除以a,得商为b,余数为r;再用b除以r,得到商为c,余数为0。

3. 分数的乘除•分数乘法:$\\frac{a}{b}×\\frac{c}{d}=\\frac{a×c}{b×d}$。

•分数除法:$\\frac{a}{b}÷\\frac{c}{d}=\\frac{a}{b}×\\frac{d}{c}$。

•例题:$\\frac{1}{3}×\\frac{2}{5}=\\frac{2}{15}$,$\\frac{3}{8}÷\\frac{5}{16}=\\frac{12}{5}$。

4. 小数与分数的相互转换4.1 小数转分数•小数转分数要点:分数的分母为10、100、1000等分别对应小数点后1位、2位、3位等。

•例题:$0.25=\\frac{25}{100}=\\frac{1}{4}$,$0.125=\\frac{125}{1000}=\\frac{1}{8}$。

4.2 分数转小数•分数转小数要点:分数除以10、100、1000等分别对应小数点后1位、2位、3位等。

•例题:$\\frac{1}{5}=0.2$,$\\frac{3}{50}=0.06$。

5. 应用题•常见类型:比例、整数问题、多步运算等。

•解题思路: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目所求,确定解题步骤,注意单位换算,最后检查计算结果是否合理。

•例题:小红有一张100元的钞票,她买了一件衣服40元、一双鞋60元,她还剩下多少钱?答:剩下100-40-60=0,即小红没有剩下钱,运算结果合理。

四年级数学下册重点归类(知识点、重点、典型例题)

四年级数学下册重点归类(知识点、重点、典型例题)

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资料归类整理第一部分数与代数第一单元:四则运算【知识要点1】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重点内容】★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

★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在减法中,已知的和叫做被减数,减得的数叫做差。

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加数+差【典型例题】根据864+325=1189直接写出下面两道题的得数。

1189-864= 1189-325=【知识要点2】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重点内容】★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相乘的两个数叫做因数,乘得的数叫做积。

★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在除法中,已知的积叫做被除数,除得的数叫做商。

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积=因数×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减数=商×除数有余数的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被除数÷除数=商……余数被除数=商×除数+余数除数=(被除数-余数)÷商商=(被除数-余数)÷除数余数=被除数-除数×商【典型例题】根据36×14=504直接写出下面两道题的得数。

504÷14= 504÷36=【知识要点3】有关0的运算【重点内容】★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

★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

★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

★0除以一个非0的数,得0。

★两个不等于0的相同数相除,商一定是1。

★0不能作除数,0可以作被除数。

【典型例题】计算0÷27+5×0+4【知识要点4】四则运算顺序【重点内容】★加、减、乘、除四种运算统称四则运算。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知识点方程(人教版)

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知识点方程(人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方程解法
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知识点方程(人教版)包括以下内容:
方程的意义:表示两个数之间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方程。

方程的解: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解方程:求出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方程的解法:根据已知条件,未知条件列出方程,然后解方程,得出答案。

方程的变形:通过改变方程的形式,使得方程更加简单明了,易于解决。

列方程解应用题:用方程来解决实际问题,通常需要把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然后找出等量关系,构建方程,最后解出答案。

通过学习这个单元,学生将理解方程的意义和方程的解的概念,掌握解方程的方法,以及如何用列方程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知识点

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知识点

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知识点一、分数的基本概念1. 分数的定义:分数是表示整体被等分后的一部分或几部分的数。

2. 分数的组成:分数由分子、分母和分数线组成。

分子表示部分的数量,分母表示整体被分成的份数。

3. 真分数与假分数:分子小于分母的分数是真分数,分子大于或等于分母的分数是假分数。

4. 带分数:由一个整数和一个真分数组成的分数,如1又2/3。

二、分数的比较1. 同分母分数比较: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数大。

2. 同分子分数比较:分子相同,分母小的分数大。

3. 不同分母分数比较:先找到公共分母,再将分数转换为具有相同分母的等价分数进行比较。

三、分数的加减法1. 同分母分数加法:分母不变,分子相加。

例如:1/4 + 3/4 = 4/4,简化为1。

2. 同分母分数减法:分母不变,分子相减。

例如:3/5 - 2/5 = 1/5。

3. 不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先找到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将分数转换为相同分母,再进行加减。

例如:1/2 + 1/3,转换为3/6 + 2/6 = 5/6。

四、分数的乘法1. 分数乘以整数:分子乘以整数,分母不变。

例如:2/3 × 4 = 8/3。

2. 分数乘以分数:分子相乘作为新分子,分母相乘作为新分母,并进行约分。

例如:1/2 × 1/3 = 1/6。

五、分数的除法1. 分数除以整数:与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相同,但整数不能为0。

例如:5/6 ÷ 2 = 5/12。

2. 分数除以分数:将除数倒数,然后进行分数乘法。

例如:3/4 ÷ 2/5,转换为3/4 × 5/2 = 15/8。

六、分数的混合运算1. 运算顺序:先乘除后加减,括号内的运算优先。

2. 带括号的分数运算,先计算括号内的部分,再进行括号外的运算。

七、分数的应用题1. 理解题目中的单位“1”和分数的含义。

2. 根据题目要求,列出相应的算式进行计算。

3. 将计算结果结合实际情境进行解释。

【易错笔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三角形》易错点汇总及优选易错题B(含答案)卷

【易错笔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三角形》易错点汇总及优选易错题B(含答案)卷

第五单元三角形-四年级数学下册易错点汇总及优选易错题B卷本单元知识点易错汇总:1.三角形的高和底是对应关系。

2.为三角形所作的高必须与所对的底边相交成直角。

3.只有当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时,才能围成三角形,等于或者小于第三边都不能围成三角形。

4. 当三角形3条边的长度确定后,这个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就完全确定,不会改变。

5. 判断3条线段能否围成三角形,要全面比较,只有当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时,才能围成三角形。

6. 两点间的距离是两点间的线段的长度,不是两点间的线段。

7.一个三角形中至少有两个锐角,因此,根据最大的角就能直接判断出三角形的类型。

8. 等腰三角形是按边分类的结果,锐角三角形是按角分类的结果,二者没有必然关联。

9. 等边三角形一定是等腰三角形,但等腰三角形不一定是等边三角形。

10.一个三角形中最多有一个直角。

11. 任意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

12.不管把四边形分成几个三角形,四边形的内角和总是360°。

(完成时间:60分钟,总分:100分)一、选择题(满分16分)1.下面每组三条线段,不能围成三角形的是()。

A.3厘米、4厘米、5厘米B.3厘米、3厘米、7厘米C.3厘米、3厘米、3厘米2.一个三角形两条边的长度分别是6厘米和9厘米,它的周长不可能是()。

A.19厘米B.21厘米C.27厘米D.30厘米3.如图,图形中共有()个三角形。

A.7个B.4个C.8个D.10个4.下面图()中的虚线是三角形给定底边上的高。

A.B.C.5.一个三角形中,其中两个角的平均度数是45度,这个三角形是()三角形。

A.锐角B.直角C.钝角6.三角形中,至少要有()个锐角。

A.1 B.2 C.37.一个三角形中,已知其中两个角的度数之和等于第三个角的度数,这是一个()。

A.锐角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D.等腰三角形8.下图中的三角形被纸遮住了一部分,它可能是()三角形。

四年级数学下册各单元知识点归纳(4-6单元新人教版)

四年级数学下册各单元知识点归纳(4-6单元新人教版)

2017四年级数学下册各单元知识点归纳(4-6单元新人教版)2017四年级数学下册各单元知识点归纳(4-6单元新人教版)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1、在进行测量和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小数)表示。

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分母是10的分数可以写成(一位)小数,分母是100的分数可以写成(两位)小数,分母是1000的分数可以写成(三位)小数……所以,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如:0表示(十分之五),00表示(百分之五),02表示(百分之二十五),000表示(千分之五),002表示千分之二十五)。

2、小数点前面的数叫小数的(整数)部分,小数点后面的数叫小数的(小数)部分,3、小数点后面第一位是(十)分位,十分位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又可以写作01;小数点后面第二位是(百)分位,百分位的计数单位是百分之一,又可以写作001;小数点后面第三位是(千)分位,千分位的计数单位是千分之一,又可以写作0001……如:2037,十分位上的3,表示3个(十分之一);百分位上的7,表示7个(百分之一);千分位上的,表示个(千分之一)。

4、小数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10个千分之一是1个百分之一,10个百分之一是1个十分之一,10个十分之一是整数1,或10个0001是1个001 ,10个001是1个01, 10个01是整数1……、读小数时,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读法去读,小数点读作“点”,小数部分要依次读出每一个数字。

如:31031读作:三十一点零三一6、写小数时,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写法写,小数点写在个位的右下角,小数部分要依次写出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

如:一百二十点零零九八写作:12000987、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叫小数的性质。

如:02= 020 = 0200 =02000 =……10=100 =0000 =0000=……1080=108100800=1008100080000= 100088、小数大小的比较: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那个小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就比较小数部分,十分位相同,就比较百分位,百分位也相同,就比较千分位……9、小数点的移动:(1)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相当于把原数乘10,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倍;移动两位,相当于把原数乘100,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倍;移动三位,相当于把原数乘1000,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0倍……(2)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相当于把原数除以10,小数就缩小到原的1/10;移动两位,相当于把原数除以100,小数就缩小到原的1/100;移动三位,相当于把原数除以1000,小数就缩小到原的1/1000……10、不同数量单位的数据之间的改写:低级单位数÷进率=高级单位数×当进率是10、100、1000……时,可以直接利用小数点的移动换算。

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数学知识点总结

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数学知识点总结

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数学知识点总结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数学知识点总结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四年级下册数学内容也在逐渐增强难度。

其中第五单元,更是持续了多个章节,内容涵盖了不少有趣的数学知识点。

接下来,我们将会从多个方面,对这些知识点做一个全面的总结。

一、整数的加减整数是数学中的基础,四则运算也是必备技能。

在第五单元中,我们学习了整数的加减法,须注意谨慎对待符号。

在解决问题时,首先要理解问题中的数学运算符什么意思,然后才能进行计算。

二、分数相信大家在学习分数时,总是会遇到一些分数的计算及应用上的困难。

那么,如何做好分数的加减乘除呢?首先,需要掌握匹配分母的方法,以及通过化简分数,来达到更为便捷的计算。

在理解到这些,再加以实践,相信大家都可以顺利掌握有关分数的知识点。

三、小数除了分数外,小数也是我们经常使用的数学形式。

在理解小数的意义时,我们也需要清楚地掌握含义。

同时,需要掌握好小数的读法和写法,以便于理解及运算。

通过将小数与分数进行转化,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应对小数的加减乘除,还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这些数学知识点。

四、长度长度作为常见的物理量,也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数学知识点。

在第五单元中,我们学习了如何正确地测量长度,并通过磅秤的使用,来体验其中包含的内涵。

此外,在实际生活中,也应该注意如何合理运用长度这一度量单位,以便于我们更好地规划和安排生活。

五、图形图形也是四年级下册数学中的重要知识点。

在这一单元中,我们不仅接触到了不同类型的图形,还学习到了如何正确定位图形在二维平面中的位置。

除此之外,相关的题目及应用也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与实践的。

以上就是本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总结了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各种数学知识点。

希望大家在学习数学时能够持之以恒,并继续加强自己的理解能力与实践能力。

四年级下册数学五单元知识点总结

四年级下册数学五单元知识点总结

四年级下册数学五单元知识点总结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知识点总结。

一、三角形的特性。

1. 定义。

- 由三条线段围成(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 各部分名称。

- 三角形有3个顶点、3条边和3个角。

3. 特性。

- 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例如生活中的自行车车架、篮球架等都是利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

4. 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

- 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例如:有三条线段,长度分别为3cm、4cm、5cm,因为3 + 4>5,3+5>4,4 + 5>3,所以这三条线段能围成三角形。

- 判断三条线段能否围成三角形时,只要较短的两条线段的和大于最长的线段就能围成三角形。

二、三角形的分类。

1. 按角分类。

- 锐角三角形: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叫做锐角三角形。

- 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中斜边最长。

- 钝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叫做钝角三角形。

2. 按边分类。

- 不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都不相等的三角形叫做不等边三角形。

- 等腰三角形。

- 定义: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

相等的两条边叫做腰,另一条边叫做底。

- 特点:两腰相等,两底角相等。

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有1条对称轴。

- 等边三角形。

- 定义: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也叫正三角形。

- 特点:三条边相等,三个角也相等,都是60°。

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它有3条对称轴。

三、三角形的内角和。

1. 三角形内角和是180°。

- 可以通过剪拼、折拼等方法验证三角形内角和是180°。

例如把三角形的三个角剪下来,拼在一起,可以拼成一个平角,平角是180°。

2. 应用三角形内角和解决问题。

- 在一个三角形中,已知两个角的度数,可以求出第三个角的度数。

例如:在一个三角形中,∠1 = 40°,∠2 = 60°,那么∠3=180° - 40° - 60° = 8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知识点总结
一、三角形
1、三角形的定义: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或重合),叫三角形。

三角形有三个顶点、三个角、三条边。

(为了表达方便,用字母A、B、C分别表示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三角形可表示成三角形ABC或△ABC)
2、三角形的高
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做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

三角形只有3条高。

重点:三角形高的画法。

3、三角形的特性: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4、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判断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只看最小两条线段之和是否大于第三条线段。

5三角形的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6、三角形分类:
(1)按角分类: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直角形三角形;
(2)按边分类:不等边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7、三角形的拼组:
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平行四边形;
两个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
两个完全相同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正方形或菱形;
三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梯形。

8、多边形内角和的计算公式:﹙n-2﹚×180°。

其中n为边数
如:三角形内角和为:﹙3-2﹚×180°=180°四边形内角和为:﹙4-2﹚×180°=360°
五边形内角和为:﹙5-2﹚×180°=540°六边形内角和为:﹙6-2﹚×180°=720°
二、巩固练习、
1、判断题。

(1)一个三角形的两个内角都是锐角,这个三角形一定是锐角三角形.()(2)等边三角形一定是锐角三角形.()
(3)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4)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5)三角形只能有一个直角或一个钝角。

()
(6)所有的等腰三角形都是锐角三角形。

()
(7)一个三角形中,最大的角是锐角,那么这个三角形一定是锐角三角形。

()
(8)用三根分别是3厘米、4厘米和7厘米的小棒可以围成一个三角形。

()
2、选择题
(1)任意一个三角形中至少有()个锐角。

A.1个 B.2个 C.3个
(2)等边三角形必定是()
A.直角三角形 B.锐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3)用两个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两个三角形应是()
A.完全一样的三角形 B.等底等高的三角形 C.等边三角形(4)一个三角形中最大的角是锐角,这个三角形是()
A.锐角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
(5)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是20°,那么另一个角一定是()。

A.20°
B.70°
C.160°
(6)一个三角形既是等腰三角形,又是直角三角形,它的一个底角是()。

A.90°
B.45°
C.无法确定
(7)三角形越大,内角和()
A、越大
B、越小
C、不变
(8)一个等腰三角形中,一个底角是75度,顶角是()。

A、75度
B、45度
C、30度
(9)一个等腰三角形,底是5厘米,腰是6厘米,它的周长是()
A、16
B、17
C、15
(10)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是65度,这个三角形一定是()三角形。

A、锐角
B、直角
C、钝角
(11)下面各组小棒中能围成三角形的是()组。

A、3厘米、3厘米、6厘米
B、3厘米、4厘米、5厘米
C、2厘米、3厘米、
4厘米
3、填空题
(1)只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
()三角形.
(2)()的三角形叫钝角三角形.
(3)等边三角形三条边之和是15米,它的底边是()米.
(4)三个角都是60°的三角形是()三角形,又叫()三角形.(5)三角形的两个内角之和是85°,这个三角形是().
(6)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度.
(7)在一个三角形中,最多有()个钝角,最多有()个直角,最多有()个锐角.
(8)求出下图中各角的度数。

∠1=()度、∠2=()度、∠3=()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