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微电子考研经验分享
一位牛人自述学习模拟电路专业技术的经历

一位牛人自述学习模拟电路技术的经历————————————————————————————————作者:————————————————————————————————日期:一位牛人自述学习模拟电路技术的经历,该文作了更加深刻的阐述,特此转载。
复旦攻读微电子专业模拟芯片设计方向研究生开始到现在五年工作经验,已经整整八年了,其间聆听过很多国内外专家的指点。
最近,应朋友之邀,写一点心得体会和大家共享。
我记得本科刚毕业时,由于本人打算研究传感器的,后来阴差阳错进了复旦逸夫楼专用集成电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做研究生。
现在想来这个实验室名字大有深意,只是当时惘然。
电路和系统,看上去是两个概念,两个层次。
我同学有读电子学与信息系统方向研究生的,那时候知道他们是“系统”的,而我们呢,是做模拟“电路”设计的,自然要偏向电路。
而模拟芯片设计初学者对奇思淫巧的电路总是很崇拜,尤其是这个领域的最权威的杂志JSSC (IEEE Journal of solid state circuits),以前非常喜欢看,当时立志看完近二十年的文章,打通奇经八脉,总是憧憬啥时候咱也灌水一篇,那时候国内在此杂志发的文章凤毛麟角,就是在国外读博士,能够在上面发一篇也属优秀了。
读研时,我导师是郑增钰教授,李联老师当时已经退休,逸夫楼邀请李老师每个礼拜过来指导。
郑老师治学严谨,女中豪杰。
李老师在模拟电路方面属于国内先驱人物,现在在很多公司被聘请为专家或顾问。
李老师在87年写的一本(运算放大器设计);即使现在看来也是经典之作。
李老师和郑老师是同班同学,所以很要好,我自然相对于我同学能够幸运地得到李老师的指点。
李老师和郑老师给我的培养方案是:先从运算放大器学起。
所以我记得我刚开始从小电流源开始设计。
那时候感觉设计就是靠仿真调整参数。
但是我却永远记住了李老师语重心长的话:运放是基础,运放设计弄好了,其他的也就容易了。
当时不大理解,我同学的课题都是AD/DA,锁相环等“高端”的东东,而李老师和郑老师却要我做“原始”的模块,我仅有的在(固体电子学) (国内的垃圾杂志)发过的一篇论文就是轨到轨(rail-to-rail)放大器。
复旦大学的考研规划考研经验建议感悟故事

复旦大学考研经验分享背景介绍:18考研党,我和女票都是末流211计算机本科,成绩中等偏上,都拿过国励,报考复旦计算机,初始成绩都不高,但都成功拟录取。
讲一下低分平民以及男女朋友同时考研的一些经验,希望学弟学妹们少走一些弯路。
时间规划:由于一些事情的耽搁,我们是从8月才正式开始复习的,之前零星记了一些单词,总共不到五个月的时间,虽然考上了,但是明显能感觉时间不够,尤其是到后期的时候,这也是低分的主要原因。
建议大家能尽早开始就尽早开始,一些高分的大佬很多都复习了大半年的,不要轻易相信知乎上面的一些三个月、四个月上***这些回答,这对大部分人来说都没什么参考价值,要对自己的基本情况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然后再参考相似情况学长学姐的成功经验,这样才能少走弯路。
时间上的话每天基本7点起床,晚上11点回寝室,中午会睡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午觉,有时早上和晚上困了也会睡二十分钟。
因为数学和专业课是最重要的,所以每天基本上平均分给数学和专业课,再用剩下的一些时间记英语单词,做一些阅读,至于政治是十一月左右才开始的。
下面分科稍微具体说一下:数学:复旦960考的数二,但不管数一数二,前期如果没有决定考哪里就按照数一来复习。
我们数学基础一般吧,平时上课偶尔听课,但是期末考试复习还是挺认真的。
由于时间不够,直接上的张宇18讲(考完发现18讲不是很全),加上张宇高数基础班视频、李永乐线代基础班视频。
刷完之后18讲第二遍+张宇高数强化+李永乐线代强化(这期间还抽空刷了下全书和660的部分习题)。
两遍过完以后,实在没时间了,就上真题,一套一套的做,做完5套之后总结自己哪种题型不会,然后去练习相应的题型。
一定要把题型掌握,后期要做到看到这个题,就知道这是个什么题型,可能考哪些知识点,可以用哪几种方法去尝试。
除了吃透真题之外,张宇的四套卷、八套卷等一些有难度的模拟卷也建议做一下,因为真题里面的很多题你在平时练习的时候就已经见过了,所以真题做下来得到很高的分也体现不出你是否真的掌握了相关题型,需要做一下模拟试卷,一方面可以体验一下相似的题型,做一份完整的没见过的试卷;另一方面可以打击一下自己,让自己不会得意忘形,也不会在考试的时候遇到难题心态爆炸(Ps:我就是由于没做有难度的模拟题,没有感受到那种遇到连续几题不会的情况,考试的时候遇到连续几题不会,心态有点爆炸)。
复旦攻读微电子专业模拟芯片设计方向研究生开始到现在五年工作经验

我的选调生之路――献给打算考公务员或选调生学弟学妹们2008年1月我参加重庆选调生考试,2008年3月我参加四川选调生考试,两个地方的考试风格不一样,重庆考两科《公共基础知识+行政能力测试》和《审论》,四川只考《审论》。
考试只有一天,面试也只有一天,如果有人问我考试或面试难不难,我会说这两样都不难,最难的是考完过后的等待,毫无把握的等待,(我一直都认为公务员或选调生考试最难的不是考试,而是考试过后的等待),须知一山还比一山高,心里那个焦急,唉!经过漫长的复习与等待,笔试双双过关,面试表现良好进入体检,剩下的就是选择!一路走来,有太多的辛酸(暂且这样叫吧)!一来我放弃了很多就业机会,其他同学上学期就找到好的工作,而我直到4月底都没有签约,心理压力可想而知!二来就是舆论压力,很多人都认为公务员或选调生考试都很黑,没有关系很难考上。
我在整个考录过程中都是怀着这样的心态去的。
但是在经历所有的程序之后才发现,考录过程其实很公平,至少选调生考试是这样。
但是,我不排除却是有极少数人搞鬼。
不过,我想告诉大家的是,一只母鸡一次只能下5个蛋的话,其中有3个一定要先分给喂鸡的人,剩下的两个才会有可能是你的,但是我们还不能有怨言,还必须把这只母鸡保护好,我们都要靠她!(如果你听明白了,就说明有当公务员的潜质了!)如果你一心想考公务员或选调生,又没有所谓的外力相助,那末就认真学习吧,厚积薄发是最好的方法。
在此将一些考试心得写出来供大家分享!一、选调生和公务员的区别1、什么是选调生?全名为:××省(市)选调优秀大学毕业生要基层工作,就是各级组织部门有计划的从高等院校选调品学兼优的应届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工作,作为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后备人选的主要来源进行重点培养,从中挑选出优秀分子,逐级补充到各级党政领导干部队伍中去。
这批毕业生简称“选调生”。
2、什么是公务员?是指在各级政府机关中,行使国家行政职权,执行国家公务的人员。
复旦大学考研复试失败经验分享

复旦大学考研复试失败经验分享本人就是某财复试被刷的(大概是唯一一个,sad)先说一下自己的复试吧。
个人感觉就我自己的复试结果而言,自身表现不好是主要原因,期间老师主要问了我两个问题,价格歧视和公共产品为什么不能由市场提供。
前一个问题我先举了火车票的差别定价作为例子,后来老师让我仔细说一下每一级价格歧视(第一级、第二级、第三级),这个因为不记得了,所以沉默了一会,然后说自己不记得了,老师很好奇地问了句,你们本科这方面内容应该学的比较深入才对吧(本人专业是经济相关的),我脑子一抽回了一句,因为这些基本理论都在大一大二学的,当时用的全是英文教材,几乎都看不懂,老师又随口问了句,那你微观当时用的是谁的教材,我想了几秒,也没有答上来(当时记得好像是范里安,但记不清范里安到底是写宏观还是微观的了,没敢回答),老师后来就问了公共产品为什么不能由市场提供。
我先回答了公共产品的两个性质(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然后又开始用自来水来举例(我记得上课的时候老师说的就是自来水的例子),提问的老师打断了我说,谁说自来水不能由市场提供,那美国的自来水为什么是由市场提供的?因为对美国的情况不了解,所以请求思考了一会,没想出来,就请老师介绍了一下美国的情况,听完之后还是比较懵逼,然后老师又告诉我,自来水不是公共产品,听完之后更加懵逼了,这时候中间的老师补充了一句,自来水也可以算是公共产品,但不典型(后来去网上查了一下,确实如此),此后间歇性地挣扎了几句,但没有给出完整的回答。
最后我的复试是以沉默结束的,时间到了之后老师问我还能不能回答,看我答不上来就让我出去了。
就面试期间老师的态度来看,我所在的组的老师基本还算比较友善,虽然在我答不上来之后明显表现出了不耐烦= =但我觉得这大概也是因为长时间面试疲劳以及我的表现确实让人没有沟通欲望。
此外可能也确实存在老师态度不端正的情况(比如玩手机),运气成分也占有一定的比例,但要求复试有一个统一的评分标准显然也是无法实现的,即使是同一个老师,面对不同的人也没有办法做到完全相同的对待。
过来人分享:复旦大学考研复试经验

复试结束了,今天回到了家,很累,终于可以松⼀⼝⽓了,虽然已经不知道轻松是什么滋味…… 决定考复旦,是复旦百年校庆的时候,应该是⽐较早了,其实考什么专业我不是很在意,主要是想上这个学校,坦⽩说,我觉得我落在我们学校,是有点屈才了(我们学校跟我情况相同的还有不少),所以我要上⼀个好学校。
虽然我也知道,研究⽣考上和⾼考考上并不可同⽇⽽语,但是,考上了总是说明⼀定问题的。
我就是这么想的。
⾄于为什么选择复旦,主要有两个原因,第⼀,我没去过长三⾓,我觉得那地⽅是中国的精华之地,⽽且是精华中的精华。
第⼆,复旦复旦,从字⾯上理解“⼜⼀个太阳升起”,引申为“重⽣”也是可以的,如此名字是很吸引⼈的。
学校定下来,专业⼜⼀度让我很头疼。
我考虑过的专业就有:历史地理,哲学(西哲,马哲),国际关系,或者⼀个什么关于地理的都⾏。
想来想去,阴错阳差,最后还是哲学,⽽且是全国排名第⼀的西哲。
选择专业是⼀门很⼤的学问,甚⾄决定了你能不能考上。
同样的分数,考哲学可能是⾼分,但是对经济来说可能还过不了线。
同时,在⾃⼰喜欢的和前程光明的之间抉择是困难的,⼀般来说,兴趣是第⼀,熟练是第⼆(如你本科学的经济,你选经济),第三则是所谓的前途光明的。
⾄于那些想考个研究⽣搞个⽂凭,我劝这些⼈,还是把弄⽂凭的精⼒放在其他事情上,因为你⼀定会后悔。
正式看书从3⽉开始,我不是那种喜欢⽼⼲⼀件事的⼈,我也⼲不好⾃⼰不喜欢⼲的事,相对来说,我是⼀个很本⾊的⼈。
⽽这些,我觉得通过这⼀年(包括复试前的看书),改变了很多。
坚持着,放弃过,放纵过,也有最后⼀刻的把握。
我花的时间相对于分值,英语最多,上半年主要背单词,虽然掌握不是很好,但是单词量基本有⼀定规模了,⽽题⽬,特别是阅读理解,相对于别⼈,我是做得⽐较少的,我现在觉得我分数不⾼主要同这个有关系,倘若再做多⼀点题⽬,再多练⼏套题,可能成绩还有提⾼。
作⽂虽然⼀开始就知道重要,可是最终下来,⾃⼰其实还是有些怠慢了。
保研经历——复旦微电子(转)

保研经历——复旦微电子(转)接到复旦的接收函已经是研究生报名的最后一天,把接收函送到学校教务处,顺利拿到校验码,完成网上报名后,我的保研的生涯终于告一段落。
现在把我的经验总结一下,希望对以后保研的师弟师妹有帮助。
从大三上我就决定保研,从之前的成绩来看,拿到保研资格应该没有什么问题。
所以我也没有怎么准备,现在看来也不是太好,下面有说在大三下自己很被动。
既然觉得自己没有太大的问题,大三下跑去交换了半年,虽然自己有懵懵懂懂想过自己想走那个方向,但是一直没有清晰的方向,在的这半年,帮助我决定了我保研的专业和方向,所以真的很庆幸自己在合适的时间做了一件合适的事情。
等我回到学校时候,已经是大三下学期末了。
一回到学校,便开始准备保研的事情。
这时候才发现自己很被动。
看着自己保外的同学都参加了清华北大交大的夏令营,自己一点都没有开始,心里十分着急。
这时候开始看保研论坛,看自己喜欢的学校。
因为想学IC设计,一开始选择了中科院的微电子所和微系统所,对于复旦微电子还是很不自信,觉得自己不是很够资格,所以不大敢去想。
从回来不久,大概7月中旬,学校便开始做保研资格认定的工作。
这里要好好赞一下我的学校——大学。
对保外的政策是相当开明,保外和保是分开排队的,也就是说保外和保有固定的名额,只要选择了保外,就只需要跟选择保外的同学竞争。
保研认定的时候出现了小插曲,因为学校认定工作开展地比较早,我在大三下学期在的成绩还没来得寄回来,自己很是着急,没想到去交换会害得自己没了保研的资格,当时想着要是不行的话,就去工作算了。
还好学校最后还是出了公告,对大三去交换的同学,保研认定的成绩不算大三下学期。
我就这样顺利拿到保外的资格。
难怪有个师兄后来和我说,你真的要好好,一个这么开明自由的学校,为你提供了这么多机会。
后来看到其他学校的同学拿到offer后却得不到保外资格,最后保不了研。
拿到保研的资格后,便开始去招生学校网申。
一开始申请中科院的微电子所和微系统所两家研究所。
复旦大学微电子考研经验分享

复旦微电子考研心得复旦的复试还是很公正的,复试的时候分了三个组,每组5个老师,4个设计1个工艺,4个设计包括模拟和数字的.先是英语听说,让你读一段专业英语,然后用英语总结,呵呵,说真的,那段英语我没看懂.然后让我用英语介绍下合肥,我又蒙了!英语测试后是专业测试,都是很基础的问题,不过范围很广,从模电,数电,到模拟设计,工艺,大家也不要怕,老师也知道你不怎么懂的,个人感觉我答复的不好.复试出来的时候,楸了一眼,足足记录了两页纸,老师对每一项都打分,感觉好象我说的每一句话,他们都记录下来了,感慨一下!介绍下心得和情报吧!复旦没有想象的那么难,但也不简单。
分析一下,复旦专业课最高分132,还是一个哈工大的人考的,所以专业课难大家都难,复旦的学生专业课上的优势没有想象的那么大,但同样不能无视专业课的复习。
考复旦,基础课一定要好,英语70+数学130+,专业课考个110左右,这样总分就差不多了。
1.复旦07年设计的复试线是343,比06年的369低了20多分吧!今年题目比较难。
2.大家不要轻信网上买的复旦资料,我买了一份,200块,拿到手一看一无是处,我复习的时候根本就没有看买的那些资料。
3.复试非常重要,今年有个360+的被刷了。
专业背景很重要,所以不鼓励跨专业。
下面谈谈专业课复习1)模电看的是〔童〕的书,错误很多,我是都看完了,课后习题全做了。
又听网上介绍买了一本清华出的习题集〔唐竞新〕,作完后感觉没什么用处,题目重复很多,还超范围,可以说完全没必要买这本习题集。
大家把童的书多看几遍就没问题了。
今年听说复旦出了一本模电,没有看过,不评论。
2)数电看的是复旦的教材〔陈光梦〕和配套的教学参考,这本书写的非常不错,内容和讲解都很详细,错误只有一两处吧!课后习题当然是全做了,06年考了一个奇偶校验的题和课后习题很像,07年的题的解题思路和教学参考上讲的一样。
读看几遍吧,基础差的可以找别的数电来加强一下。
3)集成电路部分说真的,这部分内容我还是不知道怎么考的,非常乱。
复旦考研辅导班:复旦微电子研究院考研经验分享

复旦考研辅导班:复旦微电子研究院考研经验分享复习时长并不等于复习效率。
已经进入9月中旬了,备考所剩时间寥寥无几,很多同学的复习情绪不高涨、备考效率不高、找不到有效的学习方法,长此以往,浪费时间不说,还会导致很严重的后果!面对这样的情况,究竟该怎么解决呢?下面复旦考研辅导班老师给大家一些建议。
学习效率低的原因1.学习时间很长,得不到有效的休息多数人都认为,只要刻苦就会有收获,即使在疲劳的时候依然要坚持。
可是疲劳的时候,思路变得不清晰,面对大量的知识,觉得很乏味,甚至失去兴趣。
有时候,上课、以及自习容易走神,学过的部分容易忘记。
一些考生由于长时间得不到休息,身体素质也在下降,甚至生病,这样一来想要高效的复习,可能性不大。
2.重复着大量同样的内容,没有做到精简考研结束之后,如果有心把自己曾经做过的试卷、作业、资料等拿过来看看,一定会发现重复了大量同样的内容,甚至是原题。
复旦考研辅导班老师了解到还有一些考生将自己有限的精力和时间放到无限大的题海中,从做题的时间上看,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从做题的数量上看,面前的一堆纸张已经说明了问题。
那么现实中能解决了多少属于自己的问题才是关键。
3.过于死记硬背,缺乏独立思考已复旦考研辅导班老师经验来看,考研很少考查那些需要死记硬背的知识点,而是大部分集中在理解和运用上。
如果知识不能体系化,运用化,仅仅靠死记硬背的话,即便你能对考点倒背如流,考试分数可能依旧不理想。
特别是一些文科的考生,很多人觉得背书是根本出路,某某科如何背,可想而知,有这样想法的学生在接下来备考中遇到的困难有多大。
4.没有根据的自己的实际情况去安排学习规划很多学生被动的跟着考研班、学姐学长经验、或研友的复习的节奏走,自己遇到的问题没有得到重视,更没有得到解决,问题摆在那,没有得到解决,怎么会能做到不断的完善和进步呢?考研竞争强度可想而知,谁能把自己遇到的问题最大限度的解决,谁就能脱颖而出。
5.缺乏计划性,学习过于混乱考研效率备考我们一直强调要有计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旦微电子考研心得复旦的复试还是很公正的,复试的时候分了三个组,每组5个老师,4个设计1个工艺,4个设计包括模拟和数字的.先是英语听说,让你读一段专业英语,然后用英语总结,呵呵,说真的,那段英语我没看懂.然后让我用英语介绍下合肥,我又蒙了!英语测试后是专业测试,都是很基础的问题,不过范围很广,从模电,数电,到模拟设计,工艺,大家也不要怕,老师也知道你不怎么懂的,个人感觉我回答的不好.复试出来的时候,楸了一眼,足足记录了两页纸,老师对每一项都打分,感觉好象我说的每一句话,他们都记录下来了,感叹一下!介绍下心得和情报吧!复旦没有想象的那么难,但也不简单。
分析一下,复旦专业课最高分132,还是一个哈工大的人考的,所以专业课难大家都难,复旦的学生专业课上的优势没有想象的那么大,但同样不能忽视专业课的复习。
考复旦,基础课一定要好,英语70+数学130+,专业课考个110左右,这样总分就差不多了。
1.复旦07年设计的复试线是343,比06年的369低了20多分吧!今年题目比较难。
2.大家不要轻信网上买的复旦资料,我买了一份,200块,拿到手一看一无是处,我复习的时候根本就没有看买的那些资料。
3.复试非常重要,今年有个360+的被刷了。
专业背景很重要,所以不鼓励跨专业。
下面谈谈专业课复习1)模电看的是(童)的书,错误很多,我是都看完了,课后习题全做了。
又听网上介绍买了一本清华出的习题集(唐竞新),作完后感觉没什么用处,题目重复很多,还超范围,可以说完全没必要买这本习题集。
大家把童的书多看几遍就没问题了。
今年听说复旦出了一本模电,没有看过,不评论。
2)数电看的是复旦的教材(陈光梦)和配套的教学参考,这本书写的非常不错,内容和讲解都很详细,错误只有一两处吧!课后习题当然是全做了,06年考了一个奇偶校验的题和课后习题很像,07年的题的解题思路和教学参考上讲的一样。
读看几遍吧,基础差的可以找别的数电来加强一下。
3)集成电路部分说真的,这部分内容我还是不知道怎么考的,非常乱。
06年出了一道VHDL的题,07年一道版图,一点规律都摸不到。
要说经验,先把考试大纲上要求的概念背下来吧,再看看CMOS,CMOS上的几个公式非常重要。
07年模电部分的一道大题,差分放大,恒流源的电流没有直接给出来,而是用CMOS上的电流公式求解。
解出来电流,整个题就非常简单了。
题目很简单,但是没看过CMOS,电流不会求,这个题得不到分了。
CMOS的内容还是有点多,我有复旦老师总结的10多页资料,记下来就好了。
ASIC和数字电路设计就只有碰碰运气了,听听工大自己开的课。
05年考的判断电路故障的一维通路敏化法,工大老师就讲过。
总体来说,大家先树立考复旦的信心!付出总有回报,坚持到底,希望明年能见到工大的学弟学妹^_^心得之二:总体感觉复旦的微电子不论初试还是复试还是挺公平的,我认识一个那边的研究生,他本科就在复旦读,他说他们考研之前专业课的老师是不会划题目划范围的,所以他们在专业课上的优势不会有其它一些学校那么强,当然由于他们有本科笔记以及期末考试这些原因,绝对的公平是做不到的。
下面就具体说一下吧。
公共课就不多说了,主要讲下专业课。
复旦微电子专业分设计方向和工艺方向,今年设计方向复试线是343,工艺方向是353,虽然设计的线比工艺线低了10分,但设计绝对是比工艺难考得多的,工艺初试时考半导体物理和半导体器件,而设计则要考模电,数电,模拟集成电路,数字集成电路,专用集成电路。
其中后面三门课是校外考生最担心的。
考研公共课自然不用说,全国统考,大家都用一本大纲,但专业课每个学校的侧重点和考试风格都不一样,所以这样的情况下及时抓取你所报考学校学员的信息很重要,如果跨考可能难度就更大,我在北京爱考机构的专业课辅导老师就是北大光华的研究生,信息量自然不用说,连复试导师喜欢听啥都能知道,不用有那些后顾之忧,我才可以踏踏实实安心背书,在分数上下硬功夫。
大家要考设计的话就要好好衡量后再作决定。
模电在今年八月分以前指定参考书是童诗白的模电,八月分后是童诗白或者陈光梦的模电,陈光梦的模电是复旦自己出的,比起童诗白的那本要薄许多,假如大家觉星童诗白的那本太厚了可以看另外一本,我看过一下内容,考试范围应该没超出其讲的内容。
总的来说,大家要是大二时好好学过模电的话是不用太担心的,模电每年考试的内容大概是概念题,计算题(通常是多级放大电路的计算),然后是含有运放的电路分析,有时也会出差分电路。
当然这只是大概来讲,大家复习时要把考试大纲上列的内容都复习到。
数电是大家要注意的,指定参考书是陈光梦编的《数字逻辑基础》,即使你大二时数电学得相当好也要当心,因为它考的比我们学的前进许多。
例如今年的数字电路部分有这样一些题目:设计一个三人表决电路,两人以上同意即通过.给出一个逻辑函数分别用4选一八选一与非门实现用全加器实现四位数的加减法运算选用D触发器组成可以自启动的扭不形6进制计数器.再用扭环形计数器实现100100序列检测101的序列检测器。
大家可以看出第一,二题大部分学过数字电路的同学都可以很快做出,但后面的要是不经过复习是很难做出来的。
所以大家要听LZ的话,课后习题要好好做。
最好做一下前几年的复旦电子线路的题目,那时的数电更加难呵。
模拟集成电路用的是UCLA教授拉扎维的《模拟CMOS集成电路》,这本书是模拟集成电路教材中的经典。
注重培养读者设计电路时的直觉,因此其对一些问题的论述好是奇妙。
再加上西安交大的中译版译得很不错,因此他是初学者必看的一本书。
不过对于考研如我辈者,要把他啃下来甚是费劲,从05年开始加入了这一内容,05考的是gain boost中的一道例题,06考的是二极管连接作为负载的共源级,负载器件旁边并联了一个电流源,这也是书上的一道例题,可今年考的源跟随器加电流镜似乎在书上找不到对应例题,而且这题里有许多小题,最后一小题还考到了频率特性那一章中求-3db点的内容,所以要拿高分实在不容易呵!数字集成电路指定参考书是UC.Berkeley教授Jan M.Rabaey写的《数字集成电路设计透视》,这是数字集成电路设计的一本经典教材,现在已出了第二版,复旦指定的是第一版,而且是英文版,由于现在第一版已经不好找了,而且第一版没有中译版,所以大家可以可以看第二版,电子工业出版社出了它的中译版。
我看了一下,第二版中与我们相关的改动主要是器件模型方面,他在一些推导中考虑了短沟道下的速度饱和效应,因此管子在饱和时沟道电流不遵循平方律,而改以另外一个公式。
所以推导有时看起来会觉得挺复杂的。
还有的是第二版把ECL,TTL的一些内容删除,只讨论MOS。
但实际上05年以来,数字集成电路部分没考过计算题,所以用不到公式,要是以后用的话,大家用平方律的公式就好啦。
其它的由推导得出的一些结论两版基本一致。
这一部分05年考的是CMOS的latch up效应,06考的是传输管逻辑的内容,今年考的是CMOS逻辑,其中还考到了版图,不是微电,电科出身的同学要注意呵。
专用集成电路部分出题的确没什么规律,不过似乎每年都得考一点测试方面的内容,如05考了一维敏化法求测试向量,DFT的概念,06考了故障覆盖率的概念,今年考了s-a-0的概念以及提高故障覆盖率的意义。
除此之外也考过硬件描述语言(06)ASIC的分类及特点。
这部分现在的指定参考书是复旦自编的专用集成电路讲义。
电科,微电同学要做的是大四上你们开的VHDL,和CAD两门课不要逃。
总体来说复旦专业课考的东西很多,要求有一定的专业背景,本专业的同学最好不要逃专业课,像集成电路基础这一大四上开的课还是要上的,电科的同学还要做课程设计,其中就有做版图的内容,幸好这次课程设计认真做了,所以数字IC的那题答得还可以。
还有学习模拟集成电路对半导器件的知识还有要求的,所以这学期电科和微电同学的半导体器件课也要上,特别是MOS部分。
最后说说复试,情形大概也就像LZ所说的,不会单独考听力,口语是念一篇英文科技文章,然后summary,总结出来的大概就不会要你用英语闲扯了。
接着的专业问答每个人不一样,问我的主要内容是数字IC和CAD方面的内容,如CMOS比起NMOS组成反相器有什么优点,前仿真和后仿真的区别,LVS,ATPG的概念等。
还问了我一下本科阶段做过的事,课程设计,毕业设计。
所以复旦的确很重视学生的专业背景。
心得大概也就上面这些,回想起这一年来的事,自己觉得结果是来之不易,因为身体在这一年来一直不太舒服,生活中还受到许多杂七杂八的事的缠绕,所以心里的压力一直都挺大的,有时觉得是任何希望都没有了,但就是一坚持下来,黎明前另人膣息的黑暗始终会过去的,清爽的早晨终究会到来。
大家加油呵!!!!!复旦微电子考研综合贴(二)-关于复试4月7号下午面完,复试还比较难,那些导师都比较牛,问的问题基本上都答不全,或是不知道!可能是想告诉你接下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吧!总之,过场+警示,应该就是复旦面试的目的了。
今年面试的设计30,工艺38人;设计考的太差了,居然专业只有80+的线,30人中好像有6-7个专业没上90,但应该可以全部录取了。
每个人的问题都不相同,是根据你提供的信息问问你,但你基本上都会答不出来!我的面试情况是:首先让看两段英文还有4个图片(rabaey第一版的绪论),给一分钟,然后叫你用英语复述,这个熟的很,绪论的东西,我虽然看的第二版,但应该不下N遍吧,不过复述的确很难的。
不知道哪里是重点。
胡乱讲了几句,老师说可以了,现在想想好像每句都有语病,只是可能口音比较british,看来几年的BBC还是有效果。
然后就用英文问我的学校及一些情况,我就答了。
英语对了一会,老师也没评什么,就说可以用中文了。
然后问我对什么感兴趣,比如模拟还是数字。
我就说本来想做模拟,打算做ADC,后来分析了一下还是觉得做数字比较好,还举了一例。
结果出了点问题,这两个方面都被老师问到了,问了个采样保持,还有就是Flash memory单元结构。
很难过,以前只看到过,但没有记住。
问的我都有点傻了,胡乱回了一些,老师们稍微讲了几句,笑了笑。
还问了个全加器的种类,天!我根本没反应过来!后来有个老师解了下围,提示了一下,问我里面哪个信号最重要,我才晃过来,我说是进位信号,那个老师点点头。
我就说全加器有ripple,和超前进位。
老师又问有什么区别。
左边那老师(主要是他问问题)嗯了一声。
问完,右边那老师看了下表,说可以了。
我就问了句可以了?说“可以了”我就谢了声,然后出去了。
15分钟一下子就过了。
整个气氛还是比较好,不是很紧张。
不出意外的话,应该没什么问题吧。
【可能还有一些细节忘掉了,我们那组有些人的英文是自我介绍,还有一个专业问题。
很奇怪,居然没有问我做过什么项目什么的,有人问到了,中文或英文都有,让你讲讲设计过程,及进度或完成情况。